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2.教学难点: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2)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异同;
1.作业完成过程中,注重史料阅读和分析,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小组合作作业时,分工明确,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提交作业时,请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以保证作业质量。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优秀作业,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建议。
(4)设计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
(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3.教学评价:
2.介绍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新儒学思想,分析其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异同。
3.阐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4.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尊重不同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课件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儒家思想将在国际学术界得 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交流,推动世界范围内对东方 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1
独尊儒术将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和认同感。
促进文化创新
02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其传承和发展将激发更多的文
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对于当时的 社会和政治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术价值争议
对于儒家思想和其他学派的学术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和讨论 ,需要具体分析。
CHAPTER 0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争议
关于历史真实性的争议
争议焦点
是否真实存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及该政策是否如历史 记载所言,由汉武帝亲自推行。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思想统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借鉴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经验,加强社 会思想的引导和管理。
强调核心价值观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 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 的需求。
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凝聚力。
CHAPTER 04
文化背景
百家争鸣
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学派如儒、法、道、墨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文 化氛围为儒家学说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儒家学说的特点
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家族伦理和君臣之道,符 合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CHAPTER 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罢黜百家的含义
罢黜:废除、禁止之意。 罢黜百家是指废除或禁止其他学派的思想和学说,只保留和推崇儒家学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讲稿(共31张PPT)
二、儒学独尊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目的: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
思想来源:
①儒家思想:主张德治、三纲五常。 ②道家思想:探求万物本源,认为“道”是万 物的缔造者、母体、主宰。 ③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 专制。 ④阴阳五行家思想:把五行与五常对应,认为 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火土金水对应“仁、智 、信、义、礼”
理解其中的意思吗?请围绕诗句中心 观点自 拟题目 演讲。 6、有人说,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 去欣赏 别人的 优点。 但又有 人说,唯 其尊重 自 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你怎样辩 证的看 这两句 话表达 的意思,请围绕 这两句 话
自拟题目演讲。 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 原谅你‛,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 一点。 请仔细 理解这 句话,围 绕其中 心观点 自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西汉思想家, 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 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 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 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 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 《春秋繁露》。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四、儒学独尊的评价 :
关于“独尊儒术”
积极: 维护统一,稳定社会, 弘扬美德,促进教育。
消极: 思想专制, 阻碍科学文化进步, 迷信,唯 心·······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30张)公开课优质课件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C
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5.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思考:为什么要“有为”?
材料: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 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 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设内朝,设刺史;察举制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9、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治国要任德而不任刑”
10、“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 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 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 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 史人物是
思考: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美课件。(共24张PPT)
温家宝总理在 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情地引用理学大师 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
朱 熹
程颢 程 颐 陆九渊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 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重理轻法
“先天下之忧而忧,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 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 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本课小结: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⑴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⑵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万物的本源,完成 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辩化,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⑶外传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形成“朱子 学”学派。 • ⑷理学庞大而又精深,使儒学摆脱了佛教、 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焚书坑儒”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
2.问题导向: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课堂小测,提供了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优点和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实际应用: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深入讲解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关注历史问题。
2.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思想,认识到尊重和发扬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9: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针对为人处世
“三纲五常”
针对土地兼并
限田、薄敛、省役
4.董仲舒新儒学影响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学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
积 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罢黜百家,独 极 尊儒术”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
——《汉书•董仲舒传》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春秋繁露·顺命》 探究活动五: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什么主张?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 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 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后汉书·食货志》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2.“无为”变“有为”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 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 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元朔元年秋,匈奴入 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
诸能称者。
──班固《汉书•儒林传序》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启用儒者参政 定“五经”,办太学 儒学成为正统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谢谢观看!
五经书影
太学大礼堂讲经
3.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
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
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探究学习 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是相同的。 请回答: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有一定道理。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董仲舒的学说
◇“春秋大一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天 君权神授”“ 人合一”” ””天人感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纲五常”
阴阳五行家
•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 古人认为, 质构成的。 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 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 运行”之意, 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 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 就是“相生” 相克” 就是“相生”与“相克”。 •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讲课
4、(2016·全国卷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 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
C 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西汉初年,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一、汉初无为而治
1、原因: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
产和安定人心。 ②汲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2、具体政策:与民休息(对内、对外) 3、影响: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 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解析:AB两项都突出一个“德”字,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体现; D项为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于题干要求正 好相反;C项为西汉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汉武 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2014·海南卷)“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 礼则入刑,栩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
b 说法反映出当时( )
策论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认,识指“意罢不黜同百,是家以,上独亡尊以儒持术一统”;臣愚以为诸
不在 1、六影艺响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积该极策:论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目的是什么?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发展; 2、你认为该策论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2)有利于儒学发展,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起到 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何表现?
①政治:推恩、 内朝、察举、刺史; ②经济: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必修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感知
影响: (1)悲观:扼制学术思想旳自由发展 (2)主动: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
大一统 ②增进民族历史文化旳进步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旳新儒学思想
1、措施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加国家大政
教育
①要求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要求 旳教科书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 士负责教授③在郡县设置学校,建立 地方教育系统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旳“有为”涉及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此前所 学内容有何体现?
汉武帝刘 彻(公元 前156年~ 前87年)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旳体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 秘书工作旳人任尚书令、侍中,参 加军国大事,以减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克制富商大贾旳势力,稳定物价。 实施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 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还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处理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解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董仲舒旳 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 想上旳统一
◇“君权神 授”“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 役
◇制定道德原则 “三纲五常”
思索
006 雄才大略旳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结合当初旳形势分析: 1、为何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旳提议并实施? 2、有何影响?
