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

合集下载

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

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

龙源期刊网
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
作者:穆一
来源:《祝您健康》2019年第08期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出台,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文件表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文件提出了癌症防治行动的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这一行动目标的提出,亦给消化道癌症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中国人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肿瘤的预防与早诊早治

肿瘤的预防与早诊早治

顺位 50 年代
70 年代
90 年代
2003*
1
呼吸系疾病 (120.3)*
2
急性传染病 (56.6)
3
肺结核 (54.6)
*死亡率(1/10 万)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127.91)
(128.03) (124.06)
心脏病 (115.24)
恶性肿瘤 (121.64)
脑血管病 (102.44)
关于癌症的10个事实
大约有30%的癌症死亡源自五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 素:高体重指数、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运动、使 用烟草及饮酒。
烟草使用是全世界癌症的单一最大可预防病因,是最重 大致癌风险因素,它导致全球22%的癌症死亡,以及全 球71%的肺癌死亡。
关于癌症的10个事实
如果在早期得以发现并得到充分治疗,诸如乳腺 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等具有重要公共卫生相 关性的癌症可以被治愈。
端粒度缩短 基因不稳定
CD44异常转录产物 CyclinE过度表达
17q21缺失
P53基因 K-sam增加
C-met6.0kb表达
C-met增加
端粒酶活化
p53突变/缺失 p24低表达
hTERT发现 组蛋白乙酰化
APC突变 P53突变 K-ras突变
7q缺失 cyclinE增加 p27低表达 CDC25B过度表达 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 CD44异常转录产物 nm23低表达
恶性肿瘤 (111.49)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92.53)
(94.39)
癌症,与生命伴行的幽灵
——根据美国的调查,如果你是男性,这个几 率大概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 如果你是女性,终生患癌的几率则为37.76%,死 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

健康直通车关注肿瘤防治②丨防治癌症全面行动

健康直通车关注肿瘤防治②丨防治癌症全面行动

健康直通车关注肿瘤防治②丨防治癌症全面行动防治癌症,全面行动(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美华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中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健康中国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全面推进癌症防治各项工作。

近年来,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取得哪些突破?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在近日举行的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我国建成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癌症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国家战略,将降低癌症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重要内容并有效推进。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近年来,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稳步前进,取得了长足进步恶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由十年前的30.9%提高到40.5%,防治成效明显;癌症防治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省级癌症中心为骨干,癌症防治专业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参与的全国癌症防治网络;建成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全国肿瘤登记项目点覆盖约14亿人口;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累计为1.8亿人次提供相关服务;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和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稳步推进,基层能力协同提升,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和新的治疗技术进入临床,并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肿瘤诊疗质控体系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络日益健全和完善……“近几年,我国整体的癌症防治能力在不断提升。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近年来中国聚焦重大疾病,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肿瘤防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全国在建的76个区域医疗中心里,肿瘤专业的就达到了7个,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癌症筛查方面,国家癌症中心等专业机构制定了大量技术规范,针对一些重点癌症发布了一些指南,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在不断推进。

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

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

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2013年3月,全国“两会”政协委员驻地。

虽然室外的温度让人感觉到阵阵寒意,但参加政协分组讨论的委员们的发言却非常热烈和精彩。

在分组讨论会间隙,记者就我国的肿瘤治疗与预防领域的现状以及科研经费管理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红阳教授。

应纠正肿瘤“重治轻防”现状在谈到我国肿瘤的发病现状时,王红阳院士介绍说:“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职业暴露、食品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物学和遗传学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态势,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

预计到2030年,将有1300万人死于癌症。

而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已经呈现年轻化发病趋势,许多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至5%的速度增长。

2009年全国肿瘤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285.91人发病,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同时,我国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肝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高发年龄段均在提前,呈年轻化发病趋势。

2009年,全国肿瘤死亡率为每10万人有180.54人,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高达270万例。

国人因肿瘤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到8名肿瘤患者中,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肿瘤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仅为20%至3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老百姓谈癌色变,也时常让医护人员束手无策。

在消耗了大量卫生资源的情况下,恶性肿瘤不仅难以治愈,还使许多民众‘因病返贫’,肿瘤的防控形势极不乐观。

”王红阳院士接着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十分关注大众健康,重视肿瘤研究和治疗,提出防控战略计划,并有逐步增长的资金投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防治知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防治知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防治知识今年是全国第十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时间:4月15日——21日。

