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四章诗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精读《河床》优质教案

《河床》教案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昌耀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因其异于常人的悲剧性人生经历,获得的独特的苦难意识、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2.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以及解读现代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感受诗歌独特的意象,体会诗歌融激情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的特点。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昌耀的诗歌壮硕的艺术精神,感悟他不为一己之私浅斟低唱的博大情怀,从而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独特的意象,体会诗歌融激情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的特点。

2.体会诗人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以及这种语言表达的选择对于传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悟昌耀的诗歌壮硕的艺术精神,感悟他不为一己之私浅斟低唱的博大情怀,从而唤起我们的生命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故事激趣。

民间有一种传说,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 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严重的阻碍它的进食。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地方,在那里要呆上150天左右。

首先它要把弯如镰刀的喙向岩石摔去,直到老化的嘴巴连皮带肉从头上掉下来,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然后它以新喙当钳子,一个一个把趾甲从脚趾上拔下来。

等新的趾甲长出来后,它把旧的羽毛都薅下来,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得以再过3 0年的岁月。

它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自己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与自己的过去诀别,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死而复生的过程。

2.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出生于湖南桃源三阳港镇王家坪村。

《中国现代诗四首》高二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现代诗四首》高二年级语文教案
详细描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欢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通过描绘欢乐的场景和情感,引导读者思考欢乐的本 质和意义。
《欢乐》
总结词
运用了意象构造手法。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意象构造手法,将欢乐的场景和情感具象化,创造 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 题和情感。
《欢乐》
总结词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作业完成情况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度,以及作业中的创新 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诗歌理解能力
通过课堂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国现 代诗四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自我反馈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合 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 整。
教学策略评估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需要改进。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韵律安排, 创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感和情 感。
总结词
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诵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
的情感和意境。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点拨法
教师对诗歌中的重点、难点进 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
歌的深层含义。
情境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诗 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增强学生
的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音频、视频 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第一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与时间范围,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二、第二章:1949-1978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三、第三章:1979-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四、第四章:21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当代文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21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掌握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五、第五章:中国当代文学的流派与风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风格,掌握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内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

六、第六章: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与思想,掌握各种主题与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1《致大海》设计思想承受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争辩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读争辩,记录(有专人)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展比较4、教师巡查、指导,留意倾听学生发言,赐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确定5、争辩状况记入寻常成绩二、明确争辩题目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吵闹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沉重吵闹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争辩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予着的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一样之处,都是诗人借一样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

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根底。

让学生充分开放争辩,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争辩四、争辩发言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愿,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构造:普希金诗舒婷的诗:联想—人对大海的一席感受回忆—儿时的生活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抒情—积极向上,热忱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

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

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

这是完善的海,梦中的海。

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及向往。

但现实使他难过,他虽无望但不无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周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

她的大海不是完善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

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安静;它多变,并不完善,但它真实。

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发展阶段及其重要意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二、第一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创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把握其主要文学现象和成就。

2. 教学内容:a.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的发展特点;b. 分析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如莫言、陈忠实、王蒙等;c. 探讨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作品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三、第二章:诗歌创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概述当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发展趋势;b. 分析代表性诗人,如北岛、顾城、舒婷等;c. 解读经典诗歌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诗歌鉴赏法、小组讨论法。

四、第三章:小说创作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当代小说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2. 教学内容:a. 概述当代小说的创作主题和艺术特点;b. 分析代表性作家,如路遥、张承志、刘震云等;c. 解读经典小说作品,探讨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作品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五、第四章:散文创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代散文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概述当代散文的创作特点和主题;b. 分析代表性作家,如余秋雨、周国平、张抗抗等;c. 解读经典散文作品,探讨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作品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六、第五章:戏剧与影视文学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代戏剧与影视文学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戏剧与影视作品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a. 概述当代戏剧与影视文学的创作特点;b. 分析代表性作品,如《茶馆》、《雷雨》、《霸王别姬》等;c. 探讨戏剧与影视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价值。

(高一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宠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把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动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教学重难点:1.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表达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宠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方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表达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同学在发觉、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生疏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

这是一个心理与生疏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设计:关于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的教学设想1.理顺规律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获感情基调后,生疏全诗四小节的规律结构——长期的贫困,苦痛的期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表达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

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乏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始终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乏的、喑哑消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局部。

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其次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苦痛的期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方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飘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照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期望在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四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内容包括: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分析其诗歌的文学特色,详细解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使学生领会闻一多先生关注民族命运、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闻一多先生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特色,理解其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发现》和《说和做》的PPT展示。

