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1导学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学习重难点】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知识整合】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2)(3)3、实践的基本形式:(1)(2)(3)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过程:(2)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1)(2)(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原因:(2)怎样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典型例题】1.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2、“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4.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
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
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攻关,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不喷农药降服棉铃虫成为现实。
今年该抗虫棉要推广1000万亩,将为广大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说明()①人的愿望决定了认识的产生②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5.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①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②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③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6、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9年物价涨幅目标控制在4、8%左右。
6.1线段、射线、直线 (1)导学案
6.1线段、射线、直线 (1)学案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并能运用相关性质、公理;2.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进取意识,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学习难点: 掌握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1. 阅读课本P148~P149,写出疑问:2.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⑴过两点B A 、分别画一条直线; ⑵经过两点B A 、画一条直线。
二、探索活动: 1. 情景创设:为了吃到骨头,小狗可能走的路线有几条?你认为小狗选择的哪条路线是最短路线?请说明你的理由。
2.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________________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请大家观察P147地图,由火车站到汽车站,你可以走哪些路线,其中你认为哪条路线是最短的?为什么4.(1)如图:线段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那么图(1)的线段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或_____。
(2)射线可以用表示端点和射线上另一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
(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 那么图(2)的射线可以记作_____ (3)直线可以用表示直线上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那么图(3)的直线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 5.议一议:(1)图中以A 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以B 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以C 为端点的线段有条?以D 为端点的线段有多少条?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三、巩固练习:课本P 149 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ABaAB 图1图2AB图3m五、当堂检测: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过点A 、点B 画直线AB(2)过点C 、点D 画线段CD(也叫连结CD)(3)以E 为端点过点F 画射线EF 。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1、同学们看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磁铁靠近小铁球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若将磁铁放在运动铁球的正后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将磁铁放在垂直于小铁球运动轨迹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观察下列几幅图画回答下列问题:高速飞行的网球撞上网球拍,使网球拍的 撑杆跳运动员对撑杆施力,使撑杆的 ______发生 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了改变。
由上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手用力压气球时,气球的形状改变程度就大,手轻轻压气球时,气球形状改变的程度就小。
可看出力的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手推门,们能够关闭,手拉门们能够敞开。
可见力的 ________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
可见,力的 也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概括:力的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它们称为力的________。
三、力的概念 1由左边所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以上所述现象都有力产生,可见力是: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物体(受力物体)作用.. 时就会有力产生,因此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F 单位:____ 简称:_____ 用字母_____表示 思考:两个物体不接触时能发生力的作用吗?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有力的作用吗?2、想想做做:1)、用你的左手拍右手: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左手什么感觉?2)、用红气球压绿气球,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为什么红气球也扁了?由此可知,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后者对他的反作用力。
《§6.1 电压》导学案
《§6.1 电压》导学案【课前检测】1.电流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电流的单位还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2.电流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一、学习目标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通过练习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3.通过阅读说明书,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过程想想做做: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先后用一节干电池和二节干电池作电源,观察在两种情况下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此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点一】电压(请你先阅读课本4-5页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
2.电压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电压的单位还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3.记住几种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蓄电池的电压: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手机电池的电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学点二】怎样连接电压表(请你认真阅读课本5-6页“电压表的使用说明”,明确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先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做完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你们的疑惑。
)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联。
2.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请你思考:如果将电压表“+”“-”接线柱接反,会出现什么现象?3.被测电压能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你思考:①如果被测电压超出了所选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路两端电压的情况下,我们怎样选择合适的量程?跟踪练习:完成课本第6页想想议议(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进行交流)【学点三】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学习要求:参照电流表的相关知识,试着说明电压表应怎样使用。
请你说出课本第7页图6.1-6电压表的读数,小组内交流。
)想想做做: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池两极,电压表可以吗?请完成课本第7页想想做做,将实验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六、1(一)金刚石、石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
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
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分析归纳法
结构结构结构具有的性质具有的性质
你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决定物质的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
6.1质量导学案
图1 6.1质量 导学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难点: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课内探究问题 一:质量的定义及单位换算? (一)、学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讲桌凳。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哪个含有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棒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棒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并让学生分析铁棒与铁钉含有的铁的多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质量”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二)、自我检测:(相信我能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t =_______kg 1g =_______kg1mg =_______kg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4.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48____ ②一张纸的质量约750_______。
