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三角区域人大协同联动新机制
实施协同大战略,提升创新硬实力——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卷首PREFACE实施协同大战略,提升创新硬实力——助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提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协同创新的格局,培养壮大创新的主体,共建创新的平台。
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第一个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的框架,基本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进一步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相信,在后面的两年里,长三角地区合作将会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拥有发达的交通圈,以上海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3小时经济圈。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3.6%,是我国经济最开放、资本和人力资源最有活力的地区。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这里有8所“双一流”大学,占全国的20%,大科学装置有15项,国家重点实验室有74个。
从科研经费投入看,长三角地区的体量相当于全国的1/3左右,而且每年同比增长约13%。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不足。
与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上差距较大,仅北京的双一流学科就有153项,而上海只有56项,江苏43项,浙江19项,安徽13项。
专利的授权量,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同期的40%以上,但专利的许可占同期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不足1%。
“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这句话在长三角地区还远远没有实现。
尽管长三角地区有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但总体来看,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很不足,很多专利的产出基本来自科研院所和大学。
关于长三角区域人大联动协同的实践与思考
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完善,对于国家发展全局意义十分重大。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
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如何发挥长三角区域各级人大联动协同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治理效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展现人大作为、贡献人大智慧,是需要各级人大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三角区域各级人大联动协同取得的初步成效早在2014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座谈会制度》,2018年,在杭州签署了《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作机制协议》,形成了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机制、秘书长沟通协商机制、地方立法工作协同机制等。
法制、社会、财经、代表联络、环资城建、民宗侨外等有关委员会也相继建立协作机制,就长三角地区共性问题加强研究,开展立法、监督协同,推动执行层面协作不断深化。
2018年11月,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同步作出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近两年来,长三角各级人大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应有作用,在助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谋创新、求实效,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9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以“长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为主题的视察调研活动,今年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代表联合视察调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宁滁两地部分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围绕江北轨道交通建设、干线公路互联互通情况开展联合视察。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的“青吴嘉”三地人大选择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情况开展联动监督,为畅通三地交通连接助力。
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一、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政府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地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发展潜力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社会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然而,由于人口密集和资源有限,该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均衡、医疗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社会的协同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环境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生态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环境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区域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同发展是该规划方案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区域合作、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推动资源共享。
通过这些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六、实施路径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加大投资力度。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构建“五大体系”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20215构建“五大体系”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夏春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 化遭遇逆流,尤其是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仍未得到 有效遏制,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因素较多,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仍然存 在。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应对外部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能力不断增强,取得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 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江 苏既是工业大省、经济大省,也是粮食主产省、粮食 产业大省和消费大省,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占有重要 地位,保证粮食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责任重 大、任务繁重。
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部署 要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战大考中,打了一场 漂亮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江苏省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相关部门完成了国家调拨、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全省医疗机构、省内紧缺地区 和省涉外疫情联防联控、省直一线执法执勤和公共 服务窗口以及援外等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并推动粮 油加工企业促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粮食应急体系 作用,保证了粮油供应不断供、不脱销。
虽然江苏 粮食和物资储备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了积极保障作用,但当前江苏粮食和物资储备 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需要着力破解。
比如,粮食安全基础尚不稳固,责任制考核有待加强;粮 食收购市场化趋势明显,相关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粮食流通监管力量十分薄弱,创新方式方法迫在眉 睫;行业科技水平与江苏科技实力不匹配,产业发 展缺少有效支撑;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亟 须加快补齐短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补齐物资储备短板、健 全物资保障体系等做出重要部署。
