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教学题目:《望海潮(东南形胜)》精品教案【引言】《望海潮》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名篇”。
这篇文章描写了家乡的繁华景象和海上商运,自然景色和社会经济情况相互交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福建泉州市的繁荣景象。
本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出了情感和思想,且充满了生命力,能够引发思考与共鸣。
本文以高二选择性必修下《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课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望海潮》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结构、主旨、核心词汇和句式,并理解其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解释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情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和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展现福建泉州市的地理、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爱家乡、了解与本地相关的文化元素。
【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文章结构、主题、词汇及句式。
二、教学难点: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 提问:谁是文学巨匠,创作了《望海潮》这篇经典文章?2. 分组交流:请学生围绕海浪、船只、市井、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词汇展开自由讨论。
二、课堂教学1. 呈现难点:如何更好地表达文化内涵。
2. 分析主题: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文本的主题。
3. 理解词汇:通过查找和理解精选词汇,理解其内涵和用法。
4. 解读语言:通过学习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分析句式:探究产生中心句子的因素,分析句子在表现中的作用。
三、课后拓展1. 分角色讨论:学生担任角色,谈论人物在文本中的性格特点。
2. 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古诗词、史书资料等,更好地了解福州泉州市的地理和文化。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中积累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望海潮》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协作和沟通技能。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望海潮教案8篇
望海潮教案8篇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一):【教学目标】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资料)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形胜、繁华)【移步换景的描述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述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背景】这是一首投赠词。
《望海潮》说课稿
《望海潮》说课稿《望海潮》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望海潮》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望海潮》说课稿1一、说教材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
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
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
2、能力目标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具体如下: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4《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望海潮》《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内容,体会相同写作对象的不同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知人论世,借助背景体会两首词不同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人采用不同的语言与手法表情达意。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学作品写作对象与情感意图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内容,体会相同写作对象的不同特点。
2.赏析诗人采用不同的语言与手法表情达意。
3.理解文学作品写作对象与情感意图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海潮》(投赠词:以盛景表恭维)(一)教学导入《望海潮》描写杭州城市风光的名作。
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罗大经《鹤林玉露》,) 所以,本词的内容是写景,写作意图则是拜谒,属于交朋结友的投赠词,而且词的结尾点缀了对朝廷大员的逢迎夸赞。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官员的,所以词的上阕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下阕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社会之太平繁荣,从而达到盛赞一方官员的优秀政绩,以博地方高官愉悦。
应该说,这首《望海潮》是柳永描写都市繁荣景象、表现山水自然美景、表达粉饰奉承意旨的代表作。
(二)任务一:从内容角度赏析作者如何表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提问】为了表现杭州的形胜与繁华,意象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性。
诵读全诗,品析全词的意象特点。
【明确】“形胜”和“繁华”是词眼。
“形胜”(自然环境之美):上阕有如烟的柳,雕饰华丽的桥;有参差错落的民居,有树木环绕的沙堤;还有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和江上如雪的浪花。
下阕有清秀美丽的里湖和外湖,有三秋桂子,有十里荷花。
(美景如画)“繁华”(经济繁荣发达):上阕写了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经济富庶;下阕写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与民同乐。
(盛况如诗)【补】西湖十景: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中有记载:“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
其涧出诸涧泉,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
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升。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分析《望海潮》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永诗词,如《雨霖铃》等。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分析《望海潮》的情感表达柳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现出来?(3)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2)讨论《望海潮》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2.学生对《望海潮》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导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乐山,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誉为“词中之龙”。
(2)回顾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等,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孙山何处?谢公遗迹,千古犹存。
异日图之,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
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赏析,对作者背景的了解,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理解并背诵全诗。
2. 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学习并运用诗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赏析,意象、意境的分析,表现手法的探讨。
难点: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望海潮》诗歌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教师进行指导。
3.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赏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探讨诗歌表现手法。
5. 例题讲解:以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为例,分析其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并尝试运用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作者:柳永3. 诗歌主题:描绘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抒发作者豪情壮志。
4. 重点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 表现手法:意象、对仗、夸张、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升朗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与赏析2. 意象、意境的分析3. 表现手法的探讨4. 作业设计一、诗歌的朗读与赏析1. 字音:注意生僻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如“潮”字的读音为“cháo”,而非“zhāo”。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望海潮》,详细内容为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感受诗人柳永对钱塘江的壮丽景象的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与赏析,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诗句的翻译与赏析,描绘景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出生僻字词。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生僻字词,翻译诗句,分析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尝试用古诗文的形式描绘一种自然景象。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4. 作者情感:豪放、激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古诗文形式,描绘一种你喜欢的自然景象。
示例答案:山青天碧翠相连,水绿波平画中游。
2.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学习,反思自己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优点与不足,如何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诗句时,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的要求。
2. 教学难点中提到的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课堂练习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古诗文创作练习。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主动思考和文学素养提升。
一、教学目标解析1. 字词解析:详细解释生僻字词,如“潮平”、“风正”、“一帆悬”等,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粉笔、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附上竹子图片)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作业设计方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文学家柳永及其代表作《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背景和特点。
2.进修欣赏柳永的词作,感受其浪漫主义情调和婉约风格。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柳永简介:柳永是宋代闻名文学家,被誉为“江南才子”,擅长写词,代表作品有《浪淘沙》、《临江仙》等。
2.《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通过解读词中的意境和语言,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艺术特点。
3.词的写作技巧:探讨柳永的词作特点,包括意境构建、用典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柳永及其代表作介绍1.导入:播放柳永的代表作品《浪淘沙》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其词作的韵味。
2.讲解:介绍柳永的生平及文学成就,重点介绍《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背景和特点。
3.讨论:请学生就柳永的词作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课时:《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1.导入:播放《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指挥学生逐句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3.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词作,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课时:词的写作技巧1.讲解:介绍柳永词作的写作技巧,包括意境构建、用典手法等,引导学生进修借鉴。
2.创作:组织学生进行词作创作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技巧写一首与《望海潮(东南形胜)》风格相近的词。
3.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词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词作创作的水对等。
2.作业评定:安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柳永及其代表作的读后感,评定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3.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柳永词作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表现和创造力。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柳永的词作,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此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意境及词牌特点。
2. 领悟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所表达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情感。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重点:词的背景、意境、词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及《望海潮》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5. 例题讲解: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进行例题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意象分析修辞手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1)意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作用: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效果:使词句工整、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内容。
《望海潮》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2. 能够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景象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3. 通过分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并欣赏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望海潮》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海潮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 诗中景象和意境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2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义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海潮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4.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解读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义。
4.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诗文,并家长签字确认,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5.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望海潮》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海潮》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了解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望海潮》。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诗文的艺术特色分析,了解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文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稿和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解决字词障碍。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艺术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学生结合实例,体会诗文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学生背诵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阅读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柳永《望海潮》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海潮》,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宋代词的风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感受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把握柳永词风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深入了解,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望海潮》,了解宋代词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对比分析:将《望海潮》与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柳永词的独特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5.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深入剖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6.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7. 展示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柳永的其他词作,总结其词风特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创作一首以“望海潮”为题的词。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望海潮》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柳永的其他词作,深入理解其词风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实践创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审美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永的生平图片和词作,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海潮》,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
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