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二 环境保护 (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二环境保护

高考试题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2012年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此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的理解,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则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3.(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44)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如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该地区湿地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湿地比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湿地的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

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环太湖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泉水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被污染后会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并危害人体健康;泉水的补给来源为地下水,深埋地下,更新净化周期长,图中六大名泉分布范围广,需要不同区域协调治理。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2013年江苏地理,30D)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如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

解析:第(1)题,熟悉a处于塔里木盆地区域,即可以得出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沙源多;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等因素。第(2)题,沙尘暴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植物生长;同时沙尘堆积使土地沙化;改变土壤成分导致肥力下降。第(3)题,建防风林、农作物留茬能削减风力,成本不高;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硬化地面抵抗风蚀都是投资大且不符合实际的。第(4)题,关注环境问题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重在参与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3.(2013年山东文综,3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该题以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森林等植被的生态功能和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第(1)题,首先要明确植被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就不同。然后从甲、乙、丙不同位置分别描述森林等植被的生态作用即可。第(2)题,荒地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和土壤等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4.(2012年江苏地理,30D)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是黄土高原及西南横断山区东部、四川盆地,这些地方都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植被破坏严重,故选c和d,这些地区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但不仅仅是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排除a,气温年较差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小,排除b。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主要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明显。第(3)题,③位于黄河中游地区,⑤位于长江黄河源头,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防治长江、黄河旱涝灾害;①位于河西走廊等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该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建设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治土地荒漠化问题。第(4)题,防护林的生长需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