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7.15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发[2007]21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11.28【实施日期】2007.11.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株政发〔2007〕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各有关单位:《株洲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株洲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基本思路:按照政府主导、有序竞争、政策扶植、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优化营运结构、深化行业改革、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改善公交基础设施,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公交车辆出行率,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目标:到2010年,市中心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2标台;市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高峰时段平均候车时间小于5分钟,白天平峰时段平均候车时间小于10分钟;中心城区300米站台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达到70%以上;车辆营运平均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将在建设路、新华路、车站路、长江路、天台路5条主干道上设立公交专用车道。
二、科学编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步伐。
株洲高铁规划发展规划方案
株洲高铁规划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株洲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对高铁交通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满足株洲市民的出行需求,促进株洲城市发展,制定并实施株洲高铁规划发展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1. 现状分析株洲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体系。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株洲的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目前,株洲尚未与国内其他城市建立高铁连接,给居民和企业的出行和物流带来不便,也制约了株洲经济的发展。
2. 目标设定为了解决株洲交通问题,满足市民对高效出行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1. 建设一条连接株洲与省内外重要城市的高铁干线,提高株洲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通性。
2. 打造现代化的高铁站点体系,提高株洲的交通枢纽地位。
3. 促进株洲经济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4. 构建环保、低碳的交通出行模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规划方案3.1 建设高铁干线规划建设株洲至长沙、株洲至湘潭、株洲至岳阳等高铁干线,与国内其他城市建立高速铁路交通网络。
高铁干线建设应遵循“客货分离、互联互通、南北贯通”的原则,优化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
同时,应考虑与现有铁路和公路交通系统的衔接,使高铁成为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
3.2 建设现代化高铁站点规划建设株洲高铁站、石峰湖高铁站、荷塘高铁站等高铁站点,打造现代化、便捷的高铁站点体系。
高铁站点应设置合理的出入口和换乘设施,提供便利的旅客服务,如候车室、商业设施等,并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旅行环境。
3.3 促进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将为株洲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
株洲应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打造高铁经济圈,推动株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株洲还可以发展高铁旅游产业,将高铁打造成为株洲的新名片。
3.4 建设低碳城市高铁的建设应以绿色环保为原则,优化线路设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应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建设低碳城市。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规划图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株洲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一份全面规划图,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首先,株洲市将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发展。
规划图指出,株洲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为此,将积极引进外资和优秀人才,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
其次,株洲市将注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在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提高城市的标志性和知名度。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划图提出了优化交通网络的措施,包括修建新的交通枢纽、扩大道路和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等。
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强绿化和环保工作。
此外,规划图还强调了株洲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根据规划图,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将加强文化事业的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规划图还提出了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以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总体来说,株洲规划图为株洲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
了目标。
通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推动株洲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相信在株洲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株洲市的未来将更加繁荣和美好。
株洲西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株洲西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株洲西站作为湖南省株洲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株洲市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概述了株洲西站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株洲西站是株洲市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之一,位于株洲市天元区东北部,距离株洲市中心约20公里。
该站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是沪昆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株洲西站连接了重要的铁路干线,包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
同时,该站还提供地铁2号线、4号线以及多条公交线路的换乘服务,方便市民出行。
目前,株洲西站已成为湖南省内铁路客运量排名前列的车站之一。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株洲西站全年的旅客发送量达到约1400万人次。
同时,株洲西站也是株洲市服务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交通枢纽之一。
该站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农产品、农资、劳动力等的流通,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株洲西站在发展中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沪昆高速铁路的不断完善,株洲西站将继续承担重要的客运任务。
根据规划,该线路将进一步延伸至重庆,使株洲西站成为湖南与重庆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
这将进一步增加株洲西站的旅客发送量,为株洲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高铁交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株洲西站的市民服务和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株洲市政府应该积极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株洲西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增加出入口、扩建候车厅、优化人流导向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客需求。
此外,建议株洲西站在站内增设商业配套设施,提供更多的餐饮、购物和娱乐选择,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体验。
株洲西站也应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将变得更加易于开发和利用。
