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cb8aa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扩散现象,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具体特点,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在热天分子的运动更剧烈,为什么气体更容易扩散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在热天,温度较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小,因此气体更容易扩散。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因此固体很难被压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8eec1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4b.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https://img.taocdn.com/s3/m/1312c2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c.png)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五)课后作业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点。
2.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示例:“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物态变化,那么你们知道物质内部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作用力呢?”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示例:“我们都知道,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何关系?”
3.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
5.创设互动课堂,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策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6.总结与反思,提升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方法,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4.强调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8fc0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e.png)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理解扩散现象,掌握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子热运动模型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气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因。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通过分子模型图,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固体和液体的保持形状和流动性。
(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讲解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如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4) 扩散现象:解释扩散现象的定义,阐述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扩散、溶液稀释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概念:分子在不断运动2. 特点:无规则、快慢与温度有关3. 分子间的力:引力、斥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剧5. 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渗透,与分子运动有关七、作业设计(1)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2) 气体充入气球后,气球体积变大;(3) 香水喷洒后,整个房间充满香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4fc5f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0.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5ab13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9.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23c30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3.png)
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一、设计意图1. 使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3. 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运动中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分子在运动中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热运动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泥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分子热运动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2. 观察与实验:让幼儿观察分子热运动模型,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3. 讨论与思考:引导幼儿探讨分子热运动的特点,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分子会这样运动;4. 创作与表达:让幼儿利用学具,创作出自己理解的分子热运动场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分子在运动中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分子热运动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在理解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和能量传递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学习这一知识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庭中的分子热运动现象,并和家长一起进行记录。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细节对于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至关重要。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82913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d.png)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解释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子模型道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咖啡香气四溢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闻到咖啡的香气?这与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下,从容器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其运动有什么影响?解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改变方向,但总体上仍然朝着温度较高的方向运动。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杯热茶放在桌子上,为什么茶香四溢?解答:茶香四溢是因为茶分子在热运动中从杯子中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引起嗅觉。
5. 知识拓展:介绍扩散现象及其解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烟雾等。
六、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 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 特点: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0845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3.png)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掌握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如: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等。
3.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理解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生活实例,如: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湿衣服会晾干等,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讨论主题: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分子热运动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组成、微观粒子等方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给出答案:“这是因为冰水中的分子热运动减缓,导致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感到凉爽。”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系统地讲授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708a9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d.png)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微观原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分子热运动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让学生思考分子间作用力是如何影响宏观现象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宏观现象中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从微观角度理解宏观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使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蒸发、沸腾、扩散等。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
人教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1da48ed630b1c59eeb575.png)
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探究三】
再讨论、归纳,回答:当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表现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表现出斥力。
思考、
学生借助VR眼镜对比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后,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应用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热运动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介绍: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其中“热”指的是温度。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有哪些?
解决问题:课程开始时我们闻到了榴莲的气味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因此,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2、学情分析:
刚步入九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扩散现象体验,但是对微观知识认知还很模糊,没有形成系统概念,他们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物态知识,但是,由于微观知识的欠缺,对物态知识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需通过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来弥补认识的欠缺。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形象直观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本课所学的微观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如何从复杂的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微观机制,微观模型又怎样解释更多的宏观热现象,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物理能力的一种提高。
学生猜想……
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现象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3分钟
(二)探
究
新
知
(一)物质的构成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介绍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创设空间尺度依次减小的情境,提出问题: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方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方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89ff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推理等方法,从分子层面理解物质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结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如热茶中的茶叶舞动、香水的扩散等,引发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思考。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热茶中的茶叶会舞动?香水为什么会扩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一定程度的物理学原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仍有局限性,对于分子热运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分子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分子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学生需理解分子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一种无规则运动,与温度密切相关。
-学生需掌握分子热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扩散现象、热膨胀等。
2.重难点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生需区分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理解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作用。
b.设计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洗净碗筷。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d999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7.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3079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f.png)
3.教学步骤:
a.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b.演示实验,如观察扩散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c.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引力、斥力等。
d.分析分子热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扩散、浸润等。
3.掌握分子动理论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清晰的认识。
2.针对学生在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物质性质等方面的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6.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7.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78108efab069dc5022018f.png)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内能这一章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学习,而分子运动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教材通过演示实验、举例说明等让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微观运动。
最后教材还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并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在微观上解释了物质存在三种物态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物体,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 通过演示实验和举例说明,让学生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对扩散现象加以说明。
3.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推理分析让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进一步的了解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观察液体扩散现象的过程,能通过观察推理得出分子运动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这些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科学有求知欲。
2.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来认识微观世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的习惯,培养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难点: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推断微观的分子运动特点。
合作探究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幻灯片出示一张图片(如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
幻灯片切换成放大1011倍后的图片。
课件展示。
解释:第一次看到的图片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这些构成物质的小微粒就是分子、原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
问:你知道分子有多大吗?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分子。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1e61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0.png)
2.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分子热运动与日常现象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e)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及时给予鼓励与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分子热运动”为核心内容,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力、热、光、电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仍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较为有限,对分子间作用力、热运动等现象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实例和实验进行引导。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解释为什么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更快?