问题二:如何测量质量?天平如何使用? (一)、学生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 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我检测:(我是最棒的)1.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分为____和2.请你根据如图1所示的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填上合适的名称: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6.1平方根(导学案)
第六章 实数第一课时:6.1平方根(一)【学习目标】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学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学习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习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写出下列数的平方=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5 ;二、探索思考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 ,a 叫做 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可知:a 是 数是 数练习一: 1.填空:(1)因为_____2=64,所以6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2)因为_____2=0.25,所以0.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3)因为_____2=1649,所以164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 2.求下列各式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被开放数从小到大排列可以发现: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3、2的算术平方根是 ,10的算术平方根是 ,36的算术平方根是4、辨析题:卓玛认为,因为(-4)2=16,所以16的算术平方根是-4.你认为卓玛的看法对吗?为什么?三、典例分析例:已知:023=-++y x,求yx 的算术平方根。
四、当堂反馈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2、如果2a-18=0,那么a 的算术平方根是 . 3、、下列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是()A.0B.-1C.10D.1024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B .0x <C .0x ≠D .0x> 5、填空并记住下列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25 ;6、若x 、y 为实数,且 5+x +|y-2|=0,求x+y 的值五、学习反思第二课时:6.1平方根(二)【学习目标】1.2不循环小数的特点.2.会估计带根号的数的大小。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导学案,推荐文档.doc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从丰富具体的事例中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意识,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P1-4,填空1. 人类学会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青铜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其中和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 英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中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 化学是的科学。
4. 利用食盐水的水溶液可以制造并进而生产等【共同建构】活动一:化学是什么?知识回顾:小学自然中学过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钢铁会生锈;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引入课题 :通过“烧不坏的手帕”“白水变牛奶”等“魔术”引入,想一想: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上面的问题?交流讨论:提到化学,同学们会想到什么?1、化学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典型例题】下例叙述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问题是().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B.铁矿石是如炼铁的C.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D.用粮食酿造白酒【当堂演练】1.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① 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规律A ①③B ①②C ①②③④D ③④2.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 .原子分子论学说B.火的利用C.元素周期表D.中国的四大发明3.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 .海水淡化膜的研制----------- 水资源问题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污染问题1C.纳米玻璃的开发使用-------------- 材料问题D.应用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 能源问题4.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利序是()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塑料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④③⑤【课后提高】1.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四个方面简要说出化学的好处。
6.1 二次函数导学案
6.1 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圈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m ,则宽为________,设面积为y m 2,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2、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3、设圆的半径为r ,面积为S ,则S 与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二、概念1、观察刚才得出的关系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一般地,形如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且a ≠0)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3、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A 、2213y x =-B 、221y x x =+C 、22(1)y x x =+-D、y 4、已知函数22(2)k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k 的值。
三、典型例题: 例、如图,某校小农场要盖一排三间长方形的羊圈,打算一面利用一堵旧墙, 其余各面用木棍围成栅栏,该校计划用木棍围出总长为24m 的栅栏。
设每间羊圈的一边长为x m. ⑴请你用含x 的关系式来表示围成三间羊圈所利用的旧墙的总长度L 以及三间羊圈的总面积S 。
⑵请计算,当x 分别为2m 、3m 、4m 和5m 时,羊圈的总面积分别是多少?四、随堂练习:1、写出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正方体的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圆柱的高14cm ,写出圆柱的体积V (cm 3)与底面半径r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学校准备将一块长20m 、宽14m 的矩形绿地扩建。
如果长、宽都增加xm ,写出扩建面积S (m 2)与x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什么;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导入新课: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的作用: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讨论交流: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6.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习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学习难点】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104—106几种常见的碳单质,了解其物理性质、用途及结构的不同;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得它们具有性质,常利用这一性质来、,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原因是。
2、阅读课本P107—108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如古代的字画多年不褪色等。
(2)碳与反应,化学方程式: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3)碳与某些反应,写出两个个不同化学方程式:;;【合作探究】二、碳的化学性质(一)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1、北宋张择端用墨汁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完好保存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有什么性质?2、我国农村有些木质线杆被埋入地下前,表面被火烧成黑色。
如果将这种木质线杆直接埋入地下,你认为有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什么问题?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为什么稳定?你是否能从碳的原子结构中获得启示?(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二)碳与氧气反应1、回忆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2、木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3、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思考:如何从理论上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三)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1、木炭粉与氧化铜的反应的探究⑴看装置图讨论:a.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b.比较反应装置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何异同?这对我们进行实验操作有何启发?⑵实验现象⑶写出化学方程式,⑷还原反应:在此反应中,C得到了CuO中的氧变成CO2,CuO失去氧变成铜,象CuO 这种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木炭是使CuO被还原为铜的物质,所以说木炭具性2、试一试: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即将金属氧化物里的金属还原出来,试将以下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⑴木炭还原氧化铁⑵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3)碳在高温下还可以还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试写出化学方程式3、讨论: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课堂小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随着温度升高,碳的活动下大大增强2、性: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3、性:在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6.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导学目标】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
