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的熱運動三維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並記住什麼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3)知道什麼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

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特點。

這是課堂上的難點。

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教學教具: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二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mL水杯內盛有淨水、紅墨水。

(一)引入新課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淨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後,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於什麼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

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

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後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如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热力学概念;(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3)学会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热力学计算。

2.教学重点:(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涵义;(2)掌握热力学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2)掌握热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4.教学前置知识:(1)分子运动论;(2)热力学基本概念。

5.教学过程:一、引言:讲述热力学的基本概念(1)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量和功的概念;(4)内能的概念。

二、分子的热运动(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温度的概念;(3)绝对零度;(4)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参数。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能的概念;(2)内能变化与热量和功的关系;(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四、热力学计算(1)容器内的热力学计算;(2)无限绝热容器的热力学计算;(3)等容过程的热力学计算;(4)等压过程的热力学计算。

五、案例讲解(1)汽车热效率的计算;(2)简单循环热力学计算。

6.教学方法:(1)讲义授课;(2)多媒体课件支持;(3)案例讲解结合练习。

7.教学评价:(1)考试;(2)实验;(3)作业提交。

8.教学时长:25学时。

9.教学后期:开展相关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进行更加深入的案例讲解,了解实际应用背景下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对于学习热力学的同学,建议继续深入学习热力学的相关内容,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平衡等内容。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章节课题: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的成因。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扩散现象的原理、布朗运动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难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判断与区分。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扩散现象指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2)新课教学: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物质处于固、液、气各态时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在短时间内,气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显著,而固态物质最不明显。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已进入对方的分子浓度较低时,扩散现象较为显著;当进入对方的分子浓度较高时,扩散现象就较缓慢。

布朗运动:气体或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是由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介绍布朗运动形成的原因后可得出布朗运动剧烈程度跟液体温度有关。

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激烈。

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不分白天与黑夜。

“无规则”不是“无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性的。

(3)巩固提高举例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是扩散现象,哪些是布朗运动墨水滴入水中冠状病毒的传播红糖加入水中变甜大风天气尘土飞扬四、课堂小结扩散现象指的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不同物质进入对方;布朗运动指的是液体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间接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布朗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布朗运动: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

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

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

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

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1、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2、概念: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高中物理-高二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分子的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了解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分子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3.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理的基本内容。

4. 加深对内能和热容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内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涵和基本应用。

3. 内能、热容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辅助实验来展示物体的热传导、对流、热辐射现象,并引入高温和低温两种概念。

2. 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并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讲授】(40分钟)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内涵。

(1)分子是怎样运动的?将气体分子的非实在性形象化,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分子像小球一样弹来弹去,但是分子运动的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可以让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式等,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多种形式。

(2)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3)分子热运动与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 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能的概念和内能变化的计算方式。

(2)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梳理】(10分钟)1. 总结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回答一些典型问题,反思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练习】(20分钟)安排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的作业题。

2. 查找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资料,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3. 准备下一课的学习内容。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主要板书如下,其中公式、图示可适当增加: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内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内能、热容等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本节课,学生可以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是物质热学基础,并且能够计算物体内能变化及其热容,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涵和基本应用。

此外,还应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生动地理解知识。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理想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和动能特征。

2.掌握理想气体分子的动量、动能和速率的计算方法。

3.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物理本质和与物理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分子热运动是指物质分子在其内部或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所具有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分子热运动具有以下基本规律:(1)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无序的热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3)分子具有动量和动能,分子热运动的能量主要体现在分子的动能上。

2.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理想气体分子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气体。

根据热力学理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和分子质量有关。

(1)单原子分子的平均动能对于单原子分子的气体,其平均动能可以表示为:$\frac{1}{2}mv^2=\frac{3}{2}kT$其中,m为分子质量,v为分子速率,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

由此可以看出,单原子分子的平均动能仅与温度有关。

(2)多原子分子的平均动能对于多原子分子的气体,其平均动能可以表示为:$\frac{1}{2}mv^2=\frac{3}{2}kT+\frac{1}{2}k\theta$其中,m为分子质量,v为分子速率,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θ为分子的振动能量。

由此可以看出,多原子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分子结构和振动能量有关。

3.理想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理想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同速率的分子数分布的规律。

理想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符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即在一定温度下,速率较慢的分子数较多,速率较快的分子数较少。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v)=\sqrt{\frac{m}{2\pi kT}}exp(-\frac{mv^2}{2kT})$其中,f(v)为速率为v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之比,m为分子质量,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

《16.1分子热运动》教案一、课程背景作为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内容,热力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热力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分子热运动是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关键。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及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能的表现形式。

2.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宏观性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性质(如体积、压强等)的影响4.实验操作:热胀冷缩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出规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讨论交流法六、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插入一段描述粒子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并在互动中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其中包括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内能的贡献、与温度的关系等。

2.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导入:通过将温度计浸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来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是温度的表现形式,温度的高低是由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所决定的。

3.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导入:通过实验操作,呈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是由什么引起的。

讲授:通过讲解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体积、压强等。

4.实验探究: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变化的观察,探究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热水和冷水两个水槽,分别将向钢质棒直接加热后,浸入冷水。

2.调整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使两个水槽的水温分别为60°C和10°C。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教案名称:分子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物质热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热能和分子运动实验装置。

3. 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2. 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告诉学生物质是由微小不可见的分子构成的,并进行热运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式都是随机的。

2. 讲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热运动具有无规则、高速度、高能量、碰撞等特点。

3. 讲解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热运动决定了物质的状态、性质和变化过程。

三、实验展示(20分钟)1. 进行实验:使用热能和分子运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展示,观察分子热运动对物体的影响。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为什么气体会占据大空间?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观察该物质的性质,并运用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该物质的性质。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物质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该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从分子热运动角度解释物质的性质。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评估:1. 实验观察记录。

2.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成果。

3. 布置相关练习题进行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分子的热运动概念: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特点:无规则、高速度、高能量、碰撞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实验装置:热能和分子运动实验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学用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

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

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

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

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

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
在运动着。

所以说,这种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换不同种类悬浮颗粒,如花粉、藤黄、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运动,说明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

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

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

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

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小。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液体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激烈,撞击微小颗粒的作用就越激烈,而且撞击次数也加大,造成布朗运动越激烈。

5.布朗运动的发现及原因分析的重要意义
(1)结合上面的讲解分析提问学生: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分子的运动吗?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吗?布朗微粒是被谁无规则撞击而造成的?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谁的无规则运动?
综合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1)固体颗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仍然是宏观物体;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固体微小颗粒,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分子的;布朗运动不是固体颗粒中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液体分子对它无规则撞击的不平衡性。

因此,布朗运动间接地证实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随温度升高而愈加激烈,在扩散现象中,也是温度越高,扩散进行的越快,而这两种现象都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这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