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机电学科基础综合考试科目代码:[118]一、考试要求要求偏机械类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材料力学中简单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简单超静定结构问题和机械设计中连接、传动及轴系零部件等机械设计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偏电子类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测量电路及应用情况,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以及分析测量误差与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A.《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部分材料力学:(一)材料力学概述1)材料力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2)内力、应力、应变的定义和计算(二)拉伸与压缩1)轴向拉压的内力2)轴向拉压的应力和强度计算3)轴向拉压的变形和刚度计算4)轴向拉压的超静定问题5)轴向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三)剪切和扭转1)剪切的实用计算2)扭矩和扭矩图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四)弯曲内力1)剪力和弯矩2)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五)弯曲应力1)弯曲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计算2)弯曲切应力3)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六)弯曲变形1)挠曲线的微分方程2)求弯曲变形:积分法和叠加法3)解简单超静定梁4)减小弯曲变形的措施(七)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1)应力状态概述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3)平面应变状态分析4)广义胡克定律5)强度理论概述和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八)组合变形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2)拉压与弯曲的组合3)扭转与弯曲的组合(九)压杆稳定1)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2)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3)压杆的稳定校核4)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机械设计:(一)联接1)螺纹连接的主要类型及应用;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预紧和防松的方法;3)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4)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方法。

(二)带传动1)带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参数和应用;2)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影响功率传递的各项因素;3)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布、弹性滑动和打滑等;4)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文学1.神话的定义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等作品。

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2.《尚书》的文学价值。

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第二节《左传》1. 《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2. 《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 《左传》艺术成就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的文学成就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第二节《论语》与《墨子》1.《论语》的文学成就2. 《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

第三节《孟子》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2.《孟子》的文学特色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第四章《荀子》与《韩非子》1. 《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2. 《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来源1.什么是楚辞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2.屈原的思想构成第三节屈原的作品1.屈原的艺术成就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1.汉赋发展的分期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第三节汉赋的评价1.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2.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第二节《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3.《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四节《汉书》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第三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的分类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第四章汉代五言诗第一节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833公共行政学考试大纲1

833公共行政学考试大纲1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公共行政学考试科目代码:[833]一、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具备运用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行政学的基本概念a:行政学概述(对行政含义的多角度理解。

行政的含义。

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行政学的含义及其学科特点。

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行政学说的历史发展a:西方行政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提出与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正统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特点。

批评与转变时期的多元发展趋势。

应用与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

挑战与创新时期的代表人物。

总结与探索时期的代表人物。

)b:中国行政思想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中国近代行政学研究状况。

) 3.行政组织a:行政组织概述(组织与行政组织。

对行政组织含义的四方面理解。

行政组织的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

行政组织的特征。

行政组织的类型。

我国行政组织的层次划分。

)b:行政组织理论(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c:行政组织目标(行政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行政组织目标的类型。

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

行政组织目标合理化的标准。

)d: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行政组织的层级化及其特点。

行政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行政组织部门的基础。

行政管理方式对行政组织设置的影响。

)e:行政组织的原则(现代西方行政组织原则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我国行政组织的原则。

)f:行政组织体制(体制及行政组织体制。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

完整制和分离制。

名誉市长制和市经理制。

)g: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消极功能及其运用。

)a:行政领导与方式(行政领导及其特征。

行政领导本质、地位和作用。

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

行政领导方式理论。

行政领导方式及其运用。

)b: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及其产生方式。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工程水文学考试科目代码:[]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业务综合知识,并且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说明和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考试为笔试、闭卷形式。

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水文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熟练掌握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

二、考试内容1)流域径流形成过程a:河流与流域的基本概念河流、河流分段、河流基本特征、流域基本特征。

b:降水、下渗和蒸发基本概念降水、降水基本要素及分类、下渗能力、蒸发能力。

c:径流形成过程及表示方法。

2)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测站的布设,水位、流量以及泥沙观测的基本方法。

3)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a:流域平均雨量及径流量的计算方法b:流量过程线分割及水源划分方法c:两种产流模式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初损后损法、水源划分等。

d:流域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基本假定、存在的问题、单位线的推求、单位线的时段转换等。

e:河道汇流计算河道汇流计算的基本原理、马斯京根流量演算的基本方程式及参数的意义。

※本部分的重点是掌握推求净雨、水源划分、单位线推流、单位线的推求及单位线的时段转换,并求解具体问题。

4)水文统计a: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的具体步骤、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的影响等。

b:频率和重现期的关系5)设计年径流分析a:年径流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式b: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计算水文资料审查的内容、水文年水利年的概念、代表年的选择原则、径流年内分配的计算方法(同频率、同倍比)等。

c:具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d: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计算水文比拟法、参数等值线图法等。

