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人格分裂及其根源[论文]

合集下载

解读《荆棘鸟》中的玛丽·卡森——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

解读《荆棘鸟》中的玛丽·卡森——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
一 一
以 弗 洛 伊 德 的 三 重 人 格 结 构 理 论 为 视 角
汪 柳 花
( 泉州师 范学院 外 国语学 院 , 福建 泉州 320) 6 0 0

要: 玛丽 ・ 卡森是澳 大利亚女作家考林. 麦卡 洛在《 荆棘 鸟》 中塑造 的女性形 象之 一 , 以骄横张狂 、 她
精明强干的形 象展现在读者 的面前 。虽然 她不是 故事 中的主角 , 但是她 的影 响力是 巨大的 , 因嫉 妒而引发 她 的阴谋和报复事件贯穿整个小说 的最深层 内容 。通过 以弗洛伊德 的三重人格结 构理论 , 剖析玛 丽 。 卡森在她 6 0多岁时追求 , 的拉 尔夫不成过程中所展现的复杂人格特点和动态发展 , i仪 i 探求 她命 运悲剧的根源 。
6 0
泉州师 范学 院学报
21 0 2年 9月
力量 , 它潜藏 了人 的各种 欲望 , : 如 性欲 望 、 金钱 欲望 、 权利 欲望 、 名誉 地 位欲 望 等 等 , 它遵 循“ 快乐 原 则” 。
自我 (g ) 意识结 构部 分 , 通过 后 天 的学 习和对 环境 的适 应发 展起 来 的 , eo是 是 它遵 循 “ 实原 则 ” 现 。它主
第3 O卷第 5 期
21 0 2年 9月
泉 州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 fQu n h u No ma i e st o r a a z o r lUnv r iy o
Vo O No 5 L3 。
Se p. 2 1 02
解读 《 荆棘乌 》 中的玛 丽 ・ 卡森
人 。可悲 的是所 爱 之人 心有所 属 , 终她 带着仇 恨 和报复 之 心孤 独地 死 去 , 最 留下 的 阴谋是 让 魂牵 梦萦 两

是谁在歌唱_解析_野草在歌唱_中玛丽的悲剧人生(1)

是谁在歌唱_解析_野草在歌唱_中玛丽的悲剧人生(1)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使她在文学界一举成名。

本文试结合莱辛自身经历,从后殖民视角,借用女性“他者”观点和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玛丽的三种未完成角色进行解读,提出外部社会背景本身的内部矛盾,和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外部矛盾使她难以对自身进行身份构建,从而无法在殖民社会中得以生存。

莱辛站在白人女性的立场上讽刺了战后白人殖民文化的丑恶本质。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殖民文化身份构建Who is Singing:Analysis the Tragic Lif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Chen ZhifengAbstract Lessing's own experience with this test,from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to borrow female"other"ideas and theories of psychoanalysis,the hero of the novel role of Mary to the three outstanding interpretation of external social context put forward their own internal contradictions,and with external conflicts between individual psychology so that she could not build their own identity,which can not survive in colonial society.Key words Doris Lessing"The Grass Is Singing",colonial culture,identity construction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ochow University,215006,Soochow,Jiangsu,China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维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且因为不断推出新的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坛常青树。

玛丽

玛丽

玛丽•特纳——“绝望主妇”作者:田妍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5期摘要: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展现了一位绝望的妻子玛丽·特纳,经历了童年家庭矛盾、贫穷的创伤,在成长历程中又无法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导致其在人生,婚姻等诸多方面的认知混乱,最终惨死于一桩谋杀中。

揭示了在特定的社会氛围下,女性的无法逃脱的人生困境。

关键词:潜意识;“父亲角色”缺失;困境作者简介:田妍妍,女,1983年3月出生,民族:汉,籍贯:湖北省远安县,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武昌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5-0-02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50年在英国伦敦以处女座《野草在歌唱》轰动文坛,分析这本被誉为战后出现在英国的最有前途的小说,对理解继它之后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这部小说侧重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玛丽最终毁灭,原因非常复杂,远非简单的外力谋杀所致。

