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哲学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绝对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离开了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空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空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空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3.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客体的现实活动。

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定,又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从而超越现实客体。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什么是哲学?(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二者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不是等同的。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性分为反思性和思辨性(三)哲学特殊体现在其阶级性不明显,政治法律思想阶级性最明显。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为物质与精神,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一)形成和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由巴门尼德提出1.恩格斯第一次明确表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其著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 思维广义上相当于精神、主观、意识等,狭义上存在即物质、客观。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1)是由其物质特点决定的,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或现象最一般的概括,是任何现象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做出回答的问题2)这一问题是我们研究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出发点。

3)这一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4)这一问题贯穿于全部哲学史的中心问题,是各派哲学分歧和斗争的焦点(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本体论问题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源,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问题派别的唯一标准。

2)认识论问题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被认识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叫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名言: 感觉之外,一概不可知——休谟自在之物不可知——康德(四)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1.哲学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一切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开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开展律、真理开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根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开展规律1个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开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开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开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根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根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的整理。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的存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它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原理笔记

马克思原理笔记

马克思原理笔记1. 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有阶段性的。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成为资本家的剥削对象。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劳动者只能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存。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得利润。

3. 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4.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思想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人的思想观念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应当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劳动力的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6.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通过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可以消除阶级剥削,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性: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国际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共同斗争,认为只有推翻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8.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人的全面发展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个人的自由解放也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9.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上唯一能够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10.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点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体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之间的对立;(2)、发展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之间的对立;(4)、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之间的对立(具有根本性)。

3、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辩证法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点: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7、实践的三种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8、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9、意识的本质:(1)、人脑的机能(物质基础);(2)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内容)。

10、意识的能动性: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前提和条件;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能动性是一个辨证统一的过程。

1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辨证关系13、发展的实质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以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质、量、度是事物发展中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三个基本范畴。

14、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告诉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细小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15、辨证否定观的内涵:(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扬弃”,即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马哲笔记2010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第一节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一、实践概念的规定实践本身包含有一种矛盾性的本质:一方面,实践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实践:是一种表现出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物质的。

可感知的。

2.主观能动性:实践过程贯穿了人的自觉的目的和意志,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要求和目的得到改造。

3.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通过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生产满足人类生活物质需要的资料。

2.处理社会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或改变不适合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改造社会。

3.科学实验活动: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四、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体论就是论本体与其派生物(精神)之间的关系,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3.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1.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劳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劳动在人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具有决定性意义:(1)劳动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2)劳动创造了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3.自然概念的层次性及自然对社会的影响自然概念有以下三个层次不同的含义(1)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即物质的自然(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终极笔记: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1。

哲学的科学内涵(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意识属性)(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5。

马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马原知识点总结手写

马原知识点总结手写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它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中的辩证法,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世界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反映论、发展论、矛盾论和对立统一规律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基本原理。

它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阶级关系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所决定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3.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三、阶级斗争和革命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2. 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决定了它必然的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2.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变革,是为了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3.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实现社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性和规律性,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2. 社会历史观中强调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自由的关键2.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以改造世界的实践为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为奋斗目标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的特色哲学的特色即它与其他具体科学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其次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3、哲学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化、系统化世界观~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具有一种独特的批判功能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意义~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认识论意义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基本派别第三节:哲学的历史发展1、哲学的历程2、科学的分化和哲学的发展3、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第二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适应历史时代的的根本性转折,在哲学上也必须实现根本性的变革。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世纪在社会科学方面获得的重要进展对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料。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以往哲学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新世界观产生的前提~以住哲学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为新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由以出发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阶段的标志是《神圣家族》~第三阶段的标志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1、实践以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以观点~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它公开申明服务于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类解放事业~它本身内在的包含着革命性、批判性的规定——实践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都是它的内存的本质规定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地总结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前苏联和中国都出现过对西方自然科学新发展予以排斥的情况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差异~阶段属性不同~理论实质不同~社会作用不同~发展形态不同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存需要和本质特征之一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1、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既实践活动。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王德峰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是由王德峰编著的一本哲学读本,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和思想。

