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文化与经济
组织行为学-第六讲-价值观与态度
(一) 基本概念1.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 念和判断。
2. 价值观的两种属性:{ 强内度容属属性性::这一种种事事物物有是多否重重要要、、 有有多意大义意义3. 价值观体系:根据强度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内容进行排序得到他的价值观体系。
4. 价值系统:所有的人的价值观都是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形成为了每一个人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我 们赋予如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服从、公平等观念的相对重要性而形成层级➢ 是非观,美丑观,人生观➢ 生活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婚姻价值观(二) 价值观的特性1. 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2. 价值观是隐含的,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
3. 价值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4. 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差异.(三) 价值观的形成1. 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社会舆论、大众传媒)2. 早期社会经验习得3. 遗传(四) 价值观的分类1. 奥尔波特:划分了六种价值观类型.1) 理论型(Theoretical ):重视以批评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
2) 经济型(Economic ):强调有效和实用。
3) 审美型(Aesthetic):重视外形和和谐匀称的价值。
4) 社会型(Social):强调对人的热爱。
5) 政治型(Political ) :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6) 宗教型(Religious ):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2.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 工具价价值观:值观:理想个体更偏爱的行的终极存在状态,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的手段是个体愿意终其一生去实现的目标 3. 施瓦茨的工作价值观➢ 是员工工作中希翼得到的和个人需求的表现,反映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权衡倾向。
➢ 它是个人对工作目的与工作行为的选择和评断标准.是个人价值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个人在工作上的普通性态度,即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信念和偏好。
➢ 权力;成就;享乐;刺激;普遍主义;仁慈;自我导向;传统;顺从;安全秩序4. Meyer 1998 的现代工作价值观➢ 将工作特征划分为三个结构:舒适与安全,能力与成长,地位与独立。
《文化经济学》教学大纲
《文化经济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基本具备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艺术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依据授课内容,适当采取主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讲导论教学内容:一、文化经济学的产生二、文化和文化产品的特点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讲文化的衡量教学内容:一、文化嬴门的规模与衡量二、文化增长的衡量三、文化观众规模的衡量第三讲文化价值教学内容.一、文化>品的效用二、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第四讲文化资本教学内容.一、各种普本概念二、文化资本概念三、文化资本的持续性第五讲文化遗产教学内容:一、定义和评定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三、文化遗产管理第六讲文化需求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文化需求弹性三、文化品位第七讲文化消费中的信息教学内容:一、信息不对称二、文化评论三、评奖、文物鉴定以及社会交流第八讲艺术创作教学内容:一、艺术创作二、理性创作理论三、非理性创作理论第九讲艺术表演的生产教学内容:一、百老汇舞台剧的制作二、艺术表演的财务问题三、财务赤字的应对措施第十讲电影的生产教学内容:一、电影制作二、电影发行三、电影项目融资第十一讲美术作品市场教学内容:一、视觉上术的供给与需求二、视觉艺术市场三、艺术品投资第十二讲艺术博物馆教学内容:一、艺术⅛物馆的作用二、需求与供给三、管理第十三讲生产力滞后教学内容:一、生产力滞后理论二、生产力滞后的影响因素三、实证研究第十四讲艺术补贴与捐助教学内容:一、关于艺术补贴的争论二、捐助对艺术表演的影响三、实证研究第十五讲艺术家市场教学内容:一、艺术家市场二、职业艺术家的构成和收入三、超级明星经济学第十六讲国民经济中的文化产业教学内容:一、城市文化二、文化旅游三、国际文化贸易四、考试与考查期中考查方式:开卷,论文写作,30%o期终考试方式:闭卷,70%。
西南大学文化学期末考试思考题汇总考试重点
文化学思考题汇总第一讲绪论二、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拓展]可根据以下“下定义”的三条途径进行思考第一,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第二,经验主义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第三,分析的途径——“理性昭示什么?”C、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这是对文化的基础层次也是总体性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各个民族中都是肯定的。
第二种观点:从主体活动角度,对文化的核心即它的决定性因素予以观念性的阐释。
第三种观点:认为心理学与文化研究有关联,大多数人对这一观点并不太熟悉,主要以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
这一定义有助于从意识和无意识角度对人类文化进行界说。
第四种观点:把一个民族的文化看成是民族自我认证的产物,文化的构成是结构性的。
这种观点的代表加拿大学者、著名文学理论家弗莱,他的文化观体现了结构主义思想。
第五种观点:是卡西列的符号论,即从文化的工具特性方面来认识它,卡西列认为这种工具是符号。
第二讲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1、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各自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是谁?主要观点或学术贡献是什么?请对相关学派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进行分析。
﹙怎么联系?怎么影响?怎么发展?﹚①批判的角度②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方法不同③时代不同,形式不同,时代的需求不同。
第三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思考题三、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的内涵、路径分别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二者的关系怎样?二者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源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源自文化累积。
这种累积取决于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因此,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决定着文化的创新。
文化累积是文化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累积为基础,没有文化累积,文化1.分类概括2.分析关系的思路第四讲六、文化的累积性与变异性之间具有怎样的辩证关系?1.累积性——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2.变异性——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3.累积性与变异性——矛盾统一体①文化的累积性是一种渐变,文化的变异性是一种突变和飞跃。
