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大纲)

合集下载

2017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全]

2017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全]

2016初级经济师复习职业培训教育网凭借多年成功辅导经验,为参加2016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学员制定最佳备考复习计划,以帮助各位初级经济师考试的学员更好的开展学习,具体如下: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在内容上确定复习的具体目标。

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自己认为比较薄弱的部分;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自己的工作日程想匹配。

计划尽量时间上不与工作相冲突。

6、安排学习时间。

合理的规划出近几个月的有效复习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剩余的时间全部放在学习上,这是不可取的,要适当的缓解工作与学习的疲劳,适当的放松,可参加体育活动或出去郊游,但要控制好时间。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考生备考复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1)早晨或晚上,一天工作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前提是在没有工作烦恼的情况下。

2016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备考:市场的概念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市场。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市场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一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第三节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第二节就业和失业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税收第三节税负转嫁第四节国债第十四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第五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第二节货币政策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第二节金融市场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理论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国际储备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人民币跨境使用2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一节统计学第二节变量和数据第三节数据的来源第四节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值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第二节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第三节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第一节回归模型第二节最小二乘法第三节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类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第二节会计目标第三节会计要素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七节会计法规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会计报告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概念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3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第二节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用益物权第四节担保物权第三十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的效力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第六节违约责任第三十五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第二节公司的设立于公司法基本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四节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第五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六章其他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四节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五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4。

2017年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重点(中级)

2017年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重点(中级)

2017年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重点(中级),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第二节、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

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曲线1、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2、供给曲线:表示供给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三节、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含义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2017年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年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2017版)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4)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4)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9)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3)四、市场结构理论 (19)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24)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26)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8)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35)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38)十、国际贸易理论 (41)第二部分财政 (46)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46)十二、财政支出 (50)十三、财政收入 (54)十四、政府预算 (62)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67)十六、财政政策 (71)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76)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76)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80)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8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87)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91)第四部分统计 (97)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97)二十三、描述统计 (99)二十四、抽样调查 (101)二十五、回归分析 (104)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105)第五部分会计 (111)二十七、会计概论 (111)二十八、会计循环 (117)二十九、会计报表 (121)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126)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130)第六部分法律 (136)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36) 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37)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42)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48)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53)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⑦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
高弹性或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销售
同方向③E d=1需求单一弹性
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供给完全无弹性(少见)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是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⑤正常利润
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经济增长率→
相对指标
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要计算离散。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版)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1)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3)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5)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第五章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8)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0)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3)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16)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17)第十章财政支出 (19)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21)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2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27)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29)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32)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35)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38)第十八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40)第十九章统计调查 (41)第二十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43)第二十一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45)第二十二章统计指数 (46)第二十三章会计基本概念 (48)第二十四章会计核算 (50)第二十五章财务会计报告 (55)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56)第二十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58)第二十八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60)第二十九章民法基础知识 (62)第三十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67)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生产最基本要素)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对象:地矿、钢材等物质资料的总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最重要)场所、道路、运河、机器设备谁来改造---劳动者如何改造---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改造什么---劳动对象决定适应发展的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桥梁、纽带(总和)生产消费生产关系(decisive)交换、分配(final purpose)基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最基本、深刻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根本原因矛盾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治制度规定法律制度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奴隶社会:铁器出现演变阶段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社会主义社会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要求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满足生产者&经济单位的需求商品生产+交换人类发展至今存在的经济形态目的:交换(交换的依据:社会价值)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封建社会起)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基础)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阶段简单: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发达:市场经济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市场狭义(有形):交换的场所广义(无形+有形):商品+生产要素交换关系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制约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体系的核心)市场体系劳动力(要素市场中最能动)房地产、信息技术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星期五, 四月21. 2006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师考试_考试大 [ 2006-8-11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共有六部分的内容,即经济学、财政学、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经济法。

经济学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内容。

具体地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分配制度问题、经济增长与发展、市场机制有效性、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

财政学部分首先讲了财政的职能,接着讲到财政收入的两大来源:税收和国债、财政收入的使用——预算分配体制,最后讲到了财政政策的问题。

货币与金融学的内容共有五个方面: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的理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金融关系与政策。

统计学部分的内容主要有: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统计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的测度;三种统计分析方法——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综合的统计指数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会计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分析等。

经济法共讲了四个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即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和商标法等。

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大纲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级)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客观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含义和原因;掌握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熟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其作用。

( 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掌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构成要素。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上述理论的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实质和内容及其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与财产所有权的关系;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形式;掌握公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实现形式;熟悉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和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掌握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

( 二) 市场经济和现代产权制度掌握产权的含义、内容和特征;掌握现代产权制度的含义和特征;掌握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考试目的本章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章的考试,使考生加深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

考试内容(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

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滴剂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析基本特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六、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含义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战略和指导思想。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

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生产和成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
数。

10.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
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理解公共物品、财政职能、现代财政制度,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的原因,理解政府经济活动范围、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与主要任务。

12.财政支出。

理解我国财政收支趋势,理解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掌握财政支出的类型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掌握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辨别财政支出缋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3.财政收入。

理解财政收入、税收、财政集中度和宏观税负,掌握财政收入的形式及特征和税负转嫁的原理,理解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辨别一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

14.税收制度。

掌握税制各要素,理解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辨别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15.政府预算。

理解政府预算,辨别我国不同机关的政府预算管理职权,掌握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主要内容、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16.财政管理体制。

理解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7.财政政策。

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的功能与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类型、财政政策的乘数与时滞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量、社会融资规模、通货膨胀,掌握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均衡原理、西方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基本原理。

19.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理解中央银
行体制下的金融服务、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掌握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主要业务和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使用的效果,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20.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理解金融市场、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特点,分析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21.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理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掌握金融监管的理论和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监管国际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

22.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理解汇率制度、国际储备,辨别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掌握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国际货币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特点。

第四部分统计
23.统计与统计数据。

理解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变量和数据,辨别数据和变量的类型,掌握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辨别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各种统计调查方法。

24.描述统计。

理解数据特征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以及变量间关系的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辨别常用测度数据。

25.抽样调查。

理解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辨别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掌握常用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理解估计量的性质,掌握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下均值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方法和样本量的计算方法,辨别概率抽样中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26.回归分析。

理解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掌握最小二乘方的原理和估计方法,根据估计的回归方程进行回归系数分析,掌握决定系数以及回归模型的检验。

27.时间序列分析。

辨别时间序列的分类,掌握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平滑预测方法。

第五部分会计
28.会计概论。

理解会计的目标,掌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理解会计法规的构成内容。

29.会计循环。

理解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和确认标准,掌握会计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辨别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类型和会计计量属性类型,掌握会计循环的主要环节,区分会计循环各环节主要会计工作。

30.会计报表。

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辨别将不同会计项目按照会计报表编制要求进行填列的方法。

31.会计报表分析。

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辨别会计报表分析中反映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3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核算特点,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辨别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程序,掌握预算结余资金的处理和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第六部分法律
33.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理解法律调整机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式,辨别调整经济的主要法律的种类。

34.物权法律制度。

理解物权法的基本内容,掌握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适用规则。

35.合同法律制度。

理解合同、要约、承诺,掌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担保和保全、转让和变更的适用条件。

36.公司法律制度。

理解公司、有哏责任公司和股份有哏公司,掌握公司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辨别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和公司设立、合并、分立、解散、清算
的相关规定。

37.其他法律制度。

理解专利、劳动合同,掌握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