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品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学习用词准确地表达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学习用词准确地表达情感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用词准确地表达情感。
通过观察课文、分析情感、感性理解和细致描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同时,本单元还将重点讲解词语选择和构思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掌握词语选择和结构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词语选择和结构的方法3.情感分析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官体验和描写等方式,了解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师会将一段情感较为丰富的话题或情节作为学生的情感表达练习材料,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情节,然后教师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对比两者的差异,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情感表达的理解。
接着,教师会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析情感,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词语选择和结构的方法。
教师会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对成语、俗语、谚语等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词语选择和结构的方法在上述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会重点讲解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和结构。
教师会讲解词语的词义和典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深度和文化内涵。
教师会让学生举例并进行剖析,领悟到如何在情感表达中选择恰当的结构。
同时,教师会讲解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语言结构,让学生模仿,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情感分析的方法在学生掌握情感表达和词语选择和结构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讲解情感分析的方法。
教师会提供一些心理测试、情感小故事和文本材料,让学生使用情感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会在选取情感材料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避免经验与年龄的差距对学生带来过大的困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开头部分- 标题:(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 - 字数要求:800字以上正文部分一、教学目标- 了解公园的特点和用途- 研究描述公园中的景物和活动- 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公园的喜爱和体验二、教学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课堂教具: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辅工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景物,激发学生对公园的兴趣。
2. 研究新词汇:教授与公园相关的词汇,如树木、草地、花坛等。
3. 听读课文:播放和朗读与公园相关的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语言运用:请学生以小组形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公园,并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互动。
6.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公园,让学生以写散文的形式描述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7. 课堂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公园的新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公园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 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探索本地公园,写下自己的游园体验,并进行互相分享。
-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公园的美好。
结尾部分以上是对(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公园)的简要安排和说明。
通过本次备课,希望能激发学生对公园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主题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包括《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和《冀中的地道战》四篇文章。
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
首先是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四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古诗三首》中,XXX、XXX、XXX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其次,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标是学会写“祭、乃”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并激发爱国意识。
首先进行谈话导入,揭示诗题,介绍XXX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中《示儿》是他最著名的一篇诗歌。
接着,进行作者简介及背景的介绍。
XXX(1125-1210),字务观,XXX,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
他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后来入蜀,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在学生了解了诗人的背景之后,可以开始朗读这首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
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XXX的《示儿》,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挚的爱国情感。
今天我们要研究XXX的另一首诗《钱塘湖春行》,请大家先看一下这首诗的诗题。
出示课件8)师:你们看到这个诗题,想到了什么?生:钱塘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
13钓鱼的启示教学时间:教材分析:学习方针: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把持、皎洁、沮丧、诱惑、、实践”等词语2。
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瑰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德育方针: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基础分析: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力量”的道理课时放置: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揭题,读题质疑。
1.出示名言: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詹姆斯8226;兰费蒂斯。
2.学生读名言。
3.詹姆斯8226;兰费蒂斯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在十一岁时,一次钓鱼的经历让他服膺三十四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他的少年时代的故事——《钓鱼的启示》。
2.读题质疑。
(1)学生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按照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问题:“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从钓鱼这件事受到了什么启示?(随机解决“启示:启发、提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3)将本身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三字经,读一读。
放鱼饵抛钓线溅涟漪静等待鱼竿抖鱼挣扎熟把持鳃翕动求无果唇取钩鱼回湖心不舍获启示临抉择遇诱惑思告诫(2)读一读三字经。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备课一、设计意图:此文的启示是道德方面的,易使语文课变味而上成思品课。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先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因而,整堂课我从创设意境动手,以板快的方式设计,创设活跃的思想空间,让先生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解词,融入故事意境与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对话,从而展现先生的个性生命活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还原生活场景,进入情景体悟,化情景为学习之场,融情感为自主体验是本课设计的次要思绪。
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捕捞”、“鱼饵”、“鱼钩”、“不寒而栗”、“操纵”、“皎洁”、“沮丧”。
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理解父亲没有磋商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领会“我”和“父亲”的心思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引导先生理解父亲为甚么必然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缘由。
2、领会人物的心思变化过程,培养先生的语感。
四、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领会表达方法。
五、课前预备:相关音乐课件六、教学流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背景: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月光奏鸣曲》同时出示:朝霞辉映下,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的湖面和水中游动的鲈鱼的图片,创设情境。
师描述:“一个傍晚,太阳曾经西落了,美丽的朝霞悄悄爬上了天空。
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来到他家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垂钓。
当父子俩把钓线抛入湖中,朝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的工夫,这位小男孩毕竟钓上了一条罕见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父子俩都惊喜万分,可是……”。
