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林海_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1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二、学习第2小节(“岭”)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

(板书:多温柔)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

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出示幻灯片:“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1.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2.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浩瀚”、“葱郁”等。

2.2体会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1.2板书课题《林海》,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课文理解3.1学生汇报自读课文时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掌握字音、字形。

4.2学生练习生字词,如组词、造句等。

4.3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课文欣赏5.1学生分享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5.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如修辞手法、描绘手法等。

5.3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6.情感体验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

6.2学生分享自己保护环境的做法,相互交流、学习。

7.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7.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课题:林海1.生字词2.课文内容3.优美语句4.情感体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林海的喜爱之情。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林海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词汇。

2.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理解林海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言语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林海》。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林海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场景和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林海的常识问题,比如“林海中会有哪些动植物?”“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林海?”等。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和了解林海的重要性。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带领学生读课文《林海》,并帮助他们了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随着阅读的进行,适时停顿,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课文内容和提问。

可以使用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Step 4 情感价值观培养(10分钟)通过讨论林海的重要性和保护林海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林海做一些小事,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Step 5 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可以选择几个重点句子进行分析,比如“林海不是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的人看到的林海,是一片斑痕斑的森林”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林海的热爱和关注。

Step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选择阅读理解题、词汇搭配练习等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Step 7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提醒学生课后应复习课文,并自我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林海教案范文6篇 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

林海教案范文6篇 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

林海教案范文6篇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下面是分享的林海教案范文6篇六年级语文林海教案,供大家品鉴。

林海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作者喜爱和赞美大兴安岭的感情。

2、表情朗读课文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以——“亲切与舒服”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与舒服的?请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子)2、大兴安岭的美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闪烁)?(板书岭林花)那么岭林花到底怎么美?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闪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读好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段(一)学习“岭”1、个别读第2 节,思考:(卡片出示)岭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哪些特点上?2、交流。

(多、温柔)3、(卡片出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怎样感受到的?请默读这部分,圈画出重点词句。

交流:a、秦岭:“云横秦岭”请看(出示秦岭图)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同它——大不相同,那实在是——太温柔了。

b、“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抓住横、顺……体会姿态多,谁能读出姿态的多?个别读,男女生轮读。

比较句子,拿去点儿,意思一样吗?抓住点儿体会温柔,谁能把岭读得又多又温柔?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c、“多少条岭……”抓住看不完,联系该句重点词体会多,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抓住看不厌体会美。

d、“每条岭……”体会温柔,长满珍贵的树木,决不是光秃秃的岩石。

每条岭的线条都是那么柔和,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一样——4、体会情感,熟读这段。

呀,如果能亲眼看看这岭该多好啊!请看,(出示岭)如果说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出示秦岭比较)那么大兴安岭的岭是又——多又——柔,美得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大家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5、学法: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部分的?谁能结合思考题来说一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一、感知语言,体会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交流讨论,理解语言。

1、岭的特点是:“多、温柔”。

2、重点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看出岭多的特点。

“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看出兴安岭的样子多,也可以说明它不但多而且温柔。

(应读出高、矮、长、短的变化)“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可以看出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3、“云横秦岭”的岭是怎样的?(秦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

)4、自己动手画一画“大兴安岭”和“秦岭”。

通过画“大兴安岭”和“秦岭”,理解“孤峰突起”和“盛气凌人”的意思,并明白写秦岭是为了突出大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5、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温柔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读的时候应语速缓慢)“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说明岭多的特点。

“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也说明岭多的特点。

8、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感。

1、配乐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体会到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和语言文字的生动细腻。

2、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成诵。

篇2: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

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风景的描写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理解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风景的描写方式;2.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境,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1.课文《林海》的复印件;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背景音乐、PPT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有没有去过森林?森林是怎样的地方?3.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森林的景色。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课文《林海》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和课文中的关键词,预测课文“林海”是怎样的。

3.播放或读课文《林海》。

三、理解(15分钟)1.进行课文理解问答。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自然风景的方式。

例如:课文中都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来描写森林的?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出描写自然风景的方式,并展示给全班。

四、背诵(15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课文背后的含义和意境,并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

2.让学生跟读整篇课文,逐句解释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分段背诵课文,逐渐增加背诵的难度。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森林?怎样保护森林?2.展示一些有关环保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

3.分组讨论,制定一份保护森林的宣传计划,展示给全班。

六、总结反思(5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2.教师进行反馈和点评。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质量;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课文的情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精选7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同学们都见过海,能用海说话组成词吗?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样非常广阔)3、出示投影:看图,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觉?4、范读课文。

