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地市党报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和发展模式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与必然结果,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城市化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城市也随之出现,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虽然在不间断的发展着,但随度较慢,这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敲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城市化开始以被迫的方式相对快速的发展着。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重要交通便利之处,还有就是像北京等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
然后在抗日和内战期间中国的城市化基本停滞不前,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才又开始城市的建设,但因为生产力的水平不高,和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的城市化依然缓慢。
终于在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迎来了一个春天,中国的城市开始以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尤其是东南沿海。
总体看来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曲折的。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成为中国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及方式,承载着艰巨的历史使命。
对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城市化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口转移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几乎涉及到一国发展的所有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具有多元化、复杂性特征,不完全是工业化及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因素驱动的;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也受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国家城市化发展路径存在差异,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积累了一些棘手的体制性障碍和社会矛盾,包括:城市化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城市化发展模式偏重于粗放;城乡一体化程度低,差距较大,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难以融入城市主流;城市发展的区域协调不足等。
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走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不确定,有些地方甚至照搬国外的经验,但因为环境不同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后期出现诸多问题,而且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枷锁。
中国地市党报转型现状及对策
以 及对策
建 议等 三 个 方 面 对 中 国 地 市 党 报 的 融 合 发
化 产业
(
,
以 此更 好 地 服 务 区 域 发展
)
展 进 行探 讨
三
社会 治 理
:
反 映 群 众意 见 和 吸 纳 底层
经验
一
、
地 市 党 报 融合 ¥专 型 的 意 义
,
当然
,
地 市 党报 还 发 挥 着改 善社 会 治 理 的 重 要 作
ME D A
I
PR AC T
I
C ES
媒介 实 务
章
震
张志安
陈席元
【
内 容摘 要
】
地市 党 报 有其
。
特 定 的 社 会 价值 和 转 型 路 径
,
。
本文分别 从 中 国地 市党 报的 价值 理念
自
、
转型 实 践
、
对 策建
;
议等 三 个 层 面 进 行 论 述
本 文 认为
;
地 市 党 报 如 果 要 更好 地 实 现
身 价值
”
一
,
是 要 厘清 转 型 理 念 和 实 施 路 径
二
是
要 重 构 新 闻 生 产 流 程及 配 套 机 制
【
三
是要从
;
“
渠 道 融合
”
转向
“
经 营 融合
。
关 键词
】
地市 党 报
;
媒体 融 合
“
引 领 主流 舆论
、
传播 先 进 文 化 结果
、
巩
风险
将城市党报打造成强势主流媒体
将城市党报打造成强势主流媒体作者:刘冰邵荃葛昌秋王晓勇李映艳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0期更好地发挥党报的传统优势,将城市党报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势主流媒体,是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些城市党报工作者总喜欢抱怨“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党报运营效果不佳总去找客观原因,却不从自身找差距。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政策缺失”或“市场限制”,按照目前这些新闻工作者的理念或技能,恐怕也不会取得太大的进步。
更糟糕的结果很可能是,没有了政策保护,他们的生存问题都不好解决。
虽然我们的媒体体制有待改革和完善,但城市党报工作者如果只是一味地拿政策或体制来说事情,把不足与缺陷归于他人。
就太消极了。
同样的媒体体制,全国那么多城市党报,运营效果却有很大差别,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多从自身寻找原因。
对于具体的城市党报来讲。
还是应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
多做些实际的工作比较好。
党报老总应当多在传媒事业发展上动动脑筋,不要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不要对党报运营产生误解,认为只要领导满意就可以了,管他读者高兴不高兴。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革和做好报纸的经营管理工作。
要比抱怨强得多。
贯彻企业经营理念。
经营管理对于报纸发展相当重要,管理的低效和混乱无疑是媒体生存与进步的大敌。
与市场化运作比较强的都市报相比,时至今日,城市党报某些工作人员仍然比较懒散,这无论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还是对报纸质量的提升都是一个致命伤。
媒体具有企业性质,党报也不例外,党报是政治色彩较强的特殊企业。
既然是企业,就应当遵循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
党报若想成为强势主流媒体,就必须摒弃守旧的经营管理之道,代之以全新的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这种理念能够引领媒体不断壮大。
不断成功。
当前对于党报而言,除了坚持党性,做好党的喉舌以外,更为迫切的是党报自身必须具备市场意识。
要想在报业市场竞争的激流中取胜。
就必须遵循市场的法则。
报业竞争的平台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国家对党报仍然有保护政策,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表明了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力量的薄弱,从长远来看,党报如果一味靠这种保护来支撑门户,怕是很难树立起自己的信心和品牌。
重点发展大中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展 质 量 的提高 , 城市 将长 期滞 留于 小而 散 、 以传 统产
业 为主 的 阶段 , 中国 的现代化 也将 难 以实 现 。
