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教学教案
《红色的和谐》就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深色线条勾出简单的形状,然后不分墙壁、地板、桌子涂上一大片红色,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世界。
《红色的和谐》比印象主义者,甚至比高更所想象的东西更奇特、更神秘。
他只用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内部的空间。
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它们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
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限定了户外的景色。
最上面顶头的那座红色建筑物,重复了房间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它建立起这幅风景画的深度幻觉。
马蒂斯抛弃了正规的透视,然而还是加了几笔透视的点缀,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摆的东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纹环绕着桌子边缘的方式。
从本质上看,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了清新的、可触知的绘画空间世界。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与“精神领袖”。
这幅题为《红色的和谐》的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
马蒂斯在这幅画中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他把透视法彻底抽掉,采用日本版画的平涂技法与阿拉伯装饰图案,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
画面体现的是单纯与平衡。
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这些强烈的色彩在东方挂毯般的图案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
他的画以强烈的原色对比、粗犷随意的线条,加上有秩序的均衡构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马蒂斯说:“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
……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无论他是事务员或作家,均给以安息或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时坐下来休息。
”这段话就是他的艺术纲领。
马蒂斯一生追求单纯更单纯,简练再简练,最后他找到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来体现他的艺术主张。
晚年的他,一度迷恋于剪纸艺术。
马蒂斯艺术的单纯性和愉悦性符合当时人们对艺术直觉的心理需求。
他的画风一直影响至今。
教案--亨利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教案--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知识目标:了解“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及马蒂斯的生平事迹。
情感目标:学习什么是装饰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进行美化。
教学重点:什么是绘画中的“野兽派”。
教学难点:“野兽派”的绘画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以前我们学过西方绘画中的“抽象派”绘画,也了解了一些画家的画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野兽派”的绘画技法。
二、新授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野兽派喜欢把人或景物的形状,用简略的方式加以表现,并改变对象原有的色彩面貌,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
《红色的和谐》就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深色线条勾出简单的形状,然后不分墙壁、地板、桌子涂上一大片红色,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世界。
《红色的和谐》比印象主义者,甚至比高更所想象的东西更奇特、更神秘。
他只用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内部的空间。
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它们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
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限定了户外的景色。
最上面顶头的那座红色建筑物,重复了房间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它建立起这幅风景画的深度幻觉。
马蒂斯抛弃了正规的透视,然而还是加了几笔透视的点缀,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摆的东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纹环绕着桌子边缘的方式。
从本质上看,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了清新的、可触知的绘画空间世界。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与“精神领袖”。
这幅题为《红色的和谐》的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
马蒂斯在这幅画中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红色的和谐
心园·米罗国际美术教育星期~(大班10~12岁)编号:主编:心园·米罗教学研发中心一、命题及说明:课件名称:《红色的和谐》课程说明:以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为主题,用水粉拼贴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要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照抄本课件内容,课件仅供参考。
本次课程专注儿童的个性发展,不使用刻意标准限制儿童的创作,以创新的思维刺激儿童去感知、探索和发现,使用趣味性的引导,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引导、启发式教学二、媒介与材料1、媒介三、导入与热身四、绘画与过程五、评价与展示六、科普与交流科普1、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名所属类别:其他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
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
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2、简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珍藏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共约270多万件,据说,要看完这么多藏品,要花费27年的时间。
