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材分析 王喆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材分析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材分析湘教版平均数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平均数的优、缺点.2.正确运用平均数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及平均数的计算.难点: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你有金点子吗?某校有24人参加了“希望杯”数学外活动小组,分成三组进行竞争,在一次“希望杯”初赛前进行了摸底考试,成绩如下:甲:80、79、81、82、90、8、94、98乙:90、83、78、84、82、96、97、80丙:93、82、97、80、88、83、8、83怎样比较这次考试三个小组的数学成绩呢?你有金点子吗?如果新转来三个同学,他们曾经参加“希望杯”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李敏88,王波97张瑶82如果你是甲组的组长,你最希望谁分到你这个组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用到平均数,在小学我们学过平均数,但非常肤浅,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平均数,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平均数的意义某农业技术员试种了三个品种的棉花各10株,秋收时他清点了这30株棉花的结桃数如下表:甲种棉花84,79,81,84,8,82,83,86,87,81乙种棉花8,84,89,79,81,91,79,76,82,84丙种棉花83,8,87,78,80,7,82,83,81,86哪个品种较好?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考考你,有这样一则广告,请你先看看:急招服务员若干名,要求五官端正,初中以上文化,本店员工平均工资1200元,包吃包住。
联系人:李小姐联系电话:1379797888天河餐馆XX年8月9日这则广告的真实性如何呢?请看看天河餐馆员工的工资再议论吧。
下面是天河餐馆所有工作人员XX年10月份的工资.经理:4200元;会计:900元;厨师甲:1200元;厨师乙:1100元;杂工甲:780元;杂工乙:760元;服务员甲:820元;服务员乙:800元;服务员丙:780元.计算他们的平均工资..不计经理的工资,再求餐馆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上面的广告真实性如何?(用数学眼光看问题不吃亏!)从这个例子你能看出平均数的优、缺点了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数值的____值,它刻画了这组数据_____________状态,对于这组数据的个体性质____________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平均数的计算例1已知两组数和的平均数分别是X、,求(1)的平均数;(2)的平均数。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平均数》。
【教材简析】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的场景。
蓝队需要换人,教材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通过教练提出:“应该换谁上场呢?”引出对平均数的学习。
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
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具体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研究报告单、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下面我们一块来看一场篮球比赛,好吗?随机播放篮球比赛微视频,并配解说录音。
提问: 7号、8号到底该换谁上场呢?如果你是教练,在这个时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预设 1:谁的个子高。
预设2:谁跑得快,身体强壮。
预设3:谁的上场次数多、经验丰富。
预设4:谁的投篮准。
预设5:谁的投篮水平高。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大家觉得哪个因素最重要?引导学生说出“谁的投篮水平高?”【设计意图】创设篮球比赛的情境,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蓝队一名队员受伤,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换谁上场?”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谁的投篮水平高?”从而激发起自觉探究的积极性。
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1. 下面我们通过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来分析一下“谁的投篮水平高?”,认真观察,你读懂了哪些信息?2. 信息看明白了,现在你想怎样比较才能知道他们“谁的投篮水平高呢?”预设 1:比较总分。
2024《平均数》说课稿范文
2024《平均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平均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能够正确应用平均数进行计算。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和实例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呈现一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平均数。
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于平均数的兴趣。
环节二、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我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向学生展示如何求解平均数。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尝试。
环节三、案例分析我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如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家人的月度消费等,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出平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平均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应用。
环节四、巩固练习我将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平均数的不同求解方法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7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据统计观念,能灵活的选择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在分析数据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共性寓于个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磁性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师:孩子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最拿手的是什么?前几天他们就进行了一场男女一分钟投篮大比拼,你们希望谁赢?各有各的想法,咱们用事实说话,请看当时记录的数据师:第一轮比赛谁赢啦?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看,第二轮,谁赢了?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发现比较总数更好一些。
师:男生赢一局,女生赢一局,比赛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第三轮,在一名女队员无法参加比赛的情况下,谁赢了?理由教师请几名同学发言,说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师小结:大家所说的平均数是求什么?就是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投进多少个。
这个方法大家同意吗?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接下来咱们从女生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开始研究。
二、分层探究,认识平均数1、移多补少师:不计算,你能一眼看出女生平均每人投了多少个吗?把你的想法操作给大家看一下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样移完了之后出现了什么情况?像刚才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移完后,女生平均每人投进了5个,2、求和均分男生平均每人投进了多少呢?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师:其实,不管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均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怎么样?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平均数》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平均数》是初中学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实数、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它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性质和求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性质,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性质和求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性质,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数概念和求法的理解。
4.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平均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平均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建议: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平均分,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2、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师:昨天我们班男生女生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争霸赛”,想不想知道大家的比赛成绩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同学的成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的投篮成绩。
活动2【活动】明确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师:他们两个第一次1分钟分别投进几个球呢?生:男生8个,女生6个。
师:现在谁的投篮水平好一些?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学情分析1、学生与教材(1)小学已学过平均数(2)生活接触过平均数2、学生的特点(心理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1)他们一方面好奇心强,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学习的动力多来自兴趣激情,收获多来自“无意注意”。
