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车库深基坑工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工程概况 (02)
◆编制依据 (08)
◆施工计划 (09)
◆施工工艺技术 (16)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3)
◆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6)
◆劳动力计划 (70)
◆安全风险分析及应急处理预案 (72)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79)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厦门市集美区集美新城核心区,海翔大道南面、东面紧临杏林湾水域。
2、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36531.124m2,总建筑面积约140493.102 m2,其中包括3栋33层得高层商住楼(3#、4#、5#)、31层高层商住楼(6#)、32层高层商住楼(7#)和27层高层住宅楼(8#)、2栋11层住宅、3栋3层多层裙房商业(9#、10#、11)、1栋2层多层裙房商业(12#)、1层地下室。
二、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北面、西面分别为厦禾路、白鹭洲路,拟建地下室轮廓线距道路(人行道)边缘约5~8M,现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将勘查揭露的与基坑工程密切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砖块、条石、砼块、水泥板等建筑垃圾和粉质粘土回填。
层厚2.70~5.00M,层底标高0.38~3.06M。
第②层:粉质粘土,灰黄、深灰等色,以可塑为主,含约10~15%左右的石英质中粗砂颗粒,局部含砂量较高,粘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
层厚2.40~4.80M,层顶标高1.85~2.64M。
第②1层:淤泥粘质土,冲洪积成因。
软塑~流塑,饱和,粘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
层顶埋深2.70~7.20m,层顶标高-1.98~2.83m,层厚0.50~3.40m。
该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属高压缩性。
第③1层:粉质粘土,坡洪积成因。
灰黄、青灰、灰白等色,呈可~硬塑状,湿~饱和,土质不均匀,含约20~40%的中砂粒,局部地段含砂量较高,呈中粗砂状,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层顶埋深2.70~7.00m,层厚约1.50~6.00m,相应层顶标高-1.82~3.06m。
该层属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之地基土层。
第③2层:中粗砂,主要成分为石英,部分地段粉、粘粒含量较高,呈粉质粘土状,该层属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根据液化判别属不液化层。
层厚0.80~6.40M,层顶标高-5.15~-1.27M。
第④层:残积砂质粘性土,系中粗粒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留产物,含约20~35%的石英砂颗粒,手捏土样即散碎,韧性中等、干强度较低、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
层厚2.00~13.30M,层顶标高-5.15~-1.14M。
第⑤1层:全风化花岗岩,系中粗粒花岗岩风化强风化形成,灰白、灰黄等色,岩石完全风化,岩石矿物风化为粘土矿物,呈硬土块状,结构致密。
层厚1.30~19.95M,层顶标高-15.34~-4.27M。
第⑤2-1层: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系中粗粒花岗岩风化形成。
灰白、浅灰、浅黄、褐黄等色。
岩石显著风化,岩体风化解体,性质较不均匀,呈散体状结构。
层顶埋深12.50~34.50m,层顶标高-28.70~-5.56m,揭示层厚约0.80~17.90m。
该层力学性质较好、具底压缩性。
第⑤2-2层: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系中粗粒花岗岩风化形成。
灰白、浅灰、浅黄等色。
岩石显著风化,岩体风化解体,性质较不均匀呈碎裂状结构。
层顶埋深16.30~37.30m,层顶标高-31.50~ -9.36m,揭示层厚约0.90~10.50m。
该层力学性质较好、具低压缩性。
第⑤3层:中风化花岗岩,系中粗粒花岗岩风化形成,灰白、浅灰等色,组织结构较完好,岩石中等风化块状结构,岩体裂隙缝较发育并切割岩体成快状。
层顶埋深17.20~44.40m,层顶标高-38.93~-10.26m,揭示层厚约2.00~8.20m,该层力学性质较好,可视为不可压缩层。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杂填土层的中下部,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垂直渗透补给,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虽然场地杂填土层土质较松散,具较大孔隙,但补给有限,水量一般较小。
孔隙裂隙承压水赋存于中粗砂层、残积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和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孔隙水以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粘土层或粉质粘土为隔水顶板而具承压性,实测混合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30~6.60M,相应于黄海高程-1.38~1.82M。
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1.00~1.50M。
地下水渗流方向大致为由南向北。
四、周边环境情况