接下去发生了甚么事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3《钓鱼的启示》1、何谓“启示”?2、这次钓鱼和别的钓鱼有甚么区别吗?让我们带着这些成绩,本人读读文章,圈画钓鱼的启示是甚么,想一想这次钓鱼的不普通的地方,同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好吗?二、默读课文,识字解词(一)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新人教版
③ 圆明园的现状与保护:文本提到了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现在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物保护、开展考古发掘、修复古建筑等。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观察他们如何分析文本内容、表达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学生对圆明园历史背景、毁灭过程和保护现状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圆明园历史变迁的课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痛毁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和民族悲剧的历史教训。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知识点:
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经过乾隆、嘉庆等朝代的扩建和修饰,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建筑。它汇集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瑰宝。
小组内讨论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人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学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启示”(单元预习达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和《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生子新词的读音。
2.准确熟练地认读字词,扫除字词障碍。
3.理清每篇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悟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4,培养学生解疑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环节根据本单元内容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导入本单元学习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输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和《珍珠鸟》这四篇课文,看看你能作者豆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三、预习达标环节第一关,初读课文,学字词同学们,拿起课本,看到一篇陌生的课文,首先你一定要认真读一遍,看看是否读通顺,另外还要学好字词,这样我们与作者、文本更多的交流,引起共鸣。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互相学习字词。
3.小组长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第二关,再读课文,知内容扫除了文字障碍,相信你们读起课文来更顺畅了。
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没得享受,你们队课文内容了然于胸吧。
请每小组任选两篇课文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1.各小组长提前组织组员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2.逐篇文章进行交流。
第三关深入读文,提问题你们在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时,如果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收获就更多了,学贵有疑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1.各小组长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整个课堂引入下一部分。
13 钓鱼的启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精读引领课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古诗三首》包括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示儿》写的是诗人在国土沦丧、内忧外患之际的悲愤之情和对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强烈渴望;《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境,表达了对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己亥杂诗》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以及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呼唤。
《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启超的强国梦想和乐观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既表达了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无比痛惜,又控诉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小岛》写了一位将军到一座小岛视察,亲眼见证了岛上的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把对祖国的挚爱融进日常守岛生活中,表现了战士们和将军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语文要素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查阅背景资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尤其是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资料使用的针对性,应起到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代替课文。
2.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
列提纲有助于学生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使表达更加有条理。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12 古诗三首(爱国情感)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资料,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3 少年中国说(节选)(爱国情感)结合注释、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4 圆明园的毁灭(痛惜之情)借助关键词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5* 小岛(爱国情怀)结合资料,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大胆想象,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教法建议1. 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要讲究时机,使用资料要有针对性,用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地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是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5、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到,从中受到教育。
6、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性,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篇章。
7、对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8、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从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
9、通过“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本文重点语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重点、难点1、熟悉本组生字、生词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5、从“口语交际习作”中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为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四、课时安排13 钓鱼的启示2课时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时15 落花生2课时16 珍珠鸟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共计11课时。
五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五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本单元通过学习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丰富多样,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基本知识;掌握描述家乡特色、风土人情的能力;培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调查、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内容涉及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和祖国的丰富多样。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祖国的丰富多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实践能力等。
4.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概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XXX用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
本单元就围绕“爱国”情怀,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一篇略读课文——《小岛》、一次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那种洋溢在文字间的爱国情怀。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用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受到心灵的熏陶。
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重点结合相关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3课时《少年中国说(节选)》2课时《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小岛》1课时作:二十年后的家乡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2古诗三首这篇课文的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希望。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XXX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气,表达了对光复失地、洗雪国耻、从头统一故国的无比渴想。
