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_图的存储及应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测绘1011学号10201151姓名XX实习地点C1 机房指导教师史守正目录封面 (1)目录 (2)实验一线性表 (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3)三、运行输出结果 (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6)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6)实验二栈和队列 (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8)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8)三、运行输出结果 (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0)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0)实验三树和二叉树 (11)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1)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2)三、运行输出结果 (12)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2)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2)实验四图 (1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4)三、运行输出结果 (1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5)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6)实验五查找 (1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7)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8)三、运行输出结果 (1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9)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9)实验六排序 (20)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20)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21)三、运行输出结果 (21)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4)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24)实验一线性表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程序的主要分为自定义函数、主函数。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
2熟悉并掌握顺序表的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3熟悉VC++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程序中的用户头文件、实现文件和主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4熟悉VC++操作环境的使用以及多文件的输入、编辑、调试和运行的全过程。
二、实验要求1实验之前认真准备,编写好源程序。
2实验中认真调试程序,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的验证。
3不断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基本题:1对元素类型为整型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进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加强、提高题:2、编写一个求解Josephus问题的函数。
用整数序列1, 2, 3, ……, n表示顺序围坐在圆桌周围的人。
然后使用n = 9, s = 1, m = 5,以及n = 9, s = 1, m = 0,或者n = 9, s = 1, m = 10作为输入数据,检查你的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
最后分析所完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定义JosephusCircle类,其中含完成初始化、报数出圈成员函数、输出显示等方法。
(可以选做其中之一)加强题:(1)采用数组作为求解过程中使用的数据结构。
提高题:(2)采用循环链表作为求解过程中使用的数据结构。
运行时允许指定任意n、s、m数值,直至输入n = 0退出程序。
实验二栈、队列、递归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栈、队列这种特殊线性结构的特性2熟练掌握栈、队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下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要求1实验之前认真准备,编写好源程序。
2实验中认真调试程序,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的验证。
3不断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基本题(必做):1分别就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栈的各种基本操作。
2、假设以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对尾结点,不设头指针,试设计相应的置队空、入队和出队的程序。
加强题:3设线性表A中有n个字符,试设计程序判断字符串是否中心对称,例如xyzyx和xyzzyx都是中心对称的字符串。
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据结构总学时:64(理论课内学时48,上机课内学时16)课程设计:24课程类型:必修课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讲课对象:计算机本科建议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陈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简介:数据结构课程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
内容包括: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串、树与森林、图、排序、查找、索引与散列结构等。
课程以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作为算法的描述工具,强化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
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学科的公认主干课。
课程内容由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初步两部份组成。
数据结构是针对处理大量非数值性程序问题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
它既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学科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算法;熟悉并了解目前常用数据结构在计算机诸多领域中的基本应用。
算法分析强调最基本的算法设计技术和分析方法。
要求学生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把握应用算法设计的艺术和技能。
