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课文精讲
勾践灭吴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勾践灭吴》这篇文章可以按内容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群臣与文种定计,向吴国求和的情景。
第二部分:从“勾践况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勾践如何抚恤国人,卧薪尝胆,厉精图治,以期报仇雪耻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文章结束。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越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终一举灭吴的情景。
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以及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文章赏析《勾践灭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章,主要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如何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并灭掉吴国的故事。
文章通过勾践与吴国的战争,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揭示了勾践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
在被夫差打败后,勾践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选择了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略。
文章通过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过程,展示了他的治国才能和领导魅力。
他抚恤国人,发展生产,加强军队建设,使越国逐渐恢复了元气。
同时,他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如文种、范蠡等人的加入,为越国的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章通过越国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在勾践的领导下,越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抵抗吴国的侵略。
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为越国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还通过夫差与伍子胥、太宰嚭等人的对比,揭示了忠奸分明、用人唯贤的重要性。
夫差听信谗言、疏远忠臣,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而勾践则善于用人、任人唯贤,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勾践灭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章,通过勾践灭吴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勾践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治国才能和领导魅力、团结精神以及用人唯贤的重要性。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文章的核心价值和魅力所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兵败身亡。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个关键时刻,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建议,决定向吴国求和。
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向夫差请求讲和。
文种向夫差陈述了越国的困境,并表示越国愿意向吴国称臣,每年向吴国进贡财宝和美女。
夫差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越国的请求。
但是,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
夫差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拒绝了越国的求和。
勾践得知吴国拒绝求和后,决定与吴国决一死战。
他召集了越国的大臣和百姓,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勾践表示,越国之所以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他承诺,今后一定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带领越国人民重新崛起。
越国的大臣和百姓被勾践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越国的复兴而努力。
勾践回到越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首先加强了对越国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鼓励越国人民发展生产,增加国家的财富。
为了激励自己,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越国的耻辱。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再次向吴国发起进攻。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领越国大军进攻吴国。
吴国军队在越国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夫差被迫求和。
勾践没有答应夫差的求和请求,而是继续进攻吴国,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勾践在越国面临亡国之危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投降或逃跑,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越国的复兴。
同时,勾践灭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勾践在越国失败后,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越国的综合实力。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 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doc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73年。
以下是勾践灭吴的原文及翻译:
《史记》中的原文:
昔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战于姑苏,吴败,夫差自刭,而勾践据有吴,遂称越王。
越、吴二国自此岁时相攻伐,而越有胜意,吴且固守。
勾践乃设计焚舟,断粮,自为内寇,浸淫吴钩,待其国内饥弱,果入吴城。
遂杀夫差后,尽屠大吴,取其珍宝,尽归越地。
《史记》中的翻译:
从前,吴国的吴王夫差和越国的越王勾践在姑苏战斗,吴国失败,夫差自杀,而勾践占领了吴国,并称自己为越王。
从那时起,越国和吴国每年互相攻伐,但越国总是胜利,吴国则固守不战。
于是勾践设法焚烧船只,切断粮食,然后自己率领军队攻打吴国,同时还派遣内奸加入吴国,搞乱吴国的政治和战略。
当吴国内部食物短缺、军队疲惫不堪时,勾践果然入侵吴国的都城。
他杀死夫差的继任者并屠杀了吴国的人民,抢走了吴国的珍宝,并把他们全部带回越国。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及赏析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及赏析《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
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勾践灭吴》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勾践灭吴先秦:佚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
《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一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二课文删节的部分《勾践灭吴》原文较长,选入教材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原文作了删节。