拟建地下室边线北侧距红线6M,距厦禾路5M,西侧距红线6M,距白鹭洲路5~6M,东侧距红线5~6M(红线附近有地下排洪沟),距在建厦门厦工集团总部大厦12M,南侧距红线约1.0M。
在北、西、东三侧红线内具有市政管线、电缆分布,距地下室边线最近约3~5M左右,场地内有一个临时市政变电机箱。
五、施工图纸技术要求
1)、地下室基坑长约62m,宽约52m,开挖深度为13.60~14.20m,土方开挖量约50000m3。
2)、基坑支护结构根据环境条件、地层分布等情况分3个区进行设计:
a、1区(靠南面)采用分级放坡,土钉墙+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进行支护。
⑴、土钉墙采用Ф20、Ф22及Ф25钢筋@1500梅花状布置;
⑵、三重管高压旋喷止水桩Ф600mm@450mm,桩底标高为-13.00m;
⑶、注浆花管采用DN48花管有效注浆体直径不小于90mm,需与土钉锚杆有效焊接;
⑷、锚索孔径150mm,采用后张法3束Фs12.7预应力钢绞线;
⑸、泄水管采用Ф50的PVC管,水平间距1500mm梅花状布置;
⑹、护坡采用喷射C20细石砼,自然放坡喷射100mm厚,挂网采用Ф8@150mm ×150mm钢筋网。
b、2区(靠西北面)上部采用放坡、土钉墙进行支护,下部采用(冲)钻孔排桩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桩间设置旋喷止水帷幕。
⑴、钻孔灌注桩Ф1000mm@1500mm,孔深20m以内,采用C30商品砼灌注,共80根;
⑵、冠梁、腰梁采用C30商品砼;
⑶、桩间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止水桩Ф900mm@1500mm,进入基底以下不少于
1.0m至标高-13.20m。
⑷、护坡采用喷射C20细石砼,自然放坡喷射100mm厚,挂网采用Ф8@200mm ×200mm钢筋网。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C、3区(靠东面)将结合排洪沟改造全部挖除上部土层至-2.20m(黄海高程+1.60m)后,采用放坡,喷射砼进行支护,并利用原总部大厦基坑已有止水帷幕。
⑴、护坡采用喷射C20细石砼,自然放坡喷射100mm厚,挂网采用Ф8@200mm ×200mm钢筋网,为有效固定钢筋网,插筋采用Ф16钢筋,长度不小于500mm,插筋水平与垂直间距均为1500mm梅花状布置;
⑵、泄水管采用Ф50的PVC管,水平间距1500mm梅花状布置。
1区基坑剖立面图
六、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本工程为三层纯地下室,地下室相对于±0.00高度11.4m,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在13.60~14.20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该基坑边坡主要由杂填土层①、粉质粘土层②、淤泥质粘土层②1、粉质粘土③1、中粗砂③2及残积砂质粘性土④组成,基坑开挖范围内土质条件相对比较差。
场地地下水位于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
根据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条件,对地下室四周采用排桩加锚杆支撑后再进行基坑开挖,在排桩间用高压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
排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能阻止杂填土①及中粗砂③2中的地下水向基坑渗透。
考虑到基坑北、西侧均为道路,道路埋设
有雨水、污水等市政管线,对地下室变形要求较高,因此在基坑土方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基坑边坡的变形。
地下室基坑的支护结构应能满足基坑边坡土体稳定和止水的双重要求。
监测的控制允许值及控制报警值
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原则
在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简便可行、缩短工期。
二、编制依据
1、厦工集团总部大厦西侧绿地车库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2、厦工集团总部大厦西侧绿地车库施工组织设计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JI19-2001)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8、《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辩别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1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2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1、《厦门市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厦建科(1997)002号
第三章施工计划
一、施工目标:
⑴防止开挖过程中的基坑水流失,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性;
⑵有效截断、抽排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流,创造基坑内无水作业环境。
⑶对周围边坡和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在危及周边建筑物安全时及时向业主报告。
⑷深基坑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其全过程监控和反馈动态设计流程如下图
图1 信息化动态施工流程
二、施工准备:
1)、作好调查工作
为了顺利组织施工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以下内容作出调查:
⑴、地上、地下情况的调查:为了确保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上建筑物的位置、地下构筑物、高压输变电线路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和走向等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在施工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保(防)护。
