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
天宁寺
天宁寺天宁寺解说词正文: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享有东南第一丛林美誉的天宁寺,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占地面积130余亩,其特点是:殿宇巍峨雄壮,佛像高大庄严,砖木雕饰艳丽,历代名僧辈出。
与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高旻寺、宁波的天童寺并称为禅宗四大丛林,并享有“一郡梵刹之冠”的美誉。
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
请看在大门对面的照壁上有“龙城象教”四个大字,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常州天宁寺时所题写的,大家都知道,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是指佛,象教就是指佛教。
乾隆皇帝肯定了天宁寺法规严谨,是东南沿海著名的佛教禅宗道场,题词称赞了天宁寺是常州的一方净土。
下面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天宁寺的山门,又称三门,这就是禅宗伽蓝之正门。
三门象征智慧之门、慈悲之门,以及方便之门,或象征:信、解、行三者,并非实有三扇门。
而三门在古代却叫做山门,因为古代的庙宇都修建在山林深处称为山门,在三门里供有哼哈二将,他们是寺庙的门神。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天王殿,天王殿高达23米之多,面积790平米,这么大的天王殿在全国可是屈指可数的。
大家可以看到檐下“天王殿”三个金光闪闪大字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
上方还有“不二法门”的四字砖刻,是由清代翰林院编修,洋务派先去冯桂芬所书写。
大家该问了。
什么是“不二法门”呢?按照佛经的解释意思是说:佛与众生是没有差别的;现在与过去是没有差别的;此世界与其他世界也是没有差别的,只要众生专心修行,一定可以觉悟成佛。
下面大家随我走进殿内,大殿两侧的彩色塑像就是教化众生,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
每尊天王相高达7.8米,连同神台则高9.1米这里的四大天王像,素以高大威严,神采威武而著称。
请看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绕一龙。
而北方多问天王手持宝幢。
请看而在大殿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以为憨态可掬,坦胸露乳的佛像,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弥勒佛,又称笑佛、欢喜佛。
219341105_北宋佛教十方制寺院分布考
。
县”“择于丛林”,都属于十方寺院
吕南公 (
1047—1086)《真如禅院十方住持
新记》,撰于元丰八年 (
1085):
维佛事满天下,而戒律之席为多,禅定
名门居其百二而已。
此处 “禅门”,应该指禅宗寺院。采用十方制的,
还有一部分天台宗寺院,相对集中于两浙。在南
得展钵托宿。……韶阳公幡然受请,入居方
丈之东死心寮中。居数月,粥鱼鼓斋,隐隐
谹谹,闻者动心;升堂入室,肃肃雍雍,观
者拱手。
虽然分宁县曾有禅院数十,到了黄庭坚儿时,硕
果仅存一处,而且名存实亡。直到元祐 (
1086—
1094)以后,韶 阳 悟 新 前 来 住 持,寺 院 才 有 所
恢复。
张弼大观二年 (
24所,已是 “他方之所无”。北宋一县的寺院数
毘 陵 郡 城 中 名 刹 相 望, 而 传 法 者 凡
六院。
,而十
宋代士人大多认为,“律之徒怀土”
方制重教;再联系后文,此处 “传法院”指十方
寺院无疑。再按 《芦浦笔记》,庆元府治,鄞县
城内有寺院26处。
北宋常州治的情况可以大致
参照。
库、净舍、廊庑、寮宇,更易屏门,不啻三
十余厦。而院之完葺,讲诵之声夜以继日,
而天台教观之旨化导于幽显,不动本际而周
遍尘刹,是盐邑之人闻所未闻而相胥以为
善。俾天台之教盛行于此邑者,昌公为之唱
道,而言公为之长大也。呜呼! 二公之所以
区区于建立者,岂特私于一己而适于当年而
已哉! 将欲会十方学者,传天台教义,以绍
天宁禅寺——Lily
天宁禅寺天宁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头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法融禅师在佛教禅宗系中地位极高,与五祖弘忍平辈,比六祖慧能高一辈。
据说当年四祖道信当年正在向众徒讲经,突然心有所悟,说:我游庐山,登绝顶时,望见牛头山。
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向横分为六道。
你们知道代表甚麽吗?众徒愕然。
惟有弘忍说:难道是大和尚日后会旁生一支法脉吗?道信曰:然。
随后亲往南京牛头山,点化法融。
法融后自创禅宗“牛头宗”,与弘忍并立门户,光大师法。
值得常州人骄傲的是,据《敏智法师小传》记载,这位法融大师,是常州人。
法融禅师开创牛头禅之始,山中僧侣乏粮,下山募化。
常州是禅师故乡,因此筑室十余间,以为募化时落脚之所,这就是天宁寺的初始。
禅宗在五祖、六祖身后就以“顿悟成佛”为修身之道,以至有“呵佛骂祖”、“佛头着粪”之举。
天宁寺大门对面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龙城象教”,是当年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
龙城是常州的别称,象教指佛教,象在佛教是吉祥物,佛祖释迦牟尼母亲夜梦白象入怀。
我们走进山门来到天王殿,迎面就看见一位喜笑颜开,裸露着大肚的菩萨,这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的弟子,是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此佛常怀慈悲之心,弥勒译为慈氏,是弥勒佛的姓,名阿逸多,译为无能胜。
他的功行就是摧灭烦恼,降服诸魔,圆满人生。
