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3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3

2015-2016学年新疆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50分)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艾力在教室里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传播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到学生的耳朵;正在座位上静心思考的古丽同学没向外看就断定是艾力在唱歌,古丽同学判断的依据是:不同同学声音的不同.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和;弹吉它时,用力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较大,所以发声的较大.3.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不同.4.把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写出来:(1)雪糕融化了;(2)河水结冰;(3)夏天湿衣服晾干;(4)雨水的形成.5.医院中常用的温度计称为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到.它的最小刻度通常是.它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因此,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温度,但使用前应先.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冰的温度小于摄氏度.7.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公路的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减弱噪声.学习时不允许大声说话,这是在减弱噪声,戴耳罩,这是在减弱噪声.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8.下列选项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10.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那种做法是正确的()A.B.C.D.11.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A.露的形成──液化;放热B.雨的形成──凝固;吸热C.河水解冻──熔化;吸热D.湿衣服晾干──汽化;吸热12.二胡和提琴演奏同一个音调,除响度外,我们还能把它们分辨出来主要是它们的()A.频率不同 B.声速不同C.振动的快慢不同D.音色不同13.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1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热 B.传声 C.导电 D.通风15.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B.C.D.1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17.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18.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实验中水的沸点是℃.沸点没有达到100℃,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只写出一条即可).(2)沸腾后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形成的.2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象.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晶体”、“非晶体”).原因是.(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态;在BC段,物质是态;(3)线段CD表示.(4)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21.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四、综合计算题题:(共14分)22.一辆汽车静止在山前方鸣笛,0.4秒以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1)请求出汽车到山的距离(计算时尽量写出必要的步骤).(2)用回声测距的方法能不能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新疆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每空2分,共50分)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艾力在教室里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振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到学生的耳朵;正在座位上静心思考的古丽同学没向外看就断定是艾力在唱歌,古丽同学判断的依据是:不同同学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艾力唱歌时声带会振动,所以用手摸喉头会感到在振动;歌声通过空气可以传播到其它同学的耳朵里,所以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但由于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古丽没向外看就断定是艾力在唱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弹吉它时,用力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较大,所以发声的响度较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既和振动的幅度有关,又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弹吉它时,用力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较大,所以发声的响度较大.故答案为:响度;音色;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三特征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响度和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3.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响度;音色.【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2)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3)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解答】解:(1)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2)由于声音具有能量且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在声音较强的喇叭前的烛焰能跳舞.(3)我们能听出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不同辨别的.故答案为:响度;能量;音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音调以及声传递能量的掌握情况.物理和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平时需要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4.把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写出来:(1)雪糕融化了熔化;(2)河水结冰凝固;(3)夏天湿衣服晾干汽化;(4)雨水的形成液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雪糕融化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2)河水结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3)夏天湿衣服晾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4)雨水的形成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故答案为:(1)熔化;(2)凝固;(3)汽化;(4)液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5.医院中常用的温度计称为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35℃到42℃.它的最小刻度通常是0.1℃.它在构造上有一设计精巧的缩口,因此,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温度,但使用前应先用力甩几下.【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体温计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指示的刻度读数;温度计由于构造上比较特殊,因此使用前要甩一甩.【解答】解:温度计在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读数;图中体温计的量程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几下.故答案为:35℃;42℃;0.1℃;用力甩几下.【点评】体温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温度计,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原理、读数以及使用方法,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6.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冰的温度小于0 摄氏度.【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解答】解: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温度小于0摄氏度.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0;沸水;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7.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做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公路的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学习时不允许大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当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公路的两侧种有许多树,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学习时不允许大声说话,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戴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不规则振动;传播过程中;声源处;人耳处.【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8.下列选项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真空【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中不能传声,在固体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速度最慢.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解答时把握好在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考点】噪声及来源.【专题】声现象.【分析】从环保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解答】解: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的音乐,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B、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不属于噪声,故B正确.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高声谈笑会影响到其他人正常看电影,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0.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那种做法是正确的()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B、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C、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使用方法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接触液体,使用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1.下列几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联系错误的是()A.露的形成──液化;放热B.雨的形成──凝固;吸热C.河水解冻──熔化;吸热D.湿衣服晾干──汽化;吸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露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雨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河水解冻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晾干是水的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状态变化情况.12.二胡和提琴演奏同一个音调,除响度外,我们还能把它们分辨出来主要是它们的()A.频率不同 B.声速不同C.振动的快慢不同D.音色不同【考点】音色.【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能够辨别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发声物体的音色不同.【解答】解:A、声音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不符合题意;C、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不符合题意;D、能够辨别出二胡和提琴的演奏是因为他们音色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色,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能够辨别出不同发声体,是因为音色不同.13.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考点】回声;声与信息.【专题】声现象.【分析】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从而做出判断.【解答】解: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即回声定位原理的应用,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1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热 B.传声 C.导电 D.通风【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专题】声现象.【分析】被困者敲击铁制管道的目的是让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然后声音通过固体传播,最终让救援人听到.【解答】解: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很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故选B.【点评】本题以地震为题材,考查了固体能够传声,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像这种以发生过的事件为题材的题型,是历年中考的一个热点.15.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专题】图析法.【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2)通过图象中是否有不变的温度,首先可判断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C、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A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B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根据图象是否有不变的温度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然后根据温度不变之前的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1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解答】解:取出温度计后酒精蒸发,会吸收一部分热量,所以温度先下降;等酒精蒸发完后,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比较高,温度计视数会逐渐升高,直到与周围温度一样;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蒸发及其蒸发吸热进行分析解答.17.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把地上的水散开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C、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处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D、使用电风扇吹风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加快蒸发,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要减慢蒸发,同理也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18.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真空不能传声.(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科学推理法.【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物理学方法.【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4)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5)由于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因此实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故答案为:(1)小;(2)大;(3)小;(4)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即推理法).。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9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9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B.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2.“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 B.纳米 C.微米 D.厘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4.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5.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6.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9.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1.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13.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BC段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1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16.今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的.(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17.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18.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先后.19.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20.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放出)热量.三、实验探究题(计24分)2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4)小明同学发现实验时,用的时间太长,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结合装置找出两个节约时间的可行的办法:.(5)撤去酒精灯后,水未有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22.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b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2)a图是(选填“冰熔化”或“水沸腾”)图象.(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4)从图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特点是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四、综合应用题(计11分)23.“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度”﹣﹣下潜至7062m.今年“蛟龙号”将远赴印度洋探索2700m深处活火山的奥秘,母船与“蛟龙号”信息传递要借助于声呐.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在2700m深处的“蛟龙号”收到正上方母船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24.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100s通过第一段路程;通过第二段长9000m的路程用了300s的时间.试求:(1)第一段路程的距离;(2)第二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3)汽车通过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A.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B.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D.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6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2.“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 B.纳米 C.微米 D.厘米【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所以PM2.5的直径为=2.5μm.故选C.【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一个物体,处于同一种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运动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解答】解: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变化,但是相对于太阳位置不断改变,属于机械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例如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相对于教室是静止的,但是以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s=vt知: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以及速度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4.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符合题意;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5.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本题需要学会学生如何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成语中提到的现象.重点考查对响度特点的理解能力.6.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专题】压轴题.【分析】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解答】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7.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 选项说法不正确;D、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神十上天、天宫授课”这一历史事件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图析法.【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发生、传播.9.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产生;声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且响度达到0dB以上的声音,人耳才可以听到,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产生以及空气中的声速等,属声学综合题.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考点】音色;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ABC都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吃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冰糕,舌头往往会被冻在冰糕上.这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发生了()A.熔化 B.凝固 C.蒸发 D.凝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解答】解: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糕,用舌头去添了一下,舌头被“粘住”了,是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区分,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13.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该选项说法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BC段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B、分析图象可知,BC段为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C、从图象可以看出,从4min开始熔化,到10min结束,熔化过程共持续10min﹣4min=6min,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D、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1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16.今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静止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运动的.(两空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小丽与观光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静止的;小丽与路旁的树木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7.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

2014-2015学年天津市102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2.初三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0.2582m B.25.82dm C.25.818cm D.25.818mm3.商业大楼装有观光电梯,小明站在竖直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5.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6.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7.声音是从声源发出的,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断减小B.声音的频率不断减小C.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D.声音的音调不断降低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小溪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10.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1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也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变小1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 B. C. D.二、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1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为65次/min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70mm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为180mmD.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20m/s14.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A.在地球表面经常看到日出日落时太阳显得大,中午时太阳显得小B.日食、月食的形成C.小孔成像D.枝叶茂密的大树下,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B.通过表1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C.钢块掉入铜水中会熔化D.酒精在﹣121℃是固态17.根据家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当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中不断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18.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C.半透明纸到罐底部距离不变,物体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4个空,每空1分,共24分)19.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h.20.图(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21.下面是小强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几分钟.f.记录温度计的读数.(1)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2)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温水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3)小强又用温度计分别测一块冰和另一杯水的温度,如图乙种A、B所示,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22.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热量.23.晚上,小李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如图所示,若手电筒从侧面照射平面镜,人从正面观看,可观察到平面镜较,白纸较.(填“暗”或“亮”)24.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选填序号)25.如图是从一块平面镜中观察到的一只手表的指示情况.此时手表所指示的时间是(填写几时几分).26.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的原因应该是.27.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为5m,则它在第6s的速度为m/s,它在前6s内通过的路程为m.28.如图1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纽扣的长度是cm.如图2所示,小丽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2,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29.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km/h.四、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4分)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s;V AB= m/s;V BC= 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是在做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31.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2)该晶体的熔点是℃;(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选填“固”或“液”)32.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选填“甲”或“乙”),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4)根据记录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原因)(6)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3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手指放在蜡烛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A/B).(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3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隔音性能最差的3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6.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7km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该大桥用时6min,问火车在桥上的速度是多少km/h?37.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成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4-2015学年天津市102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解答】解:A、错误,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B、正确,虽然没有从零刻线量起,但是操作都是正确的,只是要注意,圆柱体的直径等于两三角板直角边对应刻度尺示数之差;C、错误,圆柱体左侧没有从零刻线量起;D、错误,圆柱体右侧没有靠近三角尺直角边,无法确定直径的位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尺辅助测量长度方法的操作,属于基本技能.2.初三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0.2582m B.25.82dm C.25.818cm D.25.818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0.2582m=258.2mm,“8”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符合题意;B、25.82dm=258.2cm,“8”对应的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同时物理课本的长度比此数值小得多.不符合题意;C、25.818cm=258.18mm,“1”对应的单位是0.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mm.不符合题意;D、25.818mm,“1”对应的单位是0.01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mm.同时物理课本的长度比此数值大得多.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商业大楼装有观光电梯,小明站在竖直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解答】解: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B、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所以电梯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与静的描述是相对的,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要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变化.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5.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分析】要判断速度的变化,即运动快慢的变化,因为三段长度(路程)是相等的,故可以直接比较所用的时间.【解答】解:计时是以A图开始,到B图时,路程为20米,时间为2秒;从B图到C图,路程20米,时间为4﹣2s=2s;从C图到D图,路程20米,时间6﹣4s=2s.故可知,三段路程都是20米,时间都是2秒.所以速度是保持不变的.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获取题,通过题目给予的信息,从中找出对解题有用的.6.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但需要有介质传播才可以听到声音,不符合题意;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7.声音是从声源发出的,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断减小B.声音的频率不断减小C.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D.声音的音调不断降低【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会越小.【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高低保持不变,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要素,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影响声音的响度因素进行分析解答.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小溪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答】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夏天,小溪的水变干,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正确.D、冬天,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这是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而且凝华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水在慢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然后根据规律来判断:气态液态固态,固态液态气态,气态固态,固态气态.10.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解答】解: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了解.1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也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距离变小【考点】平面镜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属于比较基本的题目.1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二、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1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常人的脉搏跳动大约为65次/min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170mm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为180mmD.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大约为20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65次.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00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180mm左右.故C符合实际;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不可能达到20m/s,一般在8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C.。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