⑵、施工时,还要积极采取环保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防止扰民及妥善解决污水处理等问题。
2)、技术力量保障
工程施工前,按施工布署中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在我公司主管领导的主持下,尽快落实人员上岗。
在准备工作期间,对上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熟悉有关图纸规范,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做好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等有关规范、技术交底工作。
3)、施工现场控制网点的测量
⑴、坐标控制点、水准点:进场后,立即进行控制点的复核、保护工作,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坐标控制点、水准点的布设(设置在相对固定点),并用浇筑水泥混凝土等方法,作好引桩等保护工作。
⑵、组织测量,进场前施工人员根据现场角桩点定出拟建筑中线、边线位置,以使进场后能立即开展施工。
三、主要材料与设备计划:
㈠、指导思想
接到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后,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本工程工程的施工需要,满足工程进度、质量要求,同时视现场的客观条件,进行了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与配备,选用现代建筑机械设备,尽可能减少笨重而耗时的人工操作。
㈡、保证工程的连续性
(1)临时停电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临时停电,特别是在基坑降水过程中较长时间的停电,会影响基槽质量。
为解决临时停电,我们拟在施工现场临建设施中配备1台22KW的发电机与现场线路连接,必要时可在15分钟内恢复供电,以保证基坑降水正常施工。
(2)机械故障
在施工中由于不可预见因素,造成机械故障。
主要采用补救措施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按公司机械保养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落实,减少故障率;场内配以备用机械,并可随时启用;常见故障易损零件配备于现场仓库中,可随时就近调用;项目部在施工时应安排机械使用值班人员,跟班作业。
㈢、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公司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满足工程需,保证工程质量,使工程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2)公司设备科编制机械设备购置计划,办理设备的购置、验收、入帐、报废手续,主持实施公司机械技术改造,制定本公司机械管理补充规定和实施办法。
(3)建立主要机械技术档案,及时准确做好各项资料。
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处理机械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4)主持大型起重机械的拆装、调试、验收工作。
制订机械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5)根据需要,组织机械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组织机修人员对未上项目的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维修。
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6)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的责任制,教育、检查机械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7)机械设备进场后,项目机械管理员应组织相关人员安装、验收,对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项目机械管理员要认真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凡规定必须有操作证才能操作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㈣、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详见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四、施工进度计划:
1、工期目标:
本工程定额工期为285日历日,建设单位要求建设工期(中标合同工期)257日历日。
时间计划安排:在2010年4月15日前完成围护桩施工;2010年6月10日前完成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具备基础工程施工条件;2010年9月10日前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2010年10月30日前完成土方回填。
2、技术组织措施:
⑴、本工程计划总工期257天内完成本工程范围内所有的工作内容。
各专业工种施工的插入时间、进度控制、交叉作业管理,都是考验工程施工进度和协调配合能力的实际问题。
故工程量大、工期紧是本工程的一个特点。
根据本项目部在同类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对于如何控制本次工程的施工工期、合理进行施工部署、施工安排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施工资源的调配使用;合理组织施工,充分利用各个工作面,多打开工作面施工作业;明确各主导施工项目之间和穿插施工项目之间的搭接关系;我公司将从技术、人员、材料、设备、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措施,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安全、快速、优质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