在2020年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 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 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 要负责。
长三角区域立法协同研究
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近些年一体化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随着区域发展不断深入,各种分歧也愈加突出,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利益协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立法协同,发挥法律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一、长三角区域立法协同工作开展情况(一)立法协同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从长三角整体的合作机制上看,会议式与机构式并存。
会议式的“三级运作”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作为决策层,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作为协调层,具体的执行则是交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与重点专题组。
2018年,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简称三省一市)联合设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通过专门机构合署办公的方式,更好地处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具体到立法协同领域,早在2009年,浙江省、江苏省与上海市人大就联合制定了《沪苏浙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制度》,2014年安徽省加入,三省一市协商讨论,修改制定了《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制度》,在2018年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又通过签署了《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作机制的协议》和《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协同的协议》,三省一市会议式的人大协作机制初步建立,“长三角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走向常态化与制度化。
(二)在“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协同模式上看,长三角区域主要采取了“协立法执法司法□汪彬彬长三角区域立法协同研究[10][11]参见陈斯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280、281页。
[12]参见周伟:《论人大专门委员会议事原则》,载《人大研究》1993年第6期,第4页。
[13]第八届全国人大以前,每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九届以来分为六个小组。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与共享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与共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模式。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力和市场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同时,协同与共享成为加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协同与共享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
只有通过协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
首先,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资源分布不均衡。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将各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优势。
其次,协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协同效应。
长三角地区各地的产业链衔接性强,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通过合作创新和技术协同,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再次,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
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各不相同,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经济规模效应,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最后,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长三角地区有着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优良的基础设施,通过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提高资源流动的效率,促进人员、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流动。
二、共享发展的实施途径共享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目标。
只有通过共享,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首先,共享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长三角地区各地区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为各地区的发展提供均等的机会和条件。
其次,共享发展需要建设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
各地区应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员流动和信息共享,建设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提升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再次,共享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融合。
长三角地区各地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提高整体竞争力。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心得 (3)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心得引言概述: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某市举办了一场座谈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座谈会的心得体会,并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提出建议。
正文内容:1. 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1.1 加强政府间合作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各地政府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强调了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出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对接,共同解决跨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1.2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但各地之间的产业发展仍存在差异。
为了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建立产业联盟、共享产业资源的措施,并呼吁各地加强产业对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1.3 加强人才流动与交流人才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座谈会强调了加强人才流动与交流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人才联动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的建议。
通过人才的流动与交流,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同发展。
2.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1 完善交通网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完善交通网络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为此,提出了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以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2.2 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交通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方向。
座谈会强调了推动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智慧交通平台、推广智能交通设备的建议,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3 加强城际交通一体化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城际交通一体化是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城际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措施,包括建立城际交通联动机制、推动城际交通一体化的政策支持等。