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mm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4.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5.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4:9 B.9:4 C.1:1 D.2:36.对下列四幅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7.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8.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9.超声波是一种()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 B.频率很高的声波C.振幅很大的声波D.响度很大的声波10.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1.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12.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出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如果用降温的方法利用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液化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不能确定13.图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约3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约为()A.8m/s B.18m/s C.48km/h D.68km/h14.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值不准确的温度计,当把它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4℃,当把它放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94℃,若把它放在室内空气中,它显示的示数为20℃,试计算此时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为()A.17.8℃B.20℃ C.22.2℃D.16℃15.去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 B. C. D.二.填空题16.单位换算:12nm= m2h15min= s108km/h= m/s.17.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18.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的声音叫做超声波.19.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20.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这是通过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1.手影表演,惟妙惟肖,手影可以用来解释,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和来解释.22.校后的小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的缘故.夏天雨后的小河常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2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24.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的.25.如图停表的读数是s.26.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4个硬币的直径是:cm.27.如图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常用体温计的量程为,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计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如果用此体温计直接测38.3℃病人的体温,其示数为℃.2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O℃以下,应选用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测量该地的气温,理由是.29.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折射角为.30.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是因为.31.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32.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m.33.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34.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三.计算题(共10分)35.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6.“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四.综合题(图2分,空1分,共40分)37.如图,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38.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39.如图所示,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40.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41.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42.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3.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人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温度计示数(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44.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m远处,为了使被测者能看清视力表的像,应该将灯照向(选填“视力表”、“平面镜”).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上,则被测者应向她的(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45.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入射角.(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6.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和零刻度线位置.(3)请指出如图1所示的操作错误之处:.(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应记为℃.2014-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mm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头发丝的直径在70μm左右,一张试卷的厚度与头发丝的直径大一些,在100μm=0.1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1min在75次左右,跳动10次的时间接近10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本题采用估算法和排除法,根据生活经验排除不可能的数据,也是对学生估测能力和对物理量掌握能力的考查.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注意题目的要求:选择错误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定性思想.【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类似公式:ρ=、R=.4.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解答】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故选D.【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5.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4:9 B.9:4 C.1:1 D.2:3【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先列出时间与路程的比例,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解答】解:已知:s甲:s乙=2:3,t甲:t乙=3:2,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v甲:v乙=: =×=×=×==4: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时间和路程的比例是解题的关键.6.对下列四幅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1)霜、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B选项均不正确;(2)雾、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选项不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把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中考物态变化题的基本题型.7.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已知队伍的长度和涵洞的长度,队伍过涵洞经过的距离为队伍长加上涵洞长,跑步速度已知,根据公式t=可求需要的时间.【解答】解:队伍过涵洞经过的距离为S=S队+S洞=50m+100m=150m,需要的时间t===60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队伍所走路程的计算,这也是本题的重点.8.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先算出前半程用的时间,再算出后半程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总路程与总时间的商就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t===,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t′==,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t+t′=+=,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S×=0.96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算出全程所用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9.超声波是一种()A.传播速度很大的声 B.频率很高的声波C.振幅很大的声波D.响度很大的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解答】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超声波的定义去分析解答.10.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水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解答】解:此时筷子斜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从上面看筷子水中的部分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向上弯折;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平时多观察、多思考.11.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作图题.【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定律进行分析,即作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和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然后比较两次观察的范围.【解答】解:眼睛通过空气孔看到的范围和通过玻璃看到的范围如图所示:黑色光线表示在空气中的光路,红色表示在嵌入玻璃砖后的光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变大.故选B.【点评】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根据折射定律完成折射光线.12.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出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如果用降温的方法利用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液化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不能确定【考点】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条件:吸热和达到沸点.【解答】解: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较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13.图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约3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约为()A.8m/s B.18m/s C.48km/h D.68km/h【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压轴题;估算法.【分析】先根据车身长估算出每一次曝光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照片计算出小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已知车身长3m,则相邻两车的间隔约为4.5m,那么此段时间内小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3.5m,此汽车的速度为v===9m/s=32.4km/h.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每一次曝光汽车行驶的路程是解题的关键.14.有一支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值不准确的温度计,当把它放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4℃,当把它放入100℃的沸水中,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94℃,若把它放在室内空气中,它显示的示数为20℃,试计算此时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为()A.17.8℃B.20℃ C.22.2℃D.16℃【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2)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3)用它测室内空气温度为20℃时,距离4℃有16个小格,求出1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就是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解答】解:此温度计上每格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摄氏度/格,温度计上示数从4度变化到20度,变化了20﹣4=16格,所以实际温度为×16≈17.8℃.故选A.【点评】这是一道温度计读数修正问题,难度较大.要解答此题,应理解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读数方法.15.去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 B. C. D.【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解答】解: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此题属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应用.二.填空题16.单位换算:12nm= 1.2×10﹣8m2h15min= 8100 s108km/h= 30 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解答】解:①∵1nm=10﹣9m,∴12nm=12×10﹣9m=1.2×10﹣8m;②∵1h=3600s,1min=60s,∴2h15min=2×3600s+15×60s=8100s;③∵1km/h=m/s,∴108km/h=108×m/s=30m/s.故答案为:1.2×10﹣8;8100;30.【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7.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2)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故答案为:声带;空气;音色.【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色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8.人们以分贝(或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大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2)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解答】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等级.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把大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故答案为:分贝(或dB);大于20000Hz.【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强弱等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9.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①④⑤.(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熔点.【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8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8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2.单位换算:1.7m= cm 360s= min.3.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传到我们耳朵里,在常温下,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是m/s.4.每周一早晨我校都进行了升旗,在整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m/s.5.桥在河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6.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说明声波具有.7.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m.若视力表全长为0.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8.汽车头灯利用了(填“凹”或“凸”)面镜的性质,使光反射后变成平行光;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9.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10.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射出,理由是激光在进入水中时也会发生折射,且折射时光路是.二、选择题(共20分.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作业纸每张厚2mm B.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C.姚明身高2.80m D.你正在答的试卷宽26.80cm1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3.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A. B. C. D.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1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些措施能减弱噪声()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三、作图与计算(共20分)17.(1)如图1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2)请在图2中画出反射光线,标注反射角及其大小.(3)如图3所示,S是点光源,人的眼睛在A处.请画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的光路图.(4)请在图4中作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5)如图5所示,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的折射光线.18.小明爱好爬山,有一次他想估测对面的大山离他有多远,他对着山大叫一声,经过1.4s 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多少m?(声速是340m/s)19.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8min,求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2分)20.如图的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的长度为cm.21.如图秒表的示数:min s.2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23.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不同.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实验时应选(较厚/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4)丽丽同学在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时,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处,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5)为了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5.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1)比较甲乙两图的两次实验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在实验中,我们能从多个角度看到白色硬纸板上的反射光线,这是由于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26.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1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小;当接触重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大.这个实验现象表明:①声音是由物体产生;②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决定的.(2)如图2所示,她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伸出桌外,每次都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辨别它振动发出声音的差别.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的关系.(3)把一个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3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了.由此推理可以得出:.27.小雨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孩荡秋千,她发现无论小孩秋千摆荡得高还是低,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并没有不同,当小孩离开后,秋千继续摆动的快慢似乎和有人时也相同.那么秋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会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A.可能与秋千摆动的幅度有关B.可能与秋千和人的质量有关C.可能与秋千吊绳的长度有关她决定用单摆来模拟秋千,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她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大小已知)、细线、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2)小雨完成了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要研究摆动的快慢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选择两次实验进行比较.(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有关.(4)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个铁钉P,将摆球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如此往复,如图乙所示,若摆线OA长为0.8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应 1.8s(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简答题.【分析】根据长度的测量工具和其对应的国际单位可直接作答.【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故答案为:米,刻度尺.【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刻度尺的用途和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2.单位换算:1.7m= 170 cm 360s= 6 min.【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长度、时间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因为1m=100cm,所以1.7m=1.7×100cm=170cm;因为1s=min,所以360s=360×min=6min.故答案为:170;6.【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3.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在常温下,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空气;340.【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传播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4.每周一早晨我校都进行了升旗,在整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3×108m/s.【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速是3×108m/s,来解答此题即可.【解答】解: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3×108.【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和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它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常数,要记住;此题考查的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5.桥在河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桥在河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游泳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游泳池底变浅了.故答案为:反射;折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平时要注意区分.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将所学知识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6.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二是能量.根据题目所给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解答】解:B超可以探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将体内的结石击碎,然后排出体外.故答案为:信息,超声波,能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特点的掌握情况.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声音的具体应用,平时要多观察,注意和物理知识的联系.7.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2 m.若视力表全长为0.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0.6 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距离,然后根据人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像距离为5m,判断人的位置【解答】解:(1)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2m.(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视力表全长为0.6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6m.故答案为:2;0.6.【点评】平面镜有两个重要的应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二是成像.检查视力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增大视觉空间.8.汽车头灯利用了凹(填“凹”或“凸”)面镜的性质,使光反射后变成平行光;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用球的里面做反射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头灯是把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2)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竖直安装,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视线.【解答】解:(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在汽车头灯上,使光线成为平行光,照亮前方路况;(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光线经反射后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故答案为:凹;上.【点评】本题结合汽车考查了光学知识点,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9.有几位同学在教室外聊天,教室内的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讲话的音色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反射,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考点】音色;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决定.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解答】解: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反射,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故答案为:音色;反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0.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着B点(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射出,理由是激光在进入水中时也会发生折射,且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根据鱼的位置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来解答此题.【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人在岸上看到鱼时,鱼也能从水中看到人,这是因为激光在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B点;可逆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二、选择题(共20分.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作业纸每张厚2mm B.学生用文具盒长40cmC.姚明身高2.80m D.你正在答的试卷宽26.80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估算法.【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对质量和重力的单位的掌握,结合对常见物体的估测能力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每页纸的厚度约在0.075mm,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B、学生用文具盒长20cm,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C、姚明身高2.26m,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般考试中,试卷的宽度是26cm左右,故本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1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D是正确的;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一般选择整数)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3.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A. B. C. D.【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解答】解: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故选B.【点评】本题利用了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且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初中学过的光现象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题要逐一对四个选项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看是属于光现象中的哪种.【解答】解: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这是铅笔的光进入人眼时发生了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山的光在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手影是光被手遮挡住,从而在屏幕上出现手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此项符合题意.D、看到镜子中的瓶子,这是瓶子的光经镜子反射后进入人眼,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内容.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解答】解: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故选BC.【点评】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射向了某一处方向,而漫反射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得是向各个方向反射.1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些措施能减弱噪声()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解:A、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AC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三、作图与计算(共20分)17.(1)如图1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2)请在图2中画出反射光线,标注反射角及其大小.。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1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1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1.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2.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km/h,合m/s;该车从上午11h45min匀速行驶到下午16h20min,行驶的路程为.3.2007年8月31日,在田径世锦赛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2秒95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第一枚男子金牌,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4.星期天小明在厨房中帮厨时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态.(2)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才能遇冷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白气”消失.(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二、单项选择题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6.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7.天文学上的“光年”是()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8.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9.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10.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为使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这是因为盐可使冰的熔点升高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D.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凝固点低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初秋,清晨林中弥漫“白雾”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出水珠),老天要下雨”C.衣柜中“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D.深秋,生态公园大道两旁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13.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1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 B. C. D.三、多项选择题15.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1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18.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19.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屋檐下的冰锥消融了 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寒冬,逐渐变小的冰雕20.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四、实验探究题21.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从图象中分析可知:(1)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如果是晶体,熔点是℃.(2)0~1min比4~5min升温快,说明水与冰的不同.(3)在BC段所示的过程中,物体内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由图象知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形成的.22.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 40.0 2BCAC 90.0 3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2)该实验的原理是(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_(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2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和的关系.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五、计算题24.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2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015-2016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解答】解:(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2.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80 km/h,合22.2 m/s;该车从上午11h45min匀速行驶到下午16h20min,行驶的路程为366.7k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分析】(1)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2)求出汽车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80km/h=80×m/s≈22.2m/s;(2)汽车行驶时间:t=16h20min﹣11h45min=4h35min=h,s=vt=80km/h×h≈366.7km.故答案为:80;22.2;366.7km.【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会从汽车速度计上读出汽车行驶速度是本题的关键.3.2007年8月31日,在田径世锦赛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2秒95的成绩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第一枚男子金牌,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是8.5m/s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则由速度公式v=可以求解速度的大小.【解答】解:刘翔前进的距离是110m,所以时间是12秒95,故由速度公式v==≈8.5m/s.答:刘翔的110米栏的平均速度是8.5m/s.【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利用速度公式v=求解运动速度,还要知道速度单位换算关系式:1m/s=3.6km/h.4.星期天小明在厨房中帮厨时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水滴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气态.(2)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才能遇冷液化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白气”消失.(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甲(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都是在温度发生变化所致;(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而发生液化,形成“白气”;“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3)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故答案为:(1)小水滴;高;气;(2)液化;汽化;(3)甲.【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二、单项选择题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教室里的宽约6﹣7m,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身高比成年人矮一些,约1.5m,此选项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此选项符合实际;D、百米世界冠军的成绩接近10s,其速度约10m/s.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速度应小于15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6.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动能的影响因素.【专题】参照思想.【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参照物的选择.②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解答】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小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故选D.【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7.天文学上的“光年”是()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应用题.