殿堂两边的是护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每尊高打7.8米,连同神台高9.1米,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是以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手持琵琶,表明他用音乐使众生得到快乐和利益;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是令众生善根增长,手持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收侵犯;手拿龙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是以清净的天眼经常观察世界,手中缠绕一条龙,令其皈依佛门造福人群;手拿雨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因为常护如来道场,得以多闻佛法,右手持伞左手执话狐雕为的是保护众生,制伏群魔。
他们手里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这正好表达了我们对年景的美好愿望,我们还能从他们的雄壮威武中汲取战胜各种自然灾难的勇气和力量。
元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从公舍利塔铭
元天 宁万寿 禅寺住 持从 公舍 利塔铭
支曲. _ 一
元天 宁万 寿禅 寺住 持从公 舍 利塔铭
杜 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定县文物保 管所 , 河北 正定 0 0 0 ) 5 80
【 关键词 】 正定 ; 元代 ; 天宁万寿禅 寺; 印从 ; 舍利塔铭
【 摘
要 】元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从公舍利塔铭 ” . . 刻于元至元十年(23 )原砌 于正 定县 西城 门南侧城墙 17 年 ,
的腹 心之 地 。
门南侧 城墙 基处 , 现存 正定 县文物 保管 所 。 塔 铭 为青 石 质 ,高 5 米 ,宽 5 . 6厘 45厘 米, 1 米。 厚 5厘 整体 素无 纹饰 。 面磨 光 , 正 纵 向阴 刻 大楷 字 5行 , 4行 为 正 文 , 行 为 前 末
落款。铭文为“ 宣授真定路提领都 J 僧录辅教 玄悟 大 J 师住 持天 宁 万 寿 J 禅寺 从 公 舍利 塔 J 至元 十 年 ( 2 3年 ) 17 四月望 日建 ” 。正 文首 行 抬格为 8 个字 , 3 后 行均为 7字 ; 落款 9个
基 处, 现存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经考释 , 天宁万寿禅 寺应在正 定城西 , 其住持从公 即释 印从 , 是元初正定一位有一 定地位 和影响 的高僧 , 曾为深受蒙古汗国四位 大汗礼重的那摩 国师书写碑文 。
I
“ 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从公 舍利塔铭 ” 元 品 为敕 授 , 中书牒 署 之 ; 则 自一 品至五 品为宣
悟大师从公 。“ 辅教玄悟” 系其法号 ,从公” “ 用取其法讳 末字之尊称 , 僧职为“ 其 宣授 真 定路提领都僧录” 并天宁万寿禅寺住持。“ 宣 授”指用皇帝制书的形式委命官职 ,元史 ・ , 《 选举 制 三 》 :凡 迁官 之 法 … … 自六 品至 九 记 “
常州天宁寺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常州天宁寺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常州天宁寺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建于南朝梁武帝太平宝字三年(526年),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天宁寺地处常州市天宁区,占地面积广达28亩,是一座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
本文将介绍天宁寺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及寺内特色。
天宁寺作为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寺庙最早建于南朝梁武帝太平宝字三年,初名“天宁止观寺”。
在隋朝,寺庙被改名为“天宁寺”,并得到了大规模的修复与扩建。
此后,天宁寺历经多次的修复与更迭,如唐玄宗开元年间、宋代崇宁年间、明代嘉靖年间等。
天宁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寺庙以宏伟壮丽的金顶塔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众多的殿堂和佛像。
寺庙内的建筑充满了古朴、庄严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尤其是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天宁寺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庙内最重要的佛堂。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巨大的佛像,高大而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建筑风格外,天宁寺还有许多独特的寺内特色。
首先,寺庙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如书法、绘画等艺术品,这些珍贵的文物为人们了解佛教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天宁寺内还有许多寺院活动,如佛事法会、禅修冥想、经堂诵经等,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参与,体验佛教的禅意生活。
此外,天宁寺还是常州地区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天宁寺的影响力远不止于常州地区。
作为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天宁寺也是江苏省的重要文化遗产。