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围绕主题,向全市人民大力开展肿瘤防治宣传。

宣传肿瘤三级防治知识。

病因预防,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肿瘤是可防可治的。

“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所致的环境污染,吸烟等不良行为,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急剧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届国际抗癌联合大会发表的1份研究报告称,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全球52亿人口中癌症患者约有2200万人,今后20年新患病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万。

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新患癌症,130万人死于癌症。

据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市市区第一位死因。

其中肺癌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之首。

沈阳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由97年的148.25/10万上升到2003年的172.1/10万,上升30%。

其中上升幅度最快的是肠癌、乳腺癌、肺癌。

近年死亡前3位均为肺癌、肝癌、胃癌,成为危害我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要大力宣传肿瘤防治知识,以此减少肿瘤发病率,延长患者生命。

降低死亡率,造福全市人民。

常见的致癌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日光暴露、职业危险性暴露、暴露于环境污染、超重不健康、营养等等。

吸烟者患癌可能性高于不吸烟者10倍。

吸烟与肺癌、喉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口腔癌有关。

患癌症的死亡者中30%是吸烟所致,或者说大约每三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吸烟所致。

吸烟和其他烟草产品可增加其他致癌作用,尤其是空气污染。

如果饮酒,患肝癌的危险性则大大增加。

饮酒同时吸烟还增加了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可能。

日光暴露导致了大约1-2%的癌性肿瘤和有30%的非癌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发布时间:2021-10-25T06:47:51.0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2期作者:秦吉森[导读]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组织与器官。

秦吉森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广安 638600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组织与器官。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介于良性、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我国的肿瘤死亡率位列世界前列,且每年新发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表明,我国的肿瘤病例中,有60%以上为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胃癌、肠癌、都属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还有一些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良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会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因此早期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当症状加重时再就诊治疗,临床发现病情已经进展,往往耽误治疗效果。

因此,胃肠道的早诊断早治疗则尤为重要,对于生命质量的保障和预后治疗都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胃肠道肿瘤的早诊断和早治疗问题。

一、胃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胃肿瘤的早诊断胃肿瘤的判断,目前临床上主要诊断方式包括病理学检查和化验室检查。

比较常见的是采取胃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灶。

若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质地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较好。

个体如感觉腹部胀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不适,就要重视起来,立即去医院进行就医检查,尤其中老年人更尤为注意。

若为胃部恶性肿瘤,则质地比较硬,而且触之容易出现出血,活动度也比较差,与正常的组织相比,常常难以鉴别。

胃部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跟胃溃疡类似,通常症状只出现在上腹部,以闷痛不适、胃反酸、嗳气等基本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为主,但与普通胃部疾病相比较,肿瘤则更多的表现为,常规药物服用后症状不缓解,病人持续消瘦,血色素降低,贫血,这时就要尤其重视,通过及时的胃检测是否有癌症的可能性。

早预防 早发现 早治疗

早预防 早发现 早治疗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肿瘤预防科普保健知识关注生命质量,增强健康意识:从疾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从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癌症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80%------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中国国家卫生部前言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谈癌色变,这是因为近二、三十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许多国家,1/4以上的疾病死亡原因是癌症。

由中国国家卫生部最新发表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规划纲要(2004~2010)》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亡率的首位。

”但是,人类在癌症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癌症是可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

通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调整心态等科学、正确生活方式的建立,人类完全可能远离癌症。

早期筛查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癌症也是如此。

以往癌症的死亡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发现的时间晚,一经发现,已经处于中、晚期,因而给治疗带来难度。

欣慰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完全能早期发现癌症的早期症状,并能过积极治疗,把它扼杀在“潜伏期”。

有些人认为,如果真得了癌症,还是不知道为好,这是不对的。

俗话说,小病不医,大病吃苦。

讳疾忌医只能使病情加剧,自欺欺人最终是害了自己。

面对任何疾病,我们一定不能消极回避,而是要积极应对。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表明,癌症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80%。

人无无虑,必有近忧。

战胜癌症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告诫人们,“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随时了解自我体内的健状况并加以积极干预,最好的办法是定期体检。

我们要为自身的健康积极行动起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应用21世纪人类科技的文明及成果,为幸福的人生保驾护航。

肿瘤“防”与“治”.doc

肿瘤“防”与“治”.doc

肿瘤“防”与“治”作者:杨名霞来源:《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2011年第05期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肿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肿瘤由于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因而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肿瘤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又如何有效预防肿瘤的产生呢?已患肿瘤者如何治疗?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湖北省肿瘤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湖北省肿瘤防办主任陈焕朝。

