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有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错误。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正确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此说法是正确的。
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牛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一力×距离”是懈决问题学习。
2.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3.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4.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10.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错误。理由: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2.错误。理由: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错误。理由: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正确。理由: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7.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7.错误。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集锦)
辨析题作答思路(总—分—总)1.判断正确/错误2.分析思路:概念解释、关系、理论陈述,抓住关键词;3.总结,回扣观点注意事项1.判断正误:①正确/错误②不能出现“✔”“✖”2.分析理由:①对错都要分析②不要例子堆砌③答案不唯一,思路很重要1.课程就是学科。
该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题干中,缩小了课程的内涵。
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说法错误。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故题目说法错误。
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之外,还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题干缩小了教学的任务。
PS:教学任务(双基观心+德智体美)因此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4.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
因此,教学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故题目说法错误。
5.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表述错误。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左右,容量为 5 ~ 9 个组块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且容量无限的记忆。
教育知识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答案要点】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容量很大,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只有7+2个组块。
瞬时记忆具有时间短、容量大、形象鲜明、容易衰退的特点。
2.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这种方法是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要点】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答案要点】首先,教学有法。
在教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等可以供选择与采用,每种方法的操作均有一定的程序与要求。
其次,但无定法。
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生硬使用已有的教法,这样就不会取得理想效果。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只有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呈现出无定法。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要点】负强化是指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因此,二者的本质并不相同。
5.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具有绝对性影响。
×【答案要点】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成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智力、能力和个性都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的。
他们否定教育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真题(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错误。
教育的发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教育的发展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错误。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
但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能力高低不成正比。
(3)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错误。
接受学习是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程度、教师的作用来界定的。
有意义学习是从新旧知识是否有联系来界定的。
二者并不冲突,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
(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错误。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论,道德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先天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可以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发生改变(6)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7)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行为改变不全是学习的结果,一些由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8)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还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
(9)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
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同时也要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
(11)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持错误。
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种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其保持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2.5-20秒。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1.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缩小•eg: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
(3)故题目说法错误。
•2.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曲解•eg: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行为。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动物在养护幼崽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相似之处,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题目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因此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都不属于教育现象0(3)故该说法错误。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eg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②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③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3)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地位混淆•eg: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1)此说法错误。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教育知识及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固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拥有自己的继承关系,与过去的教育拥有渊源关系,在相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展开水平的国家,会有不一样特点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余社会心识形态的影响,相同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看法会有所不一样;除此以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展开不均衡,教育可能超前于必定的政治经济展开水平,也可能落伍于必定的政治经济展开水平。
〔P232〕2、教课评论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论。
此说法错误。
教课评论是指以教课目的为依照,经过必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课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课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丈量、剖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课评论主要包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论和对教师教课工作的评论。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论看,既要评论知识、技术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论态度、习惯、兴趣意志、道德及个性形成等感情领域;从教师教课工作的评论看,既要评论教师的教课涵养、教课技术,又要评论教课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讲堂教课质量。
题干将教课评论等同与学生学业评论,减小了教课评论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悲观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惹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令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踊跃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那么会阻挡人采纳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悲观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悲观作用也有踊跃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道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道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一样的看法,他们既有差别,也有联系。
〔1〕思想道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道德自我展开的过程;德育过程那么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样因素影响,包含自觉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56道第一章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5)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误。 程序教学是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16)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误。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是正迁移。可能是正迁 移,也可能是负迁移。
(17)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形成的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是教育目的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
(28)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错误。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到底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 的性质以及其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非正式群体要 正确引导。
(29)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本身有着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7)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均属于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三者是并列的关系 错误。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三者使步步具体化的关 系,即课程标准使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8) 德智体劳等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 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在不同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各个 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且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程度不同。
(完整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P232)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此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题干将教学评价等同与学生学业评价,缩小了教学评价的内涵,故说法错误。
(P321)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或: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说法错误。
(P344)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此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
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
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99题)
辨析题75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答案】正确。
理由: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学校内部。
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借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该命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是错误的。
2)科学教育形成的标志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参考答案:正确。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制度化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出现了学校。
参考答案:错误。
典型特征是建立了学校制度,即学制。
时间大约是19世纪下半期。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左右,制度化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是学校,典型表征是建立了学制。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事实只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对象,但不是全部对象。
5)学制是指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错误。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校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它发生在学校系统内部。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种种规范、规则、和规定的总和。
教育制度包括学制,但并不就是指学制。
因此是错误的。
6)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7)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已打印)《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题目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8分每题(2012下)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4.负强化就是惩罚。
(2013上)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3.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4.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3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014上)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2014下)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2015上)1.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2.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本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是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及健全发展。
杜威继承和弘扬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精华,猛烈的批判了就教育的理念与做法,并在教育界首次将其称之为“传统教育”,这就是“传统教育”概念的由来,他还系统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新的教育实践,后来,人们把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称之为“现代教育”。
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负强化就是惩罚。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学习对行为或行为潜能影响是短暂的。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液态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很大。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液态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很大。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
教学具有教育性。
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
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根据皮亚杰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成运算阶段。
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