寺庙所承载的佛教文化与历史价值,不仅对佛教信众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传统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总之,常州天宁寺作为江苏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寺庙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举办各种寺院活动,吸引了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天宁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层面,同时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北宋年间,定州城内寺塔林立,伽蓝众多。
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为皇家祈福所设。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崇宁万寿禅寺却鲜有提及,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的有关问题做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1 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辨误崇宁万寿禅寺是宋徽宗年间的年号寺院,由皇帝赐额,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在定州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
虽湮没已久,但有些问题在历史记载中存误。
为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崇宁万寿禅寺的存在,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民国本《定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篇·寺塔》记载:“天宁、崇宁皆宋寺也。
天宁久废,其址在县治西。
康熙志云大观年建,有政和元年诗碑矗立寺基。
崇宁万寿禅寺在县治西,有大观三年房钱圣旨碑。
二石皆于民国初始舁归古物保存所。
”志中所述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为北宋年间两个并立的寺院。
笔者认为两寺并非并立,而为同一寺庙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1.1 据有关文献记载据《宋会要辑稿》和汪圣铎先生《北宋年号寺院》等有关文献记载,崇宁二年(1103)九月十七日,宰相蔡京向宋徽宗提出建年号寺:“臣等伏以陛下遹追先烈,分别邪正,明信赏罚,上当天心。
令无宁屈(今天宁临届?),伏请天下州军各赐寺额,以崇宁为名,上祝睿算。
诏依所请,仍赐敕额。
每遇天宁节,[节]镇州与紫衣、度牒各一道。
其余州军监各与度牒一道。
许令任便修盖,候了,逐旋奏取旨赐经一藏。
”[1]崇宁三年(1104)“二月八日,诏崇宁寺观上添入‘万寿’二字”[2]。
政和元年(1111)八月,宋廷下令将“崇宁”改为“天宁”[3]。
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狂热地迷信所谓“神霄理论”,诏令天下将天宁万寿观改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同时把为数不少的天宁万寿佛寺改为神霄道宫。
北宋末年,宋钦宗下令复原为天宁万寿禅寺。
南宋高宗时,又下令将天宁万寿寺观改名为报恩光孝寺观[4]。
宋代云门宗八世祖妙空智讷禅师考论
·124·
宗
教
学
研
究
2021年第2期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 (
1157),世寿八十,则其生
于北宋元丰元年 (
1078)。智讷俗姓夏,“秀之崇
”
州净慈圆照禅师法席,投机印证。
净照见到智
讷后很惊喜,认为其为 “宿世沙门”。智讷后随
桐乡市崇福镇。秀州和崇德县的行政区划设置史
如下:“五代晋天福三年 (
938)于嘉兴置秀州,
其参学和住持两个重要时期作了详细考论,并从智讷的法嗣传承、禅法特色、宗门贡献等几方面作
了初步探讨,认为他是两宋之际禅法衰落时代背景下不可多得的禅门宗匠。
翁士洋,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2017 级博士研究生;徐明生,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
学系在站博士后,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题词:云门宗
宗第八代尊宿之一,生卒年在 1078—1157 年之
间。但冯文稍欠严谨,材料搜集欠完备,且有一
些断句错误。⑥ 实际上,有关智讷禅师的资料零
星地分布在各种禅宗灯录、僧传、山 (寺)志、
一、智讷禅师行历考辨
前面提到的智讷塔铭,即 《径山妙空佛海大
师塔铭》⑦ ,是最早记录智讷禅师生平行历的文
章,因为 作 者 孙 觌 (
禅师之一,其依据的材料依然是智讷塔铭,但两
个版本的智讷塔铭都说智讷 “为云门六事 (世)
孙”,不 知 作 者 所 得 “第 八 世”的 结 论 从 何 而
来。⑤ 冯学成先生在其 《云门宗史话》中讨论到
了智讷禅师,他主要引用了 《补续高僧传》和
《禅林宝训》中的两则材料,粗略地分析了智讷
的大致行历及其在当时的影响,认为智讷为云门
《新殿记》摩崖石刻研究
《新殿记》摩崖石刻研究作者:谭琳莉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6期摘要:《新殿记》是北宋宰相王安中所书,净悟大师觉昕刻石。
该石刻主要记载了天宁万寿禅寺沿革以及新殿的宏伟,此石刻对研究柳州当地佛教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新殿记》;灵泉寺;佛教;史学价值《新殿记》摩崖石刻位于柳州市马鞍山西麓,石刻高2.22米、宽2.14米,竖排,皆用楷体书写,字径为8 厘米×8.5厘米,为北宋元祐九年(1094年)王安中手书,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十七日灵泉寺住持净悟大师觉昕刻石。
《新殿记》是与柳州佛教发展有关的摩崖石刻,该石刻记述了天宁万寿禅寺的历史沿革以及新殿的规模,从中我们看到了宋代柳州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该石刻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史料,弥补柳州佛教发展的历史,让柳州相关历史更加丰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历史价值。
