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哲理诗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

高中语文名言名句集锦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理趣赏析】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 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 —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之轻,顺水自在而行。
【理趣赏析】 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 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

[唐]罗隐

诗,字字清新句句奇。”
祖籍安陆(湖北),后迁居润州丹阳(江苏丹阳)。唐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起任润州司马,一生酷爱林泉, 淡于名利。长于律诗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

高考语文哲理诗专题

高考语文哲理诗专题

哲理诗专题

【知识点1】

哲理诗一诗人借助具体景象、物象或人事变迁,感叹自然之理、人生道理'社会生活感悟等。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何分析诗句蕴含的哲理?

【典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结合诗歌内容,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是如何表现的。

【典例2】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3分)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

说你的看法a(4分)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11

黄庭坚

其_

偶无公事负朝喧,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口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⑶化粘枝。

湘东一目皿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高中语文鉴赏哲理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哲理诗的方法

哲理诗

哲理诗“哲”者,智也。(《尔雅》)“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教益的道理或事理。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一)哲理诗分类:哲理诗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编者按】2021届的

高中三年级

学生已经迈入的紧张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同学们更好的复习语文,特别

整理了语文诗歌鉴赏。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基于哲学的诗歌(注意支持事物和表达愿望)

a咏物诗用以表达某种哲理情志。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

吟咏蝉【唐朝】罗斌旺在西方与蝉一起歌唱,南方的客人深思熟虑。无法忍受黑暗的

太阳穴的阴影,过来对着白头唱歌吧。在浓密的露水中很难飞翔,在大风中也很容易下沉。没有人相信高贵和高贵,谁把心放在桌子上?

《放鱼》【唐】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

《青柠颂》【明朝】虞谦从山上挥舞千锤,烈火熊熊燃烧,不管有多碎的骨头,我们

都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清白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梅花:王安石在角落数梅花,凌寒独自开放。我知道这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味。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窗前的木槿

吕本中范成大

雨后霜前,小水池南岸的芙蓉是红色的。独自努力花儿打破了小小的寒冷,花儿的心

应该像客人的心。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 绿色女孩: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 这两首诗中穆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b哲理诗,这类诗歌不重意象,也不用托物言志。如

苏轼《西林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燕白居易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 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 :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思路扩展] 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wk.baidu.com方面, 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 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息了一 场风波。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
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
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3.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 指头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 客观的紧密配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1.西林:西林寺,在现 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 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 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 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写出本诗借景说理所 指出来的哲理。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哲理诗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哲理诗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哲理诗考点讲解

及规律总结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

(一)题材特征

内涵: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二)说理形式

1.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即事说理:如何绍基的《诫子弟》;

诫子弟清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3.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规律总结】

一、欣赏哲理诗的步骤:

(一)字面解读

(二)哲理解读:由“艺术形象”到“隐含理趣”。

“字面解读”到“哲理解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艺术形象”到“隐含理趣”是由此及彼。

二、命题方式:

1.诗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三、解题范例:

过沙头宋•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本诗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一)解答步骤:

1.明确是什么哲理;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高中政治:古诗词蕴含的哲学原理深度剖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读: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干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哲理分析: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滴、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面深感欣慰。沉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现多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高一必修一语文古诗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古诗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古诗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思的启发。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必修一中涉及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对于我们学习古文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几个高一必修一中的古诗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登鹳雀楼》这首诗。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给人以壮阔和广阔的感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其次,我们来看看《静夜思》这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一夜清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诗中的“银河落九天,玉宇悬明镜”的意境,给人以高远和宁静的感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倾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登上黄鹤楼的情景和

对友人离别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别离的思考。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给人以壮丽和失落的感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到古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别离的凄凉。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江雪》这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江上飘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季节的赞美和思考。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给人以寂寥和纯净的感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的感悟。

诗歌鉴赏之哲理诗

诗歌鉴赏之哲理诗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 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高考链接】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 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 的。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 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 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语”“烟 中树”“暮” “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 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 惘意绪。
哲理诗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 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 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 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 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 景,寓理于物 。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优秀的 哲理诗都是以形象说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 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 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

高中语文统编版哲理诗

高中语文统编版哲理诗

高中语文统编版哲理诗

高中语文统编版哲理诗是教材中收录的一系列具有哲理意味的

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以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艺术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性与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

哲理诗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通过诗意的语言传达出对人生、自然、爱情、友情、理想等主题的思考。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和启发。

在高中语文统编版中,哲理诗的选择十分多样,既有古代文人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诗人的新作。这些诗歌作品涵盖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既有中国古代的经典哲理诗,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赤壁赋》等,也有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北岛的《波》等。

