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林海雪原(3)_鲁人版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林海雪原(3)_鲁人版

林海雪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要点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日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语 ,以及丰富的词语、新奇的资料等。

这样 ,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与日俱增 ,与日俱增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 ,绳锯木断的功能。

一、教课背景:“师” 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本课是山东人民第一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这与此刻“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第1页/共9页“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呼。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解说者;尔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建立了,主要辅助国子、博士培育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单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清晰。

唐朝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品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海雪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品教育内涵。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担当的品德素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林海雪原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思品教育的营养。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林海雪原》: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3.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所代表的思品教育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展现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担当的品德素养。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课文中,“林海”指的是_________。

(2)课文中,“雪原”指的是_________。

(3)课文中的主人公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林海雪原教案

林海雪原教案

山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第一课时执教人:滕州市滨湖镇中心小学鲁敏2012.5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教学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课下收集有关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方面的资料图片。

2、教师准备有关东北地区的冬季环境图片以及人的活动图片。

准备东北人生活的相关资料从衣食住行民风民俗方面。

活动过程:课前交流:师出示一句话送给同学们:“我自信,我参与;我参与,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出示课件)以这句话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参与的这节课的活动中来,把自己的自信心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活动成功和快乐。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学习导入:看着同学们如此高度热情,老师很高兴,下面我就给同学们播放一段画面,看看画面里的景色在我国那个地区能看到。

(师播放配有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的影视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师:画面里的景象,同学们能在我国哪个地区看到?生:东部地区长白山长城以北……师:同学说的就是我国的东北地区,你们知道北部地区在哪里吗,它包括哪些省份和地区。

(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地图找到东北地区及其包括的省份地区。

找生回答自己的发现生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还有吗,那位同学给他补充。

生2: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地区。

师板书:{黑吉辽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师:引导学生看地图,让学生指出东北地区在我国的位置。

(东北部,“鸡”的头就是指的东北地区)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的地图上直接找到东北平原,用笔做上记号。

(处不作为学生探讨的重点)师几句话简介东北平原的大概情况:东北平原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及内蒙古的一部分,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教学过程资源宝库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出示东北虎、人参、鹿茸、貂的图片)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东北地区的几大宝贝,你能随着图片的出示,说出他们的名字并介绍吗?2.学生看图交流:它们是东北虎、人参、鹿茸、貂。

人参、鹿茸、貂被称为东北三宝。

3.教师谈话: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在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宝藏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寻宝小组再次走进东北地区寻找宝藏。

【设计意图:以东北三宝导入,把学生瞬间拉进了东北。

并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资源宝库活动一寻找宝藏1.教师引领:课前同学们分组搜集了东北的宝藏。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资源宝库资料卡,按照我们以前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小组内交流。

(在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适时出示图片)(1)森林小组汇报教师过渡:东北地区有三大著名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森林覆盖率很高,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它的美誉是如何得来的呢?有什么样的宝呢?相信森林小组能给我们解惑。

森林小组学生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预设: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4.1%,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通过火车,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大兴安岭的木材优良,优质林木有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

其中红松有“木材之冠”的美称。

(教师随机出示漫山遍野的森林、一节节火车装满木材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图片)教师补充:同学们,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东北地区之所以木质好,和东北寒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天气寒冷,树木长得缓慢,所以木质优良。

(2)动植物小组汇报教师过渡:东北地区山多,森林覆盖面大,再加上独特的气候特点,为珍贵的动植物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许多名贵动植物更是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学生交流:东北的榛子、灵芝、不老草、猴头菇都非常有名。

五年级品社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品社林海雪原教案

课题:林海雪原(第1课时)
主备人2018年4月10日
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气候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范围、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平原上人们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难点:探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前搜集的东北自然风光图片、民俗图片、地图等
板书设计:林海雪原
1.北国风光
一、冰雪世界
冰雕滑雪漫长的冬季
二、寒冷的气候
吃穿住行保暖户外
三、快乐的生活
秧歌二人转四大文化名城教学反思:
课题:林海雪原(第2课时)
主备人 2018 年4月10日
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2.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人类生产要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自然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白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

3.认清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课件
板书设计:林海雪原
2.资源宝库
一、东北物产
木材东北“三宝”丹顶鹤
二、东北的资源
工业石油制造化工
教学反思:。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是一部以我国北国风光为背景的红色经典小说,讲述了东北联军在小分队的带领下,深入林海雪原,剿灭土匪,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故事。