以下是王德峰的笔记摘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重视是其与其他哲学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物质的交往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解放的关注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私有制的批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上是《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笔记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非常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整理⼀共六课,第⼀课为唯物论第⼆课、第三课为辩证法第四课为认识论第五课、第六课为价值观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观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1、⼈类从事两项基本活动,即认识世界(想问题)和改造世界(做事情)2、哲学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世界观决定⽅法论,⽅法论体现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引申:唯物主义发展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上学)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课:⼀切从实际出发包括四组世界观和⽅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世界观: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性,意识第⼆性,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承认⾃然界的客观性是⼈类有意识地处理⼈与⾃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然、改造⾃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然,顺应⾃然,保护⾃然,学会与⾃然和谐相处。

2、马哲把不依赖⼈的意识,并能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可知性是指:能为⼈的意识所反映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客观实在⾃然界客观存在⾃然界⼈类社会⼈类社会整个世界⼈的意识3、意识1)起源:是物质世界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2)本质:是客观存在在⼈脑中的反映(产⽣意识的物质器官是⼈脑;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3)意识根源于物质(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脑中的反映)⽅法论⼀切从实际出发1、含义:⼀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部出发点,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动。

2、为什么要⼀切从实际出发?1)是做好各项⼯作的起码要求-具体的⼯作2)是⽆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路线、⽅针、政策的前提-党的⼯作⼤局3)是⼈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点-⼀般的哲学原理3、怎样做到⼀切从实际出发?1)对主观主义,深⼊实际、了解实际、研究实际2)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把握全⾯的、变化了的实际3)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4)正确发挥主管能动性,能动地反映并反作⽤于客观实际,不能消极地适应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一哲学与世界观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常识: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经验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自发的、零散的和非理论性的。

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宝贵的,有些常识也包含对世界的总体性理解,具有某种世界观的意义。

哲学与常识常识也包含着世界观,但这样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哲学的世界观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4 宗教: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

宗教的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宗教中的神的形象特别是一神教中的神的形象,被视为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情感的标准,一切价值的尺度。

哲学与宗教宗教也是系统的世界观,但宗教的世界观以某种信仰为前提,不是彻底的理性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世界观则是具有彻底批评精神的理性世界观。

5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应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有些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性理解,并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哲学与艺术艺术也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但是艺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哲学则用概念、逻辑来表达。

6 科学: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以未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中科学与哲学哲学与科学以不同形式把握世界。

科学更注重实证研究,用量化的方法描述世界;而哲学更注重与抽象研究,用思辨的方法解释世界。

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可以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整理笔记一、马克思哲学是对以往哲学的超越1、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强调的是,它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动物,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题方面去理解。

(1)马克思并不是否认旧唯物主义,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恰恰相反,马克思在他的全部论著中都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人及其思维的优先地位,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思想路线,并一再声明,自己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批判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并在这种批评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2、对于唯心主义的批评,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它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并且进一步指出,它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对唯心主义的总体评价中也包含着2个方面的意思:(1)在与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相对比的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及从人的感觉或思维出发去看待思维对存在的关系。

(2)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不仅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而且它只能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因为它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当然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3、马克思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点,以实践作为观察和处理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全面地解决了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能动性与本源性的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实现了哲学理论观点的根本变革,创立了以实践观点为其根本特征的新哲学。

二、马克思“实践观”1、道德实践观:产生和形成的根据与基础主要是道德人性论,把人仅仅理解为道德人、理性人,把德性、理性、精神性看做是人的唯一特性,割裂了人与自然性、物质性和感性,因而,他们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伦理道德行为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化,及仅仅具有内在价值,内在追求与内在超越的道德实践,而把具有外在利益和外在追求的客观物质活动,生产劳动都排除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

4、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党上的伟大变革或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1、在研究对象上,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错误。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 它们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于人类,先于事物的,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或者说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 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
3、 其联系是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在内容上,它克服了旧哲学的唯物论和辨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完备的、彻底的唯主义物。
3、在阶级基础和社会作用上,它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学说;
3、其联系是:物质结构理论为哲学物质范畴提供自然科学基顾,哲学物质范畴为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每章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1、什么是世界观:(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2、什么是哲学?(概念)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宗教的本质特征,哲学与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其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与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宗教不同,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4、艺术的本质特征,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理解。

