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辩论辩题的社会和谐影响
辩论辩题的社会和谐影响正方辩手:辩题,社会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首先,社会和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和谐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其次,社会和谐有利于政治稳定。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减少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的发生,保障国家的政治稳定。
例如,北欧国家以其高度的社会和谐性享有良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最后,社会和谐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和传承,使得国家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其文化和艺术成就为后世所称道。
综上所述,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和谐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反方辩手:辩题,社会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虽然社会和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
首先,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和谐。
有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但社会和谐程度并不高,例如美国等。
其次,政治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和谐。
有些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例如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
最后,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和谐。
有些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并不依赖于社会和谐,例如印度等。
因此,社会和谐并不是唯一的重要因素,它并不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不能过分夸大社会和谐的作用,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努力推动国家或地区的发展。
名人名句:“和谐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力量。
”——苏格拉底。
“和谐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方法,一种社会理念。
”——孔子。
经典案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和谐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演讲稿
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谈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社会和谐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得到尊重和关爱,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社会和谐发展如此重要呢?首先,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矛盾和纷争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
其次,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社会和谐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
那么,我们每个人又应该怎样去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呢?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论是在家庭中、学校中还是社会中,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其次,我们要多关爱他人,多为他人着想。
只有当我们心怀善意,多为他人着想的时候,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我们要多参与公益活动,多为社会做贡献。
只有当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时候,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
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而经济发展则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社会若不能保持稳定,政治动荡、社会纷争的局面将阻碍经济的发展。
社会稳定对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当社会秩序良好时,人们的生活将更安定,企业将更有信心从事生产和投资活动,市场将更加稳定,消费者的需求也将更加持续。
相反,如果社会不稳定,经济活动将受到干扰,投资和消费的意愿会减弱,从而妨碍经济的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有助于社会稳定的维持。
经济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和不平等现象。
当人们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时,他们将更有动力和安全感来维持社会秩序。
另外,经济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然而,要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不容易,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经济政策,鼓励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和法治建设,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源的均衡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增进社会和谐。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不仅限于国家层面,也适用于地区层面。
各个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地区若能保持社会稳定,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将为其地区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而经济发展则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
只有通过积极的政策和社会参与,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进步。
高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1)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国家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统一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1)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得到有序发展。
(2)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在有关领域中发挥作用。
(3)按劳分配:社会分配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
3. 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1)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
(2)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富强,人民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得到充分发展,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5.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和党的建设(1)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3)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7. 法治国家的理念与实践(1)法治理念: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依据,以法治为特征。
(2)法治实践: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有力推进。
8.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和我国的对策(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特征。
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常用答题句
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常用答题句一、经济与社会基本矛盾1. 作为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在经济与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它的变革将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2. 经济与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3. 在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以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矛盾。
二、产权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1.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与基础。
产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关系到经济关系的改革,而且关系到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进步。
2. 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搞清楚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3. 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各种产权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三、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1. 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原则。
资源配置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资源配置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要实现有机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正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实现“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目标创造条件。
要做到“诚信友爱”,就需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倘若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势必会因缺乏了解而引起误解,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和不信任,甚至引发矛盾。
特别是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如果缺乏沟通,交流不畅,就可能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在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诚信友爱氛围,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社会氛围中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拉近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就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实现“安定有序”的和谐目标奠定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
在消除矛盾的问题上,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大有作为。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通过对各利益主体耐心的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完全有可能帮助人们疏通思想、理顺情绪、增进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克服认识偏差,从而有效地缓解利益矛盾,促使矛盾的最终解决。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宣传说服等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使人们学会从整体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达人们的利益要求表达渠道,既有利于人们充分表达自己正当的利益要求,又有利于人们相互理解,互让互谅,从而化解利益矛盾,共促和谐。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4课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统 筹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统 筹 国 内 发 展 和 对 外 开 放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 观就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 学地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
请问以上材料给我国建设有什么启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统 筹 区 域 发 展
统 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 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 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环境污染
白色污染
生态破坏
过度砍伐导致土地沙漠化
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
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 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 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 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 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 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农业
循环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 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 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 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 接技术和可再生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新型农民: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 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国家将扩大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 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 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总体布局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方面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社会和谐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还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社会和谐是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经济发展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当人们不再为糊口而担忧,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社会的和谐程度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的平等性。
