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收入分析_基于浙江省农户的问卷调查_宁爱凤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 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
这些行为差异反映了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价值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也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五、建议与展望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 下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 农地流转政策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同时,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户的 市场竞争力和维权意识。
谢谢观看
一、农地流转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农地流转在各地广泛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 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流转程序不规范:很多农户在流转土地时,未遵循规范的程序,如未签 订流转合同或合同内容不完整,导致日后的纠纷和矛盾。
2、流转价格不合理:部分地区的农地流转价格偏离了市场价值,造成农户 利益受损。
2、土地流转平台方面: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平台体系,完善信息发布、合 同签订、鉴证过户、法律援助等功能,为供需双方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
3、政府方面:政府应做好确保农地流转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规 则。
四、行为差异分析
2、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土地价值的认知更为全面,更 易接受农地流转这一新兴事物。
3、土地流转认知: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越多的农户,越容易接受并积极参 与农地流转。
三、农地流转过程分析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农户、土地流转平台和政府等多个主体。以下是针 对这些主体的具体分析:
1、农户方面:农户应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充分认识到土地的潜在价值,从 而积极参与农地流转。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在流转过程 中争取更多权益。
3、流转信息不对称:很多农户无法及时获取可靠的流转信息,导致难以寻 找到合适的流转对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 影响因素。
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收入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问卷调查
水平相对高的地区,00年人 口城市化率分别为 5 .% 21 23
收稿 日期 :2 1 一O 2 0 1 9— 6;修回 日期 :2 1 0 02— 3—2 0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 重点项 目( 0 9 2 0 1 ; 2 0 C 5 2 ) 宁波大学 学 科 项 目( K 2 X W00) 作者简介 :宁爱凤( 9 2一) 女 , 17 , 江西鹰潭市人 , 副研究 员 , 士 博
宁爱凤 ,刘 友 兆
(. 1 南京农业 大学 公共 管理学 院 , 南京 2 0 9 ; . 10 5 2 宁波大学 法学 院, 浙江 宁波 3 5 1 ) 12 1
摘要 :用 S S 1 . 因素方差分析 和均值 比较 方法 , P S 3 0单 对浙 江省 不 同城 市化地 区的农户农地 收入 比重进 行 比较 分析 。认为城市化不同 , 户农地收入 比重不 同, 市化程度 高的地 区农户农地 利用 经济 收入 比值 的平均值低 于城 农 城
1 问 卷设 计 及 调 查 区基 本 情 况
农户土地利用涉及 到土地 、 劳力、 资本三大 传统生 产要素。本研究用 到的影响农户土地利 用经济 效率 的 指标有农户土地 利用结构 、 农户 劳动 力分配 、 肥投入 化
情况 。结合 城 市 化 阶段 的 划 分 , 州 、 波 为 城 市 化 J杭 宁
组成 、 家庭成员农业投入时间、 农地利用面积组成 ( 包括 耕地、 林地等 ) 化肥农药物资投入 、 、 家庭收入构成等, 这 组数据主要从农户访谈 及小型座谈会 中取得 。本课题
组 向每 个村 发 放 了 2 5份 问卷 , 发 放 30份 , 回有 效 共 0 收
浙江乡村调研报告
浙江乡村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为了了解浙江乡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浙江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乡村居民的意见和反馈,同时进行实地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经济状况调查针对浙江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我们询问了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及收入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农业仍然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非农业收入也逐渐增加。
此外,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呈正相关性,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
四、生活状况调查在了解了乡村经济状况后,我们开始调查乡村居民的生活状况。
调研发现,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
然而,乡村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乡村旅游发展调查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在浙江乡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保护了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六、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浙江乡村地区的经济状况逐渐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居民的生活改善。
城市化进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基于浙江、江西的调查
农 业经 g; 2 1, l 01 , 5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夜 户 土 地 利 用 行 对 耕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影 响 研 究
*
基 于浙 江 、 江西 的调 查
◎唐 梦奇 宁爱凤
摘 要 i由于我 国人 多地 少的国情 ,农地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其 可持续利 用成 为学术界 关注的热点。耕地
一
、
肥的行 为 ,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
世纪西欧那样随着土 地连作 、土地强化利用 的发展而土壤肥
( 一)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耕地数量影 响 根据 2 年 1 l ∞2 月 目试行 的 俭 国土地 分 ,农 用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的土地 ,包括耕 地 、园林 、林地 、牧草 地及其他农用地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以来 , 业结构 农 资 、 生产决策行为成 为了诱致农业结构调 整从而偏离粮食 生产的 原因 。我国采取 了两项最严格 的土地管理制度 :坚持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和 实行最严格的节 约用地制度 。也 可以说采 取了最为 “ 严厉”的保护措施 ,并通过制定粮食 保护价 、粮 食直接补贴 等政策不断加大对粮 食生产的扶持 力度 提高农户
力递减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古代 中国农 民掌握 了一 套 “ 深耕细锄 ,厚加 粪壤 ,勉致人工 ,以助地力”的用养结 合方法。通过 “ 人功 ”以助 “ 地力” ,是中国农 业用养结合 的 土壤肥 力保持传统的基本特征 。
农户土地利 用行 为影响耕地质量 的具 体体现在农户 的决
※项 目资助 :宁波大 学校学科项 目 《 衣户土地利 用行 为对耕地 可持续利用研究)X W00 ) K 2) (
一
6 — 8