经过上机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编制、调试具有一定难度的中型程序;以培养良好的软件工程习惯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思维方法。
“数据结构”的前序课是《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与算法初步》。
三、理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序论(2学时)学习目标:熟悉各类文件的特点,构造方法以及如何实现检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重点与难点:本章无。
知识点: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算法及其设计原则、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2、线性表(4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在计算机中表示这种关系的两类不同的存储结构是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报告 2范文
目录实验一 UML建模基础及用例图实验二类图与对象图实验三序列图与协作图实验四状态图实验五活动图实验(一)UML建模基础及用例图实验目的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3、掌握用例的概念;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及作用。
4、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实验内容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3、什么是用例?用例图中有哪些组成元素?在UML中是如何表示的?答:用例是对系统功能的描述,是向参与者提供重要价值的操作序列。
用例图有:用例、参与者、关联(系统边界)等元素。
用来显示在系统或其他实体内的用例与系统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使用场合:需求获取、定义、分析4、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包含关系、扩展关系和泛化关系各代表什么含义?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对以上三种关系各举一例,画出用例图,并进行说明。
(1)包含关系:基本用例的行为包含另一用例的行为。
基本用例描述在多个用例中都有的公共行为。
包含关系是本质上比较特殊的依赖关系,它比一般的依赖关系多了一些语义。
在包含关系中箭头的放向是从基本用例到包含用例的。
(2)扩展关系:扩展关系的基本含义和泛化关系相似,但在扩展关系中,对于扩展用例有更多的规则限制。
基本用例必须声明扩展点,而扩展用例只能在扩展点上增加新的行为和含义。
(3)泛化关系:代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UML用例图中泛化关系的意思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继承的概念是类似的。
不同的是继承使用在实施阶段,泛化使用在分析、设计阶段。
在泛化关系中子用例继承了父用例的行为和含义,子用例也可以增加新的行为和含义或者覆盖父用例中的行为和含义。
5、完成书中94页例子,体会用例图建模的分析过程并模仿来画出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用例图。
画出课后习题101页第4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课保存“画图”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课保存“画图”作品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课:保存“画图”作品简介:本教案针对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主题为“保存‘画图’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基本的绘图,并学会保存自己的作品,以便随时查看和编辑。
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简单绘图。
2. 了解保存、查看和编辑绘图作品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计算机、绘图软件、准备好的绘图示例、保存示例。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入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你喜欢绘图吗?你有没有使用电脑来绘图?你知道怎样保存自己的绘图作品吗?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讲解2. 通过演示绘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向学生介绍绘图软件的界面、工具栏和菜单选项。
操作练习3. 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绘图软件的操作练习。
首先,教师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例如绘制一个房子的图像。
然后,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在计算机上绘制同样的图形。
保存作品4. 在学生完成绘图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保存他们的作品。
教师可以演示保存作品的过程,并解释保存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随时查看和编辑。
强调保存作品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选择一个容易记住的文件名。
查看和编辑作品5. 学会保存作品后,教师讲解如何打开已保存的绘图文件。
学生将学会找到存储位置,并掌握查看和编辑已保存作品的方法。
巩固练习6.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绘制一个自由创作的图形,并保存其作品。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颜色和形状。
扩展应用7.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绘图技巧应用于其他学科中。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绘图软件在学习地理时绘制地图,或在学习科学时绘制实验设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基本的绘图,并学会了保存、查看和编辑自己的绘图作品。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绘图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也能够在其他学科中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而言,实验的目的包括:1、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理解,掌握其特点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或 Linux 操作系统。
2、编程语言:C、C++、Java 等编程语言中的一种。
3、开发工具:如 Visual Studio、Eclipse、Code::Blocks 等集成开发环境(IDE)。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编写好实验程序的代码框架。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独立思考,认真调试程序,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实验完成后,学生应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问题分析与解决等。
