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共6页文档
作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看一场比赛,往往比较注重结局,关心谁输谁赢,而不是在欣赏精彩的对垒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敏捷的反应、自由自在的临场发挥和感受体育给予人的精神促进;运动员也似乎更关心自己能挣多少分,而不考虑该不该撞人、踩人,抑或服兴奋剂。
这里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人文精神已被超常的、残酷的体育竞技所替代了。
由此,笔者想到我们的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
教师喜欢教方法,说白了,就是教给学生作文的套路。
更多的时候,教师乐于从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方面去导引,而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生命主体的个性差异。
如此一来,学生“套”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溢满矫情、主题圣化的“套中文”。
叹息、无奈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作文历练的实质什么?笔者认为,作文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冲动,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生命“物化”。
一句话,作文是学生精神家园一种有生命的、鲜活的、独特的灵奇建构。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本质要求。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朱自清先生说作文“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
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更实际的是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同时还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感语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无学识技能的学生无以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是“废品”;无礼无协,空有满腹“经伦”的学生无心爱人,无以奉献社会,更是社会的“危险品”。
爱因斯坦也曾说:“单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授业、授术的基础上更要注意“传道”,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入21世纪,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热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这是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的揭示,这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那么,学科的人文性到底如何落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利用学科资源,挖掘人文内涵“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对于这一点,语文学科具有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优势。
它那浓厚的人文内涵,正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寻求文本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
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记载着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人文精神,再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岳阳楼记》就是很好的学科资源。
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这忧、乐的情感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份责任。
教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载体,进而拓展延伸到更广更深的层面。
让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构建和谐课堂,营造人文氛围语文课堂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要在情景上营造一个人文学习的环境。
因此,教师要信赖、尊重学生,营造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必要的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发展学生的人格及潜力,使课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初中作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鲁迅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纵观近几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与市区平均分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得分较低。
去除卷面、字迹因素,笔者认为,大部分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影响了得分。
邻近乡镇的农村初中,想必也存在类似的窘境。
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为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开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我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因教学条件所限,我校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学有以下表现:1.学生方面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来源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怀;不关心传统文化;比较热衷于追求表层次的感官享受,缺乏基本的理性思维;理想精神和实证精神薄弱,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终极目的只在考上市内的重点中学等等。
2.教师方面自身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人文科学教师还没有形成角色转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命、青春、爱情、环境、情感、梦想等,全面铸造其品格”方面做得很不够;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学习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教育创新的意识不强等。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并且逐步地树立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不能替代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正确观念。
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
作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和 态 度 , 它 强 调 人 的 价 值 的 重 要 性 , 强
爱 写 、 乐 写 、 主 动 写 。创 设 情 境 的方 法
的 主 要 阵 地 。长 期 以来 , 广 大 语 文 教 育 为 学 生 的 作 文 学 习 中 要 是 有 了 “情 ”
工 作 者 积 极 探 索 , 大 胆 实 践 , 勇 于 创 调 ,那 么 习 作 也 就 变 得 轻 松 快 乐 了 。在 新 ,积 累 了不 少 经 验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作 文 教 学 中 如 何 激 发 学 生 的写 作 情 感 ?