【分析】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解答】解: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3×108m/s×3600s×24×365=9.4608×1015m=9.4608×1012k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由于在生活中我们很少用到这个单位,所以很多学生看到光后面有个年,就误认为它是个时间单位.8.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声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是一道基础题;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要能够从生活现象中找出用到的物理知识.9.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错解分析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光的传播速度.【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说法正确;B、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就会停止,故B说法错误;C、物体振动并且通过介质传播,我们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故C说法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振动就不能发声,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10.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1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为使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这是因为盐可使冰的熔点升高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D.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凝固点低【考点】熔点和凝固点;蒸发及其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吸热的;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要测量低温的时候,所选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比低温低.【解答】解:A、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相当于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叙述错误;B、狗的舌头上有汗腺,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吸热降温,故B叙述正确;C、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丸由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叙述正确;D、使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求酒精和水银都处于液态,南极气温比较低,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所以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故D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熔点及物态变化,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初秋,清晨林中弥漫“白雾”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出水珠),老天要下雨”C.衣柜中“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D.深秋,生态公园大道两旁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热.【解答】解:A、初秋,清晨林中弥漫“白雾”,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发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水缸出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发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衣柜中“樟脑丸”变小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D、柿子挂满了“白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发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13.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就要认真分析,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 B. C. D.【考点】温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浸有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这些酒精会蒸发,蒸发吸热会导致玻璃泡的温度降低.【解答】解: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排除选项D;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A;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B.故选:C.【点评】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而片面地选择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三、多项选择题。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0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0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妈们在楼前空地跳广场舞时所放的音乐太“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5.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6.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某小车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该小车在整过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B.C. D.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10.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11.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2.火车车厢长20m,某乘客以2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客用10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B.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大于10sC.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小于1Os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s,也可能少于10s13.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15.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1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1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18.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60m/s B.1m/s C.6m/s D.1m/min19.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20.铅笔的长度是16.34c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dm B.cm C.mm D.μm二、填空题21.锣在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停止,锣停止发声.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不能传声.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cm.23.上海即将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千米/时.如果乘坐这一时速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约200千米的路程,需要分钟.24.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来分辨的;给汽车安装消声器,这是为了从处减少噪声.25.“闪闪的红星”歌曲中,有一段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作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作参照物.26.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27.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选填物态变化名称).三、实验题(28题每空1分,共5分,29题每空1分,共7分)28.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她们分析,实验结论:.29.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和.(3)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四、计算题.(共10分)30.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1.6km的大桥,求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3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1)乘客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2)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妈们在楼前空地跳广场舞时所放的音乐太“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与材料决定的.(3)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大妈们在楼前空地跳广场舞时所放的音乐太“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这里的高指声音大,故指的是响度,故正确;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错误;C、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D、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三要素的理解、减弱噪声的方式判断和声波、电磁波的区别,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题目中各选项的参照物和被研究物体已给出,所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卡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个赛车相对于所选为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本选项错;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正确.故选D.【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音色.【分析】首先明白成语表示的含义,然后和物理知识相联系,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传播的介质、回声测距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答】解:A、“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符合题意.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通过墙传播出去,说明固体也能传声.不符合题意.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辨别人,这是要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物体的.不符合题意.D、知道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记录从声音发出到再次接收经过的时间,根据s=vt能计算声音经过的路程.所以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发声物体.掌握声音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例如测海底深度、距山崖的距离等等.5.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6.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传播速度一样快;(2)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4)通过学习时的实验和生活经验即可得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传播速度一样快,所以选项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是错误的,所以选项B错误;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选项C正确;D、课堂实验及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这是事实,不容置疑,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是一道基础题.7.某小车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该小车在整过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B.C. D.【考点】速度的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v=,可得物体的运动时间:t1=,t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一定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2)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解答】解:A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压轴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以及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A、因为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完成熔化.故B不正确C、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才是100℃.故C不正确D、冰在熔化过程,或者达到熔点的时候,温度就是0℃.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特点的掌握和理解,以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是中招的热点10.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 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使劲拉弓会增大弹性势能,这样可以使箭射的更远,不符合题意;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11.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A、图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熔化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B、图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图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凝固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D、图丁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故选B.【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12.火车车厢长20m,某乘客以2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乘客用10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B.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大于10sC.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小于1OsD.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s,也可能少于10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火车向前匀速行驶,则人在火车上行走类似于在地面上行走,所以可根据t=进行判断.【解答】解:乘客在匀速行驶的车上运动,与在地面上运动情况相同,∵v=,所以t===10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乘客在车厢内行走的时间取决于乘客相对于车厢的路程与时间,与列车的速度及乘客的行走方向无关.13.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考点】温度.【专题】估算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温度的感性认识,我们要能够估测A、B、C、D四个选项中的温度;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左右;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0℃左右;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23℃左右;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1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正确;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故C正确;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A【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15.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1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1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1.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的()A.假设 B.实验 C.科学探究 D.猜想2.下列常用的时间单位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时,分,秒,毫秒 B.微秒,毫秒,分,秒C.毫秒,秒,时,分 D.毫秒,秒,分,时3.速度是6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行人 B.人造卫星 C.飞机 D.卡车4.小明同学对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0s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0m5.这首歌太高了,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A.音色 B.声速 C.响度 D.音调6.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只在液体中才沿直线传播D.光只在气体中才沿直线传播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60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它在前5s的速度是()A.15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10.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教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靠固体传声D.真空不能传声11.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2.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3.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14.北湖公园为美丽的长春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风景.人们游园时所看到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白云”B.阳光下游客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 D.垂柳在水中的倒影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水中的铅笔B.用放大镜看蚂蚁C.手影游戏D.人在平面镜中成像16.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70cm= m(2)2min20s= s(3)20m/s= km/h.18.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判断下列物体成像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孔成像是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像,看到水中的鱼是像.20.人们把光的反射分为和两类,坐在电影院的每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用久的黑板会发生反光,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光的.2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22.汕头市规定在6月20日至22日,进行中考文化科的考试.进入考场后,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听到开考铃声我们开始答题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丙车(选填“静止”或“运动”).24.(1)如图1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角,请画出反射光线.(2)请画出图2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3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三、简答题25.闪电和打雷是同一地点时间发生的,为何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再听见雷声?答:这是因为,光的速度和声音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m/s,光速(选填“等于”“远大于”或“远小于”)声速,所以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再听见雷声.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6.如图中,该尺的分度值是,A物体的长度是cm.27.小强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5.23cm、15.21cm、15.22cm,则测量结果应为cm.28.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画有角度且可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B射出,如图甲所示.(1)若将入射光线AO逐渐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OB将(选填“靠近”或“远离”)ON.由此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2)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右半边纸板上将(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9.(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两根的蜡烛A和B,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30.两个同学做“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如图所示是小车滑下过程中的示意图,实验时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实验中,斜面应保持(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如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1)请你将表填写完整v3= cm/s.五、计算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31.世界上最长的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如果轿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2.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声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6s,求海底的深度.(海水中声速约1500m/s)33.如表为简化的2009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度.2015-2016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1.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认识它们的()A.假设 B.实验 C.科学探究 D.猜想【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学习物理的方法与科学家们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样都是科学探究.【解答】解: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探究,并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2.下列常用的时间单位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A.时,分,秒,毫秒 B.微秒,毫秒,分,秒C.毫秒,秒,时,分 D.毫秒,秒,分,时【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对时间单位及其进率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小时、分钟、毫秒等.其中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秒=1000毫秒.所以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是毫秒、秒、分钟、小时.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时间不同单位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3.速度是6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行人 B.人造卫星 C.飞机 D.卡车【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我们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即3.96km/h,远远小于40km/h,故A错;B、人造卫星的速度更快,远远大于飞机的行驶速度,故B错;C、飞机的速度接近声速,甚至比声速更快,每小时至少几百千米,故C错;D、卡车的行驶速度可能是60km/h,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了解和认识;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对汽车的限速:城市内一般为60km/h,繁华路段为40km/h;国道一般为80km/h.4.小明同学对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0s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0m【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及其单位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所学的物理量单位中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可.【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8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不到1m,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0.175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5.这首歌太高了,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A.音色 B.声速 C.响度 D.音调【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太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太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故指的是音调.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和音调两个概念的辨析能力,音调和响度容易混,分析提供的词语是指声音的大小还是声音的高低.6.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但也隐含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A、B、C选项所给的数据相差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但D选项所给的数据与前三项相比相差太大,在1mm(1个最小刻度)以上,显然是错误的.故选D.【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只在液体中才沿直线传播D.光只在气体中才沿直线传播【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故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点评】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就不是直线传播了.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60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控制噪声要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4)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A、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称为频率,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D、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噪声监测仪作用、以及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一道基础题.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它在前5s的速度是()A.15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解答】解:在10s内通过50m的路程,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5m/s,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相同,为5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教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靠固体传声D.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播.【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液体中的速度比气体中要快.故A错误;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靠的是空气的传播.故B正确;C、“土电话”能传递信息,利用的是固体传声.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传播条件和影响传播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11.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属于在生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12.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1m/s=3.6km/h.(3)根据V=进行计算.【解答】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v===10m/s;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54km/h=15m/s;速度从小到大排列为: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C.【点评】(1)掌握速度的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3.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D.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进入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那么入射光线就会变成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所以当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时,对方也一定能看到你的眼睛.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路可逆”在生活中产生的现象,解释时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是两角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14.北湖公园为美丽的长春又增添了一处靓丽的风景.人们游园时所看到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白云”B.阳光下游客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 D.垂柳在水中的倒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解:A、水中的“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阳光下游客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水中游动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垂柳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水中的铅笔B.用放大镜看蚂蚁C.手影游戏D.人在平面镜中成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日冕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凹面镜成像等.【解答】解:A、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像是折断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错觉;故A不合题意;B、用放大镜看蚂蚁,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故C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像时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借助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和现象中蕴含的光学知识来进行考查,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多加注意和积累的.16.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图析法.【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L”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L”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可以用刻度尺去找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从而确定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70cm= 0.7 m(2)2min20s= 140 s(3)20m/s= 72 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定量思想;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因为1cm=0.01m,所以70cm=70×0.01m=0.7m;(2)因为1min=60s,所以2min20s=2×60s+20s=140s;(3)因为1m/s=3.6km/h,所以20m/s=20×3.6km/h=72km/h.故答案为:(1)0.7;(2)140;(3)72.【点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时,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即可;同时对某些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也要有明确的认识,可借助于物理公式去理解.18.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5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小涵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涵的像和小涵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涵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2)小涵后退远离平面镜,小涵像的大小跟小涵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小涵的像大小不变.故答案为:0.5;不变.【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但是我们远离平面镜时,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小,产生了错觉,像的实际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19.判断下列物体成像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孔成像是实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像是由于镜面反射造成的;(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该原理的应用;(3)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如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就发生了光的折射.【解答】解:(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2)桥在平静湖面上的倒影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虚像;。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初二物理半期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3分,共45分将答案选填在下表内)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 .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2.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 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3.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 要是因为 ( )A .音量不够B .响度不够C .频率不够D .音乐不好4.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B .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C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产生的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D .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没有危害5.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无数闪烁的星光,高悬的月亮,高楼内射出的各 色灯光交相辉映,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着淡淡的绿光,它们中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班级--------------------------------- 考号------------------------------ 姓名--------------------------------…………………密……………………………………………封……………………………………线……………………………………………………( )A.星星B.月亮C.灯D.萤火虫6.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7.下图是关于光斜射入水中的描述,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全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一组透镜是( )A.a.b B.c、d、f C.a.b.e D.a.b.d9.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了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A.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C.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D.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0.人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将看到鱼()A.变矮了,实像B变矮了,虚像C.变高了,实像D变高了,虚像11.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与油画上的颜色分别是由哪种三原色组成的()A.品红、黄、青;红、绿、蓝 B 红、绿、蓝;品红、黄、青C.品红、黄、青;红、绿、紫 D 红、绿蓝;品红、黄、绿12.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3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几何C鱼翔浅底D三点一线1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5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靠___________传播。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2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2