本文通过对小说细节与心理描写的研究,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成长经历及心理变化,探讨造成这位绝望的玛丽内心世界分裂的原因。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即自觉,意识起着检查前意识的作用;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从最初的简单认真对待生活的无知少女,到三十岁未嫁受人非议的“老处女”,再到跟随迪克在农场居住后的日益神经质,都摆脱不了玛丽童年时期的心理阴影的影响,玛丽心理问题的发展,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潜意识”这一主要观点的集中展示。

从压抑到分裂——《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命运探析

从压抑到分裂——《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命运探析

从 压 抑 到 分 裂
《 野草在歌 唱》 中玛 丽悲剧命运探析
王 品
摘 要 : 野草在歌 唱》 《 体现 了女性个体在经受物质 匮乏 、 别歧视 、 性 以及种族偏见的挤压 下, 由压抑 而分 裂的主题 , 引发 了人们对 于殖民主 义背景 下女性 问题 的严 肃思考 。 关键词 : 野草在歌唱 ; 玛丽 ; 悲剧命运 ; 性 女 中 图 分 类 号 : 6 .7 I 10 4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多丽丝 ・ 辛 ( o sL si ,9 9 ) 继伍 尔夫 之 莱 D f es g ll一 , n 后英 国最重要 的女作家 , 世界文坛的一颗常青树。《 草 野 在 歌唱》 T egasi s g g 9 0 是其成 名处女 作 , ( h r i i ,15 ) s s nn 曾
过 程 中 不 断 受 到 外 界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威 胁 , 他 就 会 产 生 那 种本体 的不安 全感 , 不敢 面对 自己或 正视 自己遇 到的 问题和矛盾 。而小说 中女 主人公玛 丽的悲剧命运也 正是

生 巨大反响 , 也让作者一举 成名 。在 评论 界 , 于《 关 野草 在歌 唱》 中主要人物悲剧成 因的探讨 , 最具代表性或主流 的解读多在 “ 女性 主义批评 视 角” “ 、 心理 学精 神分 析法 分析 ” “ 、后殖 民主义 视角 ” 等焦点 上 。本 文从研 究 女主 人公玛丽的悲剧人生 入手 , 通过对 其女性 个体 自我 分裂 过程的三 个阶段的剖析 , 示女性 在父权 文化 统治下 女 揭 性意识朦胧而痛苦的觉 醒 , 其 悲剧背后 所 隐藏 的深 层 及 种族 、 阶级及社会制度 因素 对整个 人类所 构成 的异化 和 压迫的力量。 小说以一则令人 震惊 的 凶杀案开 篇 , 一位生 活在 南 非的 白人女 子突然 被她 的黑仆摩 西杀 死 , 为故事 的发展 提供了一个不可 或缺 的大 背景。一方 面 , 在殖 民地 的 白 人社会 中, 种族歧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 固。在 白人 眼里 , 个 土 人 本 来 比一 条 狗 强 不 了多 少 。 。 “ 白 种 文 化 ’ ” ‘

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作者:张艳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1期内容摘要:玛丽生活在有着严重种族歧视、女性歧视的非洲南部。

作为一名白人女性,玛丽在精神上始终被动地接受环境和命运的摆布,她从未真正理解自由的内涵,狭隘的种族歧视意识又妨碍了她对社会自身的关系做深刻的思考,从而使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玛丽分裂狭隘悲剧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环境极其社会地位、种族歧视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族、性别的双重歧视,人性自身的弱点等方面来剖析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玛丽的童年生活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落后闭塞的乡镇和成天吵闹的父母在她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从小她就在大人那接受了仇视“黑种穷鬼”的教育,尽管她和全家人过着经济拮据的穷困生活。

这种现实与理念相悖的教育,使玛丽在幼年时期的心理就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玛丽的骨子里,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要摆脱这种贫寒压抑的生活,过自己幸福自由的日子。

当她跨出学校大门,找到了一份单调刻板的小职员工作,自认在经济上已经完全独立,她对这种生活感到比较满足。

由于幼年时目睹父母的争打吵闹和父亲邋遢潦倒,玛丽对男性与婚姻生活有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她希望永远过着单身自由的快乐生活,殊不知,当她成为别人口中的老姑娘,世人异样的目光和恶毒刻薄的议论,使她不得不意识到:要赶紧找到一个丈夫,来摆脱别人的非议。