第6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3)影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市场和 原料,促使列强进行殖民扩张。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 世界工厂 。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_________”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兴起: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 德国 为中心。 _____ (2)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
B C D
1871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 志的统一,错误
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 原理,错误 表述有误,错误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答案
A
【主题深化】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点与作用
(1)基本特点
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由议 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 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 和行政监督权。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线 索 特 征
一、政治上: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 (1)1832年英国_________
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政党 政治 (2)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_____ 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君主立宪 和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_________ 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限时强化训练
第六讲: 企业PEST与产业分析
区域消费差异基本类型TOFA模型 区域消费差异基本类型TOFA模型 TOFA
• 二维度的衡量
时尚指数S(Style) 时尚指数S(Style) 花钱指数R(Risk) 花钱指数R(Risk)
衡量在时尚 ----传统之间的区域位置 传统之间的区域位置 衡量在勤俭 ----享受之间的区域位置 享受之间的区域位置
电动汽车对汽(油)车的替代
• 促进替代的因素:石油紧缺,环保要求。 促进替代的因素:石油紧缺,环保要求。 • 替代产品: 电动汽车、新能源车。 替代产品: 电动汽车、新能源车。 • 替代约束: 电动汽车:电池与充电; 替代约束: 电动汽车:电池与充电; 新能源车:新能源发动机; 新能源车:新能源发动机;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 • 替代进程: 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充电。 替代进程: 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充电。
4
2、经济环境 、
经济环境(E)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 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 我国的转型经济特征:(1)计划经济转向市 1 场经济;(2)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
5
例 如
贷款的难易程度/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的消费倾向 /利率/规模经济/通货膨胀率/消费模式/货币市/就业 状况/股票市场趋势/汇率/进出口因素/价格变动/地 区间的收入差别/税率/劳动力及资本输出,等等
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
几千年来,中国各地菜肴均有其独特风味,并形成了 许多流派。清初“四大菜系”:鲁菜(包括京、津、山东 等北方地区)、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粤菜(包 括闽、台、潮、琼地区) 、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 区) 。清末,进一步分化为鲁、川、粤、湘、闽、苏、浙、 徽等菜系。 “八大菜系”代表中国东南西北各地风味。 有人把 “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 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 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 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以后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的制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内容提要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既有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科学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三、南方经济发展对文化的推动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 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 地区。。 问题思考经济重心南移是否推动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没有推动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 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榷场是宋与辽、西夏、金诸政权设置的官办边界贸易场所,
榷场贸易发达 以通辽、西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
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各政权之间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海外贸易繁荣 宋朝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外贸税收
2.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3)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 济较快发展。 (4)宋朝统治者推行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5)宋朝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6)各民族政权并立,为商业贸易创造了空间。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依托点1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材料解读]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
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
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朝)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
知识点七 科技