与哲学是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5、科学的本质特征,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过程内,科学以为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母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成长过程,就是科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运动的具体规律不断地成为各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则通过对各门学科的概括和总结,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哲学即必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揭示科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总结和概括科学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科学成果转化为哲学理论,而且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哲学自身。

6、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及意义。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源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内容: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的目的、人生价值的理解具体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

意义:人生观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构建人的精神家园的使命。

《哲学笔记》解读

《哲学笔记》解读

《哲学笔记》解读
《哲学笔记》是列宁在 1895 年至 1916 年间阅读哲学著作时所作的笔记和短文的汇集,包括《摘要》和《短文》两部分。

这部著作反映了列宁对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列宁还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他指出,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学说,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此外,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还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研究,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他指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哲学笔记》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一、传统的方法1、阶级分析法现在基本不讲了,于是资本家就成了成功人士,无产者就成了弱势群体。

思想的优胜劣汰靠实践。

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污名化了。

现行的教材都是反马克思的,是教条的、形而上学的,是意识形态化、政治化的。

有一个名词叫“封建的社会主义”,比如毛泽东时代、朝鲜、东欧以及苏联。

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要停留在情绪化的阶段。

2、经济分析法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结于经济,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3、历史分析法将研究的问题放回当时的历史时空当中。

如德里达、福科、齐泽克以及拉康等人的观点(镜像理论、集体无意识等)。

二、本单元的方法1、现象学方法面向事件来研究,既不神化,也不恶化,要研究真实的生活。

研究问题要深入社会背景。

由历史主义导出的相对主义,其背后都意味着虚无主义(无好坏无是非)。

现象学(Phenomenology),用“显现学”来表述更好,它是研究如何将事情如其所是地显现出来的科学,是探讨事情的本质如何显现、显示自身的哲学。

著名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

2、基本原则面向事情本身,通过“还原”而直接面向前认识的事情本身。

专题二一、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1、基本概念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的概念应该广泛而非仅指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的原则、方式和理论,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

本课程所讲的就是方法论层次。

2、研究方法类别现代西方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派: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的代表是机械论,是物理的世界,是实证的、因果的、数学化的、价值无涉的,总之是还原与实证。

人文主义则是主题参与其中的符号的意义的世界,是直观的、体验的,提倡表达与理解,总之是理解与运用。

3、科学研究方法的思想渊源人本主义思潮(刺猬哲学):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科学主义思潮(狐狸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4、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偏颇与局限性科学主义方法的局限性: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方法作为普适的方法强加给人文社会科学。

这完全是自然科学认识模式扩散所产生的偏见,严重损害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性质和内容。

人文主义方法的局限性:在否定唯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同时却极端地否定了客观的、因果的、规律性的研究,进而面临着否定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危险,目前并未完全克服还原论的思维模式。

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理念(1)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只有通过与其他社会事务的整体联系才能得到说明。

(2)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意志和计划的结果,是主观观念和精神的对象化结果。

因而强调“理解”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这无可厚非。

但把这两者根本对立起来,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概而言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与自然科学应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该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相结合。

(3)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在科学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系。

上述观点虽然维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纯洁性,但这个原则事实上即使是在所谓的纯粹的经验科学内也难以坚持。

因为,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它的认识对象虽然是客观的,但由于任何科学活动必然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由不可能与价值无涉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实践(有选择、有目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实现价值中的客观性。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是指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2)实践的观点(3)联系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5)对立统一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方法论启示(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性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去把握它的规律。

(2)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各要素在“相互联系”中发挥其作用,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

(3)社会事物和自然事物一样,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象或事物。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或事物也是矛盾在推动发展的。

因此,从事设会科学研究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从经济关系中寻找根源的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5)总体性方法……专题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一、现象学方法概述1、概念现象学(Phenomenology),即显现学。

“现象”即“显现”,指事情自身不断显现(展示)的过程和结果,,现象学就是研究如何将事情如其所是的显现出来的科学,就是探讨事情(的本质、意义)如何显现、显示自身的哲学(方法)。