⑵、材料:供应应充足,特别是量大、关键的材料应尽早计划进场、备料充足,不得出现工作面和人员停工待料的现象。
⑶、工作面:积极创造工作面,各工序一有工作面立即组织劳力作业,做好工序间的搭接工作,同时要求进场的施工人员工作熟练、人员配备充足合理,一方面能尽快完成本作业,另一方面尽早为下一工作面提供条件,不出现有工作面却无人施工的现象出现。
⑷、机械设备:进场的所有设备应保证较好的完好率,进场前应进行彻底的检修,平时也应做好保养工作,对一些较易损坏的设备计划备用品,尽可能减少因施工机械、机具的故障而引起的误工。
⑸、分段验收:按进度计划进行。
⑹、班组素质:所有作业班组均要求是专业技术队伍,从劳务市场挑选技术力含量高、作业认真的专业班组承担各分部分项任务,提高班组的专业化程度,各路面铺设分别由各独立的班组负责,可以加大加快操作人员对工种、工程的熟练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⑺、加强协调:与建设单位、设计院、质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时做好各项工程的隐蔽验收等签证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⑻、经济措施:加强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的工期意识,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工期责任也与各自的经济利益挂钩,对提前工期有贡献的人员予以适当的
奖励,对延误工期的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从而在经营策略上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执行。
3、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为进一步地抓好施工进度、把好质量关、安全关,特对雨天施工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在施工现场设置集水、排水系统,保证雨天施工场地不积水。
在大雨时节,派专人进行疏通。
2)、随时收听气象预报,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防讯的应急材料。
3)、在台风到来之前,必须做好防风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临时设施、机电设备、临时线路等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具体问题,及时整改,并安排人员进行值班抗台。
五、施工平面布置如下图: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1、施工总顺序流程图:
2、测量放线:
施工测量严格依据现行《测量规范》执行。
一、测量准备工作:
1.本工程投入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均送计量器具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并在开工前两天送达施工现场,使用期间按其检验周期送检,以确保施工测设精度。
2.根据经复核的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经复核无误签证认可,作好相应记录。
3.施测放线由持证上岗的专职测量工程师进行
二、轴线施测方法
测量严格按照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精确定位的原则进行。
1、平面控制网布置
依据建筑物轮廓形状及所在位置受外在条件限制,为确保本工程建筑的垂直精度,计划采用内控法,即在建筑物内建立平面控制网。
2、控制网点的制作坐标控制点、水准点的布设(设置在相对固定点),并用浇筑水泥混凝土保护。
3、控制网建立施测精度要求
测距精度要求不低L/1000即2cm;测角精度不低于20”。
4、高程控制
⑴、高程控制点布置原则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经测绘部门复核认定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引测到施工现场,便于观测,而不易破坏的地方,并不少于三点。
⑵、高程引测精度要求
引测高程采用往返测法,闭合差不应超出1.2(n为测站数)或±5l即≯20mm(L 为测线长,以KM单位)。
5、保证精度措施
⑴、用于测量轴线的大钢尺除有“CMC”标志外,必须要计量检定合格, 并应妥善保管,以达到整幢主楼都使用同一把尺放线。
⑵、水准仪、经纬仪要按计量要求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⑶、每次轴线测量都应由技术负责人与质检员进行复核。
测量仪器配置表
3、基坑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围护桩桩径100cm,孔深约20m,采用C30混凝土灌注,共80根,总长1200米,位置详见下图。
一、材料要求
砼为C30华信商品砼、2A区钢筋为Ф8、Ф16、20Ф20,2B区钢筋为Ф8、Ф16、20Ф22。
二、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
回转钻机、卷扬机、泥浆泵空气压缩机、泥浆车以及钢筋加工系统设备等。
2、主要工具
龙门式四角式钻架、钻杆、钻头、测渣铁砣、混凝土浇灌台架、下料斗、卸料槽、导管、预制混凝土塞、大小平锹、比重计。
三、作业条件
1、地质资料、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已齐全。
2、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
场地已平整,对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适当处理,并有排水措施。
3、施工用水、用电、道路及临时设施均已就绪。
4、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
施工前已复核桩位。