原癌基因人人都有,与抑癌基因保持平衡才不会得癌陈焕朝院长告诉我们,人之所以患肿瘤是因为机体正常细胞在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逐步发生的组织细胞过度异常所致。

现在医学家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绝对不是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

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

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小。

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

多把“钥匙”一起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钥匙”越多,启动机会越大。

人体在各个生理系统功能保持长期稳定平衡状态,生命活动方能健康地延续下去。

排除遗传因素,如果人体各生理系统功能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废气、废水、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持续侵害,而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因不正当的生活方式而无法自行调节,原癌基因就会被激活。

陈焕朝指出,都市92.5%的人体机能都处于不平衡状态。

其主要原因在于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每天都要吃进很多被农药、饲料、化肥、激素等有机物质污染过的果蔬、鱼肉,吸进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我们的机体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在不同程度受着伤害。

在受到环境影响同时,不健康的都市生活方式是致癌的重要原因所在,长期久坐、吸烟、酗酒、熬夜、生闷气、蔬果摄入过少、食肉太多、盐摄入超量、缺乏母乳喂养……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状态,也会造成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导致系统功能平衡失调,免疫力下降,衰老提前到来,健康亮起红灯。

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作者:凌寒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08期当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在此之前的1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

癌症防控不仅一直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更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尽快将防癌体检纳入医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对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但中国癌症检出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到美国的一半。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罗永章提案建议规范和普及防癌体检,并尽快纳入医保。

罗永章表示,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前列,且花费巨大。

但与其他慢性病相比,癌症治疗昂贵,尤其是晚期患者,因癌致贫、因癌返贫现象普遍。

罗永章引用《2015中国癌症统计》称,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后三个月的平均医疗花费约为16 955美元,几乎达到中国家庭年均收入的两倍。

他在提案中写道:“据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癌症发病将会出现井喷,如不及时有效控制,将严重阻碍2020年全面脱贫战略规划的实施。

”对此他指出,早诊早治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许多发达国家已从中获益,但中国普及性远不及国外。

2017版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过去2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已下降25%,即又有超过210万人免于死于癌症,且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4%;相比之下,中国癌症检出率较发达国家低3至4倍,5年生存率甚至达不到美国的一半。

鉴于上述情况,罗永章建议尽快规范中国防癌体检,并进行最大限度普及推广。

肿瘤防治工作总结及计划

肿瘤防治工作总结及计划

肿瘤防治工作总结及计划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
的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纷纷加大了对肿瘤防治工作的投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科研和提升医疗水平等多种手段,努力降低肿瘤患病率和提高治愈率。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妨对肿瘤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计划。

首先,肿瘤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
肿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病因素的暴露,从源头上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其次,肿瘤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科研力量。

通过加大对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的研究,不断提升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

同时,还要加强对肿瘤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为高危人群提供定期体检和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最后,肿瘤防治工作还需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加强肿瘤专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疗效。

同时,还要加强对肿瘤药物和治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肿瘤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肿瘤防治工作的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研力量、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防治科普:早期检查的重要性探析

肿瘤防治科普:早期检查的重要性探析

肿瘤防治科普:早期检查的重要性探析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世界范围内都是健康威胁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肿瘤导致死亡,肿瘤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排名前列的疾病之一。

肿瘤不仅对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家庭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早期检查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早期检查作为肿瘤防治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期检查可以帮助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肿瘤,尽早采取措施治疗,避免肿瘤恶化。

与晚期肿瘤相比,早期肿瘤治疗的成功率更高,生存率更长。

早期检查不仅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肿瘤治疗的成本。

因此,认识和了解肿瘤早期检查的重要性,对于促进肿瘤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尽管肿瘤早期检查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人对肿瘤的认知和认知存在误区,缺乏对早期检查的认知和重视。

同时,一些人可能因为担忧费用、检查过程的不适或其他原因而对早期检查持抵触态度。

因此,深入探析肿瘤早期检查的重要性,对于增强公众对肿瘤防治的认知,提高早期检查的参与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肿瘤早期检查的定义和目的早期检查是指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人体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旨在在肿瘤发展到晚期之前,尽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

肿瘤早期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检查等)、内镜检查等多种方法,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在早期发现肿瘤。

肿瘤早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尽早发现潜在的肿瘤,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早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肿瘤的存在、位置、大小和恶性程度等信息,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干预时机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肿瘤恶化和扩散,降低治疗难度和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肿瘤早期检查还具有预防和筛查的功能。