实 践 已 经 证 明 了 我 国 现 行城 市 发 展 方 针 有 偏
差, 不适 应 当前 城市 化发展 的需 要 , 们必 须摆脱 计 我
划经济 思维 方式 的束 缚 ,把大 中城市 作 为发展 的重
个 方 面 的问题 :
首 先 ,方 针只涉 及城 市规 模 ,而忽 略了城市 质 量, 不利 于促 进城 市深层 次 的发展 。 真正 推进 中 国 要
正 是 由于发 展方 针 的偏差 ,过分 强调 乡村城 市
化, 限制 了大城 市 的发展 . 大城 市很 难发 挥应 有 的 使 集 聚辐射 作 用 川、 城镇 由于 自身 实力 弱 、 础 差 , 基 布 局分 散 , 城市 功 能 发 挥不 充分 , 乏生 机 和 活力 , 缺 无 法提供 较 多可供 选 择 的就业机 会和 谋 生形式 ; 同时 , 分 散 的小 城镇对 自然 资源和生 态环 境缺 乏有 效 的保 护 利用 ,将 可能 导致 资源 的破坏 和环境 的恶化 。结
缺 乏规范 。 由于缺 乏规 范 的管理 , 再加上认 识 上 的偏 差, 把小 城镇 作 为发展 重 点 , 为发展 小城镇 既 可 以 认
解 决 中 国人 口多 、 地少 的矛盾 , 可以缓解 当前 我 耕 叉 国农村 剩余 劳 动力转 移 与 大城市 吸 纳能力有 限的 矛 盾, 同时可 以避 免 “ 大城 市病 ” 因此全 国掀 起 了一场 ,
民进 城 即可实 现。而 是需 要为 进入城 市 的农 民创 造 就 业 岗位 , 提供 固定住所 和基本 生 活保 障 , 以及就业 前 必 要 的劳动 技能 培训 。 农村 人 口进入 城 市 . 别是 特 进 入 小城 镇 , 只是城 市化 的第一 步 。 如果 没 有城市 发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常常高达90%多。
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城市化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
建国以后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只好靠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剪刀差”完成原始积累工农差别在当时有其合理的经济基础。
同时为了稳定农业保护城市经济又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固定在农村不仅如此还一次次地把城市青年往农村赶人为地遏制城市化的推进。
这个时期建设的城市如“火车拖来的城市”玉门再如攀枝花、六盘水、大庆等大多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村的工业化开始飞速发展但历史又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80年代中期国家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条政策叫“离土不离乡”其实还是怕农民进城民以食为天没有人种地不行。
后来粮食够吃了但城市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却没有疏通乡镇企业式的工业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城市化结果出现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的奇特现象。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超过50%但城市化水平却只有35%。
中国的经济要长足发展“三农”问题要彻底解决大刀阔斧的城市化是必由之路。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处于70%的时候则进入缓慢的平稳发展阶段。
中国的城市化近10年来平均每年大约以0.6%左右的速度提升目前已到了35%左右正处于起飞的前夜。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的城市化运动其直接结果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将至少有一半人从农村搬进城市中国将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为城市化国家。
这将是何等波澜壮阔、沧海桑田般的景象啊!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现有的城市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无论是重量级的大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怎样调整自身的定位、自谋发展的问题。
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但是,城市化的类型、道路和模式,不仅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发展时期也发生变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应该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六十年城市化的反思——六十年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化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
前三十年总的说,是城市化停滞不前、举步维艰的时期。
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城市数量变化不大,城市人口增加缓慢,而且徘徊反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经济发展迟缓;与之相反,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数量猛增,城市人口急剧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经济猛烈增加,居民生活明显提高……。
年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以上,城市人口超过6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杨重光20084亿,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80%。
城市经济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如果做更细致和深入的分析,在这两个三十年中可以进一步去划分不同的时期。
在前三十年中,1957年前与1957年后的情况就不一样,1957年前还属正常的发展,而1958年的大跃进带来了城市的冒进,继而又出现了反复和倒退。
后三十年也一样,如从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年代。
见下表:1995—2006年城市化率提高情况表年份城市数量全国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增加数城市化率(%)增长率(%)199564112112135174100529.040.53 199666712238937304213030.48 1.44 199766812362639449214531.91 1.43 199866812476141608215933.35 1.44 199966712578643748214034.78 1.43 200066312674345906215836.22 1.44 200166212762748064215837.66 1.44 200266012845350212214839.09 1.45 200366012922752376216440.53 1.44 200466112998854283190741.76 1.23 200566113062856157187442.99 1.23 200665613144857706159443.900.91 200765513212959379167344.91.00 200865513280260667128845.70.80——六十年城市化的反思六十年我国城市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我国城市化的整个进程,科学评价城市化的巨大成就,不难发现其中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严肃的思考,或进行认真的反思。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三)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三)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6、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7、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运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速度快);⑤管道(连续性好)。