这些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领悟到作者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人性的思考与探索。哲理诗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感悟和认识自己与世界。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哲理诗,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哲理诗也能够引领学生审视现实社会,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前途。毕竟,哲理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能够通过优美的诗意语言,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统编版哲理诗是一种富有哲理意味的文学形式,通过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性与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哲理诗,启发自己的智慧和思考能力,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人。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演示教学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演示教学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

料四

高中语文早读精编材料四

一、哲言智语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二、风雅诗斋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①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时称“元白”,但其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白居易。有《元氏长庆集》。②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地方。③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

三、文言读吧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

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史记•李斯列传》)

四、大家文坊

又见橄榄树荷兰林湄

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最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即事抒怀、哲理诗、闺怨诗知识点及训练

最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即事抒怀、哲理诗、闺怨诗知识点及训练

即事抒怀诗

一、考点解读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比如唐诗人张继写过流传极广的《枫桥夜泊》一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写了一道《闾门即事》诗:“耕夫占慕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首诗中所即之事在首句:因为“占慕”句含义又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从诗中可知,诗人是“试上吴门”,就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生出感慨来的。他见到田园荒芜,“春草青青”,百姓流散,特别感叹“募农为兵”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不尽的苦难。明其事即明其感了。

再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知词人作词是因“路上遇雨又无雨具”这么一件小事引发而生的,并致使词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为喜乐而忘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词中的“风雨”含双关之意。

鉴赏即事感怀诗,在切实了解了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万万不可以粗疏,要仔细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即使是极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怀的。怀亲思乡的主题的诗不计其数,其感慨不同者甚多。如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儿女的。但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其中的思乡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后痛悼故园的情感流露。而朱弁在抒发怀亲思乡的《春阴》一诗中,透露的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的。由此可知,因为引发感怀诗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所抒发出来的感叹就不一样,而所采用的笔法也是不一样的。鉴赏即事感怀诗时,要注意“其事”。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哲理诗)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哲理诗)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
何谓哲理诗
含蓄隽永,耐人品味,能给 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的诗作 称哲理诗。
哲理诗的特点
一是有较强的理性,它往往由生活的 某一现象引发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从而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揭示出生 活的某种必然性。因此,这类诗真正做到 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是内容浅显,意象鲜明,纵然不懂 其深意,也还会认为它是一首好诗。这是 因为这类诗的作者往往才高识远,慧眼独 具。
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 理诗中形与神 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 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 理的躯壳。哲 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 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 理解诗的哲理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 )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 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 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 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 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 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 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 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哲理诗知识点总结

哲理诗知识点总结

一、哲理诗的概念

哲理诗是指以诗歌形式表达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常包含对人生、自然、人性

等方面的探讨和思考,具有思想性、深刻性和抒情性的特点。哲理诗是一种文学形式,既

有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又蕴含着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的内容,是文学与哲学的结合体。

哲理诗既具有诗歌的形式美,又具有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能够启迪人们智慧,感悟人生。

二、哲理诗的特点

1. 思想性:哲理诗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表现作者对人生、世界和人类存在等方面

的深刻思考和认识,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深刻性:哲理诗的内容常常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自然、宇

宙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

3. 抒情性:哲理诗作品往往融合了诗歌的形式美,具有抒情情感和艺术表现的特点,通过

诗歌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哲理诗的创作方法

1. 选材广泛:哲理诗作品的创作选材广泛,既可以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而

产生的感悟和认识,也可以是作者对人生、人性、人类存在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2. 文字精练:哲理诗作品在语言表达上通常要求文字精练,力求言简意赅,用最简练的文

字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 表达抒情:哲理诗创作中,艺术表现也是一种重要手段,作者可以通过抒情的诗歌语言

来表达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感悟和情感。

四、哲理诗的经典作品

1.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登高望远的景物为牵引,通过诗人对自然的观

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热爱,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诗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

(一)题材特征

内涵: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二)说理形式

1.借景说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即事说理:如何绍基的《诫子弟》;

诫子弟清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3.托物说理: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规律总结】

一、欣赏哲理诗的步骤:

(一)字面解读

(二)哲理解读:由“艺术形象”到“隐含理趣”。

“字面解读”到“哲理解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艺术形象”到“隐含理趣”是由此及彼。

二、命题方式:

1.诗歌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三、解题范例:

过沙头宋•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本诗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一)解答步骤:

1.明确是什么哲理;

2.具体分析哲理在诗句中是怎样体现的。

(2)参考答案:

第一步:本诗揭示的哲理是“实践出真知”。

第二步:诗歌三四句“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说暗潮已经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细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