四、实验内容(一)线性表1、顺序表的实现与操作实现顺序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分析顺序表在不同操作下的时间复杂度。
2、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实现单链表、双向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比较单链表和双向链表在操作上的优缺点。
(二)栈和队列1、栈的实现与应用实现顺序栈和链式栈。
利用栈解决表达式求值、括号匹配等问题。
2、队列的实现与应用实现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
利用队列解决排队问题、广度优先搜索等问题。
(三)树1、二叉树的实现与遍历实现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操作。
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算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2、二叉搜索树的实现与操作实现二叉搜索树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操作。
分析二叉搜索树的性能。
(四)图1、图的存储结构实现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图的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试验报告-图的基本操作
中原工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112姓名:康岩岩学号:201100814220 指导老师:高艳霞2012-11-22实验五图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有关图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
二、实验内容[问题描述]对给定图,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基本要求]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实现连通无向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
以用户指定的结点为起点,分别输出每种遍历下的结点访问序列。
【测试数据】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掌握图的相关概念。
2、掌握图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3、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的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设计思路】【代码整理】#include "stdafx.h"#include <iostream>#include <malloc.h>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int Status;#define OK 1#define ERROR 0#define OVERFLOW -1#define MAX_SIZE 20typedef enum{DG,DN,UDG,UDN}Kind;typedef struct ArcNode{int adjvex; //顶点位置struct ArcNode *nextarc; //下一条弧int *info; //弧信息};typedef struct{char info[10]; //顶点信息ArcNode *fistarc; //指向第一条弧}VNode,AdjList[MAX_SIZE];typedef struct{AdjList vertices;int vexnum,arcnum; //顶点数,弧数int kind; //图的种类,此为无向图}ALGraph;//这是队列的节点,仅用于广度优先搜索typedef struct Node{int num;struct Node* next;};//队列的头和尾typedef struct{Node * front;Node *rear;}PreBit;int LocateV ex(ALGraph G,char info[]);//定位顶点的位置Status addArcNode(ALGraph &G,int adjvex); //图中加入弧Status CreatGraph(ALGraph&G);//创建图的邻接表Status DFSTraverse(ALGraph G);//深度优先搜索Status BFSTraverse(ALGraph G);//广度优先搜索Status DFS(ALGraph G,int v);//深度优先搜索中的数据读取函数,用于递归bool visited[MAX_SIZE]; // 访问标志数组//初始化队列Status init_q(PreBit&P_B){P_B.front=P_B.rear=(Node*)malloc(sizeof(Node));if(!P_B.front){exit(OVERFLOW);}P_B.front->next=NULL;}//将数据入队Status en_q(PreBit & P_B,int num){Node *p=(Node*)malloc(sizeof(Node));if(!p){exit(OVERFLOW);}p->num=num;p->next=NULL;P_B.rear->next=p;P_B.rear=p;return OK;}//出队Status de_q(PreBit & P_B){if(P_B.front==P_B.rear){return ERROR;}Node* p=P_B.front->next;P_B.front->next=p->next;if(P_B.rear==p){P_B.rear=P_B.front;}free(p);return OK;}Status CreatGraph(ALGraph&G){cout<<"请输入顶点数目和弧数目"<<endl;cin>>G.vexnum>>G.arcnum;//依次输入顶点信息for(int i=0;i<G.vexnum;i++){cout<<"请输入顶点名称"<<endl;cin>>G.vertices[i].info;G.vertices[i].fistarc=NULL;}//依次输入弧信息for(int k=1;k<=G.arcnum;k++){char v1[10],v2[10]; //用于表示顶点名称的字符数组int i,j; //表示两个顶点的位置BACK: //返回点cout<<"请输入第"<<k<<"条弧的两个顶点"<<endl;cin>>v1>>v2;i=LocateV ex(G,v1); //得到顶点v1的位置j=LocateV ex(G,v2); //得到顶点v2的位置if(i==-1||j==-1){ //头信息不存在则返回重输cout<<"不存在该节点!"<<endl;goto BACK; //跳到BACK 返回点}addArcNode(G,i); //将弧的顶点信息插入表中addArcNode(G,j);}return OK;}//倒序插入弧的顶点信息Status addArcNode(ALGraph &G,int adjvex){ArcNode *p; //弧节点指针p=(ArcNode*)malloc(sizeof(ArcNode));p->adjvex=adjvex;p->nextarc=G.vertices[adjvex].fistarc;//指向头结点的第一条弧G.vertices[adjvex].fistarc=p; //头结点的第一条弧指向p,即将p作为头结点的第一条弧return OK;}//定位顶点的位置int LocateV ex(ALGraph G,char info[]){for(int i=0;i<G.vexnum;i++){if(strcmp(G.vertices[i].info,info)==0){ //头结点名称与传入的信息相等,证明该头节点存在return i; //此时返回位置}}return -1;}//深度优先搜索Status DFSTraverse(ALGraph G){for(int v=0;v<G.vexnum;v++){visited[v]=false;}char v1[10];int i;BACK:cout<<"请输入首先访问的顶点"<<endl;cin>>v1;i=LocateV ex(G,v1);if(i==-1){cout<<"不存在该节点!"