2014-201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 B. C. 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4.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5.如图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A.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6.“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声音的音色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响度D.声音悦耳动听7.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8.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10.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1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A. B. C. D.1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此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此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此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此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15.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二、填空题16.(0.5分)(2010•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1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18.(0.5分)(2011•济宁)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19.小涵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如图所示,伦敦零碳馆是此次落户上海世博园区的两栋相互连接的“零二氧化碳排放”建筑,所需的电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零碳馆的其中一大亮点是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建筑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将在夜间释放荧光,减少照明能耗,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此外,零碳馆还将通过玻璃窗采光和发电的完美结合来展示“会发电的窗户”.能使墙体荧光物质发光的是,它还具有消毒杀菌的本领,属于(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21.(1.5分)(2013•淮安)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22.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写出一种即可).23.(0.5分)(2011•河南模拟)2011年2月14日,包括中国航天员王跃在内的六名航天员将开始256天漫长的“火星”之旅,“火星﹣500”试验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步诊法,搜集志愿者的身体信息,获取长期密闭环境中人体功能状态的中医辨证结果.其中是最早利用声音诊断病情的例子.24.(0.5分)(2010•泸州)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高温的岩浆使冰盖(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导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25.(1.5分)(2010•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6.(1.5分)(2010•潍坊)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2)灯泡的作用是:.(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27.你能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你在图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说明.若井中有水,井底青蛙的位置不变,由于,青蛙观察到的井上范围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1.5分)(2014秋•献县校级期中)将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时,入射角为.假如平面镜不动,将入射光线方向和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29.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30.彩虹出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色光.31.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两列波A和B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波的音调高,波的响度大.三、作图题32.如图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33.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34.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 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四、简答题3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36.陈师傅是社区的擦鞋匠.每次他在客人的鞋上涂了鞋油,用刷子刷匀后,还要用一块柔软的布反复擦,只见鞋子越擦越亮.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吗?说说看.五、实验探究题(37题4分,38题2分,39题5分,40题4分,41题5分,共20分)37.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所示.(1)小明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38.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1)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填“正比”或“反比”).(2)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m.39.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0.如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b..(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41.小豪用焦距12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把蜡烛和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侧,移动蜡烛与光屏,实验次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cm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当物体向焦点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逐渐,像的大小逐渐(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四次实验中,像与物之间的最短距离是cm.六、计算题(42题8分,43题10分,共18分)42.校运会上,100m赛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1)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见“跑”声后才计时,这是为什么?(2)若计时员是在听到“跑”声后才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数)43.如图甲、乙两平行光垂直射到挡光板上,挡光板上有一个直径为12cm的圆孔,挡光板后18cm 处有一堵墙,小圆孔处嵌入一块透镜后,甲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6cm的亮光斑,乙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24cm的亮光斑.求:(1)甲图中嵌入何种透镜,焦距为多少?(2)乙图中嵌入何种透镜,焦距为多少?2014-201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垒头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 B. C. D.【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各标志牌的含义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禁止掉头行驶,不合题意.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D、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80km/h,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对标志牌含义的了解.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C、声音的传播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密度、温度等有关.此选项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声现象基础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掌握声现象的有关规律就能正确解答.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应用题.【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4.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声与能量;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5.如图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A.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④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解答】解:A、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6.“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A.声音的音色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响度D.声音悦耳动听【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花通过声音就能分别出是外婆打来的电话,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7.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解答】解: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8.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1)如图,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3)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故选C.【点评】(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内容,一定要掌握.(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镜面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①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理论,来分析海市蜃楼现象即可.②光照在玻璃上时可以发生镜面反射.③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解答】解:A、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高些的虚像;故A错误;B、巨大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沿直线传播到地球上的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沿直线传播到月亮上的光,即月球跑到了地球的影子区域;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4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4

2015-2016学年重庆110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符号填入下列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A.时间 B.路程 C.速度 D.以上都不是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c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C.大拇指的宽度 D.课桌的高度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都能发出声音,让我们听到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声速度最快D.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4.公共场所不得高声喧哗,这是要求降低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5.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A. B. C. D.6.如图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姑娘在穿衣镜前照镜子B.自然界中的全日食现象C.有趣的“一笔三”折现象D.老师在上课时,用投影仪展示图片7.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D.以上都不对8.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10.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1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远离平面镜时()A.像变小,像和人的距离也变小B.像变小,像和人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和人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的距离变大1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D.150°13.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14.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15.一列客车以10m/s的速度行使,突然迎面开来一辆以20m/s的速度行使的长300m的货车,那么坐在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眼前通过的时间是()A.10s B.15s C.20s D.30s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每空1分共21分)16.科学探究有七个主要环节,即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小刚的身高为17.2 ;(2)南滨路的长度约为10 ;(3)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 ;(4)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20次的时间约为2 .18.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大.19.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25.82cm,乙测得结果为25.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20.如果经过调节晶状体后,远处景物的像仍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前,那就是眼,应配戴镜.2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如图所示,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2.当光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度,当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镜面转过60°时,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23.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速度大约是100m/s,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经过s,它能感觉到被咬.身高1.8m的人,大约经过s能感觉到脚上被咬了一口.2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km/h,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甲在乙前面m 处.2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0﹣2s小车做直线运动(填“变速”或“匀速”),2s﹣7s的平均速度为m/s.26.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三、实验与探究题(27题2分、28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26分)27.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补全光路图,并标出折射角.28.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9.如图1是汽车速度计,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如图2是交通标志,其中甲的含义是;乙的含义是;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min.30.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B蜡烛的烛焰高cm;(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cm 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凸透镜用不透光的纸遮住上半部分,此时光屏上(选填“不能成像”、“蜡烛一半的像”、“仍能成完整的像”)(3)若将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四、论述与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和公式,只写出答案不能得分,32题各6分,33题9分,34题8分,共23分)32.在重庆市110中学体艺节的开幕式上,若八年级队伍长240m,以2m/s的平均速度通过长10m的主席台,求八年级队伍全部通过主席台所用的时间为多少?33.八年级某同学在我校体艺节上参加800m跑的比赛,裁判老师记下了他跑到200m处、400m 处、600m处、800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0s、1min10s、2min30s、4min.请计算他在第一个200m、第四个200m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各是多少?(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34.根据图的列车时刻表,求:(1)列车从朱坡到丹江运行的时间是多少min?(2)列车从丹江到马棚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结果保留整数)2015-2016学年重庆110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符号填入下列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A.时间 B.路程 C.速度 D.以上都不是【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年”这一单位的实际意义来解答.【解答】解:光年代表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路程)的单位,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年的物理意义,年是时间单位,不要误以为光年也是时间单位.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c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C.大拇指的宽度 D.课桌的高度【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根据对生活实际的了解,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乒乓球的直径远大于1cm;故A错误;B、成人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故B错误;C、大拇指的宽度在1cm左右;故C正确;D、课桌的高度接近1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可填入正确的长度单位.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都能发出声音,让我们听到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声速度最快D.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D、影响到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解答】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如果该声音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因此没有传播速度;故C选项的说法错误;D、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在人需要休息的时候,动听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因此乐音有时也能成为噪声,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传播速度以及噪声的定义.4.公共场所不得高声喧哗,这是要求降低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公共场所不得高声喧哗,这是要求降低声音响度;因为人说话时的音调和音色是一般不会改变的;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5.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图析法.【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不估读,也不能估读位数超过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解答】解:A、末端对应的没有达到15cm,而准确值读到15cm,所以读错数了;B、正确地估读到分度值1cm的下一位,正确;C、分度值是1cm,应估读到分度值1c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估读了两位,错误;D、分度值是1mm,应估读到分度值1m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也是多估读了一位,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记录结果时不估读是不正确的,估读位数多也不正确,只需估读一位即可.6.如图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小姑娘在穿衣镜前照镜子B.自然界中的全日食现象C.有趣的“一笔三”折现象D.老师在上课时,用投影仪展示图片【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小姑娘在穿衣镜前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日全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有趣的“一笔三”折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投影仪展示图片是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7.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D.以上都不对【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有关,同向行驶时.以速度小的物体作参照物,另一物体速度大小等于两速度之差,方向不变;若以速度大的物体作参照物,另一物体的速度大小等于两速度之差,方向相反.【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甲看到乙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的速度比乙快.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A.甲B.乙C.丙D.同时到达【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分析】(1)由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把速度统一单位,比较大小.(2)1m/s=3.6km/h.(3)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时间越少.【解答】解:甲:3.5km/h≈1m/s,乙:1m/s,丙:,甲、乙、丙通过相同的路程,速度越大,用时间越少,先登上山顶.故选C.【点评】(1)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2)根据进行计算.(3)掌握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故选C.【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10.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物体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6m/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1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远离平面镜时()A.像变小,像和人的距离也变小B.像变小,像和人的距离变大C.像大小不变,像和人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的距离变大【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人远离平面镜时,物体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物距增大,像距随之增大,所以像与物的距离变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视觉感觉近大远小,并不代表实际的大小.1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60° B.90° C.120°D.15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计算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反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2=12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考查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一定要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3.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这道题目稍微有点复杂,现根据所成像判断出物距像距的关系,再根据调换后的关系,判断出所成像.【解答】解:当光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u<2f,v>2f,当两者相互调换后,u>2f,f<v2f,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可逆的,所以根据此时条件判断,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本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熟练掌握规律,并理解光的可逆性,题目不难选出.14.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大小不变,折射角大小不变.【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当水面上升时,折射光路的变化如图:可见,水面上升,折射点右移,光斑右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问题:一是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二是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动与水面升降的变化关系.15.一列客车以10m/s的速度行使,突然迎面开来一辆以20m/s的速度行使的长300m的货车,那么坐在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眼前通过的时间是()A.10s B.15s C.20s D.3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题中客车与货车迎面行驶,货车相对同学的速度即为两车速度之和v=v货车+v客车,行驶距离为货车之长300m,然后利用时间的计算公式算出货车从乘客眼前经过的时间.【解答】解:根据题意s=300m,v货车=20m/s,v客车=10m/s由于货车与汽车相向行驶,货车相对同学的速度:v=v货车+v客车=20m/s+10m/s=30m/s由v=得:t===10s故选A.【点评】此题用到时间计算公式t=,其中还要根据题意分析出路程为货车之长,以及客车与货车相向行驶时货车相对乘客的速度的求法.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内,每空1分共21分)16.科学探究有七个主要环节,即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进行解答.【解答】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故答案为:实验.【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一道基础题.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小刚的身高为17.2 dm ;(2)南滨路的长度约为10 km ;(3)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 m/s ;(4)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20次的时间约为2 min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1)成年人的身高在172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2cm=17.2dm左右;(2)南滨路的长度在10km左右;(3)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4)人的心脏1min跳动在60次左右,所以正常跳动120次的时间约为2min.故答案为:(1)dm;(2)km;(3)m/s;(4)min.【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18.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响度大.【考点】音色;响度.【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声带结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是谁;声音洪亮是指人感觉到的声音强,由此说明是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色,响度.【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9.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25.82cm,乙测得结果为25.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甲同学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而乙同学用的是厘米刻度尺.【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当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时,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是不一样的,记录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0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0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棱3.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更加响亮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8.当喇叭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10.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一支用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了玻璃泡,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中,则()A.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大B.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小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要看实际情况而定11.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A.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B.手对锣面形成真空,无法传声C.锣面停止振动D.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12.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振幅不同13.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7m1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1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1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了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和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B.C.D.1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1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1:2 B.2:1 C.9:2 D.2:919.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m/s B.小于5m/s而大于3m/sC.等于5m D.大于5m/s20.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填“能”、“不能”).22.火炬手手持火炬跑动过程中,火炬相对于站在路旁热情迎接圣火的市民是(填“运动”或“静止”)的.23.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里的.24.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发声的,鸟鸣声是通过传到耳朵.25.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m/s.三、实验探究题(30分)26.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表所示.、(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你认为原因是:该地气压比标准气压(低或高)(5)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热,但温度.(6)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形成的.(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27.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每格为1s)2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9.如图所示为一固体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放热),温度,所以它是晶体.(2)此晶体从点开始熔化,熔化时间为min,熔点为℃,凝固点为℃.(3)AB段物质为态,B点为态,BC段为态,FG段为态.(4)EF段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热.四、综合计算题(共10分).30.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31.在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时,将声呐系统装在船边的水面上,垂直水面向海底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这个超声的回声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32.一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2015-2016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人步行速度约4km/h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在1cm以内,达不到5cm;故A错误;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得,1.1m/s=1.1×3.6km/h=3.96km/h;与4km/h接近;故B正确;C、洗澡水的温度低于人的体温,较适合;100℃是沸水的温度,做洗澡水会将人烫伤;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远远大于0.2s;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棱【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雾是液态小水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雨是液体,它是由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霜是固态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符合题意.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3.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更加响亮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抽气后,罩内变成真空,无法传声.但真空并不影响电铃的振动,声音还会产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振动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理解程度.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解答】解: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5.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判断物态变化名称,要先看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再看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解答】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故A错误;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B错误;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故C正确;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C.【点评】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水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妈妈蒸馒头开锅时,达到沸点;为了使馒头蒸熟,需要继续加热,但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及沸腾的条件,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晶体物质凝固的两个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液体的沸腾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8.当喇叭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应用能力.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解答】解: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A【点评】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10.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一支用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了玻璃泡,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中,则()A.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大B.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小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要看实际情况而定【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酒精在常温下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所以包有酒精浸湿的棉花的温度计示数比较低.【解答】解:当将一个浸有酒精的棉花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棉花上的酒精以蒸发的方式汽化,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的示数会低于室温,另一支温度计测量室温.【点评】掌握物质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11.敲锣时,要想使锣停止发声,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即可,这是因为()A.锣声通过手掌被人吸收B.手对锣面形成真空,无法传声C.锣面停止振动D.有声音,但被手遮住,听不到【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要使锣停止发声就要让它停止振动.A、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手掌也可以传声.B、手与锣面是不可能形成真空的.C、锣面停止振动,锣声就会立即停止发声.D、声音可以通过手传播,手是遮不住声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要让发声体停止发声就要让发声体停止振动.12.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振幅不同【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解答】解:二胡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也就不同.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音色的理解及其应用,属于基础知识.13.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7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先算出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求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时间:t=×0.1s=0.05s,由v=可得,人至少到高墙的距离:s=vt=340m/s×0.05s=17m,即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7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人的喊话声传到高墙的最短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图析法.【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2)掌握声音的发生、传播.1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液化及液化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4)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错误;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D、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声、热、光、运动等方面的基础判断类知识,要求知识点掌握准确.