本课将结合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感受北国风光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色经典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北国风光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革命的感悟和品德的修养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以故事情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及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北国风光的特点。

教师简介《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理解故事情节。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品教育意义。

2. 通过学习《林海雪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林海雪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

3.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2. 将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情节和思品教育意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思品教育元素和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品教育意义。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林海雪原》文本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阅读记录本。

4. 讨论问题指南。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林海雪原》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提取思品教育元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的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精神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其背后的思品教育意义。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品教育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展现的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思品教育元素,准备课堂分享。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资源宝库》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年级五年级学科思品与社会课题资源宝库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物产和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

重难点合理运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板书设计资源宝库林区:大兴安岭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石油:大庆教学过程教师过程学生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东北地区为什么很冷?2、东北地区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二、导入新课板书:资源宝库1、知道学生读课文并细心观察课本中的彩图。

2、提出问题①东北地区有哪些农产品?②为什么说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③东北有哪三宝?指名回答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边读课文边思考认真观察彩图讨论交流④“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你们是怎样体会的?⑤东北地区还有哪种最主要的资源?3、组织学生讨论4、教师提出所提问题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①农产品:大豆、玉米、高粱、小麦等。

②最大林区:木材储量占全国的一半。

③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④东北地区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的结果。

⑤石油: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三、东北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保护自然资源。

四、应用与延伸各小组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状况,组织学生设计一套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的方案。

小组讨论前后桌讨论交流学生回答把各自的意见在全班交流学生探讨保护措施设计方案全班交流。

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精品教案

林海雪原一、教材分析《林海雪原》这个教学主题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共设计了“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个主题活动。

“北国风光”,主要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体会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当地人民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

资源宝库这一课,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了解北大荒的转变过程,启发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开发与建设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态度与情感。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迷人景观,并在欣赏北国风光的意境中进一步领会东北平原的冬天的特点及人们是怎样适应那里寒冷的环境的;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增长了对东北地区人们生活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4.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5.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人类生产要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3.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教学难点1.探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认清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模拟表演等形式,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究。

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生活风俗习惯及丰富的资源。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

教案: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第一章:了解《林海雪原》的背景1.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北林海雪原地区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杨靖宇。

1.2 通过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

第二章:欣赏《林海雪原》中的自然景观2.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有关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林海”、“雪原”等。

2.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美丽风光。

2.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特色,如冰雪节、林产品等。

第三章:学习《林海雪原》中的人物精神3.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杨靖宇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他的英勇斗争精神。

3.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其他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的精神品质。

3.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第四章:探讨《林海雪原》中的人与自然关系4.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情节,如杨靖宇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4.2 分析这些情节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让学生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能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探索《林海雪原》中的民俗文化6.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关于民俗文化的描述,如民间传说、习俗、美食等。

6.2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6.3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民俗文化,如剪纸、冰灯、杀猪菜等。

第七章:分析《林海雪原》中的社会现象7.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社会现象的情节,如阶级斗争、改革变迁等。

林海雪原教案

林海雪原教案

林海雪原教案第一篇:林海雪原教案林海雪原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实验小学文风玲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生课前准备:1>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东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了解林海雪原 2.>课后拓展:小组内设计一个简单地利用与开发资源的方案。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

本课主要利用课件、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资料收集及整理能力,体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然后以材料为依据小组合作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东北平原独特的冬季景观,体会不同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了解当地人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引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兴趣。

在对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了解方面,教科书设计的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使他们能够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教材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千姿百态的生活环境。

其中“北国风光”,主要利用图片、文字的提示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北国风光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人们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与自然气候的关系。

开展对东北自然风光、气候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等其他知识点的教学。

体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在对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了解方面,教科书设计的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使他们能够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四、教学方法1、情景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展示图片、课件,充分的体会北国带给我们的自然环境、人文知识。

2、学生通过收集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林海雪原》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

《林海雪原》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

林海雪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

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东北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民风民俗、特产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可不是自己来的,还邀请了两位嘉宾。

出示赵本山小沈阳的照片。

认识吗?他们是哪里人?板书:(东北)2、说到东北。

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预设:冷板书:(冷)有多冷?有我们这里冷吗?(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环境推测东北的环境)预设:比我们这里冷多了。

3、热有热的风光,冷有冷的美景。

东北素有“林海雪原”的美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林海雪原》去看一看。

板书:林海雪原[设计意图]通过赵本山、小沈阳这些东北名人引出学习主题,利用视频资料等现代化媒体,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初步交流,确定研究主题1、要想全面认识一个地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了解?(1)同位说一说(2)全班交流,自由说。

