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与万达的成功故事

合集下载

坚持不懈才成功的例子简短

坚持不懈才成功的例子简短

坚持不懈才成功的例子简短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持续地保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在事业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会长时间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下面来看看一些坚持不懈才成功的例子。

例子一:王健林在商业圈子里,王健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商界大佬,就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健林就已经开始投资于房地产行业,但是在最开始的几年里,他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开始了对其他领域的探索,最终创立了万达集团,成为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上市公司。

例子二:郭德纲在艺术界,郭德纲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物。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相声界的巨星,就是因为他在学习和表演上一直坚持不懈。

早在1997年,郭德纲就开始学习相声,但是他一开始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认可。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开始了更加努力的学习和表演,最终成为了相声界的巨星。

例子三:乔布斯在科技界里,乔布斯的成功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早在1976年,乔布斯就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了苹果公司,但是他们最初的产品并不受欢迎。

但是乔布斯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继续坚持去改进产品,最终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

总结以上三个例子表明,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事业上,只有始终保持着努力和不懈的精神,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2023年版王健林传记

2023年版王健林传记

2023年版王健林传记20XX年版王健林传记王健林,中国亿万富豪、房地产巨头,商业帝国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以其出色的商业头脑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王健林将万达打造成了一家拥有多元化业务的跨国企业。

本文将回顾并展望王健林在2023年的商业旅程。

第一章开创万达帝国王健林,出生于中国河北省,年少时期家境贫寒。

他自幼立志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8年,王健林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第二章万达集团的崛起王健林创办的万达集团不仅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更是一个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

他通过多次收购和战略合作,逐渐将万达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房地产、文化娱乐、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

第三章市场拓展与国际化布局在2023年,王健林进一步加大了对全球市场的拓展力度。

万达集团先后进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设多家高端商场和酒店。

通过全球市场的布局,王健林成功将万达打造成了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

第四章跨行业战略合作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王健林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展开了一系列战略合作。

他通过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将传统商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为万达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王健林还与文化娱乐、体育等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慈善事业王健林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教育、扶贫、环保等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成立了万达基金会,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

王健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章展望未来展望2023年,王健林和万达集团将继续致力于商业创新和发展。

他计划进一步扩大万达的全球业务,并将公司推向更高峰。

与此同时,王健林将继续关注社会问题和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语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王健林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化布局,成功将万达打造成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品牌。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王健林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王健林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王健林王健林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1989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是中共xx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20xx年10月21日,《20xx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发布,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

10月26日,20xx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王健林夺回首富之位。

20xx年3月2日,以287亿美元资产在《福布斯》排名全球第18位,成为全球最富有华人。

20xx年3月,以415万元版税收入在第十届作家榜全新子榜单“企业家作家榜”上,排第3。

1954年10月24日,王健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健林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金川县生活,小学、中学分别在金川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县中学度过。

1969年,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王健林回到了苍溪老家然后参军。

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1971年,王健林成为了一名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军营里的侦察兵。

1978年,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1979年,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留在学院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1983年,王健林就读于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

1986年,王健林从辽宁大学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毕业后,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

王健林万达的三则诚信故事

王健林万达的三则诚信故事

■文/本刊编辑部以前有一篇报道,某机构在天津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测验,测验的内容是“讲诚信究竟有没有用”,结果超过90%的小学生都认为讲诚信吃亏。

这件事情着实发人深省,但在市场经济中,诚信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在“2007~2008年度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表彰大会上,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通过三个故事诠释了诚信的无价。

第一个故事:在1995年房地产市场比较困难的时候,万达出台了一个公司政策,总结起来称为“三项承诺”:第一,保证所建的房子不渗不漏,发现一次渗漏赔款3万元;第二,承诺凡是万达销售的房子如果面积短缺,三倍赔偿给客户;第三,客户如果对购买后的房子不满意,可以从交钱到入住的三个月之内随时退换。

这样的承诺为万达增加了很多成本。

第二个故事:在与万达合作的施工企业中,有一个比较优秀的乡镇企业,该公司非常注重工程质量,并有一系列成熟的管理办法。

于是,万达与该公司召开了一次工程质量现场会,把全国200多名负责工程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工程部经理等领导组织在一起,请这家施工企业作经验介绍,然后对他们进行了表彰。

此后,万达作了一项承诺,凡是万达的工程,该公司免招标,并增加支付他们的工程款,而万达每平方米的造价也因此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第三个故事:万达2000年初在沈阳开发的一个商业项目在建筑设计上犯了错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售给了300多名业主。

随后,由于设计失误,无论采取什么办法商户都不能得以很好地经营。

最后,万达在2006年将这个项目拆除,并给所有积压货物的商户增加50%的赔偿。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以上这三个故事仅是万达在诚信建设过程中的缩影,正是由于讲诚信,万达获得了多方面的认可。

一是消费者的认可。

万达的经营业绩有目共睹,即使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万达在销售过程中也很少有卖不出去的现房。

同时,经调查发现,万达有接近4成的房子是老业主多次购房或是由原有业主推荐购房。

二是政府的认可。

年月,由于万达在大连常年坚持诚信经营,大连市政府下发了红头文件,号召全市的企业尤其是建设行业企业向万达学习诚信经营。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3篇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3篇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第一篇:王健林——中国首富的传奇创业故事王健林,是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商业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创业故事被人们讴歌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

王健林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曾在部队服役,然后考取了部委的机关工作,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这种工作并不感兴趣。