※本部分的重点是掌握已知统计参数推求设计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的计算。

6)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a:洪水设计标准及设计洪水的含义b:洪水资料的分析处理选样方法、资料审查等。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考古学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35]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考古学简史、考古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有基本的了解;对考古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大致了解考古学,尤其是中国考古学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等。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旧石器时代考古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人类起源与演化的主要阶段二、人类起源的理论第二节旧石器概述一、石制品的类型和特征二、石制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三、真伪人工石制品第三节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第二章新石器时代考古第一节新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分期与分区一、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二、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系划分三、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域特点第四节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新石器时代初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1、南方2、北方3、时代特征二、新石器时代早期(前仰韶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1、老官台文化2、磁山文化3、裴李岗文化4、跨湖桥文化5、兴隆洼文化6、时代特征三、新石器时代(仰韶时代)中期文化及其时代特征1、黄河中游2、黄河下游3、长江中游4、长江下游5、东北地区6、时代特征四、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时代)文化及其时代特征1、黄河上游2、黄河中游3、黄河下游4、长江中游5、长江下游6、东北地区7、时代特征第五节中国史前考古专题一、人类的起源问题二、农业的起源问题三、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一节绪论一、夏商周考古的特点与分期二、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第二节夏商西周考古学文化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2、分期、分布与年代3、主要文化特征4、源流及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5、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6、关于东下冯类型二、二里岗文化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2、分期、分布与年代3、主要文化特征4、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5、关于下七垣文化—二里岗文化的主源三、殷墟文化1、发现、命名与典型遗址2、分期、分布与年代3、主要文化特征4、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5、晚商时期除殷墟遗址外的其他重要发现6、关于二里岗文化与殷墟文化之间的缺环四、西周文化1、重要遗址2、分期、分布与年代3、主要文化特征4、西周文化的渊源5、关于先周文化第三节东周列国文化一、洛阳地区周文化二、秦文化三、晋文化五、楚文化第四节周边地区诸考古学文化一、北方地区1、晋陕高原区2、海河北系区二、西北地区1、河湟——陇东区2、河西走廊区3、柴达木盆区4、天山南麓区三、东北地区1、大小凌河流域2、辽北区3、辽东区4、嫩江中下游5、吉长区四、东方地区1、山东及其邻境地区2、江淮及皖西北地区五、东南地区1、环太湖——杭州湾区2、宁镇——皖南区3、鄱阳湖——赣江区4、湘北区5、江汉平原区6、福建及其邻境地区7、岭南区六、西南地区1、川东鄂西的峡江地区2、成都平原区第五节中原系青铜器一、器类与器名1、武器2、容器3、乐器4、马车与马具5、其他杂器二、分期与典型器的时代特征1、器形2、纹饰3、铭文4、组合三、青铜器冶铸业第六节夏商周时期的墓葬一、夏——春秋时期墓葬的发展1、棺椁结构2、墓室结构3、陪葬坑4、随葬品5、防护设施6、墓上建筑7、王陵区8、陪葬墓二、非正常埋葬1、人祭2、人殉三、族葬制1、族墓地2、公墓与邦墓之分第七节夏商周时期的建筑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墙的修造1、城与城市2、城市的布局特点3、城墙的修筑二、宫室建筑1、庭院式建筑2、单体式建筑三、建筑材料与技术1、墙体2、木架3、瓦4、坯与砖5、陶水管6、建筑构件四、其他特殊建筑1、祭坛2、储藏性建筑第四章秦汉考古第一节绪论一、概论二、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三、战国秦汉考古的分区四、考古学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第二节秦汉时期的墓葬一、秦国墓葬1、秦墓2、秦始皇陵二、两汉时期的墓葬1、墓葬的分类2、黄河流域的墓葬3、长江中游地区的墓葬三、西汉帝陵的发现与研究四、汉画像墓的发现与研究五、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六、墓前地上建筑和装饰七、黄河流域墓地的变化第三节秦汉时期的城址与建筑一、秦都咸阳二、西汉长安城三、东汉洛阳城四、秦汉长城遗迹的发现与研究1、战国时期各国所修长城简况2、秦汉长城遗迹的发现与研究第四节秦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一、冶铁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二、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三、秦汉时期的漆器制造业四、秦汉时期的纺织业五、汉代制陶业的发展第五节秦汉时期的货币和度量衡一、两汉的货币二、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第六节秦汉简牍的发现与研究一、秦简的发现与研究现状二、汉简的发现与研究现状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第一节都城遗址一、曹魏邺城二、曹魏、西晋洛阳城三、平城及北魏洛阳城四、东魏北齐邺城五、六朝都城鄂城、建康六、北朝邺南城七、统万城遗址第二节帝王陵墓一、中原地区魏晋北朝墓葬二、南方地区吴晋南朝墓葬三、北方地区魏晋北朝墓葬四、河西地区魏晋墓葬北朝陵墓五、东北地区魏晋墓葬及高句丽墓葬第三节世族及贫民墓葬一、曹魏西晋北朝陵墓二、吴晋南朝墓葬第四节陶瓷业的发展一、魏晋南北朝窑址二、魏晋南北朝制瓷业的发展第五节中西文化交流遗物一、货币二、金银器三、玻璃器第六章隋唐考古第一节隋唐城址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二、隋洛阳城遗址三、隋唐扬州城遗址四、唐代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第二节隋唐墓葬一、唐代帝陵二、隋唐中原地区墓葬第三节手工业遗迹和遗物一、陶瓷二、金银器三、铜镜第七章宋元明考古第一节宋代考古一、宋代城址(东京城;临安城)二、宋代墓葬(宋陵;北方宋墓;南方宋墓)三、宋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第二节辽代考古一、辽代城址(上京;中京;祖州)二、辽代陵墓(怀陵;庆陵)三、契丹墓四、汉人墓五、辽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辽代瓷窑;钱币;金银器;铜镜)第三节金代考古一、金代城址与界壕(金上京;金中都;金界壕)二、金代墓葬(金陵;齐国王墓)三、金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瓷器瓷窑;矿冶遗址;铜镜;钱币)第四节元代考古一、元代城址(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二、元代墓葬(蒙古时期北方墓葬;北方地区的元墓;南方地区的元墓)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景德镇;龙泉窑;钧窑)第五节西夏考古一、西夏历史简介二、西夏陵墓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第六节佛教遗迹一、雷峰塔二、造像三、元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第七节明代考古一、明代城址(明南京;明北京)二、明代墓葬(明陵;明藩王墓)三、明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40分(2)简答题50分(3)论述题60分四、参考书目1.《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1949-2009)》,刘庆柱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外交学概论考试代码:[032]一、考试要求复式科目,用以测试考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深度和融会贯通、独立思考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外交学概述知识点:外交的本质、定义第二章外交的制约因素知识点:外交的政治、意识形态、军事制约因素,外交的经济、科技、文化制约因素,外交的国际法、国际组织制约因素第三章外交制度知识点:外交准则、(传统的外交准则、新中国的外交准则),外交惯例(外交承认、外交关系的建立、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机构(国家领导机构、外交部、大使馆、领事馆)第四章外交战略与外交策略知识点:外交战略(概念、内容、分类、地位),外交策略(概念、特征)第五章外交政策与外交决策知识点:外交政策(范畴、构成、比较分析)、外交决策(类型、条件、过程、模式),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立场、主要目标、基本任务、立足点与出发点)第六章外交途径知识点:外交谈判(特征、作用、原则、方式、程序),外交行动(访问、接触、会议、调处),外交文件(条约、声明、函件)第七章外交礼仪知识点:特征与基本规则,仪式礼仪(迎送、庆典、应酬),标志礼仪(国旗、国徽、国歌)第八章外交人员知识点:个人素质(自身条件、交际能力、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政治、业务规范), 选拔任用(来源、考录培训)第九章外交理论知识点:外国的外交理论(西方国家的外交理论、苏联的外交理论),中国的外交理论(旧中国的外交理论、新中国的外交理论)三、试卷结构1 .考试时间:180分钟2 .试卷分值:150分3 .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45分(2)简答题45分(3)论述题60分四、参考书目:《现代外交学概论》,金正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分析化学考试科目代码:一、考试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概论、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