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 基于浙江的调查与实证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广泛研究。总体来说,农户土地流转 意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土地依赖程度、非农产业发展、 政策环境等。此外,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在土地流转意愿上表现出差异。一些学 者认为,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流转土地,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土地流转 意愿与兼业程度不存在显著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浙江省内选取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调查。问卷 设计主要涉及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土地依赖程度、非农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土地流 转意愿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为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包括纯农户、兼业农户 和专职非农农户。数据收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结果与讨论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以下规律:
1、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对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量较多的 农户更倾向于保留土地,以保障家庭基本生活需求;而家庭人口数量较少的农户 则更愿意流转土地,以追求更高的非农收入。
2、土地依赖程度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对土地依赖程度较 高的农户往往选择保留土地,而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户则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结论
综上所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应充分 考虑到这种关系,在制定土地流转政策时,要兼顾保护农户权益和促进农业发展 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障农户和受让方的 合法权益;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技能和素 质;
影响因素: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 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会直接影响到农户的土 地流转意愿。此外,农地价格、社会保障、农业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也 会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影响。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许多政策的关注焦点。
因此,深入探究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展开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研究广泛存在于国内外学术领域。
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收入与教育程度、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资本投资等因素显著相关。
另外,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社、土地集约经营等也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选择2000年至2020年间的统计数据,将收入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教育水平、土地面积、农业机械化率、家庭规模、金融支持等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1. 教育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就业中的竞争能力越强,收入水平也越高。
因此,应当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本研究发现,土地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左,但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浙江省农村居民已经完成了农业向非农业转型的过程。
只有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率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
大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紧密,可以共同劳动生产,因此收入水平较高。
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当维护农村家庭的合理规模,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
四、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农户收入调研报告
农户收入调研报告农户收入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农户收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农户收入来源、规模、分布和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对农户收入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估和综合研究。
报告指出,农户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受到市场供需、政策支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增加农户收入的建议,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化、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技术培训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一、引言农户收入是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繁荣的关键指标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农户收入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农户收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农户收入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农户收入主要依赖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两个方面。
其中,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种植、养殖业、果蔬种植等;非农产业包括农村副业、农民工返乡等。
农村副业的发展为农户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而农民工返乡则为农户带来了外出务工所得。
三、农户收入规模及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农户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一些农户由于技术、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一些有条件的农户通过创业、农业产业化等途径,收入水平较高。
此外,城乡收入差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村收入普遍低于城市。
四、农户收入结构调研结果显示,农户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收入。
农产品价格波动、气候灾害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
因此,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五、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市场供需、政策支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农户收入。
市场供需的变动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水平;政策支持可以给予农户补贴和扶持,增加收入来源;环境因素如水土保持、气候变化等也会对农户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六、建议综合研究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 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户收入水平;2. 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3. 提供农户技术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提供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研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各界对于这一现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本文进行了一项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居民进行,主要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生活水平、教育背景、就业情况等,深度访谈则主要针对一些收入差距较大的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主要了解他们对于收入差距的看法、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等。