二、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可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政治的稳定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政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会矛盾的预测和应对,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
三、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可以创造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注。
文化的和谐有助于打破社会的分裂与壁垒,增进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团结。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倡导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促进社会的文化和谐。
四、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质量的社会可以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
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同时,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总之,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破坏、社会不公平等。
因此,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以寻求一种既经济繁荣又社会稳定的发展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一、经济发展对社会和谐的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为社会和谐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可能性。
其次,经济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例如,通过增加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水平,使人们享有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二、经济发展对社会和谐的挑战然而,经济发展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社会和谐形成威胁。
首先,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一些人因为能力和机会的问题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另一些人则因为机遇和资源的集中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引发社会不满和矛盾,严重阻碍社会和谐的实现。
其次,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环境的破坏。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人们会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这种破坏性的开发方式长远来看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途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双赢,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应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服务,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此外,应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治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高三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
高三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高三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是高三学生需要了解的复杂知识点,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课题。
一、社会和谐的意义社会和谐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和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公平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正义是指在社会制度中,每个人的权益都能得到公平的保障和尊重。
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民生改善的途径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改善民生,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改善民生的途径包括: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2.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民生改善的关键。
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3.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方面。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病有所医。
4.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民生改善的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5.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民生改善的目标。
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目标,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五、结论高三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民生改善的关系,认识到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只有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会统一与经济发展
社会统一与经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国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社会统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域内不同群体之间的统一,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社会统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社会和谐、不同群体的利益平衡、社会安全与经济增长以及全球化与社会一体化等方面。
首先,社会的统一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统一并不仅仅指政治上的统一,也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统一。
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够减少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的稳定性,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社会存在深刻的分歧和对立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谐共处,推动社会统一。
其次,社会统一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政府、企业、农民工、学生等。
这些群体的利益多种多样,有时候可能会发生冲突。
政府要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政策,平衡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只有实现利益的平衡,社会才能更好地走向统一,并赋予经济发展更加稳定的环境。
第三,社会安全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社会的统一不仅仅关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包括人民的安全。
社会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方面。
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经济的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相反,如果社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经济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社会统一和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最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的统一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互通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的统一程度。
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难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扩大国际贸易。
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统一,通过开放合作,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统一。
由此可见,社会统一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深刻。
总之,社会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确保社会安全以及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这些方面都是实现社会统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一种状态。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之间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调解和解决,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良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真正实现。
社会和谐是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社会和谐的意义第一,社会和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如果长久处于不和谐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第二,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感的表现。
和谐社会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得到更好的满足,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三,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的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环境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
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1.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2.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义,坚决打击腐败,加大贫富差距的调整力度,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
建立起包容性社会的机制,促进各个群体之间的融合和协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4. 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5.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和各级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效能,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和谐的现实挑战:在社会和谐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现实的挑战。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大单元思维知识整合思维导图重难知识(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要求: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任务1.我国经济现状: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3.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四)构建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及要求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求: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要求(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02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推
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05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生 产力水平低下,以采集和
狩猎为生。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掌握土地等生产 资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
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共同
富裕。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上 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3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 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有关和谐的论据素材
有关和谐的论据素材和谐是指各种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协调、相辅相成的状态。
在人类社会中,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即政治与经济、文化与环境等多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谐的含义和论据素材。
首先,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和谐是指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府为人民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人民为政府提供支持和合作。
政治和谐的重要体现是民主与法治的和谐。
民主是指人民有言论、信仰、组织等权利,而法治是指政府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权益。
只有民主与法治之间达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政治的和谐。
其次,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经济和谐是指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即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和谐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社会公平是指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只有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之间达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经济的和谐。
再者,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文化和谐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是指各民族之间传统、习俗、价值观等的相互学习与借鉴,而文化融合是指各民族之间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只有文化交流与融合之间达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文化的和谐。
