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典型人物:林则徐)(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课程性质和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课程所用教材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项本课程考试题型单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简答题:6分× 5(道题)=30分论述题:10分×2(道题)=20分串讲的目的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2、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特别是未收看本课程精讲内容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帮助同学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应考.3、本课程串讲试图引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今后正确地观察和思考各种问题提供方法论引导.串讲方式(即知识点如何讲授)1、以章为单位串讲.2、将每章中的知识点归类为“基本概念和判断”“简答题”和“论述题”三方面问题进行讲解辅导.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3、三种问题从内容上会有适当的交叉和包含,同学须融会贯通理解.4、本串讲对“基本概念和判断”题不作全部讲解,仅选择一部分作说明,“简答题”和“论述题”只会讲授答题的思路和要点.须由学生结合全部文字内容作深入理解.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P< p>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过程、纲领、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2、洋务运动的历史过程、历史作用、失败原因.3、戊戌维新运动历史过程、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本章提示注意三种早期探索运动所分别代表阶级基础和性质.注意比较这些运动与日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的内容)的不同.重要考点讲一、基本概念和判断解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理解大家,所以我整理了一份考试笔记供大家参考,大部分是我删选修改了其他同学提供的试题,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打印出来带进考场~如有错误,请大家私下跟我讲一声,我改一下。

下编是现代史,我不是很喜欢而且也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没有整理,且同学提供的试题之中也没有,所以烦请大家自己看看吧,)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P12、13):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是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理解大家,所以我整理了一份考试笔记供大家参考,大部分是我删选修改了其他同学提供的试题,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本课程考试是开卷考,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打印出来带进考场~如有错误,请大家私下跟我讲一声,我改一下。

下编是现代史,我不是很喜欢而且也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没有整理,且同学提供的试题之中也没有,所以烦请大家自己看看吧,)上编综述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P12、13):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是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1.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族(1)中国是最早跨入奴隶社会的国家;(2)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3)中华民族文化延续了上下几千年从未中断。

2.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较有影响的观点)(1)“重农抑商论”(2)“蓝黄文明论”(3)“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论”(4)“地理环境决定论”(5)“大一统论”(6)“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论”*问题探讨:为什么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会延续两千多年?原因:(1)“游牧民族入侵论”;(2)“东方国家治水论”。

3.十九世纪前的中国与世界(1)康雍乾盛世及其失误①内部迅速膨胀的人口及其引发的相关问题;②世界一体化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代世界历史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的潮流:a.从前互不联系或者联系较少的各地区被整合为西方支配下的一体化的世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空前加强;b.世界被整合为一体的同时又分化为二:一是中心的、殖民的、侵略和掠夺的、日益富裕的资本主义列强,另一是边缘的、被殖民的、被侵略和被掠夺的、日益贫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①政治腐败;②土地与财富高度集中;③军备废弛;④文化专制主义;⑤闭关锁国;⑥阶级矛盾尖锐。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和屠杀中国人民;②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性;③勒索巨额赔款,劫掠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政治控制①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②培植和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①通过不平等贸易进行掠夺;②资本输出,攫取超额利润;(4)文化渗透①通过创办大学及各种教会学校,宣传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②传播宗教;③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④宣扬“种族优劣论”,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近现代史纲领 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纲领 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纲领》读书笔记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从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弥漫着血和汗的历史道路,是无数的仁人志士无数碰壁、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

读着中国的近代史,看到他们的故事,你我的心怎么不会颤动!?1.引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笔记:这一过程,有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有三元里人民、太平天国人民、台湾人民、义和团等的人民斗争,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抵抗……在外国列强的疯狂侵略下——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在腐朽愚昧的封建制度的泥潭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紧急形势下,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他们的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无畏的斗争拼搏深深感动着我。

其中谭嗣同和孙中山最让我敬佩。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但是那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话语却渺渺流传。

当我读到这句壮言时,感到的既有悲壮,又有惋惜,还有愤懑——他为强国“出谋划策”,却被统治者杀害。

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谭嗣同等人的事迹和精神留下了,相信后来的许多爱国能人看到这句遗言时,必定有比我更深更深的悲伤、惋惜和愤懑——然后投身到革命救亡的事业中去。