概 括 或 者 省 略 了的 空 白 ,精 心 设 计 , 启 材 , 勤 于 思考 ,运 用 发 散 性 思 维 ,就 能 发 学 生 想 象 ,指 导 学 生 对 作 品空 白 处 进 够 把 固有 说 法 、常 规 认 识 打 破 ,表 达 出 行 挖 掘 、 填 补 。这 既 可 以完 整 全 面地 把 具有 鲜 明个 性 色彩 的主 张 。 3课 文 人 物 点 评 ,评 出灼 见 。短 评 . 握 内容 ,披 文 入 情 ,又 能 极 大 地 激 发 学
待 自然 的 人 ; 一 个 充 满 人 文 主 义 的 社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去 怀 疑 、寻 找 和 发 现
会 ,才 是 一 个 和 谐 的 社 会 ;一 个 充满 人 课 文 内容 的 空 白 ,并 加 以补 充 的 一 种 写
文 主 义 的 国 家 , 才 是 一 个 充 满 自由 、 富 作 训 练 方 式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家认 为 : 健 有 活 力 、 善 于 创 新 的 国家 。 因此 , 我 们 康 的 人 面 对 一 种 不 完 全 或 者 空 白格 式 塔 要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积 极 培 养 学 生 的情 感 认 刺 激 物 ,就 会 在 潜 意 识 中产 生 一 种 急 于 知 能力 ,提 高 学 生 的人 文 素 养 。 作 文来 源 于 生 活 。有 情 调 的 生 活 易 让 人 触 动 , 日子 在 我 们 心 中 便 是 美 好 。 涵 义 ,但 是 ,追 逐 情 调 并 不 是 追 逐 … 种 物 质 上 的 满 足 ,而 是 一 种 心 理 的 宽 慰 , 要 改 变 它 们 并 使 之 成 为 完 美 结 构 的 倾
作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许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人 文素质偏低 , 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 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 、 呆
板乏味。因此 , 语文教师有必要更新观
念,寻求对策, 尽力扭转这种局面,为
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
综 天 .~ 合鸳 口 — 地 ’ —
维普资讯
状:
题研究、课 外导读等活动没有开展起来, 校园人文氛围 淡薄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认识到人文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并且逐步地树立知
价值的实现, 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以
及关怀人与社会、自 然之间的和谐等。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 命意志的体现。 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辉煌 之处 , 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
( 学生方面 一) 文 、 哲、 史、 艺术等
人文科学知识的来源仅局限于书本;对
识的传授 、 能力的培养都不能替代人文
素质的教育的正确观念。不能混淆了 认 知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心 传统文化;比较热衷于追求表层的感官
(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 一)
们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 、 物 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 感情和价值观。 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 学生习作中的立
意、 选材及表达。因此 , 要写出富有感
( 学校学科管理方面: 三) 课堂教学的 硬件设施较差 ,缺乏以多媒体形式出现 的人文素质教材;还没有思考过人文素 质教育的 实践环节, 视野还停留 “ 在 考” 这一点上;校园文化活动几乎停滞,一 些学校常有的学术讲座、 社团活动、专
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 创造能力和
那么, 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
系呢?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 、 、 情 理 志,表现民族精神 、 民族情操 、民族审 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学
教案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案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案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案写作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文化内涵,涉及到社会人文领域,如文学、历史、哲学等。
同时,教学资源也要多样化,如影视资料、文化艺术品、名人演讲等,以便学生全面了解、体验和感受人文素养。
二、设置启发性的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案中应设置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历史事件的探究与解读,或者道德伦理的讨论与辩论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够面对不同的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案写作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亲身体验、调查研究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对不同观点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四、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案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类艺术品和文化遗产。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怀。
五、注重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在教案写作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方式。
总结起来,教案写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注重选择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置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及注重文化价值观的引导。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意义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意义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中所应具备的一种修养和素质,它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能力等。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方法一:注重文学阅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注重文学阅读。
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家们对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表达,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等,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方法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人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更需要他们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热点时事,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道德风尚等,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方法三: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思维碰撞,通过言辞交锋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不同意见的碰撞和思想的开阔。
意义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促进他们心智、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注重文学阅读、关注社会问题、开展讨论辩论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力,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意义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范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考作文范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考作文范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在思想、情感、性格、行为等方面具备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仅体现在语文作文中,还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课程和人文活动,如开展文化讲座、举办读书分享会、组织社会实践等,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人文知识和经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2.构建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结合教育内容来进行。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经典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此外,开设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3.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操。
此外,学校还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充实文化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人文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多方面入手。
