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PPT课件
.
31
病房分级定义
• 原则上,设产科的医疗机构均应设有新生儿病房 :
•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在无
菌技术操作时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 则,接触患儿前后是否能够认真洗手,患儿使用 的奶具是否清洗并消毒,均是医院感染的人为因 素。 • 医院的工勤人员在保洁过程中若不注意手的卫生 ,也可导致细菌“大搬家”。
.
48
(四)抗菌药物与激素的应用因素
☆ 抗菌药物及激素的滥用、不合理使用易导致菌 群失调,各种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 得以生长繁 殖并致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同时易导致二重 感染。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
.
1
医院感染的概念
★ 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 生的感染。
★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医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 染。
.
2
新生儿及新生儿病房的特点
•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 高危人群;
• 新生儿病房、尤其是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更是医院感 染的高危区域。
35
.
36
.
37
.
38
.
39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
40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二)侵入性操作因素; (三)医务人员因素; (四)抗菌药物与激素的应用因素; (五)环境因素; (六)住院时间。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析
70主亘塞旦堡型垒坐生臼尘旦筮互垡鹾幽一£垒塾墅竺』螋垡型堕£垡鲤!型丛!堂堕塑坐!:!Q!Q:!型:!!:№:垫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析李善秀新生儿感染,特别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能力低下更易合并严重感染,早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隐匿又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为明确我院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情况,本人对2009年我院住院新牛儿感染性疾病的类型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11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例占25%,足月儿88例占75%,院内感染18例占15%,非院内感染的100例占85%。
其中新生儿肺炎68例,败血症22例,化脓性脑膜炎l o例;院内感染18例中原发病为早产儿并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重度窄息6例;院内合并感染肺炎12例均给予了无创通气,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日龄为3h一28d,平均体重3100g,其中1100—1499g18例,1500一2499g36例。
2500~3900g64例。
平均胎龄29—4l周,平均住院15d,痊愈出院108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6例。
I.2病例选择:入院时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100例,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18例,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血象、c一反应蛋白等;考虑继发院内细菌感染者应有细菌培养阳性支持,且符合卫生部院内感染的定义。
入院时有明确感染舀E据的100例中重症肺炎68例,机械通气22例,无创通气46例,新生儿败血症22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
人院时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18例中,继发感染致肺炎的12例(均给予了无创通气),败血症4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
标本分别采自血液、痰液、咽拭子、脑脊液。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眼部护理: 脐部护理: 喂 养: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
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 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
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 ,预防臀红
皮肤护理
环境
预预
操作中感染控制
防防 措措
用品感染控制
施施
加强基础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
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 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 室,并有明显的标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 控制人员进出 洗手水龙头应为感应龙头,并配备烘手
机或擦手纸
环境
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 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每次照射1小时,
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自身因素(体重)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 产儿、低体重儿
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 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 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 更易于感染
自身因素(体重)
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0.5% ,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2 kg 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 者 的2.5倍
每3h 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 皮肤压伤。
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 每2h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
口腔护理
每天用制霉菌素护理口腔1~2次,观察口腔 粘膜有无溃疡及鹅口疮
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细心,避免擦伤口腔粘 膜引起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8-01-22T14:14:15.4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田婷婷王平革[导读] 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邢台 054001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
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
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男性、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其中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对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在临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或者极低体重儿很容易罹患院内感染,在干扰患儿生长发育的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1]。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新感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亡新生儿中有约33%的死于感染[2]。
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我院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3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2024)
4.2.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 管。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1
4.2.1 插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根据患者
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轻柔,最 1
★4.2导 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器械 相关感 染的预 防和控 制措施
1
5.5 规范使用锐器盒,不进行二次分捡;工作人员掌握预防锐器伤的方法及锐器伤的应 急处理及上报流程,有登记。
1
N(P)ICU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项目及评价指标与方法
标准分 得分
6.1.1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宜单间隔离,如条件所限,实行
床边隔离,设醒目标示;下“耐药菌接触隔离”医嘱(24小时内开具),早会 1
1
呼吸机 4.3.3 应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次。
1
相关肺 4.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经口 炎的预 气管插管。
1
防与控 4.3.5 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 制措施 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1
4.3.7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1
控
7.1.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及时上报,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1
7.感染