(1)胡塞尔:事情如何在意识中显现自身。

(悬置存在、直观意识)(2)海德格尔:把事情如其所是地揭示出来。

(3)解释学(语言现象学):通过语言、文本把意义解释出来。

2、现象学方法(1)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核心思想):面向(回到)事情本身。

通过“还原”、“悬置”而直接面向(回到)前认识的事情本身。

即,在最直接显现的事情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

这是自笛卡尔以来所建立的一条为科学奠基的原则,它由康德的批判主义所深化,而在休谟哪里则体现为经验实在论。

胡塞尔要建立严格科学的哲学,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人对事物本身”。

所谓“回到事情本身”无非是回到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

胡塞尔:事情就是意识,就是纯粹意识中的(先验)纯粹现象。

胡塞尔在后期提出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影响非常大,引起了20世纪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而形成了各种或隐或现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海德格尔:事情就是存在。

马克思:感性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和显示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最大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它反对从本本和道听途说出发,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2)现象学方法:就是一种将事情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的方法。

“Phenomenology”本身就意味着“将光投射在……之上”,即照亮、显示、揭示和阐明。

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那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其精髓是体验(直观)及其言说(描述/道说)。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是什么样的呢?(这里好像缺了一块)****************************************************当今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几种异化现象异化劳动观导致异化的人学观劳动异化在哲学上意味着人类本质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

“国民经济学把劳动者只是看作劳动的动物,只是看作仅仅具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劳动者和他的生产对象、产品被看作同样的“自然物”,而劳动者同这些自然物本应是属人的关系却被忽略了。

人只是劳动载体、机器。

人成了劳动的奴婢。

一、异化概述异化(Alienation),愿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题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1、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但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的基本涵义上、在外化和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

(理念----自然----精神)2、费尔巴哈首先赋予“异化”以引申的哲学含义:主题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题本身相脱离,成为主题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3、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对经济社会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二、政治异化:权力崇拜几个关键词:政治崇拜、民主的虚幻、极权专制——人成了权力的奴婢三、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上帝化“上帝死了”,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代替上帝走向圣坛,宰制一切。

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成了理性的全部,代替了价值理性。

“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

”四、文化异化:消费主义化在市场技术世界中,文化与大众传媒相结合,与消费主义相妥协,成为消解人的主体性和个性,替资本辩护的意识形态,成为统治和奴役的工具。

所谓大众文化,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

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等各方面,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的所谓“文化工业”,意指凭借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五、物化:物对人的异化物化的内化,即物化不只是作为一种统治人、支配人的外在的力量和结构而存在,而且是内化到人的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物化意识。

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状态。

具体说来,它是指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物化的结构逐步积淀到人们的思想结构之中,人从意识上缺乏超越这种物化结构的倾向,反而将这种物化结构当作外在的规律和人的本来命运而加以遵循与服从,由此,人丧失了批判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

人成了物的奴婢人的社会性本质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这一还原,与国民经济学和以往一切自然科学使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相分离、相对立的自然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他认为从实践方面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统一于社会生活,于是它还原到了人与自然本源地相统一的“事情本身”,具有任何人无法否认、无法回避的直观的明证性。

*********************************************************************现代经济学认为马克思理论中存在的根本问题?1、马克思理论是经济决定论,历史的发展、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而不是由某个单一的因素决定的;2、马克思理论隐含的两个假设:一是资源是无限的,故他认为只要解决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就会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来;二是认不是“理性”的,工人只要掌握了生产资料,就会自觉把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而资源稀缺和理性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和市场机制运行的两个基础性前提。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辩证法的通常理解及其局限1、辩证法的特性物质的运动性“形而上学”的对立面2、???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历史1、辩证的历史演变(1)古希腊时期的诡辩论(2)古典哲学初期的辩证法(3)黑格尔的辩证法2、形而上学的历史形态(1)作为学科的形而上学(2)作为方法的形而上学三、辩证法的自在性1、辩证法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世界就是无限多种的物质形态以及无限多样的运动所构成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