8、亚欧大陆桥:①第一亚欧大陆桥: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鹿特丹;②第二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
9、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10、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主要任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特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11、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主要任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
特点:易受地形影响。
1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13、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14、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15、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16、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17、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18、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
地市党报数字化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场深刻的媒体竞争。未来两三年 , 网络
多年 , 有很强的新 闻业务能力 。 三是信息 量优势。 地市党报 的信息量丰富 , 专业人 才多 ,信息来源渠 道多 。四是专业化优
势 。 地市 党 报 能 为广 大 用 户提 供 非 常 专
媒体还将呈现爆 炸式发展 。随着 3 G时 代的来 临,媒体环境和格局还将发生更 大的变化。在这场媒体变局 中 , 传统报 纸 的强势地位将被从根本上动摇 ,市场
源 加 以分类 , 富 传播 渠 道 , 立 自己 的 丰 建
企 业 的 两名 职 工 因债 务纠 纷 发 生矛 盾
和争执而导致 的事件 。事件发生在上午 九点钟 , 正是上班时问 , 在市直机关影响
很 大 , 家 议论 纷 纷 。 社 领 导认 为如 果 大 报 让 新 闻第 二天 见 报 , 效 太 长 , 该 尽 快 时 应 在 本 报 主 办 的 网站 上发 布 。 个 小 时 后 , 半 事 件 的 图 片 和 消息 在本 报 主办 的忻 州 在 线 网上 发 布 ,人 们 及 时 了解 了事件 的真
信息。六是深度报道 的优势。地市党报 由于有专业的高素质 的人才 ,可以在报
道 的深 度 上 作 文章 。
已经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据中国互 联 网络信息中心 的统计报告 , 目前 , 中国
网 民总数 达到 42 人 。 .亿 网络 已经 成 为 网
时, 围观者 10多人 , 0 经过公安干警 的努 力 ,一小时后将劫持者制服 ,解救 了人 质 。本报记者正好在现场用手机拍下 了
环 利 用
地市党报传播速度慢 、 范围小 , 但同 时具有的人才多 、信息量大是可以充分
地 循 环利 用 的 。就是 既 可 以通 过报 纸 发
地市党报必须走民生新闻之路
第24卷第5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4,No .5 2009年10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 sity O ct.2009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5.017地市党报必须走民生新闻之路徐经胜(巢湖日报社,安徽巢湖 238000)摘要:基于地市党报发展的形势,论述了地市党报必须走民生新闻之路的时代要求,并认为以民生新闻为报道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地市党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地市党报如何走民生新闻之路:(1)拓宽视野,增强民生新闻报道理念;(2)以“三贴近”为原则,把握平民视角;(3)锤炼队伍,提高地市党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关键词:地市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理念;平民视角;新闻策划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5-0049-03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徐经胜(6),安徽庐江人,主要研究方向地市党报新闻报道发展趋势。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何谓民生新闻?《辞海》对“民生”的注解是“人民的生计”。
可见,民生新闻就要关注国计民生[1]。
地市级党报作为我国三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有效地延伸传播到广大的城镇乡村,并在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知识提供、资讯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地市党报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就是很多地市党报在新闻报道上还是沉迷于当地领导人活动和政府部门工作总结之类报道,而对民生新闻重视不够、报道不够、挖掘不够。
地市党报如何想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在新闻报道上必须走民生新闻之路。
1 走民生新闻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闻媒体担负着不同的宣传使命。
解放战争时期,充斥在受众耳边、眼前的是反映战争内容的消息、通讯。
周智琛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执行总编辑。
工作邮箱zzc0769@周智琛:天生痴狂的传媒魔法师时间:2010-02-21 15:44:00 作者:; 来源:/u/1406244300#/s/blog_4979e11d0100c3a9.html●王志勇如今,用“中国最年轻的总编辑”已经无法定义周智琛。
2006年3月,不到26周岁的他离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出任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
这一“跳”,轰动了当年的广东报界。
只是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这种轰动效应没有就此停止。
此后3年多时间里,周智琛和《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一直被视为中国地市报业“新锐”的代名词。
先是《东莞日报》用“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党报头版导读化等先锋理念和惊人之举进行了四次重大改版实现了强势崛起,广告年收入一下子从原来的5000多万元飙升到1亿多元;随后是他和发行专家谭军波于2008年3月创办了新中国最年轻的都市报《东莞时报》。
这份致力于“办中国最具互动性的温暖报纸”的都市早报,仅仅历经1年10个月,就已成了中国地市都市报的标杆。
在很多人眼中,他就是中国80后报人的符号式人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狂人,更是一个天生痴狂的传媒魔法师。
地市报革命:让读者成为党报疯狂的“粉丝”“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读者看大部分的党报就像看央视春晚一样,不看不行,看了也不行。
”在周智琛看来,“不看不行”意味着党报拥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政治力量,“看了也不行”则反映了党报在形式和内容上无法真正对接现代读者需求的现实。