一、三大发明 1.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火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 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3.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范畴,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传播分析和应用能力;4.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大纲第一讲: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1.1 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3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第二讲:传播过程与模型2.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2 传播模型的分类与应用2.3 传播模型的评价与批判第三讲:传播媒介与技术3.1 传播媒介与社会变革3.2 媒介效应与媒介批判3.3 新媒体与传播创新第四讲:传播与社会文化4.1 传播与社会认知4.2 传播与文化符号4.3 传播与社会变迁第五讲:传播与公共领域5.1 公共领域与民众参与5.2 传播与政治议程5.3 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第六讲:传播与文化产业6.1 传播与文化经济6.2 媒介与文化商品化6.3 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第七讲: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7.1 传播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7.2 传播研究的伦理问题7.3 传播研究的实践与创新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思考和交流观点,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20%):包括课堂讨论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个人作业(30%):包括课后阅读笔记、思考题的回答等。
3.小组项目(30%):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传播案例分析,并进行展示。
4.期末考试(20%):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传播学导论》张泽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第6讲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思想 1.英国成为科技中心 文化: 2.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
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3..马克思主义诞生。
重大史实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 + 市场 + 资本 + 技术
+ 资源……) (2)时间: 第一次:18C60S-19C4(1832) P106典例
俄农奴制改革(1861)P100
美国内战(1861—1865) 德意志统一(1871) P38典例 1
日明治维新(1868)P100
巴黎公社(187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P43 模拟题组1 2 全面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P38
第二次19C70S---20C初
(3)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进程 从英国到欧美大陆
工业 体 系
发明者
生产组织 形式
纺织、机器制造、 交通运输、煤炭
工匠
工厂
经济侵略 方式
商品输出
经济思想
自由资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 几个国家同时进行 电力、电器、化学、 石油、汽车
科学家 企业、公司
资本输出
垄断主义
开创时代
社会生活
美国 独立战争,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
1789—1870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 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
德国 王朝战争,确立标志:1871年宪法
政体比较方法:
学法点 拨
1、政体是什么?(what) 2、政体三要素:国家元首;政府;议会。
3、四法则:谁(WHO)? 如何产生(HOW)?
权力(POWER)? 关系(RELATIONSHIP)?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一 区域开发——大运河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视角一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 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 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 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南地 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 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 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经 济
(1)2018·海南卷,3:唐宋 时南方山田的开发 (2)2017·全国Ⅱ卷,26: 唐中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影响 (3)2017·全国Ⅲ卷,26: 唐代土地制度 (4)2016·海南卷,6:精耕 细作的目的 (5)2016·海南卷,1:中西 交流(铜镜、葡萄) (6)2014·海南卷,6:唐中 后期丝绸之路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题链接]
1.(2019·北京朝阳期中)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 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 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作用: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2)两税法:唐朝 ①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锐减,解决财政困难。 ②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 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③作用: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 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第六讲 组织文化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组织文化的表层 文化,是指组织如企业物质基础、 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等方面的 总和。 物质文化的特点:就是看得见、 摸得着、很直观。 为什么要把这些属于物质实体 的东西作为文化来看待呢?这是 因为,不仅仪器设备、技术装备、 工艺流程、操作手段等这些与 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物质现象 要体现企业的文化素质,而且厂 区布局、建筑形态、工作环境 等也要体现企业的文化素质。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层主要内容有组织与领导制度、 工艺与工作管理制度、职工管理制度、分 配管理制度等方面。应该说,不同的文化意 识,就会有不同的制度建设思想。
行为文化
从内容看:行为文化既包括企业的生产行 为、分配行为、交换行为和消费行为所反 映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同时,也包括企业形象、 企业风尚和企业礼仪等行为文化因素。 对企业来说,生产行为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文 化建设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文化建设,生产行 为的合理化、有效性直接影响分配行为、 交换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有效性。
七、组织文化的作用
1. 激励作用: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是综合发挥目标激励、 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 用 2. 导向作用:组织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员的价值取 向,确定着成员的共同目标 3. 规范作用: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根据组织整体 利益的需要,提供一整套行为准则,通过一系列的形式来规 范组织全体成员的行为 4. 凝聚作用:组织文化能够培育职工的组织共同体意识, 组织文化告诉成员, 组织的利益、形象和前途,与职工有 着密切的联系 5. 稳定作用:组织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组织文化一旦形 成模式化后,就具有很强的稳定作用