这也体现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的思想.1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了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和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他们的速度v保持不变,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知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路程s甲小于乙的路程s乙,即s甲<s乙,由v=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4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44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C.教室的宽度约为60cm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cm()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泉州 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5.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6.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7.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9.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0.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用手捂住耳朵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1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1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B.乙C.都能听到 D.都不能听到13.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14.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0°B.90° C.45° D.180°1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8m D.不变,6m16.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A.红、绿、蓝B.红、黄、蓝C.黄、绿、蓝D.品红、青、黄17.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图中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18.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19.如图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约3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约为()A.8m/s B.18m/s C.28 m/s D.38 m/s20.小张驾驶电瓶车以27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2km.则()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速度一样大二、填空题(共10分)21.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2.小明同学从家乘公交车上学,车以54km/h合m/s匀速行驶,小明看到窗外路边的树木快速后退,他是以做为参照物,经过了1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汽车行驶了km.23.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24.作图:(1)根据给出图1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2)如图2所示,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三、简答题(共4分)25.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有益应用,有时也要避免造成危害.请依照表中的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26.(1)如图1测量物体的长度,眼睛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是cm.(2)如图2,机械手表所示的时刻是.27.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速度的变化实验:(1)实验原理是,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3)由实验可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28.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29.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ON.(填“靠近”或“远离”)实验结果表明:反射角入射角.②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3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和两只相同的棋子,应选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填“厚”或“薄”).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2)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填“A”“B”“C”或“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未点燃的蜡烛,都无法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五、计算题(共18分,解答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1.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如图,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33.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1)100表示什么?;机场30Km表示什么?.(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C.教室的宽度约为60cm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c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教室的宽度大约是中学生步幅的10倍,在600cm=6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大一些,在100μm=0.01cm左右.故D 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7.27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21.27cm.所以课本的实际宽度应为21.27c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所以错误;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4.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泉州 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我终于来到泉州了!”,说明我在运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不符合题意;C、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考点】红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解答】解: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故选:A.【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用途;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要知道.6.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穿过小孔后会在小孔后面的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有力地证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7.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音色.【专题】应用题.【分析】(1)由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音色是辨别声音的最主要的特征.(2)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响度的大小.(3)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解答】解:A、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 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故B错误;C、次声波是我们的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故C错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知识点.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9.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0.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用手捂住耳朵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1)声源处减弱.(2)传播途径中减弱.(3)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正确.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不正确.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从声源处减弱.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的途径的了解.1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故选A.【点评】本题的难点是音调和响度二者的区别,对于这两个的区别,要抓住声音的高低和大小进行区分.1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B.乙C.都能听到 D.都不能听到【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物体1s内振动1次,叫做1Hz.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为200Hz,人可以听到.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为40Hz,人也可以听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所感受到声音的范围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频率的内容,进行解答.13.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叫做光的折射,例如: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光的镜面反射,该选项说法错误;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C、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以及折射这三种光学现象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14.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0°B.90° C.45° D.18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当光线垂直入射到透明物体的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解答】解: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此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为0°,所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0°.故选A.【点评】本题是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应用,知道垂直入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为0°,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8m D.不变,6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参照思想;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解答】解:(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故选D.【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视觉感觉像的大小在变化,事实上并没有变.16.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A.红、绿、蓝B.红、黄、蓝C.黄、绿、蓝D.品红、青、黄【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专题】应用题.【分析】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颜色的光都可以通过三基色来混合而成.【解答】解: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色光三原色及光的混合的灵活考察,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属于记忆性的内容,是一道基础题.17.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图中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BC错误,A正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8.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考点】镜面反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解答】解: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平静的水面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9.如图是通过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图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5s闪拍一次,小汽车的车身长约3m,则此段时间内小汽车的运动速度约为()A.8m/s B.18m/s C.28 m/s D.38 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先根据车身长估算出小汽车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汽车的速度.【解答】解:已知车身长3m,从开始到最后,汽车通过的路程大约为6个车身长,s=6×3m=18m,所用时间t=0.5s×2=1s,此汽车的速度为v===18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能够估算出汽车通过的路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小张驾驶电瓶车以27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2km.则()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速度一样大【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就能比较速度的大小关系.(2)速度有两个单位,其换算关系为1m/s=3.6km/h.【解答】解:小张速度为27km/h小王速度为10m/s=36km/h小李骑自行车速度为v===25.2km/h显然小王的速度是最大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速度两个单位间的换算.。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7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7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2mm、27.2mm、25.3m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去掉错误的数据,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mm.2.2015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吉安安福﹣武功山站比赛9月13日再安福隆重开幕,如图所示为某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的情景,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自行车赛全程为111km,最后保加利亚籍选手乔治格瑞夫获得个人第一名,他的成绩为2h48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km/h(结果精确到一位小数).3.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②.4.某城市街头电子显示牌子上有“62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5.如表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10℃的酒精是态,在江西安福地区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熔点/℃沸点/℃温度物质水银﹣38.8 3576.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形成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7.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3m,此人离他的像m.如果此人向镜前行走,他的像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小明早上测量完体温后,没有甩随即把体温计放在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选填“不高于”、“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9.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如图所示,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现象.10.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MN上发生折射,入射角是,MN的右边为(选填“空气”或“玻璃”).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小明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5km/s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mm1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 B. C. D.13.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14.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冰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4min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15.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收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冬天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1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0分,17小题4分,18、19小题5分,20小题6分)17.观察图中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两壶中的水均已烧开.你能判断甲、乙两房间中温度较高的房间是哪个?并说明理由.18.(1)如图1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并把光路补充完整.(2)如图2所示,SO是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作出准确的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19.“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小轿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个交通标示牌时,小明注意到标示牌,如图甲所示,那么小明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运动,从标示牌到大广高速安福入口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小明家于上午9:30进入大广高速,于11:30驶出大广高速,行驶里程240km,结合图乙所示的标识牌,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汽车有无超速现象?20.家住德州的小宏想在“五一”假期陪奶奶去北京游玩,他在网上查到动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附表所示.(1)小宏要想到达北京用时最短,应该选择哪次动车?(2)小宏所选动车在这段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8分)21.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3)如图3所示的停表的分度值是,此时停表的读数为s.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3=;方法2: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五、探究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2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不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填“快”或“慢”),不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图乙的坐标中画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时间/min 0 1 2 3 4 56789温度/0C ﹣4 ﹣3 ﹣2 ﹣1 000135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变化”或“不变”),但要继续.(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使得冰块均匀受热,实验过程中宜选用(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24.【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大小、液体的高低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通过对比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如果实验工具中利用了电吹风,操作时要注意.【评估与交流】(4)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3).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25.如图是袁开妍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妍做了如下操作:她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评估与交流】(4)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5)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不便影响是.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一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2mm、27.2mm、25.3mm,其中明显记录错误的是27.2mm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去掉错误的数据,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25.2 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解答】解:27.2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L===25.2mm.故答案为:27.2;25.2.【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2.2015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吉安安福﹣武功山站比赛9月13日再安福隆重开幕,如图所示为某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的情景,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静止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自行车赛全程为111km,最后保加利亚籍选手乔治格瑞夫获得个人第一名,他的成绩为2h48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9.6 km/h(结果精确到一位小数).【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结果的描述不同.(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选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摄像师与摩托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摄像师处于静止状态.(2)t=2h48min=2.8h,其全程的平均速度v==≈39.6km/h.故答案为:静止;39.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的计算、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响度,②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同时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解答】解: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由图可知,①应该为响度;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②应为频率.故答案为:响度;频率.【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牢记影响声音三特性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某城市街头电子显示牌子上有“62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音的响度(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所示,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可以从噪声监测器上直接进行读取;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62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响度;信息.【点评】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5.如表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10℃的酒精是液态,在江西安福地区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晶体的熔点是该晶体固态时的最高温度,液态时的最低温度.(2)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时,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里面液体的沸点.【解答】解:(1)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温度、晶体的熔点是该晶体固态时的最高温度,液态时的最低温度,﹣110℃高于酒精的熔点,故为液态;(2)因为沸水的温度在100℃左右,超过了酒精沸点,但低于水银的沸点,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液;水银.【点评】使用温度计之前必须明确其量程,测量对象温度太低时,此温度计不能准确显示温度;测量对象温度太高时,不仅不能得到实际温度,还会损坏温度计.6.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填“内侧”、“外侧”).【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解答】解: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炎热的夏天,打开了车内的空调,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故答案为:液化;内侧.【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发生的条件,要判断水珠出现在哪一侧,就要看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水珠就出现在哪一侧.7.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3m,此人离他的像 6 m.如果此人向镜前行走,他的像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3m+3m=6m;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故答案为:6;不变.【点评】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8.小明早上测量完体温后,没有甩随即把体温计放在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36.5 ℃,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不高于(选填“不高于”、“低于”或“等于”)这个示数.【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体温计在使用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体温计的示数如果不甩的话,继续进行温度测量,它的示数只会上升,是不会下降的.【解答】解:①从图上可以读出体温计的示数为:36℃+0.5℃=36.5℃.②由于体温计比实验用温度计多了一个缩口,所以体温计内的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在不甩的情况下是不会下降的,但是遇到更高的温度会上升,也就是说体温计显示的是它所接触到的最高温度,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不高于36.5℃.故答案为:36.5;不高于.【点评】体温计上的缩口是体温计在构造上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差异,同时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离开人体示数就会发生改变的情况.9.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如图所示,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定性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故“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的了解与掌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10.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MN上发生折射,入射角是60°,MN的右边为玻璃(选填“空气”或“玻璃”).【考点】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应用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特点判断介质.【解答】解:过界面由入射点做法线,如图所示:入射角为∠1=90°﹣30°=60°,折射角为∠2=90°﹣60°=3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右侧为玻璃.故答案为:60°;玻璃.【点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小明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5km/s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D.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m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应用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据生活经验可知,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m/s,故A错误;B、洗澡水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不多,即约为40℃左右,故B错误;C、正常人1min心跳70次左右,所以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故C正确;D、70mm约7cm,所以一张纸的厚度不可能这么厚,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A. B. C. 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13.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镜中的你与你面对面,所以镜中的你用左手写字,笔往左移动.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掌握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冰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4min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2)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持续时间为6min,故B错误.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C正确.D、BC段是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把晶体的熔化和沸腾图象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很全面.15.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收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冬天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2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52

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6分,其中1-6小题为单项题,每小题3分,7-8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玲利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高是55cmB.小玲用力抖动课本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小玲手拿着玻璃片靠近热水杯的上方,不一会儿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滴是升华现象D.小玲能看到课本上不发光的字,是因为字镜面反射的光进入了小玲的眼睛2.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普洱市发生了6.6级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32人受伤,灾区正在积极的开展救灾工作,据央广网消息称,震前,太阳河国家公园动物行为异常,对地震反应强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反应异常是因为它们能接收到地震发出的超声波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Hz,无法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C.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可用石块敲击发出声响的物体,声音能够传递求救信息D.抢救时可以使用“声波震动探测仪”,探测到人发出的超声波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感觉不会太烫,是利用了水汽化吸热C.黑龙江的北部最低气温可达﹣52.3℃,可以使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测量气温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2014年10月8日傍晚17点后,如图所示,2014年唯一一次“面向”中国观众的月全食上演,堪称年度最佳月食.下列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如图原理一致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人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镜中花5.寓言《龟兔赛跑》讲述的是: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追,结果还是没能赶上,在整个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较大6.甲车、乙车的s﹣t运动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B.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C.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变化D.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5:47.1877年第一台留声机诞生,结构如图所示,在喇叭筒的底部有一块薄膜,中心有一根针头,针尖处在可旋转且糊着锡纸的圆筒上,对着喇叭筒说话,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振动,引起薄膜的振动,钢针就在锡纸上刻出深浅不同的槽纹来,声音就记录在圆筒上了,放音时,当唱针沿着槽纹重复原来的振动时,就发出了原来的声音.下列关于录音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说话的快慢高低主要指声音的音色B.声波通过空气传到薄膜引起薄膜的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C.对着喇叭筒说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D.声音的响度越大,短针的振动频率愈快8.雪雕主要就是将雪当做塑形的材料,把它捏成固定的形状,再组合起来并修整细节.雪雕需要的雪量比较大,可以使用“造雪机”制造“人工雪”,造雪机先用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压缩空气从喷嘴喷出,由于膨胀而迅速降温成为“冷空气”,再用风扇吧水吹成微小的水滴抛射出去,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不断聚集成雪花飞向空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堆雪人所用的“自然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人工雪”制造过程中,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C.雪雕在0℃以下的东北极寒的天气了会变小,是发生了熔化现象D.形成小冰晶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方的空白处)9.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大门入口的场景(1)图甲中标志牌中最下面的标识是静止鸣笛标志,这种标识是指在处控制噪声.(2)图甲中标志牌张最上面的标识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图乙为小区转弯处,路口放置的反光镜是镜(选填“平面”、“凸面”、“凹面”),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10.家用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是根据测温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与实验用温度计不同,体温计使用前一定要.11.2014年3月,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楚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到指定雾区时,可以播撒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蒸气成大水滴附着在凝结核上,雾滴为水蒸气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暖雾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12.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米.13.虽然距离人类登陆月球已经过去了40多年的时间,但似乎到现在,人类都没有测试在上面奔跑的最快速度,终于,一群科学家们在近日想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如图所示,测试人员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相对跑步机上的传送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测试结果显示是3英里/小时(一英里等于1.609公里,一公里等于1000米),约为m/s(保留2为小数),大大超出预期,人们在月球上,象在地球上一样尽情奔跑是不可能的,面对面交谈也不可能,这是因为不能传声.14.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反射,则反射角为度,如果入射角增大1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15.沈阳的冬天,在人多拥挤的公交车玻璃(选填“车内”、“车外”)一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和上述现象一样,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也是(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三、计算题(共1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2)从沈阳到北京的全程平均速度?四、作图、实验题(毎空2分,共25分)17.如图所示为三个实验的装置图,请你根据所学写出对应的实验结论,图甲:步骤: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比较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生音调的关系.结论:图乙:步骤: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结论:图丙:步骤:三块纸板叠放,并在相同位置扎一个孔,再将它们和光屏一次竖立在水平桌面(如图),用激光手电筒对准距离最近的纸板孔水平照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光点.结论:18.(2014秋•沈阳期中)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3)如果在图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的时针和分针在平面镜的像.19.如图甲所示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分别为00::00,00:03,00:05(数字分别表示“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若AB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m/s.(3)乙图是小明的改进实验,在桌面上利用纸板和支架制作一个斜面,将铅笔在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滚动,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五、综合题(毎空2分,共17分)20.(2014秋•沈阳期中)在探究“海波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图.(2)图3显示的是寒暑表的区域放大图,请你读出示数为℃,研究水的沸腾实验(“能”、“不能”)使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3)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如图4所示,请指出其操作错误的地方:.