5、围护桩桩径10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2A区场地标高为5.2M,桩顶标高为2.2M,桩长15.6M;2B区场地标高为5.8M,顶标高为3.7M,2B区桩长为18.1M。
四、施工操作工艺
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是用一般地质钻机,在泥浆护壁条件下,慢速钻进排渣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
其特点是:可利用地质部门常规地质钻机,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各种大小孔径(300~2500mm)和深度(10~20m),护壁效果好,成孔质量可靠,施工无噪音、无振动、无挤压;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但成孔速度慢,效率低,用水量大,泥浆排放量大,污染环境,扩孔率较难控制。
1、钻机就位前,先平整场地,铺好枕木并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钻机平稳、牢固,在桩位埋设6~8mm 厚钢板护筒,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同时挖好水源坑、排泥槽、泥浆池等。
2、钻进时如土质情况良好,可采取清水钻进,自然造浆护壁,或加入红粘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为1.3t/m3。
3、钻进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轻压力,慢转速,逐步转入正常,一般土层按钻具自重钢绳加压,不超过10KN;基岩中钻进压力为15~25KN;钻机转速:对合金钻头为180r/min;钢粒钻头100r/min。
4、钻进程序,根据场地、桩距和进度情况,可采用单机跳打法(隔一打一)等。
5、桩孔钻完,应手空气压缩机洗井,可将30mm 左右石块排出,直至井内沉渣厚度小于100mm。
清孔后泥浆密度不大于1.2t/m3。
6、清孔后立即放入钢筋笼,,并固定在孔口钢护筒上,使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不向上浮起,也不下沉。
钢笼下完并检查验收无误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h,以防泥浆沉淀和塌孔
7、浇注水下混凝土
⑴、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的实际配制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7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坍落度宜为14~16cm,并应有一定的流动度保持率;坍落度降低至12cm 的时间,一般不宜小于1h;扩散度宜为34~38cm;混凝土拌合物的含砂率不小地45%;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浇灌和接头施工工艺要求,一般不宜低于3~4h。
⑵、接头管和钢筋就位后,应检查沉渣厚度并在4h 以内浇灌混凝土。
浇灌混凝土必使用导管在使用前要注意认真检查和清理,使用后要立即将粘附在导管上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⑶、在单元槽段较长时,应应使用多根导管浇灌,导管内径与导管间距的关系一般是:导管内径为250mm 时,基间距分别为3~4m,且距槽段端部均不得超过1.5m,为防止泥浆卷入导管内,导管在混凝土内必须保持适宜的埋置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4m 为宜。
在任何条件情况下,不得小于1.5m 或大于6m。
⑷、导管下口与槽底的间距,以能放出隔水栓和混凝土为度,一般比栓长100~200mm。
隔水栓应放在泥浆液面上。
为防止粗骨料卡住隔水全,在浇注混凝土前宜先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
隔水栓用铁丝吊住,待导管上口贮斗内混凝土的存量满足首次浇筑,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2m 时,才能剪断铁丝,继续浇筑。
⑸、混凝土浇灌应连续进行,槽内混凝土布升速度一般不宜小于2m/h,中途不得间歇。
当混凝土不能畅通时,应将导管上下提动,慢提快放,但不宜超过300mm。
导管不能作横向移动。
提升导管应避免碰挂钢筋笼。
⑹、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保持2~4m,不宜大于6m,并不小于1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上面。
⑺、在一个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导管灌注混凝土时,其间距不应大于3.0m,导管距槽段端头不宜大于1.5m,混凝土应均匀上各,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差不宜大
于0.3m,混凝土浇筑完毕,终浇混凝土面高程应高于设计要求0.3~0.5m,此部分浮浆层以后凿去。
⑻、在浇灌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灌量,应有人每30min 测量一次导管埋深和管外混凝土标高。
测定应取三个以上测点,用平均值确定混凝土上升状况,以决定导管的提拔长度。
五、质量标准
㈠保证项目
1、灌注桩用的原材料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300mm;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100mm。
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4、浇筑后的桩顶标高、钢筋笼(插筋)标高及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3-27。
冲(钻)孔灌注桩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3-27
注:1、d 为桩的直径;H 为桩长;
2、检查数量:按桩数抽查10%,但不少于3 根。
六、成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