全诗字字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动人。
《题临安邸》是作者XXX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轻易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恼恨,表达对国度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心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己亥杂诗》表现了诗人渴想社会变革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
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期与学生相距太远,并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
讲授时教师要先引见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诗的社会情况的认识。
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朗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商量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适当地点化引导学生研究、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爱国”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或通过叙事,或通过写人,或采用直接抒发感情等方式,表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饱含爱国情怀的古诗。
《示儿》是一篇遗嘱,是诗人对自己儿子的谆谆告诫。
表达了陆游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题临安邸》通过写当政者在杭州城纵情声色,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通过创造“风雷”“万马”“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少年中国说》写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的信念,增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小岛》讲述了一位将军登上一座无名岛后,发现岛上的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建菜地,及将军和战士们互让青菜的故事,表现了将军和战士们以岛为家,建设家园的情怀,赞扬了他们爱岛、爱家、爱国之情。
“习作”的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旨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具体写作的能力。
通过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教会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懂得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以及掌握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书写提示”告诉学生怎样进行诗歌的书写。
“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褒义词和贬义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单元会认和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作文、语文、建议、意见、情况、思路、方法、地方、认识、问题、难点、自主、继续、充分、整体、和谐、快速、加深、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措施、特点、安全、思想、力量、基础、环境、重点、能力、方式、速度、关系、分析、着眼、激发、拓展、树立、严格、纠正、引导、鼓励、指导、强化、帮助、教育、解决、完善、提高、深化、改进、有重点、不妥协、中心13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沮丧”等词。
2.理解父亲要“我”将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1-9自然段内容,仔细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是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会儿,你会作弊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也遇到过这样难以抉择的问题,看看最后他是怎样选择的。
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指名接读课文,了解生字词的读音情况。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字词,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从哪里到哪里讲了作者小时候的事?哪些自然段讲了作者长大后对孩提时的钓鱼的事的感悟?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1—9自然段,思考回答:(1)我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儿看出鱼的大?我和爸爸的反应是怎样的?(2)你从“得意地欣赏着”看出了什么?爸爸也非常喜欢这条鱼,为什么他要我放了鱼?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2)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理清“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
五、课堂小结。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亲对子女严格教育的好处,懂得道德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词语。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10-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2.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多读几遍,写写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1)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却很难。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勇气和力量。
3、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4、指导朗读这段话。
5、拓展:举出自己遇到的类似的事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抉择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课外拓展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13 钓鱼的启示钓到鱼——放鱼(遵守公德)(道德实践)14*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师介绍:这是世界著名的罗马城市广场,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感受到什么?2、师: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的怀抱中就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并且对自己的一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题)二、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重点词的理解。
(2)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三、自主阅读1、出示自学提示(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与同桌交流。
(1)“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课文中哪些事或句子给你印象深刻,谈谈体会。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2、指生汇报,师相机引导联系重点句进行理解:(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3)“从此一条时装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4)是谁鼓励她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呢?齐读父亲说的那段话。
3、小结写作方法:体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详略得当地表达的好处。
4、联系自己经历,谈谈你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现在知道通往广场的路指的是什么路?2、出示两句有关成功的名言五、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时刻做到困难面前不妥协,不畏缩,牢记:条条大路通罗马六、作业:1、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2、练笔:平时你搜集了哪些名言警句?哪句话对你的启发最大,仿照本文的构篇方式,学习文章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两件事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板书设计: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毛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另寻出路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走向成功15 落花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等词语。
会用“居然”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
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领悟作者详写和略写、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及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简介作者许地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3.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有待下节课解决。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花生的可贵之处,懂得怎样做人。
2.体会文中作者的表达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步骤一.回忆课文内容。
生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1.种花生、收花生: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并用“居然”仿说一句话。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3.填空: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讨论,加深理解。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五、说说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1、抄写第10自然段。
2.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板书设计:15、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默默无闻甘愿奉献16*珍珠鸟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3.师简介作家冯骥。
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请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