(4)下面表格中小明记录了加热水到沸腾过程的温度,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从表格中水沸腾的温度可以看出,实验地点的气压(选填“高于”、“等于”、“低于”)一标准大气压.(5)根据表格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5的方格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以得到水沸腾时温)若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6分,其中1-6小题为单项题,每小题3分,7-8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玲利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高是55cmB.小玲用力抖动课本发声,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小玲手拿着玻璃片靠近热水杯的上方,不一会儿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滴是升华现象D.小玲能看到课本上不发光的字,是因为字镜面反射的光进入了小玲的眼睛【考点】长度的估测;液化及液化现象;声音的产生;漫反射.【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①根据对物体长度的了解作出判断;②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③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④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物体发生了漫反射.【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错误;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书本抖动可以发出声音.此选项正确;C、热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板液化成为小水滴.此选项错误;D、小玲能看到课本上不发光的字,是因为字漫反射的光进入了小玲的眼睛.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声音的产生、液化和漫反射现象,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2.2014年10月7日,云南省普洱市发生了6.6级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32人受伤,灾区正在积极的开展救灾工作,据央广网消息称,震前,太阳河国家公园动物行为异常,对地震反应强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反应异常是因为它们能接收到地震发出的超声波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Hz,无法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C.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可用石块敲击发出声响的物体,声音能够传递求救信息D.抢救时可以使用“声波震动探测仪”,探测到人发出的超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人耳无法听到次声波,但有些动物却可以听得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且固体传声的效果要优于空气传声的效果.【解答】解:A、动物反应异常是因为它们能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而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B、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而不是2000Hz,故B错误;C、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可用石块敲击发出声响的物体,由于固体传声效果较好,所以声音能够传递求救信息,故C正确;D、抢救时可以使用“声波震动探测仪”,探测到人发出的声波,而不是探测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地震中的声现象为背景中,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传播信息等,属声学综合题.3.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感觉不会太烫,是利用了水汽化吸热C.黑龙江的北部最低气温可达﹣52.3℃,可以使用测温液体为水银的温度计测量气温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为﹣38.3℃;④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此选项正确;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此选项正确;C、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而水银的凝固点为﹣38.3℃,没等到测出当地气温,里面的水银已经凝固了,无法使用.此选项错误;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态的变化特点和凝固点,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对测量对象作出估计,然后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如果选择的温度计不合适,不但无法测量物体温度,还可能损坏温度计.4.2014年10月8日傍晚17点后,如图所示,2014年唯一一次“面向”中国观众的月全食上演,堪称年度最佳月食.下列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如图原理一致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人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镜中花【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首先明确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再逐一判断各选项中的光现象的原理,再进行对照.【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月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不合题意;C、人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D、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的区分,要知道月食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寓言《龟兔赛跑》讲述的是: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追,结果还是没能赶上,在整个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较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2)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3)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指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有的时间都计算在内).【解答】解: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即乌龟的平均速度大).因此选项A、B、C中的说法都不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和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6.甲车、乙车的s﹣t运动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B.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C.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变化D.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5:4【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2)根据图象可知时间相同时的路程关系,根据v=求出两者的速度之比,然后判断两者速度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的s﹣t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则它们均做匀速之间运动,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变化,故B错误,C正确;(2)由图象可知,当t=8s时,s甲=8m,s乙=4m,由v=可得,两者的速度之比为:====,则甲车的运动速度比乙车的运动速度大,故A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7.1877年第一台留声机诞生,结构如图所示,在喇叭筒的底部有一块薄膜,中心有一根针头,针尖处在可旋转且糊着锡纸的圆筒上,对着喇叭筒说话,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振动,引起薄膜的振动,钢针就在锡纸上刻出深浅不同的槽纹来,声音就记录在圆筒上了,放音时,当唱针沿着槽纹重复原来的振动时,就发出了原来的声音.下列关于录音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说话的快慢高低主要指声音的音色B.声波通过空气传到薄膜引起薄膜的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C.对着喇叭筒说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D.声音的响度越大,短针的振动频率愈快【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对着喇叭筒说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解答】解:A、说话的快慢高低主要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声波通过空气传到薄膜引起薄膜的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C、对着喇叭筒说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故C正确D、声音的响度越大,短针的振动振幅越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和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难度不大.8.雪雕主要就是将雪当做塑形的材料,把它捏成固定的形状,再组合起来并修整细节.雪雕需要的雪量比较大,可以使用“造雪机”制造“人工雪”,造雪机先用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压缩空气从喷嘴喷出,由于膨胀而迅速降温成为“冷空气”,再用风扇吧水吹成微小的水滴抛射出去,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不断聚集成雪花飞向空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堆雪人所用的“自然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人工雪”制造过程中,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C.雪雕在0℃以下的东北极寒的天气了会变小,是发生了熔化现象D.形成小冰晶的过程是放热过程【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过程中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较凝固,过程中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过程中吸热.【解答】解:A、堆雪人所用的“自然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B、“人工雪”制造过程中,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故B正确;C、雪雕在0℃以下的东北极寒的天气了会变小,是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错误;D、凝华、凝固过程中都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20分,请把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方的空白处)9.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大门入口的场景(1)图甲中标志牌中最下面的标识是静止鸣笛标志,这种标识是指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图甲中标志牌张最上面的标识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最大车速不超过5km/h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72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图乙为小区转弯处,路口放置的反光镜是凸面镜(选填“平面”、“凸面”、“凹面”),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3)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解答】解:(1)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图中甲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时间:t===0.02h=72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3)街头路口的反光镜,从中可以看到更广的地方,说明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能增大司机的观察范围,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故答案为:(1)声源;(2)最大车速不超过5km/h;72;运动;(3)凸面.【点评】①明确减弱噪声与监测噪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此题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再去根据题目要求作答.②由标志牌获取足够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志牌,我们应能够读懂各种标志牌,懂得标志牌所表示的含义.③本题考查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10.家用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 ℃,是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与实验用温度计不同,体温计使用前一定要甩一甩.【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使用时需要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家用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与实验室温度计不同的是,又有结构上多了一个弯管(缩口),水银不会自动回到玻璃泡中,使用前要甩一甩.故答案为:35~42;热胀冷缩;甩一甩.【点评】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于温度计的了解,比较基础.11.2014年3月,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可有效清楚雾霾,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行到指定雾区时,可以播撒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蒸气液化成大水滴附着在凝结核上,雾滴汽化为水蒸气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暖雾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1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31

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cm.2.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3.从2012年9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钓鱼岛距上海约360海里,我国最大的执法船“海监50”的最大航速为18节(1节=l海里/时),该船从上海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至少需要小时.“海监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4.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m.5.(1)如图1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6.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②.7.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减弱噪声.“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来分辨.8.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关(选填“有”或“无”).9.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所示,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10.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选择题(共20分,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的0分)11.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5m 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40℃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 D.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12.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1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14.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天亮,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1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国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路灯下形成人影C.日食D.平静的水面上有桥和树的倒影三、简答、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6分.)17.随着社会的发展,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请你结合相关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为会昌县创建宜居县城,提出两条关于减弱噪声方面的建议并说明理由.18.(1)在图1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 画出入射光线AO ,并标出入射角度数.(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2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19.暑假时,胡爷爷驾车从会昌西江到赣州旅游,汽车以9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0.5h 到达于都县城,休息0.5h 后,再以8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1h 到达赣州.求:(1)会昌西江到于都,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会昌西江到赣州,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四、实验题.(共20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小题各8分)20.(1)如图1所示,用A 、B 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2)在图2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3)在图3中是用秒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 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2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纸板发生 .(2)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 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入射角.(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2.下面是小华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过程.(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 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 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果在a 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在白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 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3.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45cm 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v===…方法2:v==[++]÷3=…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写出一点即可).24.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编号材料A 尼龙B 尼龙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25.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 3.1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长度单位;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①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②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故答案为:cm;3.10.【点评】①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②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太阳.【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跨学科.【分析】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解答】解:“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太阳,船和青山或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船,太阳.【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3.从2012年9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钓鱼岛距上海约360海里,我国最大的执法船“海监50”的最大航速为18节(1节=l海里/时),该船从上海出发到达钓鱼岛的时间至少需要20 小时.“海监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得到轮船行驶时间;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解答】解:海监船行驶的速度v=18节=18海里/小时,因为v=,所以海监船从上海到钓鱼岛的时间为t===20小时;“海监50”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20;运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和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是力学规律是考查,难度不大.4.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30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450 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s),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解答】解: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650m,v甲===30m/s;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故答案为:30;45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5.(1)如图1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化实验”.【解答】解:(1)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答案为:(1)振动;(2)介质.【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两个知识点,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注意转换法和理想实验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6.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响度,②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声现象.【分析】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通常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同时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解答】解:乐音的三种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由图可知,①应该为响度;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②应为频率.故答案为:响度;频率.【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识图,然后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牢记影响声音三特性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7.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人耳处、在传播中.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解答】解: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音色.【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本规律的应用,包括声音的特性和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属于重要规律的应用,但难度不大.8.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实”或“虚”),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选填“有”或“无”).【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解答】解: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答案为:实;无.【点评】分析“小孔成像”时,对小孔的要求是小孔应很小,如果小孔过大,则通过的是大面积的光束,不再呈现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说明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特点.9.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所示,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60°.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选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考点】光的反射.【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根据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然后可求得入射角.(2)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即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竖直安装,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视线.【解答】解:(1)已知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天上月亮与水面的夹角也是30°,则入射角为90°﹣30°=60°.(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光线经反射后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因此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故答案为:60°;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比较简单.10.小丽上学前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与镜的距离多远,都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远离平面镜时,小丽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所以像离人的距离变大;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人远离镜时,镜中的像视觉上变小了,但真实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变大;不变.【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题中说的像的大小是真实的大小,而不是视觉上的大小,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变.二、选择题(共20分,第11~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的0分)11.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5m B.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40℃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m/s D.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1min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2.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 B. C. D.【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包含两层意思: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相同.物体作绝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情况下都作变速运动.13.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14.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天亮,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考点】音色;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A正确;B、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0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0

2015-2016学年广西来宾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论”是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哥白尼B.伽利略C.爱因斯坦 D.牛顿2.以下单位中,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A.米B.光年 C.毫秒 D.厘米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在道路两旁植树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休息时间禁止小区内施工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可以听到超声波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C.宇航员在太空中是直接用声音交流D.“请勿高声喧哗”指的是要降低音调从表格可发现的规律是()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速度约为4m/s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cmC.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后门的时间约为1s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90m/s7.深秋,乐乐坐在树下看书,一阵风刮来,树叶纷纷落下.以乐乐为参照物,下列物体运动的是()A.书B.树C.地面 D.正在下落的树叶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m/sD.光从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校准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C.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循操作规则引起的D.选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10.小华站在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小华与他的像的距离、小华的像的大小将()A.变小,变大B.不变,变小C.变小,不变D.变大,不变1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2.75cm、2.45cm、2.76cm、2.7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2.76cm B.2.757cm C.2.75cm D.2.68cm1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分辨出来,那么障碍物到发声的人的距离至少是()A.10m B.34m C.17m D.68m13.晚上,当人沿着直线靠近一盏路灯再远离它的过程中,人的影子长度变化是()A.一直变短 B.一直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边长14.“潭清疑水浅”是古诗词中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可以用来解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速太快15.猎豹奔跑速度是30m/s,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猎豹、汽车、运动员B.汽车、猎豹、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猎豹D.猎豹、运动员、汽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16.以下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树木生长 B.爱国卫生运动C.乌云遮住了月亮D.地球绕着太阳转17.以下各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鸟在水中“倒影”B.立竿见“影”C.筷子在水中部分“折了”D.用潜望镜观察18.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C.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短D.运动相同的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短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24分.19.请在图(1)中作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图(2)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界面处,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20.用图示分度值为的测量物体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2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时间的仪器,长针走一圈是s,该表的示数为.22.用图示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一些实验:(1)将细线悬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听到的音叉响声变大,同时看到乒乓球被弹得更远,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我们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化法”)23.如图是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着斜面向下运动,从电子表读出该过程用时为5s.(1)该实验原理是;(2)滑块从斜面顶端到底端通过路程为;(3)整个过程滑块的平均速度是m/s.24.小芳的实验小组用图示实验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了A、B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应该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观察到像的大小又能确定像的;(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小心地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小芳在(填“A”或“B”)册观察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发现B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将(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5)将蜡烛放在不同的位置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6)另一组同学在实验时,把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都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5.音乐会上,舞台上歌唱演员的优美歌声通过空气传向距离34m的场内听众小刘,同时通过无线电波传向远在会场外3000km处收音机旁的听众小华.请通过计算说明小刘和小华谁先听到歌声.(电磁波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26.D字头列车,全程是“动车组旅客列车”,可简称“动车”.目前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运营的列车都是动车组.下表是在网上查询的从南宁东到桂林北D8238动车时刻表的部分信(2)动车从来宾北到桂林北平均速度是多少?(3)动车以200km/h的速度通过一隧道所用时间为54s,该隧道长度是多少千米?2015-2016学年广西来宾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对论”是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哥白尼B.伽利略C.爱因斯坦 D.牛顿【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全面否定了地心说.不符合题意;B、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不符合题意;C、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符合题意;D、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以下单位中,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A.米B.光年 C.毫秒 D.厘米【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掌握分析答题.【解答】解:米、光年、厘米都是长度单位,毫秒是时间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要知道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一道基础题.3.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在道路两旁植树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休息时间禁止小区内施工【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休息时间禁止小区内施工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的区别,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可以听到超声波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C.宇航员在太空中是直接用声音交流D.“请勿高声喧哗”指的是要降低音调【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请勿高声谈笑”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解答】解:A、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A错误;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的,故B正确;C、宇航员在太空中是不能直接用声音交流,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D、“请勿高声谈笑”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响度即人耳感知声音的条件,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单.从表格可发现的规律是()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归纳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C错误;从表格中不能发现反射时光路可逆的,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等规律,故只有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时光路可逆的、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等规律不能从此表格中总结出来.6.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速度约为4m/s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cmC.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后门的时间约为1s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90m/s【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4m/s=14.4km/h,符合骑自行车的速度,故A正确;B、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m,故B错误;C、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后门约需时5s;故C错误;D、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平均速度约为90km/h,合25m/s,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7.深秋,乐乐坐在树下看书,一阵风刮来,树叶纷纷落下.以乐乐为参照物,下列物体运动的是()A.书B.树C.地面 D.正在下落的树叶【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解答】解:以乐乐自己为参照物,乐乐自己与地面、树和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乐乐为参照物,地面、树和书是静止的.