<<endl;goto BACK;}DFS(G,i);return OK;}//深度优先搜索递归访问图Status DFS(ALGraph G,int v){visited[v]=true;cout<<G.vertices[v].info<<" ";//输出信息ArcNode *p;p=G.vertices[v].fistarc; //向头节点第一条while(p) //当弧存在{if(!visited[p->adjvex]){DFS(G,p->adjvex); //递归读取}p=p->nextarc;}return OK;}//广度优先搜索Status BFSTraverse(ALGraph G){for(int v=0;v<G.vexnum;v++){visited[v]=false;}char v1[10];int v;BACK:cout<<"请输入首先访问的顶点"<<endl;cin>>v1;v=LocateV ex(G,v1);if(v==-1){cout<<"不存在该节点!"<<endl;goto BACK;}PreBit P_B;init_q(P_B);ArcNode *p;visited[v]=true;cout<<G.vertices[v].info<<" ";//输出信息en_q(P_B,v); //将头位置v入队while(P_B.front!=P_B.rear){//当队列不为空时,对其进行访问int w=P_B.front->next->num;//读出顶点位置de_q(P_B);//顶点已经访问过,将其出队列p=G.vertices[w].fistarc;//得到与顶点相关的第一条弧while(p){if(!visited[p->adjvex]){en_q(P_B,p->adjvex);//将弧入队,但不读取,只是将其放在队尾}p=p->nextarc;}}return OK;}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ALGraph G;CreatGraph(G);cout<<"深度优先搜索图:"<<endl;DFSTraverse(G);cout<<endl;cout<<"广度优先搜索图:"<<endl;BFSTraverse(G);cout<<endl;system("pause");return 0;}。
UML实验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教程年级: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2013 学年至 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目录实验一 UML建模基础实验二用例图实验三 UML类图实验四对象图实验五包图实验六动态模型图实验(一) UML建模基础实验时间:实验目的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
3.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内容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答:各种UML关系如下:分析与讨论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答: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用来对软件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也是为面向对象开发系统的产品进行说明、可视化、构造和编制文档的一种语言。
UML作为一种模型语言,它使开发人员专注于建立产品的模型和结构,而不是选用什么程序语言和算法实现。
当模型建立之后,模型可以被UML工具转化成指定的程序语言代码。
UML可以贯穿软件开发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最适于数据建模、业务建模、对象建模、组件建模。
UML展现了一系列最佳工程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在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方面,特别是在软件架构层次方面已经被验证有效。
UM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系统分析的建模语言,它的各个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统模型,从而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问题的描述达到相同的理解,以减少语义差异,保障分析的正确性。
指导教师批阅:实验(二)用例图实验时间:实验目的1.掌握用例的概念、UML用例图的组成、作用以及使用场合。
2.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3.用Rational Rose工具练习教材中的用例图。
2024年南邮811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2024年南邮811数据结构考试大纲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法,以及在这些数据上进行操作的算法。
南京邮电大学的811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2024年南邮811数据结构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
一、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算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课程内容:线性表、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图、排序算法、查找算法、高级数据结构等。
二、知识要点1.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2. 栈和队列:顺序栈、链栈、顺序队列、链队列,栈和队列的应用、特性及相关算法。
3. 树和二叉树: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树的遍历和操作等。
4. 图: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算法、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
5.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6.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插值查找、哈希查找、二叉排序树等。
7. 高级数据结构:堆、图的应用、树的应用、哈希表、查找树、红黑树等。
三、能力要求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性,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能够评估和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
3. 能够熟练运用编程语言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四、考试形式1. 笔试:占总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编程题。
2. 实验:占总成绩的30%,包括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数据结构或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
五、参考教材1.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2. 《算法导论》Thomas H. Cormen等六、备考建议1. 认真学习课堂讲授的内容,理解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多做习题和编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新版)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书实验及学时数分配几点要求:一、上机前: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内容,提前编写算法程序,上机时检查(未提前编写程序者,扣除平时成绩中实验相关分数)。
二、上机中:在Turbo C或VC6.0环境中,认真调试程序,记录调试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运行结果。