(3)刚才有些同学说到二人转,这属于娱乐。

有说衣食住行属于生活习惯山山水水是地理环境。

帮助学生归纳: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习俗娱乐、地方特产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板书)1.地理环境2.习俗娱乐3.生活习惯4.地方特产[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东北,学生讨论怎样入手研究,让同学们自己概括总结出认识了解东北的研究方向。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身边的已知来认识东北,相互交流,寻找主题探究点。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林海雪原》教案教学内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并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与文化,树立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生收集展示北国风光风采的各种风景图片及相关知识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与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教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最东的的地方。

中国领土四极歌东极:黑熊岛上乌苏镇,北极:黑龙江心主航道,西极:葱岭中峰号屋脊,南极:南沙群岛沙排礁学生根据地图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点。

去过东北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眼中的东北。

或者是通过电视电影的镜头来学习东北。

教师引导结论:“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南方已是繁花似锦的时候,这里依然是大雪漫天,人们还身着厚厚的冬衣。

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和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

”二、感受北国风光认识那里的人如何生活(1)说说自己对东北平原的印象(2)投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片通过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对北国风光形成感性认识。

(3)小组合作交流:东北平原的冬天特点,为什么这样,人们是怎样适应这里的寒冷的环境的。

3.探究东北平原人们的生活(1)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东北民俗的资料。

(2)全体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3)探究、分析东北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4)交流探究收获。

第二课时寻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重点学习松花江。

联系松花江的污染投影当时污染的现场图片认识东北的工业。

五年级社会品德下册《林海雪原》教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社会品德下册《林海雪原》教案【DOC范文整理】

五年级社会品德下册《林海雪原》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第十五章主要内容梳理段落结构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插叙、空行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表达感受,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能与同学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教学重难点:对第十五章内容的段落结构梳理和有理有据的表达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ppt、微视频学生:《林海雪原》书本和读后感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本学期我们班“莲·阅读”的共读书目是《林海雪原》,我们一起读了前十四章的内容,老师想问问大家:在你已经读过章节中,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呢?生:自由回答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英雄杨子荣的故事里去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二、前情回顾ppt出示:给谁献礼?献的什么礼?为什么要献礼?礼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借用谁的身份?……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回顾前面的内容。

小分队攻破奶头山,活捉了土匪头子许大马棒,侦察兵杨子荣、孙达得、刘勋苍等人又分别捉住了土匪小炉匠、刁占一、一撮毛等人,在审问一撮毛时意外获得了许大马棒的“先遣图”。

在计划如何对付威虎山土匪时,203首长少剑波分析战情:不能用老办法攻打威虎山!因为威虎山不像奶头山单靠蘑菇岭的天险阻挡,而是地形极为复杂,易守难攻,所以才决定由侦查员杨子荣去完成一项极为重要而危险的特殊任务。

三、概括本章主要内容师:概括主要内容只要说出事情的六要素即可。

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为了帮助小分队,在百鸡宴前夕假借的身份去给献,以此取得土匪首领的信任,留在了土匪的老巢做了。

四、梳理段落结构和内容杨子荣在去威虎山匪巢的路途中都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怎样?•1.扮土匪,做标记•2.变路线,隐踪迹•3.遇猛虎,勇搏斗•4.对暗语,进山门•5.见匪首,取信任•6.献上礼,留匪巢插叙空行五、思考:有人说杨子荣的土匪形象不健康,没有教育意义,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林海雪原》第十五章杨子荣献礼阅读分享交流课教学设计板书:路上本章分为两部分智斗插叙空行。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第一章:了解东北林海雪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1 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其位于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

1.2 讲解东北林海雪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严寒的气候、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袤的雪原。

1.3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东北林海雪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探索东北森林的生态与资源2.1 介绍东北森林的类型和特点,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2.2 讲解东北森林中的代表性植物和动物,如红松、东北虎、马鹿等。

2.3 探讨东北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体验东北雪原的冬季活动3.1 介绍东北雪原的冬季活动,如滑雪、冰雕、雪地徒步等。

3.2 讲解这些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3.3 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感受东北雪原的魅力和冬季运动的快乐。

第四章:了解东北民俗和文化4.1 介绍东北地区的民俗和文化传统,如冰雪节、杀猪菜、二人转等。

4.2 讲解这些民俗和文化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4.3 通过实际体验和参与,让学生感受东北民俗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五章:探讨东北林海雪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介绍东北林海雪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2 讲解保护东北林海雪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5.3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让学生了解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第六章:走进东北林海雪原的民族风情6.1 介绍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