7.2.1 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联合用药和预防用药的指征
病例及 抗菌药 物管理
(6 项)
7.2 抗 菌药物
。 7.2.2 感染病例有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降钙素原检测、白介素
—6检测、真菌1—3一β一D葡聚糖检测(G 试验)等),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
度
一是制定全面且具体可行的消毒隔离制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具体切 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新生儿科近几年来在 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 NICU预防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呼吸机 清洁消毒与保养制度,监护仪清洁与保养 制度,呼吸机监护仪操作流程,配奶工作 流程,奶具消毒流程,暖箱终末消毒,出入 院流程及各专科操作流程,并和新生儿疾 病护理常规,常用药物配制使用等,一起收 集整理成册,使各级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 中能有章可循,在不知如何操作时,能随 手翻看,以便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消毒隔离 首要任务是提高每一个医人员对消毒隔 离重要性的认识,让医务人员了解院感知 识,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新 来护理工作人员,她们所做的喂养、更换 尿片、消毒配奶等基础护理工作,接触患 儿最多,带教老师要经常强调消毒隔离的 重要性,工作中放手不放眼,每周进行基 础理论及操作培训,帮助她们正确掌握各 项操作规程,正确对待消毒隔离措施,从 而提高她们的消毒隔离意识,自觉遵守各 项消毒隔离制度。
•
消毒隔离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怠的 工作。仅仅有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 是不够的,它不但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 消毒规程,还需要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 自己。尤其在有时无人监管,有些工作不 是有形可见,做与不做似乎没有多大区别, 这时靠的就是你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自觉 性以及慎独修养。那种在工作中认为少洗 一次手,少更换一次管道,不用量杯随手 倒消毒液等没有什么关系,将会埋下感染 隐患。所以,新生儿科每一个医务人员都 应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做 每一项操作时,在接触每一个患儿前,都 在心中问自己一遍:你,洗手了吗。
• 一 工作人员要求
•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 换鞋 洗手
NICU院内感染的防控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益生菌
• 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营养因素、免 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研究证实应用益生菌可以减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 险,能改善新生儿肠道免疫系统。 • 加强肠道稳定性,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可以明显减少败血 症的发生率 。
• 仍需要进更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对益生菌菌种的安全性做 出合理评估。
• 高感染率
• 穿刺针过粗 • 消毒之后再次接触穿刺 部位
• C)环境管理
• 接触患儿前洗手 • 用戴手套代替洗手 • 用清洁的毯子包裹患儿。 • 处臵时患儿接触工作人 员衣服。
• 低感染率
• D)静脉通路管理
• 尽量集中操作。 • 深静脉臵管小于7天 • 尽量减少静脉穿刺
• 高感染率
• 接触次数过多 • 过久使用深静脉通道 • 过多静脉穿刺,习惯性备 用 • 接触TPN通道时仅使用酒精 消毒。 • 在一般房间配制TPN。 • 仅在必须更换时才更换敷 料。
NICU院内感染的防控
孔祥永 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
定义
• 生后72小时之后发生的感染(迟发型)。 • 部分研究把院内感染定义为生后48小时之后 出现的感染,以欧洲国家为主。 • 败血症、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脑膜炎、泌尿系感染、关节炎 及软组织感染等。
发生率
• 普通婴儿:4.8-22/1000活产新生儿。 • NICU:明显增高达8-40%;疑似病例则更高。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乳铁蛋白
•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母乳 中,初乳含量丰富。是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可以杀死 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具有抗生素样活性。
NHMRC CLINICAL TRIALS CENTRE
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课堂培训课件)
广东省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2020年版)相关法规、指南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办医政发(2009)123号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2013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3)231-237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09-2016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201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卫办妇幼发〔2017〕40号2019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医疗机构新生儿科肠道病毒感染防控指引,粤卫办医函〔2019〕15号20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内容组织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要求人员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具体防控措施传染病防控123456711. 组织管理要求1组织管理要求--整体要求科室应建立由科主任 、护士长 、兼职感控人员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本科室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1组织管理要求--完善制度、流程、指引(一)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定期制定 、更新 、 完善符合新生儿专科特点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奶室管理制度、婴儿保暖箱清洁消毒流程等(二)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的特点 ,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 、 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协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 , 并组织落实1组织管理要求--监测、自查(三)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做好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每月对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 、 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 、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并做好相应记录(四)接受医院对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 、检查与指导(建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 次/周督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 ,及时评价改进效果 ,并做好相应记录1组织管理要求--抗菌药物、培训、防护(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 、文件 ,结合本病区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细菌耐药情况 , 落实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六)每季度对本病区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七)科室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 、 必要 、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确保消毒 、 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1组织管理要求--风险评估科室结合日常检查情况 、医院感染监测数据 ,至少每半年 1 次对感控风险开展综合分析 、评价 、 预判 、 筛查和干预等活动, 以明确科室的感控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 ,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 ,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对广州四家医院81名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 洗手前暂居菌进行检测
发现:超标75例, 92.59% 其中68例带有致病菌, 83.59%
医务人员洗手时间
• 实际:平均洗手时间为8.5—9.5s • 要求:最短洗手时间应为10s(30s) • 洗手时间不够,达不到除菌要求!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原因
依从性 29% 41% 41% 30% 48%
医院区域 普通病房和ICU 普通病房
ICU 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
1. Gould D, J Hosp Infect 1994;28:15-30. 2. Larson E, J Hosp Infect 1995;30:88-106. 3. Slaughter S, Ann Intern Med 1996;3:360-365. 4. Watanakunakorn C,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8;19:858-860. 5. Pittet D, Lancet 2000:356;1307-1312.
