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练——2019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有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含答案)全解
1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灰泪始干 ”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高中必背14篇劝学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4、.《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逍遥游1.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
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附答案)高考64篇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练精编本文档总结了高考必背的64篇古诗词及其理解性默写练题,并附有答案。
通过默写练,有助于学生记忆古诗词,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以下为本文档的目录:目录唐诗1. 《登高》王之涣2. 《将进酒》李白3. 《春夜喜雨》杜甫4. 《春夜喜雨》杜甫(古文)5. 《望岳》杜甫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7.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8. 《静夜思》李白9. 《悯农》李绅1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1. 《江雪》柳宗元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13. 《苏幕遮》唐·无名氏14. 《长恨歌》白居易15. 《池上》白居易16. 《秦时明月汉时关》张养浩17. 《滁州西涧》韦应物18. 《登高壮观》王之涣19. 《黄鹤楼》崔颢2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陆游21. 《观书有感》韩愈22.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上元丹丘作》白居易23. 《春望》杜甫24. 《枫桥夜泊》张继25. 《江畔独步寻花》杨万里26.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7. 《游子吟》孟郊2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9. 《相思》王维30. 《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3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33. 《拟行庭赋兼怀故人》欧阳修3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35. 《清明上河图》张懋修36.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38.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煜39. 《临江仙·满庭芳》杨万里4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季正42. 《圆舞曲·功名梦》陆游43. 《浪淘沙令·北戴河》曹禺44. 《夜雨寄北》杨万里4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王之涣46. 《金缕衣·元夕》唐寅47.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48.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古文)49.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宋词5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52. 《减字木兰花·紫骝金鞍》刘克庄53.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54. 《卜算子·咏梅》55. 《八声甘州·寄张济之广州刘郎中》李清照56.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古文)57. 《庐山谣》宋·杨万里58. 《满江红·登吴趋府寄宣州李使君》岳飞59. 《·赤壁怀古》苏轼60. 《长恨歌·自京城至吴门水陆》白居易61. 《·过洞庭》杨万里62. 《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杜牧63.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64.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古文)练题每篇古诗词附有理解性默写练题,通过默写来检验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64篇全)
高考64篇情景式默写1、《论语十则》1、《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阐述学习乐趣(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表现个人修养,为人态度(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曾子强调君子应如何进行自我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诚实、谦逊),切莫不懂装懂(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的学习态度。
7、孔子强调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十则》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在污浊的社会,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同行相处的人身上,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或告诉我们要做好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的准备)13、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2、《鱼我所欲也》1、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19年高考情景默写习题编写答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5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
61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8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88
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6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9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3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08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34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209
学不可以已
23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10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1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3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1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8
宜付有司论其行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63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79
适莽苍者三月聚粮
26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80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65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81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66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28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9
1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4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20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考64篇古诗文情境默写90题(含答案)
1、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3、郦道元《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赤壁赋》中写月出之前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郦道元《三峡》写山之连,写山之高,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名句,说尽了他与先帝刘备患难与共的创业历程。
8、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浑开阔,群山巍峨高耸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白居易《琵琶行》中采用情景交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1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之后,笔调突然激扬,写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苏轼曾经以“境与意会,最为佳妙”赞叹陶渊明《饮酒》中非常著名的咏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离骚》中表现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不但没有畏惧邪恶,反而特立独行,更加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高考64篇情景默写题答案
初中部分:一《论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鱼我所欲也》1. 舍生而取义者也2.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五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虽欲言,无可进者六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亲贤臣,远小人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6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7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9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九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十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十一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十二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三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19年高考语文高中、初中64篇首古诗文情景理解性默写100题(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高中、初中64篇首古诗文情景理解性默写100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结合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1)注意“澹澹”的正确书写。
(2)注意“递”不要误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解析】(1)抓住“八百岁的长寿老人”来确定需要默写的句子,注意不要遗漏“乃”字,注意“匹”的写法。
(2)抓住“借指自己的陋室”“仰慕前贤、安贫乐道”就能确定要默写的句子,注意“庐”“蜀”的写法。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19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学生版)
押题练——2019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劝学》)[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2)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填两句(4)《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3.填三句(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名篇名句即背即练(《逍遥游》)[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庄子·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2.填两句(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2019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学生版)
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劝学》)1.填一句(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2)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填两句(4)《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3.填三句(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1.填一句(1)《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庄子·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2.填两句(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4)《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在《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之必背64篇古文情景式默写
一、名篇名句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7)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9)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0)《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2)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题练——2019年高考64篇情景默写名篇名句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劝学》)[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2)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填两句(4)《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8)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荀子·劝学》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3.填三句(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1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1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答案:(1)学不可以已(2)学不可以已(3)学不可以已(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名篇名句即背即练(《逍遥游》)[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
(2)《庄子·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
2.填两句(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4)《庄子·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5)在《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6)《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7)《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9)《庄子·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10)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11)《庄子·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
(12)《庄子·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
3.填三句(13)《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14)《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15)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16)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列子乘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他还“有所待”,而“,,”才算是真正的逍遥。
(17)庄子在《逍遥游》中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蟪蛄不知春秋(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0)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1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6)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师说》)[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韩愈《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的学识情况是“”,却耻学于师。
2.填两句(2)《师说》中,韩愈指出“,”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5)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7)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8)《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9)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3.填三句(10)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1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三句将“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进行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错误的学习态度。
(12)韩愈在《师说》中循循善诱地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不从师不能解惑的句子是“,,”。
答案:(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9)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名篇名句即背即练(《阿房宫赋》)[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很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长廊”特点的一句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揭示出“后人”如果只哀怜秦国却不引以为鉴的后果是“”。
2.填两句(4)杜牧《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5)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6)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7)《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8)《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
(9)《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10)《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睛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
(11)《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1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14)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1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句子是“,”。
3.填三句(16)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17)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答案:(1)隔离天日(2)廊腰缦回(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5)二川溶溶流入宫墙(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8)明星荧荧开妆镜也(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4)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1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7)覆压三百余里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名篇名句即背即练(《赤壁赋》)[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赤壁赋》中,苏轼主张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用“”一句表达了自己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的观点。
2.填两句(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句子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7)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9)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