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向东: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向东: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作者:王丽婧
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8年第02期
“每个人都应该做最好的自己,而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学校,认识每一个班级,认识每一位师生。
”其实教育就是生长,每一粒种子独特而具有生命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放在适宜的土壤里培育,从起点看变化,从变化看发展,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最应该注重的,也是教育最应该遵循的规律。
”
——吕向东
从2012年担任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长以来,吕向东在历次开学典礼上都以“如何成就最好的自己”为演讲主题。
在不断丰富自己对教育理解的路上,吕向东总是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感悟来指引自己教育践行的方向。
在他看来,好的教育就是学校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都应跟上新课改新高考的大趋势。
当“人”的教育真正来临的时候,学校要有思想承担起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责任,要有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心不负从优秀教师到教育工作者
作为当年参加高考的“新三届”,1979年,在当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吕向东考上了当时的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作为当时湖北省开门办学先进典型的武汉六中文科班唯一考上高校就读的学生,吕向东觉得当时挑灯夜读的艰辛付出是值得的。
大学毕业后,吕向东被分到了武汉市青山区的一个普通中学当老师。
虽然从小在武汉长大,但他却第一次知道在武汉还有这么远的地方。
当时武汉只有一座长江大桥,上下班都是坐轮渡,坐一趟轮渡四十多分钟,然后再走二十多分钟到任职的学校——当时的武汉市四十八中。
这是吕向东第一次真切地体会教师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对老师这个行业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教师岗位上的历练,让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迅速成长,他开始把这个职业当成一个神圣的事业去追求,1993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给他颁发了“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并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的荣誉,而他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
在学校,他有很多繁杂的事情要做,他长期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工作,如果今年在高三教学,明年就会接初三毕业
班,甚至还当过一个留级班的班主任。
但老师的工作就是这样,事无巨细,关键在你的心境何时发生了改变,何时把自己的学生融入到你的事业里,那么你就走向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回忆起作为教师的最大感悟时,“你要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把学生融进教育,那么育人之道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吕向东诚恳地说道。
2003年,他被调到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从事党务工作,从未接触党建工作的吕向东通过如饥似渴地学习,经常和干部、师生交心谈心,很快就对学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有了许多创新,学校的人文书屋在他手上建立起来,逐渐发展成熟,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这个荣誉在当时的青山区历史上还是第一家,因为这个奖项不仅仅是教育系统,也是其他很多行业追求的目标。
这对他是莫大的鼓舞,工作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局面,单位被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他个人也获得全国中小学首届名书记、武汉市教育系统首届中小学优秀书记、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2012年转任校长后,他适时提出了打造高品质人文四十九中愿景,学校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文化建设百强校,他个人又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名校长、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奖,当选为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从优秀教师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转变,他的初心始终如一。
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最初的主体性教育基础上经过他的学习理解和延伸拓展,从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到强调办学以教职工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再到强调主体间性教育思想。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性的意义更多体现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学校就是做到师生和谐、共同成长。
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
反思现在的教育,吕向东认为强调学生了解他人、历史、乃至世界的教育内容很多,但很少提醒学生认识自我、关注自身发展。
“这也是当下教育的一大缺失”。
他建议同学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明确努力方向,弥补不足、展示特长。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这个呢?”吕向东认为这里面既有学校发展的定位,也有学生发展,包括教师成长的定位。
现在的社会对一个学校、对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认为生源基础好、升学率高的就是好学校、好教育。
但他强调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教育自身的规律。
比如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强求他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简单攀比,而是要看他这次的考试跟上次比有没有进步。
在一次《长江日报》举办的校长读书分享会上,吕向东向大家分享了曾到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交流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中讲述了雷夫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20余年,使一届届学生成为各具特色的
出色人才。
这也是吕向东一直坚信的教育理念,要成就最好的自己,就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开学典礼上,吕向东给同学们讲述了画家冷军的故事:当年冷军以理科生身份参加高考,落榜后改读文科,再报考美术专业。
他没有读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他的作品有风骨、画笔有灵魂,作品曾拍出了3136万元的天价。
吕向东认为,单一的考试标准并不适合所有学生,高考也不是衡量人的唯一尺度,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他绽放的唯一性。
新课改、新高考实行后,学校需要开展自我认识、升学择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吕向东说这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更高层面。
他把高三教学楼取名为致远楼,在成人典礼上让高三的学生把自己20年后的理想封存起来,“现在他们18岁,当他们38岁的时候,再把自己曾经的梦想打开时,更能理解十九大报告关于‘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深刻内涵。
”
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他们能为这个国家、民族努力奋斗而青春无悔。
所以,正确认识自己,首先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对国家、民族应担当的责任;其次才是学校如何帮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
关于这一点,吕向东正带领他的学校试行校本课程走班制,为秋季即将到来的高考制度改革做好各项准备,在吕向东办公室的案头,记者看到他新近撰写的上万字的《新课程、新高考、新作为、新发展》的学校教改新思路。
特色学校年轻人要专注梦想
认识自己之后,需要的就是对目标的专注与坚持,然而,当今社会总是有无数事物在破坏着人们的专注力。
吕向东列举出哈佛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没有目标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7%,30年后,他们几乎都生活在最底层,经常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目标清晰、长期坚持的大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经过几十年的拼搏,他们成了百万富翁或行业领袖。