二、调查结果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稳定,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则不稳定,且整体较低。
在受访者中,超过80%的城市居民表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比较满意,而仅有不到30%的农村居民表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背景差异。
城市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而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3)社会保障差异。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更多的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则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教育是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城市居民相对较高的教育背景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收入机会,而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较低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空间。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就业机会的开发,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调查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结论,笔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的思考——基于浙江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
业机会 和非农 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 , 市场机 制对人 力资本 的正常 回报 。 因此 , 最优 的解决措 施应是在保 持 经济效 率的基础 是 其
上 , 各 个阶层提供 更加公 平的发展机 会和分 享社会成 果的机会 。 为
关键词 : 村居 民; 入 差距 ; 变 农 收 演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F2.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9 4 (0 9 0 — 0 7 0 10 — 9 0 2 0 )4 0 7 — 5
r t r r e c a i m n h ma a ia .T e e o e, h p i ls l to h u d p o i e mo e e u t b e o p ru i e o e u n f ma k tme h n s o u n c p t 1 h r f r t e o tma o u i n s o l r v d r q i l p o t n t s f r a i d v l p n n h rn ft e fu t o o i lf r v ro s s c a ta a o h a i o e p n c n mi f c e c . e e o me ta d s a i g o h r i f s c a o a i u o i lsr t n t e b ss fk e i g e o o c e s i i n y Ke r s r r lr sd n s n o a y wo d : u a e i e t ;i c me g p;e o u i n vlt o
Th nk ng a o tt e I c m e Ga t e i i b u h n o p be we n Rur lRe i e t n t o u i n a sd n s a d I Ev l to s
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方法三、调查结果分析1.农民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有500位农民参与,其中男性占45.6%,女性占54.4%。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主要集中在35岁至55岁之间。
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60.2%,初中占32.4%,高中及以上占7.4%。
农业生产收入主要包括种植和养殖业务。
种植业务以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占农业收入的50%,养殖业务以畜牧业和禽蛋养殖为主,占农业收入的30%。
副业收入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农产品销售和土地流转等。
其中果蔬加工收入占副业收入的50%,农产品销售收入占30%,土地流转收入占20%。
外出务工收入主要来自于城市打工,包括建筑工地、服务业和家政服务等。
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和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达80%。
3.农民收入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农民平均年收入为3万元左右。
其中农业生产收入平均为2万元,副业收入平均为0.9万元,外出务工收入平均为0.3万元。
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相对于过去农民的收入而言有所提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农民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等方式,可提高收入水平。
四、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具体建议如下: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拓展内外销渠道,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4.推动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效益,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5.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6.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经营收益。
7.鼓励农业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产品合作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以上建议旨在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基于浙江农村土地改革试验区调研数据的研究
劳 动 保 障 世 界77理论探讨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基于浙江农村土地改革试验区调研数据的研究周家乐 陆梦碟(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通过对浙江省的农民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研,以农村土地改革试验区中的德清、义乌作为重点调查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模型,研究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有45.12%的农民进行了流转;流转的主要形式多是转让、转包;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农民产权意识越高,有助于其未来发展;土地流转程度越高,越利于农民增收和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改革试验区;增收;发展一、研究背景(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3年底的53.73%提高到2020年的60%,每年提高1.05个百分点;二是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3年底的36%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45%左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而农村土地流转即农村土地非农化使用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是大方向。
我国已进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农村。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解放了土地中的劳动力,使其转向第二,三产业,此部分劳动人口的收入来源和结构改善,非农业收入的提高,促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2]。
同时,建设现代农村需要改变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状况以提高农村公共品的利用效率,这涉及到大量农村土地的重新规划利用,使土地以各种方式流转趋于集中,提高土地流转程度。
(三)宅基地用益物权缺少法律保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7年2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盘活存量地,这是国家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举措[3]。
了解农村收入差距的问卷调查
了解农村收入差距的问卷调查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农村居民。
调查内容:
1. 您认为农村收入差距的问题在您所在地区是否存在?