6.2 讲解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

6.3 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际体验,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东北地区的多元文化。

第七章:探索东北林海雪原的科学奥秘7.1 讲解东北林海雪原的地质形成、气候特点和生态系统。

7.2 介绍东北林海雪原中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7.3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八章:了解东北林海雪原的现代发展8.1 介绍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如城市化、工业化等。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案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案

北国风光《林海雪原》第一课时[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独到的地理地点。

2、初步认识东北的天气特色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认识特别天气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

能力目标:经过采集、检查、解析各种信息及资料,认识东北地区独到的天气特色及形成原由,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亲近关系。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指引学生经过采集、解析信息,认识东北地区的天气特色以及形成的原由。

[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以一曲庞龙的《家在东北》引入新课板。

书:课题(课件缓慢翻页显现一组显现东北地区风范的精良图片)(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解)看!这北国的冰雪美景,千里冰封的林海雪原、巧夺天工的雪雕、如碧似玉的冰雕、松花江畔的雾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惊险刺激的冰上滑雪、快乐风趣的雪爬犁、她们以其不行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看到这里,你被这冰雪魅力沉醉了吗?这些漂亮地图片不过东北风光一瞥,要想看到风光全貌你须去东北。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很多参天大树高耸入云。

俯瞰东北大地,这里山峦起伏,各处都是丛林,成了树木的大海。

到了冬天漫天飞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真是好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

二、认识地点,明确范围:东北这么美,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那你知道东北地区的地点吗?它包含那几个省市自治区?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寻东北地区的地点、范围及省会城市。

谁能在地图上帮老师指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东北地点是在雄鸡的哪一部位?是在鸡头、鸡尾、鸡腹、还是鸡它胸包?括那几个省市自治区?指导学生识图找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省会城市。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详尽感知东北三省,(演是示辽课宁件、。

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一带)2、简要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形三、研究天气,揭秘东北之“:冷”1、提及东北,你对东北第一感觉是什么?(板冷书):我们有的同学去过东北,有的在电视、或网络上见过东北。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林海雪原上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展示了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壮美风光,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德育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把握。

但针对本文的地域特色、风俗习惯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东北林海雪原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德育教育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保护环境。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学习描述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掌握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东北地区的林海雪原分布情况。

组织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3. 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2.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东北林海雪原景观的形成原因。

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图片和视频素材: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民俗。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展示东北地区的林海雪原分布情况。

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所需的器材和资料。

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光线充足,音响设备齐全。

学生座位安排便于观察图片和视频,开展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东北林海雪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教学新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东北地区的林海雪原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描述和分析景观的方法。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引导学生学习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沿海版《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掌握林海雪原的自然景观特点。

学习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理解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林海雪原的自然景观特点。

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东北地区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

林海雪原景观视频或图片。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前置学习东北地区的基本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林海雪原的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林海雪原的特点是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3. 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的相关案例。

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反思: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附近的林海雪原景区,观察和了解其生态环境。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完成考察报告。

其它教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其它教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其它教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沿海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教学目标:1、经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了解东北林海关键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知道造林护林的主要性,提升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关键: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造林护林的主要性,提升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课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中国最北的地域在哪里?3、出示东北地域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介绍:这里就是中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假如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四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5、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6、学生朗诵1、2自然段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1、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索题。

2、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板书:优良树木提问:这些优良树木关键有哪几个?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3、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于哪里?小结:根据中国《森林法》的要求,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回复问题、朗诵课文,加深了解。

2、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带着问题阅读。

3、提问:这两段课文关键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名特产。

4、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个关键的野生动物呢?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让学生欣赏相关这些动物的图片。

提问:东北地域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尤其浓密,为何?为了适应这里异常严寒的冬季5、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Lesson plan of "society"
《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

人造物体及人
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

本教案
根据自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沿海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
和著名特产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
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
冬季温度很低。


3、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
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
5、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6、学生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

2、(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

)板书:优良树木
(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
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
(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

(思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回答问题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考题)。

3、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名特产。

4、(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呢?
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2)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

(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什么?
为了适应这里异常寒冷的冬季(启发学生想象这里冬季人们如何生活?)
5、(1)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
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2)向学生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让学生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

2、自找伙伴讨论:如何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资源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巩固练习:
1、学生自我总结与质疑。

2、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
3、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
六、知识拓展:
回家利用网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诉家人。

七、全文小结(略)
教学板书内容:
15、东北的林海雪原
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
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著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