上机时签到;下机时验收签字。
三、下机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提交(实验后1周内)。
实验一线性表【实验目的】1、掌握用Turbo c上机调试线性表的基本方法;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运算;3、运用线性表解决线性结构问题。
【实验学时】4 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插入、删除操作的实现;2、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的实现;3、两个线性表合并算法的实现。
(选做)【实验原理】1、当我们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上的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素时,必须先将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之后的所有元素依次后移一个位置,以便腾出一个位置,再把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
若是欲删除第i个元素时,也必须把第i个元素之后的所有元素前移一个位置;2、当我们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上的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素时,只需先确定第i个元素前一个元素位置,然后修改相应指针将新元素插入即可。
若是欲删除第i个元素时,也必须先确定第i个元素前一个元素位置,然后修改相应指针将该元素删除即可;3、详细原理请参考教材。
【实验步骤】一、用C语言编程实现建立一个顺序表,并在此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一个元素。
1、通过键盘读取元素建立线性表;(从键盘接受元素个数n以及n个整形数;按一定格式显示所建立的线性表)2、指定一个元素,在此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从键盘接受插入位置i,和要插入的元素值;实现插入;显示插入后的线性表)3、指定一个元素,删除此元素。
(从键盘接受删除元素位置i,实现删除;显示删除后的线性表)二、用C语言编程实现建立一个单链表,并在此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一个元素。
数据结构实验课教案
数据结构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 提高编程技能,为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 实验要求(1) 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
(2) 实验前认真预习,充分理解实验内容。
(3) 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4) 按时完成实验,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7/8/10或Linux。
(2) 编程语言:C/C++、Java或Python。
(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Eclipse、IntelliJ IDEA或PyCharm。
2. 实验工具(1) 文本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IDE)。
(2) 版本控制系统(如Git)。
(3) 在线编程平台(如LeetCode、牛客网)。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1.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1) 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分析线性表的时间复杂度。
2. 实验二:栈与队列的基本操作(1) 实现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2) 实现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 实现栈与队列的进栈、出栈、入队、出队等基本操作。
(4) 分析栈与队列的时间复杂度。
3. 实验三: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1) 实现单链表的结构。
(2) 实现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分析单链表的时间复杂度。
4. 实验四:树与二叉树的基本操作(1) 实现二叉树的结构。
(2)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
(3) 实现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操作。
(4) 分析树与二叉树的时间复杂度。
5. 实验五:图的基本操作(1)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2) 实现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
(3) 实现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
(4) 分析图的时间复杂度。
四、实验评价与成绩评定1. 实验评价(1) 代码质量:代码规范、注释清晰、易于维护。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验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验姓名:班级:学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系2012年12月目录一、实验所需表格 (3)二、实验内容 (3)2.1实验一SQL数据定义 (3)2.2实验二SQL数据查询 (7)2.3实验三连接、嵌套和集合查询 (14)2.4实验四SQL的数据更新 (21)2.5实验五视图的建立和维护 (24)2.6实验六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330)三、实验感想 (37)参考资料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李存斌.数据库应用技术---SQL Server2000简明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一、实验所需表格学生-课程数据库xskc中用到的三个表文件如下:学生表:Student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Sdept(所在系)200215121李勇男20CS(计算机科学系)200215122刘晨女19CS(计算机科学系)200215123欧阳原野女18MA(数学系)200215125刘阳光男19IS(信息系)课程表:Course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Cpno(先修课)Ccredit(学分)1数据库542数学23信息系统144操作系统635数据结构746数据处理27PASCAL64学生选课表:SCSno(学号)Cno(课程号)Grade(成绩)200215121192200215121285200215121388200215122290200215122380二、实验内容2.1实验一SQL数据定义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利用SQL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进行数据库及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2.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结果(一)建立数据库通过查询分析器或企业管理器建立学生-课程数据库xskc。
create database xskcon(name=xskc_data,filename='e:\sjksy\xskc_data.mdf')log on(name=xskc_log,filename='e:\sjksy\xskc_log.ldf')注:先在E:盘上建立一个文件夹(例如:E:\sjksy),数据库文件保存到自建的文件夹中。