株洲西站应该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推广农家乐、举办文化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参观和消费。
株洲交通发展历程
株洲交通发展历程
株洲市的交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株洲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湘江上游与衡南、湘阴之间的咽喉地带,因此交通要道的作用非常突出。
在古代,株洲的交通主要依赖水路运输。
湘江是最主要的交通干线,贯穿整个株洲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株洲的商品交流非常便捷。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的水系,如鹿港河、蔡子河等,为株洲提供了进一步的交通便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株洲的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19世纪末,洋人在株洲建立了第一条铁路——湘衡铁路,为株洲的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改变。
铁路的建设加速了株洲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了株洲市经济的繁荣。
20世纪初,株洲的公路交通开始发展起来。
当时,株洲的公
路主要以石头铺就,虽然路况艰难,但也有力地改善了株洲市的交通条件。
随着公路网的拓宽和改善,株洲的外出交通更加便利,城市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株洲的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城市内部的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公交和私家车逐渐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
此外,株洲还在城市周边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强了株洲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
目前,株洲的交通发展还在不断进行中。
城市规划中,交通运输被视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因此,株洲市政府正在加大对交通
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总而言之,株洲市的交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路交通,经过铁路、公路等方式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交通体系。
在未来,株洲市将继续致力于交通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创新发展研究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摘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株洲市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突出公交优先,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等,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株洲市要通过编制完善公共交通规划、调控公共交通出行结构、规范公共交通管理等措施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创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而城市交通拥堵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私人交通的推广。
因此,加快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构筑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对株洲市交通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本文就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创新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株洲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稳步推进,株洲市着力优化了公共交通线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以公共电动汽车为主,公共自行车、出租车为辅,航运、步行、在建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多方式立体性公共交通体系。
1.突出公交优先发展近年来,株洲市突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大力扶持公交发展,以“廉价、方便、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来惠及民生。
株洲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诞生于1958年,公司发展至今,已实现营运收入2亿多元,安全运送乘客近2亿人次,现有运营线路66条,运营车辆近1000辆,日客运量50余万人,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3%。
株洲市政府十分重视公交的发展,近年来投资了近千万资金用于站台、调度室、电子站牌等公交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提升硬件水平。
另一方面,要求公交公司修炼内功,坚持科技公交、公益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的发展特色,公交公司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公交优先最终落实在惠及民生上,体现在人气聚集上。
株洲城市规划
株洲城市规划株洲,是湖南省的一个城市,位于湘潭市和益阳市之间,毗邻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是湘西地区的交通和经济中心。
株洲城市规划是指制定出株洲市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首先,株洲城市规划要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
由于株洲市地域狭小,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划定不同用地区域,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同时,还要鼓励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其次,株洲城市规划要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能够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在交通规划方面,可以考虑修建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提升城市的交通网络密度,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株洲城市规划要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
株洲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等行业,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发挥株洲市现有产业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要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株洲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可以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株洲城市规划应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交通设施的建设、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只有科学规划株洲市的未来发展,才能使株洲市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株洲铁路西路规划方案
株洲铁路西路规划方案
背景
在城市发展中,交通规划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铁路交通。
作为湖南省一个重
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株洲市的铁路交通建设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为了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株洲市决定制定一个铁路西路规划方案,以提高城
市的交通效率和质量。
规划区域
本规划方案主要覆盖株洲市铁路西路,从东往西,包括株洲火车站、铁路东路、金龙路、双井路、石化路和琴弓山路等主要交通线路。
目标
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优化铁路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通行能力,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通勤时间;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方案
根据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数据研究,本规划方案提出以下的建议:
1. 调整线路
优化线路布局,调整线路方向,避免重复开设线路。
2. 优化站点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和人口密度情况,合理选址,增加站点密度。
3. 加强公共交通服务
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频率和通行速度,方便市民的出行。
4. 提高站点设施
建设现代化站点设施,如标志牌、候车亭、公共厕所等,提高服务品质和市民
出行体验。
总结
本规划方案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对线路和站点的优化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来达到目的。
这一规划方案对于整个株洲市的发展及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株洲道路调研报告
株洲道路调研报告株洲道路调研报告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株洲市道路交通状况,包括道路交通拥堵情况、交通事故发生率等方面,为改善株洲市交通运输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株洲市道路状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在株洲市内对各主要交通干道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交通流量、道路宽度以及交通标识等情况。