3. 深化金融合作与创新3.1 加强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合作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座谈会强调了加强金融机构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金融机构联动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跨地区合作的建议,以促进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0.07.10•【文号】法发〔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7.10•【效力等级】司法政务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发〔2020〕22号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服务和保障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1.切实增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自觉性、主动性、协同性、前瞻性。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要不断增强依法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协同性、前瞻性,完善司法服务保障政策措施,努力满足长三角一体化对司法的新需求。
2.准确把握司法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服务做好一体化发展大文章。
围绕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聚焦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紧盯跨区域、跨领域、跨省际的功能调整、创新融合、互联互通、共保联治、一体协作等发展需要,切实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1.18•【文号】•【施行日期】2018.11.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
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协作协同服务保障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协作协同服务保障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杭州召开7月5日至6日,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殷一璀,副主任莫负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副主任赵光君;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震宁,副主任曲福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沈素琍,副主任刘明波等出席会议。
会议充分交流了新一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就进一步深化人大协作、共同服务保障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签署了《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作机制的协议》《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协同的协议》,通过了《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作近期工作要点》。
殷一璀、陈震宁、梁黎明、沈素琍分别讲话,并共同签署了有关协议。
根据协议,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普惠便利、环境整治联防联控等七个重点领域,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协同、强化监督工作联动、协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协同开展代表活动等;并组成联合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协作,加强重大立法项目的联合攻关等,发挥地方立法对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殷一璀对三省人大一直以来对上海人大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她指出,本届市人大任期的五年,正值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上海人大在新时代坐标中要明确新定位,深入开展大调研,以调研开局开路;持续推进“微创新”,营造奋发有为新形象;突出强化制度供给,以立法规划引领五年履职;着力提高履职本领,强化常委会履职支撑。
殷一璀强调,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央要求,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使命所在。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清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大格局,以本次协议签署为契机,促进三省一市人大工作协作进入新阶段。
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大工作互动联动
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大工作互动联动作者: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19年第11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地方人大如何紧扣中心工作、发挥好职能作用,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人大工作互动联动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大工作互动联动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长三角地区各级人大要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工作,通力合作推动落实国家战略。
其次,人大工作互动联动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要围绕规划落实、战略协同等需要整体推进的重大事项,加强区域人大联动。
第三,人大工作互动联动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人大工作互动联动提供了重要机遇,各地人大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交流合作、相互学习借鉴。
按照一体化发展要求找准人大工作互动联动的重点。
立法工作一体化。
各地人大要抓好协同立法,协同把握立法关键领域,建立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重点监督项目一体化。
要强化监督工作联动,立足人大监督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动监督。
代表联动视察一体化。
协同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跨区域、联动式视察调研,密切代表交流聯系。
重点研究课题一体化。
针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共同确定若干重点项目,开展联合研究和理论研讨。
构建强化人大工作互动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
要形成思想共识。
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自觉做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全面参与者和坚强支撑者。
要建立推进机制。
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互动联动职责,建立立法协同、监督联动等专项工作统筹协调机构。
要列入战略布局。
要全面把握人大工作的功能定位,推动实现人大工作在体制机制上列入一体化战略布局。
要制定行动计划。
各地人大要拿出扎实举措,推动务实合作,加快制定年度工作和三年行动方案,从行动计划的角度明确在合作交流、生态保护等领域方面的合作内容。
加强四地协作 共筑绿色长三角
上海人大2019年第10期为贯彻落实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精神,推动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共建绿色生态的长三角,9月3日至5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首次工作协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春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学忠、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明出席会议,四地人大城建环资委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省级人大代表参加会议。
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围绕加强长三角地区人大城建环资工作协作联动,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共同服务保障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签署了《关于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领域工作协作的协议》。
同时,作为合作的首次尝试,四地人大城建环资委联合组织20余位省级人大代表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环境协同治理和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情况进行了联合调研。
