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内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雾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定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斥力:分子间的排斥作用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

b. 夏天,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慢慢冷却。

2. 答案: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较高,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水蒸气凝结成雾气。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酒的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扩散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难点之一。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1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1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直径约为10-10m,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一个学生打开香水,学生慢慢闻到香味,引导学生回答。

)【生】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师】你们有没有闻到教室里有一股香味,哪些同学闻到了?(此时有些同学还未闻到香味,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到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这时那个打开香水的学生出来示意是他打开了香水瓶)【师】为什么他打开香水,我们会闻到香味呢?【生】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跑出来,运动到我们周围,所以我们会闻到香味。

【师】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做运动。

(二)、开始新课板书:“16.1、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师】(举例让学生更深刻认识扩散现象)1915年,中国带着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去参加万国博览会,可外国人对中国酒根本不屑一顾,一位中国官员情急之下,摔碎瓦罐,顿时酒香四溢。

而茅台酒也一举拿下万国博览会的金奖。

酒香扑鼻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教材分析: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子的概念:介绍分子是什么,分子的基本性质。

2. 分子动理论:讲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阐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 扩散现象:解释扩散现象的原因,以及它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动理论,以及扩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气流动,引导他们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 分子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分子模型,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3. 分子动理论讲解:讲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讲解:阐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 扩散现象讲解:解释扩散现象的原因,以及它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6.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的解释七、作业设计(1)空气流动;(2)热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

答案:(1)空气流动是因为空气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流动;(2)热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因为热水中的水分子受到热量作用,运动剧烈,部分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2. 题目:请解释扩散现象,并说明它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分子热运动。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考虑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足,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4.学生在合作学习、表达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作用力的关系。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强调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运用实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及其与温度、作用力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思考、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说明。

3.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明白分子之间存在彼此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式,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能够熟悉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使劲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明白得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式本节课内容为新讲课。

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纳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讨式学习方式。

五、教具预备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前面,大伙儿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但大伙儿有无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什么缘故打开一瓶香水瓶,专门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全然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尘埃中,都有大量的分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回答什么缘故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抵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看几分钟后发觉,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

使学生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 10-10 m。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

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

教案1: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分子间的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扩散现象,并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两块铅块、酒精、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的水滴、扩散的香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动画,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两块铅块紧密接触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蒸发、扩散等现象的原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7. 板书设计:板书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8.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分子热运动的作业,如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填空题:(1) 分子热运动是指_________的宏观表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0.反馈与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时的香气、冰块融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在厨房烹饪时,香气四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来解释这些现象。”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与热运动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分子热运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5.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等环境中观察分子热运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13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分子热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现象: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香水扩散等。
2.选做题:
(1)查阅资料,了解分子热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半导体技术等,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分析归纳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思考、交流、总结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探究活动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分子热运动是热学部分的开始,分子热运动是微观世界热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研究一切热现象的基础。

二、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热现象均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至于在微观世界层面研究热现象还不曾接触。

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教师可结合其他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构建起微观世界中的相关模型。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

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拔高版)一、教学内容1. 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的特征。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质量无关。

4.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了解扩散现象,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扩散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两部手机同时放在桌子上,一部手机响铃,另一部手机也发出响声。

问题:为什么两部手机会同时发出响声?2. 分子定义和性质的学习:解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存在和特征,进而引入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4.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讲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5. 扩散现象的解释:讲解扩散现象的定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扩散现象。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分子动理论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的特征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质量无关3. 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说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漏洞。
4.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2.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释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的例,如热水壶冒出的蒸汽、热气球升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意图,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3.实验探究,培养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性、应用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word)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word)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兴街中学校本教材研究高效课堂双线四步五环节教学法探索课题分子热运动学时 1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三2.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维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目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值观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情分析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内容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根本知识。

第1学时教的活动学的设计活动意图导第一环节:活动导入学生吸引入新导:在教室里洒花露水,问:闻到了什么气味?是什么思考学生课5跑到鼻子里了?兴趣,分钟引出课题。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设计兴街中学校本教材研究高效课堂双线四步五环节教学法探索探究新知2 0分钟第二环节:初探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1。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1段。

思:1.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分辨不出它们,用_________让学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生了展:常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解物319思:1cm空气里大约有×10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质是度能到达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由分年,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子,原二、分子热运动2、3。

子构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观阅读课本第3页“演示〞。

成的,察、思思:1.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空气的颜色分子、考、讨为_______,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小〞或原子论后总“大〞〕。

2.实验时两瓶应怎样放置?倒过来行吗?很小,结得出3.二氧化氮气体能进到上面的装空气的瓶子中去肉眼结论无法吗?分辨演示气体的扩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3.1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3.1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3.1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3.1 分子的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探究方法:实验法、推理法、科学建模法。

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到分子的状态(如图所示)。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

分子极小,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分子是不能通过肉眼看见的(能用眼睛看见的就不是分子)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气体>液体>固体)打比方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排列微观模型固体中的分子排列——课间操场上认真做广播体操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等于斥力的情况。

当两球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两球间表现为引力;当两球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两球间表现为斥力。

②当两球间的距离大到使橡皮筋拉断时,两球间便失去了作用力,这可以用来模拟分子与分子之间距离相当大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基本消失的情况。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知识拓展】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

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

因上层空间空气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体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的力不平衡,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经典例证】1、扩散现象1、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

这是因为(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答案】:A2、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就变甜了;(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物质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2.分子间作用力1、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玻璃接触面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故选B.3、综合提升1、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铁粉是肉眼可见的,是物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铁丝很难被拉断,只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故B选项错误.铁块很难被压缩,只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C选项错误.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趣味链接】2、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小颗粒放入水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放有花粉的水滴,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每个花粉小颗粒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在变化,不会停下来.这些花粉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撞击而不能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拓宽延伸】布朗运动实质反映了什么?【答案】: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解析:(1)布朗运动的主体并不是分子或原子,而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花粉小颗粒受到撞击而振动.(2)通过布朗运动,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
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肉眼光




×






×
启发引导:
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
[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

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
物态微观
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
间距

分子间
作用力
有无固
定形状
有无
固定
体积


很大


较大较大


很大
【板书设计】:
§16.1 分子热运动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3)扩散现象表明
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分子运动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讲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2、体现新课程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课堂中去。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实验观察。

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3、为了突破分子间的作用力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利用弹簧和橡胶球这一模型来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效果相当不错。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此实验最好不要在课堂上做,利用flash动画既能形象地说明气体间的扩散,又减小了污染。

2、由于液体、固体扩散较慢,所以利用课件展示。

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太好,以后教学中,特别是液体扩散最好提前自己做好。

3、在做分子力的实验时,两个铅块一定要削平削干净。

否则此实验不易成功。

附件1:达标检测:
1、(2013•济南)泉城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 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 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答案】: A
2、小明学习了科学以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

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

”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答案】: B
3、一升水和一升酒精混合后搅拌,它们的体积小于两升,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A.水和酒精发生了化学反应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种分子渗入另一种分子中间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扩散现象
【答案】:B
4、如图,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要,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答案】:变大引力
5、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主要是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闻到气味说明甲醛分子在做运动。

这种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加剧”或“减慢”)
【答案】:无规则的加剧
6、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力。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镜的接触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斥力太大十分微弱
附件2:
家庭作业:
自制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浸入肥皂水后,有肥皂液薄膜附着,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

看棉线将怎样?为什么?
阅读材料1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了分子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

一般焊接是靠熔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

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阅读材料2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举的禁毒方针。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毒品的扩散气味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