其次,我们还对一定数量的居民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道路交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使用了株洲市交警部门提供的交通事故数据和路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株洲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株洲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的情况,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高峰期往往导致道路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其次,个别道路存在不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问题,道路宽度狭窄,导致交通流量无法有效通行,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许多地方的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设备经年累月没有更新和维护,导致通行标志模糊,交通信号不准确,给驾驶员带来困扰。
调研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向株洲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主要交通干道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安排道路宽度和交通信号设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更新维护力度,保证驾驶员能够清晰辨认,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合理调整信号灯的时序和时长,提高交通流畅度。
4.加强对交通拥堵点的监控和疏导,通过引导交通,减少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5.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总结:根据以上的调研和分析,株洲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上述建议的措施,相信可以改善株洲市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同时也需要市民的参与和配合。
只有通过政府、市民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株洲市交通网络。
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研究
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株洲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发展轨道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还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作用,株洲市提出了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
本文将就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进行研究。
一、四网融合模式的概念四网融合模式是指将轨道交通系统与公交、道路、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元化、高效的交通网络。
通过四网融合,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互补,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
在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轨道交通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二是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的衔接,三是轨道交通与自行车出行的衔接,四是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设计。
1.提高交通效率。
通过四网融合模式,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使乘客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换乘,减少出行时间。
这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2.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出行需求,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乘坐公交,有些人则更喜欢自行车出行。
通过四网融合模式,可以让不同的交通方式形成互补,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网融合模式可以有效地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需求,从而降低交通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一体化设计。
通过四网融合模式,可以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实现有机结合,使得轨道交通系统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实施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株洲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优化站点设置。
在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应当考虑与公交、道路等交通系统的衔接,合理设置站点,使得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更加便捷。
“三干两轨工程”建设背景下,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
“三干两轨工程”建设背景下,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株洲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株洲市提出了发展“三干两轨工程”的规划,并计划在株洲西区建设一个新的交通枢纽。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研究。
一、三干两轨工程的建设背景“三干两轨工程”是指三条干线(南干线、梅干线、浏干线)和两条城际轨道交通线(株洲至长沙城际轨道交通、株洲至湘潭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株洲市交通网络的完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是“三干两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提出,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和交通状况的需要,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枢纽,为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将对株洲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交通、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三、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研究目标1.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合公路、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各交通方式的衔接和互动。
2.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通过规划,合理布局株洲市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网,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 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规划方案将优化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株洲西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设计内容1. 交通枢纽基础设施设计:包括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设施布局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实现人车分流、便捷互通。
2. 城市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对城市的道路网、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通行效率。
株洲北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株洲北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株洲北站作为湖南省株洲市的重要铁路枢纽站,承担着运输枢纽功能,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株洲北站的地理位置优势、设施建设、运输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势株洲北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株洲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株洲市处于湖南省中部地区,北靠长株潭城市群,南接湘西山区,交通便利。
株洲北站不仅紧邻跨越湖南的长株潭城际铁路,而且是株洲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
这将为株洲北站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发展机遇。
二、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株洲北站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持续改善。
目前,株洲北站已经建设了站房、检票口、候车室、月台等基础设施,并且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以保证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
此外,株洲北站还有相对较新的CR系列列车开行,使得乘客出行更加安全、快捷、舒适。