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绪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掌握误差的种类、来源及减小方法。

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规则,修约及计算。

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了解活度的概念和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掌握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平衡方程。

掌握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以及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

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选取原则。

掌握一元、缓冲等体系的值计算。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并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络合滴定法理解络合物的概念;理解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的原理。

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选择原则、封闭与僵化。

理解络合滴定中酸度控制的重要性。

掌握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的方法,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法理解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概念;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理解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

823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823综合化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综合化学考试科目代码:[823]一、考试要求1.要求考生系统地控制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实验主意和技术,并且能灵便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详细问题。

2.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概论、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分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

要求考生结实控制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主意,建立起郑重的“量”的概念。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控制分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及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准确控制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须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生须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控制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主要性质、反应和合成制备主意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习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了解化学键理论概念、过渡态理论,初步控制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了解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无机化学第一章电离平衡第一节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1-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及其计算1-2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1-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第二节盐的水解盐的水解,一元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的计算,影响水解因素第二章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节溶度积和溶度积原理,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即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第1 页/共11 页第二节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基本概念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第二节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离子-电子法配平第三节电极电势3-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3-2 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标准电极电势、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讲的计算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4-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4-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举行的方向和程度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1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2几率密度和电子云1-3波函数的空间图象1-4四个量子数第二节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2-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Pauling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屏蔽效应;钻穿效应;2-2 核外电子排布原则2-3 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镧系收缩第三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3-1 原子半径3-2 电离能3-3电子亲和能3-4 电负性第五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第一节离子键离子键理论;离子的三大特征:半径、电荷与构型;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计算第二节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三个理论的应用第三节键参数与分子的性质键参数:键长、键角、键能第四节分子极性和分子间作使劲分子的偶极矩与极化力、极化率;三种范德华力;氢键;第六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一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基本性质及其变化逻辑第二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化学性质金属锂的异常性第三节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第七章卤素第二节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1-1 卤化氢和氢卤酸1-2 卤化物1-3 卤素的氧化物第三节卤素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1-1 含氧酸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及其变化逻辑1-2 影响含氧酸的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第八章氧族元素第一节过氧化氢1-1 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1-2 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节硫及其化合物2-1 单质硫第3 页/共11 页2-2 硫的成键特征2-3 硫化氢和硫化物2-4硫的含氧无机酸强度的变化逻辑酸第九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族元素的通性基本性质及其变化逻辑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2-1 氮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2-2 氮的含氧化合物第三节磷及其化合物3-1 磷的成键特征和价键结构3-2 磷的含氧化合物3-3 磷的卤化物第四节砷、锑、铋砷、锑、铋的化合物第十章碳族元素第一节碳族元素的通性基本性质及其变化逻辑第二节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1 碳族元素的单质2-2 氧化物2-3 含氧酸及其盐2-4 卤化物和硫化物第十一章硼族元素第一节硼族元素的通性基本性质及其变化逻辑第二节硼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1 硼族元素的单质2-2 硼的氢化物2-3 含氧化物第三节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惰性电子对效应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第十二章铜、锌副族第一节铜族元素1-1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2 铜+1、+2价化合物第二节锌族元素2-1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2 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第十三章配位化合物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命名、类型、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及其应用第三节配合物的稳定性3-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2 配合平衡的移动3-3 配位平衡的计算第十四章过渡金属第一节铬元素铬的三价和六价态重要化合物第二节锰元素氧化数是+6、+3、+2的锰的化合物第三节铁元素3-1 铁的+2,+3价的化合物3-2 钴、镍+2,+3价的化合物3-3 铁、钴、镍的低氧化态配合物第二部分分析化学1.绪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主意的分类。