术”
——加强中央集权旳需要
材料一:
“道材 天 天2食“体AC0臣,..”皇现2料亦人3罢天天天了愚勿“德年黜人二 有 一“一象见哪1百感觉使月三奇异种: 喜 也君”家应1观,主得5并,纲日“ 怒 。。以张权独诸下进?历戒天 之五尊午史朕神不。儒1—上躬子 气常5术授在时,,”—受 ,3西是”六1”《汉朕分命哀B旳宣之.左艺汉D,于乐帝不大右.之伦书年逮一(君天之“间、统北权科理•,心发吏天京神董、生之时授道天,仲人一不间孔下与次称)舒—合子日也出受人—传食。现之时”命相号加》,汉术称于 副强宣 宣“者帝帝千天 ,君即旳年,子 以权刻认最皆下识长旳” 类诏和日绝需合说做环其:法要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品-质量保证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 儒家经典。
太学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里旳教师旳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旳去 向?这旳推广)
(1)从中央到地方旳教育系统 中央建立太学(人员构成、功能、影响) 大大提升了儒学旳地位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以为万物皆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原素构成,其间 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 阐明宇宙万物旳起源和变化。
3、怎样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进统一旳多民族国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后来旳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后来旳儒 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旳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旳儒学则成为儒者旳“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后来旳 儒学则被看成“圣经”。
练一练
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 一统”两者关系时,下面四人旳结论比较 正确旳是
天人感应说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知识拓展题
1.秦始皇“焚书坑儒”旳目旳是①崇法反儒②预防旧势力复辟 ③消灭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2023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政治上旳统一确保思想上旳统一 B、董仲舒旳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旳需要 C、汉武帝旳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 社会旳统治思想 D、思想上旳统一为政治上旳统一服务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本课为第二个历史阶段,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之祸”的儒,经过西汉儒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
董仲舒“倡导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的建立,标志着儒教育形成官方和制度。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举制,使儒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生活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的自豪感。
在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儒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兴起及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四、教建议: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思想文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五、教方法1.案导:见后面的案。
2.新授课教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填写预习案2.教师的教准备: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拓展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代教育状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12345
2.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位
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荀子
12345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
里的“儒术”指( c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 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 制;汉武帝的统一思 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 书,他的手段是利禄 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 了,武帝成功了。
饥民馑得面。卖对凡 子汉米,石就初五食如千蜀此,、汉人形。相势天食, 天你子会不怎能样具醇做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 武帝即位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 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品课件
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
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
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
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D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 社会的影响。(4分)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 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政策
秦始皇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
固君主专制;
治需要;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影响 摧残文化儒学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教育发展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 被当成真理而独尊,成为“圣经”。(地位)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 学谈论神学。(内容)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批判时政;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维护封建统治,成为儒者的 “政治敲门砖”。 (作用) (4)理论基础:先秦之儒是仁、礼; 董仲舒之儒是《公羊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尽满 ,而府库 余财。京师之钱累 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 马。阡陌之间 成群,乘牸牝(zi pin 母马)者而不得 会聚。”
——《后汉书 .食货志》
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
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史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纪》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诸侯做大,威胁中央
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道家哲学原正因好: 符秦合末汉战火初频统繁治,者社的会需经济要破,坏他严重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 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生活在汉初,你建议用哪家思想治国?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客观原因: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 (2)主观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
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汉书》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
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春秋繁露》
材料三:“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君为臣
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边境不宁 诸侯割据
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土地兼并 限制兼并 限田、薄赋、省徭役
阶级矛盾 缓和矛盾 制定规范
三纲五常
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新儒学为儒学赢得正统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与认识
主张
评价
认识
“春秋大一统”大一统虽充满唯心色彩,确是中 (1)董仲舒适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秦 朝 ——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西汉初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一个王朝 一个帝王
一个读书人
西汉(前202-公元9年) 汉武帝(前156-87年) 董仲舒(前179-104年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汉书》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繁露》书影
新的体现 :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的儒学体系 。
2.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
“无长为期而的耗表尽现一:切休的养战生争息后政恢策(复萧元规气曹。随到)元气 治”恢(复道了),影道响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
个进一步建设的经纲济领恢复。增统强治,者生们活在安定儒,家国学力说强盛 中找到了它。”
王国膨胀;土地兼并;匈奴边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应时代要求,采
“罢黜百家, 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 众家之长,对儒
独尊儒术” 取的
家思想加以创新,
“君权神授” 唯心主义,但希望君主因天降灾
“天人感应” 异而有所收敛, 限制君主权力的 “天人合一” 过分膨胀,有利于封建统治
体现了与时俱进 的精神。
(2)对新儒学 思想要辩证对待,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 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 道而为。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 大饥 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 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感天应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加于强天君子权的”需、要 ““仁受政命”于:君限,田天、意薄之赋所、予省也徭”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核心:“天人感应” 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新儒学
2.表现:
思想儒家肯思定想董逐仲舒渐的成新为儒历学代思统想治者所 措 推政崇治的正用统文学思儒想者,参逐与渐国成家为大两政 千多年 施 来中国(传1统)文儒家化经的典主成流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2)五经“博士”为教官;兴办太学; (3)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刘 彻(公元 前156年~ 前87年)
汉武帝 “有为”的表 政治: 现
(1)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 (2)加强皇权: 中外朝制; 经济: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抑 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军事: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外交:打通“丝绸之路” 文化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 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仁政”
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 认识其积极性和
是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消极性,弃其糟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 粕,批判继承。
“三纲五常”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
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1)统治的需要
(2)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3)汉武帝推崇儒学措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