迪克的出现,给了玛丽一线希望,尽管双方并不相爱,但都有着迫切的想结婚的愿望。

玛丽把婚姻生活寄托到了迪克的农场上,希望农场的自然气息能冲淡她眼下在城市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迪克只是想娶一个愿意在农场和他一起生活的任意一个女人,现实的残酷注定两人的结合只能以悲剧收场。

玛丽在农场的生活给了这个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女人沉重一击。

炎热的天气,铁皮的房子,肮脏而破旧的陈设,农场物质生活的匮乏与艰苦,远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_野草在歌唱_中玛丽人物解析_赵彬彬

_野草在歌唱_中玛丽人物解析_赵彬彬

摘 要:《野草在歌唱》 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的悲 剧命运的描述, 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 歧视的重压下被扭曲的人性, 让人们看清了殖民掠夺 和种族歧视的丑恶本质。
关键词:殖民制度;种族歧视;反抗
奴役地位所决定的,但这也铸就了玛丽的悲剧。 因为一方面由于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因素,她
完全不能自主个人的命运, 只是一个可怜的受命运摆 布的弱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凌辱欺压黑人 的白人雇主。 这种人格分裂的状况,使她的内心体验和 道德判断一直处于痛苦的矛盾中, 每次对黑人滥施淫
出 版 社 ,1998.

玛丽,“被动承受”是她性格的内核,“逃避退缩”是她隐
[5]李明滨.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3)[M].北京:北京大 等
匿的方式。 她的无助,恐惧使自己强烈地希望找到一个
学 出。 婚前的玛丽没有真正
[6]李 银 河 .妇 女 :最 漫 长 的 革 命 [M].北 京 : 三 联 书 店 ,
社会背景下,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狭隘的种族歧视意
种不满发泄到家里。 玛丽的母亲忍受着贫困和自己丈
识妨碍着她对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 同
夫的双重压迫。 玛丽在缺少家庭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对
时,蒙蔽的主体意识也使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的
性充满了恐惧,她认为这是女人必须接受的惩罚。 工作
人生遭异化,人性被扭曲。 她是一个可怜的听任环境和
三、结论
己是与黑人一样的。 在她的心里,黑人就是“黑鬼”,他
小说中的玛丽是一位时代幻灭的忧伤代表, 她如
们是肮脏、低等、顽劣的。 对于黑人,玛丽始终是持有一
孤寂的游魂般长久踯躅, 她所处的奴役地位使得她的
种歧视和敌对的心理的。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形象探析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形象探析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形象探析摘要:《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童年的创伤体验超出了玛丽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撕裂、摧毁了玛丽完整认知、表达生命体验的能力,打乱了其对正常生存语境的理解,使其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

玛丽被无法愈合的创伤、难以名状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所异化,折磨得不堪一击,在绝望中等待死亡,导致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玛丽形象形象解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家庭、婚姻创伤及其导致的人生悲剧发人深省。

玛丽童年的孤苦生活,父亲的不负责任、酗酒、无能,母亲的抱怨,父母的争吵,给玛丽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创伤记忆在其婚后屈辱、艰难的生活中机械再现,又一次次被玛丽心理的抵御机制阻挡,使其与外界的联系建立失败,创伤无法愈合。

创伤克服的失败、人格的分裂,在痛苦的婚姻生活中起着催化变形的刺激作用,导致其悲剧的发生。

父亲死后,切断了玛丽童年记忆的最后一根纽带,她决心把那些事情忘记。

她就这样单纯、孤立地生活,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看到别人结婚,她有些伤感,可是想起童年的家庭毫无安宁可言,她又极其讨厌男女关系,在婚姻这微妙而强大的压力下,她开始有些不安、惊慌,甚至恍恍惚惚。

直到有一天,玛丽在朋友家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她三十多岁还不结婚,保持少女的样子,转眼间自己成了别人飞短流长的对象,她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己。

“她自己心里承认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废物,是个没人要的可笑的人”。

玛丽长期自我压抑,隔离,导致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别人的目光否定自己。

那段日子里,玛丽对自己不能感知的体验无法表征,她逃避、转移注意力,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看电影。