一、《新殿记》摩崖石刻基本情况1.《新殿记》摩崖石刻内容新殿记北岳王安中撰并書元祐三年,始以柳州灵泉寺为十方。
崇宁中,改曰天宁万寿禅寺。
柳治水北几五百年,灵泉在水南立鱼山趾,寺蔽于仙弈之腋。
唐刺史柳侯记二山水石洞穴鱼鸟草木最详,寺独不录,又不得例大云见于它文。
问之父老,昔盖陋甚。
自变律为禅,乃始大作门堂楼殿,欲以冠冕南方,未讫者十一。
建炎初,住持僧觉昕见初寮道人王安中于象郡,且求记。
即应之曰:“昕尝从真如慕喆游京师,居法云、慧林、智海诸禅,能髣佛乎?吾将观焉。
”后六年,果至柳,而殿适成。
先是丞相仪真吴公登后山面立鱼而笑,有得于华亭离钩三寸之意。
昕为作钓轩山上。
安中从公与丞相新安汪公,凭轩俯视殿宇而壮之,以为广右第一。
呜呼,佛法出西域而盛于东土,禅学出岭南而盛于中州。
今西域浮图氏至中国者,无复腾、兰、达磨(摩)之流,而岭南禅者益少,塔庙荒芜。
柳距京师六千里,独能于空山野水之间,兴此伟杰胜丽之观,移人心目,忘其去国之远。
撞钟出迎,四方来栖之士,指以千计,是则希有。
扬州天宁寺
扬州天宁寺扬州天宁寺作者:不详扬州天宁寺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但它的历史到底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最早的说法,是说唐代柳毅舍宅造寺,这个柳毅就是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
柳毅是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也许不必深究。
普通的传说,是东晋时谢安捐出别墅建寺,以供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
但是,对这一说法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
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宝佑惟扬志》所记载的,天宁寺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以年号为名,最初称为“证圣寺”。
《宝佑惟扬志》是宋代编纂的扬州志书,与建寺时间较近,当时寺庙的名声又很大,当不会有太大出入。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证圣寺改名“兴教院”。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全国重要州府均建“天宁寺”,所谓“建寺”也包括将原有的寺庙更名,于是赐予此寺“天宁禅寺”之名,从此沿袭至今。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天宁寺,来历就在于此。
天宁寺早期的规模,已经难以考证。
据史书记载,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为逃避金军南下,匆匆离开汴京来到扬州,驻跸在天宁寺。
天宁寺如果规模不大,势必不能容下宋高宗赵构一行。
到了元末,天宁寺遭到战争毁坏。
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据说占地六千多亩。
准确的记载是,寺庙的山门在今天宁门街的南端路口,门前有华表,俗称牌楼。
华表高入云端,额题“朝天福地”,因有成千上万的蝙蝠集于牌楼之下,俗称“万福(蝠)来朝”。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防御倭寇进犯,扬州增筑新城,把天宁寺山门即今天宁门街一线划入新城之中,于是天宁寺只剩下了护城河以北的部分,也即今天的天宁寺所在。
清咸丰年间,天宁寺又毁于太平军兵火。
同治四年(1865),在盐运使方浚颐的拨款支持下,由僧人真修主持重建,后又陆续增建,最迟的建筑建于民国年间。
其规模虽不及往昔,也算是扬州的大刹,故被列为扬州八大丛林之首。
至建国前夕,天宁寺仍有寺房一百多间,僧人百余众。
此后,天宁寺先后为步兵学校、文艺学校、招待所等,对寺房多有拆改。
扬州古刹寺庙的起源与历史(2)--天宁寺、重宁寺
扬州古刹寺庙的起源与历史(2)--天宁寺、重宁寺摘要:天宁寺位于扬州城北郊外城河边.相传本为东晋太傅谢安别墅,太元十年(385年)谢安镇广陵时居此,后为寺,名“谢司空寺”。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相传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60卷,故又名“兴严寺”。
宋政和二年(¨12),宋徽宗应昭庆军节度使蔡卞请求,赐“天宁禅寺”。
天宁寺位于扬州城北郊外城河边.相传本为东晋太傅谢安(淝水之战指挥官)别墅,太元十年(385年)谢安镇广陵时居此,后为寺,名“谢司空寺”。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相传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60卷,故又名“兴严寺”。
寺内旧有银杏树两棵,传为谢安所植。
唐证圣元年(695),改名证圣寺。
唐广明二年(881),改名正胜寺。
一说该寺原为唐代柳毅住宅,后舍宅为寺,故寺内有柳长者像。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兴教院。
宋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应昭庆军节度使蔡卞请求,赐“天宁禅寺”。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曾名报恩光孝寺。
元末,寺倾圮。
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名天宁禅寺,沿称至今。
据有关文献记载,原来的天宁寺范围和规模很大。
南至北柳巷北半段,北至今重宁寺,东至彩衣街西半段,西至小秦淮河。
南北长约1667米,东西宽约833米,占地约6250亩。
今南、北讲经墩,当为其时天宁寺讲经说法之所。
原天宁寺山门在今天宁门街南口,门前有华表、牌楼。
牌楼高二十丈,上悬“朝天福地”额,俗称牌楼口。
牌楼上栖蝙蝠上万,故又称其地为“万福来朝”。
寺内有青龙泉井一眼。