正在下落的树叶与乐乐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注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m/sD.光从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考点】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根据光源的定义、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速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可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做出判断.【解答】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故C错误;D、光从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光源的定义、光的直线传播、光速以及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属光学综合题.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校准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B.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C.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循操作规则引起的D.选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A、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校准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不可以消除误差,故A错误;B、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故B错误;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而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循操作规则引起的,故C正确;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10.小华站在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小华与他的像的距离、小华的像的大小将()A.变小,变大B.不变,变小C.变小,不变D.变大,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林走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物距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当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由于视角的变化,会引起所观察到像的变化,实际像的大小不变.1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2.75cm、2.45cm、2.76cm、2.7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2.76cm B.2.757cm C.2.75cm D.2.68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虽然因为估读值的不同,测量结果有所不同,但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准确值不同的,属于错误的数据,应该祛除.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最终的平均值记作物体长度.【解答】解:分析数据知:前三次的测量结果,准确值都相同,2.45cm的准确值与前三次的不同,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应删除;物体的长度为L=≈2.76cm.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物体长度时,最终结果应该与测量值保持相同的有效数字,不能整除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1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就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分辨出来,那么障碍物到发声的人的距离至少是()A.10m B.34m C.17m D.68m【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已知声速为340m/s,当测得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就可求出人离墙至少的距离.【解答】解:时间间隔为t==0.05s,由公式v=得:s=vt=340m/s×0.05s=17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13.晚上,当人沿着直线靠近一盏路灯再远离它的过程中,人的影子长度变化是()A.一直变短 B.一直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边长【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人影的长度变化:影子的长度取决于人的身高,人和光源之间的距离,人和光源的角度.14.“潭清疑水浅”是古诗词中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可以用来解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速太快【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解答】解:“潭清疑水浅”是潭底反射的光经界面发生折射后,发生偏折,使人感觉好像池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是一种折射现象.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等知识点,告诉我们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15.猎豹奔跑速度是30m/s,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猎豹、汽车、运动员B.汽车、猎豹、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猎豹D.猎豹、运动员、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猎豹奔跑速度是v猎豹=30m/s,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由此可见,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猎豹、汽车、运动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16.以下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树木生长 B.爱国卫生运动C.乌云遮住了月亮D.地球绕着太阳转【考点】机械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A、树木生长,是植物生长现象,不是机械运动;B、爱国卫生运动,是一种活动形式,不是机械运动;C、乌云遮住了月亮,是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D、地球绕着太阳转,是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选CD.【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17.以下各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鸟在水中“倒影”B.立竿见“影”C.筷子在水中部分“折了”D.用潜望镜观察【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鸟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用潜望镜观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18.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C.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短D.运动相同的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参照思想;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上,找出一定时间内的路程可求两车的运动速度,然后判断甲车的运动状态;(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通过30m两车所用时间,比较即可;(4)分析图象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由图知,甲、乙两车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乙两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为40m,速度为v甲===4m/s,乙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为60m,速度为v乙===6m/s,v乙>v甲,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做直线运动,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B正确;C、根据v=可得,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t甲===7.5s,乙车所用的时间:t乙===5s,所以,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甲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为40m,乙车在10s内行驶的路程为60m,所以,运动相同的时间,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短,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24分.19.请在图(1)中作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6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16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满分32分)1.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车为标准,坐着的人是的,若是以路边的树为标准,车内的人是的.2.王亮正在教室内做作业时听到教室外有位同学叫他,他听到叫声是通过传播,并通过声音的分辨出叫他的同学是谁.3.我们搬动课桌时,桌腿与地面相碰,使桌子产生声音;楼下教室里的同学即使关闭好门窗,也会被这些声音所干扰,说明声音还能在体中传播.4.要能区别自己发出的声音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回声和原声的相差时间至少是秒,也就是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米.5.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km/h.6.如图,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的.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7.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遇冷经过而形成的.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面方框里.(共13小题,满分39分,每小题3分)8.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B.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9.一只钢笔的高度最接近于()A.1m B.1dm C.1cm D.1mm10.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B.固体能传声,液体、气体不能传播声音C.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D.音叉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1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13.由于冷空气突然袭来,小明同学不小心感冒了,在吃药时感觉热水不冷不热,你认为是小明喝的热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A.35℃ B.55℃ C.75℃ D.15℃1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1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16.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7.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D.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18.使用液体温度计时,为防止温度计内液体将玻璃泡胀破,必须注意()A.不要测量超出液体温度计最大刻度值的温度B.不要测量低于液体温度计最小刻度值的温度C.不要使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D.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要稍侯一会儿再读数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C.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的快得多三.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23分)2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22.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第7分钟处于态.23.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②.(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2所示.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中还需要的仪器是.(3)小丽想要节约一些酒精灯的燃料,并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采取措施是.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水沸腾后移走酒精灯,水沸腾,所以水沸腾时需要热.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24.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张武帮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满分32分)1.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车为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若是以路边的树为标准,车内的人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以车为参照物,人相对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坐着的人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其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车内的人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王亮正在教室内做作业时听到教室外有位同学叫他,他听到叫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并通过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叫他的同学是谁.【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王亮听到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他的耳中;他通过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叫他的同学是谁,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空气;音色.【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3.我们搬动课桌时,桌腿与地面相碰,使桌子振动产生声音;楼下教室里的同学即使关闭好门窗,也会被这些声音所干扰,说明声音还能在固体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解答】解:搬动课桌时,桌腿与地面相碰,桌子振动发出声音.楼下教室里的同学即使关闭好门窗,也会被这些声音所干扰,这是由于声音能够在固体(楼板)中传播造成的.故答案为:振动;固.【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4.要能区别自己发出的声音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回声和原声的相差时间至少是0.1 秒,也就是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17 米.【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声现象.【分析】知道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差为0.1s,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就可求出人应距高墙的最短距离.【解答】解:人耳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差为0.1s,则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为t=×0.1s=0.05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那么距离高墙的最短距离为s=vt=0.05s×340m/s=17m.故答案为:0.1;17.【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5.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48 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100 km/h.【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分析】由题知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和A到B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计算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知,汽车在A处时,时间是7h;到达B处时,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t=7h48min﹣7h=48min=0.8h,由图可知,从A处到B处的路程:s=120km﹣40km=80km,则从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v===100km/h.故答案为:48,100.【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6.如图,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图中问题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状态;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兰兰与扶手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兰兰台阶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是静止的.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静止;静止;振动;音调.【点评】判断运动或或静止时要看小华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此题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音调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分析声音的物理特征时,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7.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经过液化而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为液态小水滴,发生的是液化现象.【解答】解:叶片上的露珠是液态,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液化的特点,知道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根据选项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分析.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面方框里.(共13小题,满分39分,每小题3分)8.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B.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C.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若以橡皮艇为参照物,由于顺流而下,即橡皮艇与水的速度相同,江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该选项正确;B、由于探险队员静止的坐在橡皮艇上,所以探险队员与江水及橡皮艇的速度相同,所以若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也是静止的,故该选项是错误的;C、由于探险队员随着橡皮艇是顺流而下的运动,故以岸边不动的树木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故该选项是错误的;D、由于探险队员与橡皮艇的运动速度相同,所以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静止的,故该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9.一只钢笔的高度最接近于()A.1m B.1dm C.1cm D.1m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可知,一支钢笔的高度约为10cm,A、1m=100cm,不符合要求;B、1dm=10cm,符合要求;C、1cm,不符合要求;D、1mm=0.1cm,不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主动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练习,积累估测的经验,同时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10.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考点】音色.【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我们辨别声音是根据音色;模仿声音主要是模仿音色,只有音色一样,才感觉相同.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B.固体能传声,液体、气体不能传播声音C.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面对面相互交谈D.音叉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一般是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解答】解:A、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充当传播介质,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传声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面对面交谈;故C错误;D、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发出的声音继续向外传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二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13.由于冷空气突然袭来,小明同学不小心感冒了,在吃药时感觉热水不冷不热,你认为是小明喝的热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A.35℃ B.55℃ C.75℃ D.15℃【考点】温度.【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解答】解: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水温为35℃,与人的体温非常接近,也就是冷热程度基本相同,所以人接触水的感觉是不冷不热;55℃、75℃都明显高于人的正常体温,喝这样的热水,人会有明显热的感觉;15℃远远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喝这样的冷水,人会有明显凉的感觉.故选A.【点评】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和实践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观察、多思考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min和后40min走的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平均速度.【解答】解:t1=20min=h=h,s1=v1t1=30km/h×h=10km,t2=40min=h=h,s2=v2t2=60km/h×h=40km,v====50km/h.故选D.【点评】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1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16.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17.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D.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①物态的几种变化,液态气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和继续吸热.【解答】解: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因为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B、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啤酒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酒瓶上形成小水珠,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会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时需要从身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可能发生,不符合题意;D、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其温度是低于0℃的,所以需要先通过热传递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温度到达熔点后才能继续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熔化.故选D.【点评】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物理学的学以致用.18.使用液体温度计时,为防止温度计内液体将玻璃泡胀破,必须注意()A.不要测量超出液体温度计最大刻度值的温度B.不要测量低于液体温度计最小刻度值的温度C.不要使液体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D.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要稍侯一会儿再读数【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一般为酒精、水银或煤油,而它们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为保证温度计不被胀破,所以待测物体温度不能大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解答】解:。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2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22

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四师七十一团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36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 B.20℃ C.22℃ D.26℃3.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4.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色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5.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8.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9.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0.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1.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关紧门窗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C.戴上耳罩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1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1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1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1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8.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9.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20.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21.“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大.“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高.22.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23.音调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系,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有关.24.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声音的哪一个特性:(1)“你的声音真好听”是指声音的.(2)“雷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3)“小孩尖叫声刺耳”是指声音的.25.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26.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选填增大或减小)27.在物理学中长度的测量仪器是;时间测量仪器是;温度计是测的仪器,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28.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29.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低于20Hz声音叫.这两种声音人耳都(填“能”或“不能”)听到.30.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又说明不能传播声音.三、探究与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31.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在图3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分析图4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3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四、综合应用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3.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34.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听到第一次敲击声敲击相隔时间为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米?(要求:在空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四师七十一团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36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解答】解:AB、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因此温度为0℃时,水、冰都可以存在;故AB错误;CD、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因此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0℃的规定和蒸发的条件,属于基础题.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 B.20℃ C.22℃ D.26℃【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热和能.【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解答】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22﹣4)+0℃=20℃.故选B.【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3.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考点】音色.【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我们辨别声音是根据音色;模仿声音主要是模仿音色,只有音色一样,才感觉相同.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4.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色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因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因振动频率不同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养蜂人可以根据音调进行分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5.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与光.【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要求;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故B不符合要求;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不符合要求;D、孕妇做“B超”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是一道基础题.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题;推理法.【分析】解答本题我们需要掌握估测法: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为1.1m/s左右,5m/s应该是骑自行车的速度.故A不符合实际;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纸的厚度在0.1mm以下.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8.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时,物体是静止的.分析游客相当于船舱、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是否变化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1)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对于船舱位置不变,所以说游客相当于船舱是静止的.(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时,游客相当于河水、迎面驶来的船、河岸上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参照物的选择方法解题.9.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熔化和凝固现象,我们需要根据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来分析.10.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考点】音调.【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11.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关紧门窗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C.戴上耳罩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正确、符合题意.C、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2.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C、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可以加快湿衣服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一道应用题.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解答】解:A、灯丝变细是由于灯丝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正确.B、大雾是液态的水,大雾散去,是指水从液体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C、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水的过程,也需要放热.故C正确.D、人出汗后,汗液蒸发吸热,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点较全,考查学生学习热学的许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点的积累,并不断反复练习,加深印象.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考点】机械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是流动的,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B、心潮澎湃,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机械运动;C、海水奔腾,是说海水不断向前运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流星似箭,是说流星相对于天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点评】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1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熔化、凝华、凝固、液化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冰的形成属于凝固;雪的形成属于凝华.故A错误;B、凝固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冰的形成属于凝固;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雪花的形成是凝华过程.故B正确;C、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而雪的形成属于凝华.故C错误;D、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点评】针对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首先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华、凝固、液化、汽化、升华的定义进行判断.16.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在靠近液泡附近有一个缩口,这个缩口使得液柱中的水银不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必须靠甩才行.因此,用未甩过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用示数为39℃的体温计测体温38℃的病人时,水银不能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仍为39℃;用这支体温计测体温为40℃的病人时,液泡内的水银膨胀,仍可使液柱上升,达到40℃.故选B.【点评】了解体温计的构造,理解缩口这一结构在测量时所起的作用,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17.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18.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考点】响度.【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扩音机可以使声音增强,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会变化;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9.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云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月亮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月亮躲进云里,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月亮躲进云里,说明月亮是运动的,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云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被研究的物体是乌云,乌云遮住了月亮,说明乌云是运动的,乌云和月亮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月亮为参照物.(2)同步卫星运转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所以相对地球位置没有改变,始终在地球的上方,所以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位置发生改变,相对太阳是运动的;。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五四制1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五四制1