(2)另一方面,他们的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情绪起伏较大,动力和效果都不稳定。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思考”“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
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在课堂结构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6个成次的学法,①知识回顾——引入概念②认识新知——形成概念③学以致用——深化概念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平均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1)就本论本,不能很恰当地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例子,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提示概念:(2)不能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数学引导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的理解;(3)过分强调知识人获得,忽略了统计思想的提示和统计观念的建立;(4)对前两个学段中学生已经具的的相关平均数的知识经验了解不足,致使引入的问题太过简单或难度要求过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平均数》教材分析
平均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分钟投篮比赛统计表
姓名 王明 李刚 张杰 李阳
进球数 5个
7个
8个
8个
姓名
小静 媛媛 小红 慧慧 小蕊
10个 3个 9个 4个
进球数 4个
移多补少
李阳
张杰 李刚 王明
0 1 2 3 4 5 6 7 8
8 8 7 5
9 (个)
先合后分
(5+7+8+8)÷4=7(个) 总进球数÷人数 =平均每人进球数
了解我们的身高,“判断对错”
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2cm,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5cm。 (1)全班每个男生身高都是142cm (2)全班女生中会有人身高不到145cm (3)我们班每个女生都比每个男生高 ( × )
( √ ) ( × )
(4)老师身高165cm,班里个子最小的同学身 高是130cm,那么加上老师我们班总体的平均身高 是170cm ( ×)
我爱动脑筋:
1、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 数的和是90,甲、丙两数的和是82, 乙、丙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三 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 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五个数的平均数 就变成6,这个被改动的数是多少?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解决问题: 1.三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 植树31棵,第二天植树38棵,第三天 植树39棵。
(1)三年级4个班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2)三年级三天中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解决问题:
1.小明上学期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课 的平均成绩为98分,他的四门课的总分是多少?
2.小明这次单元测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 93分,其中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多少分? 3.王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2分, 其中语文88分,数学95分,王芳的英语是多少 分? 4.小宁期中考试数学、语文的平均分是92分, 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 小宁期中考试英语得了多少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均数》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均数》学情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均数》学情分析》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一课时:平均数(一)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1.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
下面播放一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平均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重点计算,所以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完成后教师 引导学生关注:书写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录用人 选是否满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招聘方案一和方案二的 不同,让学生发现要想突出某一数据,就要加大该数据 的权,从而体会权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权的理解,了解权的不同表现形 式,我设计了问题(4),由于问题(4)和问题(3)的权, 实质相同,形式不同,所以(4)不再让学生笔算,类比 后直接口答,教师结合问题(4)和
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总的来说较好,但还是有部 学生学习能
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加权平均数容易混淆,部分学 力分析
生的计算能力欠缺,有待加强。
本节课为了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机盎然。在备课 时,我们根据课标,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以生活中常见的调制咖啡、和学 教学策略选 生身边的数学小册成绩作为引例,把课本的引例作为课 择与设计 后作业;并把课本上的例 1、例 2 进行加工,利用变式 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让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及 权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独立思考问题 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 5 的设计由数字到字母,把有限个数变为无限 个数,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并板书)。这样,在具体情境中,经过一系列问题,让 学生轻松的复习旧知,探索新知,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 认知过程,自己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 学重点。
问题生成:(2)如果其中有 1 人的成绩为 85 分,4 人的成绩均为 90 分,此时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问题(3)引导学生总结权的作用及权的表现形式。 在学生对权有了较深理解之后,我们又设计了问题(5),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 方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5《平均数》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5《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5《平均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平均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平均数求法的不理解,以及对实际问题中平均数应用的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
3.方法讲解: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求法,并思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余璟(扬州市汶河小学江苏扬州225100)摘要:《平均数》这一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相关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中,不同于以往作为应用题的“平均数”一类教学,而是以别具一格的课题以及其“作为一种统计量”这一全新的面貌出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变成学堂。
关键词:平均数概念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统计量,在小学中高年级课本里都会出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虽然现在教材已经将其删除并且移到初中课本,但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它们其实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只是众数和中位数相对来说不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干扰,因而就显得比较稳定,而平均数因受到所有数据的制约,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全貌,因而也就显得敏感、易变。
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笔者将智慧数学的理念体现在《平均数》的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概念为本,直指教学核心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在于,它能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在原始的统计数据中,有可能一个数和平均数相同,其他的数不一定和平均数相同,但是这些数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平均数是什么”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组学生开展套圈比赛活动:第一组男女生人数相等,都是3人,每人套中的个数也相等,男生每人套中4个,女生每人套中5个;第二组男女生人数不等,每人套中的个数依然相等,男生3人,每人都套中6个,女生4人,每人都套中5个;第三组男女生人数不等,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相等,男生3人,分别套中7、9、5个,女生4人,分别套中10、4、7、3个。
我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数据的统计图,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是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
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三次活动比较,从“三对三个数相同”,到“三对四个数相同”,再到“三对四个数不同"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比较的方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9平均数丨浙教版(1)《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把平均数安排在《统计》中,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
