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沪教版数学五下4.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word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设计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到要确切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由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去作猜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第三层次,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就是看物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最后,对全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整体认知.巩固练习对教科书练习七的第1题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们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设计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A.2.99 B.3 C.3.002.甲数比乙数多13,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理论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的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考虑,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表达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开展。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
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的才能。
2、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是新课改中新的教学内容,老师不存在原有的教学经历,所以在教学这种全新的内容时,更需要老师把握好教材,深化研究本节课的精华所在,才能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重点、打破难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深处开展。
在让学生探究规律时,不仅仅让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等浅层的规律,更注重让学生挖掘规律后面的本质东西:3n+2、4n+1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局部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节课,假如没有课件,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弄清弄懂。
如:演示几种摆法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等。
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屏幕显示,陪以师生的讲解,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激起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扇形的概念和扇形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及半径长短的亲密关系,旨在激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后面即将学习的新知做好铺垫。
二、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第1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复习导入】1.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新课讲授】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计算。
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先交流,再*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①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
②正方体的棱长是1dm,它的底面积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10×10×10=1000(cm3)1dm3=1000cm3(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7)观察板书内容。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
而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观察、触摸、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体积单位比较抽象,我采用了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理解。
课前,预习新知,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概念”。
我让学生先做了一个实验,内容是:找一个透明的.容器,里面装入水,放放一定重量的物体,你会有什么发现?请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课上,现象交流,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课堂上,对于孩子们做的实验现象进行了交流,内容丰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清晰。
生1:我用了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做了这个实验,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里面放入一个苹果,把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发现:水在慢慢的上升,当第二个杯子里的水满了的时候,第一个杯子还有很多水,我再继续往里倒,发现水溢出来了,从这个实验中我得出,因为苹果占了杯子内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2:我把透明的杯子中放入一块石头,再把这个杯子放入一个盆中,往杯子里倒满水,水溢出来了,把石头拿出来,把溢出来的水再倒入杯子中,发现杯子的水又满了,通过这个实验,我也可以得出,石块占了一定的空间。
还有好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学生观察发现到物体确实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体积单位比较抽象,我注重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1立方厘米是认识三个体积单位的基础也是重点,这一环节中特别感到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兴致很高,做好后纷纷与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比较,学生由于受学具的影响制作都是正方体,教师随机拿起一个把它捏成了球体,问:现在这个小球的体积还是不是大约1立方厘米?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在学生争论辨析中明白了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形状可以很多,随后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列举出了很多身边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
2019沪教版数学五下《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word教案1
2019沪教版数学五下《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word教案1浦东新区昌邑小学张素琴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试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p31~32。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化聚。
4、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5、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我们是如何规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1立方厘米的木块有多大?生: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也可以记作1cm3。
师:这节课让我继续学习立方分米、立方米。
2、揭示课题:立方分米、立方米【说明: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一)让学生体验1立方分米。
1、师:这块小正方体的体积有多大呢?(课件演示)师: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可以记作1dm3。
板书:1立方分米1dm32、请学生感受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
【说明:通过实物感受1立方分米,并掌握1立方分米的记作方法。
】(二)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1、让我们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来搭1立方分米,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课件演示)2、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是:板书:1000cm3=1dm33、小结。
(三)立方分米与立方米:1、让学生体验1立方米。
我们如何规定体积为1立方米?(课件演示)2、师:棱长为1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可以记作1m3。
板书:1立方米1m33、让我们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积木来搭1立方米,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课件演示)4、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是:板书:1000dm3=1m35、小结。
(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1、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可搭出1立方米?2、学生讨论交流。
数学五下4.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2)
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原始社会,人类智力低 下,当时把石块放进皮袋, 或用贝壳串成珠子,用 “一一对应”的方法,计 算需要计数的物品。 后来,人们又发明在长绳 上打结记事或计数,这比 用石块贝壳方便了许多。
算筹是中国古代普遍采用的一 种计算工具。算筹不仅可以替 代手指来帮助计数,而且能做 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这节课让我继续学习立方分米、立方米。
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
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来搭1立方分米, 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关系是:1000 cm3 =1 dm3
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与立方米