2.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相关章节、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成就。

2. 讲解:详细解读诗歌《发现》和《说和做》,分析其意象、隐喻手法和文学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以《发现》中的一段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说和做》中的一段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发现》和《说和做》中的意象和隐喻手法,并阐述其意义。

答案示例:《发现》中的意象:“血液里燃烧的火”,隐喻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说和做》中的隐喻:“时间是刽子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

2. 课后拓展:阅读闻一多先生的其它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使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意象和隐喻手法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人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和隐喻手法的分析。

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含答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散文部分第四单元《云霓》含答案

云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造诣;理解“云霓"的特殊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把个人的创作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民生思想.走近作者丰子恺(1898。

11-1975.9)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丰子恺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早年接受过佛教影响,亦关心民间疾苦,故早期散文以描写儿童生活与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多赞美儿童的纯洁心地,以反衬成人世界的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让纷纭世界的一鳞半爪点染生活的情趣与哲理,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但有时失于琐细.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则渐次贴近现实,写了一些关怀民生的力作.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掌握字音矗(chù)立充塞(sè)烟囱(cōn ɡ)港汊(chà)薄(bò)荷薄(bó)礼薄(bó)面薄(bó)葬薄(báo )饼啖(dàn )饭糠粞( xī)云霓( ní)垂髫(tiáo )沛(pèi )然龟(jūn)裂气氛(fēn)感喟( kuì)拮据( jū)档(dànɡ)案拙( zhuō)笨修葺(qì)导入: 本文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画集所撰写的序言。

“云霓”既是该画集卷首画的名字,又是该画集的题名,又被作者特意拈出当画集序言的标题。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赏析诗歌
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 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围绕所选诗歌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个人见解和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首诗都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的情感 表达,也有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 等方式来间接抒发情感。
语言特点
四首诗的语言都凝练、生动、形象,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诗人们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
理解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 感和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 理解。
创造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 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能够独 立完成诗歌分析和创作任务。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表示认可,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 学方式灵活多样。
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 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意象运用
抒情方式
四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诗 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等意象,象征着祖国 的贫困和落后,而“花朵”、“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 朵”等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期望。
当代诗歌的社会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 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抒发 个人情感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中国当代文学教案一、引言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广大优秀作家们创作了大量具有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对于教育教学来说,理解和研究这些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欣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其写作潜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中国当代文学概述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例子,引发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2. 概念解释:讲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包括时间范围和文学形式等;3. 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举例说明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4. 特点分析: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5. 思考拓展: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当代文学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中国当代小说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当代小说的封面或摘录,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2. 流派介绍:介绍中国当代小说的各种流派,如现实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等,并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流派进行深入了解;3. 代表作品欣赏:选择几部中国当代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并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等要素;4. 作品解读:引导学生对所读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5. 创作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

第三课时:中国当代诗歌1. 引入:通过朗诵中国当代诗歌或者播放录音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传统与现代:介绍中国当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联系和区别,并展示一些代表作品;3. 主题与表现手法:分析中国当代诗歌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4. 名家作品赏析:选择几位中国当代诗歌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了解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境界;5. 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提供一些创作技巧和指导。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

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目标:1.理解四首当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探讨诗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1.四首当代诗歌文本:《乡愁》、《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一代人》。

2.诗歌背景资料。

3.学生作业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鉴赏1.《乡愁》(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一枚小小的邮票”、“一湾浅浅的海峡”等。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代表了什么。

2.《再别康桥》(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分析诗歌的意境,如“康桥”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3.《我爱这土地》(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一只鸟”、“一片土地”等。

(3)分析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一代人》(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等。