A. 是
B. 否
2. 如果您回答了“是”上一题,请简要说明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 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职业选择不同
B.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
C. 市场竞争程度不同
D. 政府政策不平等
E. 其他(请具体注明)
3. 您认为农村收入差距是否对当地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A. 是
B. 否
4. 您认为如何减少农村收入差距是当务之急?(可多选)
A.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B. 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确保资源分配公平
C. 支持农民创业,培育农村产业发展
D. 加强政府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E. 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F. 其他(请具体注明)
5. 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农村收入差距?
A. 是
B. 否
6. 对于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农村收入差距,您有何建议?(请具体注明)
7. 您的性别:
A. 男性
B. 女性
8. 您的年龄段:
A. 18岁以下
B. 18-30岁
C. 31-50岁
D. 51-65岁
E. 65岁以上
9. 您的职业:
(填写具体职业,如农民、教师、企业员工等)
10. 您所在地区:
(填写具体地区名)
感谢您的参与!您的回答对研究农村收入差距问题将有很大帮助。
请尽量详细和真实地填写每个问题。
您的个人信息将被保密并仅用于研究分析之用。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其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仍然存在着不均衡和不稳定的现象。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因此深入研究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农田规模、农业生产水平、市场价格波动、政策扶持程度等。
农村居民的收入不仅受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受到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和构成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深入研究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提供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探究其收入水平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为促进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揭示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估,探索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改善措施,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意义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与城市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于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决定因素,有助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通过了解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提供重要参考。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经济收入情况调查报告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收入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了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旨在揭示农村经济的真实状况,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经济的收入状况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在一些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经济收入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一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仍然相对落后。
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政策支持的差异。
在调查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反馈。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农村经济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类: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
农业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农产品所得,而非农业收入则包括农民工工资、乡村旅游等。
在这些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占据主导地位,但非农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较快。
在农业收入方面,我们的调查发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农业收入的增长受到了一些限制,如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波动等。
为了提高农业收入,我们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和稳定。
在非农业收入方面,我们发现农民工工资是非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农民工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仍然较低,且工作条件和权益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非农业收入,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提高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此外,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我们需要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和生态环境。
总之,我国农村经济的收入状况存在地域差异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情况。
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收入水平,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推动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二、农村总收入
通过对10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总收入普遍较低,多数农户的年总收入在1万元以下。
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大部分农民依赖于单一农业收入,缺乏其他增收渠道。
同时,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
三、农业收入
四、农村非农收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逐渐兴起,农村非农收入也逐渐增加。
调查显示,农村非农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左右。
其中,农村务工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45%,其次是经营服务业收入,占比约为25%。
然而,农村非农产业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农民靠临时性务工收入维持生活,稳定性较差,确保就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六、结论与建议
1.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拓宽其就业渠道。
2.注重农产品的差异化种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参与新兴农业项目。
3.加大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和稳定性。
4.加强农村创业教育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创业活动。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农村收入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优化农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浙江省农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浙江省农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王振
【期刊名称】《农村经营管理》
【年(卷),期】1998(000)008
【摘要】浙江省农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王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
浙江省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从1984年的376元增加到1997年的3443元,平均每年递增171%。
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各种原因,在农民收...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王振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农民收入分化程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曹烨娜;严树森;胡思奇;王馨
2.农民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测度与分解 [J], 蒋志强;史修松;刘畅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林奥京;刘俊昌;陈文汇