通过早期检查,可以识别一些高风险人群,如家族肿瘤史、长期暴露于致癌因素的人群等,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肿瘤发生的风险。

做胃的卫士——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樊代明教授

做胃的卫士——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樊代明教授

做胃的卫士——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
病研究所所长樊代明教授
罗季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有30万,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个死于胃癌。

目前我国胃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较70年代胃癌的死亡率男性增长11%,女性增长6.3%。

【总页数】2页(P8-9)
【作者】罗季
【作者单位】《家庭医药》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红阳教授 [J], 王光跃
2.赤子显风流——记十四大代表、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樊代明 [J], 贺治乾;韩荣超
3.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教授 [J], 潘锋
4.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李荟元教授 [J],
5.传承百年中国整形外科奠基者的不朽医魂——专访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候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美容医院院长郭树忠教授 [J], 魏予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权威解析各类肿瘤防治新风向

权威解析各类肿瘤防治新风向

权威解析各类肿瘤防治新风向发布者:txl时间:2009-02-04 13:01:22 来源:解放牛网新闻晨报【收藏】[0]【评论0查看】【我要评论】【发起话题】核心提示:今天是“世界抗癌日”,特请专家谈谈肿瘤防治新要诀、新举措有人把抗击恶性肿瘤比喻作一场攻坚战,每一个环节都危机四伏。

因此,肿瘤治疗可谓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外科、内科、化疗科、放疗科、介入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专家的集体协作,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工作,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治疗结果。

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就能加固抵御防线,为抗击肿瘤多添一成胜算把握。

今天是“世界抗癌日”,本刊特别专访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部分肿瘤专家,请他们谈谈肿瘤防治的新要诀、新举措、新方向。

扫雷1 胃癌分级预防,干预胃癌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由于胃癌的病因复杂,患者的体质因素不同,因此在胃癌发生的预防和干扰上,要提倡“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加强有关预防胃癌的科普教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二级预防:提倡“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胃癌高危人群的监控,定期复查,一经确诊,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对晚期病例要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指导: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王兴鹏、刘占举、郭传勇主任医师、教授)扫雷2 抗击肺癌,从拒烟做起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

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此外,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

因此抗击肺癌的首要任务是拒绝吸烟。

(医学指导: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胸外科费苛主任医师、教授)扫雷3直肠癌:大便出血,别作轻率诊断直肠癌由于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

防肺癌关键是早

防肺癌关键是早

防肺癌关键是早
佚名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1()11
【摘要】肺癌是位列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约为78万,因肺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63万。

一、肺癌发现早晚与预后相关其实肺癌不是一开始就“穷凶极恶”,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常发现得太晚,药物治疗与手术等办法用不上或效果不好。

【总页数】1页(P7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早部署早预防早控制滕州市全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加大投入重视肺癌的早诊早治——第五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3.在河北省2010年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赵国岭厅长强调:"能不能把秋防工作做好,关键是看执行力"
4.疫情防控常态下肺癌早筛的现状及进展
5.早诊断截断病源防传变早治疗先安未受邪之地——糖尿病早期并发症与中医“既病防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45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455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45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02•【文号】•【施行日期】2021.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监测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455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肿瘤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一)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近年来,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先后启动农村癌症高发地区、城市癌症和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重点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重点癌种,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情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

(二)推进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

近年来,我委积极推进革新肿瘤诊疗理念,在组织制修订相关肿瘤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过程中,重视整合各相关学科专家力量,共同参与。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7号),强调优化肿瘤诊疗模式,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

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

2018年,我委专门印发《关于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713号),明确试点方案,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重心前移,把肿瘤筛查纳入医保的建议。

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癌症筛查等预防类检查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诊疗项目。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在认真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进行统筹考虑和深入研究,共同完善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卫生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防治要“重防早治”作者:王光跃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5期2013年3月,全国“两会”政协委员驻地。

虽然室外的温度让人感觉到阵阵寒意,但参加政协分组讨论的委员们的发言却非常热烈和精彩。

在分组讨论会间隙,记者就我国的肿瘤治疗与预防领域的现状以及科研经费管理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红阳教授。

应纠正肿瘤“重治轻防”现状在谈到我国肿瘤的发病现状时,王红阳院士介绍说:“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职业暴露、食品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物学和遗传学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态势,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死于恶性肿瘤的病例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