她讨厌男人,在别人的判断下否定自己,不得不急着找个男人结婚,她满腹心事却早已失去了吐露的本能,每天昏头昏脑,心神不安,匆忙之中嫁给了贫穷、无能的白人农场主迪克?特纳。

朱迪斯?赫曼在《创伤与康复》中说:“创伤事件的破坏性超出了受害人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使受害人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

玛丽的伦理悲剧_三维伦理视角下的_野草在歌唱_蔡斌

玛丽的伦理悲剧_三维伦理视角下的_野草在歌唱_蔡斌

外/国/文/学/研/究玛丽的伦理悲剧—三维伦理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蔡 斌 宋彤彤摘要: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一出版便备受关注。

学者们分别从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不同角度剖析过这部作品。

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从三维伦理角度—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逐层解读这部作品,分析女主人公玛丽梦想破灭、人格分裂、家破人亡的伦理学意义,探讨发生在她身上不可避免的伦理冲突和悲剧命运,由此揭示出传统伦理道德对人们精神封闭式的压制和扭曲。

小说传达了莱辛对人类伦理建构的深切关怀和广博的人道主义的情怀。

关键词:莱辛 《野草在歌唱》 家庭伦理 社会伦理 政治伦理作者简介:蔡斌,南京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宋彤彤,南京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Title: Analysis of Mary’s Tragedy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Ethical PerspectiveAbstract: Doris Less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 riter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literature arena. Her first novel The Grass Is Singing, with its profound implications, captures much critical atten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Numerous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is wor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name a few, post-colonialism, feminism and ecological criticis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tries to interpret the ethical tragedy of the heroine Mary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ethical angle—family ethics, social ethics and political ethics, therefore reveals the suppression and distortion of traditional ethics over men’s spirit and Lessing’s broad humanistic feelings.Keywords: Lessing, The Grass Is Singing, family ethics, social ethics, political ethicsAuthors: Cai Bin <cb_6203@>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211100). His major field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Song Tongtong <zssghoedn@> is a graduate student of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1100). Her major field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为20世纪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是“最有成就的、多才多艺的,并且是最具有启发性的用英语写作的非洲籍英国作家”(Ghosh 27)。

玛丽悲剧的成因——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玛丽悲剧的成因——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什么惹人讨厌 的地方呢? 就因为他们 ‘ 落落寡合 ’ 仅此而已。 在 当地 的舞会 、 宴会 或是运动会上从来看不到他们。” ( 2 — 3 ) 这种孤僻 的性格只会令她渐渐脱 离社会 ,这种 孤独 寂寞
化 中, 不仅文 明与 自然 、 男性 与女性 的关 系是 二元对立 的, 女 的状 态使她 的性格 由内向演变成暴虐 ,这强烈地体现在她对 性 与 自然之间的关 系也是扭 曲的。小说 中特 纳夫妇最 后的悲 待土人 的态度上 , 她家的用人换 了一个又一个 , 在农 场上还用 惨 命运说 明了在父权社会 中男性统治对 自然和女性 的摧残 。 牛鞭抽 打摩西 。 她很少用 言语 和迪克 以及身边的朋友沟通 , 长
关键词 : 文学伦理 学 人 际关 系 家庭 关 系 社会 关系 悲