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郑晓加筑新城时,始将天宁寺分割。
从此,天宁寺便成为护城河以北部分的专称。
清代,清圣祖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均驻跸天宁寺,赏赐优渥,并命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在寺内设书局,主持刊刻《全唐诗》,纂修《佩文韵府》。
清世宗雍正皇帝,为该寺赐紫衣。
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誉天宁寺为“江南诸寺之冠”,并在寺西建行宫(就是现在的“西园”)、御花园,在寺前建御码头。
天宁寺(二)天宁寺元代初年,寺院毁于战火,后由燕
天宁寺(二)天宁寺元代初年,寺院毁于战火,后由燕
天宁寺(二)
天宁寺元代初年,寺院毁于战火,后由燕王朱棣下令重建。
宣德十年定名为天宁寺,又于正统十年改名为万寿戒坛(广善戒坛)。
寺中设立戒坛,十位佛教宗师,每年四月下旬,召集众多信徒听度,举行圆戒仪式。
到了嘉靖年间,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明代万历年间天宁寺再次进行了修缮,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宣文李太后,曾经来到天宁寺中礼佛。
清代顺治十七年春季,住持弘经等,广募信善对天宁寺中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地修缮,使寺院中的建筑恢复旧观。
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敕命对寺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地重建和修缮,并再次扩大了天宁寺的建筑规模。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宁寺逐渐没落,寺院被曹洞宗所把持。
到后来,竟成为文人士大夫招伶人饮宴欢歌之处,百年清幽古刹就这样走向了没落。
名胜河南·天宁万寿寺
名胜河南·天宁万寿寺图片来源:许昌网许昌市委统战部古建筑是历史的直接见证者。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天宁万寿寺2019年晋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万寿寺属于许昌市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也是禹州最古老的一座寺院。
天宁万寿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古钧台街北段的禹州市第一高中院内,现仅存山门和大殿两座建筑,二者相距不到50米。
图片来源:许昌网许昌市委统战部据许昌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天宁万寿寺始建于唐代,还有一种说法是始建于魏,金代末年毁于兵火。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重建,明弘治、嘉靖年间和清道光年间重修。
天宁万寿寺现存建筑面积共251.85平方米。
山门是明代风格,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面阔三间,建筑面积约54.7平方米,每间独立起券,前后门额上分别嵌有明嘉靖和弘治年间的匾。
2003年,许昌市政府投资对天宁万寿寺的山门进行了修缮,2013年对天宁万寿寺的大殿进行了落架大修。
天宁万寿寺的山门属于明代风格张莉莉摄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为方形,单檐歇山灰瓦顶,檐下置四铺作单下昂(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昂和下昂之分),殿内梁架使用砌上明造(梁架斗拱结构全部显露可见)草袱梁(未经艺术加工、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殿内梁架为抬梁式木结构,大部分木构件为自然取材,呈现出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
文物专家解释,元代建筑的特点是粗放不羁,木构多用原木做梁。
2000年9月,禹州天宁万寿寺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许昌网许昌市委统战部相关史料记载,天宁万寿寺在清代仍然香火旺盛,民国时期香火衰废,僧侣纷纷离去,后来作为河南省立中学校舍。
1946年10月,河南省立禹县中学在天宁万寿寺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寺成为禹州市第一高中的一部分,大殿作为学校办公用房。
数十年来,禹州学子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该古老建筑度过了一个个四季轮回。
广东寺庙名录——天宁寺(广东省湛江市)
广东寺庙名录——天宁寺(广东省湛江市)天宁禅寺位於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旧称海康)雷城镇西湖大道5号,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开山祖师岫公(有旭)创建於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
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
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天宁禅寺位於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旧称海康)雷城镇西湖大道5号,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开山祖师岫公(有旭)创建於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
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
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南赴琼州儋耳路过雷州,爱其环境清幽,为题“万山第一”以匾其门。