预计到2030年,将有1300万人死于癌症。

而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已经呈现年轻化发病趋势,许多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至5%的速度增长。

2009年全国肿瘤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285.91人发病,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同时,我国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肝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的高发年龄段均在提前,呈年轻化发病趋势。

2009年,全国肿瘤死亡率为每10万人有180.54人,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例高达270万例。

国人因肿瘤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到8名肿瘤患者中,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肿瘤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仅为20%至3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老百姓谈癌色变,也时常让医护人员束手无策。

在消耗了大量卫生资源的情况下,恶性肿瘤不仅难以治愈,还使许多民众…因病返贫‟,肿瘤的防控形势极不乐观。

”王红阳院士接着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十分关注大众健康,重视肿瘤研究和治疗,提出防控战略计划,并有逐步增长的资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肿瘤的终末期治疗上,我国消耗的卫生资源大大超过肿瘤的预防和预测,而在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基线确定和预防肿瘤的科普教育上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

而且,我国各类肿瘤发病数据的报告也时常有不统一、不准确的现象,国外机构和同行多有质疑。

近年来,…降低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必须注重肿瘤的预防和早诊‟的观点渐被认同,但是如何纠正…重治轻防‟,有效推进肿瘤预防,使之成为国民的自觉行动却仍然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王红阳院士接着谈到了我国在肿瘤普查方面所开展的工作:“2008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我国开展了一项针对53万适龄女性的乳腺癌普查。

结果显示,通过普查检出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患者的比例达40.5%,但在同时期医院门诊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肿瘤的检出比例仅为17%。

防癌普查和筛查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检出比例,治愈率和生存期随之大大提高。

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所限,其他多种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大规模筛查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也没有相应的队列研究。

一份调查表明,同是肝癌多发高发的日本,其诊断筛查出的早期肝癌超过60%,5年生存率大于43%;而我国治疗肝癌的主要单位早诊肝癌仅占21.2%,5年生存率自然也大大低于日本。

着眼于我国肿瘤高发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开展肿瘤的全民预防和早期筛查显然是控制肿瘤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项建议防控肿瘤基于上述情况,王红阳院士针对我国肿瘤的发病状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条建设性的构想。

王红阳院士认为,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增加政府投入”。

因为重视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和重要的基线调查癌情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制定规划、评估防治措施与效果、引领科研方向的重要依据,既造福于当代人,也惠及子孙后代,必须予以加强。

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还相当薄弱,存在着机构不健全、经费不稳定和人员素质低等诸多问题。

由于肿瘤流行病学和队列研究缺少有效的顶层设计,缺少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和训练有素的稳定研究队伍,我国正规和(或)不正规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常不准确,发病率和病死率多以登记数据推算,大量未登记病例遗漏;生存期的随访调查往往漏算失访的患者,造成来自不同人群的数据或不同单位报告的数据误差很大;某些地区利益也影响真实数据的获得与发布……因此,单纯完成基线调查一项,就要求政府既有稳定的专门资金投入,又要有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制度法规,以保证监测能不间断地顺利实施。

从整个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看,必须加强政府专项投入,才能尽快赶上国际现有的水平。

其次,要“重视高危人群筛查,提高预测、早诊水平”。

王红阳院士认为,肿瘤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疾病初始。

对高风险人群应进行队列、社区、高发现场的定期监测和筛查,提高肿瘤的早诊率。

只有早期预测、监测,才能早期预防、阻断;只有早期发现,才能彻底治愈。

加拿大就专门设立了“国家癌症筛查项目咨询委员会”,并在全国构建癌症筛查的研究和评估网络,定期出版监测报告,积极推进了肿瘤二级预防工作。

因此,建议我国也应加强肿瘤的咨询和预测,整合相关研究机构和临床医院,制定适于我国的标准、规范的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共同推进常见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同时,还应改革公共卫生政策,加大医疗保障体制对高危人群的覆盖面,使更多的高危人群能够方便、免费或低价地进行肿瘤筛查。

第三,要“快速发展适于监测、早诊的新技术,并加强其转化应用”。

就这方面的问题,王红阳院士阐述说,在我国推进创新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的新形势下,各科研院所前期已发现和筛出一系列具有应用潜能的肿瘤检测标志物和新技术。

国家相关部委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绿色通道,精简中间步骤,加快审批进程,使方便、有效的新方法,不要长期滞留在实验室、或耽搁在利益的谈判桌上,尽快推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第四,要“建立居民保健档案,推进信息化管理”。

