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8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五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同学加深熟悉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熟悉质数和合数;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熟悉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同学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学问内容,感受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推断、推理,进一步把握思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阅历,提高分析、推理、推断等思维力量;加深对数的熟悉,进一步进展数感。
3.使同学主动参加回顾、整理学问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育乐于思索的品质和与同伴相互沟通、倾听等合作意识和力量;感受数学方面的学问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学问。
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推断、推理。
教学预备:小黑板、预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学问?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日开头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熟悉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娴熟把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推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熟悉,加深对数的熟悉。
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争论。
出示争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熟悉。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觉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同学在小组里争论,结合争论适当记录自己的熟悉或例子。
五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2设计说明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同学活中的数学。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 四边形的认识
第五单元四边形的认识第1课时长方形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彤的对边相等、4个都是直角。
2、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每人准备一张规则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些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指出教室中的黑板、门、课桌、深本等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师:同学找得很正确,我们这么熟悉长方形,那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板书:长方形的特征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数一数它有几条边个几个角。
(学生取出长方形纸后,数边和角的个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它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思考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方面:(1)长方形有2条长边,2条短边。
(2)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可能相等,两条短边也可能相等。
(3)长方形的4个角可能都是直角。
3.师: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长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4个角是否都是直角?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想出的方法。
)学生想出的方法可能有:(1)用直尺测对边的长度验证对边相等。
(2〉用对折的方法验证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比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想出的方法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通过你们的验证,得出什么么结论?(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个角都是直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教案
8000千克○ 8吨4500克○ 4千克
3t○3600 kg 5 t○5000 g
五、食堂原来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了3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有大米多少千克?
六、妈妈买来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中多少?克
(3)一条金鱼大约重600()。
(4)一颗糖大约重10()。
(5)一头猪重150()。
2.把下面的动物按体重从重到轻排队,在括号中写出它们的名字。
山羊小鸡狮子兔子
80kg 220g 150kg 2000g
()>( )>( )>( )
3.看一看,连一连。
笑笑的体重一只公鸡
7克160克30千克2千克
一个梨一个一元的硬币一辆卡车
教 案
首页
教学
内容
四、 千克、克、吨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材45—46页)
1、2课时
设计者
王 慧 丽
执教者
三年级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便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便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仔细阅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千克和1克有多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二上第42~43页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在活动中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认识平均分,二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同时“试一试”是要求教师由“扶”到“放”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正迁移规律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8个圆片,12根小棒等学程设计导学策略修改调整一、情境创设(2分钟左右)学生明确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18分钟左右)(一)学习例11.学生每人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动手分成2堆,然后再把分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交流要求:依次发言,其余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补充、纠正。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小组里的不同分法。
3.加深认识: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请用圆片摆出你的分法。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二)学习例21.明确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得先学会分桃。
要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们吧。
→教师巡视,注意有分法不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
师:真厉害,分成2堆,大家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
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指出: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我们将使用一些小数目的实物,让学生亲自进行平均分的操作,以此来帮助他们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认识平均分(二)。
(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使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平均分的概念。
我们将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认识平均分(三)。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3.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我们将使用一些更加复杂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平均分操作,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初步认识除法。
(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4.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学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我们将教授学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除法的初步认识。
练八。
(教材第50、第51页的内容)5.让学生通过练,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通过练,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相关知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6.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并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在本课时中,我们将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除法计算,并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练九。
(教材第54、第55页的内容)7.让学生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第5单元 周 长-北师大版
第5单元周长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认识周长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
3.能和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周长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会数或算一个物体的周长。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PPT课件出示树叶)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对于这片树叶,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树叶,知道秋天到了,想知道它一周有多长,想把它画下来做一个永久的纪念。
树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能够绿化环境,制造氧气,落叶归根后,化作春泥,滋润大地,值得我们纪念,现在就按照同学们的想法,把它画下来。
二、探索新知1.学生一笔画树叶。
师:请同学们拿出树叶,我们用一笔画的形式描出手中的这片树叶,然后交流画图过程。
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是从哪里开始画的,到哪里结束的。
请一名学生板演描画的过程。
2.观察思考画的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在画的时候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的?中间有没有断过? (PPT课件演示)从哪里开始就到哪里结束,中间没有断开过,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师: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围绕数学书的一周,画出数学书的形状,并说一说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的,是不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认识周长。
师:一只蚂蚁围绕树叶爬一周,它告诉我们说:“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能再说一遍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吗?学生大声说:“围绕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引导发现:我们刚才沿着数学书的一周描出了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我们围绕长方形一周所描的长度,叫作什么?总结:围绕物体或图形一周所形成的封闭图形的长度,叫作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蜜蜂王国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及作业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蜜蜂王国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6~48页,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课件出示,开火车进行口算,重点让学生说出怎么计算的。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春天到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忙了起来,看!他们的国王分配完工作之后小蜜蜂们赶紧投入到工作当中。