5、交流、反馈二、出示预习综合题1、给下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椽(chuang,chuan)柱珊(shanshai)瑚2、根据意思写词语。

(xx)指高得没法攀登。

(xx)形容难以达到。

(xx)非常骄傲蛮横,看不起别人。

(xx)漂亮、相貌美好。

(xx)指国家兴盛安定。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是按(xx)(xx)和(xx)三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美景。

4、选做题: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细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读美。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5节)四、交流反馈五、学习岭1、出示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下岭顶。

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朗读、体会六、画图:云横秦岭与温柔对比。

1、齐读体会2、出示句子,区别:(1)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见不完,也看不厌。

(2)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

也看不厌。

前一句,把多少条岭啊,放在看头突出了岭的特点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用上关联词语,这两层意思的并列关系明确化。

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意思没改变,但语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许多。

3、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5.述:老舍爷爷坐在疾驰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重重叠叠的岭,是那么的温柔,用云横秦岭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岭的温柔。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森林的作用和价值。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讨论。

四、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护森林资源?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保护森林的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收集关于森林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六班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1[设计理念]从教材中提炼美的因素,激发同学制造美的活动。

并以此点燃情感,召唤悟性,促进同学主动探求。

[设计特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

从同学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

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沟通,重点沟通以下两句。

1.“这里的岭确实许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顺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顺。

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

”体会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三、放手让同学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

沟通过程中,允许同学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

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同学合抱负象,体会把“绿”写详细了。

2.同学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非常美,加上蝴蝶的斑斓颜色,真可谓“锦上添花”。

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

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

老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同学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

同学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需练习用精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自读,沟通: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如:(1)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为什么说“由今日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放手让同学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

学校生受年龄、阅历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熟悉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老师的“导”发挥作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学设计三篇【1】教学目标:1、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而不空洞,在朗读中激发学生“亲切、舒服”的共鸣。

2、以“冲突”串起教程,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脉络和感情的自然升华。

3、渗透“与时俱进”观,正视大兴安岭的今日生态,唤起时代的责任感。

预设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老舍先生吗?我们学过他写的的哪些文章?有什么感受?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参观游览了大兴安岭,并且写下了《林海》这篇文章,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一起来感受大兴安岭的独特风光。

(出示课题)二、畅谈感受,确立对话核心主题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与文本进行了独立对话。

读了课文,你觉得大兴安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老舍先生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3、质疑:亲切与舒服,出现了三次亲切与舒服,感觉太强烈了!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呢?就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大兴安岭。

三、引出对话分主题,寻找对话依托点(一)古木冲突,引发话题1、初入大兴安岭,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古木,你会有什么感觉?2、对古木,老舍先生怎么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觉呢?资料链接:1961年社会大背景3、我们就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林海带给老舍先生的亲切与舒服。

圈圈画画找一找让你感受到了亲切与舒服的词、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体验)(二)寻找“亲切、舒服”,展开对话对话交流:⊙群岭起伏(课件出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温柔)你为什么会觉得温柔?现在我的面前就是一大片的岭,(课件出示)“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

”这样的的“岭”给你什么感觉?看来,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就这么个“点”、这么个“着”字,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林海_人教版-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林海_人教版-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教学内容
13.林海(1)
学习目标
1.学生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目之所及”“千山一碧”、“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2.指导仿写拟人句
板书课题:林海
理解什么是“林海”,“海”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导读-评价单”,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全班交流,生成重点问题
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内容
13.林海(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激发热爱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
预测学生问题
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问题解决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欣赏图片
了解课题含义
组内交流“导读-评价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生成组内问题,由学科长汇总。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问题,生成本课重点问题。
投影资料图片,欣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引入新课。
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完成导读单
小组交流
交流中,体会几次“亲切与舒服Fra bibliotek的含义汇报展示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林海人教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林海人教
2.通过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直观感受,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掌握新知识。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对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读音和书写。
3.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4.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文章的修辞手法、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新知传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实践应用: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朗读、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正面评价和建设性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林海人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为“林海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旨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学会正确读写,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掌握生字词的含义、用法和拼写。
-学会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辅助学习。
2.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林海人教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林海人教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结合了学科和课本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林海的美丽与神秘。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宽容心态。
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开展环保主题的写作等。同时,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价值观。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林海》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林海》,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与可贵;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大自然的美景;2. 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准备:1. 《林海》的课文;2. 大自然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的素材;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见过哪些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将《林海》的课文投影或在黑板上出示。