Ab s t r a c t : Th e g r a s s I s S i n g i n g i s ma i n l y a b o u t t h e mu r d e r
o f Ma r r y b y h e r ma l e s e r v a n t Mo s e s . Wi t h e hi t c a l 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 c i s m, t h i s e s s a y t r y t o a n a l y z e he t c a u s e s o f Ma r r y’ S t r a g e d y f r o m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a mi l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d s o c i a l r e hf i o n —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悲剧根源——异化
2 0 1 3 年第 3 期 安 徽 电子 信 息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N o . 3 2 0 1 3 第1 2 卷( 总第 6 6 期)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0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 I N F 0 R M A Ⅱ 0 N T E c H N 0 L ( 】 G Y G e n e r a l N o . 6 6 v o 1 . 1 2
悲剧 的社 会根 源。
[ 关键词 ] 异化 ; 玛丽; 弗洛姆 ; 精神荒原
[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文 献标 识码 ] A
在 英语 戏剧 史上 . 尤金 ・ 奥 尼尔 通常被 评论 界美
下嫁 给他 , 跟着 他一 生过 着到处 奔பைடு நூலகம்波 的 E l 子。 她 因受
誉 为继 莎士 比亚 和 肖伯 纳 之后 的第 三代英 语剧 作家 的代表 。在美 国文 学史 上, 奥 尼尔 被公 认 为 “ 美 国戏 剧 之父 ” 。奥 尼 尔共 创 作 二 十一 部 独幕 剧 和 三 十 多
己 的努力 获 得 财 富和 名气 , 但 是 晚年 没落 。妻 子 玛 丽原 来是 一 位 富商 的女儿 , 因对 詹 姆 斯 一见 钟 情 而
化 问题 。 他 以马克 思 的劳动异 化理 论为 基础 , 并且结
合 了弗 洛伊德 精 神分析 学 ,将异化 问题 的研 究推 进
★ t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0 3 — 2 5 [ 作者简介 ] 秦丽华( 1 9 8 5 一 ) , 女, 云南宣威人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 向 : 美 国文学 。

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谈《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必然性

性 与婚 姻生 活有 着 一种 本 能 的抗 拒
心 理 ,她希 望 永远 过 着单 身 自由的 快 乐生 活 , 殊不 知 , 当 她成 为别 人 口
中的 老姑娘 ,世人 异样 的 目光和 恶 毒 刻薄 的议 论 , 使她 不 得不 意 识到 : 要 赶 紧找 到一 个 丈夫 ,来 摆 脱别 人 的非 议 。迪 克的 出现 , 给 了玛 丽一 线
深蒂 同 。先进 的 民 主平 等思 想对 于
她而 言 只是空 泛 的概 念 ,根 本 不能
久维 持 的 ,玛 丽 和摩 西 隐约 感到 一 个 可怕 的结 果 等待着他 们 。 英 国青 年托 尼发 现 了他 们之 间 的秘 密 。托 尼强 烈 的种 族歧 视态 度 唤醒 了 玛丽 的 白人 意识 ,她 马 上站 到 了 自人的 立场 ,冷 酷 无情 地 叫摩 西滚 开 对 于 自己的背 叛事 后 又后 悔 莫及 。玛 丽人 性 中残 存 的 良知与 她 已接 受的 种族 歧 视观 念 ,激 烈 的 冲突 ,当她 明 白这 个英 国青 年 在精
刻没 有 忘记 自己 作 为 白人女 雇 主的 身份 ,这 种不 正 常 的关 系是无 法 长
强烈 的 欲望 要摆 脱这 种 贫 寒压 抑 的 生活 , 过 自己幸 福 自由的 日子 。当她 跨 出学 校大 门 ,找 到 了一份 单 调 刻 板 的小 职员 工作 , 自认 在 经济 上 已 经 完全 独立 ,她 对 这种 生 活感 到 比 较满 足 。 由于幼 年 时 目睹 父母 的 争
歌 唱 》触及 了莱辛 创 作 中一 再表 现 的主题 :妇 女 的生 存环 境极 其社 会 地 位 、种族 歧视 制 度 和文 化 历史 背
景 对 于个人 生 活 的影 响 。本 文将 从

中小学作文素材:读秘密花园玛丽有感

中小学作文素材:读秘密花园玛丽有感

读秘密花园玛丽有感
玛丽是一个性格乖戾,倔强的印度女孩。

对她来讲,全世界的一切都属于她。

在印度时,她的妈妈一个大美人早在出生时就已经抛弃了她,而她的爸爸,一名上校,也十分厌恶她。

她从小就由一群毕恭毕敬的印度奶妈带着,由此养成了乖戾的性格,她几乎每天都要发三四次脾气,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七年,仅仅七年。