(出示情境图)(2)找出数学信息通过情境图,你能找出那些数学信息?(侍从有32只、卫兵有45只、保育员有54只、清洁工有23只。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把问题说完整。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保育员和卫兵一共多少只?保育员和侍从一共多少只?卫兵和清洁工一共有几只?侍从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卫兵和侍从一共有几只?……设计意图: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复习入手,利用学生的迁移规律,从学生已经的知识出发,看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一: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列式:32+45= (只)(板书)(2)今天我们计算时尝试一下,不列竖式,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信心吗?(有)(3)学生小组合作,并试着解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45和46的组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45和46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识读并书写数字45和46。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组成和拆解,能够将数字45和46拆分成十位和个位的数字。
3. 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展示数字45和46的组成。
4. 学生能够练数字45和46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识读和书写数字45和46。
2. 掌握数字45和46的组成和拆解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2. 黑板、粉笔、数字卡片、玩具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 利用数字卡片依次展示数字4、5、6,引导学生识读这几个数字,并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 让学生观察数字45和46,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数字的组成。
2. 研究数字45的组成- 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4和数字5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数字。
-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字45由4和5组成,通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数字45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3. 研究数字46的组成- 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4和数字6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数字。
-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字46由4和6组成,通过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数字46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4. 数字的拆解- 让学生将数字45和46拆解成十位和个位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位置,这两个数字会变成什么。
5. 数字的展示和加减练- 让学生用玩具或其他教具展示出数字45和46的组成。
- 结合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练数字45和46的运算。
6.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数字45和46的理解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的加法和减法题。
2. 完成课后练册上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45和46的组成,通过拆解和加减法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导语】⼩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对当前和以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将会改变我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与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更好地学好数学、认识数学,让数学更好地为⽣活服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
3、长⽅形的特点:长⽅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对边相等。
4、正⽅形的特点:有4个直⾓,4条边相等。
5、长⽅形和正⽅形是特殊的平⾏四边形。
6、平⾏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相等。
②平⾏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形的周长=(长+宽)×2 正⽅形的周长=边长×4 长⽅形的长=周长÷2-宽 正⽅形的边长=周长÷4 长⽅形的宽=周长÷2-长【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内容:四边形、平⾏四边形、周长、长⽅形和正⽅形的周长、估计。
在本单元之前,学⽣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形、正⽅形、平⾏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它为后⾯学习长⽅形、正⽅形和平⾏四边形的⾯积打下基础。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是既注意挖掘⼏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提供了⼤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从⼉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式,使学⽣在活跃的课堂⽓氛中愉快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了直观⼿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的动⼿能⼒的培养,让学⽣的⼿、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看空间观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资源学生在三年级时学过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整数加减计算,“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也初步理解。
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类比、迁移等学习策略也有所体会。
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基础。
预习设计1.看例1图,提出2道加法和2道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
2.分别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
与例1对照一下是否正确。
3.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并思考试一试中的问题。
4.练一练第1、2题。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教学调整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出示书上的图,交流预习作业1,并列出算式。
2.谈话揭题。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根据上面问题列出的算式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
问题1:(1)小组交流预习时怎样用竖式计算的?(2)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块一】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板块二】1.用竖式计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方法。
讨论竖式,哪一种正确?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同上学习。
问题2:思考: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3.试一试。
4.总结和归纳。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10进1。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情节2.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如写诗歌、小故事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2.难点:–对课文中的寓意进行深入理解–进行简单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感悟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文教材–课文相关的图片、PPT等辅助教具–黑板、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带好课本、笔、笔记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到本课的话题2.利用图片或短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节:学习新课1.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朗读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猜测意思3.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语和难点句子4.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5.教师讲解课文的寓意和情感表达第三节:课文赏析1.让学生就课文中的某句话或某段内容进行感悟和表达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如写诗歌、小故事等3.分享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互动第四节: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感悟或创作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诗歌和散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互动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本次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能动性。
愿学生在轻松快乐地学习中不断进步,感受到语文之美,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电子教案(带二次备课)
除法
被除数÷(除号)源自除数商分数-(分数线)
导学案
二次备课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大屏幕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国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人教版48—56页教学内容
由于比与除法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部分内容过去一直编排在“分数除法”单元内。此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分拆出来,另成单元,主要是为了突出“比与比例”的独立性、重要性,比的知识是学习比例相关知识的必要基础,把比单独设单元,有利于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而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去理解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先自读,后同桌互读,理解内在含义。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
长与宽的比15:10路程与时间的比100:2
两个数相除就叫两个数的比。
15 : 10 = 15 / 10 =
前项比号后项前项除号后项比值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6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本章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其中2~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相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相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
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
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3.注意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或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教案)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4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理解比的意义。