最后,环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环境和谐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回报。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而生态系统的破坏又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只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回报之间达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环境的和谐。
综上所述,和谐是社会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
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是和谐的重要要素,只有在这些要素之间达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政治知识点高二政治课程是高中阶段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在必修三的政治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更为深入的政治理论,理解国家的治理机制,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以下是高二必修三政治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概述。
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首先,学生会学习到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等。
通过比较不同体制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独特性。
此外,课程还会涉及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何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民主政治与法治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学生将学习到民主的多种形式和实践,包括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同时,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学生需要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利的作用。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是国家的基本成员,课程将深入探讨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以及公民应尽的义务,比如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
通过对权利与义务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角色和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学生将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同时,课程还会讨论如何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学生将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生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高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发展:社会和谐的动力之源
于其现代化进程更 多地呈现为后发外生型( 有别于西
方发达国家那样的 自发 内生型) 同时又面 临着 当初 , 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 中所未曾碰到的全球化发展 态势的挤压 , 实现现代化 的时空条件较为有限, 发展 中国家在其现代化 的进程 中, 尤其要有主动推进政治 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的 自 觉性。
计划经济和封闭社会条件下完全不 同的内涵。计划 经济时代那种以“ 统一思想 、 统一意志、 统一行动、 统
步调” 为基本特征 的社会和谐 , 是建立在 国家垄断 全部社会资源、 社会成员身份相对 固定化 、 社会 流动 受到严格限制 , 即社会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全面依附于
一
在有差异和冲突存在 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其次 , 市场化 、 民主化进程 中的社会 和谐 , 必须也 只能以尊重并实现 每一位社会成员 的 自主选择权利 为前提。只要 民主政治和市场 经济的原则得 以真正
觉性与意愿 , 其唯一 的出路 , 只能通过建构起实现冲 突各方利益妥协 的机制 , 使社会各阶层 的利益 、 愿望 都能够充分表达出来 , 进而借助于谈判 、 对话、 商等 协
直到现在 , 绝大多数 的发展理论家依然把 国家的民主 化视为政治发展的基本 目标 , 相应地 , 也是社会 良性
专门提出 , 只是上世纪 6 年代才开始出现④, O 但就广 义的政治发展而言 , 就它被理解为政治生活和政治社
会形态 由简单、 原始状态到复杂、 高级的较 为完善状 态 的演变过程而 言, 政治 发展是人类社会 普遍 的现
象, 越趋于晚近期则越 明确地直接指向了民主政治 。
制度安排下的和谐 。在利益冲突普遍化和常态化的 现时代 , 要使利益 冲突不 至于瓦解整个社会基 本秩 序, 已不可能依凭统治者或某个强势力量单方面的 自
高二政治第四课的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第四课的知识点总结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方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学校组织政治教育课程,通过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讲座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创设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讲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1. 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的基本生活。
2. 开放政策和对外贸易•实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合作经营;•加强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入世后,遵守国际经济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3.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的公正和自由竞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代表制,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选举产生,实行定期换届制。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非党派人士和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决策。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力;•打破中央与地方的地区分割,实现全国多民族的统一与团结。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益;•建设文明社会,推动科学文化前进;•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课程导入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思考: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新知学点1 追求和谐的理想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历史文化渊源)孔子的“和为贵”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社会理想,孟子则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关系。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调节功能,始终是先哲们的共识,并成为治国安邦的传统。
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我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忽视利益的和谐,只强调精神的和谐和秩序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努力发展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经济,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误点提示:和谐社会并非没有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调整差别、解决矛盾。
例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⑥爱岗敬业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解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答案A学点2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1.可能性──社会主义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自古以来,公平正义一直是人民大众的道德理想。
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之前,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国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人,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
2.必要性(1)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3)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3.公平的内涵(1)公平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
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立足点。
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前提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保障。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想目标,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2)公平在经济伦理上的表现: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的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
问题研讨1有人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公平主要体现为给多少钱干多少事,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
有人认为:在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里,公平主要体现在不能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资历歧视等。
你认为,公平应该是?。
4.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1)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2)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只有这样,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例2“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下列属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做法的是()①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②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③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④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⑤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解析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只有这样,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答案A学点3注重效率维护公平1.效率的含义效率,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投入小,产出大,就是效率高;反之,就是效率低。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不讲效率,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不讲公平,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者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
(2)现阶段,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例3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A.经济的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B.经济的增长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C.市场经济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D.经济的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解析这里面的关键词应是“收入…提高”、“分配…平均化”。
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的进入到试题中去。
这是作好选择题的前提。
答案D解题规律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
要在读题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中的主要意思,就必须懂得抓关键词,这是理解题意的基本要求。
拓广延伸一、疑难辨析正确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造成这一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个人收入多元化并开始形成差距。
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引发出收入差距。
现阶段,由于我国分配体制的不完善、调节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以及城乡步平等、地区差异等问题可见,我国收入差别的构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分配差距用政策调节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想在短期内消除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但是,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推动分配合理化的进程,使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面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有必要在分配过程中体现公平的伦理价值,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例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
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答案(1)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
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
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
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
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思维诊断1.和谐社会就是没有差别的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而是要不断调整差别,解决矛盾。
2.社会公平就是分配平均。
公平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分配公平是其中一个方面。
分配公平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分配中的公平是既有差距,而差距又合理。
在收入分配中要反对平均主义。
3.要效率必然牺牲公平,讲公平肯定会降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通过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