艾尔米塔什原来只是冬宫的一小部分,是1764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购置多位名家的绘画作品后,存放于艾尔米塔什内,起名为奇珍楼,经过多年的积累,艾尔米塔什的藏品日渐增多,收藏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单一。
十月革命以后,整个冬宫归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3、马蒂斯 - 法国画家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文化人物马蒂斯即亨利·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法文:Henri Matisse;又译“马谛斯”,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红色中的和谐
活动准备:欣赏用的名画。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在这里,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
我们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
活动过程:一、感知与讲述出示名画——《红色中的和谐》并提问。
1.这张纸上画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2.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家,从打开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3、这张画画了室内和室外两个地方,室内有那些东西?室外有哪些东西?(室内:人、桌、桌上有花瓶和水果,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室外:粉红色的房子、树和草地、天空、花朵。
)
1。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四篇)
目录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一
幼儿园大班想象画教案:我心中的太阳二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变形的脸三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变形的脸0四
- 1 -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
谐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
2、通过欣赏画家的画,了解画家的个性和特色。
活动准备:欣赏用的名画。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在这里,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
我们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与讲述
出示名画——《红色中的和谐》并提问。
1.这张纸上画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2.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家,从打开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
3 / 3。
小班《红色的和谐》内容概要
材料提供及玩法
缩小版窗外的景色(幼儿可操作),大树只画树干。
白色颜料,棉签。
幼儿用棉签蘸上白色颜料,一边观察放大的窗外景色,一边用棉签在树干上点画。
活动六材料提供ຫໍສະໝຸດ 玩法蔬果点画纸球点画
各色颜料
孩子们非常热衷用棉签点画,可见这一绘画形式是小班幼儿很感兴趣的。用来的点画的工具很多,适合小班孩子点画的形式还有蔬果点画、纸球点画。
活动三
材料提供
红色篮筐:绿色、黄色、红色的各种水果
果盆一个
红色、黄色、橙色的花朵
花瓶一个
幼儿游戏
及分析
孩子们对画面中摆放水果的妈妈也非常喜欢。小班孩子处于摆弄玩具阶段,对妈妈十分的熟悉与喜爱,所以提供与画面中颜色相同的水果和花朵,观察孩子能否将自己融入场景中扮演妈妈与这些材料互动。
幼儿戴上妈妈的围裙,拿着篮筐往果盆里有模有样的摆放各色水果。一边摆还一边说:“爸爸喜欢吃红红的苹果,奶奶喜欢吃甜甜的橙子,宝宝喜欢吃黄黄的香蕉。”“红红的、黄黄的花真好看。”
小班孩子很热衷角色扮演,特别是妈妈的角色她们再熟悉不过了。此欣赏性区域的创设打破了固有的模式,将角色扮演纳入其中,孩子们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就扮演起了妈妈摆放水果、插花,在游戏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感受着色彩与布局的和谐
活动四
材料提供
原画中窗外的景色的放大版再现
幼儿游戏
及分析
马蒂斯早期最擅长的是点彩画,但在这张画里却不怎么能突出他原来的手法,只是在窗外的树身上有所体现。从孩子第一次与画作的互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点彩的画法并不敏感。这是因为孩子观察画面时往往是从整体来感知,很少会关注到局部。而认真细致的观察又是小班孩子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决定放大原作中窗外的景色,观察孩子和它的互动。
欣赏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教学设计
欣赏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教学设计Appreciation of Matisse's "harmony in red" a nd "red studio" teaching design欣赏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幼儿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
2、通过欣赏画家的画,了解画家的个性和特色。
准备:欣赏用的名画。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在这里,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
我们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
过程:《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作者:侯敏洁
来源:《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年第01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在同—平面上形成的三维空间。
2发现作品中冷暖对比色、
3能仔细观察、专心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马蒂斯的作品《红色中的和谐》及各种颜色的彩纸。
2多媒体:马蒂斯的画像及作品,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婚礼进行曲》。
活动过程:
1简单说说对冷暖色的不同感觉。
(1)出示蓝色的纸。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蓝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冷冷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冷色。
(2)出示红色的纸。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在画中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暖色。
因为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它们给人不同的感觉,他们放在一起就叫冷暖对比色。
2师幼共同欣赏作品(《红色中的和谐》。
(1)出示作品,了解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
3介绍作品名称及作者,总体说说作品的主要特点。
(1)介绍作品名称及作者。
(2)总体说说作品的主要特点。
提问:除了线条看上去很和谐,还有什么看上去也很和谐?
