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兵败身亡。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个关键时刻,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建议,决定向吴国求和。

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向夫差请求讲和。

文种向夫差陈述了越国的困境,并表示越国愿意向吴国称臣,每年向吴国进贡财宝和美女。

夫差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越国的请求。

但是,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

夫差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拒绝了越国的求和。

勾践得知吴国拒绝求和后,决定与吴国决一死战。

他召集了越国的大臣和百姓,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勾践表示,越国之所以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他承诺,今后一定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带领越国人民重新崛起。

越国的大臣和百姓被勾践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越国的复兴而努力。

勾践回到越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首先加强了对越国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鼓励越国人民发展生产,增加国家的财富。

为了激励自己,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越国的耻辱。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再次向吴国发起进攻。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领越国大军进攻吴国。

吴国军队在越国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夫差被迫求和。

勾践没有答应夫差的求和请求,而是继续进攻吴国,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勾践在越国面临亡国之危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投降或逃跑,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越国的复兴。

同时,勾践灭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勾践在越国失败后,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越国的综合实力。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 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勾践曰:“吾闻吴王夫差暴虐无道,夺我越国,使我父子分离,家破人亡。

今吾欲报仇雪恨,愿诸君共商大计。

”大夫范蠡进言:“王勿忧,臣闻吴王好大喜功,轻视天下,吾等当先忍辱负重,积聚国力,待时机成熟,一举而灭吴。

”勾践从之,遂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范蠡辅佐勾践,广纳贤才,内修国政,外结盟友。

勾践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越国渐趋富强。

越王勾践闻吴王夫差骄纵,不修边幅,遂遣使通好,欲以和亲之策,缓兵之计,待我越国养精蓄锐,再图大举。

吴王夫差大喜,不疑有他,遂纳越女西施,以为己妻。

西施入吴,巧言令色,迷惑吴王,使其沉迷酒色,荒废国事。

越王勾践见吴王夫差懈怠,遂与范蠡密谋,选精兵五千,夜袭吴国。

吴王夫差毫无防备,大败而归,吴国陷入混乱。

越王勾践乘胜追击,再遣使者至吴,请吴王夫差归国,若不从,将发兵灭吴。

吴王夫差惧怕,欲求和,但越王勾践严词拒绝。

勾践曰:“吾国破家亡,非一日之功,今得吴国,必当报仇雪恨。

吴王若欲求和,须献上吴国宝物,以示诚意。

”吴王夫差无奈,只得献上宝物。

勾践收受宝物,仍不罢休,再遣使者至吴,要求吴王夫差亲自前来请罪。

吴王夫差惧怕勾践,只得亲至越国。

勾践设宴款待,宴后命人将吴王夫差囚禁于馆舍,待时机成熟,再行议和。

吴王夫差在越国囚禁期间,深感悔恨,遂向勾践请罪,愿献上国土,以求赦免。

勾践曰:“吾非报仇不可,然吴国百姓无辜,吾不忍见其受苦,可令吴王回国,但须留吴国精锐之师,以备不时之需。

”吴王夫差回国后,感念勾践之恩,遂与勾践结为兄弟,共守吴越之盟。

勾践亦念及吴国百姓,遂放吴王夫差归国。

吴王夫差归国后,痛定思痛,整饬国政,励精图治。

越王勾践亦勤于国事,两国和睦相处,边境安宁。

然而,吴王夫差心中仍有不甘,暗中策划报复。

勾践闻之,知吴王夫差仍怀野心,遂密令范蠡,加强边防,以防吴国突然袭击。

果不其然,吴王夫差暗中勾结外敌,企图一举攻破越国。

勾践早有准备,与吴王夫差决战于江边。

两军对垒,越军勇猛异常,吴军节节败退。

勾践灭吴文言文知识点

勾践灭吴文言文知识点

勾践灭吴文言文知识点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通"哺")6、衣水犀之*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四、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五、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六、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七、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勾践灭吴译文

勾践灭吴译文

《勾践灭吴》译文原文:(节选自《国语·越语上》)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文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乃下令:“壮者无取老妇,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文言文勾践灭吴翻译

文言文勾践灭吴翻译

勾践与吴王夫差,因越国曾助吴国攻齐,结下不解之缘。

然夫差不念旧情,反起贪欲,屡次侵伐越国。

勾践屡败,心灰意冷,欲与范蠡、文种共谋退敌之策。

一日,勾践与范蠡、文种商议曰:“吾国虽小,然民风淳朴,地形险要。

今吴王夫差骄奢淫逸,不修边幅,吾欲借此机会,一举灭吴,以雪前耻。

汝等有何良策?”范蠡对曰:“吾闻吴王夫差有三大过:一、宠信谗臣,疏远忠良;二、荒废政事,不理朝政;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若能利用此三点,必能灭吴。