于是我想了,这就体现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谭嗣同的以死相拼的大无畏精神激励来后人投身到前仆后继的斗争中,或许当如今我们遇到类似的困难,甚至在方面的政治经济困境,前人的经历、经验、精神都会帮助我们——学习历史,借鉴历史!在我阅读到至从1895年至1925的历史时,许许多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轰动性地发生,而孙中心一直伴着这一时期、这些大事,频频出现,就像闪亮的明星活跃在这一片时空里。

从兴中会会长、中国同盟会助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民党理事长、中华革命党总理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大总统,他既为了革命创会,又有被放逐后在国外为革命而学习西方政治经济理论等,还有不停息地组织武装起义,为了革命而奔忙穿梭世界各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条是否能代替晚清政府《太平天国与启示录》读书论文经济学院许永志20XX11120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转型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它将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杂糅的民间状况极端地展现了出来。

周伟驰的这本书对这种杂糅的形式、以及这种杂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分析。

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基督教思想如何转变成太平天国的基本理念的。

一反过去认为“洪秀全是借用、歪曲基督教理念来达到自己造反目的”的说法,这本书认为,洪秀全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洪秀全并非刻意改造基督教教义,而是自然而然的对基督教文本产生了巨大的误读。

并且他深信他误读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真理。

而这种误读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的。

这本书通过将洪秀全的想法与当时中国信徒中流行的《启示录》以及《圣经》做了细致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

譬如洪秀全会认为上帝是有一整个大家族的,上帝有父、子、兄弟、妻妾,(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弟弟,而他的亲信则对应上帝的其他亲戚和上帝分封的王——这一结构其实非常符合的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系而非基督教的体系)。

这种说法在《启示录》中就已现端倪。

在这基础上,这本书将太平天国定为正统宗教的分支是有道理的。

另外,这本书试图将洪秀全与洪仁玕融合起来看。

这两人一向被分开评论,而且评论成极坏和极好两个极端。

这本书将洪秀全的末日幻景与洪仁玕的理想世界结合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洪仁玕的理想世界并非如过往描述的那么美好——这是一个纯粹的只有太平天国教(或者洪氏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

在这一点上,洪仁玕和洪秀全是完全一致的。

而洪仁玕著作中的种种现代化构想,则来自于洪游历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等地的经历,而非来自中国这个大帝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本书并没有处理好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判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zhōnɡ ɡuó)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zhōnɡ ɡuó)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jiātíng)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dì zhǔ jiē jí)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tiánmǔ)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拟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认了封建社会的根底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阔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顶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炮火下的觉醒”——荣维木[键入作者姓名]学号:读史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

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品史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四、暴风雨的前夜五、卢沟桥事变爆发六、日本的阴谋与宋哲元的抉择七、平津血战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中国近现代历史,交错于光明与黑暗的流年之中,绵延,永恒。

一切需要我们去记忆,去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屹立在亚洲东部的土地上,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几大古代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文明并称,久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中国文明自远古以来绵续传流,一直没有中断,更是举世无两。

中国人所创造的文明对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依旧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为当下的中华儿女,我深深地为自己有如此伟大的祖先而倍感骄傲。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应该进行思考。

我首先以这样1个话题引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长城。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叫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在我们为此骄傲的同时,是否想起孟姜女的故事,是否想起那千千万万为长城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劳苦百姓?为了中国的象征,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用自己的躯体筑造了我们宏伟的长城。

自由女神像,妇孺皆知,美国的象征,同样的象征,我们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各自所付出的代价?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思考的。

为何我们泱泱大国,可以这样对生命不负责任?自豪的呼声下,我们不禁为失去的百姓而深表愧疚。

那么,我们是否要以同样的反省而深刻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近现代史呢?一.忆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4)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5)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5)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6)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8)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8)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8)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9)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9)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9)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0)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0)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0)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313271 方枭11环科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历史的。

“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而对我们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

但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高中学过两遍,高中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

然而,当我很不情愿的翻开课本慢慢品读时,我发现了与高中历史课的区别:大学的历史课更注重对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而不特别关注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且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更有条理、深度,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教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

从中我们可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
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
了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吗?而这条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
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
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

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

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

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

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

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

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

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

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书中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历史所做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知史可以明得失。

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在今天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并且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将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为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起来,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

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纪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这头睡着的“雄狮”终于醒过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