小结:这幅画中,画家在色彩上运用了冷暖对比色,在构图时把直线与弧线相结合,让人有动静结合的感觉,和谐—致的构图,形成了一副简洁、清晰的画面。
4欣赏马蒂斯的有关作品,尝试欣赏的经验迁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寻找对比色和直线、弧线的运用。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我设计的这节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旨在通过欣赏和分析名画《红色中的和谐》,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名画的色彩、构图和主题,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名画《红色中的和谐》的色彩、构图和主题。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名画的色彩和构图。
2. 教学重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名画《红色中的和谐》的复印件、彩色笔、画纸。
2. 学具:幼儿的画笔、颜料。
四、活动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教室里的红色物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色。
2. 展示名画:向幼儿展示名画《红色中的和谐》,让幼儿自由发表对名画的看法。
3. 分析名画:引导幼儿观察名画的色彩和构图,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模仿名画的色彩和构图,创作自己的画作。
5. 分享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感受名画的色彩和构图。
2. 活动重点: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红色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提高,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在创作练习中,他们也能够模仿名画的色彩和构图。
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名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欣赏更多的红色主题的名画,让他们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红色主题的画作,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我希望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红色物品二、展示名画《红色中的和谐》在展示名画的环节,我向幼儿们展示了名画《红色中的和谐》,并让他们自由发表对名画的看法。
《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教案
《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红色题材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认识和谐与红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色中的和谐》作品分析:a. 作者介绍:吴冠中b. 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c. 艺术特点:以红色为主色调,强调色彩对比和线条运用,表现和谐氛围。
2. 《红色的画室》作品分析:a. 作者介绍:李可染b. 创作背景:20世纪50年代c. 艺术特点:以红色为主色调,运用浓墨重彩,表现画室内的热烈氛围和艺术气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
2. 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作品的异同,提高欣赏能力。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红色题材绘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色彩。
2. 讲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分析两幅作品的异同。
3. 欣赏其他红色题材绘画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4. 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红色题材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幅红色题材的绘画作品,下节课交流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的基本信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红色题材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的资料、其他红色题材绘画作品等。
2. 教材:相关绘画技巧和艺术理论的教材。
3. 画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八、教学难点1. 学生对红色题材绘画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画艺术的历史和特点;2.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意境等相关知识;3.学会欣赏和品味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欣赏大型名画获取美的情感体验;2.能够对中国画艺术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3.能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实践。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3.通过欣赏名画,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相关知识;2.感受和欣赏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所表达的意蕴和深意;2.运用美学知识对于中国画艺术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实物图,让学生对于这幅名画做出简单的描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风格和特点,为后续欣赏名画做好准备。
2.2 红色中的和谐的相关知识教师详细讲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意境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幅名画。
3. 名画欣赏(30分钟)教师播放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图片,让学生倾听和感受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所表现的意境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对于这幅画作出个人的评价和分析。
4. 美术创作实践(30分钟)教师给出自由的画纸和颜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实践,同时老师给予指导和促进。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教师就本次授课给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并简要介绍一下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表现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于知识的掌握、创作实践的完成情况和个人理解能力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美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文化渊源性的艺术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知识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综合素养。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红色中的和谐》美术欣赏活动课程详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红色中的和谐》,这是一本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学活动结合的美术作品欣赏教材。