为了突出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认识,教材借助一个记忆数字的游戏情境,结合数字统计表提出相应的问题串,由此引导学生来认识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多角度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统计数据的全过程中积累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和一般方法。
尤其是部分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数,并会求平均数。
但对“平均数只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并不指向某一个数据”这种认识没有建立,而且对“新的不同数据进入会对平均数产生什么影响”、“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缺乏深入了解。
因此,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对数据的分析上。
学习目标:1.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巩固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特点和作用的了解。
2.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解决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发展统计观念。
3.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磁力扣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课出示日常用品,发现这些物中蕴含很多数字,可见数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
有时为了生活的方便,我们需要记住这些数字。
2.提出问题:如果给你10个数字,三秒钟之内,你能记住几个呢?3.出示记数要求,学生进行记数练习。
4.汇报记数结果。
5.出示淘气五次记数的结果,提出问题:淘气能记住你个数字呢?【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生活引入,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也是小于最大值,大于最小值的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2023版《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平均数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所具有的代表性。
通过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表达总体的集中情况。
例如某篮球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某地区玉米和水稻的平均亩产。
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也可以让学生经历收集体现社会发展或科学进步数据的过程。
初步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较初步的感知,但对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比较欠缺,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况,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能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2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产生数据大家的计算能力怎么样呢?配合老师来完成一次20秒计算小练习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平均数》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平均数》教材解读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平均数》教材解读
教学总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
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两个小队立定跳远成绩的整理,认识和学习复式分段统计表。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意义, 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课时安排:
求平均数的方法(信息窗1) 2课时
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消费知多少? 1课时。
《平均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案及教学反思《平均数》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中,我培育同学多角度地思索问题,迁移类推技能,很留意同学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同学运用例1探究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加强同学的感性认识。
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
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老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同学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进展。
老师出例如2时,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同学积极思维;让同学主动探究出:求平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留意培育同学的归纳思维技能。
细心设计练习。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同学掌控知识,形成技能,进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同学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
”我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争论,胜利地解答尝试题后,老师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 1.基本训练。
2.变式练习。
3.游戏练习。
为同学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同学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加强了信息沟通,促进尝试胜利。
尝试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同学争论,是在同学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争论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和满意,有利于培育同学的数学语言表达技能和分析推理技能,进展同学思维,加深理解教材。
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同学争论,老师依据同学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同学系统地掌控知识。
与此同时,我也参加争论,实时了解状况,并依据同学反馈的信息,实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亲密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胜利。
《平均数》教案及教学反思21.充分挖掘同学的学习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动脑筋:
1、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 数的和是90,甲、丙两数的和是82, 乙、丙两数的和是86,甲、乙、丙三 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有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 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五个数的平均数 就变成6,这个被改动的数是多少?
谢谢!
移多补少
小蕊 慧慧 小红 媛媛 小静
0 1 2 3 4 5 6 7 8
4 9 3 10 4
9 10
(个)
先合后分 总数÷个数=平均数
(5+7+8+8)÷4=7(个) 总进球数÷ 人数=平均每人进球数 (4+10+3+9+4)÷5=6(个)
结论:男生投篮准。
①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 方法,它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 的总体情况; ②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必 要性,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 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 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 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平均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分钟投篮比赛统计表
姓名 王明 李刚 张杰 李阳进球数 5个Fra bibliotek7个8个
8个
姓名
小静 媛媛 小红 慧慧 小蕊
10个 3个 9个 4个
进球数 4个
移多补少
李阳
张杰 李刚 王明
0 1 2 3 4 5 6 7 8
8 8 7 5
9 (个)
先合后分
(5+7+8+8)÷4=7(个) 总进球数÷人数 =平均每人进球数
解决问题: 1.三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 植树31棵,第二天植树38棵,第三天 植树39棵。
(1)三年级4个班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2)三年级三天中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解决问题:
1.小明上学期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四门课 的平均成绩为98分,他的四门课的总分是多少?
2.小明这次单元测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 93分,其中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多少分? 3.王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2分, 其中语文88分,数学95分,王芳的英语是多少 分? 4.小宁期中考试数学、语文的平均分是92分, 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 小宁期中考试英语得了多少分?
了解我们的身高,“判断对错”
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2cm,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5cm。 (1)全班每个男生身高都是142cm ( × )
(2)全班女生中会有人身高不到145cm ( √ ) (3)我们班每个女生都比每个男生高 ( × ) (4)老师身高165cm,班里个子最小的同学身 高是130cm,那么加上老师我们班总体的平均身高 是17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