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加强工作协作,努力为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关于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领域工作协作的协议》明确,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和人大常委会领导座谈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履行人大法定职责,加强立法、监督、代表活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和理论研究等5个方面的交流协作,努力为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三省一市省级人大代表联合调研水环境协同治理,共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环境建设四地人大代表水路和陆路相结合,实地调研了江苏吴江三白荡环湖生态整治项目、示范区内太浦河两岸环境协同治理、上海金泽水源地规划建设管理和浙江嘉善长白荡水源地保护区管理等情况,分别听取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三省一市政府生态环境部门等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情况介绍。
会上,三省一市人大代表围绕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流域综合整治等进行了深入地互动交流。
创新四联工作法_助推共建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大代表联动履职的探索与思考
一、背景及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浦朱家角、金泽镇,吴江黎里镇,嘉善西塘、姚庄镇为先行启动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22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周年。
三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人大(以下简称“三地人大”)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部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协同协作、履职担当,全力助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一方面,探索区县联动,签署框架协议。
《纲要》发布后,示范区三地人大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吴江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人大主动作为、依法履职,加强调查研究,加大监督力度,发挥代表作用,密切三地人大联系,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在随后召开的三地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例会上,三方共同签署《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为三地人大开展交流互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探索乡镇联动,签署合作备忘录。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与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青浦区金泽镇,昆山市锦溪镇、周庄镇等五地基层人大共同签订合作备忘录,助推解决基层区域共性问题和交界处难点问题。
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王江泾镇、塘汇街道,嘉善县天凝镇等五地基层人大联合发起,共同签署“运河湾”区域人大工作联盟合作协议,助推大运河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工作。
同时,三地人大积极探究人大及代表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关于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人大及代表作用的意见》,进一步发挥人大及代表的助力作用。
示范区三地人大加强联系沟通,建立联动机制,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着重在“联”字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四联”工作法,打造以人大监督为主体、各方代表共同发力的监督“全链条”、履职“同心圆”,主动对接和服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代表履职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26738419_“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央要求,也是长三角地区积极参与高水平全球化竞争、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所在。
自2018年沪苏浙皖四地人大常委会同步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以来,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对接长三角相关地市和县级人大,努力发挥地方人大作用,认真落实长三角人大工作发展机制建设,深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工作。
扎实推进七地人大结对在工作初始阶段,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秉承着主动作为、率先对接的理念,于2019年上半年,安排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牵头,积极开展长三角人大工作合作交流机制探索。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认真研究了本届以来奉贤人大与长三角人大的沟通联系情况和全国十区县人大工作研讨会的参与情况,并结合兄弟区人大参与对接情况,起草了《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对接有关事项的计划》,将江苏省常熟市,浙江省舟山市及嵊泗县、台州市、建德市,安徽省六安市等六地人大作为奉贤人大长三角地区对接单位,并经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
主动跨前,做到“三个专”。
区人大常委会把力争做到工作“三个专”作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对接计划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派出工作“专班”一一沟通,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牵头组织专班团队,集中赶赴拟对接地区,分别与六地人大开展“一对一”沟通,深化合作交流方案,达成合作交流共识;落实对接“专人”一一联系,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单位,双方共同确认1名联络员开展“一对一”联系,为深化进一步合作搭建互相联系和沟通的平台;细化合作“专题”一一确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牵头起草了《人大工作合作交流协议》框架内容,并结合各地实际和各地人大工作特点,逐一细化协议基本原则和相关机制,明确了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职、通力协作,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等三大基本原则,确保双方就协议内容达成共识。
2019年10月,在奉贤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了《关于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对接有关事项的请示》后,奉贤人大分别与六地人大在奉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了《人大工作合作交流协议》。
对标“四个统筹”,向纵深推进
2024.01.11ORIENT AL OUTLOOK 292024.03.07 ORIENT AL OUTLOOK2024.01.11ORIENT AL OUTLOOK312024.03.07 ORIENT AL OUTLOOK32特别企划COMPANY时代潮竞涌奔腾。
新征程上,上海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奔跑,上海移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的契合点,加快推进“两个新型”,加速建设“双万兆”,助力深化建设“五个中心”,为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贡献移动方案、移动力量。
建优信息高速夯实数字底座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地,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作为本地网络建设主力军,上海移动积极发挥新基建核心优势,积极响应“信号升格”专项行动,落实“满格上海”“光耀申城”“算力浦江”等行动计划,致力于向广大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移动网络使用体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铺设起高品质的信息高速。
自5G时代启幕,上海移动积极开展本地“双千兆”网络建设。
2023年10月,上海发布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2026年底,全市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上海移动率先发力,并于近日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在网络建设方面,完成主城区200公里主干道路、重点区域5G-A网络部署,打造全球首个千站规模的三载波聚合连片商用网络,新升级的5G-A网络较原5G网络速率、容量均成倍提升。
在应用示范方面,上海移动携手合作伙伴在上海浦东金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完成全球首条 5G-A 车联网车、路、网、云、图全要素验证示范路线,为下一步实现车路协同网络全程全网的服务、运维、使用能力提供了最新的“上海样本”。
万兆光网是双万兆城市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2021年,上海移动助力上海率先建成“全光智慧城市全球第一城”,为城市生产、生活、治理构筑起超高可靠、超低时延、超高品质的智慧光网底座。
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新形势下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王华(上海大学201800)摘要:区域协同治理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管理职能发挥不足、法律依据支持不够、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合作交叉重复等问题,长三角区域需要加强协调组织管理职能、补充协作立法法律依据、出台行政协议管理办法、完善利益协调长效机制、搭建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地方考核评估方式,不断完善协同治理机制,以此推动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治理治理机制中图分类号:F127.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0)11-0065-0082019年12月冲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极三区一咼地"的战略定位。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建构,对于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无疑起到关键作用。