三、运输能力株洲北站的运输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铁路部门对该站进行了规模化的扩建和改造,扩大了站台和货运设施面积,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此外,株洲北站还面向湖南省及周边地区提供快速通勤交通服务,与其他城市铁路站连接密切,方便旅客出行,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株洲北站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潜力。
首先,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株洲北站将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承担更多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株洲北站将作为湖南省内的交通枢纽,与全国其他城市铁路站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株洲北站有望引入更多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广大旅客和货运需求。
综合而言,株洲北站作为湖南省株洲市的重要铁路枢纽站,在地理位置优势、设施建设,运输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具备着良好的发展潜力。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蓬勃发展和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株洲北站将担当起更大的使命,为经济发展和人员物资流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浅谈,株洲市,道路交通,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株洲市道路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策略
浅谈株洲市道路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策略[论文关键词]交通需求分析;城市交通;管理策略;株洲市[论文摘要]本文对株洲市交通现状需求进行分析,依据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提出了株洲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工业基地,是东西部交汇的过渡带和沿海省市向内陆发展的战略联接带及开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属山地丘陵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活动曰趋频繁,交通需求迅猛增加,对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带来巨大压力,致使道路交通出现了严重的供求失衡现象,在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地新建、改建道路的情况下,深入挖城市道路网潜力,开展科学的交通需求分析与管理工作,缓解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交通供需现状分析(二)道路交通体系现状分析。
1、城市道路现状分析:(1)道路等级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不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混行交通的模式,除个别街道外.大多数道路仍属一块板型式,目前道路功能不够明确.道路服务水平不高(2)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成型,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在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主干道路网络巳基本形成,但环城道路尚未完全开通,通过对交通流构成、交通流量及其空间分布特性、路段车速特性、出入口干道交通特性的分析和评价,发现城区道路交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交通流分布不均匀;大量过境车辆对芦凇区道路交通的压力较大,存在着一些矛盾突出的“瓶颈”路段;各级道路的级配不尽合理,交叉口左转车流比例过大,支路利用率不高,道路网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实施TDM的策略2、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1)减少路上交通体的数量:适度控制城区内机动车,特别是出租车的发展;强化交通组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低过境交通对城区交通的干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速市内停车场建设,建立完善的停车系统。
(2)实施路径诱导,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通过路边显示屏、GPS管理系统或交通信息台向出行者或司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车流避开拥挤路段,引导出行者选择合理出行时间,避开高峰时段。
株洲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摘要)
目录
附图:
附图一株洲市干线公路网现状分布图
附图二五纵六横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图(2011-2015)
附图三株洲市城际干线及一般干线公路建设规划图(2011-2015)
附图四株洲市十纵十八横国省道干线公路网规划图(2011-2015)
附图五株洲市航道港口建设规划图(2011-2015)
1.3.2规划编制的内容
本规划包括除管道运输以外的全部交通运输方式。由于体制原因,国家铁路和民用航空的规划权限不在地市一级,本规划只能编制株洲市权限范围内的规划,同时将相关规划中的涉及株洲的部分植入。我国的公路管理体制和水路管理体制是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本规划的内容以公路和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为主,同时包括株洲市权限范围内的铁路和民航发展规划。
1.3.3规划编制年限
本规划的年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特征年为2015年。
1.4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4.1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湖南省及株洲市的当前状况及未来需求、党的十七大制定的发展方针和中央确定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本规划的编制自始至终遵循着如下的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交通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站在“四化两型”(“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度,服从和服务于长株潭城市群以及中部崛起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突破行政界限,整合交通资源,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为株洲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交通保障,满足和促进株洲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公路交通体系研究(株洲组调查报告)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公路交通体系研究调研报告(株洲调研组)二○○八年七月十三日目录一、株洲市在长株潭城群两型社会中的地位 (1)二、株洲市两型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1)三、株洲市公路交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2)四、株洲市公路交通现状 (3)五、株洲市公路交通的新举措 (3)六、株洲市公路交通的新目标 (4)七、株洲市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5)八、两型社会公路交通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6)附件: (9)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公路交通体系研究——株洲调研报告为认真做好《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公路公交体系研究》科题,进一步加强对长株潭公路交通体系的认识,提高对公路交通体系新的理解和把握,创新公路交通体系的机制和观念,促进公路交通向两型交通转变,服务和带动两型社会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按照科题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株洲调研组于2008年7月9日~11日就长株潭城市群两社会公路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它相关内容在株洲市展开调研。
调研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走访询问、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法,先后对株洲市发改委、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办公室、株洲市交通局、株洲市公路局、株洲市规划局、株洲市建设局、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国土局、株洲市云龙示范区等九个单位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株洲市在长株潭城群两型社会中的地位株洲古称建宁,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之滨,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段上,是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发展之“一点一线”经济带的重要一环。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株洲定位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之城、休闲宜居家园。
大力引进和发展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循环经济、创意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致力于把株洲建成“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株洲市两型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株洲市两型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区三片”。