752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752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化学试科目代码:752一、考试题型(共150分)1、名词解释题2、问答题3、综合题二、考试要点第一章生命的分子基础1.1蛋白质1.1.1蛋白质的单体成分——氨基酸及其结构1.1.2肽及肽键1.1.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1.4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1.2核酸化学1.2.1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1.2.2核酸的单体成分——核苷酸及其结构1.2.3碱基的杂化结构,核苷,核苷酸1.2.4 DNA、RNA的分子结构1.3酶1.3.1酶的概述1.3.2酶的作用机理1.3.3酶的活性中心1.3.4几种重要的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连接酶,异构酶)1.3.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3.6辅酶1.4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第二章生物的氧化和代谢2.1生物氧化2.1.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2.1.2氧化磷酸化2.2糖类代谢2.2.1糖酵解2.2.2丙酮酸脱氢酶系2.2.3三羧酸循环2.2.4磷酸戊糖途径2.2.5糖异生作用2.3脂类代谢2.3.1脂肪的分解代谢2.3.2脂肪的合成代谢2.3.3甘油磷脂的酶促降解与生物合成2.4氨基酸代谢2.4.1氨基酸的酶促降解2.4.2氨基酸的生物合成2.5核苷酸代谢2.5.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5.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附: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实验一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实验二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和制备实验三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四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五淀粉的实验实验六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三、考研参考教材1、刘松梅,赵丹丹,李盛贤. 生物化学.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7.2、赵丹丹,于冰,孙晓丹。

生物基础实验.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

836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836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科目代码:[836]一、考试要求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理解和控制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研究技术。

2. 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意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3. 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控制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主意。

4. 能够灵便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主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植物生理学》部分一、植物生理学概述(一)植物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国内外发展示状(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植物细胞生理(一)植物细胞概述1、细胞的个性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2、植物细胞内膜系统3、细胞骨架4、胞间连丝(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胞间信号第 1 页/共 13 页4、跨膜信号转导5、胞内信号转导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三、植物水分生理(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二)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植物细胞水势的基本概念、组成2、水分的运动方式:蔓延、渗透、集流3、植物细胞的吸水4、植物水势的测定主意(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土壤的水分状态与植物吸水的关系2、根系吸水的部位、途径及吸水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3、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四)植物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器官、方式2、气孔蒸腾及其调节机理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主意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及降低蒸腾的途径(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2、水分运输的机制(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作物的需水逻辑2、灌溉的原则、最适时期、指标、方式和需水量四、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体内的必须元素1、植物必须元素的概念、标准及决定主意2、植物必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植物需肥特点2、施肥的指标和提高肥效的措施五、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2、呼吸速率的测定3、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粮油种子贮藏、果实蔬菜贮藏的关系六、光合作用第 3 页/共 13 页(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特点及意义(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3、叶绿素代谢(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1、光能吸收与传递2、光合电子传递链3、光合磷酸化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四)光合碳同化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2、光呼吸3、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5、光合作用的产物(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合速率及测定主意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七、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一)同化物运输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2、运输物质的形式3、运输途径的研究主意(二)韧皮部运输机制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纵连束与细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进假说(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代谢源与代谢库的概念、源-库单位;同化物的分配逻辑及其影响因素和调节八、植物生长物质(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3、赤霉素代谢途径4、脱落酸代谢途径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六)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主意九、植物生长生理(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逻辑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二)植物的生长1、生长的基本逻辑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第 5 页/共 13 页(三)生长的相关性地下部(根)和地上部(茎叶)的关系;主茎(顶芽)和侧枝(侧芽)的相关;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长相关(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五)植物生长的调控1、基因的调控作用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3、环境的调控作用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六)植物的运动1、植物运动种类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5、近似昼夜节奏运动概念和实例十、植物生殖生理(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二)成花诱导生理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2、光周期诱导及感触部位3、光敏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三)春化作用1、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春化作用的条件2、春化作用的机制3、春化作用的实践应用(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五)花器官的形成1、花器官形成的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3、植物的性别分化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六)受精生理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影响花粉生活力的外部条件及其储藏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3、授粉受精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十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1、种子休眠的缘故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5、种子活力的测定主意(二)芽的休眠和萌发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三)种子的发育和生理成熟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呼吸跃变期3、果实成熟的机制第 7 页/共 13 页(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3、衰老的机制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5、叶的脱落与机制6、果实的脱落十二、植物的困境生理(一)困境和抗逆性1、困境的概念及种类2、植物的抗逆性及方式3、植物对困境适应的生理机制生物膜与抗逆性,胁迫蛋白,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二)水分困境对植物的影响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三)温度困境对植物的影响1、冷害和抗冷性2、冻害和抗冻性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4、热害和抗热性(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1、植物抵御盐害的机制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主意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2、膜透性的测定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生物化学》部分一、生物化学概述(一)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二、核酸(一)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组成单位(二)核酸的分子结构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三)核酸的理化性质1、核酸的普通性质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沉降特性、两性解离及凝胶电泳3、核酸的变性与复性(四)核酸的分离纯化三、蛋白质(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二)氨基酸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及分类2、按照R集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中氨基酸举行分类3、氨基酸的性质(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第 9 页/共 13 页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电点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5、色彩反应6、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1、蛋白质抽提原理及主意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主意:电泳、层析和离心3、蛋白质的定量主意四、酶(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三)酶的作用机制1、酶的活性中央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米氏方程;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六)同工酶(七)维生素和辅酶(八)酶的分离纯化五、糖类代谢(一)生物体内的糖类(二)单糖的分解作用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磷酸戊糖途径(三)糖异生六、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方式(二)电子传递链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功能及罗列顺序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三)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类型2、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3、线粒体穿梭系统七、脂类代谢(一)生物体内的脂质(二)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酶促降解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3、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4、乙醛酸循环(三)脂肪的生物合成1、甘油的生物合成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四)甘油磷脂代谢(五)固醇的生物合成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一)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分解代谢: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向2、氨基酸合成代谢(二)核苷酸的代谢第 11 页/共 13 页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九、核酸的生物合成(一)中央法则(二)DNA的生物合成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3、逆转录4、DNA突变5、DNA的损伤与修复6、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三)RNA的生物合成1、RNA的转录及加工2、RNA的复制3、RNA的转录调控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遗传密码(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mRNA、tRNA、rRNA与核糖体、辅助因子(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十一、代谢的调节(一)代谢途径的互相联系1、代谢网络2、代谢途径间的互相关系(二)代谢的调节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挑选题(3)判断题(4)问答题四、参考书目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高等教诲出版社,2023年年郭霭光主编,《基础生物化学》(第2版),高等教诲出版社,2023年年第 13 页/共 13 页。