提前说明课文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然后,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单独或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b. “黄粱美梦”是什么意思?c. 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大自然的美景?d. 通过这篇文章,你们对大自然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受?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Step 3:语言表达(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张大自然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丽与壮丽,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观察。

例如:“我喜欢大自然,因为......”“我看到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其中一个是......”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Step 4: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观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之美。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路的整理,并分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描述。

3. 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写作的质量。

4. 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Step 5: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作的内容,倾听学生对大自然的表达,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和赞美。

Step 6:结束(2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并鼓励学生多去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林海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林海_人教版

13.林海( 1)教课内容1.学生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11 个生字及新词。

理解“目之所及”“千山一碧”、“咄咄逼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目标 2.朗诵课文,做到正确、流畅,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3.经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构造。

4.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觉。

教课重难点认识大兴安岭的漂亮风景,学习作者擅长仔细察看光景,在描绘光景顶用正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展望学生问题为何说兴安岭“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问题解决议略指引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内容)赏识图片投影资料图片,赏识兴安岭漂亮的风景,引入新课。

认识课题含义板书课题:林海组内沟通“导读-评论单”,解决问题,小组沟通生成组内问题,由学科理解什么是“林海”,“海” 表示长汇总。

什么?指引学生沟通“导读-评论单”,解决预习中碰到的问题。

指导全班沟通,生成要点问题全班沟通,解决小组问题,生成本课要点问题。

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课内容13.林海( 2)1、经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构造。

学习目标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 2~ 4 自然段。

3、认识大兴安岭的漂亮风景,理解作者的联想,进而领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激发热爱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为何说兴安岭“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展望学生问题对兴安岭“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的理解问题解决议略指引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内容)1.复习导入新课运用训练单读词认识第二部分层次构造复述主要内容第一次合作:(1)中心问题:2.理清层次(2)方法提示:认识第二部分层次构造仔细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默读第 2 部分。

边读边思虑,画出相关语谈谈这一段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内容?句,读一读,而后进行小组思虑: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色?议论,概括特色。

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色写详细的?(3)在集体沟通中指引要点体为何说兴安岭“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会拟人的修辞手法达成导读单第二次合作:小组沟通(1)中心问题:沟通中,领会几次“和蔼与舒畅”的含义(2)指导小组沟通报告展现(3)在沟通中,领会几次“亲小组合作达成切与舒畅”的含义(4)指导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报告沟通感觉。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1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林海》优质教案_10

林海教学目标:1.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通过阅读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理解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3.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所见海的样子。

2.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自读提示一,: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介绍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看到景物产生的联想。

)三、阅读理解。

自读提示二:(一)深入阅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大兴安岭这些的景物?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和同桌交流。

1、学生自己读书,在文中勾划。

2、同桌交流。

3、班级交流。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①联系“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比较秦岭的险峻峭拔与大兴安岭的“温柔”。

②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岭的喜爱(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要读得轻快一些)。

③体会拟人化的用词方式的好处。

④总结“岭”的特点:多,温柔2、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②林的特点:绿得难以形容。

②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①句子比较:“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②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方式语气更强烈。

③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银裙”指什么,为什么比作“浪花”。

④林的特点:美丽多姿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

5、小结:从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岭——林——花的顺序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学生问题
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问题解决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欣赏图片
了解课题含义
组内交流“导读-评价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生成组内问题,由学科长汇总。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问题,生成本课重点问题。
投影资料图片,欣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引入新课。
2.指导仿写拟人句
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完成导读单
小组交流
交流中,体会几次“亲切与舒服”的含义
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
感情朗读
背诵第2~4自然段
2.仿写拟人句
见训练单
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导入新课
了解第二部分层次结构
第一次合作:
(1)中心问题:
(2)方法提示:
认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归纳特点。
(3)在集体交流中引导重点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次合作:
(1)中心问题:
(2)指导小组交流
(3)在交流中,体会几次“亲切与舒服”的含义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感受。
读出你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预测学生问题对兴ຫໍສະໝຸດ 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的理解
问题解决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1.复习
运用训练单读词
复述主要内容
2.理清层次
了解第二部分层次结构
默读第2部分。
说说这一段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内容?
教学内容
13.林海(1)
学习目标
1.学生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目之所及”“千山一碧”、“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板书课题:林海
理解什么是“林海”,“海”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导读-评价单”,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全班交流,生成重点问题
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内容
13.林海(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3、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激发热爱大兴安岭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