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英语研究计划书)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域差异—上海和大连的比较研究
中日英语教育对比
中日英语教育的对比分析08汉日班张雨薇指导教师傅成浩摘要根据有关数据,对中日两国在英语教育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在英语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及两国在英语教育上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学习时间、词汇量、课程、考试同处东亚地区的中日两国在社会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有着相同或类似的观点和做法,两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两国的教育受制于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形势下,两国都把普及英语教育当作提高国民素质、振兴民族经济、融入国际社会的一项战略措施。
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对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加强相互了解和借鉴,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学习英语时间比较在全球外语教学低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中日两国都调整了本国外语教学规划,加强了小学阶段外语教学的投入和研究。
2001年1月我国教育部正式下文规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2002年秋季开始,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为小学三年级。
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则率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
日本的基础英语教育一般从中学开始,但从2003年开始,由于英语热的升温,各地在小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小学在综合学习课开设英语会话,全日本目前有4000多来自英语国家的外教在小学教授英语。
英语课在中日两国的大学里都是公共基础课,分别开设至大二和大三。
2、英语词汇量比较2.1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会几个英语词汇和说几句英语,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因此,寓教于乐,注重英语口头交流能力的发展,注重文化的理解是两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共识,学生英语词汇量在此阶段两国处于同一水平。
差距产2.2生在中学教育阶段: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我国中学生高中毕业后英语词汇可达3000 (六级)至4500 (七- 八级) ,但目前距离此标准差距较大, 2004年高考英语认知词汇量在4000 - 4200左右。
中日教师教育对比研究报告
中日教师教育对比研究报告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两个重要国家,在教育领域有着很多相似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
本报告将对中日教师教育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日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相似之处。
两国的教师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职业道德。
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广泛设立,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能力。
此外,两国的教师教育都强调实习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实践教学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中日教师教育在师资培养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教师教育侧重于统一规范的师范大学,为培养教师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化教育。
而日本教师教育则形成了独特的“培土教师”的模式,即由学队成员与内外部专家共同参与的针对性培训。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和教育界资源,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
除了师资培养模式外,在培养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教师教育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知识传授,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日本教师教育则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技能和素质。
日本教师教育更加注重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培养,如中小学实践教育、教师指导和公开课研究等,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教学环境。
最后,两国在评价体系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教师教育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评价。
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注重学科知识的量化指标。
而日本教师教育更注重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全面评估,如教育实习报告、教改研究报告,以及职业发展计划等。
综上所述,中日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师资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
两国教师教育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发展,以适应和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
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报告,能进一步促进中日教师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英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英两国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科普者的身份出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
而在英方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掌握知识。
其次,中英两国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方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
而在英方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良好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
最后,中英两国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注重分数的高低。
而在英方教育中,评价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各有优势。
中方
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英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对方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日韩小学英语比较研究共5页文档
中日韩小学英语比较研究前言: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
如何更好的促进各国人民的理解和交流?这已经成为各位英语专家学者的焦点。
中日韩国家同为亚洲三国,在历史、文化和地理、经济方面都有很多的共同方面。
本文具体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的兴起和发展、小学英语教育目标和小学英语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每一个方面,进行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育目标(一)我国小学英语的教育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的运用语言。
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发持续发展。
这五个方面相铺相成,有利于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日本小学英语的教育目标日本小学英语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培养积极交际态度,感知语言。
日本英语教育始终强调跨文化体验和理解。
小学外语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儿童注意到日本和外国生活、习惯、节日的差异,培养儿童多样的思维,提高国际敏感性。
培养积极地交际态度主要指给儿童提供体验用外语交流的活动,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因枯燥的语法学习和机械的单词记忆而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
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以及手势、表情等非语言交际。
日本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借助非语言交际。
像孩子学母语那样,学生先熟悉体验语言,熟悉和习惯英语的发音、节奏和简单的用法。
通过外语活动使儿童了解日语和英语等语言之间的差异!并注意到语言的趣味性。
丰富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换言之,小学外语活动不直接教英语知识和训练技能在动脑理解语言知识之前,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儿童感知语言看,激发儿童对英语的求知欲和用英语交际的动机,养成用英语交际的素质,为中学正规学习英语做好准备。
(三)韩国小学英语的教育目标总目标是能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英语和培养学生可以使用基本的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日语、英语、汉语多种语言比较研究
日语、英语、汉语多种语言比较研究【摘要】各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日语教学中,利用语言比较研究,把汉语、英语的语言规律与日语进行比较研究,把语言教学推向更高层次。