一、长三角区域协同治理的发展历程市场力量使得近代长三角区域内部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而政府力量的介入推动长三角概念逐渐成为区域协同治理的政策载体,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的统一和能力的提升对长三角区域规划执行力度逐渐提升,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长三角区域被中央划在六大行政区之一的华东行政区,设立华东局管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市。
1958年2月,根据毛主席以一个大城市为经济中心并结合周围省市考虑通盘协作规划的指示,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召开地区性的协作会议的决定》,提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江西为华东协作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华东经济协作区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开展区内及区间涉及基本建设、工业生产、生产物资、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的协作格局。
长三角地区人大交流协作的成效与经验——以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为例
长三角地区人大交流协作的成效与经验——以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为例作者:黎堂斌来源:《人大研究》 2014年第12期黎堂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共同事务会越来越多,人大间交流协作应切实将基调从单纯交流探讨工作转移到区域事务治理上来,用前瞻眼光看待发展,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为解决区域共性问题找到一致、可操作的法治手段,在法治轨道上更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
长三角沪苏浙皖四省市历史悠久,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
四省市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协作与共赢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长三角地区合作硕果累累,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9 年,在浙江淳安召开了第一次沪苏浙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协商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省市人大交流协作机制,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巩固。
这一交流协作机制对推动长三角地区法治建设进程,用法治思维解决共同面对的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促进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 年8 月29 日,在南京召开了沪苏浙皖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经各方共同努力,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文以此次座谈会为例,简要介绍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人大交流协作的形式、内容、成果及经验。
一、主要内容和成果此次座谈会,沪苏浙皖四省市人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座谈会虽然时间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交流了人大领域改革的做法和经验2013 年以来,四省市人大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人大领域改革,同时发挥人大优势,积极为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保驾护航,在工作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大家在交流中一致认为,地方人大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要主动研究改革中的立法问题,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立法保障改革的有序推进,用立法巩固改革的实践成果。
如何创新协同管理制度破解区域治理困境快来看看长三角如何破题
如何创新协同管理制度破解区域治理困境快来看看长三角如何破题创新协同管理制度是破解区域治理困境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由于区域发展格局差异明显,各城市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共性问题。
为了破解这些困境,长三角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协同管理制度,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首先,长三角地区注重制度协同的构建。
根据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如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政策协同推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等。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各城市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协同发展。
例如,长三角地区制定了新一轮协同创新发展规划,确定了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形成了统一的工作指导,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其次,长三角地区还注重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
为了加强各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长三角地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政务、经济、环境等领域建立了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
通过共享信息,各城市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周边城市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
同时,长三角地区还举办了一系列协同发展的交流活动,如高层会晤、经济论坛等,各城市可以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互相借鉴经验,促进合作共赢。
最后,长三角地区注重加强制度创新,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动高水平一体化发展,加强跨区域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等。
通过这些制度创新措施,长三角地区可以更好地协同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长三角地区还注重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区域整体规划和决策的统一性和配合性,确保政府行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总之,长三角地区通过创新协同管理制度,破解了区域治理困境。
各城市之间加强制度协同的构建,推动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加强制度创新,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向总书记报告:长三角人大协同履职 助推一体化国家战略
人大之窗长三角上海人大2021年第11期今年11月2日至3日,长三角地区人大社会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
沪苏浙皖四省市人大社会委签署了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协同的倡议书,并就开展长三角区域居民服务“一卡通”立法调研达成共识。
这是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人大开展工作协同的一个缩影。
2018年11月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依法履行人大职责,为服务和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协同立法共织法治保障网为了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顺利实施,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决定》,这一天距总书记上海进博会讲话仅17天。
紧随其后,江苏、安徽、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表决通过了相同的决定。
一个区域内各省级人大同步作出支持和保障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事项决定,这在人大工作历史上尚属首次。
这4份决定在关键条款和内容上保持一致,明确了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机制、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等,特别是在规划对接、法治协同、市场统一、生态保护、共建共享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苏浙皖三省人大的决定都支持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调苏浙皖各扬其长。