”文种附和道:“吾等当内外夹击,内外交困,吴国必败。

”勾践闻言大喜,遂命范蠡、文种分别负责内外事务。

范蠡潜入吴国,结识吴国忠臣伍子胥,共同商议灭吴之策。

文种则在国内,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国防。

范蠡与伍子胥密谋,利用吴王夫差贪图享乐之心,设宴款待吴王,使其沉溺酒色,荒废政事。

同时,范蠡还派间谍潜入吴国,散布谣言,挑拨吴国内部矛盾,使吴国日益衰败。

文种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使越国国力日盛。

他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发展农业,保障粮食供应。

越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转眼间,十年过去,吴国国力大减,而越国则日益强盛。

勾践认为时机成熟,遂下令出兵伐吴。

范蠡、文种各领精兵,分头进攻。

吴王夫差得知越国来犯,慌忙召集将领商议对策。

伍子胥力主出战,然夫差不听,反而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

吴军士气低落,越军趁机发起猛攻。

勾践亲率精锐,攻入吴国都城,夫差被迫退守姑苏。

越军围困姑苏,吴国百姓苦不堪言。

夫差无奈,向勾践求和。

勾践见吴国已经衰落,遂答应夫差的要求,但要求吴王降服,成为越国属国。

夫差无奈,只得屈辱地接受勾践的条件。

吴国从此沦为越国属国,勾践实现了雪耻之愿。

而范蠡、文种则因功被封为大夫,辅佐勾践治理国家。

勾践灭吴,不仅是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警示后人、劝诫君臣的教科书。

勾践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终成一代明君,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佳话。

勾践灭吴翻译

勾践灭吴翻译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 “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古代诗文名篇之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原文、鉴赏和解读

古代诗文名篇之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原文、鉴赏和解读

古代诗文名篇之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原文、鉴赏和解读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於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於天王,私於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越国之宝器毕从。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於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

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 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将不可改於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 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己;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於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勾践灭吴》原文及对照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对照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对照翻译《勾践灭吴》原文及对照翻译【勾践灭吴(节选)】《国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为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答案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答案

越王勾践,败于夫椒,困于会稽,乃以甲子朔,栖于会稽之山。

三年,欲以报吴,乃使之行成,吴人许之。

勾践欲使死士三千人夜袭吴宫,败吴太子。

吴太子觉,走,死。

勾践复使死士五百人夜袭吴宫,败吴王僚。

吴王僚死,吴国大乱。

勾践复使死士百人夜袭吴宫,败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败,吴国大乱。

勾践遂入吴国,灭吴,遂霸天下。

《勾践灭吴》翻译:
越国的国王勾践,在夫椒之战中被吴国击败,困守在会稽山上。

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他打算向吴国复仇。

于是,他派人去吴国求和,吴国同意了他的请求。

勾践计划派遣三千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意图杀死吴国的太子。

然而,吴太子提前察觉,逃走并丧命。

勾践再次派遣五百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击败了吴国的王僚。

吴王僚被杀,吴国陷入混乱。

接着,勾践又派遣一百名勇士在夜间突袭吴国宫殿,击败了吴国的王夫差。

吴王夫差战败,吴国更加混乱。

最终,勾践率领军队进入吴国,灭掉了吴国,从而称霸天下。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败于夫椒之战,困守于会稽之山。

甲子朔日,勾践居于会稽之山。

三年之后,勾践欲报仇于吴,乃遣使请和,吴人许之。

勾践欲遣三千死士夜袭吴宫,欲刺杀吴太子。

吴太子觉,走,死。

勾践复遣五百死士夜袭吴宫,败吴王僚。

吴王僚死,吴国大乱。

勾践复遣百死士夜袭吴宫,败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败,吴国大乱。

勾践遂入吴国,灭吴,遂霸天下。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原文节选: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翻译: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勾践灭吴先秦:佚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左传全集《勾践灭吴》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勾践灭吴》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勾践灭吴》原文赏析与注解勾践灭吴(哀公十三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二年)【题解】吴国与越国,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长江下游)的两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尽管两国土地相邻,但却是世代仇家,互相攻伐。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之子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练兵三年,把越兵逼到近乎死亡的境地。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同仇敌忾,最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94],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9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96]。