从2006年开始,周智琛在国内多个传媒论坛上重复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说,办好党报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么,该有多少党报新闻工作者是不道德的?没有人说党报非得往古板上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把党报往僵死的方向整,从这种角度讲,把党报办砸的人就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中国地市报业有个普遍的顽症,小富即安,自甘落后,如果人人都有梦想,报纸就会有希望。
”有着浓烈切·格瓦拉情结的周智琛,习惯用锋利的语言来表达他对报纸的看法,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和一群有志之士,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中国地市报的生态。
经济城市—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4万平 方 米 ,新 建建 经 营—— 转 让 、股 份制 、资 产 拆 迁 面积 达 1
4万平 方 米 ,政 府不 仅没 其讲投 人 , 讲产 出 , 不 政府 修路 、 建 受 益抵 押等多种 投 融资 方式 ,引导 筑 面积 2 桥、 盖公 厕 , 投资 年复 一年 , 果是 中外企 业 国 内外 人士 建设城 市公 有增 加 资金用 于拆 迁改 造 ,还得到 结 城市 越建 越大 , 政府 的包 袱越 背越 用 设施 :鼓励通 过转让经 营权 , 拍 5 5万平 方 米的 市政用地 ,减少政 5 0多 万元 。可 见 , 充分利 重 ,城市 建设 资金 日益 短缺 ,在 市 卖道 路 、 场 绿化 、 梁冠 名权等 府 支出 3 0 广 桥
一
产总 值可增 长 两个 百分 点 。 市化 城
是 一 个 由 以农 业 为 基 础 的 乡 村 社
会 向 以 现 代 工 业 为 基 础 的 城 市 转
变 的 自然历 史过 程 ,是指城 市化 社 区 内 由工 业 化 引 发 的 人 口集 中 的 趋势和社 会 组织 的变 化 。在城市 化 进程 中 , 业 劳动者就 业 比重逐 渐 农 减少 ,工业 和服 务业劳 动者 就业 比 重逐步 上升 ;农 村 人 口逐步 减 少 , 城镇 人 口逐步 增加 ; 们 的生 产 方 人 式、 交换 方 式和生 活方 式将 向规 范 化 、集 约化 、市 场 化和 社 会 化 转
场经 济条 件下 , 这条 路显 然 已经走 形式 广 辟资 金渠道 。
用 土地 资 源 可 为城 市建 设 聚积 资
维普资讯
金 , 人 新 的活力 。 注
房地 产 市场 、市政 公用 市场 ,吸引 社
( ) 循 市场经 济规 律 . 成 多 会 资本 、 三 遵 形 私人 资本 和境 外资本 投 资城 元化投 融 资新机 制
关于地市级党报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地市级党报 发展 建议
当前 , 受到经 济下行 和6 0 0多家地市级党报 , 绝 大多数发行 量逐 年下降 , 广告 创收大 幅下滑 , 读者群 严重老化 , 生存 空间和社会影 响力渐行渐小 。
电视甚 至是互联 网的新 闻时效竞争 力 , 还能 吸引更 多的 营成本 , 适应新形势需要 , 已经进行了调整 。而都市报调 年轻读者 , 从而提高党报的社会影 响力 。 整后留下的市场空 白, 就给党报增加 了发展空间。所以 ,
2 0 1 7 . 0 8 1 磊 榧盈 { 5 1
势, 弥补报纸时效性不强 、 单 向传播 的不足 。 二者互补共 触 角无所不 及。 比如每期八版的《 本 溪 日报》 , 通常只有 生, 使传 统党 报既 有平 面文 字 , 又有 动感 视 听 , 变得 更 头版刊 登国内国际新闻 ,其余版面一律刊登本市新 闻, 快、 更新、 更立体 、 更 贴近。比如 , 《 本溪 日报》 几 年前就实 “ 想看本溪新 闻, 就看《 本溪 日报》 ” 。 这种办报思路 , 极大 现 了两微一 报 , 建立 了手机客户 端“ 智慧本溪 ” , 使地 市 提高 了《 本溪 日报》 在 本溪市的社会影响力 , 也形成 了 自 级党报 的社会影 响力迅速提升 。 己独有 的核心竞 争力 。所 以 , 地市级党报应该发挥 自身 现在 , 利 用这些新 媒体 资源 , 《 本 溪 日报 》 又在和本 优势 , 按照新 、 快、 短、 活、 强 的要求 , 精心打造 本地新 闻
关于地市级 党报未来发展 的几点建议
口 陈 立 新
【 摘 要】 当前 , 在 经济下行 和新媒体 冲击的影响 下, 地市级 党报 的运营形势每况愈 下。全 国 6 0 0多家地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推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
同时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又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反之,则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标签:城市化;第三产业;调整;优化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较好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效应,但其整体增速仍处于徘徊状态。
城市发展程度不高,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功能不够齐全,已经成为制约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加紧解决,就会直接影响菏泽市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不能与城市化协同发展,原因何在?本文拟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着重论述了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及第三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对策。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统计方法国内外关于城市化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
总体来讲,城市化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这种转化包括了四个方面内涵:第一个内涵是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人口状况,全世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就是以人口城市化来表现的。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化率都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定义的,它体现的标志就是人口。
所谓人口城市化,实际就是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过程,即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城市人口逐步增加的过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个内涵是非农产业的集中。
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城市化是从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过程,是第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比重中不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
城市化开展的必然命题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兴旺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常常高达90%多。
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很低,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开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低估了城市化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解决生存与开展的矛盾。