•自发的企业文化和自觉的企业文化 •主流企业文化和支流企业文化
历史高中三年级第六节课优质课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高中三年级第六节课优质课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作为历史高中三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研究当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无疑是一个关键主题。
当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当代中国经济的崛起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发展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积极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
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融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还投资兴建了一系列国际化的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
3. 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除了经济的崛起,当代中国的文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元素。
在当代,中国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电影、音乐、游戏、设计、时尚等各个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塑造了中国的文化形象,为国际间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尽管现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仍然保持着深厚的情感。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医学等。
这不仅对于保护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201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六讲《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国近代史)
D.辛亥革命后
侯德榜
5、1909年全线通车的京张铁路,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
条铁路干线。担任这条铁路建设
的总工程师是( A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骞 D.范旭东
6、与右图所描绘的内容有关的
人物是( C )
A.张謇 B.魏源
C.詹天佑
D.侯德榜
7、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 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
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A.严复
C.魏源
B.侯德榜
D.詹天佑
10、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参加过抗英斗争,„„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 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 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认为“欲制 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海 国图志》一书,„„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震动。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 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考纲要求
1、张謇”实业救国”的基本史实。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 俗方面的变化。
3、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 人物及其成就。
4、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5、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 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张 謇
1、(2010•福建福州)“他”以状 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
答: 差异:前者强调学习西方技 术;后者注重学习西方思想,进行 维新改革。
主要社会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洋 务运动破产,需要寻找新的道路。
1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 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 B )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
二、儒学宗教化的尝试:保教运动
1、保教运动的社会背景 2、保教运动的发展过程 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统治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3、保教运动失败的原因:定位错误
康 有 为
袁 世 凯
三、现代新儒家的崛起
1、现代新儒家的由来及其观点
2、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
☯梁漱溟
第六讲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刘军宁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保守主义英国保守主义美国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
第六讲
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 (二)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一、缘起
(一)新文化运动中思想启蒙运动的 局限: ✿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二)文化保守主义解析 1、传统保守主义: 2、新保守主义青 年 梁 漱 溟梁 漱 溟复习题:
你认为现代新儒家的观点有哪些合 理之处?
思考题:
请比较中国、日本、韩国现代化 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 并请你谈谈你对这三个国家现代化 模式的看法。
06第六讲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的开发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秦汉:黄河流域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 南方开始正式开发 (迁徙、灵渠、设郡、派官) (2)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西晋末年, 南方经济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 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江南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江浙)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明清:江南成为农业、工商业中心,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二)手工业
1、冶铸业: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2、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扩大到北方;烧制出白瓷, 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丝织业:曹魏设有专门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 蚕,蜀汉生产了闻名的蜀锦。 4、造纸术进步明显: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5、吴国造船业发达。