共删去了两段。
一段是大夫种的说辞:(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彻声闻于天王〕声音直达吴王。
彻,达。
天王,指吴王。
,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意思是说,越王的军队,不值得您再来讨伐了。
师徒,指军队。
辱,谦词。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赂君之辱〕意思是说,奉献给国君,酬谢国君的辱临。
赂,送财物给人而有所要求。
请勾践女女于王〔请勾践女女于王〕请求允许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女奴。
女于王,在王那里作女奴。
,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毕从〕全都带来。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惟君左右之〕任凭君的调遣。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系妻孥(nú)〕把妻子和儿女都拘囚起来。
孥,儿女。
,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效死。
,乃必有偶〔乃必有偶〕意思是说,知道不免于死,拼命战斗,一人必有两人之用。
偶,两个。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事君〕伺候君王。
这是婉辞,意思是说,与夫差作战。
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这些人,不如得到越国。
“与其……宁……”,表示在二者之中有所选择的时候,舍其前者,取其后者。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勾践灭吴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勾践灭吴》
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勾践灭吴》勾践灭吴,出自《国语》其中讲述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最终灭了吴国的故事。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左传全集《勾践灭吴》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勾践灭吴》原文赏析与注解勾践灭吴(哀公十三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二年)【题解】吴国与越国,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长江下游)的两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尽管两国土地相邻,但却是世代仇家,互相攻伐。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之子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练兵三年,把越兵逼到近乎死亡的境地。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同仇敌忾,最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94],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9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96]。
”大夫种进对曰[97]:“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98],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99],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100]?”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101],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94]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
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95]昆弟:即兄弟。
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即百姓。
[96]知:主持、过问、参与。
[97]种:即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入越后,与范蠡同助勾践,终灭吴。
功成,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98]絺(chī):细葛布。
[99]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将士。
[100]无乃:恐怕。
后:迟。
[101]子大夫:对大夫(文种)的尊称。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以及和国君同姓的人,有谁能够献计帮助我击退吴国,我就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
”于是大夫文种毛遂自荐,对越王说:“微臣听说,一到夏天,商人就开始积蓄皮货,到了冬天就开始积蓄夏天用的布料,行走旱路就提前把船只准备,行走水路就提前把车辆准备好,以备用时之需。
就算一个国家没有外患的忧虑,但是,有远见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越王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越王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越王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越王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越王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越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勾践灭吴_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封于会稽。
会稽,故吴地也。
吴强而越弱,吴王夫差闻越王勾践之贤,乃纳之于会稽,与之盟。
越王勾践许之,遂与吴为和。
勾践归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必尝,欲使不忘会稽之耻。
及吴王夫差伐齐,越王勾践乃发兵助之。
吴王大悦,赐勾践宝剑一,剑名干将,曰:“子有勇略,敢用此剑,必能灭吴。
”勾践拜谢,藏剑于室。
越王勾践欲报会稽之耻,乃广求良将,选贤才,治兵练武,以图复仇。
吴王夫差骄纵,不修国政,荒于田猎,百姓疾苦。
越王勾践乘吴之衰,发兵伐吴。
吴王夫差闻越兵将至,大惊,乃召其将伯嚭问计。
伯嚭曰:“越王勾践有胆有识,吾等不可轻敌。
今当修德政,以安民心,然后可以抗越。
”吴王不听,遂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夫差兵败,退守于吴都。
越王勾践乘胜追击,围吴都三月,吴王夫差求和。
勾践曰:“吾誓灭吴,岂可轻言和?必灭吴而后已。
”遂拒绝和议。
吴王夫差困急,求救于齐。
齐王不听,吴王夫差遂降越。
越王勾践以礼待之,封吴王夫差为诸侯,居甬东。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即位为王,号“霸越”。
越王勾践即位,修德政,兴学校,招贤才,治兵练武,越国日益强盛。
越王勾践北伐齐、鲁,南征楚、吴,威震华夏。
越王勾践在位三十六年,寿至九十有九。
越王勾践崩,太子勾践即位,是为勾践子。
勾践子即位,越国更盛,传至勾践孙,越国终成强国。
《勾践灭吴》译文(现代文):越国的国王勾践,他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被封在会稽。
会稽,原本是吴国的领土。
当时吴国强大而越国弱小,吴王夫差听说了越王勾践的贤明,于是将他从会稽接来,与他结盟。
越王勾践答应了,于是与吴国和平共处。
勾践回到国内后,他刻苦自励,日夜思考,将苦胆放在座位上,无论是饮食还是休息,都要尝一尝,以便不忘会稽的耻辱。
等到吴王夫差征伐齐国,越王勾践就派兵帮助他。
吴王夫差非常高兴,赐给勾践一把宝剑,名为干将,说:“你有勇有谋,敢用这把剑,一定能灭掉吴国。
”勾践拜谢,将剑收藏起来。
越王勾践想要报复会稽的耻辱,于是广泛寻求良将,选拔贤才,整治军队,训练武艺,以图复仇。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
[键入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部分,以下是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勾践灭吴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