本书侧重于展示中国传统美术中红色元素的应用和表现,强调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和谐之美。
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美术中红色的独特魅力,并培养对和谐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红色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应用和意义;(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积极评价和代表含义;(3)学习和体验传统美术作品中红色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红色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和谐美的追求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红色和谐之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传统美术作品中红色的表达形式和技巧。
四、说教学内容和过程1. 概述本堂课通过展示和讲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红色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红色和谐之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2. 欣赏作品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红色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并引导学生从视觉、情感和审美等方面进行感知和评价。
3. 学习和体验红色的表达形式和技巧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的美术作品,介绍红色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的表达形式和技巧,如红色的用途、红色的构图和红色的层次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红色在传统美术中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4. 学习和体验红色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讲解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红色代表吉祥等。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侯敏洁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美术版)》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的三维空间。
2.发现作品中
冷暖对比色、直线弧线对比所带来的和谐。
3.能仔细观察、专心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页数】1页(P8•)
【作者】侯敏洁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家港市场舍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
【相关文献】
1.回归幼儿生活的美术欣赏实践探索——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花砖"为例[J], 林宁宁
2.追寻美术作品欣赏教育的画意——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月夜》案例评析 [J],
凌国青
3.让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r——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为例 [J], 徐玲珍
4.加强游戏化策略,提升美术欣赏教学质量——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小怪”为例 [J], 林萍
5.基于学习品质视角的美术活动问题诊断与教育反思--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 [J], 吴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引言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开拓视野,感受美好,增强审美能力、创造力等,还可以通过名人名画的欣赏,开启幼儿参与社会文化的大门,促进其心智发展。
其中,以大班为研究对象,开展名画欣赏教学尤为重要。
本文就以《红色中的和谐》作为教学案例,探讨大班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实践效果,并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二、活动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国画和水墨画的特点;2.通过欣赏名画,拓展幼儿视野,开阔心灵,提高审美能力;3.帮助幼儿领会“红色中的和谐”主题,培养其团队意识。
2.2 活动流程:第一步:准备•教师将《红色中的和谐》的画作放在幼儿眼前,引导幼儿发表看法。
•小组分组,每组四名幼儿,教师安排小组,并提供画纸、颜料、画笔、毛巾等。
第二步:欣赏•先由教师简单介绍与画作有关的内容,然后和幼儿一起观察这幅画,详细讲解画中的内容、构图、线条、颜色等特点。
同时,提醒幼儿们仔细观察,思考这幅画背后有什么故事。
•幼儿分小组依次交流并展示自己画的画,并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步:绘画•建议活动时间约一个小时左右,幼儿根据自己观察所得,进行绘画,表达对这幅画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进行个人创作,教师在一旁指导,及时关注幼儿表达的想法。
•绘画结束后,各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第四步:•教师综合各组作品及分组交流进行,帮助幼儿进行收尾,把欣赏和创作过程具体化,巩固所学知识和心得。
三、教学反思通过《红色中的和谐》的幼儿园名画欣赏教学设计和实践,我反思到了自己教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寻找改进的方法:3.1 针对性不够强:我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在画画时不够主动,没有展现出创意,表达意思的能力。
可能是我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让幼儿们真正意识到参与名画欣赏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红色中的和谐》一等奖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美术《红色中的和谐》一等奖说课稿《幼儿园大班美术《红色中的和谐》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幼儿园大班美术《红色中的和谐》一等奖说课稿从本学期开始,新教材里多了名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绘画作品,直接与大师作品对话,更好的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对活动也很感兴趣。
于是在感受名画构图、色彩、线条的同时,我又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画,本次活动我们以“红色中的和谐”作为欣赏内容,《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作品非常符合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活动中试图打破幼儿的视觉习惯,让他们感受冷暖色的对比,从而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水平。
但对于大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冷暖色的.对比稍有困难,因此,我把此活动的目标制定为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幷能尝试把冷暖对比色运用到幼儿绘画中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准备的材料有“课件马蒂斯的作品”、“空白的画——《家》”。