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积木来搭1立 方米,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立方分米与立方米
学生作为东道主的热情与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北京欢迎您
(1896)年第一届现代
奥运会在希腊举行。
2630-867+133
1984年第( 23 )届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派出353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
581-31×18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
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
在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获得了中 国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2835÷(127-82)
世界三强行列。 枚,名列金牌榜的 第二位。
134×16÷67
上海选手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完美 的一跑,在男子110栏决赛中平了已保持了
( 11 )年之久的世界记录,获得冠军。同
时还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田径男子短跑项 目冠军的亚洲人和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短跑项 目冠军的黄种人。
1210÷(89+21)
我国射击名将王义夫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 米气手枪比赛中夺冠,
《认识立方米和立方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立方米和立方厘米》教学反思认识立方米和立方厘米教学反思概述在本次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教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概念。
通过对于这两个计量单位的介绍和实际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总结本次教学的过程与成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供今后改进教学的参考。
教学过程1. 引入概念:通过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容积的兴趣,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定义;2. 示范计算方法:通过示范实际物体的计量,如盒子的体积计算,展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3. 练演算: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相互交流讨论解答,巩固对于容积计算的理解;4. 评估研究成果:进行小测验或笔试,以检验学生对于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理解程度;5. 总结和回顾:通过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回顾学生的研究成果,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成功掌握了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他们能够准确地将实际物体的容积转换为立方米或立方厘米,并理解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练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良好的计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反思与建议尽管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今后改进教学时参考:1. 深入挖掘应用场景: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生活中容积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2. 多元化教学方法: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等,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3. 反馈机制改进:建立更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困惑,并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4. 教学资源丰富化: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如练题、课外阅读材料等,以加深学生对于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理解。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让他们在认识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
反思沪教版
我在教学时安排了边摆边记录,再汇报
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的习惯,同时为整理、分析数据准备好必要的材料,更有利于有条理地分析汇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大部分的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掌握的情况也较好,但是由于我在试教时没有让学生动手拼摆小正方体,所以上课时学生动手所用的时间较多,因此在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对公式如何推出所用的时间较少,有些仓促;还有就是在课件的制作上也存在遗憾,如果能把学生每个小组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在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推导一定更有帮助,能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课后,通过两位教研员以及组内全体数学老师的帮助,我发现了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到位。
(2)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加强培养。
(3)应直接板书例题。
注重格式。
通过这节课的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认知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多维多向思考,同时实现师生互动,也就遵循了学生的认
知规律,使学生获得了最佳的认知效果,从而真正地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
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教学反思 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教学反思沪教版一、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情境,在情境基础上提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大致分成理连练三大过程,练习题我不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联系,题目形式多样,基本上设计了有关体积的所有题型。
我又补充了一个小测试,以巩固学生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效果。
三、在教学技巧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侧重于让学生对公式及推导过程进行自主的梳理,而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为辅,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整理立体图形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时间,去理知识,交流知识点的联系,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在知识的教学上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学生思想,比如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推导中的转化的思想,在梳理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上,渗透类比的思想:直柱体的体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乘高。
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充分领悟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的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充满生机。
在复习课中,如何使课堂设计练得扎实,学得轻松,我认为精心设计练习题是很重要。
本节课中还存在这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1、指望四分钟的课堂解决那么多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从这里看,显然让内容服务于形式了。
今后复习课我更应注重稳打稳扎,在基础逐步变式提高的同时,既要考虑到了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要又要考虑到了面向全体。
2、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练习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的问答程序,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练习浮于表面,所以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还要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对数学知识多咀嚼,努力找准知识间的关联与区别,把握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教学反思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教学反思一、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有效建立空间观念学生已经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能用相应的字母来表示,但是对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所占空间大小的感受仍然是比较模糊的,甚至是有问题的。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建立体积是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捏一捏、量一量、拼一拼、围一围等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感悟1cm3、1dm3、1m3的空间大小,使学生的学习由内向外地生长。
在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大小时,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学会定义1d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1立方分米的空间大小,我事先准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真正意义。