建国以后,为了优先开展工业,只好靠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剪刀差〞完成原始积累,工农差异在当时有其合理的经济根底。
同时,为了稳定农业,保护城市经济,又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固定在农村,不仅如此,还一次次地把城市青年往农村赶,人为地遏制城市化的推进。
这个时期建设的城市,如“火车拖来的城市〞玉门,再如攀枝花、六盘水、大庆等,大多是国家方案经济的产物。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村的工业化开始飞速开展,但历史又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80年代中期,国家给乡镇企业的开展制定了一条政策,叫“离土不离乡〞,其实还是怕农民进城,民以食为天,没有人种地不行。
后来粮食够吃了,但城市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却没有疏通,乡镇企业式的工业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城市化,结果出现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的奇特现象。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已超过50%,但城市化水平却只有35%。
中国的经济要长足开展,“三农〞问题要彻底解决,大刀阔斧的城市化是必由之路。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开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开展阶段,处于70%的时候,如此进入缓慢的平稳开展阶段。
中国的城市化近10年来平均每年大约以0.6%左右的速度提升,目前已到了35%左右,正处于起飞的前夜。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的城市化运动,其直接结果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将至少有一半人从农村搬进城市,中国将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为城市化国家。
这将是何等波澜壮阔、沧海桑田般的景象啊!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现有的城市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无论是重量级的大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怎样调整自身的定位、自谋开展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命题【摘要】城市化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命题。
城市化不仅具有广泛的受益者,还能促进经济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红利的释放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提升了生活质量。
城市化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需要科学规划和管理,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化的推动必将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发展机遇,但也需要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城市化进程的长远可持续性。
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应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城市化朝着更加健康、宜居、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必然性、城市化受益者、经济增长、人口红利、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性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性是由历史和现实条件共同决定的。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
这是因为城市具有相对优越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优势,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化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城市化不仅是解决人口过剩和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城市化将继续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2 城市化受益者广泛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受益者范围广泛且具有普遍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除了城市居民本身,还包括农村转移人口、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
城市化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收入。
城市化对地方政府也有利,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更新,即指通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更新和重建,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和功能。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新被视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探讨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经济层面城市更新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更新带动了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因此,建筑业与相关产业会受益于城市更新带来的投资和需求增加。
其次,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最后,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居住和商业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和消费需求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环境层面城市更新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更新能够改善旧城区的环境质量。
通过更新和重建,将老旧建筑和设施替换为现代、环保的建筑和设施,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升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其次,城市更新能够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绿地、公园和湿地等自然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减缓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
最后,城市更新能够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物的释放,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社会层面城市更新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城市更新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和居住品质。