黑龙江省哈尔滨四十七中2015~2016 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6 分)1.关于中学生身边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位中学生的身高1.65m B.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0HzC.中学生心率75 次/分D.步行的速度约为l2m/s2.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3.“小小竹排江中游”和“巍巍青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依次是()A.竹排,青山B.青山,竹排C.江水,河岸D.青山,河岸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 与B B.B 与C C.C 与D D.A 与C5.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塑料尺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时,即使尺子振动的幅度很大,我们依然无法听到声音,这是因为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能都被我们听到6.下列控制噪声的做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的是()A.汽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B.强噪音环境工作戴耳罩C.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D.电子阅览室内禁止大声说话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C.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B.手影游戏 C.潜望镜 D.自行车尾灯9.﹣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传播路径的是()A .B .C . D.10.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C.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11.下面四幅图中有关光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地面上出现竖直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B . 漫反射中的有些光线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C . 右边同学能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由于光从空气申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D . 医生能通过光纤看到病人体内的病灶是由于光只能传递能量12.物理学中有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B .声波的形成与水波的形成类似,可以借助水波的形成理解声波的形成,应用了类比法C .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即光线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应用了建模法D .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应用了等效替代法二、非选择题13.测量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用途,如图,写出甲实验中读数时 的错误 ,乙实验中停表的读数为 s .14.如图所示是车站送行的情景,小聪和小明谁的说法对?.判断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15.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16.学习了声音的传播知识和光的传播知识后,同学们认为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一个相似之处:;写出一个不同之处:.17.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18.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当我们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不同,而钟声听起来“悠扬悦耳”是指编钟发出声音的(填“响度”、“音调”“音色”).19.如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圆牌的含义是,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内容求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多长时间?20.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具有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21.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22.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23.如图所示,小聪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小猫要偷吃鱼.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吃鱼时光的传播方向,并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 点的光路图.25.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探究“气泡上升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使用的测量工具有.下表为同学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26.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 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证据如图乙.(1)依据实验证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根据图乙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27.小聪和小明每天都照镜子,小聪觉得“在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自己要小”,小明把手放在镜子上“觉得镜中手的像和手一样大”.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了一块平面镜.(1)在镜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是手不能伸到镜中,无法继续进行探究.你认为该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后,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情景,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纸条来模拟平面镜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同学们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请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论证.28.如图所示是学校百米赛跑发令的情景,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声后开始计时,测得冠军成绩是11.50s.(声速为340m/s,忽略光传播的时间)(1)观众是通过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终点计时员是通过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该运动员跑百米的真实成绩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该运动员跑百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黑龙江省哈尔滨四十七中2015~2016 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6 分)1.关于中学生身边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位中学生的身高1.65m B.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0Hz C.中学生心率75 次/分D.步行的速度约为l2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1.65m 左右,故A 正确;B、人的听声范围约为20Hz﹣20000Hz,故B 正确;C、正常人的心率在70 次/分左右,中学生心率75 次/分,符合实际情况,故C 正确;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lm/s 左右,故D 错误.故选D.【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 错误;A、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B 正确;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只可以减小;故C 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是有必要的;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办法,要知道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3.“小小竹排江中游”和“巍巍青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依次是()A.竹排,青山B.青山,竹排C.江水,河岸D.青山,河岸【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意思是说“竹排”在运动,“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说“青山”在运动. A、选取参照物时,一般不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否则的话研究对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故A 错误; B、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竹排在运动;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与竹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在运动,B 符合题意; C、以江水为参照物,竹排顺水而流,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竹排处于静止;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青山处于静止,C 错误; D、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在运动;但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D 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以古诗句为背景,通过参照物的选取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 与B B.B 与C C.C 与D D.A 与C【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 图象和v﹣t 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如果是v﹣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如果是s﹣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 与t 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5.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塑料尺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较长时,即使尺子振动的幅度很大,我们依然无法听到声音,这是因为物体振 动发出的声音不能都被我们听到【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 低;(4)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 【解答】解:A 、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 正确; B 、实验时应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的越 慢,发出的音调越低;故 B 错误; C 、实验时,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尺子的力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故 C 正 确; 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 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 20Hz ,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所以听不到声音;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6.下列控制噪声的做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控制的是( )A .汽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B . 强噪音环境工作戴耳罩C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D . 电子阅览室内禁止大声说话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 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解答】解:A 、在汽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不合题意. B 、强噪音环境工作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不合题意. C 、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符合题意. D 、电子阅览室内禁止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不合题意.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 答.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C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3)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4)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 A 错误;B 、太空中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 B 正确;C 、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身体的,是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故 C 正确;D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 D 正确.故选:A .【点评】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要求学生对声音及其特性,以及声音的传播及特征等知识点全面掌 握.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插入水中的筷子B . 手影游戏C .潜望镜D . 自行车尾灯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②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有:用放大镜看物体,凸透镜成像,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被“折断”,水 中的鱼“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解答】解:A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A 符合题意; B 、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 C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 D 、自行车尾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生活中常 见的光现象.9.﹣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传播路径的是(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 不正确;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故B 不正确;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该选项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而图中没有反射现象,故D 不正确.故选C.【点评】解此类问题,要深刻理解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光线的方向、位置和角度的大小.10.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明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小明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C.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明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镜面反射【考点】光的反射;漫反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解答】解: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聪和小明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故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这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所以本题关键在于“不同位置”上都能看到.11.下面四幅图中有关光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上出现竖直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B.漫反射中的有些光线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C.右边同学能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由于光从空气申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D.医生能通过光纤看到病人体内的病灶是由于光只能传递能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光纤通信.【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从水中物体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4)光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故A 正确;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 错误; C、能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 错误; D、光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12.物理学中有很多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声波的形成与水波的形成类似,可以借助水波的形成理解声波的形成,应用了类比法 C.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即光线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应用了建模法 D.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应用了等效替代法【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其他综合题.【分析】结合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建模法、等效替代法的相关定义与应用,结合选项中的实例可逐一做出判断.【解答】解:A、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应每次只研究与一个量的关系,而控制其它的量不变,所以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 正确; B、声波的形成与水波的形成类似,可以借助水波的形成理解声波的形成,应用了类比法,故B 正确; C、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即光线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应用了建模法,也叫模型法,故C 正确; D、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是运用了比较思想,与等效替代法无关,故D 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物理学中常见的几种研究方法,并能结合其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做出判断,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13.测量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用途,如图,写出甲实验中读数时 的错误 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乙实验中停表的读数为 307.5 s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有刻 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小表盘代表分,大表盘代表秒,把两个表盘的读数相加,即为停表的示数.【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物体右侧所对刻线相垂直;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偏 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 ,指针在 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 时间为 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5min7.5s=307.5s .故答案为: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307.5.【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 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注意时间单位换算 1min=60s .14.如图所示是车站送行的情景,小聪和小明谁的说法对? 都对 .判断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小明选择火车为参照物,小聪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 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 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 火车开动时,火车与小聪或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不会,小聪说火车开动了,是以自己或地面为参照 物的; 小明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火车与地面上的小聪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明说小聪他们向后退, 是以自己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的,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平行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选出并填写在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1.建立“日心说”的物理学家是()A.哥白尼B.牛顿 C.伽利略D.爱因斯坦2.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的蒸发 B.树木生长 C.铁钉生锈 D.骏马奔驰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23mm B.10dm C.26cm D.1m4.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5.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测量的是()A. B. C. D.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是根据()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源振动的快慢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6s,后一半路程也做匀速运动需要4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等10.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测量时若用力拉皮尺,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合nm.12.如图所示甲、乙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发动机转速表和时速表,从表盘指针的指示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km/h,若该轿车保持匀速行驶走完240km的路程需要min.13.在很多城市的高架桥两旁都安装有隔音板,从环境的角度讲是通过途径减弱噪声的.14.如图所示,文文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苹果在空中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运动.15.通常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a)相同的路程比时间;(b)相同的时间比路程,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的成绩获得金牌,裁判是用上述第种方法进行评判的.16.我们常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17.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尺测量误差较小;就使用方法而言,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三、简答题18.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当航天员在飞船的太空仓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1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蜜蜂从我们耳旁飞过时,我们听到蜜蜂“嗡嗡”的叫声,而蝴蝶在我们耳旁飞来飞去,我们却听不到蝴蝶的“叫声”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20.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用厘米刻度尺能测量物理书一张纸的厚度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21题10分、22题11分,23题7分,共28分)21.小丽和小倩同学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于传播后产生对声音了一些疑问,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丽同学猜想: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小倩同学猜想可能与物体快慢有关;于是她们找来一面鼓、泡沫小球若干、小锤一个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她们在实验中观察进行实验;(2)她们听到鼓声是通过(填介质的名称)传到她们耳朵里的.(3)泡沫小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法.(4)小丽同学两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不同,小倩同学接着用同样大小的力快速敲鼓面,然后慢慢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却几乎相同,于是的猜想较合理.22.小惠同学想知道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速度的变化,于是她找来小车一个、平整的斜面一个、厘米刻度尺一把、金属挡板一块、电子表一个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2)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AB之间的路程S= cm,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 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v AC= m/s;(3)在记录通过AB段的时间t AB小惠同学的方法是让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中点B的瞬间记下电子表的读数,你认为她的方法可行吗?若不可行,请你帮她想一种可行办法.23.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然烧速度生产规格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五、计算题与综合应用(22题7分,23题8分,共15分)24.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路过一加油站时车上的乘客告诉他再过40min可以到达厦门,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从加油站到厦门还有多少千米?25.火车以20m/s的速度前进,在距隧道口某处鸣笛,经5秒司机听到回声,此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2014-2015学年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平行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选出并填写在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1.建立“日心说”的物理学家是()A.哥白尼B.牛顿 C.伽利略D.爱因斯坦【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本题只要掌握哥白尼、牛顿、伽利略和爱因斯坦对物理学所作的科学贡献,即可轻松解答.【解答】解:A、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故A正确.B、牛顿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故B错误.C、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D、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掌握科学家的成就,这是物理学史问题,要与其他主干知识一起学习记忆.2.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的蒸发 B.树木生长 C.铁钉生锈 D.骏马奔驰【考点】机械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解答】解:A、水的蒸发,属于分子的运动,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树木生长,但是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骏马奔腾,马的位置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23mm B.10dm C.26cm D.1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 左右.故选C.【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4.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考点】机械运动.【专题】应用题.【分析】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的状态不同;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则由树木相对甲的运动情况得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乙车相对于甲车的运动情况,可得出乙车的运动.【解答】解:因为甲火车上的人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可以判断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列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甲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的速度比树木的速度要快.假设乙车向西运动,由于甲车向西,则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的速度应该是比树木的速度要慢,故此假设也不成立.假设乙车不动,则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树木的速度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假设不成立.由此可以判断乙车是向东运动.所以A、B、C错误.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测量的是()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定性思想;图析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C、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AC不正确;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B不正确;D、物体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方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并且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说法正确;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①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是根据()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声源振动的快慢【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由于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色的定义和特征去解答.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做匀速运动需要6s,后一半路程也做匀速运动需要4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物体通过的路程,求出全程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解答】解:物体走全程需要的时间:t=6s+4s=10s,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4.8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在2秒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等【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如果v﹣t图象平行于时间轴,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速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做变速运动;两速度图象相交,表明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乙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故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据图可知,此时甲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据图可知,在2秒时两个图象对应的速度相同,所以表明此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2s和甲的速度恰好相等,所以2s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速度图象,分析清楚图象即可正确解题,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特点.10.用皮尺测量教室长度时,测量时若用力拉皮尺,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皮卷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皮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注意区分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二、填空题11.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合1×105n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m=109nm,1mm=10﹣3m,1mm=106nm.【解答】解:∵1mm=106nm,∴0.1mm=1×105nm.故答案为:1×105.【点评】长度单位的换算是物理学中基本的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如图所示甲、乙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发动机转速表和时速表,从表盘指针的指示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80 km/h,若该轿车保持匀速行驶走完240km的路程需要180 min.【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①根据速度表示的意义可知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指示的是汽车运动的某时刻的速度;③按②速度行驶,用t=可算出行驶240km的时间.【解答】解:(1)根据速度表示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从图上可知,从表盘指针的指示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值为80km/h;(2)因为v=,所以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4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3h=180min.故答案为:80;180.【点评】此题考查对速度表的读数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13.在很多城市的高架桥两旁都安装有隔音板,从环境的角度讲是通过传播途径减弱噪声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解答】解:在很多城市的高架桥两旁都安装有隔音板,从环境的角度讲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点评】有关噪声问题是声学中常见考点,解题时还要和实际生活结合,考查了生活和物理知识的联系.14.如图所示,文文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苹果在空中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加速直线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解答】解:由图知苹果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苹果的路程越来越大,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苹果做加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加速直线.【点评】正确读取频闪照片上反映的物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照片上两个小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15.通常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a)相同的路程比时间;(b)相同的时间比路程,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的成绩获得金牌,裁判是用上述第 a 种方法进行评判的.【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学中常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三是计算出速度大小进行比较.【解答】解: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的成绩获得金牌,裁判是利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掌握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6.我们常说的“旭日东升”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人们常说“旭日东升”,是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故答案为:地球.【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17.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 A 尺测量误差较小;就使用方法而言, B 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解答】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1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三、简答题18.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当航天员在飞船的太空仓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利用电子通信设备进行,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简答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答:太空中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要进行对话需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蜜蜂从我们耳旁飞过时,我们听到蜜蜂“嗡嗡”的叫声,而蝴蝶在我们耳旁飞来飞去,我们却听不到蝴蝶的“叫声”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波声,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答: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或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的听觉范围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20.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用厘米刻度尺能测量物理书一张纸的厚度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你的测量方法.【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采用累积法,测多算少.【解答】解:用刻度尺测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最好不要包含封面和封尾,因为这两张会比较厚),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得到每张纸的厚度.故答案为:能;用刻度尺测出整本物理课本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得到每张纸的厚度.【点评】测量中要注意一张等于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21题10分、22题11分,23题7分,共28分)21.小丽和小倩同学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于传播后产生对声音了一些疑问,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丽同学猜想: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小倩同学猜想可能与物体快慢有关;于是她们找来一面鼓、泡沫小球若干、小锤一个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1)她们在实验中观察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进行实验;(2)她们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填介质的名称)传到她们耳朵里的.(3)泡沫小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小锤的振动放大;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4)小丽同学两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不同,小倩同学接着用同样大小的力快速敲鼓面,然后慢慢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却几乎相同,于是小丽的猜想较合理.【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其大小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解答】解:(1)图中所示的实验是通过观察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来进行实验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3)泡沫小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小锤的振动放大;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4)小丽同学两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不同,小倩同学接着用同样大小的力快速敲鼓面,然后慢慢敲鼓面发现泡沫小球跳起的高度却几乎相同,小丽的猜想较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