”大夫种进对曰[97]:“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98],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99],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100]?”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101],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94]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

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95]昆弟:即兄弟。

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即百姓。

[96]知:主持、过问、参与。

[97]种:即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入越后,与范蠡同助勾践,终灭吴。

功成,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98]絺(chī):细葛布。

[99]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将士。

[100]无乃:恐怕。

后:迟。

[101]子大夫:对大夫(文种)的尊称。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以及和国君同姓的人,有谁能够献计帮助我击退吴国,我就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

”于是大夫文种毛遂自荐,对越王说:“微臣听说,一到夏天,商人就开始积蓄皮货,到了冬天就开始积蓄夏天用的布料,行走旱路就提前把船只准备,行走水路就提前把车辆准备好,以备用时之需。

就算一个国家没有外患的忧虑,但是,有远见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勾践灭吴 翻译

勾践灭吴 翻译

勾践灭吴翻译〖原文〗勾践灭吴〖译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他屈膝投降,做了夫差的奴仆。

夫差想要他洗马桶,他便伺机偷袭杀死了夫差,报了吴国兵败被俘之仇。

越王在他回国途中把他放了。

〖原文〗吴王夫差立志要灭掉齐国。

他派人向鲁定公说:“我打算攻占齐国的一个城邑来祭祀周天子。

你同意吗?”鲁定公说:“如果是祭祀天帝的事情,我倒愿意参加。

但是如果出动大军去远征,我不愿意干。

”又派人向晋定公说:“我准备攻占齐国一个叫做戚城的地方作为祭祀周天子的费用。

请你同意吗?”晋定公答道:“只要是晋国自己所需要的,我都同意。

”吴国又派使者对周天子说:“我想请求讨伐齐国来祭祀周天子。

”周定王很生气地回答说:“我没有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去进犯我呢?”〖简评〗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卧薪尝胆、雪耻报仇,终于使自己强大起来,最后战胜了吴国,并成为一代霸主。

其实他早在当吴国人质时,就已经密谋复仇的计策。

吴国与越国交界处的夫椒山,勾践趁着吴王夫差攻打齐国的机会,命令大夫文种乘机袭击吴国,放火烧了吴国的姑苏台,然后率军包围了吴国的都城。

越国的大臣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吴王不听。

吴王夫差这才恍然大悟,派人请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吴国后,暗中训练军队,做好复仇的准备。

先给它加上十六年,然后兴师伐吴。

派文种向吴国告捷,表示愿意跟夫差平分天下。

吴王派太宰伯嚭到越国犒劳军队,看看越军的实力怎样。

勾践担心太宰伯嚭不怀好意,就在夜里亲自给他斟酒。

伯嚭喝醉后,给勾践行礼祝酒说:“大王刚刚回国,希望不要忘记贫贱时候受到的侮辱。

”勾践假装吃惊地问道:“大王您过去做了什么呢?”伯嚭说:“我曾经和大王的父亲有怨恨,希望大王不要记在心上。

”勾践回答:“不敢忘记。

”又一次派人对吴王说:“吴国虽然衰弱了,但还有可以讨伐的。

大王您还是暂时避一避,等待臣的消息吧!”过了三年,吴国再次兴兵攻打越国,把越国军队全部消灭。

越王就带领军队驻扎在吴国。

三十年以后,越国也称霸了。

勾践灭吴,游侠列传,翻译

勾践灭吴,游侠列传,翻译

勾践灭吴越王勾践驻兵于会稽山上,便施法号召于部队说:“但凡我父辈兄弟跟同姓的贵族,有人能够协助我策划并使吴军撤离的,我与他一同主管越国的政权。

〞医生文种对答说:“臣据说贩子,冬季那么囤积皮革,冬那么囤积薄絺〔细葛布〕,年夜旱那么囤积船只,洪涝那么囤积车辆,以待缺少之时。

尽管不四方敌国进犯的忧患,然而追求贤臣与骁勇将士,却不克不及够不去培育跟提拔。

就好似蓑衣跟斗笠,合时的旱季到先人们就肯定会有谁人需要。

现在君王既然已驻兵在会稽山上,如此之后才图谋臣子,估计太晚了吧?〞勾践说:“假如能得听闻子医生的进言,哪有什么太迟了呢?〞〔因而勾践跟文种〕联袂独特策划〔退敌〕。