王红阳院士进一步解析说,目前国内肿瘤发病与死亡登记报告大都基于大医院,再用其他渠道数据加以补充更正。

随着社区建设的日臻完善和城镇化进程,建议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肿瘤病因调查和登记报告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形成稳定的大队列,并为居民建立体检保健档案和电子病历,逐步使肿瘤流行癌学调查数据、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更加准确详实,实现实时动态的全国联网监测与报告体系。

最后,还要“加强科普宣传,推动全民肿瘤防控”。

王红阳院士认为,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在肿瘤防控知识的社会普及、政策的规划和建议、措施的组织运行和指导监督,以及管理协调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癌症学会1980年就出版了《癌症早期发现指南》,近年来不断加以修订和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力图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早期发现对降低肿瘤死亡率的作用。

我国在肿瘤预防上的工作发展很不平衡,部分肿瘤防治机构因为多种原因并没有完成所在地的癌症筛查、评估和监测工作,更没有切实开展全社会防控肿瘤的科普宣传。

王红阳院士表示,科普宣传应该是全社会的任务,建议政府部门在建立、健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的职能管理体系的同时,强调国家和地方的癌症中心、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共同承担科普宣传任务,使广大民众懂得肿瘤可以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护生态环境,与医护人员共同应对肿瘤的挑战。

科研人员对科研基金要有3%的自主权王红阳院士在科学研究领域是一位“老兵”了。

她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科研工作的管理者,且兼任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主任,因此,她对我国科研基金管理方面,有诸多的经验之谈和感慨。

在谈到我国科学研究基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时,王红阳院士说:“我国在基金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费到位的时间比较晚。

比如说3年的项目,资金拨到基金项目承担人账户的时间,往往是第二年的下半年了,但项目进度往往要从第一年的批准时间开始计算。

所以,项目研究者真正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往往只有1年或1年半的时间;更有甚者,经费还没有拨付到位,就接到通知要进行中期检查了,这样容易导致一些不好的现象的发生。

当然,真正的科学家不能以资金不到位就造假,但是,由于科研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就会出现极大的困难,甚至导致资金挪用和被迫变更账目等问题。

那么,项目资金还没有到位,科学实验研究还得如期进行,钱从哪里来呢?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办法:一是自己先垫付,二是从别的项目资金中挪用。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面临项目资金拨付到位后的资金的…复原‟问题。

在…复原‟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请相关部门及时将科研经费拨付到位;而且,科研项目研发开始的时间,应该为资金到位的时间,而不应该是项目批准的时间。

”那么,在上述情况下,科研人员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科研项目预算问题?王红阳院士认为:“对待科学研究的预算,不能像对待建筑工程预算那样去执行。

任何科研项目要有计划、有预算,这是正确的。

但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物价的变更等问题。

科学是往前发展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以前没有公布的一些研究成果,现在公布了;或者科研人员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有新的发现,都会导致科研预算的不确定性。

但是,科学研究的预算,特别是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预算,不可能像建筑工程计算水泥、钢筋那样那样精确。

如果是那样,就是一项精确的实施过程,而不是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了,这在客观上是做不到的。

但是,在目前我国基金项目的管理中,一直是这样要求的。

比如说,对于一些创新性的研究项目,今天怎么可能预测到4年后的实验进度、研究程度、试剂的用量、实验材料的消耗情况等问题呢?所以,从实际情况的角度来说,应该允许科研人员对科研基金有一定的自主权和机动性。

如果一点也不允许科研项目超出预算支出,这也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强调:科研项目应该进行预算,但是这种预算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该留有一定比例的可变更性。

当然,这种…机动性‟不是…随意性‟,更不是…无限度‟的,应该有一定的比例去调控;这更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给科研人员项目资金的3%的机动资金额度,还是相对可行的,但在管理方面要严格审核,要有事前申报和事后审计等程序。

”同时,王红阳院士还认为:“如果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研究方向做一定的调整,应该也是允许的。

但对于重大调整却不能轻易允许。

比如对于基金委的一些项目,每个项目都要经过几批专家的审核。

审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的方向、技术路线,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等;假如科研项目变更较大,就要对项目进行再次审核。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科研工作、尤其是创新性的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简短的采访结束了,王红阳委员又匆匆走入了会场,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继续讨论并履行神圣职责去了。

看着她的背影,记者默默祝愿这位硕果累累的女科学家上述建议,能够早一天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