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研究
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株洲市作为湖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交通压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株洲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株洲市政府意识到发展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提出了四网融合模式的研究。
株洲市轨道交通发展相较于其他城市有其独特性,需要深入研究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和步行在内的四网如何进行融合。
在城市交通领域,四网融合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带来交通体系的优化和提升。
研究株洲市四网融合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四网融合模式,可以为株洲市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这也对其他中小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及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拟对株洲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难点及实施路径,旨在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株洲市作为湖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是市政府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发展项目。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株洲市轨道交通面临着需求量不断增加和线网运营不畅等问题,因此研究四网融合模式对于解决株洲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种种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网融合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整合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互联互通,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四网融合模式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通过鼓励多种出行方式的组合利用,可以降低私人汽车的使用率,减缓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四网融合模式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智能衔接和优化调度,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研究四网融合模式对于提升株洲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株洲地铁规划
株洲地铁规划株洲地铁规划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湘潭市的邻近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株洲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缓解道路拥堵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株洲市政府制定了地铁规划,计划在株洲市建设地铁。
株洲地铁规划主要包括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
一号线全长约23公里,起点是株洲市火车站,经过狮子山、石峰、云龙山等重要区域,终点是株洲南站。
二号线全长约16公里,起点是中心广场,经过株洲大道、白鹤山、株洲北站等地,终点是黄河路。
三号线全长约28公里,起点是开福区,经过天元区、芦淞区等地,终点是株洲红旗广场。
这三条线路相互衔接,可以有效地覆盖株洲市的主要区域。
株洲地铁的建设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地铁线路将全部建设为地下线,以避免对城市的视觉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车站设计将侧重于人性化,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地铁车辆将采用新能源技术,如电动和氢燃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地铁建设还将配备智能安全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便利。
株洲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
通过地铁,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减少了因为交通阻塞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此外,地铁还可以减少道路拥堵,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环境。
然而,株洲地铁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铁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
株洲市政府将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地铁建设,包括国家、省级和市级的资金支持。
其次,地铁建设可能会受到地质及环境因素的限制。
株洲的地质条件和城市结构需要在地铁建设中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地铁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最后,地铁的运营和管理也需要专业的团队来负责。
株洲市政府将需要建立健全的地铁管理体系,培养和引进合适的人才。
总结起来,株洲地铁的规划和建设将为株洲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它将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选择,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然而,同时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挑战,包括资金、地质及环境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报告株洲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〇八年八月第1页/共89页1项目概述1.1 前言株洲市于2000 年完成了《株洲市综合交通改善规划》的编制,该规划针对当时株洲市城市发展状况,提出了2010 年前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并制定了近中期交通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同时在分析中心城区现状交通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该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对株洲市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指引作用。
进入新世纪,株洲市经济步入另一崭新发展阶段,城市迅速向外蔓延,同时,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2005 年湖南省发改委组织编制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在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定位,同时强调不同城镇之间的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并确定了区域范围内一体化的交通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于2006 年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组织编制《长株潭城际轨道线网规划》,并已经完成最后成果评审。
另外,株洲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也于2005 年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评审,新一轮总规对建立新的高效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8年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株洲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株洲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目前,由建设部和公安部倡导的“畅通工程”及株洲市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的工作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在上述背景下,株洲市需要重新认识未来城市发展对交通建设的要求,为了给城市远、近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协调对外交通及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优化重大的交通设施布局,统一布局停车设施,综合规划公共交通体系,株洲市规划局的委托我院在进行编制《株洲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研究范围一致,即包括河东核心组团、荷塘组团、枫溪组团、田心组团、石峰组团、河西核心组团、栗雨组团、云田组团、新马组团、渌口组团,规划面积约625 平方公里。
1.3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近期2012 年,远期2020 年,远景2050 年1.4 规划目标增加新的交通干线及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与长、株、潭三市交通发展战略接轨;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组织;对外交通以株洲为中心,实现形成长、株、潭、衡四市城区“1小时出行圈”及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的目标。
(1)加强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及制定,强化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预测第1页/共89页和实施对策的影响。