【关键词】汉语英语比较研究日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1-02多种语言比较研究,即日语和汉语,日语、英语和汉语的比较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了深入研究各种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探索语言的内部规律,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将语言工作推向更高层次,更好地解决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语法教学中多种语言的“比较研究”1.讲日语的助词和助动词可以确定句子成分时,可以先讲:汉语是靠词序来确定句子成分的。
例如:“谁读书?”“我读书。
”这两句话“谁”和“我”位于句首,都是主语。
“读”是谓语,紧跟在主语之后。
“书”是“读”的对象,它是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英语也是这样,如:who reads a book。
语序和汉语相同,句子成分也一样只是主语为单数第三人称的时侯,要在谓语动词的词尾加一个“s”。
日语和上述两种语言都不一样,它既不靠词序,又不靠“格”的变化,而是靠助动词或助词来确定句子成分。
日语把上面两句だれが本をよむか。
私が本をよむ。
格助词“が”接在代词“私”的后面,作谓语动词“よむ”的连用修饰语,也有人把它叫作宾语。
2.日语句子里经常略去主语或主题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与英语进行比较。
英语句子里的主语和谓语,一般说来在句子中是不可少的成分,有人把它叫主要成分。
说话、造句时都不能把其中的任何一个略去,否则就无法表达了。
日语则不然,例如:私は本をよむ。
(我读书。
)彼は本をよむ。
(他读书。
)不论主语是单数第一人称,还是单数第三人称,谓语全都用“よむ”。
日语的谓语动词并不随着人称去变化。
亦即,在语法结构上,日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并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日英语教育对比论文
中日英语教育对比论文《中日英语教育对比中映射出的问题与前景》[摘要] 文章主要从中日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中日英语教育问题前景中国和日本都是非英语国家。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英语教育具有可比性和借鉴性。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中日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英语教育大概有两个节点。
其中一个是以前。
建国初期,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方针是向苏联学习,俄语成为当时最需要的外语。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明确提出“初高中须设一种外国语,如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
从该计划可以看出,当时国家的外语政策是积极推进俄语教育,英语只是在不具备俄语教学条件的情况下暂授而已。
1956年,中央在制订十二年人才规划时发现,停开和缩减西方语言的教学,对发展我国同其他国家的交往、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十分不利。
决定在办好俄语教学的同时,逐步加强其他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
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破裂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在外语教育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
1962年7月, 教育部颁发《对小学开设外国语课的有关问题的意见》,同意在新学制五年一贯制小学四、五年级开设外国语。
1963年5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
这是建国以来规定教学要求最高、教学内容最多、课时也最多的一部大纲,对指导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另一个节点即改革开放后至九十年代。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受到重视,英语教育发展迅速。
1978年,教育部制订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结束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十年混乱局面。
把中学外语课和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看成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课题申报】小学英语教育的区域差异与课题
小学英语教育的区域差异与课题小学英语教育的区域差异与课题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英语的学习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其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水平、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
了解和研究这些差异,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育的区域差异,探讨不同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全国范围内小学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区域差异的现状调查: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差异情况,包括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差异。
2. 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对于造成小学英语教育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政策法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其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机制。
3. 区域差异解决方案研究:根据区域差异存在的问题和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制定、教材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措施,以促进不同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4. 成果评价与推广:通过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对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并将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推广,以促进全国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的统一提升。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具体的研究技术路线如下:1.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理论框架。
2. 调查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
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杨玉东(上海市教科院老师开展中心)本文已发表于《教育开展研究》2006年6A 2005年12月,在香港举行了第一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日本、香港和上海三种非常有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它们名称差异很大,但本质上都指向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进步老师专业程度。
一、日本的"授业研究” 引起国际教育同行重视日本的"授业研究",缘起于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中一项比较研究,即史迪哥勒(Stigler)和哈里伯特(Herebert)对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的比较:发现日本教授学生高层次思维方法比较多,并认为这是导致日本学生高成就的原因;在后续研究中他们又指出,日本老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和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研究活动相关,即授业研究(Lesson Study )。
日本的研究者在讨论老师专业开展中形成的看法是:”让老师走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做研究"。
日本学校老师在职培训的根本途径就是授业研究,他们认为"这种教学研究活动比其他形式的在职教育更能有效地开展老师的才能、进步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促进老师对学校中将来共同利益关系的认识”."授业研究”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方案、采取行动、进展观察、反思和修改方案"的理论性的循环过程。
以名古屋大学和东海市教育委员会一个历时3年,由1所中学和2所小学参和的合作工程为例。
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出现个别差异,如何应对这种个别差异?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全体老师共同设计研究课,借此创造了一个共同研究的体制。
制定方案。
包括制定向社区开放学校的”公开研究课”方案、每学期授业研究的方案、进展研究的会议方案、课堂分析方法的研究会议、各门学科课堂教学的合作方案.施行和观察。
一名老师根据和同事合作备课后的教案上公开课,其他老师在课堂上充当积极的观察者,并以人种志的方式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每个记录老师的分工不同:有的拍摄、有的速记、有的对学生做个别观察记录。
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第一篇: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区差异现状及解决方案【摘要】In recent years, the dispari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mong China has been an oft-discussed problem by economists and socialists.Based on empirical founding and multi-theory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Chinese regional Englis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ethods and by the indexes planned from the developmental economics for the problem of disparity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有直接联系。
在那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由于缺乏教育资金的投入而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具体表现为:教学设施陈旧而简陋,教师资源匮乏。
落后的条件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外语(英语)教育,个别地区外语(英语)教育甚至为空白状态。