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并结合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析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人文素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作文,能體现出他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任务、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
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
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以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不可。
二、作文教学要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统一起来(一)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辨能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
教师应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1.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作文是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一种形式,各科教学既能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直观、生动的内容,又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选择题材的机会。
2.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读书爱好。
阅读是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
我们应创造条件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作品,启发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组织开展练口活动,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中介绍名著和新作,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
3.让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笔者所在的城市惠水是一个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小城,现代工业的发展又丰富了她的底蕴,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如下做法:带学生参观园林、美丽乡村;调查新区、园地的建设成就;访问自主创业的青年典型等。
眼观、耳听、分析、讨论、浇漓,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能为写作提供广泛的题材。
(二)注重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应着重抓住写作中的命题、立意、选材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命题时,一要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二要联系学生实际,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命题,让他们以激情去书写他们的生活;三要联系社会生活,应将学生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的改革、时代的风貌纳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写出体现时代精神,内容积极、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文章。
作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作者:唐卫华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第04期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面对问题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具备较强的语文思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作文属于语文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衡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相互统一,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文素养,也是追求“人学”的重要方向。
写作属于利用文字语言实现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属于学生创造性表述、认识自我的重要过程。
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才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价值观,传递内心思想,向外界表情达意,这也是在为开展素质教育奠定稳固的基础,培养初中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比较符合时代的需求。
当前时代发展中比较注重人文教育,这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够改变以往的“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挣脱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挣脱思想的束缚,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教师要多多肯定学生表达的价值,释放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独具一格的文章。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的真实动机,改变以往唯考试、功利性较强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要把写作作为中考的工具,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能力,拓宽自身知识面,阅读到更多的优秀范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这属于内心和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李祖杰来源:《教育界》2010年第11期语文作为一个母语教学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作文教学。
作文要求“我手写我心”,是人文素养形成的良好载体。
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把培养学生“作文”和培养学生“做人”(即人文素养)有机地融合,必然能实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人文素养,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作文过程应该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再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都是作者人生体验、生活态度、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
作文也是表达作者思想、再现作者情感的工具,其目的还是为了再现和表露作者的内心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才是作文的主体,而语言文字只是为主体服务的一种形式。
所以,作文应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真实再现和学生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做无情之文,写无人之文。
如果作文言而无人、言而无物,那么它就只是文字的编造和拼凑,就背离了其本义。
我们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来分析作文的目的,如果脱离了写作动机和写作心理,学生作文就会出现“见文不见人”的现象,学生就会失去写作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有不少教师忽略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在技法训练上做过多文章,力求让学生的作文立意高远,津津乐道于立意高远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立意高远的根本是做人的高远境界。
不少地方还不断训练“想象作文”,好像想得越稀奇古怪越是水平高。
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多学生只能根据评卷要求编造事实和能讨好出题人的话语。
这无疑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扭曲。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现象,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将重心复位,把作文教学从强调技法训练转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会学生做人)。
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会做人了,并有了较高的境界,作文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源泉。
学生的品格和做人的追求才能在作文中自然地流露,写作文才有真情,才能令人信服,才有可能促进和升华学生做人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表时间:2012-11-09T16:18:57.32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赵明辉[导读] 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赵明辉(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德州251114)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应该着眼于写作主体的开发和构建,重视对富有创造心理和人文内涵的学生个体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认识、训练思维、净化情感、陶冶情操方面做出努力,既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人格。