820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820高等代数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高等代数考试科目代码:[820]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行列式1.内容:行列式概念及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2.要求:①理解数域的概念,控制常见的数域和最小数域。

②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控制行列式性质。

③能用行列式定义、性质(包括按行(列)展开的性质)递推及归纳法等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1.内容:矩阵的概念,矩阵运算,逆矩阵和克莱姆法则,分块矩阵,初等变换和初等阵,矩阵的等价分解,矩阵的秩,初等块矩阵及等价分解的应用。

2.要求:①理解矩阵概念及相关运算法则,能熟练地举行矩阵的相关运算,控制行列式乘法定理。

②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控制陪同矩阵求逆主意,控制矩阵可逆充要条件并用于判别,理解克莱姆法则并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

③了解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确切用于计算。

④理解三种初等变换及相应的初等阵,了解初等阵是可逆阵的乘法生成元。

⑤理解矩阵的等价分解,理解矩阵秩的定义,能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秩及逆矩阵。

⑥能利用等价分解、分块矩阵、初等矩阵及归纳法等解决一些矩阵分解,求秩相关的计算和证实问题。

三、n维向量与线性方程组1.内容: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秩,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2.要求:①控制n维向量线性表出,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能举行判别及相关的证实。

②理解向量组的秩,矩阵的三秩相等定理,控制向量组的秩以及极大无关组的概念,会求极大无关组以及向量组的秩。

③能用消去法解线性方程组,异常能对带参数的方程组举行解的情况的研究。

④控制齐次方程组基础解系定理,普通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并能用于解决有关问题。

四、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R n空间内积,正交阵,实对称阵的正交对角化。

2.要求:①控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求法。

②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理解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充要条件及充足条件,会举行相关的计算和证实。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72]一、考试性质“教育学基础”是“外语教育(交叉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本科目考试能反映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考核考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为国家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师资人才。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当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问题,并能运用所掌握的原理与知识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L教育的认识2.教育的历史发展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概述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4.教育功能的形成与释放(三)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5.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6.我国的教育目的(四)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五)教师与学生1.教师2.学生3.师生关系(六)课程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组织3.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七)课堂教学1.教学与教学理论2.课堂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策略(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L生活、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4.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5.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失范6.学生的学校生活7.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8.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组织2.班级管理的内容3.班主任工作(十)教育改革与发展1.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2.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4.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3.学生的个体差异(二)学习心理导论L学习及其分类4.学习理论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四)认知学习理论L认知结构学习理论4.认知同化学习理论5.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五)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六)学习动机L学习动机概述4.学习动机理论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2.知识学习与迁移四、试卷结构L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钟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8题,共40分(2)简答题:5题,共50分(3)论述题:3题,共60分4.内容结构:(1)教育学原理约90分(2)教育心理学约60分五、参考书目L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学年.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014国民经济学考试大纲

014国民经济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国民经济学考试科目代码:[014]一、考试要求本专业以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为研究内容。