“年轻人如果能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人生会有更多美好”。
所以,当学校对生物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出要创办模拟公司的时候,吕向东仿佛看到了培育学生个性发展之路上的种子正在静待花开。
2016年7月,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的十几名学生自发成立了一家名为“新枫”的生物模拟公司,董事会、财务部、销售部一应俱全。
这些同学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研究、制作了精油香皂、变色唇膏等护肤品以及叶脉书签,还在生物园里种植了各种蔬菜。
几个月后,公司在学校广场设了几个摊位,摆上了这些产品,第一次销售就收获了1500多元。
公司董事长石娟在日记中写道:“没想到对生物的热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既锻炼了能力,也让我们认识到,坚持,能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不坚持,梦想就只能是白日梦。
”
我们走进学校的时候,发现每一处的绿草丛地里都挺立着一些造型独特姿态各异的盆栽,“这都是我们师生自己培植的盆景”,“新枫”学生公司的指导老师,也是学校的生物老师王家太自豪地说。
在吕向东的眼里,真正的教学是教给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学生公司的创建就是学校主体间性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也是吕向东一直坚持为学生搭建的多种形式的平台之一,让有意愿、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平台。
在培养学生路径的方面,吕向东有自己的理解,为了实践尊重主体,创新进取的学校精神。
他尝试抓住一些机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搭建各种平台,以生物学科为例,通过无菌组培室(武汉市高中第一家建成)炼苗、通过循环经济生物园地室内培育,再通过室外生物园地使各种植物茁壮成长。
特色课程和实践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
2018年秋季,湖北省进入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吕向东认为这次改革势必影响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变革。
但唯一不变的是,学校要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者获悉,学校已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合作,将组队参加由英国教育部、科技部承办的世界青少年科学论坛和世界人工智能机器人论坛。
参赛的学生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成就。
如彭睿同学作为湖北省入围唯一选手,通过全球Robomaster大赛组委会的笔试、面试,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彭睿和四十九中的队友作为全国中小学唯一代表学校参加了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访华交流活动。
社会责任学校里的“两代会”
“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事由学生自己做主”。
在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方面,吕向东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注重将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延伸至各项工作之中,把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其中,校学生会、校团委干部实行直选,是学校推进民主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在近年每次的团代会和学生会换届中,吕向东强调要真正意义上做到学生会、团委干部直选,真正做到学生干部学生自己选。
“我们学校有一批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有待改
进。
”2017年春季开学第一周,在学校一年一度的“校长面对面”活动上,高二(1)班的一名当选学生干部的女生面对以校长为首的10多位学校干部,抛出了自己的“提案”。
两个小时的交流,学生代表共提出12条建议,每个问题都得到了校领导的解答,条条建议在新学期得到了改进和落实。
吕向东认为,“校长面对面”既是对学生提案的集中反馈,也是一种“问政”。
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吕向东坚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与实行校长负责制不是对立的,放权带来的是学生民主法治意识的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会得到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也会得到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由武汉市第四十九中承办的教育部委托重点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结题现场会上,吕向东校长的发言引起与会领导、专家的强烈反响。
该校做法2017年两次在《中国教育报》作了推介。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正如您所说,教育者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在工作历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吕向东:我遇到的难点,包括普通老师遇到的难点,都只有一个,因为你工作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每一位师生是有着各种需求和想法的,管理过程实质就是解决怎样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促进他发展,怎样满足他的各种合理需求,怎样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说最难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
比如我们说建立绩效制度,需要每一位教职工都能换位思考,知道别人工作的难度,而不是仅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
对老师来说,不同学科的老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有各自的想法,教师和教辅人员之间、教师和管理者也有不同诉求。
对学生来说,学生会的活动、校长面对面的活动,学生之间也有不同的诉求。
这些诉求,我们通过一种机制,就是正在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现现代民主管理的功能性,设法去以主体间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增强主体之间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在我对学校实行精准化而不是精细化管理。
比如有一次学代会提到厕所的改造,有一个学生说“校长,人文四十九中学要建设好,我建议您首先把‘难闻’四十九中学的问题解决好”,通过校长多方筹资,暑期花了三十多万解决了以往旱厕“难闻”问题。
可见只有通过好的管理机制,让校长、老师、学生都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看问题,才能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同时,通过他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努力,才能共同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刊记者:校长是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岗位,您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吕向东:做校长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我觉得校长要有事业心,或者叫做要有责任感、使命感。
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层面去思考和探索,所以要做有高度的校长。
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基础教育目的是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校长要有思想、有理念。
心存信仰的校长是一定要有教育思想,办学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特色。
“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校长就是领航一个学校发展的领导者,所以要做有深度的校长。
第三,有情怀,有温度。
你把老师和学生视作自己的家人,为了他们的发展,深入听取他们的想法,充分地发动师生共同参与,才能成为一名以人为本要做有温度的校长。
第四,要有能力,有方法。
遇到不同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
规律,不同的难点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在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来临的新时代能抓住契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长要执着地去追求事业,不被世俗的东西所干扰,所以要做有厚度的校长。
本刊记者:从业这么多年,您认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吕向东: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多方面的,自己的成就,师生的成就,单位的成就,有虚的实的,但那些东西都已成为过去,如果说最有成就感的,作为我个人而言,是用理念引领发展,靠智慧经营学校,一直在努力地帮助越来越多的师生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就是我当校长的最大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