1。
《勾践灭吴》译文
《勾践灭吴》译文公元前473年,越国国君勾践决心灭亡强大的吴国。
在越国的辅佐下,勾践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与吴王夫差展开一场决战。
夫差得到了情报,知道勾践发动了进攻,因此他也组织了自己的军队来应对。
两国的士兵齐聚一处,场面相当壮观。
然而,由于吴国的兵力相对不足以与越国抗衡,夫差决定采取一种诡计,企图以少胜多。
夫差找来自己的舅舅史佚,并向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史佚表示理解,并表示会尽心尽力地执行这个计划。
于是,夫差命令史佚与越国谈判,声称自己愿意让出一部分的领土以换取和平。
史佚和越国的谈判代表进行了长时间的交锋。
史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表示吴国是要和平友好相处的,并且不想发动战争。
越国的代表虽然心存疑虑,但是由于夫差的表演很真实,最终还是同意了史佚提出的和平方案。
根据和平协议,双方国家将各自撤军,并恢复原有的领土。
夫差和史佚手刃了同伴鱼丽,并在吴国的大殿内面对勾践宣读了协议。
勾践满怀喜悦地收下了协议,相信吴国和越国能够和平相处。
然而,史佚的实际目的是为了为吴国赢得时间。
在与越国谈判的同时,吴国的军队偷偷撤退,准备在越国解除警惕之际突然反击。
越国没有察觉到这个诡计,放松了警惕。
在一个夜晚,吴军偷偷返回吴国,迅速占领了越国的主要城市。
越国方面大为震惊,急忙出击,却发现晚了一步。
吴国的军队在越国城市内展开了一场真正的攻势,彻底击败了越国的军队。
最终,越国战败,勾践被俘,吴国再次重夺了失地。
这场战役被后世称为“勾践灭吴”。
勾践在越国被囚禁了三年,并在吴国的压迫下屈服。
不久后,越国恢复了自己的独立地位,但是永远无法忘记这场灾难性的战争。
通过这次战争,吴国再次成为显赫的强国,越国则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这场战争展示了战争中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越国在军事上的薄弱。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国的命运,也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越国战败后,勾践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不得不妥协并接受了吴国的统治。
然而,勾践并没有对吴国的压迫和统治感到满足,他对吴国的侵略行径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勾践灭吴一、要点词语解说、贾人夏则资皮2、吊有忧3、当室者死4、支子死5、践辞曰6、越四封以内7、其有敢不全力者乎8、旅进旅退9、果行,国人皆劝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是故败吴于囿2、无乃后乎二、通假字、将帅二三子以蕃2、令壮者无取老妇3、将免者以告4、三年释其政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7、而摩厉之于义三、一词多义、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孰为汝多知乎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其有敢不全力者乎,请复战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既:既而儿醒,大啼比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将军既帝室之胄4、劝:果行,国人皆劝劝君更进一杯酒5、遂:自杀未遂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 遂逐齐师遂使之行成于吴遂灭吴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木兰当户织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三、特别句式、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2、何后之有3、执其手与之谋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5、十年不收于国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8、此则寡人之罪也四、词类活用、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5、又郊败之6、宦士三百人于吴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五、古今异义词l、然谋臣与帮凶之士,不行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裸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旷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域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鼓励今义:劝告六、难句翻译、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帮凶之士,不行不养而择也译:即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祸,可是有谋略的大臣和骁勇的武将,也不可以不加以培育教育来供精选录取。
2、苟得闻子医生之言,何后之有?译:假如能够听到医生您的计策,有什么迟呢?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译:不去做百姓所憎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以为应当做而没有做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 国之政。 (退:使动用法)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然后:这样之后;无乃:恐怕,表推测)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苟:如果;得:能够;何后之有:宾语 前置)
思考:
勾践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求 谋臣的?求谋臣的结果如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灭吴
《国语》的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它是分别叙述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它是我国 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 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 交等事件。 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 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 言善语”(故名为《国语》),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 散文著作。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 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它叙 事比较完整,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虚实相生, 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
思考讨论 1、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时,勾践 是怎样回答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国之父兄请战的理由是什么? 越人为什么愿意为国君卖命? 3、勾践的誓词对整个战争起什么 作用?
4、战争前夕,越国国内情形如何? 这说明什么问题?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ch58kcf
退守会稽 求贤退吴 文种定计 向吴求和
比 一 比
: 看 谁 做 得 又 快 又 好
请找出2、3自然段中的通假字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 夫差前马。 (卑事:卑恭地服侍;宦:使动,使……做奴仆)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 摩厉之于义
( 洁、美、饱都是使动用法;摩厉,同磨砺)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庙,在庙堂,名词用作状语;礼,礼遇、接待, 名词用作动词)
思考:
1、战败求和之后,勾践对 国人的态度如何? 为了复 国,勾践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 了怎样的效果?