一、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作文是对生活能动、生动的反映。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谁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但仅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把写作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使之成为学生打开认识现代社会的广阔天地的大门,用时代的活水来浇灌作文的园地。
我们学校地处黄河国际生态旅游开发区,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景区,调查变迁见证,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文素材,直观使他们感受深刻,认识有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写作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
学生的《小城风貌》《晏城之韵》等习作,都显示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富有人文气息、文采生动的特色。
积极创造机会,在学生面前展现丰富多彩而又取之不竭、写之不尽的生动题材,并且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去观察与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二、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作文水平的高低,其实就是思维能力的高低。
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思维的空间,诱导学生去积极体验写作这种创造性劳动的乐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doc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木特点。
高屮语文课稈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徳索质和科学文化索质,为终少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屮职语文教学要落实索质教冇的任务,就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屮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屮应及时地更新观念,建立起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冇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到语文教学过稈屮的人文熏陶, 从而发挥出语文教学的应有作用。
下文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中职作文教学屮培养学生的人文索养进行一番探讨。
一、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的示范性选入教科书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感受和领悟到其屮蕴涵的人文美。
语文学科屮包含丰富的人文题材,如诗歌、小说、戏剧等,是各时代人们情感经验、意志品质的积累和反映,其散发出的人文特性对研究者而言较抽象,因此,学生在研究学习屮必须结合历史、地理和特定的社会背最进行分析,同时要求研究者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屮职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尊重和发展人的情感体验,在自主学习屮接受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以丰富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认识观、历史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成的优秀文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
如在进行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彖续写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人生。
总Z,作为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本的讲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这个过程屮充分利用优秀文木的示范性,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写作水平与人文索养有一个平衡的发展。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富有创见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与激活的产物。
浅议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docx
浅议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一、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激发写作兴趣1.联系已学的课文命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命题时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进行训练的形式必然受到学生的喜爱。
例如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写《家乡的獄猴桃》《家乡的草莓》《家乡的西红柿》等,学了《猫》可以写《我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等等。
2•联系学生实际命题在学生的活动范围之内命题,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让他们以激情去写自己的生活。
例如《XXX, 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交警叔叔、护士阿姨,甚至是大树、小鸟、蓝天等自然界中所有的东西,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
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真实的流露,学生的作文就会各具特色,五花八门。
又如《我最喜欢的—》、《我想》这样的题目唤起了孩子心灵美好的回忆,道出了他们的心声3•学生自拟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表达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追求和感受,反映学生对善恶、是非和美丑的鲜明态度和情感。
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去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还可以采用材料作文、自由练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美感熏陶。
二、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积累人文素材1.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学生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在家中很少干活,为此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
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净污渍斑斑的衬衫;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
2.在校内外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意义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及意义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修养和素养。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并探讨其意义所在。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作为作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修养对于学生成为有道德情感的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多样,思维更加开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观赏音乐会等,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艺术元素,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使作文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词、传统节日等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作文中,如运用古诗词作为作文的开头或结尾,体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使其成为有道德情感的公民。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智慧、有高尚情操的人。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判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中学作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学作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当前的作文教学重视技巧的训练,对内容的把握不够重视,学生写出的作文远离生活,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教学人文素养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还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但是国家也大力提倡加强素质教育,如何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各大中小学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