4.农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J], 杨启地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J], 杨启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
农村收入调查报告农村收入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民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农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收入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农村收入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贫困地区,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个农村家庭。
首先,我们发现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农业。
农民通过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农业活动获得收入。
然而,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然存在问题。
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此外,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也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农村家庭的非农收入逐渐增加。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在当地发展农村产业。
这些非农收入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也发现非农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民在外地务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尽如人意。
而在农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我们还发现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通过对农村家庭的调查,我们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收入普遍较高。
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
因此,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对于农村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还关注了农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收入分配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较高,但另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农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内部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一些家庭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劳动力较多的家庭成员,而另一些家庭则依赖于较少的家庭成员。
这种家庭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对农村收入分配公平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收入调查报告显示,农民收入的提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农民工工资水平评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民工工资水平评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
然而,由于消费能力低、社会地位低、法律保障不足等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例如流水线作业、加班和误工等问题。
其中,低工资是导致农民工血汗耕耘的原因之一。
浙江省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经济水平较高,但农民工的工资和劳动权益仍然受到诸多挑战。
因此,对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水平的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对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水平进行评估,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民工工资状况提供参考,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实施正义的用工制度提供依据。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1. 研究问题: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1)浙江省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如何确定的?(2)农民工的工资水平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3)不同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民工的工资差异如何?2. 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探讨以下研究内容:(1)建立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2)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综合评估浙江省不同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民工工资状况;(3)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合理提高。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和指标体系;(2)搜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3)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变量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模型;(4)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5)通过对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造成农民工工资低的主要原因。
2. 研究步骤:(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研究框架及指标体系;(2)设计问卷和访谈大纲,开展实地调研;(3)数据处理和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4)模型拟合和验证,得出研究结果;(5)撰写论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收入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宁爱凤1,2,刘友兆1(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2.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用SPSS13.0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对浙江省不同城市化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城市化不同,农户农地收入比重不同,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收入比值的平均值低于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户农地收入比值标准差大于城市化低的地区,其中主要原因是城市化不同导致农户兼业时间不同。
提出要创造条件促进资源集中型农户兼业化,使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效率得到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不同城市化;农户农地收入;农户兼业;对策;浙江省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363(2012)03-0163-04收稿日期:2011-09-26;修回日期:2012-03-20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09C25021);宁波大学学科项目(XKW020)作者简介:宁爱凤(1972-),女,江西鹰潭市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土地管理研究,(E-mail )ytflynb @163.com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化、乡镇企业、人口迁移等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2]。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背景不同,这些因素对各个省区的影响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城镇化进程不同,在省内城市化也存在明显差异[3]。
人们在不同的生存发展环境下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感知,进而采取不同的行为。
同样,在不同的农村生存发展环境下,农民的耕地利用的目的、对耕地的投入、耕地流转的意识都会有很大的不同[4]。
不管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还是基于农户经济学理论,耕地利用的主体———农户进行农地利用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效益的高低[5-7]。
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结构。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效益作了定性分析研究[4,8]。
通过农户调查,定量分析不同城市化地区农户农地利用收入差异,有助于认识农户农地收入的变化规律,为提高不同城市化地区的农民收入、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1问卷设计及调查区基本情况农户土地利用涉及到土地、劳力、资本三大传统生产要素。
本研究用到的影响农户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指标有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农户劳动力分配、化肥投入情况。