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4、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魏晋南北朝 时期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文 学形式,是在文学发展的基 础上产生形成的。其内容包 括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代表作有刘勰的《文心雕 龙》。 5、志怪小说 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 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 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 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 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 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 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之下形成的。志怪小说对 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 响。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道 教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3)佛教的传播与兴盛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的时候。到了 魏晋时期尤其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突然兴旺发达起来。
(4)“二学二教”的冲突与融合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一)文学 1、建安文学:建安(196—220年)是东 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很盛, 史称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建安诗人的代表有曹操父子、建安七子 和蔡琰等。
第六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经济基础和政治特征
(6、中股)大道而精言之,则与性命相孚。
以不贪为富,以不蓄为宝,清心寡欲,既以 清生财之原而由是,措之则正,施之则行, 百官万民,群拱手以观圣天子之发育。道之 所为,无欲而通也。大道而广言之,则与天 地相参。裁成其有余,辅相其不足,仰观俯 察,既以博生财之途而自是,天不爱富,地 不爱宝,人官物曲,咸奋发以赴圣天子之精 神。道之所为,大亨而正也。
堺屋太一在《知识价值革命》一书 中认为,宋代即出现了“近世化思 想”
十世纪到十一世 纪后半叶北宋鼎 盛时期,是近代 型高速经济增长 与合理精神充溢 的“东洋文艺复 兴”,甚至是超 越它的“亚近代”
清明上河图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1、稳定、战乱循环交替; 2、人口、生产比例失调; 3、农耕、游牧长期对垒; 4、上层建筑,重农抑商
凿壁偷光的匡衡
山中宰相: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西方封建社会--领主庄园制; 中国则商品经 济很早就发达;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封建社会 内的商品经济的 发展,已经孕育 着资本主义的萌 芽,如果没有外 国资本主义的影 响,中国也将缓 慢地发展到资本 主义社会。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远 远超过汉朝、唐朝,北宋人口达到1亿!! 但是两宋军事力量都很薄弱,分别亡于女 真族的金朝和蒙古族的元朝。 日本学者琾屋太一在《知识价值革命》一 书中指出,宋代中国即出现了近世化思 想,也就是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前夜,可 惜进程被打断。
[日]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
取得举人这一“职称”后,方可参加会试。 会试的地点在京城。全国各地的举人赴京会 试,会试的目的在于向朝廷进贡人才参加殿 试,故合格者称为贡士(区别于贡生),贡 士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每次“录取”名额通常是300名,各省名额 以到京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 定。会试揭榜以后,得中贡士者须于下个月 应殿试。
第六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源流
• 东移的部分羌族以炎帝(烈山氏)为宗,称为姜 姓炎帝部落,其沿渭水向东发展,又继续循黄河 南岸东进。
• 大抵炎帝族与黄帝族之间具有通婚的姻亲关系, 唇齿相依,共属同一个文化圈,故而得以与其它 较小的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华夏族的名称亦自然 而然地扩大到这个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成分,农牧 结合的氏族集团范围内。
• 当社会进入青铜时代,华夏族率先进入中原,创建了第一 个奴隶制王朝。
• 东方鸟夷族中的商族部落也于不断流徙中强化军事角逐力 量,养精蓄锐数百年,灭夏立国,建立了第二个奴隶制王 国。
• 公元前1000多年前,宣称以夏为祖先的姬姓周人以摧枯拉 朽之势,一举灭殷(商),建立西周。
• 至此,华夏族文化与东夷文化在不断地渗透、交换优势和 沟通嬗变中,完成了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融合,在这个基础 上,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又与江淮流域的南方文化交相融 会,终建立起广义的“华夏”共同体。
• 从古至今,无论人类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的依赖是 轻是重,自然规律和地理因素都会对人类产生一 定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起 源,不能不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于人类,尤其是人类的生 存来说,无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人类的 早期社会,地理环境间接作用于人类心理,其效 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东汉时,在西亚、中亚乃至欧洲,源于中国的丝路成为交通的主要干 道,并以此逐步发展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到 东方新航路的发现,丝绸之路才逐渐湮设。
• 除“丝路”外,经陆路与西部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尚有在张骞通 丝路主干道以前就存在的“蜀身毒道”和“草原路”,前者由四川曲 折转达进入印度,后者由东西向,纵贯亚欧草原地带,并于元代为中 西陆路交通带来一时极盛。 中国向外沟通的海上交通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南海经马六甲 海峡入印度洋,终抵“大秦”(古罗马)的“海上丝路”;
第六讲 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隋、唐
作者: 无[1,2]
作者机构: [1]北京市顺义县天竺公社理论组;[2]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132-142页
主题词: 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唐;劳动人民;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八王之乱
摘要: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造成了社会再度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隋文帝杨坚顺应历史潮流,建立统一的隋朝,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后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唐承隋制。
李世民、武则天积极推行法家路线,维护统一,全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
这一时期,劳动人民通过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教义 (清教禁欲主义)
新经济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步
信教者的态度
第二步
第三步
对工作和赚 钱的态度
22
为什么理性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在非西方社 会?