应试教育强调考核,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语文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作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课标》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倡学生均衡且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学生个人素养的体现。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追求深刻的立意,强调写作技巧,固定的写作模式让现在的中学生作文缺乏活力,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丝毫没有个性,如何能让学生摆脱这种传统的束缚写出真实且有创意的文章,这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不仅教授写作知识,还应该注重人文思想的传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激发写作兴趣。
如何在现行制度下进行写作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笔者进行了一下总结:一、崇尚自由巴金说过“掏出自己的心”,指的就是写作时保持本真,这不仅体现了写作的主旨,还是文章保持生命与活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作文大都呈现千篇一律、生编硬造的现象,写作时陈词滥调套话居多,并没有真情流露。
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注重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不能无病呻吟、虚假写作,一篇文章只有倾注了真情才能有感动他人、动人心魄的力量。
写作时也不一定非得设定高歌伟大的论调,歌颂美德固然是好,我们还可以从微不足道的小事里面表达自己内心的触动,这样对情感的自由舒展更加真实。
写作时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就是给学生心灵的自由,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适当约束好的文章是对真情实感的表达,但是如果写作时让情感任意放纵不受任何约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没有中心思想,只是一篇意识流文字,并不能使读者抓住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鲜活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
即所谓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人文素质与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正如鲁迅所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
人格。
”
目前,许多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
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尽力扭转这种局面,为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开展作出自己的实践努力。
现在,因教学条件所限,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面临以下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来源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怀;不关心传统文化;比较热衷于追求表层的感官享受,缺乏基本的理性思维;理想精神和实证精神薄弱,机械
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终极目的只在考上重点中学等等。
(二)教师方面:自身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人文科学教师还没有形成角色转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命、青春、爱情、环境、情感、梦想等,全面铸造其品格”方面做得很不够;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学习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教育创新的意识不强等。
(三)学校学科管理方面:课堂教学的硬件设施较差,缺乏以多媒体形式出现的人文素质教材;还没有思考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视野还停留在“考”这一点上;校园文化活动几乎停滞,一些学校常有的学术讲座、社团活动、专题研究、课外导读等活动没有开展起来,校园人文氛围淡薄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地树立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不能替代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正确观念。
不能混淆了认知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区别。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众所周知,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有专家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是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们对学习生活或社会
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
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
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轻易完成的。
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可。
看下面这两个片断。
(1)“总在白日里幻想,将来的什么时候,要去流浪。
到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厚厚的思念,如浮萍般漂泊。
去雄伟的长城,看古老的城墙绵延在山峦间,一直延伸到遥远的秦朝;去看喜马拉雅山上圣洁的皑皑白雪,看青藏高原上虔诚的教徒一步一跪拜;去看新疆姑娘美丽神秘的舞蹈,然后围着火炉吃西瓜……
如闲云野鹤,云游四方。
走走看看停停,可以像诗人一样细细咀嚼心底的每一丝牵挂;可以像流浪歌手一样弹着吉他放纵自己的歌声在山川峡谷之间回荡,尽情地和放牧的大哥对唱,和山妹子对唱;可以像流浪画家一样用色彩书写不同的心情,就如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含着微笑,带着牵挂去流浪远方。
”
(2)“大凡伟人都是孤独的,他们的思想、行为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所理解,信服。
屈原是孤独的,‘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他的理念不被人接受,最终只得抱石投江;李白是孤独的,他的才气使他对文字的驾驭达到乘兴而来,尽兴而去的地步,然而他一生受排挤遭迫害,李唐盛世容不得他,他只得借酒浇愁。
于是这些伟人要么像荆棘鸟,走向偏激的极致,要么像枯叶蝶,走向归隐的极致。
包括您的文章在校园里也不太受欢迎,同学们爱的是张爱玲,是冰心,是韩寒,您觉得呢?”
这些习作片断的思想内涵和语言表达功力,相信很多老师都会由衷地
赞赏。
尤其是小作者所表现出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人文关怀值得称赞。
(二)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的统一起来。
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
那么,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
而学生的写作,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自身品质、迫使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一定的形式技巧表现出来。
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理解、接受、熔化这些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语言的表现力,也不可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
再看下面一段例文:“我很想要一只足球,可是我爸爸妈妈不让我买。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想都不想是足球。
我很喜欢踢足球,以前我有一只足球,可我考试考得不好,被我妈妈拿去了。
现在我一放学,妈妈就叫我做作业、看书,还说考试考得好了才把足球还给我。
我只想要足球,现在一到家我就做作业。
到了星期天妈妈也不把足球拿给我。
”
这样的作文,只是做到语句比较通顺――尽管在写作时,该生已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却没有为作文贯注一丝灵气,读来了无趣味。
如果这个学生的写作水平照此发展下去,笔者猜测,也顶多只会就事论事地对待作文,把它看作是多识些字,尽可能扩大词汇量,懂得些语法、修辞,
学会一些写作手法,记住一些写作模式等罢了。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借用《四书?大学》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思想素质,净化个人灵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去教育人民,唤起人民,除旧布新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能服从于并表现出他的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
我们教师也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外现,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这种大作文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为之”。
语文教师要有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握住学校文化的导向,另一方面以身践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虽千人而吾独往的英雄气概,先忧后乐的胸襟抱负,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温和敦厚、谦逊内敛的民族精神,向往山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追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格,这些都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勤俭自律、发奋图强的自立意识,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
旋律。
这其中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发展呼唤教学中的人性关怀。
让我们一起品味《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
单位:江苏溧阳市新昌中学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