因而差使文种出使到吴履行攀亲。

文种说:“我的君王勾践缺少适宜的人才,没有能够差遣的人,才差遣了他的下臣文种,不敢随便表白我君的看法让年夜王你听闻,只能私底下与你的臣属说:‘我君的部队不是堪让年夜王受辱前来征伐的,我国情愿用金玉玉帛跟玉人赠与年夜王,来弥补年夜王的辱临,请让勾践的女侍来做年夜王的女侍,用我国医生的女侍作你的医生的女侍,让我国士人的女侍作贵国士人的女侍。

超出的宝器全体跟从赠与,我君带领的越国人,来追随你的部队,遵从你的差遣。

假如〔你〕认为越国的罪行是弗成饶赦的,咱们将焚掉落宗庙〔指自我灭国〕,绑缚老婆后代不作吴国俘虏,将金玉沉于江中,更有披甲兵士五千人将舍命抵御,因而〔这些人〕肯定有两倍的勇气跟战役力。

如此就有披甲兵士万人从事我君〔来抵御〕,这不是要损害到君王你所爱的货色吗?〔因而〕与其杀掉落这些人,宁肯掉掉落谁人国度,〔这两个哪个有利呢夫差想要遵从与越人攀亲的看法,与文种告竣协定。

子胥进谏说:“不克不及够!吴国跟越国,是仇对敌战不相容的两国。

三江围绕了吴越两国,住平易近不克不及够向外挪动的地点,有吴那么无越,有越那么无吴,关于这种场面是不克不及改动的。

我听闻,居于海洋之人适应寓居在海洋,居于水边之人适应在水上生涯。

那些华夏地域的国度,我国能够防御它们同时战胜它们,但咱们并不克不及寓居在他们的地皮,不克不及乘坐他们的车辆。

勾践灭吴_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_文言文翻译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封于会稽。

会稽,故吴地也。

吴强而越弱,吴王夫差闻越王勾践之贤,乃纳之于会稽,与之盟。

越王勾践许之,遂与吴为和。

勾践归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必尝,欲使不忘会稽之耻。

及吴王夫差伐齐,越王勾践乃发兵助之。

吴王大悦,赐勾践宝剑一,剑名干将,曰:“子有勇略,敢用此剑,必能灭吴。

”勾践拜谢,藏剑于室。

越王勾践欲报会稽之耻,乃广求良将,选贤才,治兵练武,以图复仇。

吴王夫差骄纵,不修国政,荒于田猎,百姓疾苦。

越王勾践乘吴之衰,发兵伐吴。

吴王夫差闻越兵将至,大惊,乃召其将伯嚭问计。

伯嚭曰:“越王勾践有胆有识,吾等不可轻敌。

今当修德政,以安民心,然后可以抗越。

”吴王不听,遂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夫差兵败,退守于吴都。

越王勾践乘胜追击,围吴都三月,吴王夫差求和。

勾践曰:“吾誓灭吴,岂可轻言和?必灭吴而后已。

”遂拒绝和议。

吴王夫差困急,求救于齐。

齐王不听,吴王夫差遂降越。

越王勾践以礼待之,封吴王夫差为诸侯,居甬东。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即位为王,号“霸越”。

越王勾践即位,修德政,兴学校,招贤才,治兵练武,越国日益强盛。

越王勾践北伐齐、鲁,南征楚、吴,威震华夏。

越王勾践在位三十六年,寿至九十有九。

越王勾践崩,太子勾践即位,是为勾践子。

勾践子即位,越国更盛,传至勾践孙,越国终成强国。

《勾践灭吴》译文(现代文):越国的国王勾践,他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被封在会稽。

会稽,原本是吴国的领土。

当时吴国强大而越国弱小,吴王夫差听说了越王勾践的贤明,于是将他从会稽接来,与他结盟。

越王勾践答应了,于是与吴国和平共处。

勾践回到国内后,他刻苦自励,日夜思考,将苦胆放在座位上,无论是饮食还是休息,都要尝一尝,以便不忘会稽的耻辱。

等到吴王夫差征伐齐国,越王勾践就派兵帮助他。

吴王夫差非常高兴,赐给勾践一把宝剑,名为干将,说:“你有勇有谋,敢用这把剑,一定能灭掉吴国。

”勾践拜谢,将剑收藏起来。

越王勾践想要报复会稽的耻辱,于是广泛寻求良将,选拔贤才,整治军队,训练武艺,以图复仇。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给您作为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大夫作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士作女奴,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伤害大王所心爱的东西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勾践灭吴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
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