暖箱消毒(强调)
• 1、暖箱污染原因 • 2、暖箱常见菌 • 3、暖箱的消毒
(1)日常消毒 (2)终末消毒
暖箱污染原因
1、通过医务人员手带入。 文献[2]:护士操作前洗手后采样细菌含
量少于5cfu/cm2,暖箱操作后细菌培养严 重超标,且与物体表面检出细菌相一致。 2、暖箱内空气的含菌量与物体表面污染程 度有关。 3、暖箱储水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我院手卫生的初步调查
不同指征洗手和未洗手的例数 • 接触病人前:
共观察27例,26例未洗手,1例洗手,洗手率为3.7%; • 接触病人后:
观察的52例中,37例未洗手,15例洗手,洗手率为28.8%;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新生 儿院 内感 染的 定义
早发性 感染
新生儿早发性感染 是指生后3d内的感 染,临床症状多在 生后48h内出现, 感染源多来自母体。
迟发性 感染
新生儿迟发性感染 是指出生3d以后住 院患儿的感染,感 染源多来自医院内。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国外的概念
美国疾病 预防和控 制中心
B、呼吸机的消毒(强调) 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每周更换一次,有明显分 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 湿化器添加水可用新制备的冷开水、自制蒸馏水; 呼吸机表面、按钮、面板,用消毒液擦拭,每天 一次;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 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 冷凝水流向患儿气道; 呼吸机内部不必进行常规消毒; 使用后进行终末消毒。
将新生儿所有 的感染均认为 是院内感染 (但排除通过 胎盘传播和胎 膜早破> 24h 的感染)。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国内的概念
患儿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
通过产道获得的感染。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皮肤及屏障系统薄弱;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 下;
难产儿、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可能存在宫内感染因 素; 住院时间较长。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环境因素 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密度大; 流动人员较多,增加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科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 染的途径之一;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消毒隔离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3、新生儿每日流动水洗澡一次,洗浴用品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5、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设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7、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新生儿病区无家属陪护,采取24 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生后28 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已成为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对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1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
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每天1次沐浴、每日8次,12次喂奶以及随时更换尿布、污染的床单、围巾、婴儿衣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感到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缺乏,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医院感染的细菌学监测
03
细菌学监测结果分析
细菌种类和分布
主要细菌种类
详细阐述在医院环境中经常检测到的 细菌种类,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细菌分布特征
描述细菌在不同类型样本(如血液、 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中的分布情 况,以及在不同科室(如ICU、呼吸科 、手术室等)中的分布特征。
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目标
通过汇报,使相关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的重要性和现状,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 识和能力。
02
细菌学监测方法
传统细菌培养技术
优势
传统细菌培养技术是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的基础方法,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 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够准确鉴定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 药。
劣势
然而,传统细菌培养技术耗时较长,通常需要数天才能得出结果,对于急性感 染病例,可能延误治疗。此外,部分细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难以生长,可能导 致漏诊。
医院感染趋势分析
01 感染率变化趋势
分析医院感染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识别 可能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02 病原菌变迁
描述医院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和比例在时间上的 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
03 感染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隔离等 )的实施效果,为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 依据。
01 主要抗生素敏感性
分析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氟 喹诺酮类等)的敏感性,提供各类抗生素的敏感 率数据。
02 耐药性分析
阐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包括多重耐药 、广泛耐药等,分析耐药机制及可能的传播途径 。
03 抗生素使用建议
基于监测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抗生素 使用建议,以优化治疗效果、降低耐药风险。
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室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部门,负责接收和治疗新生儿患者。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因此,医院新生儿室的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院新生儿室的感染管理达到标准,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一、医院新生儿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1.1 医院新生儿室的环境清洁卫生- 确保新生儿室的空气流通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定期对新生儿室进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 确保医护人员和家属入室前进行必要的手部消毒。
1.2 医院新生儿室的医疗设备管理-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 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 确保医疗设备的使用符合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医院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感染防控知识。
-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部卫生和穿戴防护装备的规定。
二、医院新生儿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2.1 新生儿患者的感染监测与报告- 对新生儿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
- 对新生儿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和报告。
-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感染的扩散。
2.2 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 确保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过程符合规范,避免感染的发生。
- 对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 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提高护理质量。
2.3 新生儿患者的家属教育与指导- 对新生儿患者的家属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教育和指导。
- 帮助家属正确使用医疗设备,避免感染的风险。
-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新生儿患者的护理过程,提高家庭护理水平。
三、医院新生儿室感染管理考核标准3.1 医院新生儿室的感染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 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 建立感染管理档案,记录感染防控的各项措施和效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筑布局1、区域相对独立,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应当做好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二、人员管理1、根据监护室病人多少合理配备医护人员2、监护室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3、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所有人员进入监护室必须更衣、洗手。
发现一人/次医、护人员不更鞋进入监护室者,罚款20元。
主任或护士长不更鞋进入者罚款50元环境管理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2、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治疗台等,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3、地面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4、窗台、墙面定期是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5、监护室内使用的清洁用品英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与其他区域的清洁用品分开放置。
不得混用。
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不得和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混放,至少每天两次送出。
四、物品管理1、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2、婴儿保温箱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
每周或遇污染时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雾化器、防护面罩、体温表、浴巾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管、吸痰管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4、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清洗干净后,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五、隔离措施1、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2、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3、对患有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作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