她的生活因为一场霍乱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来到了克雷温叔叔的庄园。

在那纯朴的乡人和飘着幽香的荒野之间。

她渐渐敞开了心灵,变得不再那么乖戾。

她认识了她的表哥——科林,也改变了他,让他不再认为自己要死去,使他站起来,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认识了马尔塔——一个纯正的约克郡乡人,也是马尔塔教玛丽学会了穿衣,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她发现了秘密花园,与马尔塔的弟弟也就是狄肯一个和马尔塔同样纯正的约克郡人,与玛丽一起打扫秘密花园,使玛丽知道了有一个朋友多么快乐,从而使每一天都十分充足,原来面黄肌瘦的他变得体态优美,能歌善舞,在秘密花园里玩得不亦乐乎,尝尝一下午不休息一会儿,除草栽花样样在行。

我十分喜欢这个小女孩——玛丽!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秘密花园女主人公玛丽人物性格浅析

秘密花园女主人公玛丽人物性格浅析

ContentsChinese Abstract 0English Abstract (1)1. Introduction (2)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2)1.2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2)1.3 Overview of this Thesis (6)2. Mary’s Personality Analysis (6)2.1 Mary’s Personality Changes (6)2.2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in Mary’s Character (9)3. Inspiration of The Secret Garden to Children’s Character Building (11)3.1 Children’s Character Building (11)3.2 Influ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Character Building (11)4. Strategies to Help Children Build Character (12)4.1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e Good Habits (12)4.2 Encouraging Children to Explore Nature (13)4.3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amily Education (13)5 Conclusion (14)References 0《秘密花园》女主人公玛丽人物性格浅析摘要弗朗西斯霍奇森班内特的《秘密花园》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

本书自1911年出版以来,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此作,比如儿童教育、美学角度、原型理论、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等等。

从儿童心理学看《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英语论文

从儿童心理学看《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英语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议书姓名学院专业翻译年级(班)机译论文题目从儿童心理学看《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完成时间论文内容摘要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秘密花园》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在1911年发表时就成为畅销书。

它被公认为无年龄界限的精品,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它深深吸引。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缺少爱与关怀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玛丽,由于父母双亡而搬到约克郡,在那里她开始了自己的蜕变的故事。

她在得到爱的同时也把爱带给别人,拯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

本论文从儿童心理学方面分析玛丽的成长历程。

它包括玛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玛丽的成长,从而说明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并对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出良好的建议。

指导教师评语年月日指导教师职称初评成绩答辩小组姓名职称教研室组长成员答辩记录:记录人签字:年月日答辩小组意见:组长签字:年月日学院意见:评定成绩:签章年月日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XXX学院翻译专业 XXXX级学生姓名论文(设计)题目从儿童心理学看《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指导教师专业职称中职所属教研室商务英语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课题论证:通过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秘密花园》,以玛丽的成长历程为例探讨如何让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方案设计:论文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玛丽悲惨的童年遭遇来说明儿童的性格形成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讲述了玛丽搬家后发生的转变,从而说明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与朋友交流,多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第三部分展望玛丽未来,揭示成长秘密。

进度计划:3.14-3.16确定论文题目3.16-3.23拟写论文提纲3.23-3.30提交并修改论文提纲3.30-4.20 提交并修改论文初稿4.20-5.8 拟写并提交论文终稿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编号:论文(设计)题目:从儿童心理学看《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学院: XXX学院专业:翻译班级:机译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中职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历程。

史上十大最强的人格分裂案例

史上十大最强的人格分裂案例

史上十大最强的人格分裂案例史上十大最强的人格分裂案例1.玛丽·雷诺尔兹(1793-1854)1815年由安德鲁·埃利科考提出的有关玛丽·雷诺尔兹身上出现的两种人格的发现,据信是历史上有关多重人格的首次文献报道。

玛丽生于英国,4岁随父母迁至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定居。

长大后她成了一个虔奉宗教、性格孤独和心情抑郁的女子。

18岁开始她常常受到一种莫名奇妙的疾病的袭击,其中一次使得她接连几个星期视力和听力全部丧失,后来又有一次发作使她一度完全丧失了记忆,人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成了一个性情开朗、喜爱交际和常在户外活动的女子。

可5个星期后,她突然陷入沉睡之中,醒来时,她又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且竟然对自己身上曾发生过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