(3)分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如“黑夜”和“光明”的象征意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四首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原因。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3.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和疑惑,进行集体讨论。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仿写,要求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戴望舒与其诗歌《寻梦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戴望舒与其诗歌《寻梦者》
第三小节:梦的世界,充满了静美、绚丽,而寻梦的过 程则充满了艰辛。两者构成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意象群。
第四小节:然而这艰苦的寻求却是值得的,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这些诗句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喻示着贝的丰美与价值。
第五小节:但是这艰苦寻求的获得,并非就是梦的终点,在寻梦的旅程中,这还只是漫长的一站,你还须继续艰苦地寻求:“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这样它才能“在一个暗夜里开绽”。这里“冰山”“旱海”“天水”隐喻了人生历程中的种种艰苦与磨难。
海 口 经 济 学 院 教 案 纸
教学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讲雨巷诗人——戴望舒与其诗歌《寻梦者》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美。
2、熟悉诗歌鲜活俏丽的意象美。
3、体会诗歌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形式美。
4、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教学重点
1、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美。
第六小节: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历程,这“金色的贝”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吐出桃色的珠”,这时候寻梦者已是“鬓发斑斑”“眼睛朦胧”了。
第三部分(7、8节)写实现美好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
第七小节:两个“放”字,写出获得无价珍宝后的珍惜与激动欣慰的心情。
第八小节:以梦开花与人衰老对比,使意境更深沉,强调美好梦想实现的艰难。
四、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寻梦者”群。从鲁迅无数痛苦的梦结出的果实《呐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满了热情的《画梦录》,虽然个人的心同现实的距离有远有近,但是,寻求美好的梦境变为现实的愿望与他们执著艰辛的寻求精神,却是大体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寻梦者。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第四章《诗歌》中的四首中国现代诗:《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乡愁》和《一棵开花的树》。

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意解读、艺术特色分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现代诗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学会分析现代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现代诗的艺术特色,感悟诗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3. 课文学习:(1)阅读《再别康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悟离别的情感;(2)阅读《我爱这土地》,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分析诗歌的意象;(3)阅读《乡愁》,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学习诗歌的抒情手法;(4)阅读《一棵开花的树》,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结合四首诗歌,讲解现代诗的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陌生的现代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再别康桥》中的艺术特色,写出自己的感悟;(2)从《我爱这土地》中选取一个意象,阐述其作用;(3)比较《乡愁》和《一棵开花的树》的抒情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 答案:(1)感悟:《再别康桥》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之情;(2)意象:例如“土地”象征祖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3)抒情手法:两首诗歌都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故乡和生命的思念与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包括四首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主题;2. 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

重点: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3)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例题讲解: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我爱这土地》的韵律,创作一首以“我爱……”为主题的现代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现代诗四首2. 板书内容:(1)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3)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模仿戴望舒的《雨巷》,创作一首以“雨夜”为主题的现代诗。

2. 答案:(2)例文:雨夜雨滴敲打窗棂,夜色愈发浓重。

我在雨巷漫步,寻找那失落的梦境。

青石板上,回荡着往日的足迹,伞下,是谁的泪滴,沾湿了衣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四首现代诗歌,使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技巧。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中国现代诗歌精选》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现代诗歌;(2)开展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设计

中国当代诗四首第一课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抓住本诗中的意象理解本诗的主题:“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2.体会诗歌中所采用的手法——比喻(象征)、拟人等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3.学会评价鉴赏诗歌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与主题教学难点:诗歌的手法与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国歌》或《我的祖国》的演唱引入新课;第二方案是介绍朦胧诗引入新课)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

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

他们强调诗人主观的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选择奇特的形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

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歌界引起争论。

朦胧诗的产生,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舒婷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朦胧诗作者。

二.作者与背景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上海当工人。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内容鉴赏:1.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

诗人用“破旧的来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

2.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3.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4.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殷利强一、课文悟读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挚情之歌。

自古及今,一个真正的中国文人总是情系祖国,心忧天下。

无论其身处顺境,还是遭遇坎坷,改变不了的是那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个灼热如炽、欲罢不能的富民强国之梦!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千年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太多的希望、奋争与失望,到后来,已是满身疮痍,满脸沧桑!可是与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儿女们却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依恋和挚爱。

诗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是以“小我”之情反映“大我”之情,感情深刻真挚,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超越感合二为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

二是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手法并发展了它,运用了如象征、隐喻,尤其是新鲜、准确、包容性很强的意象,使表述极具张力,给读者的“再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文字所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

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前期朦胧诗的显著特点。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超越时空的感觉之河。

诗作一开始便明朗地宣示:“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将眼前之景与纵深而厚重的历史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时空的超越感,打破了读者思维的时空局限,为后面诗歌的展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作者的感觉超越了时空(抑或模糊了时空),只剩下秋天之河从亘古流来,向未来流去,让人浸融其中,情思无限。

在这条感觉之河中畅游,人的思维是没有拘束的,现实生活中所形成的生命负重在这里消释净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3.《山民》——心中不熄的期盼。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中华民族得以稳健而沉雄地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民族的思想底蕴中多了许多的封闭、狭隘,使我们的生活闭塞、落后,使我们的民族在一定意义上成了被“大山”重重围困的“山民”。