外语(英语)教育的失衡不仅表现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差异,即使在省内也存在着城镇与乡村的差别,甚至在城市关键词;English Education, 英语教育,差异,困境1中国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众所周知,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其实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密切的关系和类似的现象,经济除了发展不平衡以外,还呈现出总体质量不高的局面,而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
中日两国初等英语教育的差异性及原因探析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2), 207-212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19.72037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Elementary English Educationin China and JapanZhe Li1, Jing Liu2, Yan Liu1*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2Anning Kungang No. 1 High Schoo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Received: Apr. 2nd, 2019; accepted: Apr. 17th, 2019; published: Apr. 24th, 2019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English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purposes, teaching models, employment of foreign teachers, an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two countries in English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emergence of the language system,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l and teaching theory. The reasons are based o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ized talents,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local teachers and foreign English teachers,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textbook updating,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Keywords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English Education, Differences, Reason中日两国初等英语教育的差异性及原因探析李哲1,刘静2,刘岩1*1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2昆钢一中,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4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4日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宗同源。
中日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比较研究
中日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探究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国际沟通、经济合作、文化交汇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日两国而言,加强英语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任务。
本文将对中日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比较探究,旨在探讨两国在英语教育方面的异同点以及潜在的互相借鉴之处。
一、课程设置比较: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在两国均属于必修课,但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异。
1. 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中国的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育从一班级开始,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分为“起步阶段”(一至三班级)、“基本阶段”(四至六班级)和“提高阶段”(中级教育学校阶段)。
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设置主要重视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侧重于同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育。
2. 初级教育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日本的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育从三班级开始,依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指导要领,分为三个进修阶段:第一阶段(三至四班级)、第二阶段(五至六班级)和第三阶段(中学阶段)。
在初级教育学校阶段,英语教育主要重视听和说的基本技能的培育,相较于中国的英语课程,写和读的内容较少。
二、教材比较:中日两国的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材在内容和组成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1. 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材:中国的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内容贴近同砚生活,以同砚为中心,引导同砚进行实践性的交际活动。
教材重视培育同砚的听说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故事情节进行教学,援助同砚快速精通基础知识。
2. 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材:日本的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材重视培育同砚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英语歌曲、游戏、动画等,让同砚在轻松幸福的氛围中进修英语。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日本文化和生活场景,使同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三、教学方法比较:中日两国的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1. 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学方法:中国的中初级教育学校英语教学方法重视师生互动,强调同砚的参与性和乐观性,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谈论等,激发同砚进修英语的爱好和动力。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育为例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育为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育为例引言:外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外语交流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
然而,在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上海市中小学英语教育为例,本文将就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执行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策背景: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以提高英语水平为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英语水平的提升对于上海学生来说更显重要。
二、政策执行情况:1. 师资力量:政策规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
实际上,由于英语教师的供给不足,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 教材选择:政策要求使用经过严格审查的教材,但一些学校对教材的选择并不重视。
这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不够系统,难以达到政策要求的水平。
3. 教学模式:政策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一些学校依然以传统的语法翻译为主导,忽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问题分析:1. 师资力量需加强: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英语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
此外,教师培训也应更加注重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更新。
2. 教材选拔需要规范:教材的审核和选取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确保教材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材。
3. 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应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与外教的交流和合作。
四、对策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外语教育的投入,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吸引更多教师加入外语教育队伍。
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的英语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质,保证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水平。
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
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幼儿园众所周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冬天都是裹着粽子怕冷。
但是我们从电视上可以看到,在寒冷的冬天,日本幼儿园的学生非常耐寒。
我们家孩子冬天包粽子的时候,日本孩子经常穿的比较少。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日本育儿专家认为,锻炼抵御寒冷的能力可以同时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意志力。