明弘治九年(1496年),守珠池太监陈荣耀此匾蚀於虫或毁於火,乃坚石坊於门外,其四字於其上,以壮其观瞻而垂诸万古。
唐宋之世,贬官逐客南来大多寄寓於此。
北宋拒辽名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以及南宋抗金重臣李纲、赵鼎、正言任伯两、参政李光、编修胡铨等,或谪雷阳,或贬琼崖,皆或久或暂寓於此寺。
清乾隆八年(1743年)雪州府学教授顺德陈振桂题联“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意即指此。
建炎三年(1129年),李纲贬海南万安,以“海上群黎弄兵”而滞此半载,写有《天宁留题》志其始末。
西湖之北有西馆,原属天宁寺。
宋乾兴元年(1022年),故丞相寇准自道州再谪雷州,初寓於此。
他的《海康西馆有怀》、《病中书》诸诗,皆成於是时,而其所饮用之井,雷人名之为“莱泉”。
明朝憨山大师亦与本寺有很深的因缘。
师博通儒释,著有《法华通义》、《金刚决疑》诸书,谓学有三要: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懂参禅,不能出世。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忤慈圣李太后而远黜雷阳,驻锡天宁寺十五载,讲授《楞严经》,官民无不仰其道风。
传奇古刹天宁寺
传奇古刹天宁寺天宁寺陈晨摄天宁寺位于北京市广安门外北面,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名为“光林寺”。
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宏业寺”。
唐开元年间改称“天王寺”。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更名“大万安禅寺”。
元代时,该寺数度毁于兵火,寺院建筑几近无存。
明永乐年间重建寺院,宣德十年(1435年)改称“天宁寺”,正统年间改称“广善戒坛”。
清代再次改称“天宁寺”。
天宁寺是北京现存始建年代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只有始建于西晋的潭柘寺、始建于十六国后赵时期的红螺寺,其始建年代比天宁寺更久远些。
在中国大陆,现有五座天宁寺:一是北京天宁寺,始建于北魏;二是山西平定县的天宁寺,始建于北宋;三是江苏常州市的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四是江苏扬州市的天宁寺,始建于东晋;五是浙江金华市的天宁寺,始建于北宋。
北京天宁寺坐北朝南。
山门正中是石拱形券门,券门两侧各有一扇石券窗,券门之上题有“敕建天宁寺”金字匾额。
穿过山门,即进入主殿所在的院落。
天宁寺的主殿称接引殿,也就是通常寺院中的大雄宝殿。
“接引”为佛教用语,有引导、教导的意思。
按照佛经上的说法,在释迦牟尼成佛以前,世界上已经有佛——“接引道人”,即释迦牟尼的师父,中国一般称之为燃灯古佛。
接引殿后面有一座古塔,即著名的天宁寺塔。
1988年,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塔砖雕陈晨摄天宁寺塔天宁寺塔建于辽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1119年—1120年),为北京最珍贵的建筑艺术之一。
在这座砖塔内,还包裹着一座隋塔。
相传,隋仁寿二年(602年),阿罗汉送隋文帝一匣舍利,内有几十颗舍利子,隋文帝将其分送全国各地,命建塔供奉。
其中一颗,就让来自幽州(今北京)的和尚释宝岩带回宏业寺(今天宁寺),建塔安奉。
这便是天宁寺塔的由来。
隋代时,天宁寺塔为木塔,到了辽代,在隋塔外面建了现在这座砖塔。
天宁寺现存清乾隆年间《御制重修天宁寺碑》记载:京师广宁门外有招提曰天宁寺,中矗浮图,高十余丈。
常州天宁寺诗句
常州天宁寺诗句
(原创版)
目录
1.常州天宁寺简介
2.天宁寺的著名诗句
3.诗句的作者和背景
4.诗句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正文
常州天宁寺位于我国江苏省常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佛教寺庙。
它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古刹之一。
天宁寺以其宏伟壮丽的寺庙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参拜。
天宁寺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广为流传。
这首诗句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题常州天宁寺》。
全文如下:“山僧不解数甲子,一炷清香自永日。
人生百岁如梦寐,万事千般皆泡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僧人清心寡欲、安于贫贱、追求真理的生活方式的赞赏,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短暂、万事皆空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山僧为代表,描绘了寺庙僧人恬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他们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整日与青灯古佛为伴,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升华。
诗句中的“一炷清香自永日”意味着僧人们献上一炷清香,便能度过漫长的一天,足见其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诗句的后两句“人生百岁如梦寐,万事千般皆泡影”,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短短百年,如梦境般虚幻,世间万事,无论大小,最终都将化为泡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种对人生的悲观态度,反映出苏轼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真理的渴望,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追求真理,明了人生的真谛。