2.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教学重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用途之间的关系。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单质是指。
2.你认为同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3.我们曾认识过哪种主要元素是碳元素的物质?二、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实验】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思考】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三、精讲点拨2.无定形碳(属于物)⑴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⑵性质&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_________,用于;②焦炭用于;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组成如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炭”是指具体的物质,如:3.新型碳单质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四、合作探究,协作交流1.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2.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C60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结论: 五、梳理归纳,巩固提升【当堂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及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B、铅笔芯是由金属铅制成的所以能导电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能导电D、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金刚石 B. 木炭 C. 石灰石 D. 铅笔芯3.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A.金刚石 B. 活性炭 C. 炭黑 D. 石墨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A.碳原子内部结构不同 B.元素组成不同C.碳原子排列不同 D.碳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不同5.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的一种分子,化学式是C60。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第一课时 -导学案
课题2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3.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重点】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2.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1.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2.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以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叫做溶液。
3. 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溶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快速溶解呢?答: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和组成。
溶质:;溶剂:。
5.溶液中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理由)我的疑惑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一、溶液的组成1.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滴入几滴植物油的汽油归纳:(1)溶质的状态可以是、、,溶剂状态一般是,最常见的溶剂是。
(2)溶质可以有种,溶剂只有种。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把量多的物质叫溶剂,量少的物质为溶质;如果有水,不管量多量少,水是溶剂,另一种物质为溶质。
2.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说明溶剂的名称,则溶剂为水(1)硫酸铜溶于水得到溶液,简称为(2)酒精溶于水得到溶液,简称为(3)碘溶于酒精得到溶液,简称为(4)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得到溶液,3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溶液质量= +溶液的体积≠+,为什么?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目标二、溶液浓度的表示1.溶液浓度表示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3.(1)根据公式完成下表:ω(溶质)(2) 某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它表示什么含义?(3) 变式三.达标检测1. 下列关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溶剂一定是液体 B.溶质只能是固体C.溶剂可能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D.溶质只能是气体2. 把5g氯化钠放入15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A.33.3% B.25% C.20% D.10%3.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克水中溶有5克氯化钠 B.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D溶液中氯化钠和溶液的质量比是1∶94.现有100mL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20g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5.20℃时,从100g2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50g,则所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A.16%B.4%C.20%D. 16.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某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A.1∶3B.3∶1C.4∶1D.1∶4答案:1.C2.B3.B4.D5.C6.A。
6.1 反比例函数 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6.1 反比例函数主备:曹玉辉副备:李春贺孙芬审核: 2014-9-22一、学习准备:1、一般地.在某个变化中,有两个 x和y,如果给定一个x的值,相应地,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叫,y 叫。
2、我们已经学过一次函数,还记得相关知识吗?⑴形如y=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⑵图像的性质是:当k>0时,图像经过第象限,y随x的逐渐增大而,这时图像是图像(上升或下降)。
当k<0时,图像经过第象限,y随x的逐渐增大而;当k=0时,它变成函数,图像的性质与的性质相同。
二、学习目标: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反比例函数,能举例辩析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符合反比例函数的特征;会求简单问题中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三、自学提示:(一)自主学习:问题提出:1、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为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2)利用(1)中的关系式完成下表: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的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3)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二)合作探究:1、 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四、学习小结: 五、夯实基础:1.对于函数y=m -1x,当m 时,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K 为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海外国语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九上化学导学教案
编号02 日期12.12.2
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设计者孙守川审核人:化学组一、教学目标:1.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2. 能从失氧的角度初步认识还原反应
“日日清”达标训练题
2. 电子技术离不开高纯度硅,硅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工业上制硅的基本原理是SiO2+2C=高温===Si+2C O↑该反应物中表现出还原性的反应物是()
A. SiO2
B. C C Si D. CO
3. 1、(07上海)34、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式不同的是()
A、红磷与白磷
B、水和冰
C、金刚石和石墨
D、氧气和臭氧
5、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应用碳素墨水书写。
这是因为()
A、碳能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B、碳能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C、碳能与纸的成分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 )。
A.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该物质一定是石墨
C.该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D.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7、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
8、试管里有一黑色粉末状固体,加热后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此固体物质可能是( )。
A.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B.氧化铁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C.木炭粉
D.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9、已知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在1~100 nm的材料。
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为传递信息的“导线”。
下列有关纳米碳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纳米碳管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纳米碳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相
迁移运用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如图
①左试管装入20g氧化铜和木炭粉的固体混合物,刚开始预热,右试管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烛,原因是什么?
-------------------------------------------------------②当木炭完全反应时,停止加热,先将导管从右试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右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到出,称的所的固体质量为15.6g。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③20g-15.6g=4.4g,4.4g表示--------------------④原混合物中木炭和氧化铜的质量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