讲到幼儿园教学,中国的家长恨不得幼儿把拼音算术英语等全学了个遍。
于是,就出现我们所说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尤其在私立幼儿园。
国家三申五令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效果并不如意,在私立幼儿园,园方的做法只是把明目张胆的“小学化”教育变成碎片式的教学。
而在公园幼儿园,虽然幼儿每天都是玩,没有“小学化”教育,但是户外活动仅限于小操场,例如晒晒太阳,幼儿追逐玩耍,却极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在中国家长忙着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忙着“拔苗助长”时,日本的幼儿园是怎样的?日本幼儿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参考:日本幼儿园特别注重引导幼儿在自然中进行活动性游戏和进行密切接触自然的游戏。
幼儿园没有课本,没有作业,但是有游戏,有自然。
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
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
这里说到垃圾分类,自然要提到垃圾分类。
日本从1975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中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实施的。
日本的做法是利用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从幼儿园阶段就引导他们去感受、热爱和保护自然。
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幼儿灌输垃圾分类的观念。
这是一种造福全人类的教育。
小学中国和日本小学的科目差不多,来看看:中国: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科学,体育,美术,音乐,健康,法制,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日本:国语、社会、算术、科学、音乐、艺术、体育、家庭、生活、外语(英语)。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上海经验”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上海经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的“上海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在基础外语教育方面,上海的经验尤为突出。
目前,上海的外语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体系,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方面不断创新。
教学质量高:上海的外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中采用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
强大的师资力量:上海外语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一群高素质的教师。
他们拥有丰富的外语知识和教学经验,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上海的外语教育资源丰富,不仅注重课本知识,还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聘请外籍教师和交换学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上海的基础外语教育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各地应该注重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通过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更多元化的外语学习环境。
上海的基础外语教育经验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能力已成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各地应积极借鉴上海经验,推进外语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在借鉴上海经验时,各地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外语教育政策。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外语教育水平。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基础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中日大学英语教育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大学英语教育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应用比较研究法,对中日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介绍了中日两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素质、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育;中日大学;比较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
在中国和日本,英语教育也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更是必修课。
然而,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虽然共同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也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开展中日大学英语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探究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异同,为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改进提出有益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中日大学英语教育历史和现状比较分析;2.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分析;3.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分析;4.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师素质比较分析;5.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学生表现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中日两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教育政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中日两国大学生对英语教育的认知和评价,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情况。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比较分析,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果:1.中日两国英语教育存在着很多差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素质、学生表现等方面。
2.中日两国英语教育也存在很多共同点,比如对英语重视程度、英语教学资源的投入、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
3.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将提出一些改进中日大学英语教育的建议,以提升英语教育质量。
本研究对于促进中日两国英语教育的改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篇二《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摘要: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借鉴日本英语教育经验,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进行反思,中国英语教育应突出实用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英语教师培训机制。
关键词:中国;日本;英语教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中日两国同是非英语国家,又是亚洲的邻国,二者同受东亚地区汉字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教育方式、语言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日英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前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1.建国前英语教育的缓慢发展(1862-1919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开启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了早期的英语教育。
他们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及宗教思想。
1862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京师同文馆。
接着,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创办新式学堂,讲授英语。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
”[1]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能力,但受当时社会限制,其教学难免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2.建国后英语教育的停滞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秉承向苏联学习的方针政策,俄语成为当时外语学习的主要语言,英语教育陷入停滞期。
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必须设立一门外国语,如若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若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2]。
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作为不具备教授俄语条件时的补充。
到1952年,全国只保留了8个英语教学点。
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将不再开设英语课。
60年代,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国家对外语教育也作了政策性调整。
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
因此,英语教育不仅在初高中和大学中得到普及,也逐渐进入了小学教育领域。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日本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交流日益加强,日语已成为许多中国孩子学习的第二外语。