在建立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时,如果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通过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我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沟通内在联系在教学设计时,我思考的是学生“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我努力关注知识的迁移与发展,渗透类比、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于是,我设计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出发,(学生已知)从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类比得到(学生新知)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通过类比,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用量具测体积 沪教版
用量具测体积教学反思:《用量具测体积》这一课是五年级教材中第四单元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体积与容积这些内容后展开教学的,这节课其实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又能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实践的活动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的思路:1、复习旧知,生活引入。
先让学生说说橡皮泥的体积如何计算,回忆旧知: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同一物体,形状变了,体积不变以及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从“乌鸦喝水”故事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规律;学生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总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从童趣中引入,学生十分感兴趣,学得也很轻松很快乐,在操作的活动中,他们积极投入,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就等于物体的体积这一规律。
3、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一题巩固刚才学的知识,第二题从反面得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另一种方法,即把浸入水中的物体取出,水面下降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第三题让学生观察溢出水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
总之,操作是为了找规律,怎样离开操作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从初步感知—教师实验—学生实验—综合运用,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多元,富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后有听课老师建议可以在教师实验时,在橡皮泥上吊一根绳子,教师先没有完全放入橡皮泥,问一问学生:“这时的刻度是不是橡皮泥的体积?”再把橡皮泥完全浸入水中,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这个概念的理解,值得借鉴。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体积和容积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体积和容积《体积和容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下面就对这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设计意图和解释:一、教材处理《体积》和《容积》根据教材是两个分开的教学内容,但我在处理教材时把它们放在一起教学,主要的一个意图是便于区别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它们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联系非常紧密,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针对这种情况,所以我把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课时上教学,便于学生在建立理解概念的同时,马上区分它们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和以上分析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主要的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及实验,认识理解体积的意义,感知体积变化情况。
通过生活实例及操作认识理解容积的意义。
(3) 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
(4)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喜悦。
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难点是理解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区别。
三、教学的流程本堂课围绕体积、容积两个概念,主要是按照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运用区分概念、到最后的综合运用,这样一个流程进行和设计教学的。
该课由乌鸦喝水情境导入后,进入探究阶段,首先认识体积,从生活中,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建立空间观念,然后在比较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中,初步认识理解体积的概念,最后配合一些讲一讲、辨别体积的变化情况等练习理解概念;其次认识容积,从生活中,建立、理解认识容积的意义,接着设计了为一个盒子找是它的容积的找朋友操作,运用容积概念;再是通过生活事例辨析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区别;最后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讨论、游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的课堂总结,仍采用自主交流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学生们已达成共识的知识,学生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举一反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教学反思 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应用
教学反思沪教版
尽管课前考虑到比较多的方面但实际教学后还是感到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练习题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如制作通风管道、玻璃鱼缸、游泳池抹水泥、粉刷教室都是一期课改教材中的常用题,有些离开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不少的距离。
又比如在开始的情景中,如果礼盒表面积正好是硬纸板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去思考是否够,这样设计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更有帮助。
还比如在最后制作火柴盒的练习中,应找出最好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方法是多种的但要找出计算简单不易出错的更好。
由此可见,围绕二期课改,我感到积累的经验还分有限,存在的困惑也很多。
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探寻和实践,树立新的理念,提升教学理论水平,达到教育观念的转变。
第 1 页共 1 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教学反思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教学反思沪教版1.12.23.3由于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关键词理解的程度决定着对整个概念的理解,而且联系故事情境和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教学反思沪教版2017-08-11 00:02:16 | #1楼容积设计意图: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体积和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感性认识,对于体积与容积已有了较充分的感知,但要提炼到概念的高度,学生还需要理解“空间”和“占有”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呈现典型材料,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体积与容积”一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概念教学,当中应该抓住4个重点:1.抓概念的要点和关键。
2.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抓概念的实例和反例。
4.抓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1教学反思沪教版2017-08-11 00:01:08 | #2楼体积与容积“体积与容积”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P44-46的教学内容。
学习这一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比较容易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测量、拼摆、想象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
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
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在教学中还适时引导学生用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
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探究,认识1立方分米,最后认识1立方米。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三、合理设计练
习。
学生学完了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以后,我设计了一道填合适的单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加深理解。
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重点认识1立方厘米,深化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在学生理解了“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时跟进了一组练习,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
这样层层递进,每个层次都设计相应的练习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及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归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巩固练习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们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精练,关注学生的情感还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
今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