2.说出三种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的物质性质。
3.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我会对答案进行讲解,确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分子热运动与温度、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e9727b650e52ea5418980a.png)
九年级物理科教学设计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时安排 1课时主备教师教研时间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
2、创造情境:a、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b、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
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进一步提出,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教师点拨:物体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斥 力的缘故。
(4)教师演示:弹簧接的小球间作用力让学生理解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5)演示:用课件模拟分子引力与斥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5.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6.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分子间作用力
教师提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固体、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1)点拨:分子不会合散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
(2)教师演示:分子间有引力的两个铅块,介绍演示方法
四.思考: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写错处揭掉,在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么?
讲练结合,集体订正,及时发现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错误认识,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精练内容
1、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斥力
B、棉线分子之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C、棉线铁丝分子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间的引力
演示:用课件模拟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点拨: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
提问:上述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板书: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点拨: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跟 温度有关,所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提问: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什么?类似的现象,能否从中举一例?
乙:教师做二氧化氮扩散现象。
引导:(1)教师指出上述现象是一种扩散现象;
板书:扩散现象是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后,彼此渗透,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观察:两天、四天、六天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
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散现象。
提问:扩散现象能否发生不同状态物质之间。
2、某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渗入到零件的表面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教师点拨:(1)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碳分子能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间的扩散现象,加热升高了温度,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扩散过程更快。
精练策略
通过做题练习和加强巩固掌握知识点的训练过程,引导学生知道要把所学的知识会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的道理。
一来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明白学有所用,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兴趣;二来在训练过程中继续加强培养学生在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等方面的训练。
2、组成物质的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呢?假如运动,分子的运动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释疑:
通常分子体积与质量极其微小,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的话,1cm3的空气分子假如以每秒100亿次数数,也需要八十多年的时间,可见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极小的微尘颗粒也是由无数的分子组成的。
导入策略
通过提出生活中关于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实例,带出问题引发思考,继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这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的惯性思维。这种引入方式效果应该不错,体现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
精讲策略
通过创造条件,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演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适时指导并引导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将这节重点难点知识掌握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 效 精 练
精练目标
即学即练巩固知识点,在练习中及时发现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要求能学以致用,加深理解本节知识点,能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精练方式
有 效 精 讲
精讲目标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精讲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精讲内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甲:打开一瓶香水,让学生说出感受。
7.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点
1、分子的热运动。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
1.通过知道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实事。
2.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学情分析
本节首先回顾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此部分知识学生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很小,物体中分子数量巨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一滴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快慢的实验比较,让学生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同时为下一节学习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的学习打下伏笔。
课 题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完成
课 型
常规讲授课
教学准备
香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片一个,两天、四天、六天的硫酸铜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三个,小刀,水槽,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红线,自制分子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及分子力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实现目标
高 效 导 入
导入目标
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本节课教学主题。
导入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实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导入内容
一.教师提问:
1、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能否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