结合城市化阶段的划分[3],杭州、宁波为城市化水平相对高的地区,2010年人口城市化率分别为52.3%和35.9%,金华为城市化水平中等的地区,人口城市化率为23.1%,丽水为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城市化率为17.6%。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城市化地区农户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而获取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效率,笔者于2010年8月和10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了浙江省4个县(区、市)的12个村作为调研对象。
分别对杭州建德市李家镇、宁波慈溪市周巷镇、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和丽水市新建镇———不同城市化地区的其中12个村进行了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①专项调研。
本次调研以问卷为主,并结合访谈、小型座谈会等形式。
调查内容由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和农户的农地生产、收入情况三部分组成。
其中,被调查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区位、居民收入状况、农村自然资源状况等,数据从村委会获得。
农户基本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成员农业投入时间、农地利用面积组成(包括耕地、林地等)、化肥农药物资投入、家庭收入构成等,这组数据主要从农户访谈及小型座谈会中取得。
本课题组向每个村发放了25份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1.1城市化对农户农地收入影响农业增长的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
根据生产要素定律,城市化对农户农地收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户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的投入比例改变产出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或迟或早地变为稀缺要素,最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就是例证。
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土地的稀缺促使农业走上资本和技术集约的道路———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第31卷第3期2012年6月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31No.3Jun.2012①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且严格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管理土地,因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实际上就是指农户农地(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利用行为。
使农业生产使用的劳动量越来越少,这就为农户兼业提供了可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科院对吴县等地480个农户的调查也可看出[9],以农业收入为主(称为“一兼”)、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称为“二兼”)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率较高,“一兼”、“二兼”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率在90%以上的分别占43.6%和50.4%,大大超过了纯农户22.5%的比例。
但是,“一兼”、“二兼”农户中仍有20%左右的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率不超过50%。
这说明有许多兼业农户从事季节性非农生产。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兼业现象在不同城市化地区表现出兼业时间(兼业类型)的不同(表1)。
表1不同城市化地区农户兼业情况%Tab.1Rural households withoff-farm income in different urbanization areas兼业类型杭州宁波金华丽水季节性从事农业8.6214.5513.4623.33常年从事非农业81.0349.0951.928.33城市化低地区的临时兼业(季节性从事非农业)比例高于城市化高的地区,丽水季节性外出的农户占调查农户的23.33%,杭州季节性外出的农户只有8.62%。
城市化高的地区农户一般选择常年从事非农业生产,完全脱离农业,杭州常年从事非农业的农户占调查农户的81.03%,丽水常年从事非农业的只有8.33%;金华城市化水平比宁波低,但常年从事非农业的比例比宁波高,一方面由于金华的义乌、永康分别是我国的小商品和小五金之乡,农民有办家庭小作坊的大环境,调研中有7家(占13.46%)农户开家庭作坊(水晶、头饰等),这种小商品家庭作坊对劳动力的年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全家都可以从事小商品加工;另一方面,宁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运输对劳动力的年龄、身体素质要求高,年老、年幼的家庭成员只有在家务农。
1.2调查结果调查得到各地区样本的总收入、农地收入情况(图1图4)。
图1 图4显示,低收入大多是农地收入比重·461·地域研究与开发第31卷图4丽水地区农户总收入与农地收入比重Fig.4The total income and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ncome of farm households in Lishui在0% 100%之间(即兼业农户);高收入者大都是农地收入比重为0%或100%的农户(农业收入比重100%表示资源集中型农户),这个情况与国家提倡的通过农业种植大户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吻合。
2不同城市化率农户农地收入分析2.1研究方法农户农地收入情况与城市化率究竟有何种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3.0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对浙江省不同城市化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进行比较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显著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如果观测变量在某控制变量的各个水平中出现了明显波动,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是影响观测变量的主要因素,反之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没有对观测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其数据的波动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2.2分析结果2.2.1单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城市化阶段对农户农地收入比重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城市化地区作为控制变量,选择调研得到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作为观测变量,用SPSS13.0软件包[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2)。
F检验结果显示均在1%,5%或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这说明城市化是农户农地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表2不同城市化地区农户农地收入比重单因素方差分析Tab.2One-way ANOVA to income of farmhousehold’s land use in different urbanization areas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组内均方与组间均方比F概率值组间偏差48440.586316146.86210.6820组内偏差334072.2002211511.639总偏差382512.8002242.2.2差异分析。
城市化阶段不同,农户兼业机会不同,农户收入也会出现差异。
据杭州、宁波、金华、丽水中4个乡镇12个自然村的农户调查,城市化不同地区农户投入农地利用的时间不同(兼业程度不同),基于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可知农户农地收入比重必定产生变化。
根据农户调查统计得出各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并运用SPSS13.0对各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表3)。
表3不同城市化地区农户农地收入比重均值与标准差Tab.3Mean and std.deviation of ratio of income of farm household’s land use in different urbanization areas 地区平均值/%样本数/个标准差/%慈溪37.66075538.8528杭州20.16165839.1874金华26.11625236.9569丽水43.27456034.7022Total31.978822538.3285从表3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相差很大(杭州地区农户农地收入比重标准差为39.1874%)。
农户土地利用趋于两极化,一极是把土地全都转让出去的农户,他们的农户农地收入比重为零;另一极是纯农业收入的农户,他们专门从事集约度高的农业生产,主要生产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他们的收入全部来自农地利用收入。
另外,我们发现在杭州、慈溪有专门从事大棚蔬菜和葡萄种植的农户,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23.89%的水果、蔬菜种植大户,而在丽水就很少有大棚蔬菜种植户的出现,在被调查的农户中只有1.67%农户大面积种植。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各个地区农民务农成本、收益不同所致。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自产自销的务农成本高于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同理,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规模生产效益(经济方面)要高于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5]。
3结论与启示3.1结论(1)城市化阶段不同,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效率不同,城市化程度是农户农地利用经济效率(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