《山民》便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反思之作,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中对落后封闭的自觉和反思。

2018年《中国当代诗四首》学习指导-教学教案-文档资料

2018年《中国当代诗四首》学习指导-教学教案-文档资料

《中国当代诗四首》学习指导-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3、感受诗歌语言中表现出的强烈而又跃动的节奏。

学习重点及难点:1、诗歌是文学家族的长子,欣赏诗歌,第一步是要掌握作品的语言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从文字中获得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但还不止于此,还要做到:(一)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使之趋于完整;(三)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大意与鉴赏要点:此诗写于1976年,“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

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学习此诗要注意其意象新颖的特点。

3、《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大意与鉴赏要点:诗歌开头歌唱了大自然的永恒,一句“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就将秋天不可说透的意蕴提示出来了。

接着诗人写出了秋天的生生不息的变化,在这里“我”和秋天无法互相区分,能得到的只是一种感觉。

物我难分的情境,在轻松的语句中蕴含了沉甸甸的内涵。

秋天的天空是诗人灵魂的房子。

最后三节写诗人面对秋天想到自己的使命,想到耕耘,点出主旨。

劳动和热爱自然,永远是健康诗歌的基本主题,也是诗人赖以生存的依据。

学习此诗,注意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4、《山民》大意与鉴赏要点:全诗共四节二十五行,第一节写“他”向父亲追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其芳《回答》vs
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奇异的风, 吹得我的船帆不停地颤动。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鼓动着, 它感到甜蜜,又有一些惊慌。 有一个字火一样灼热, 我让它在我的唇边变为沉默。 有一种感情海水一样深, 但它又那样狭窄,那样苛刻。不, 不要期待着酒一样的沉醉! 我的感情只能是另一种类。 它像天空一般广阔,柔和, 没有忌妒,也没有痛苦的眼泪。 (节选) 1952年
50年代最初几年: 《我们最伟大的节 日》(何其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 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 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 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着世 界的声音
《新华颂》(郭沫若)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丈,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歌颂党和领袖的诗如:“好不过 毛泽东时代,高不过蓝天大 不过海;好不过毛泽东时代, 幸福的大路共产党开,青松 翠柏我们栽。” 反映水利兴修与抗旱救灾 的诗如:“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 开道:我来了。” 反映全民除“四害”的 诗如:“老鼠奸,麻雀坏, 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 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 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 除四害。” 反 映农业放 “ 卫 星 ” 的 诗如:“一个谷穗不算长, 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汽车 并排走,火车驰过不晃荡。”
大跃进民歌的负面影响 1服从于政治号召的遵命诗歌,违反民间 文学创作的原则 2违反了文学反映现实的良知,颠倒是非 的夸大言语 3加深了诗人队伍的分化 4“集体写作”下的个人和艺术个性的缺 失
.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
叙事诗主要写历史。 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 《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 长诗,李季《菊花石》。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二)郭小川
创作概况: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 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进入创作 旺盛期。置身在开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伟业这火热的建设和斗 争生活中,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和人民诗人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这 个“时代的伟大斗争和许多普通的斗士” 唱出了最雄壮的颂歌 和战歌。50年代写有《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 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和抒情诗《望星空》。60年代 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青纱帐--甘蔗林》《祝 酒歌》《西出阳关》,形成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文革” 期间,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心怀隐忧,深沉而 悲慨。1976年10月18日凌晨,中国当代优秀的无产阶级诗人郭 小川在安阳不幸逝世,终年仅57岁。
《时间开始了》胡风
五个乐章:《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
祖国呵 为了你 全宇宙都在欢唱 这大自然的交响乐 那么雄伟又那么慈和 飘流在这一片生命的海上 我感到了你巨大的心房 在激烈地鼓动 梦幻的我的眼睛 朝向了右边一瞥 看见了一个老人的侧脸 他的头发像一蓬秋草 他的胡子钢一样翘着 激动得张开着的嘴巴 忘记了动作 我感到了 他的额头上在冒着热汗 我感到了 在我看不到的他的眼睛里面 在燃烧着火焰
第四章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当代诗歌的萌生
(一)战时文化的渗透和延续
战斗的政治性的现实主义
(二)诗人的群体
三类诗人作为主体
(三)体制的初创
颂歌和战歌
一、十七年诗歌队伍构成情况
十七年时期中国诗人的构成主要是三类: 一类是诗坛主力。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 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 状态。 二类是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 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 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 三类是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 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白桦等。
他热情歌颂毛泽东,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是为了证 明自己理论与时代的同一性。更成功的是诗人用相当个人化的 语言叙述了诗人与几个先烈之间肝胆相照的动人故事,所谓 “个人化的语言”指的是诗中抒情主体既是十分具体的诗人自 传形象,又融合了某种庞大的共同性的时代声音,后者是通过 前者的真实而不是概念化的感受来表达的。
四、诗人诗作分析
(一)艾青、臧克家 (二)郭小川 (三)贺敬之 (四)闻捷 (五)其他诗人 1西南青年诗人群:公刘、白桦 2生活诗人:邵燕祥、流沙河 3少数民族诗人 :长篇叙事诗
(一)艾青、臧克家
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 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作品水平低于30年代的创作,原因 1954年诗歌的回归。作品:《礁石》作品 选131页 臧克家(1905、10—2004、2、5)山东诸城人。 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
三、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 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 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 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 / 你 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 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 唱》、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 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

