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 (2)(1)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套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教学既让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因此,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把握知识整体结构。

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宏观地把握其过程。

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什么条约?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那一次战争?3、在近代俄国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多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记载着多少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来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回顾那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板书][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将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多媒体显示].日本的大陆政策[教师提问]上面这部分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材料说明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和中国,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教师提问]清政府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为什么敢于公开向中国发起挑战?[学生回答](1)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八年级上)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八年级上)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第4课)教案背景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本单元内容。

梳理本单元知识框架教学课题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这次战争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说说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题头。

本课的重点一一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一一如何理解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视资料以及其他的资料,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学生虽然已有了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于理解中日《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1、课前收集和阅读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主要的材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史料的能力。

2、充分利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直观形象的展示战争中所发生的主要事件,掌握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3、将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对比,归纳两者的异同点,着重分析为什么中日《马关条约》会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六、教学过程导课: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华民族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 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4.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

4.甲午中日战争 教案(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

4、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1、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学生阅读17页有关日本的介绍。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

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

它的野心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和阅读广场中日军司令对我军官兵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敬畏(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甲午中日战争》word教案(28)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4甲午中日战争》word教案(28)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知识面也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优化课程资源,提供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学生分组探究《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等问题,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和合作学习的精神等。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及其产生的影响。

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难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分析《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方法(一)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情境式、比较法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于中国的民族危机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2.参考资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相关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纪录片,使学生对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系统的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关系。

初二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教案

初二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教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备课日期_______ 上课日期________
主备人:__________ 执教人:__________ 审阅签字:__________ 序号: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2、通过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英勇表现,学习他顽强抗敌、维护祖国利益的爱国精神,并能对他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3、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异同,培养我们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主要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回肠寸断、动魂精心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自学指导】
【思维拓展】
1、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当堂训练】
1、完成同步训练P11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完成能力测试。

【学习心得】。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日本的崛起、朝鲜半岛的局势等。

1.2 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衰弱,国际地位下降,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1.3 探讨日本的明治维新,强大起来后,侵略朝鲜和中国,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1.4 了解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成为中日两国争夺的焦点。

第二章: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2.1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即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朝派兵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2 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借口,即清朝派兵朝鲜,侵犯日本利益。

2.3 介绍日本海陆军的实力,以及清朝军队的状况。

2.4 描述战争爆发的经过,即日本海陆军攻击清朝军队,占领朝鲜平壤等地。

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3.1 讲述Battle of the Yalu River(牙山之战),了解清朝军队与日本军队的交战情况。

3.2 分析Battle of Liaoyang(辽阳之战),清朝军队的防御和反击策略。

3.3 介绍Battle of Weihwei(威海卫之战),清朝北洋舰队的覆灭。

3.4 探讨battle of Pingxingguan(平型关之战),了解清朝军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和战果。

第四章: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4.1 讲述战争结束的经过,即清朝求和,日本提出《马关条约》。

4.2 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清朝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

4.3 探讨战争结局对清朝、日本以及朝鲜的影响。

4.4 描述战争对中日两国关系以及东亚局势的影响。

第五章: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教训5.2 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教训,如清朝军队的腐败、装备落后、指挥不利等。

5.3 探讨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民族觉醒、戊戌变法等。

5.4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对现代的启示,如捍卫国家主权、加强国防建设等。

第六章: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6.1 分析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如促进民族觉醒、推动维新变法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2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政策;战争的性质和后果;《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二、思想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并进而入侵中国挑起的战争,它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英勇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能力培养: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用具:地图、教材插图、史料、多媒体新课讲授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从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过度:这场战争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过程又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个内容。

黄海大战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师: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组织开始在日本出现,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日本帝国主义带着极浓厚的封建性和侵略扩张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

早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便确立了对外侵略的方针,提出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要“布国威于四方”,并制定了以征服朝鲜和中国为中心内容的大陆政策1894年7月25日,在牙上口外的丰岛海面,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唾手而得矣。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吗? (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 .阅读课本第16页的第二自然段和17页《马关条约》的第一段,结合16页的地图,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说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

(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

) 二.《马关条约》: .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怎样“今已归日本”的?“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在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败局是必然的。

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妥协退让、军备废驰;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无心作战。

不一定失败,理由是:有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组织有方,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