在关键内容保持一致的同时,每项决定也结合本地实际规定了各具特色的内容。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率先于2月7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其中第八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可以与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市建立疫情防控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同,共同做好疫情联防联控。
”此后,苏浙皖三省人大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机制作用,先后作出相关法规性决定,为筑起联防联控共同防线、搭建复工复产协同平台提供了法治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长三角区域人大协同联动新机制
作者:徐晓枫
来源:《群众》2020年第18期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处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新阶段,地方人大该如何站位、如何作为?苏州市吴江区人大主动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强化一线意识、追求一线作为,打破行政体制、履职地域约束,以一体化为引领,探索人大工作提位扩能、协同联动履职新机制,积极回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当地百姓实际需求。
在提位扩能中强化人大工作“一线意识”
对标时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间交流合作相比,地方人大间交流合作规格更高、权威性更强、代表性更广,可以从人大层面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协而不同、联而不动等问题,推动区域改革事项在法治轨道上行进、重大事项各地共同商议决定,推动建立科学的区域治理体系,为“一体化”提供长久保障。
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对标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发扬首创精神,永葆“奋进奋斗奋发”姿态,紧扣全区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强化一线意识、保持一线状态,借势长三角地区深化拓展地方人大工作之机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广的履职视角、更深度的改革创新,与青浦区、嘉善县人大紧密配合、扬我所长,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主动开创人大工作的火红年代。
对表发展需求,扩大履职能级。
扩能不仅是工作职能的扩大,也是履职要求的深化,更是人大队伍的系统优化。
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提升协同联动的配套体系和履职平台,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推动治理领域由辖区内向辖区外延伸。
一方面,坚持全区人大系统“一盘棋”,着力强化各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探索人大联动发展机制,形成人大整体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窗口”意识,深耕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区人大常委会采取“跳出”本地的履职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异地调研、视察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展协作宽度。
组建财政经济和法制司法等咨询专家库,积极发挥专家在区域一体化财政经济监督和司法公正监督工作中的智库作用。
在协同联动中追求人大工作“一线作为”
强化协同机制,形成整体效应。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三地人文相通、地域相连、经济相近,但由于分属二省一市,自然禀赋条件不尽一致,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要实现一体化
远景目标,离不开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效率。
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规划落实、战略协同等整体推进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拓展协同层次、提升协同实效,以人大力量助推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
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专门作出《支持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人大共同签署《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人大常委会主任例会、办公室主任例会、学习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协同机制,让三地间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制度框架,推动实现信息互通、标准互认、步调互动,产生整体效应。
推进联动实践,激发叠加效应。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区域共同事务越来越多,如果缺乏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必然会拖累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合作框架協议的落实,促进示范区三地人大有序互动,镇街人大自觉联动,工委、代表相互走动,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部署,排定全年监督工作计划,与示范区其他两地商议监督事项,达成一致行动。
三地人大针对示范区建设立法需求、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等开展联合调研和视察活动。
配合开展立法调研活动,使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地方立法更具操作性。
在辩证统一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及启示
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是推进区域人大协同联动的重要前提。
吴江相对于示范区是局部与整体,板块条线放之于全区人大系统,则成了一个部分。
这就要求人大工作摆脱部分的局限,统筹上下人大联动,主动围绕中心大局,综合运用人大法定职权开展协作,不断推动形成示范区三地人大相互配合的施政理念、相互协调的规章制度、相互协作的管理机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人大贡献。
正确处理好政策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中每一个定位的到位、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离不开长三角区域地方人大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具有法治保障、监督推进、代表参与、民意支撑等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
不仅要健全完善三地人大工作协同联动机制,也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由政府合作、行政推动向法治引领、区域治理的新阶段迈进,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性是开展人大工作的根本特性。
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三地人大协同联动统一于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构架下,三地人大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关作用,协调本地事务,相互监督,逐渐形成人大层面“协作—监督—协作”的常态机制,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做到真监督、真支持。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区域人大工作协同性,共推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有新的实践启示:
顶层设计是关键。
“青吴嘉”三地人大协同联动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需要同轨同向同速行驶。
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共识,以制度协同的形式跳出行政边界,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协同的同时还要加强联动,把“一体化”“高质量”作为目标取向,选准履职行权的重点,为化解阻碍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提供人大方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依法履职是基础。
过去,我国地方区域合作尽管十分频繁活跃,但主体大多为政府,地方人大之间开展的协同立法、联动执法几乎没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必须是依法推动的一体化,这就要求三地之间的合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行政和法治手段并用。
三地人大要在法治语境中打造履职新样板,保证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自身建设是保障。
苏州市吴江区是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既要成为示范,又要争当典范,这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要牢固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体化”理念,高水平推进人大“两个机关”建设,倾力打造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两支队伍”,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增强跨区域履职能力。
大力推进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激励干部和代表们拿出火红年代的干劲,在新赶考路上交出人大优异答卷。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