旧城区常存在老旧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较差,城市更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其次,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的社会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升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
最后,城市更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保护了城市的传统和文化遗产,增加了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高考复习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2)
高考地理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953年春在西安市以东发现了距今有6000年的半坡原始氏族村落遗址近50000平方千米,内部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个部分,发现房屋遗址46座,还有围栏、地窖、墓葬、陶窑址等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据此完成1~2题。
1.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镇江流域D.雅鲁藏布江流域解析:选B。
从题干信息可知,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西安市附近,西安位于黄河流域。
2.在该流域还发现有4000多座类似遗址,其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B.人口众多C.矿产资源丰富D.商品经济较发达解析:选A。
农村聚落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密切相关,社会发展早期,乡村聚落多形成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据以上史料,完成3~5题。
3.史料中的“市”属于()A.村落B.城市C.集市D.聚落解析:选C。
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市”是货物的集散和交易的场所,因交易而退,常住人口并不多,应该是集市。
4.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解析:选D。
正确理解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人类历史上先有乡村聚落。
5.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B.为了繁衍后代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解析:选A。
聚落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形成。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知识点: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知识点: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①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反映了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可以带动区域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城乡人民在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不断缩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②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进程:①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
② 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速度前所未有: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大城市发展速度快于小城镇,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迅速膨胀;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引人注目。
(3)发达国家城市化:① 城市化起步较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
②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③ 有一种逆城市化现象。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①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快于同期发达国家,也快于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
②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是城市经济发展异常、人口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过剩,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大城市扩张迅速,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中在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大城市。
更多高中三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2.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原因:(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 交通拥堵、生活条件差和交通拥堵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③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④ 增加就业困难,增加失业人数;⑤ 影响社会保障也会带来贫困和市中心衰退等问题。
3.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1)依法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城 市 报 纸 将 是 理所 当然 、 所 必 至 。 势 2是 读 者 群 从 农 村 转 向 城 市 的 必 然 要 求 。 目前 . 级 党 报 . 市
半 , 中主要 的原 因就是两张报 纸的定位不 同 : 者为市委 其 前
统 农 民对 报纸 的那 种 要 求 , 而是 城 市 市 民的 I昧 。 Z l 3是 工 作 重 心 转 移 的 必 然 要 求 。 随着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 级 . 二 城 市 政 府 的工 作 重 心 将 逐 渐 由农 业 转 向 _业 、 由农 村 转 向 城 丁 市 , 为地 方 党 政 喉 舌 的 地 市 党 报 当 然 必 须 顺 应 这 种 转 变 。现 作
的 不断 扩 张 发 展 和城 乡 一 体 化 进 程 的 加 速 . 必定 需 要 有 更 多 的 反 映城 市 生 活 的 媒 体 加 入 进 来 。但 现 阶 段 二 级 城 市 一 般 是 日
报、 晚报 、 播 电 视报 各 一 张 的 格 局 . 真正 面 向城 市 市 民 的 只 广 而 有 晚 报 一 张 报纸 ( 些 二 级 城 市 甚 至 晚 报 、 一 广播 电视 报 都 没有 1 ,
维普资讯
青 杯报 经 创 ”文 岛 ’业 营 新征
哼国心市 / 椎. 、
20 0 6年第 1 期 总第 2 3期 1 4
有 一 句名 言 :当今 世 界 一 切 都 在 变 , 一 不 变 的是 变 化” 作 为 全 国最 基 层 的 党报 , 市 党报 “ 唯 。 地 长期 以 来 面 向 农 村 , 传 党 和 国 家的 大政 方针 政 策 , 一 定 程 度 上 甚 至 办成 了 农 村报 、 民报 。 宣 在 农
竞 争 不 如 省 会 城 市 大 , 告 市 场 上 有 潜 力 可 挖 。市 级 党 报 必 须 广
的读 者 群 已经 并 将继 续 发 生 变 化 ,尽 管 发 行 主 要 在 乡 镇 农 村 .