) 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短时间里记住条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将内容分条,并简要化。

第1题:由内容到影响是个难点,教师可引入《南京条约》让学生进行对比第2题:解答此题,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1895年台湾归日本、颐和园搭天棚。

就能判断出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失败原因: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清政府自身的腐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中华书局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探讨学习。

2)用表格,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组讨论《马关条约》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不忘历史,敢于承担,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学情分析众所周知,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仍不习惯自主学习,往往对一些新鲜的、有趣儿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将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一、温故检测①检测三维目标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早到什么时候?(三国)2.明末清初台湾被哪国殖民者侵占?(荷兰)3.历史上哪位民族英雄收复过台湾?(郑成功)4.清朝在哪一年设置了台湾府,什么时候设台湾省?( 1684年和1685年)二、师导生学(含②创设情境导入③出示新课目标④自学新课内容⑤小组合作对学⑥师生共同探究)诗歌导入:《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于1896年这里说的割台湾跟什么事件有关?明确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探讨学习。

2)用表格,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组讨论《马关条约》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争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战争策略、国际局势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战争脉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认识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情怀,深刻反思历史教训,珍惜和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战争起因: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理解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2.战争过程:详细分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部署和战斗经过。

3.战争结果及影响: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史料,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3.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战争历史情境。

2.呈现(15分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分析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理解战争的必然性。

3.操练(30分钟)详细分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部署和战斗经过。

让学生结合史料,论证史实。

4.巩固(10分钟)总结战争结果,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精美课件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精美课件

“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 全舰将士共存亡!”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激战中的“致远”舰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九连 城、大连、旅顺。 之 为 美军旅 怪蒙国清顺 理全 兽文报 ︒ 明纸尸城 评体两 ﹄ 皮论的万 肤说 余 具︓人人 野﹃幸︐ 蛮筋 日 免 仅 ︒为 骨本 国 日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丧失黄海制海权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左宝贵 邓世昌
第一阶段 (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第二阶段 (1894.10-1895. 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威海卫战役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标志 威海战役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
大大加深了中 国的半殖民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化 发展,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一、黄海大战与威海卫战役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朝鲜: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中国东北 朝鲜 中国台湾 蒙古
世界
亚洲
中国
日本
大 陆 政 策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国力 日强。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八年级上)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八年级上)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第4课)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二年级学生 2,学科:中国历史 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本单元内容。

梳理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教学课题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次战争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说说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腐朽不堪的现象彻底暴露无遗,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题头。

本课的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视资料以及其他的资料,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一点初步的认识,但很不全面。

学生对那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学生虽然已有了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于理解中日《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1、课前收集和阅读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主要的材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史料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名师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名师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探讨学习。

2)用表格,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组讨论《马关条约》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不忘历史,敢于承担,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学情分析众所周知,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仍不习惯自主学习,往往对一些新鲜的、有趣儿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将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重点难点重点: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一、温故检测①检测三维目标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早到什么时候?(三国)2.明末清初台湾被哪国殖民者侵占?(荷兰)3.历史上哪位民族英雄收复过台湾?(郑成功)4.清朝在哪一年设置了台湾府,什么时候设台湾省?( 1684年和1685年)二、师导生学(含②创设情境导入③出示新课目标④自学新课内容⑤小组合作对学⑥师生共同探究)诗歌导入:《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于1896年这里说的割台湾跟什么事件有关?明确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探讨学习。

2)用表格,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组讨论《马关条约》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1、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学生阅读17页有关日本的介绍。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

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

它的野心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7月,丰岛战役。

牙山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鸭绿江边燃起战火。

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和阅读广场中日军司令对我军官兵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敬畏(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
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但是,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结果日本轻易控制了制海权。

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

教师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揭露日军罪行的纪录。

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从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2、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及会场图片,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严重危害?(多媒体播放)
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其使京津安全直接受到威胁。

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据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安全。

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

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头号敌人
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

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掠夺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国干涉还辽,学生自读。

教师相应演示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学生自读。

教师相应演示。

联系史实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抨击“台独”
阅读书上21页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时局图》请学生回答:熊,虎,鹰,三色旗,蛤蟆,日分别代表什么国家?答分别代表俄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

教师指出,自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课堂练习:书上22页参与园地
课堂小结: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