数据结构实验大纲
数据结构实验大纲数据结构实验大纲1·实验目的1·1 熟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算法1·2 掌握数据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环境2·1 编程语言:C/C++2·2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Xcode/Dev-C++ 3·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3·1·1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3·1·2 单链表的基本操作3·1·3 循环链表的基本操作3·1·4 双向链表的基本操作3·2 实验二:栈与队列3·2·1 栈的基本操作3·2·2 队列的基本操作3·2·3 使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3·2·4 使用队列实现约瑟夫环3·3 实验三:串与数组3·3·1 串的基本操作3·3·2 数组的基本操作3·3·3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3·3·4 多维数组的应用3·4 实验四:树与图3·4·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3·4·2 二叉树的遍历算法3·4·3 霍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3·4·4 图的存储结构与基本操作 3·4·5 图的遍历算法4·实验要求4·1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所有实验内容4·2 书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4·3 实验报告要求有清晰的实验步骤和相应截图或代码4·4 实验报告中需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和评价5·实验评分5·1 实验报告(60%)5·2 实验代码(40%)5·3 完成以上要求并提交实验报告和代码截图,得到及格分数6·附件6·1 实验指导书6·2 实验代码示例7·法律名词及注释●数据结构:指计算机中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它定义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操作。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题
思考与提高:
1.如果按由表尾至表头的次序输入数据元素,应如何建立顺序表。
{
Datatypestack[MAXNUM];
int top;
}SqStack;
/*初始化顺序栈函数*/
void InitStack(SqStack *p)
{q=(SqStack*)malloc(sizeof(SqStack) /*申请空间*/}
/*入栈函数*/
void Push(SqStack *p,Datatypex)
实现提示:
1.由于C语言的数组类型也有随机存取的特点,一维数组的机内表示就是顺序结构。因此,可用C语言的一维数组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在此,我们利用C语言的结构体类型定义顺序表: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int elemtype; /*线性表中存放整型元素*/
typedef struct
实验一线性表
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C语言实现。
3.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的定义及C语言实现。
4.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5.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printf("输入源点v1 : ");
scanf("%d",&v1); /*输入源点V1 */
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验
04
经典问题分析与实现方法论述
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比较
Dijkstra算法
Floyd算法
比较
适用于没有负权边的有向图,通过贪 心策略每次找到距离起点最近的顶点 ,并更新其邻居顶点的距离。时间复 杂度为O(|V|^2),其中|V|为顶点数。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 表,其只允许在表的一 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 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插入元素的一端称为队 尾,删除元素的一端称 为队头。
包括初始化、入队、出 队、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等。
包括表达式求值、括号 匹配、迷宫问题、CPU 任务调度等。
树和二叉树基本概念
树定义
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由n( n>=0)个有限结点组成一个具有层 次关系的集合。
未来算法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高效性、 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例如,启发式算 法、近似算法等将在解决NP难问题 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牺牲部分精度 换取更高的计算效率。同时,随着人 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智能 算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将在更 多领域得到应用,实现自动化决策和 优化。
要点三
比较
Prim算法适用于稠密图,而Kruskal 算法适用于稀疏图。Prim算法通过不 断扩展已选择顶点的集合来构建最小 生成树,而Kruskal算法通过不断合 并连通分量来构建最小生成树。
拓扑排序问题——Kahn算法和DFS深度优先搜索法比较
Kahn算法
DFS深度优先搜索法
比较
从入度为0的顶点开始,不断删除该 顶点和以该顶点为起点的所有有向边 ,并更新相关顶点的入度。重复此过 程直到所有顶点都被删除或者发现存 在环为止。时间复杂度为O(|V|+|E|) ,其中|V|为顶点数,|E|为边数。
形考作业三及答案
形考作业三及答案本部分作业覆盖教材第6-7章的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假定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则叶子结点数为()。
A.15 B.16 C.17 D.472.二叉树第k层上最多有()个结点。
A.2k B.2k-1C.2k-1 D.2k-13.二叉树的深度为k,则二叉树最多有()个结点。
A.2k B.2k-1C.2k-1 D.2k-14. 设某一二叉树先序遍历为abdec,中序遍历为dbeac,则该二叉树后序遍历的顺序是()。
A.abdec B.debac C.debca D.abedc5.将含有15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从根这一层开始,每一层从左到右依次对结点进行编号,根结点的编号为1,则编号为69的结点的双亲结点的编号为()。
A.33 B.34 C.35 D.366.如果将给定的一组数据作为叶子数值,所构造出的二叉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最小,则该树称为()。
A.哈夫曼树 B.平衡二叉树C.二叉树 D.完全二叉树7.下列有关二叉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的个数等于度为2的结点的个数加1B.二叉树中结点个数必大于0C.完全二叉树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度,或者为0或者为2D.二叉树的度是28.在一棵度为3的树中,度为3的结点个数为2,度为2的结点个数为1,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为()。