考生需要系统全面掌握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一般性规律,具备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国民经济管理必要性及其任务第一节市场经济功能及其缺陷明确市场机制的涵义及其类型;了解市场失灵的表现第二节政府干预及其缺陷掌握政府的经济职能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等第三节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涵义,国民经济管理的前提;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性质第二章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掌握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熟悉国民经济管理的模式、分类以及形成的条件;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类型比较比较公有制为基础的模式和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的异同;掌握计划为主导的模式和政策为主导的模式的差异;第三节中国对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熟悉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第三章国家发展战略第一节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明确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性质与意义;掌握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第二节发展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熟悉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演变;第三节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与基本思路第四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第四章国民经济决策与规划第一节国民经济决策掌握国民经济决策的内涵与分类及其意义;了解国民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方法;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选择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体系的构成与选择第三节国民经济规划了解计划与规划的关系;掌握国民经济规划的体系和方法;熟悉国民经济规划管理的过程第五章国民经济组织与调控第一节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了解国民经济管理的政府组织结构;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民经济管理人员了解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职责;了解管理者的决策风格的类型;熟悉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第三节国民经济调控体系熟悉国民经济调控体系的涵义;明确国民经济调控目标、手段等内容;第四节财政政策明确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的功能、目标与工具;掌握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五节货币政策明确货币政策调控的功能、工具及其传导机制第六节国民经济调控政策的协同明确国民经济调控政策的协同类型与相互影响;了解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第六章国民经济监测与预警第一节经济周期了解典型的经济周期理论;了解我国的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以及特殊表现第二节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熟悉国民经济监测的主要内容;掌握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监测的主要内容;了解经济总量和结构监测指标体系的构造、国民经济监测的基本方法第三节国民经济预警熟悉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了解国民经济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和建立的程序;掌握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经济管理绩效评估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绩效的界定及特点;熟悉计量国民经济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定额滞后效应第七章经济总量调控(上):供给管理第一节经济总供给的形成及核算了解经济总供给的概念;掌握决定经济总供给的因素;熟悉经济总供给的测算方法第二节生产函数及生产率的测定了解生产函数;熟悉几种主要的生产率测算方法;第三节供给管理基本内容了解供给管理的目标、手段、重点第八章经济总量调控(中):需求管理第一节经济总需求的形成与决定了解总需求的定义、构成以及决定因素;明确总需求的测算方法第二节消费需求管理了解消费需求的构成;掌握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与途径第三节投资需求管理掌握投资需求函数以及乘数效应;掌握适度投资规模的确定与调控;熟悉投资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及其实现途径第四节出口需求管理明确出口需求的涵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加强出口需求管理的宏观管理手段第九章经济总量调控(下):供求平衡第一节经济总量供求平衡的含义及其形成掌握经济总量供求平衡的含义、及其形成机制与决定因素;明确经济总量供求平衡与否的表现第二节短缺经济下的供求管理明确短缺经济的基本含义;了解短缺经济下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第三节过剩经济下的供求管理掌握过剩经济的表现和成因、影响;掌握过剩经济下的宏观管理基本思想第十章经济结构调整(上):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定义及其分类熟悉产业结构的内涵、种类及其基本内容、特性;熟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产业结构演进的涵义、影响因素;基本趋势第三节产业结构政策掌握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内容,主导产业的选择;了解幼稚产业的扶持政策、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明确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第十一章经济结构调整(中):区域结构第一节区域结构及其地位作用了解区域结构的涵义以及要素、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区域结构的主要理论熟悉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第三节区域结构变动规律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掌握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第四节区域结构优化的目标与措施我国区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目标、调整措施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第五节产业区位的调整熟悉产业区位政策的目标与类型;了解我国产业布局的特点与问题以及今后的政策取向第十二章经济结构调整(下):企业结构第一节企业的涵义、分类及结构了解企业的涵义、特征、分类与结构第二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了解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和作用;了解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的目标及措施第三节企业规模结构的调整掌握企业扩大规模的动因、企业规模合理化的标志、熟悉企业规模结构演变的趋势;了解我国企业规模结构调整和完善的目标及措施;了解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演变及其结构调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关系及其结构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关系及其结构调整第十三章社会公平第一节公平与效率深刻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第二节起点的公平与过程的公平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的涵义,并对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备分析能力第三节结果的公平掌握衡量结果公平的指标并对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备分析能力第十四章涉外经济管理第一节经济全球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发展趋势;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对外贸易管理了解对外贸易管理的发展战略的类型;了解进出口贸易管理、技术贸易管理、服务贸易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内容;第三节利用外资管理了解我国利用外资管理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概念(每题4分,共10题,累计40分)(2)简答(每题10,共6题,累计60分)(3)论述(每题25分,共2题,累计50分)四、参考书目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综合考试科目代码:[333]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四门课程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知识、主要问题,并能运用所掌握的原理与知识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基本要素3.教育的历史发展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概述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的教育目的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六、课程1.课程概述2.课程设计3.课程改革七、教学(上)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3.教学原则八、教学(中)4.教学原则5.教学方法九、教学(下)6.教学组织形式7.教学评价十、德育1.德育概述2.品德发展规律3.德育过程4.德育原则5.德育途径与方法十一、美育1.美育的概念2.美育的价值3.美育的任务及内容4.美育实施十二、体育1.学校体育概述2.学校体育的意义、任务及内容3.体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规律4.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十三、综合实践活动1.综合实践概述2.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十四、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概述2.班集体的培养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十五、教师1.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2.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3.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十六、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概述2.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3.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4.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教育1. 西周的教育2. 春期时期的教育变革3. 孔丘的教育思想二、战国时期的教育1. 齐国的稷下学宫2. 孟轲的教育思想3. 荀况的教育思想4.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三、秦汉时期的教育1. 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2.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四、隋唐时期的教育韩愈的教育思想五、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 宋元时期的书院2. 宋元时期的蒙学3. 朱熹的教育思想六、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 教会学校的兴办和西方教育观念的引入2. 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七、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 维新运动的渐次推进2. 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八、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1. 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2. 壬子癸丑学制3.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九、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1.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与变革2. 1922年新学制十、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1.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2.晏阳初的教育思想3.黄炎培的教育思想4.陈鹤琴的教育思想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一、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1. 荷马时代的教育2. 古风时代的教育3. 古典时代的教育4.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二、共和教育制度的蜕变1. 罗马共和时期的文明与教育2. 罗马帝国时期的文明与教育三、宗教教育的兴盛1. 宗教教育2. 世俗教育四、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1. 文艺复兴时期的“全人”理论2.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3.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的变革五、国民教育的滥觞1. 宗教改革与国民教育的兴起2. 国民教育体制在新教国家的建立3. 宗教改革时期的中等与高等教育六、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1. 启蒙运动2.“新教育”的构想3. 教育世俗化与国家教育体制的缘起4. 中等教育的革新5. 高等教育的演变七、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1.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2. 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3.城市化与教育变迁4.教育心理学化运动4. 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八、现代教育的缘起1. 新教育运动2.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3. 综合中学运动4.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九、冷战时期教育的演变1. 冷战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2. “人造卫星事件”与西方世界的教育改革3. 苏联、东欧国家的教育变革十、当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勃起1.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2. 人力资本理论3.终身教育思潮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学生心理1. 学生的认知发展2.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3.学生的个体差异二、学习心理导论1.学习及其分类2.学习理论发展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2.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四、认知学习理论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2.认知同化学习理论3.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五、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六、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概述2. 学习动机理论七、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与迁移八、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 问题与问题解决2. 问题解决的过程九、品德的形成1. 品德心理概述2. 品德发展的理论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个,共30分简答题:4个,共40分论述题:4个,共80分4.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参考书目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六版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三版3.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基础英语考试科目代码:[717]一、考试要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基础英语考试属于水平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读、写、译的能力。