课件制作巧妙、颜色鲜艳,冷暖对比强烈,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提高了观察兴趣。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并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幼儿看名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画面中所运用的冷暖对比色以及动静对比等内容。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集体交流、教师小结,让幼儿理解作品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冷暖色的运用,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依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知与讲述。
《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优秀教案
《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的基本情节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故事情节介绍。
2. 作品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幅作品的基本情节、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基本情节、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相关资料。
2. 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作品图片和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材料: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两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作品基本情节:详细讲解两幅作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
3. 分析作品艺术特点:分析两幅作品的艺术风格、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
4. 探讨作品创作手法: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手法,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5. 讨论红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红色文化内涵,探讨作品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作用。
6. 欣赏作品:组织学生欣赏《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简要描述《红色中的和谐》和《红色的画室》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3. 结合作品,谈谈自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037 活动区小班《红色中的和谐》教案
设计意图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人、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红色中的和谐》是以母性为题材的画作,画中的女人温婉贤淑的摆放桌上的水果,旁边黄色、橙色、红色的花朵更是衬托出整幅画温馨的基调。
小班幼儿对家的依恋度远远高于中大班孩子,所以当我们将这幅画呈现给小班孩子欣赏时,她们认为画面中的女人是妈妈,正在为家人准备晚餐。
整幅画采用了大量的红色,墙壁和桌面上又画上了许多的蓝色藤蔓,再用星星点点的绿色和橙色将画面提亮。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画面的色彩,因为其中用了很多的他们最敏感的三原色。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开展了《红色中的和谐》名画欣赏区。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情境化,所以我们在欣赏区中力求将画中的场景再现(红色的房间、蓝色的藤蔓、桌子、椅子等),增强真实的情境体验和感受。
孩子在玩色、点画、泥塑等大量的操作中增强了与画面精妙之处的对话。
内容概要
画面内容
初步感知区域环境
娃娃家内再现《红色中的和谐》画中的场景:
红色的墙面
红色的桌子
窗外的景色
墙面上贴有马蒂斯的画作《红色中的和谐》
幼儿行为
分析
早早来园的孩子发现了今天娃娃家不一样了。
红彤彤的色彩一下子就把孩子给吸引住了。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他们对画面的敏感点有三方面:最熟悉的妈妈
小班孩子强烈而温暖的红色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所描绘的蓝色藤蔓
活动一材料提供
各种形状的红色手工纸(装于盒子内)
蓝色颜料(蘸于海绵上)
滚珠(置于海绵上)
幼儿游戏
及分析
孩子们能很快地感受到红蓝两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么他们是否能感觉到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的美呢?教师选择了小班孩子最喜闻乐见的颜料和手工
纸着手。
孩子们用置于海绵上的蓝色滚珠放入盒子内来回滚动,红色手工纸上立刻出现了一条条蓝色的花纹。
随意滚动的珠子“画”出了新奇的条纹,孩子们
大声地笑了。
孩子们的笑声告诉我们,他们喜欢蓝色的条纹置于红色的手工纸上,显然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的美。
但是,滚珠滚出的蓝色花纹和原画
中的藤蔓花纹有很大的区别。
活动二材料提供
用红色瓦楞纸做墙面
蓝色橡皮泥
幼儿游戏
及分析
孩子模仿《红色中的和谐》墙面的花纹,利用蓝色的橡皮泥揉搓成细长条,认真地装饰在瓦楞纸墙面上。
从孩子的反映看,显然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红蓝在一起的颜色魅力。
橡皮泥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之一,由于手部小肌肉群还在逐渐发展中,捏、
揉、搓这样的粗线条动作对孩子是一种挑战。
小班孩子将蓝色线条随意地黏
在红色墙壁上,有意无意间都产生了红色画面相似的效果,孩子们玩的非常
开心。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逐渐模仿画中藤蔓弯弯曲曲的样子,为墙
壁装饰。
活
动三材料提供
红色篮筐:绿色、黄色、红色的各种水果
果盆一个
红色、黄色、橙色的花朵
花瓶一个
幼儿游戏及分析
孩子们对画面中摆放水果的妈妈也非常喜欢。
小班孩子处于摆弄玩具阶段,对妈妈十分的熟悉与喜爱,所以提供与画面中颜色相同的水果和花朵,观察孩子能否将自己融入场景中扮演妈妈与这些材料互动。
幼儿戴上妈妈的围裙,拿着篮筐往果盆里有模有样的摆放各色水果。
一边摆还一边说:“爸爸喜欢吃红红的苹果,奶奶喜欢吃甜甜的橙子,宝宝喜欢吃黄黄的香蕉。
”“红红的、黄黄的花真好看。
”
小班孩子很热衷角色扮演,特别是妈妈的角色她们再熟悉不过了。
此欣赏性区域的创设打破了固有的模式,将角色扮演纳入其中,孩子们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就扮演起了妈妈摆放水果、插花,在游戏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感受着色彩与布局的和谐
活动四材料提供原画中窗外的景色的放大版再现
幼儿游戏
及分析
马蒂斯早期最擅长的是点彩画,但在这张画里却不怎么能突出他原来的手法,只是在窗外的树身上有所体现。
从孩子第一次与画作的互动中我们发
现孩子对点彩的画法并不敏感。
这是因为孩子观察画面时往往是从整体来感
知,很少会关注到局部。
而认真细致的观察又是小班孩子所需要的,所以我
们决定放大原作中窗外的景色,观察孩子和它的互动。
活动五材料提供
及玩法
缩小版窗外的景色(幼儿可操作),大树只画树干。
白色颜料,棉签。
幼儿用棉签蘸上白色颜料,一边观察放大的窗外景色,一边用棉签在树干上点画。
活动六材料提供
及玩法
蔬果点画
纸球点画
各色颜料
孩子们非常热衷用棉签点画,可见这一绘画形式是小班幼儿很感兴趣的。
用来的点画的工具很多,适合小班孩子点画的形式还有蔬果点画、纸球点画。
反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