【复习导入】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人数是女工人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人数是男工人人数的几倍?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新课讲授】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倍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分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整理内容及第46页~第48页巩固应用的第1~14题。
【教学目标】1.总结第1单元~4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你学到了什么1.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提问:在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组内同学说说。
2.汇报交流。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同学们该怎样计算呢?画图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看第二幅图,说说三个小动物从哪个方向观察小猴的,然后独立连一连。
(3)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理解,请同学找到一个比20大的数,按照第三幅图这样说说。
(4)指导学生看第四幅图,图中拼出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哪些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这个图形?同学们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你能拼出几种?二、我的成长足迹1.出示讨论题目: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2.请学生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介绍给同学,说明理由;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解答过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练一练1.教材第46页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46页第5题。
提出要求: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然后在书上完成。
3.教材第47页第7题。
根据指定的数在计数器上画珠子,独立完成后交流。
4.教材第47页第8题。
想让学生说说淘气和笑笑分别站在汽车的什么方向观察,然后再连一连。
5.教材第47页第9题。
学生用七巧板先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说说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6.教材47页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逐问解答。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6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首位不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我们前面所学的除法。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练习七”,第1-6题。〔板书课题:练习七〕
1.完成练习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
说说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
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的运算,选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指名板演,计算并验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
4.完成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提醒学生验算的方法。
表扬正确率高,计算快的学生。
1.完成练习七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
小结: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完成练习七第6题。
出示题目“一个网球拍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口算除法,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整除〕,并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庄中学英语教研组教案Lesson 45 China板书设计:Lesson45 China1. What language do people speak in China? Chinese2. 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3. What countries are east of China? The USA and Canada.4. What colour is China’s Flag课后反思:科目:英语lesson 46 Canada.and theU.SStep1.Lead-in and warming up1.Show students a picture about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Vancouver, Canada 2010 and ask them two questions.T: What can you see in a picture?Ss: The Olympic GamesT: 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the picture is about?Ss: Canada.T: Yes, you are right.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Canad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Step2. DiscussLet the students talk in groups and demonstrate what they know aboutCanada.and theU.S Have they searched on the Internet? Ask them to havea list of what they know. Then report to the class. The teacher sumsit in the class.Step3. Use a variety of questions based on this unit. For example:T: (points to China or Canada.) What country is this? ( Point to a student know?S1: _________.T: Yes! You know the country. This country is China/Canada.What do we/they speak in China/Canada? Do you know?Continue the dialogue to include the U.S. ( What country is this? Do you know?) students may already know the U. S.Step4. Listen to the tape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country is west to the U.S./ Canada?2.What country is north of the U. S/ Canada?.?3.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S/ Canada?4.What colour is the flag of the U.S. / Canada?5.Where does the president live?6.What does the Statue of Liberty in?Step5. Read the text in pairs and check their answers. Read it loudly in class. Help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Step6. Let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text. change the dialogue into a composition.Let some volunteers read the text in front of the class.Step7. Listen to the tape for several until they can read it correctly and fluently.Step8. 1.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2.Go on the next reading in the student book.板书设计:Lesson 46Canada.and theU.S1. What language do people speak in Canada / U.S?2. 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anada / U.S?3. What countries are east of Canada / U.S?4. What colour is Canada / U.S?’s Flag?课后反思:科目:英语Lesson 47 The U.K and Australia.Step1. Let the students take the maps out and mark the U.K. blue. Mark the U.S. China and Canada on the map.Step2. PracticeThe 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nd let the students answer.You can begin like this:T: Is the U.K. east of China?S1: No.T: Is the U.K. south of China?S2: Yes.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pair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help them if necessary.Step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2.Is the U. K. east of China?3.What do they speak in the U.K.?4.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5.Where do the kings and queens live?Step4.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check the answers.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loudly in class.Step6.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the U.K.’s flag with their own language. Ask the students have a list of the kings and queens in the U.K.The teacher sums it on the blackboard to see if they are correct.Step7. DiscussWhat do the students know abut Australia?Step8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ere is Australia?2.What’s the capital city of Australia?3.What language do they speak in Australia?4.What’s Australia’s flag like?5.What animal lives in Australia?Step8.1. 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2.Do the exercises on Page 79.板书设计:课后反思:Lesson 48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Step1. Put up a map of the world on the blackboard.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Step2.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For example: China.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teacher asks and the students answer.T: 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S1: Beijing.T: What is China’s flag like?S2: It’s red. It has five yellow stars.T: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t?S3: The people, th e food …Step3. PracticeWork in pairs and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above content.Make sure they speak English when they are talking.For example: Canada.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answer like this:S1: Do you know Canada?S2: Yes, I do.S1: Do you know it’s capital city?S2: Yes. It’s Ottawa.S1: What is Canada’s flag like?S2: It’s red and white. It has a leaf.Step4. Discuss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in groups.Write their answers down and report it to the class.Do you like to live in China or Western countries? Why? Demonstrate your reasons. Step5. Do with the exercises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help them if necessary.Step6. Sum the difficult problems and explain them to the class.Remember to give them more examples.Step7. 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板书设计:课后反思: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