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修辞手段的能力;英汉互译考查考生将不同文体风格的原文忠实地翻译成所要求的目标语的能力;写作考查考生根据要求写出语言准确、表达得体的文章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涵盖目前国内高校通用的英语专业精读、泛读、翻译和写作课程的教材内容,兼顾时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英文报刊或网站的内容。

考试形式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测试相结合的办法。

1.词汇和语法词汇和语法部分(Part I:V ocabulary and Grammar)包括20个题目,分值为20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题型为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考察考生运用词汇和短语的能力以及掌握基本语法、句法概念的熟练程度。

2.完型填空完型填空(Part II:Bank Cloze)包括10个题目,分值为10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题型为选词填空题,考生需要阅读一篇删去若干词汇的短文,然后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汇填空,使短文复原。

短文长度为300词左右、题材熟悉的中等难度短文。

本部分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

3.阅读理解阅读理解(Part III:Reading Comprehension)包括5篇短文,共25个题目,分值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5篇短文总长度约为2,600词,每篇短文后有若干个问题,题型为多项选择题。

阅读材料题材涉及人物传记、社会风俗、文化、历史和科普知识等。

阅读材料体裁包括叙述文、议论文、描写文、应用文和说明文等。

本部分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辨别,要求考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并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掌握文章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具体信息,推测词义及进行推断,明确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刑法和民法试科目代码:[704]一、考试要求: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本大纲的编写是对该学科的纲目性介绍,仅供报考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

2.熟练、系统、全面掌握刑法学的相关理论并具备运用刑法学理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技能,是法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

考虑到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以及司法实践的复杂性,本大纲的编写侧重于对刑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概括。

3.民法学是研究民法及相关制度的科学,是部门法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本大纲仅供报考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使用,具有纲目指导意义。

4.考生应掌握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适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民法学博大精深,本大纲侧重对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概括。

二、考试内容:(一)刑法学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法律性质第二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根据二、刑法的任务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二、刑法的解释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二、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第二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第三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一、刑法生效与失效时间二、刑法的溯及力三、刑法时间效力的司法适用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第一节犯罪概念一、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二、我国刑法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二、犯罪构成的意义第五章犯罪客体第一节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犯罪客体的概念二、犯罪客体的分类第二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概念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第二节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三、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三、危害结果的地位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有关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观点二、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与区别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一、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二、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第七章犯罪主体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一、犯罪主体的概念二、犯罪主体的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一、刑事责任年龄二、精神障碍三、生理功能丧失四、生理醉酒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三、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四、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第五节单位犯罪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第二节犯罪故意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二、犯罪故意的类型第三节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概念二、犯罪过失的类型第四节与罪过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一、不可抗力事件二、意外事件三、期待可能性四、严格责任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第六节认识错误一、认识错误的概念二、法律认识错误三、事实认识错误第九章正当行为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一、正当行为的概念二、正当行为的种类第二节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第三节紧急避险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二、紧急避险的条件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三、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三、犯罪既遂形态的处罚原则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三、犯罪预备形态的处罚原则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三、犯罪未遂形态的处罚原则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三、犯罪中止形态的处罚原则第十一章共同犯罪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一、共同犯罪的概念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三、共同犯罪的认定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分类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二、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三、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第十二章罪数形态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一、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评析二、罪数的类型第二节一罪的类型一、实质的一罪二、法定的一罪三、处断的一罪第三节数罪的类型一、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二、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三、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四、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第十三章刑事责任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二、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解决方式一、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二、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三、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第十四章刑罚概说第一节刑罚概述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第二节刑罚的功能一、对犯罪人的功能二、对被害人的功能三、对社会的功能第三节刑罚的目的一、特殊预防二、一般预防三、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与种类第一节刑罚的体系一、刑罚体系的概念及特点二、刑罚体系的功能第二节主刑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第三节附加刑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第十六章刑罚裁量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一、刑罚裁量的概念二、刑罚裁量的任务第二节量刑的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二、以刑法为准绳第三节量刑情节一、量刑情节的概念二、量刑情节的分类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第一节累犯一、累犯的概念二、累犯的分类和构成三、累犯的刑事责任第二节自首与立功一、自首二、立功第三节数罪并罚一、数罪并罚概述二、数罪并罚的原则三、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第四节缓刑一、缓刑的概念和意义二、一般缓刑三、战时缓刑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第一节刑罚执行概述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二、刑罚执行原则第二节减刑一、减刑概述二、减刑的条件三、减刑的时间、幅度与刑期计算第三节假释一、假释的概念二、假释的条件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四、假释的法律后果五、假释的程序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一、刑罚消灭的概念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第二节时效一、时效概述二、追诉时效第三节赦免一、赦免的概念二、赦免的种类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第一节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一、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二、刑法总论对刑法各论的作用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一、犯罪的分类排列二、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第三节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一、罪状二、罪名三、法定刑第二十一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十三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十四章侵犯财产罪第二十五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六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七章渎职罪(二)民法学第一编民法概论第一章民法概论第一节民法概论和调整对象民法概述、民法语源、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民法的渊源和效力、民法的具体渊源、民法对人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效力。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文物基础考试科目代码:[77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从事文物研究的基础考古知识,掌握我国各时期文物古迹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概况。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古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概念
二、旧石器时代文化
三、新石器时代文化
四、夏商周时期文化
五、秦汉及其以后各时期考古学文化
第二章古遗址
一、一般遗址(各时期居址和城址重要考古发现、都城布局变迁)
二、线性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章古墓葬
各时期墓葬重耍考古发现、时代特征及发展变化
一、石器时代墓葬
二、夏商周墓葬
三、秦汉三国墓葬
四、两晋南北朝墓葬
五、隋唐五代墓葬
六、宋辽金元墓葬
第四章古建筑
一、古城
二、宫殿
三、坛庙
四、寺观
五、园林
六、民居
七、其他古建筑
第五章石窟寺及石刻
一、石窟寺与摩崖造像
二、岩画
三、参考书目
1.《文物学概论》,刘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中国考古纲要》,赵宾福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23年。