责己请更 卑事夫差
抚恤百姓 亲为前马
责己请更 卑事夫差 鼓励生育 减免赋税 招募贤才 休养生息
抚恤百姓 亲为前马 优生优育 爱民如子 身体力行 民富国强
密劲儿,怕不比夫妻更甚。宝音只好再安慰洛月:“打心眼儿里,我觉得跟你最亲了!有很多细节,我想不起来,你要帮我想想。”洛 月红着脸、噙着泪,叫一声:“我苦命的 !”“我又不敢说,生怕被人笑,或者借这机缘儿害我。”宝音继续絮絮的抱怨,“你也知 道七妹妹……甚至四姐姐、五哥哥!唉。”洛月也跟着唉叹一声。“我也只好问你了。”宝音推心置腹问,“我跟蝶老板,是见过的? 我有这种感觉。”“姑娘跟蝶老板。”洛月咬咬唇,“是见过。”“去年元夜?”宝音福至心灵,脱口问道。“是。”洛月无奈答道。 “从头到尾,全告诉我。”宝音肃容,“这非常重要!”洛月遵命,细细道来。那年元夜,明秀与福珞在一起,遇见了唐静轩,韩玉笙 则非要洛月陪她从步障中溜出去,逛逛街。上元灯夜,原是金吾不禁、男女接踵、难得放宽了礼法拘泥的狂欢夜。深闺的 ,都可以在 步障、随从的保护下逛逛街,到了慈恩寺之类的稳妥地方,还能比较随意的走动走动。韩玉笙觉得这样都不够,她要深入街景之中,仔 细看看。她想给立牌卖诗的秀才一个韵儿,监督他不停笔立挥而就;想蹲在点茶婆婆摊前,逗婆婆嘌唱打拍;想去射盘卖糖的白发老汉 那儿,亲自射一支箭。这些都被洛月否决了,但韩玉笙毕竟买了一根冰糖葫芦,亲口还价,小贩一叫苦,她就妥协了,还多给小贩一文 钱,于是小贩多给她浇了点糖浆。“ ,舔一口。舔一口就算了。”洛月求恳,“大夫说这对你身子不好。”韩玉笙舔了一口,然后 “咔嚓”一口咬下去。“那就一个。”洛月退而求其次,“一个够了哦!这个吃多了对病不好! 你不能再吃了。”韩玉笙嚼着糖葫芦, 面露笑容,笑得颇具挑衅意味。洛月出于忠诚的考量,不得不出手冒犯 ,打算夺下 手里那串不好的食物。韩玉笙高高举起糖葫芦,一 边逃、一边躲、一边笑道:“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死了又怎样?这么好吃的都不吃,活着又怎样?我偏要——”手上一空。有个人在她 背后,把竹签儿一拎,整串红艳晶莹的果子都夺了去。韩玉笙回头,见到蝶宵华,三分的懒、三分的艳,还有六分,却藏在面具里。那 是儿童用的面具,所谓的獬豸,造得像狼,窄额大嘴,尖牙森森,遮去他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洛月当场悚然而惊,想拉着 逃 跑。在丑陋粗糙的面具后面,那双眼睛太美,让人想到毁灭。这么美的东西不毁灭简直是不可能的,上苍从来不会那么仁慈。洛月怕她 和 被卷进倾城的灭亡里面。而韩玉笙不肯走,像一只新春刚出生的小蝶,鼓着稚嫩的翅膀,跟万丈冰川对峙。他笑了。一笑似明媚阳 光撞在透明冰体上,碎出一片七彩,举着糖葫芦问:“这是你不顾性命也要吃的东西?”韩玉笙面上泛出一层粉色,盛气回他:“怎 样?”“连承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 请报之。 (耻,使……蒙受耻辱;)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誓,出征前告诫将士)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 志行之少耻也。(耻,名词,羞耻心)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谁像我们国君这样(施加如此多的恩惠给 我们)呀,难道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退守会稽 文种定计
责己请更 卑事夫差 鼓励生育 减免赋税 招募贤才 休养生息 父兄请战 再请复仇 同仇敌忾
求贤退吴 向吴求和
抚恤百姓 亲为前马 优生优育 爱民如子 身体力行 民富国强 勾践辞战 致众严纪 一举灭吴
研究探讨
1、越国取胜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2、文章的题目是《勾践 灭吴》,那么文章是否突出 强调了“灭吴”
思考讨论 1、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时,勾践 是怎样回答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国之父兄请战的理由是什么? 越人为什么愿意为国君卖命? 3、勾践的誓词对整个战争起什么 作用? 4、战争前夕,越国国内情形如 何?这说明什么问题?
父兄请战 勾践辞战
再请复仇 致众严纪
父兄请战 勾践辞战
再请复仇 致众严纪 同仇敌忾 一举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