就这样这两种人格在她身上不定平地交替出现,直到36岁,她的第二种人格才占据绝对优势,并一直伴随到她生命的结束。

2.安娜·温莎十九世纪60年代初平安娜·温莎由于心神错乱和右手瘫痪,前往埃拉·巴罗医生处求医。

巴罗发现温莎女士在使用右手时会表现出另一种人格。

巴罗把它称之为"旧树桩",它同第一种人格完全不同,当温莎处于这种人格状态时,她能写诗,能绘画。

当她想用左手自杀时,也是这第二种人格保护了她自己。

巴罗医生注意到,处于第二种人格状态时,温莎从不睡觉,在夜晚这右手会做手势同巴罗先生进行交谈,还会写信或敲打床架呼喊护士。

3.安塞尔·伯恩1857年安塞尔·伯恩开始患有剧烈的头痛病,该病后来导致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并成了哑巴。

可没过多久后,他竟然完全恢复了过来。

他把这归功于上帝的恩惠,并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传播上帝的教诲。

在以后的30年时间里,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布道,另一部分花在他在罗得岛的农场上。

1887年1月17日他突然失踪。

当同年3月4日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正在澳洲一个小镇居住,并经营一家杂货店。

玛丽研究报告

玛丽研究报告

玛丽研究报告
可能的玛丽研究报告主题包括:
1. 玛丽的成长与发展:探讨玛丽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2. 玛丽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玛丽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尊心等,以及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3. 玛丽的社交互动:分析玛丽在不同社交情境下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与同龄人、教师和家人的互动。

4. 玛丽的教育经历:研究玛丽在学校中的学习经历,包括学业成绩、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等。

5. 玛丽的家庭环境:探讨玛丽与家人的关系,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的互动,以及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

6. 玛丽的兴趣和才能:研究玛丽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能的原因和与她个人发展的关联。

7. 玛丽的未来展望:探讨玛丽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可能的支持和发展路径。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报告主题,具体选择仍需根据研究者的兴趣、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野草在歌唱》玛丽悲剧的荣格人格理论分析的开题报告

《野草在歌唱》玛丽悲剧的荣格人格理论分析的开题报告

《野草在歌唱》玛丽悲剧的荣格人格理论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格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成熟。

荣格人格理论是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其透彻深刻的分析了人的内心结构和行为动机等方面,为人格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而在文学作品分析方面,运用人格理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和行为动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意义。

因此,本文选取《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悲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荣格人格理论在分析玛丽悲剧中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方面的应用,旨在深入探究人格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丰富人格理论和文学研究的交叉领域。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将通过分析玛丽悲剧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探究荣格人格理论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荣格人格理论的概述,阐述该理论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学方面的启示以及理论的局限性。

2.分析玛丽悲剧中玛丽的性格特点,结合荣格的个人无意识理论和集体无意识理论,探讨玛丽悲剧中内心冲突的成因以及性格的发展。

3.分析玛丽悲剧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阐述荣格群体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探究群体心理学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

4.分析玛丽悲剧中玛丽与大卫之间的爱情,结合荣格的男性和女性原型理论,探讨玛丽的爱情观和行为动机。

5.总结全文,阐述荣格人格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进行荣格人格理论的分析,探讨人格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预期成果有以下几点:1.深入掌握荣格人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其分析文学作品的实际运用。

2.全面分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的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揭示文学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和含义。

3.提高人格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方面的运用水平,为文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丽的人格分裂及其根源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以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为背景,讲述了女主公玛丽悲剧的一生。

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玛丽的人格分裂以其根源。

婚姻束缚下的反抗与妥协,种族制度下的坚守与背叛,这两大矛盾伴随着玛丽的一生并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分裂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并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以黑人男仆摩西杀死家境拮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玛丽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

瑞典文学院致多丽丝·莱辛的颁奖词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①。

精神分析理论是流行于20世纪的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欲望和感情等,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中。

如果这种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精神病。

在《野草在歌唱》中,由于成长和生活环境影响,玛丽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严重失衡并且一直处于强烈的冲突中。

被压抑的欲望和感情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发泄出来,以致最后精神崩溃,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而这一切悲剧的源头都可以追溯至她成长的家庭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