四、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逻辑学考试科目代码:[004]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这些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绪论a:逻辑学的对象(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规律及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b:思维、语言与逻辑(思维、语言与逻辑,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2) 概念a: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b: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c: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d:定义(定义及其结构,定义的方法,定义的规则,语词定义)e:划分(划分及其结构,划分规则,划分和分解)f:概括和限制(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缩小其外延的逻辑方法)3)命题逻辑a:复合命题(判断、语句和命题,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几种基本的复合命题,一般复合命题、真值形式)b:命题推理(推理概述,几种基本的命题推理,一般命题推理及其判定)4)词项逻辑a:原子命题及其构成b: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的定义及其结构,直言命题的种类,自然语言中直言命题的规范化,直言命题中词项的周延性,主、谓项相同的四种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c:直言推理(对当关系直接推理,命题变形直接推理)d: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定义和结构,直言三段论的公理,直言三段论的规则,直言三段论的格与式,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5)谓词逻辑a: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谓词逻辑的任务,谓词与个体词,量词,命题形式及其解释)b:自然语言的谓词表达式(直言命题的表达式,重叠量化式,量化式的复合,量化推理式)c:量化自然推理(量化自然推理概述,全称量词的规则,存在量词的规则,量词交换的规则,量词推理式的无效性的判定,量化自然推理实例分析)d:逻辑定理(普遍有效式,引入规则,若干重要的逻辑定理)e: 二元关系的若干性质(关系的性质,属性的性质,二元关系的若干性质)6)逻辑基本规律a: 同一律(什么是同一律,同一律的要求和违反同一律的错误)b: 矛盾律(互相矛盾与互相反对,什么是矛盾律,矛盾律的要求和违反矛盾律的错误,悖论)c: 排中律(什么是排中律,排中律的要求和违反排中律的错误,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d: 充足理由律(什么是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错误)7)模态逻辑a: 概述(模态与模态逻辑,模态的种类,模态命题形式,模态逻辑的范围)b: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基本模态命题及其符号化,复合模态命题和叠置模态命题,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基本模态命题推理,复合模态命题推理和叠置模态命题推理,直言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模态命题的真值条件,模态三段论)8)归纳逻辑a: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b: 求因果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c: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及其结构)9)证明与反驳a: 证明(证明及其结构,证明的特征和作用,证明的种类,证明规则)b: 反驳(定义,反驳的种类)10)谬误a: 谬误概述(定义,语形、语义与语用错误,形式错误与非形式错误)b: 几种主要的非形式错误(相关错误,歧义错误,论据不足的错误)c: 谬误的避免三、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题型结构:a:单项选择题(45分,每题3分)b:分析题(60分,每题15分)c:综合题(45分,第一题22分,第二题23分)四、参考书目逻辑学(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理论考试科目代码:[719]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立场出发来把握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规律,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明确各种类型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态、结构、机制与社会功能,灵活运用新闻传播学知识考察、分析和解决信息时代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新闻理论部分
第一章新闻活动
知识点:新闻活动、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新闻
知识点:新闻基本特点、新闻定义、新闻本源、新闻要素、新闻类别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
知识点:信息的特点、信息量、信息与新闻工作、信息与客观性报道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
知识点:宣传的特点、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宣传三元素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知识点:舆论定义和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引导、舆论环境
第六章新闻媒体的产生
知识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第七章当代世界传媒业
知识点:当代世界传媒概况、西方国家著名通讯社、西方国家著名报纸、西方国家著名电视台、西方国家著名媒体集团、世界著名网站
第八章当代中国传媒业
知识点:中国传媒业概况、当代中国著名报纸、当代中国著名电视台、当代中国两大通讯社
第九章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新闻体制、传媒业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媒体多样化、新闻体裁、新闻教育
第十章新闻媒体的性质
知识点:新闻媒体的(共性、特性、个性)、新闻媒体属性、媒体产品的商品性、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十一章新闻媒体的功能与效果
知识点: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体的正效应与负效应、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第十二章新闻媒体的受众
知识点:受众、受众的特点、受众的细分、新闻媒体的受众定位
第十三章新闻学的主导性理论
知识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客观主义理论、公共新闻学
第十四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知识点:新闻自由、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法规和新闻纪律
第十五章中国新闻媒体的工作原则
知识点:新闻真实性、新闻指导性、新闻传媒的群众性、新闻媒体的战斗性、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
第十六章新闻选择
知识点: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七章传媒业的管理和经营
知识点:传媒管理经营的基本目标、媒体的所有制和管理方式、媒体运行模式、媒体经营的基本路径
第十八章新技术和新媒体
知识点:互联网技术、全球宽带和卫星传输网络的发展、新媒体
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与职业道德
知识点:中国新闻传媒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二)传播理论部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传播与信息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第四节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知识点: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及创立者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知识点: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届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知识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的意义分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知识点:几种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人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知识点: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的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镜中我”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二节组织传播
知识点: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模仿与“匿名性”、组织传播功能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知识点:大众传播的特点、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与赖特的“四功能说”、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知识点:控制研究、主要的媒介控制的方式与方法、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知识点: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传播者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把关人”理论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知识点:“大众”、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成立的基本条件、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知识点:传播效果的界定及理解、传播效果的类型、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课题、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主体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几种传播技巧、传播对象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知识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知沟”理论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论争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知识点:《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的内容、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理解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 6题30分
(2)简答 4题40分
(3)论述 2题40分
(4)分析 1题40分
四、参考书目
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