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的经济伦理
➢ 传统主义的支配 ➢ 家族、亲属观念浓重
印度宗教:佛教与印度教的经济伦理
➢ 种姓制度 ➢ 对技术革新的恐惧 ➢ 避世
13
型塑美国的三大要素:
➢ 独特的地理环境 ➢ 法律(包括政治制度) ➢ 民情(风俗、习惯、文化)
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民情的作用最大。 “按贡献对他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 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
14
自由女神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 法国1886年赠送给 美国的独立100周 年纪念礼物
进行了9个月的游历 描述并分析了19世纪早
期美国的经济文化,比较 贵族社会与民主社会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差异。
12
美国的特色:民主和平等 “商业国家”与繁荣
➢ 追求物质丰裕,以自我利益为行动的原则 ➢ 人人都需要工作 ➢ 重视商业和制造业 ➢ “贸易英雄主义”:更勇敢更具冒险精神 ➢ 实用主义的生活方式:节俭、方便 ➢ ……
15
(2)马克斯·韦伯
文化、宗教与经济伦理 文化的涵义:
➢ ①意义结构
☆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 ☆“理解”的方法(理解的社会学)
➢ ②价值观
☆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判断是非善恶的基础 ☆具有不同的层次:政治/经济/社会…… ☆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不同的伦理取向
16
核心概念:经济伦理
☆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宗教的经济伦理 ☆基于宗教心理和实践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冲动
法国政治思想学家、历史学家、 社会学家
出身于法国贵族世家
1839年起任众议院议员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49年6月至10月间担任法国 外交部部长
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 (第一卷1835、第二卷 1840)、《旧制度与大革命》 (1856)
11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美国的民主》 1831-1832年间对美国
经济社会学
第六讲 文化与经济
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经济制度与 非经济制度的关系
在对经济的分析中引入文化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经济社会学中的文化视角
2
主要内容
(一)文化的界定 (二)古典社会学中的文化与经济 (三)现代经济社会学中的文化与
经济
3
(一)文化的界定
4
何谓文化(Culture)?
大体上说来,社会学的“文化分析” 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宽” 到“窄”的行进过程。
一种具体的、近因式的文化分析
9
(二)古典社会学中的 文化与经济
(1)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 (2)马克斯·韦伯
10
(1)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古犹太教的经济伦理
➢ 耶和华崇拜 ➢ 双重或二元伦理
23
罗伯特·贝拉(Robert Neelly Bellah)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1955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1957年至1958年,任哈佛大学
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1967年起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社会学与比较研究教授 《德川宗教》(1957) 在非西方国家中,为什么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首
6
现在学术界一般把文化概念区分为狭义 和广义两种:
➢ 狭义——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 生活,主要包括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 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 广义——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 凡是人类创造出来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 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 质产品。
7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研究
➢ 新教教派 ➢ 中国宗教 ➢ 印度宗教 ➢ 古代犹太教 ➢ 伊斯兰教
➢ ……
17
西方宗教的演变
伊斯兰教
犹太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东正教 路德派
新教 加尔文派
……
18
宗教的经济伦 理的构成
宗教
宗教的 经济伦理
关于工作的规范 关于财富与财产的规
范 关于贸易、工业和金
融的规范 关于经济变革和技术
《古犹太宗教》 宗教社会学
2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两种主要的经济伦理:
➢ ①传统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
☆适当的利润 ☆温和的竞争 ☆抵制变革
➢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
☆将工作视为生活的中心(“天职”) ☆更合理的工作方法 ☆新的经济价值观——“时间就是金钱”、“信用 就 是金钱”、“金钱具有增殖性”
先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 文化传统的作用如何?
5
Clifford Geertz (1926-2006)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1973)
“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 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 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 之网中的动物,我本人也 持相同的观点。于是,我 以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 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 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 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 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 的解释科学。”
学术史上最难界定的概念
第一个给文化作明确定义的人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1871)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
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
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
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 惯”。
Edward Burnett Tylor (1832-1917)
与经济研究相关的对文化界定
➢ ①宽派的界定
文化=社会结构
➢ ②中派的界定
文化=认知/表意/价值观(规范)
➢ ③窄派的界定
文化=符号、历史和仪式等被行动者作 为“行为战略”使用的“整套工具
8
社会学中的“文化”概念层次颇多,难 有统一的界定。
当经济社会学借用“文化”来研究经济 生活时,实际上往往是在不同的层面上 讨论问题。
革新的规范 将经济资源给予那些
缺少资源的人的规范 (慈善) 关于其他经济行动者 的规范
19
研究主题:主要的宗教形 式对经济伦理的影响,尤 其是宗教的经济伦理(或 经济文化)在现代理性资 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
《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
《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 教的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