因此,研究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差异和问题,对于提升小学英语和日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比较,揭示中日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中日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中日小学英语教材的比较研究2. 中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3. 中日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的比较研究4. 中日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比较研究5. 中日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的研究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中日小学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相关文献资料2. 实地观察中日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了解中日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设置等3. 进行中日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4. 进行中日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以比较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5. 分析研究结果,提出改进中日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四、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发现中日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中日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教育文化交流和提升两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英语教育的地域差异——上海和大连的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
中国的英语教育开始于19世纪由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而这些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几个沿海通商口岸。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英语教育步入正轨。
目前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合作与交流活动日益密切,英语成为国际沟通的一门重要语言,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平衡的,其实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英语教育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密切的关系和类似的现象,中国经济除了发展不平衡以外,还呈现总体质量不高的局面,而中国英语教育也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样作为中国沿海城市的上海和大连,由于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英语教育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先行研究:
上海英语教育和大连英语教育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教育资源丰厚,另一个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强。
从2017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上海英语教育有着起步早、投入经费多、专业性强、岗位需求量大等优势。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综合交通枢纽,经济政策活跃,成为国内外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工作岗位中英语成为一种必备的职业技能,岗位需求驱使政府加大英语教育投资,教育行业重视英语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高水平的英语教育又会反向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与上海相比,大连与国际经济贸易接轨程度不高,人才岗位需求较低,政府和教育行业对英语教育基础建设也未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日韩朝等其他语种的蓬勃发展,大连英语教育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英语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差等。
研究目的:
英语教育在同为沿海城市的上海和大连之间,就已经表现出较大地域差异,可想而知内陆偏远地区与沿海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这种地域差异带来的影响可以是良性循环,即形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促进岗位需求,岗位需求带动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提升人才素质,岗位人才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机制,同理这种地域差异也可以带来恶性循环。
研究上海与大连英语教育的地域差异,可以从以上循环机制入手,通过定性分析,发现差距不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或意见建议,斩断英语教育中导致恶性循环的影响链条,提升英语教育水平
和专业人才素养,促进城市经济贸易发展。
同时将研究所得,运用到其它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区域中去。
研究内容:
地域差异影响的范围是广泛的,研究上海和大连英语教育的地域差异,就需要研究理清这两个城市地理环境、经济政策、岗位需求、人才素质以及英语教育资源情况。
通过从这几个重点方面的对比入手,形成全面、立体、细致的认知,发现地域差异对英语教育的重大深远影响。
首先从英语教育开始传入中国为时间起点,按照关键时间节点,梳理上海和大连的经济发展和英语教育情况,经济方面包括经济政策、贸易方向、外企种类,英语教育方面包括英语岗位需求、人才素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根据经济发展和英语教育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两个城市地域差异性的理解。
接着,对比上海和大连两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和英语教育上的不同,从中探析经济发展和英语教育的关系,以及地域对英语教育产生影响的具体要素,确定上海和大连英语教育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最后,总结上海与大连两个城市之间英语教育的地域差距,以及英语教育差异与地域差异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两个城市未来英语教育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提出解决由于地域差异导致英语教育相对滞后的方法措施。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历史资料,分析典型案例,广泛调查研究,将获取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分析,发现上海和大连两个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异性、英语教育差异性,从而找出两种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过程中,突出采用要素对比法,排除其它未知变量对归纳分析的影响,因而论文研究能够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解决传统研究方法中大量采集信息资料,处理效率低下的矛盾问题。
文献研究法
文献分析法是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上海和大连经济和英语教育发展的历史状况材料。
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方式,对英语教育的地域差异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案例分析法
以关键时间节点下,两个城市英语教育、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寻找分析地域差异和英语教育的差异。
问卷调查法
将相关研究问题编辑排版,打印成问卷,重点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岗位从业者,英语教学者三类人员进行调查,对反馈进行整理提炼,总结出一定的结论,进行分析。
对比法
对于以上方法获取的信息和结论都可以采用对比法,对两个城市英语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比较,梳理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實平雅夫,「日本語教育に関する教員アンケート」、神戸大学留学生教育研究, 51-80, 2017-03
2,實平雅夫,「日本語日本文化教育におけるライティングセンターに関する考察」、神戸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 18, 37-50, 2012-03
3,實平雅夫,「大学の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における日本語・日本文化教育 : ASEAN諸国との連携・協働による次世代医学・保健学グローバルリーダーシップの育成プログラム」,神戸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 (22), 127-145, 2016-03
4,王秀文. 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57-61.
5,杨月枝. 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设计艺术研究, 2007, 26(4):111-112.
6,赵华敏, 林洪. 教学理念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影响[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4):64-74.
7,宿久高. 中国日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兼谈《专业日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3(2):50-53.
8,修刚. 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5):1-5.
9,乔颖. 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2010》与中国的日语教育[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4(4):72-80.
10,胡以男. 中日日语教育考察——神户大学留学生中心日语教育考察所思[J]. 基础外语教育, 2002(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