A.4 B.5 C.6 D.79.在一棵度具有5层的满二叉树中结点总数为()。
A.31 B.32 C.33 D.1610. 利用n个值作为叶结点的权生成的哈夫曼树中共包含有( )个结点。
A. nB. n+1C. 2*nD. 2*n-111. 利用3、6、8、12这四个值作为叶子结点的权,生成一棵哈夫曼树,该树中所有叶子的最长带权路径长度为( )。
A. 18B. 16C. 12D. 3012.在一棵树中,()没有前驱结点。
A.分支结点 B.叶结点 C.树根结点 D.空结点13.在一棵二叉树中,若编号为i的结点存在右孩子,则右孩子的顺序编号为()。
人教版(2015)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章活动2一、图像的存储格式教案
- 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图像存储格式的选择原则,例如在网页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像格式,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加载速度。
- 探讨不同行业对图像存储格式的需求,例如在数字摄影、平面设计等领域对图像格式的特殊要求。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认真做笔记等。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口头表扬或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2015)信息技术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活动2 一、图像的存储格式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5)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章活动2,具体内容是图像的存储格式。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图像存储格式的知识,包括位图和矢量图两种基本图像格式,以及常见的位图格式如BMP、JPEG、PNG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给予全面的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图像存储格式这一章节后,我意识到学生在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以及掌握不同位图格式的特点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设计反思活动中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难点,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学难点:
- 位图的分辨率和色彩深度: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色彩深度决定了图像的颜色丰富程度。举例:在制作海报时,选择高分辨率和高色彩深度的位图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 矢量图的数学描述方法:矢量图通过数学方程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举例:在制作图标时,使用矢量图可以轻松调整图标的大小和颜色,而不会失真。
实验四 黑体实验
实验四 黑体辐射引言一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黑体辐射实验装置。
2.验证普朗克辐射定律,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二 实验原理1.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向周围发射辐射,这称为温度辐射。
黑体是一种完全的温度辐射体,即,任何非黑体所发射的辐射通量都小于同温度下的黑体发射的辐射通量;并且,非黑体的辐射能力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表面的材料的性质有关。
而黑体的辐射能力则仅与温度有关。
黑体的辐射亮度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即黑体是一个完全的余弦辐射体。
辐射能力小于黑体,但辐射的光谱分布与黑体相同的温度辐射体称为灰体。
2.黑体辐射定律2.1 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普朗克辐射定律 此定律用光谱辐射度表示,其形式为:)1(251-=TC e C E T λλλ(瓦特/米3)式中:第一辐射常数C1 = 3.74×10-16 (瓦×米2)第二辐射常数C2 = 1.4398⨯10-2(米×开尔文) 黑体光谱辐射亮度由下式给出:πλλTT E L =(瓦特/米3.球面角)图2-1 给出了T L λ随波长变化的图形。
图2-1 黑体的频谱亮度随波长的变化。
每一条曲线上都标出黑体的绝对温度。
与诸曲线的最大值相交的对角直线表示维恩位移定律。
2.2 黑体的积分辐射——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此定律用辐射度表示为,4T d E E T T δλλ==⎰∞(瓦特/米2)T 为黑体的绝对温度,δ为斯忒藩—波尔兹曼常数,δ =2345152ch k π= 5.670×10-8 (瓦/米2.开尔文4)其中,k 为波尔兹曼常数,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由于黑体辐射是各向通行的,所以其辐射亮度与辐射度有关系πTE L =于是,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也可以用辐射亮度表示为4TL πδ=(瓦特/米2.球面度)2.3 维恩位移定律光谱亮度的最大值的波长max λ与它的绝对温度T 成反比,T A =max λA 为常数,A=2.896⨯10-3 (米×开尔文)max L =4.10T5⨯10-6(瓦特/米3.球面角.开尔文5)随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光谱亮度的最大值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图的存储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存储思想及其存储实现。
2、掌握邻接矩阵及邻接表存储图的方法。
3、掌握图的深度、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二、实验要求:
1、键盘输入数据,建立一个有向图的邻接表。
2、输出该邻接表。
3、在有向图的邻接表的基础上计算各顶点的度,并输出。
4、以有向图的邻接表为基础实现深度优先遍历(选做)。
5、界面友好,对用户的操作和输入的格式能有相应的提示
三、测试数据
输入的测试数据,参见第七章课后习题中的四、3中的有向图:
输入6,10 //顶点数与弧数
再输入各条弧:1,0;1,3;2,1;3,2;3,4;3,5;4,0;5,0;5,1;5,4;
建立有向图
四、实现提示:
1、用邻接表表示的形式描述参见教材7.2.2 邻接表一节
其中注意InfoType的类型定义,根据需要自己定义
2、建立有向图的算法参见教材上的算法7.2
3、主函数的实现参考:
void main()
{ ALGraph net; //声明类型为图的变量net
CreateALGraph(&net); //建立有向图
CountDegree(&net); //计算有向图的出入度
}
其中的计算出度和入度的函数CountDegree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五、界面参考
输入顶点数与边数:6,10
程序默认生成顶点V0 V1 V2 V3 V4 V5
再依次输入各条弧(每条弧用回车分隔):
1,0;1,3;2,1;3,2;3,4;3,5;4,0;5,0;5,1;5,4;
根据输入建好有向图后,输出各顶点的出度与入度
六:选作内容:
在建立有向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参考教材上的算法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