总之,常州天宁寺的这首诗句,不仅展现了寺庙僧人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更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隐匿在小巷深处的古刹天宁寺
题图一:隐匿在小巷深处的古刹题图二:祈福天宁寺外出旅游,爱入古寺。
在南通,走过一段长长的有几分破败的陋街穷巷 - 寺街,来到大名鼎鼎的天宁寺。
每入古寺,我总想起唐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意境!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每入古寺,我总想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是一种何等的书生气质,文人轻狂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每入古寺,能够享受到寺院里的那种幽思和佛感。
徜徉在院子里幽静的绿荫丛中,经常会有出家人从你身边走过,长褂飘飘,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心里由衷地产生一种羡慕。
羡慕他们居住在这样幽雅的地方,无世俗的干扰,无生活紧迫感,无工作的压力,过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那时心真的动了。
现在的国人大多无信仰,"我"感甚强。
"我"是一切,一切为了"我"。
自己摆脱不了时,会临时抱佛脚,去拜下佛,求菩萨保佑。
此时有佛,彼时无佛。
虽不是佛祖坚定的信徒,但对佛学有少许的认知。
所以也不能说无佛,只是心距佛很远,不很清晰,模模糊糊。
如大众一样,临时抱抱佛脚,求佛怜悯自己,寄希望于佛,求佛祖保佑,一切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佛里有个缘字,信佛的人,与佛有缘,不信的,或许是与佛无缘。
南通天宁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隐匿在小巷深处啊。
这个过程很有点意思,从世俗走向净土,漫长而又短暂,遥远而又靠近。
南通天宁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
作者:王丽花安亚飞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9期
摘要:定州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是定州佛教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章就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之间的关系和崇宁万寿禅寺的时代特性做一分析。
关键词:北宋;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证
北宋年间,定州城内寺塔林立,伽蓝众多。
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为皇家祈福所设。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崇宁万寿禅寺却鲜有提及,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的有关问题做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1 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辨误
崇宁万寿禅寺是宋徽宗年间的年号寺院,由皇帝赐额,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在定州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
虽湮没已久,但有些问题在历史记载中存误。
为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崇宁万寿禅寺的存在,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民国本《定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篇·寺塔》记载:“天宁、崇宁皆宋寺也。
天宁久废,其址在县治西。
康熙志云大观年建,有政和元年诗碑矗立寺基。
崇宁万寿禅寺在县治西,有大观三年房钱圣旨碑。
二石皆于民国初始舁归古物保存所。
”
志中所述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为北宋年间两个并立的寺院。
笔者认为两寺并非并立,而为同一寺庙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1.1 据有关文献记载
据《宋会要辑稿》和汪圣铎先生《北宋年号寺院》等有关文献记载,崇宁二年(1103)九月十七日,宰相蔡京向宋徽宗提出建年号寺:“臣等伏以陛下遹追先烈,分别邪正,明信赏罚,上当天心。
令无宁屈(今天宁临届?),伏请天下州军各赐寺额,以崇宁为名,上祝睿算。
诏依所请,仍赐敕额。
每遇天宁节,[节]镇州与紫衣、度牒各一道。
其余州军监各与度牒一道。
许令任便修盖,候了,逐旋奏取旨赐经一藏。
”[1]
崇宁三年(1104)“二月八日,诏崇宁寺观上添入‘万寿’二字”[2]。
政和元年(1111)八月,宋廷下令将“崇宁”改为“天宁”[3]。
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狂热地迷信所谓“神霄理论”,诏令天下将天宁万寿观改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同时把为数不少的天宁万寿佛寺改为神霄道宫。
北宋末年,宋钦宗下令复原为天宁万寿禅寺。
南宋高宗时,又下令将天宁万寿寺观改名为报恩光孝寺观[4]。
1.2 关于定州崇宁万寿禅寺的文献共有3件
一件为崇宁万寿禅寺□房钱圣旨碑(大观三年行书十行行二十二字)。
知定州梁子美劄子。
定州崇甯万寿禅寺每年本□所入约收钱壹伯伍拾贯及□拨賜到地壹拾顷,以□□地多瘠薄,每年所收麤色租课约叁伯□。
本寺常有僧□员童行僅貮伯人,计壹年所费将本寺所入及收到□□相兼,应副外尚缺叁仟余贯。
本□为本寺常住缺□□□不给,虽得僧人主持乞依大名府堂□万寿禅□□□於省房钱内拨赐钱叁(仟)贯文相兼瞻众候指挥□□□□,奉圣旨依所乞不得为例。
右劄付定州崇宁万寿禅寺
大观三年四月五日押[5]