玛丽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里长大。

父亲嗜酒如命,母亲独自承受着照顾家里七个孩子的重任。

父母常常因为钱和账单的事打架和争吵,家里一直都是鸡犬不宁。

所以,在小玛丽的眼里,父亲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而母亲的形象则是备受父亲的压迫下“身材高大、骨瘦如柴的女人,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带着病态,又含有怒意”②。

在那个父权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父亲是父权制的典型代表。

这一切都让小玛丽对家庭、婚姻和幸福产生一种恐惧和厌恶。

玛丽暗自下决心以后要过和母亲不一样的生活。

于是,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很早便在玛丽心里滋生了。

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发现,“症状代表着冲动的替代物,其力量来源是性本能”③,即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和性有关,而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所体现。

对于女孩,在性心理的形成过程中会形成爱慕父亲、憎恶母亲的俄狄浦斯情结。

只有在形成初期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和母亲消除仇恨并达成一致,并将对父亲的爱慕之情转移到家庭之外的另一个男性身上,女孩才能以一个正常女性的身份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生活中。

反之,则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交生活和对自我的认识。

而玛丽正是这种情结得不到解决的受害者,她一生都活在挣扎和矛盾中。

由于对父亲的厌恶和对家庭、婚姻的恐惧,玛丽一直没有将对父亲的爱慕之情转移到家庭之外的其他男性身上,将内心对于性的欲望压抑到无意识中。

她决心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以免重蹈母亲的
悲惨的生活。

小玛丽生在在一个种族意识根深蒂固的社会里。

在这个社会里,白人是殖民地地区的中心,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是文明和权力的象征。

而当地黑人则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压迫,他们被认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所以只能做一些卑微下贱的苦力活。

黑人从来都没有被当做人来看待,他们和白人之间只存在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种族意识和白人先天的优越感在小玛丽的心里根深蒂固。

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玛丽一生都活在矛盾和挣扎中。

幼时的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得到成功解决,性欲望和情感被深深地压抑和驱逐到无意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严重失衡。

在婚姻里,一方面,她极力排斥异性,想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树立起自己在丈夫迪克面前的权威,不做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她又摆脱不了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迪克,将大事交给迪克处理,极力想将他塑造成强大的男人。

在黑人面前,一方面,她极力维持白人在黑人面前的优越感和尊严,极其反感黑人,压制黑人以树立白人的权威;另一方面,面对黑人仆人摩西的关爱,她渐渐失去控制。

摩西的出现激起了她长期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性欲望,她把摩西当做白人一样看待并将对父亲的爱慕之情转移到她身上。

在双重矛盾的压力下,玛丽的本我和超我强烈冲突、此起彼伏,任何一方的胜利都是对另一方的压抑,自我陷入迷茫和绝望中。

在婚姻中,玛丽的本我(独立的女权意识和控制欲望)和超我(父权
制社会下妇女应该遵守的规范)处在强烈冲突之中;在黑人面前,玛丽的本我(对于黑人摩西的性欲望)和超我(种族制度下白人的尊严)处于激烈的冲突中。

自我、本我和超我严重失衡,导致玛丽最后的精神崩溃和人格分裂,最终走向毁灭。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注定要消亡,根深蒂固的种族制度只会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制止和谴责。

作为白人代表的查理·斯莱特和托尼很快察觉到了玛丽和摩西之间不正常的关系。

他们唤醒了玛丽种族意识,她将摩西赶走,而仇恨的力量让摩西走上了不归路。

就这样,在双重矛盾的冲突中,玛丽的人性遭到严重扭曲,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严重失衡。

玛丽的精神崩溃和人格分裂离不开幼时的俄狄浦斯情结,但其根源在于深扎于社会中的父权制文化和“白人中心”文明,这也是多丽丝·莱辛索要批评的现实。

但在更加普世的意义上,莱辛更为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和福祉。

玛丽是父权制文化和“白人中心”文明的受害者和替罪羔羊。

所有人都是历史的受害者,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野草在歌唱》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莱辛想要人们反思历史和自身,关注人们内心那不为人知的神秘世界,重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①王宁.多丽丝·莱辛的获奖及其启示【j】.外国文学研究,2008.
②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m】.一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③弗洛伊德.《性欲三论》【m】.赵蕾,宋景堂译.北京:国际文
化出版公司,200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