历 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 济的渐变 . 经历 了“ 人世 ” 带来 的
对 人 们 观 念 上 的影 响 。党 报 走 入 市 场不 仅 是 一 种 必然 趋 势 。 而 且 已经 是 一 种 客 观存 在 。 尽 管 目前 普遍 而 言 . 报 的市 场 是 一 党
种 保 护 性 的 市 场 , 这 种 “ 护 性 ” 终 会 消 亡 。尤 其 对 地 市党 但 保 最 报 而 言 , 种 “ 护性 ” 消 亡 会 更 快 更 直 接 。没 有 “ 护 性 ” 这 保 的 保 政
随 着 改革 开放 和 市场 经 济 的 不 断 深入 深化 , 市 党报 究竞 路 在 何 方? 今 后 的走 向如 何 ? 地
城市化 : 地市党报的必 由之路
口蔡 荣 中
( 南充 日报社 , 1 南充 四) 1 67 0 ) 30 0
从 地市 党 报 的发 展 轨 迹来 看 , 革 开放 已近 3 改 0年 . 间经 其
策, 让地 市党 报 完 全 走 入 市 场 。 市 党 报 怎 么 办 ? 地
一
在 许 多地 方都 在 大 力 发 展 工 业 作 为 产 业 支 撑 。实 施 “ 业 强 工
省”“ 、工业 强市 ” “ 、_ 强 县 ” 战 略 。 市 级 党 报 作 为 市 委 机 关 T业
报, 当然必须随着市委工作重心的转移 , 时调整报 纸的定位 。 及
广 告 客户 和 广 告 消 费 主 体 均 在 城 市 .广 告 增 长 的 潜 力 也 在 城 市 。 经 济 条 件 的 制 约 , 村 不 可 能 成 为广 告 消 费 市 场 的 主体 。 受 农 市 级 党 报 要 走 入市 场 , 且 要 生 存 下 去 . 须 也 只 能做 城 市 这 并 必
点 , 中小 城市 恰 恰 是 地 市党 报 生 存 和 发 展 的依 托 。 由 于 城市 而
在 坚 持 党 报性 质 不 变 的前 提 下 , 动 对 接 市 场 、 主 对接 城市 , 步 逐 实 现 从 农 村 到城 市 的转 变 。 4是 广 告 市 场 主 要 在 城 市的 必 然要 求 。 不 必 讳 言 . . 目前 的
机 关 报 . 要 面 向农 村 和 机 关 。 主 主要 读 者 群 为 机 关 干 部 、 识 分 知 子 和 农 民 ; 者 为 市 民报 纸 , 要 面 向 城 市 . 要 读 者 群 为 市 后 主 , 主
民、 商从业人员等。 且 , 工 况 目前 市 级 党 报 所 处 的二 级 城 市 媒 体
当然 , 级 党 报 向 城 市 化 方 向 转 变 , 是一 个 大 的趋 势 , 非 直 市 只 绝 线 拐 点 , 绝 非 改 变 党 报 的性 质 , 非 不 关 注“ 也 市 党 报 的 必 然选 择
1是 城 市 化 和城 乡一体 化 的 必然 要 求 。城 市 是 人 口 、 济 、 . 经 文化 相 对 集 中的 自然 地 理 单 元 。 市 巨大 的流 动 人 口促 成 了现 城 有 的或 潜 在 的 受 众对 信 息 的 大 量需 求 。 在 未 来 城 镇 发 展 中 。 小 城 镇 、中小 城 市 以及 区域 性 中 心 城 市 是 中 国实 施 城 市 化 的重
篇 文 章 , 此 别 无 出 路 , 无 选 择 。 以南 充 为例 ,南 充 日报 》 舍 别 《 发 行 7万 份 ,南 充 晚 报 》 份 ,但 日报 广 告 收 入却 不 及 晚 报 的 《 3万
一
这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 一方面二级城市报业市场没 有饱和甚至缺 口较大 , 另一方 面媒体 数量 又严格控制 的情况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