今天 为了你的新生 我奉上这欢喜的泪 为了你的母爱 我奉上这感激的泪 今天 在激动你的时刻 也许你忘记了过去的一切 但过去的一切 使你纯真得像一个婴儿 仿佛躺在温暖的摇篮里面 洁白的心房充溢着新生儿的恩 惠 …..
黎明 像一个花苞 她吐着清丽的香味来 了 黎明 像一个爱情 她亮着温馨的微笑来 了 祖国,祖国啊 黎明的处女的光波 照到了你的身上 你抬起了愁苦的头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1)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表达 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2)在诗体形态上,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 相结合。即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思想、概念。
(3)一般都是长待,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渲染、铺陈 所要表达的观念和情绪,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4)经常使用“楼梯体”,并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 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二、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
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 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 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 欢快、激越。 1. 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 退。
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 方向。
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 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 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1960年初结束。 《人民日报》发表了《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的社论: “这是一个出诗的时代,我们需要用钻探机深入地挖掘诗歌的 大地,使民歌、山歌、民间叙事诗等等像原油一样喷射出 来。……诗人们只有到群众中去,和群众相结合,拜群众为老 师,向群众自己创造的诗歌学习,才能够创造出为群众服务的 作品来。”
“如今唱歌用箩装,千箩万箩堆满 仓。莫看都是口头语,放到 田里变米粮。” “要使九百一十三个山头, 一个个地向人民低头”, (河南禹县) “不怕冷,不怕饿,罗锅山 得向我认错”(四川叙永县) “笼子装得满满,扁担压得 弯弯,娃的妈呀你快来看, 我一头挑着一座山”(湖北 麻城县) “战士人人是歌手,战士人 人是作家,歌声直冲九天外, 新诗多如五月花。字字如珠 放异彩,句句如鼓震人心, 英雄本色就是诗,唱绝前人 启后人。” 《英雄本色就 是诗》
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 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 兰》、臧克家《李大钊》等。
.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
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 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 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 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 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 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 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 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胡风创作于1949年底到1951年初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这部作品有五个乐章组成:第一部《欢乐颂》,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开幕为缘起,极力夸张和渲染会场的热烈气氛和毛泽东的伟 大形象;第二部《光荣颂》具体描写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历史以及她 们在时代感召下奋起反抗的几个光荣典型;第三部《青春曲》里,诗人 将主观抒情转换成一组感性的形象,对小草、晨光、雪花、土地、阳光 等新生事物的青春充满了真纯的感激。这是一组形象优美感人的抒情小 诗,可惜诗人当时并未全部完成。第四部《安魂曲》 (《英雄谱》)由 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礼写起,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 与诗人相知的几个先烈的英魂进行灵魂的对话,非常深情、真挚地写出 了先烈们的生活 胜 利颂》),回到了开国大典的欢庆场面。全诗有三千多行,以欢乐起, 以欢乐终,其中贯穿了政协会议、纪念碑奠基、开国大典三个历史时间, 也贯穿了诗人个人寻求革命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全诗在构思上精心设 计了宏大的政治抒情体诗、凝重的叙事体诗和轻快的抒情体小诗相交替 的诗体结构,使之波澜壮阔,大开大阖,充分传递出那个欢乐时代的精 神之魂。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 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 诗中的代表作。作品选10 页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 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 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 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 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 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 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 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