从文献可知,定州知州梁子美奏请朝廷:定州崇宁万寿禅寺每年收入一百五十贯,加上朝廷拨赐给寺院的田地拾顷所得收入,仍入不敷出,尚缺三千余贯。
恳请依大名府堂例,从房钱内拨赐三千贯钱。
皇帝依其所乞,不得为例。
落款为大观三年(1109)四月五日。
《宋会要辑稿》载,崇宁三年(1104)三月下诏令“崇宁寺观各给田十顷,以天荒等田拨充”。
志中所载大观三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内有“拨赐到地壹拾顷”,与文献中记载相符。
一件为天宁寺偈碑(政和元年正书十行行十三字)。
惯经行脚老禅和,南北东西义路多。
问得臺山蓦直去,行行勘破赵州婆。
赵州婆子最多知,不识当秊老古錐。
幸自臺山行路直,欲便宜处落便宜。
南和尚颂曰傑出业林是赵州余谓其徒当作安怡因成此示诸罢参禅者鹤林老圃笔
政和元年十月十一日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传法赐紫沙门普融立石[6]
此偈碑由天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沙门普融所立,民国时在民田中被发现。
署名鹤林老圃,应为居士,而非名僧。
落款为“政和元年十月十一日”。
《宋会要辑稿》:“政和元年八月,宋廷下令将‘崇宁’改为‘天宁’。
”说明此时崇宁万寿禅寺被改名为天宁万寿禅寺,与文献记载相符。
另一件为苏过天宁寺题名(宣和五年正书六行行九字右行)。
大帅延康陈公邀廉访梁公饭素天宁仍率其属游企盛龠苏过王执中赵奇韩楫同来孙仲举王昭明劉用之皆與。
癸卯九月七日过题[7]
此石原镶于天宁寺墙壁,寺废后,移入众春园。
苏过乃苏东坡幼子,字叔党。
曾题楷书于天宁寺,书法古劲,有其父风。
落款“癸卯九月七日”为宣和五年,说明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该寺仍名为天宁寺。
至清道光年间,天宁寺仍在(详见清道光本《直隶定州志》中《城中街市等全图》)。
由上可知,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为同一所寺院不同时期的名称。
民国本《定县志》中记载的天宁寺“康熙志云大观年建”应不准确。
但它始建于哪一年,是新建还是由别寺改建,因文献缺失,无法考证。
从《崇宁万寿禅寺□房钱圣旨碑》和旧志内容来看,至少大观三年(1109)崇宁万寿禅寺就已存在,清道光年间仍在,此后逐渐湮没。
2 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具体位置
据民国本《定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篇·寺塔》记载:“天宁久废,其址在县治西。
崇宁万寿禅寺在县治西。
”清道光《直隶定州志》中《城中街市等全图》中明确标注有天宁寺的位置。
由此可知,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在县治西、中山汉墓东侧(图1)。
3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皇家年号寺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3.1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宋徽宗时期的年号寺院
自唐开元年间,便已出现了年号寺观。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天下诸州各以下定形胜观寺,改开元为额”[8]。
宋太祖、太宗、真宗、徽宗年间都有年号寺观出现。
常见的年号寺院有太平兴国寺、景德寺、大中祥符寺、崇宁禅寺等,尤以崇宁时期年号寺观数量最多,这一时期的年号寺观达到了鼎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性,此后逐渐衰落。
3.2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
崇宁二年(1103)“請天下州军名赐崇宁寺额”诏依所请,仍赐敕额。
崇宁三年(1104)正月二十七日“诏崇宁寺惟得建置祝圣寿道场行香及祈求外,其余行香并令就他寺”[9]。
崇宁三年“二月八日,诏崇宁寺观上添入万寿二字”[10]。
在崇宁寺观上加“万寿”二字,可见建崇宁万寿寺观专门用于为皇家祈福,民间的宗教活动被禁止在寺内举行。
3.3 明确规定在免税、度僧等方面给予格外恩赐
同其他年号寺院相比较,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受到朝廷格外关注,并获得更多恩惠。
“每遇天宁节,[节]镇州与紫衣、度牒各一道,其余州军监各与度牒一道,许令任便修盖,候了,逐旋奏取旨赐经一藏。
”每年天宁节时,颁给紫衣、度牒及各赐佛经一藏。
崇宁三年三月诏:“崇宁寺观各给田十顷,以天荒等田拨充。
”[11]崇宁四年(1105)五月“诏诸路人户舍田土顷亩在崇宁寺观,与免纳役钱”。
十一月“敕:应诸路州军崇宁寺观所赐田并免税”[12]。
明确规定在免役税、度僧牒、拨赐土地等方面均给予特殊优惠,大观三年(1109)定州崇宁万寿禅寺“拨赐到地壹拾顷”就是最好的佐证。
综上所述,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和天宁寺为同一所寺院,为徽宗时期年号寺院。
因专为皇家祈福所用,故较其他年号寺院有所不同,如朝廷给予诸多格外恩赐、民间活动禁止在此举行等。
崇宁万寿禅寺虽湮灭已久,但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
所以,正确了解崇宁万寿禅寺的历史脉络,对研究定州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9][10][11][12]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徐松.宋会要辑稿:礼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汪圣铎,马元元.北宋的年号寺观[M]//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论丛.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5][6][7]贾恩纮,胡振春,王瑚,等.定县志:卷十九志余:金石篇中[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8]王溥.唐会要:卷五十: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