(2)建立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港为依托的对外交通体系,积极参与建立与长、株、潭一体化密切相关的区域性交通体系,保持全国性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
(3)积极、优先发展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积极参与建立长、株、潭区域公共交通体系和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形成市区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区域以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适度发展私人汽车,严格控制摩托车,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立体化、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城市客运公共交通体系。
(4)建立完善的城区停车体系,提出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完善大型停车场的规划布局。
1.5 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3-2020 年);(2)《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 年1 月铁四院);(3)《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4)《株洲市近期综合交通改善规划》(2000-2010 年);(5)《株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年);(6)《长株潭公交一体化近期实施方案设计研究报告》(2007 年6 月)(7)《株洲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年3 月)(8)《株洲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08年3 月)(9)国家有关道路交通的相关政策、文件及规范;2城市与城市交通现况2.1 城市概况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
株洲地理交通条件优越,从全国来看是联系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以及京珠(北第2页/共89页京至珠海)和上瑞(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
湘江穿城而过,千吨级船舶可直接通江达海。
株洲是依靠铁路交通,由一个小型工业重镇发展起来的大城市。
建国初期,株洲只是一个7000人的小镇,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今日株洲已成为集工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
逐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原料等支柱产业为主导,拥有电子、电力、煤炭、陶瓷、烟花、服装、制药、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目前,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合金生产基地,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企业,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型材料、食品、制药等十几个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引领工业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一区三园三基地”的发展格局;株洲先后进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行列。
株洲物流优势不断显现。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株洲物流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江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全市有各类市场337个,年成交额数百亿元,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有10家。
芦淞服装大市场、中南摩托车大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地市的商家在此投资创业。
株洲还是全国33个出口商品综合生产基地之一。
株洲市地处长株潭区域核心,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株洲正与临近的长沙、湘潭开展“融城”工作,推进经济一体化。
全市现辖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等五县(市)和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等城市四区以及国家级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77平方公里。
2.2 人口规模2006 年株洲市区总人口101.48 万人,常住人口78.83 万人,暂住人口22.65 万人,占总人口的22.3%。
从株洲市区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人口分布基本相当,各占28%、27%、27%,天元区由于是新区,人口相对较少,只占18%。
株洲暂住人口主要分布在芦淞区、荷塘区,两区的暂住人口占到了80%左右。
表2-1 各个分区人口数单位:人第3页/共89页第4页/共89页(数据来源:株洲市公安局)图2-1 株洲现状人口分布(2007年)图2-2 株洲现状人口密度(2007年) 人口发展表2-2 株洲市历年人口增长资料第5页/共89页(数据来源:2006株洲统计年鉴与统计公报)株洲市人口总量逐年上升,但是增长速度逐渐放慢。
1990—2000 年,株洲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达4.6‰。
1991 年后,2000-2006 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仅有5.41‰。
人口自然增长是株洲市人口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机械增长受统计口径的影响,表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2.3 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株洲市国民经济高开稳行,2006 年经济总量一举突破600 亿大关,达到605.3 亿元,增长12.3%,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6 个和0.2 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十五”平均水平0.9 个百分点。
人均实现生产总值16526 元,继续雄居全省第二。
株洲经济在湖南省人均处于较高水平,总量处于中上水平。
株洲市GDP 在湖南省排名第5,处于中上水平,人均GDP 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湖南省内都处于较高水平,排名第2,仅次于长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与我国中部地区城市比较,株洲经济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处于中低水平。
株洲工业实力雄厚,2006 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 亿元关口,达到557 亿元,比上年增加119 亿元。
在规模工业中,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发展迅速,并涌现出了像株冶集团这样的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超过100 亿元的大型工业企业,从而结束了株洲本土无百亿企业的历史。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0 亿元。
株洲投资消费双双突破200 亿元。
株洲财政收入突破50 亿元,连续三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全市财政总收入在2004 年突破30 亿元,2005 年突破40 亿元的基础上,2006 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又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2.5 亿元,同比增长21.3%,连续三年实现一年一个10 亿元新台阶。
表2-3 2005年湖南省各市(州)发展比较(市域数据)第6页/共89页(数据来源2006年株洲统计年鉴)⏹产业构成与布局株洲的经济结构得到不断提升,截至2006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5:51.5:36,第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制造业是株洲市经济的龙头老大,全市制造业创造的营业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之多。
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制造业占了八家,占据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批发与零售业活跃了全市的三产经济,创造营业收入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14.73%。
其他,建筑、金融、房地产业分别创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43%、3.17%和3.34%。
2.4 城市土地利用2.4.1株洲都市区空间结构分析株洲市现已跨过湘江门槛,已从原有的“一心五区”形态向“双中心多组团”转移,组团式布局结构得以延续。
城市各组团的建设和管理呈现“小而全”的特征,各组团发展的自由度相对较大,规划控制难度加大,城市开发零散,土地浪费严重,城郊结合部无序蔓延,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模糊。
近年来外围工业组团的内向型发展模式有所弱化,但目前并未有实质变化。
两个城市中心指河东的老中心区和河西的新中心区。
⏹河东中心区是指湘江东北岸平行于湘江的西北—东南向老城中心区,人民路、建设路、沿江路以及新华路形成“三纵一横”的道路骨架,这里集中了火车站、百货大楼、宾馆、批发市场等公共设施,是株洲市的商业贸易中心。
⏹河西中心区,天台山路两侧聚集了株洲市绝大部分的行政单位机关,逐渐成为了株洲市的行政中心。
其他各组团分布因受江河、铁路分隔而相对分离,主要包括清水塘、田心、荷塘、董家塅和河西等多个组团。
⏹清水塘组团是由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及株洲玻璃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组成的传统工业区,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