于是,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身于创业的道路上。

200万创业,生死一瞬在1988年,王健林投资 200 万元创建了万达集团,开始经营房地产业务。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商业环境不太稳定,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个毫无商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在创建之初,万达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一个小规模的销售公司。

由于经验不足,公司首批的房地产交易业务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王健林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有误,于是决定改变经营策略。

他没有再去依靠大型房地产公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样,他便可以大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经过几年的刻苦奋斗,王健林终于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足够的认可,万达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公司的业绩也开始取得了成果。

磨难不断,转型与增长199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低谷期,这对万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此时期,王健林毅然决定在万达集团的基础上推进全面转型,将公司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转变为综合性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万达逐渐涉足了影视、体育、旅游等行业,并不断扩大了其业务规模。

在过去的20年里,万达集团的业务已经超越了房地产业。

它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也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公司。

对于王健林而言,磨难并没有结束。

2017年,万达宣布退出传媒和文化业务,并重点发展线上商业。

然而,这一举措却在市场上引起了质疑,其股价也一度过山车式地波动。

如今,王健林依然朝着扩张的目标前进。

2018年,万达集团宣布将与IBM合作推出区块链系统,以推动其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励志故事1.王健林:从卖豆腐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小时候家境贫寒,曾经做过许多小本生意,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勤奋工作的态度,使得他最终创立了万达集团,成为中国商界的一代传奇。

2.刘强东:从失业青年到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曾经是一名失业青年,但他具有天赋和勤奋,创立了京东集团,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知名企业家。

3.吴秀波:从农村戏子到阿里云总裁吴秀波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戏子,但他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最终成为了阿里云的总裁。

4.张磊:从一名程序员到蚂蚁金服高管张磊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但他通过自学和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蚂蚁金服的高管,也是互联网行业中的知名人物。

5.许家印:从起点到终点的创业路许家印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从一名小业主发展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华为集团。

6.马化腾:从零开始的创业之路马化腾曾经是一名平凡的程序员,但他通过自学和实践,最终创建了腾讯公司,并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

7.吴建豪:从兼职歌手到国际歌坛巨星吴建豪曾经是一名兼职歌手,但他凭借出色的音乐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国际歌坛的巨星。

8.文章:从流浪汉到畅销书作家文章曾经是一名流浪汉,但他通过自学和写作,最终成为中国文学界中的畅销书作家。

9.周鸿祎:从一名小职员到上市公司CEO周鸿祎曾经是一名小职员,但他通过勤奋工作和敏锐洞察市场机遇,最终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安全领域的杰出企业家。

10.张小龙:从微信创始人到腾讯高管张小龙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但他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微信创始人,并被任命为腾讯公司的高管。

11.马化腾和张志东:从“QQ”创业到全球IT行业领袖马化腾和张志东共同创建了腾讯公司,他们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勤奋,最终将腾讯打造成了全球IT行业中的领袖企业。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

王健林中国首富的奋斗在中国的富豪榜上,王健林这个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他是中国首富,也是中国房地产巨头万达集团的创始人与董事长。

王健林自小家境贫寒,但凭借着非凡的勤奋和智慧,他逐渐积攒了巨大的财富。

雄心壮志的起点王健林出生于中国辽宁省一个普通的家庭。

家境并不富裕,他在求学过程中常常受到金钱的限制。

尽管如此,王健林并没有放弃,他以出众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连理工大学。

大学时期,王健林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并担任学生会主席。

他利用这个平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创业之路毕业后,王健林没有选择安逸的就业,而是选择了走上创业之路。

他从一个小商贩开始,卖香蕉、酱油等商品。

虽然利润微薄,但王健林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健林逐渐发现房地产业的巨大商机。

他开始投资于开发房地产项目,并成立了万达集团。

万达集团一直秉承着王健林的理念,致力于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

战略的智慧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王健林善于制定战略并灵活调整。

他倡导“十全十美”的发展理念,即在一个城市开发十个项目,覆盖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万达广场、万达电影院、万达酒店等都是他成功落地的典范项目。

而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王健林也展现出了他的智慧。

他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并积极进行海外投资。

万达集团收购了美国AMC影院和乐天百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对公益事业的贡献王健林成功之后,并没有忘记社会责任。

他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捐赠了大量的财富。

他成立了王健林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王健林还积极参与灾难救援和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

他的慈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中国首富的奋斗王健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首富,除了他的智慧和勤奋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坚持不懈的奋斗。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从小坚持而成功的名人

从小坚持而成功的名人

从小坚持而成功的名人王健林是一位中国企业家、亿万富翁,也是大连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他被誉为“地产教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然而,他的成功之路并不容易,他必须经历许多困难和挑战,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

王健林出生在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对改变家庭状况充满了渴望。

然而,他的父亲教育他说,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个人的成功。

这个信念深深地根植在王健林的内心深处,成为他坚持不懈的动力。

年少时,王健林放弃了求学的机会,选择进入工地工作来支援家庭。

他在工地上努力工作,凭借勤奋和毅力,很快升职为班长。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自己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他利用晚间的时间自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

刻苦学习使王健林的眼界得以拓宽,看到日益繁荣的房地产行业中的巨大商机。

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职业重心转向房地产领域。

他开始从事房地产经纪工作,并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小公司。

然而,他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当时的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起步阶段,面对着无数的困难和竞争。

王健林的公司陷入了困境,几乎破产。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有一天成功。

他毅然决定改变经营策略,从房地产经纪公司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商。

这个决策并不容易,因为他缺乏资金和经验。

然而,王健林没有退缩,他向银行贷款,并开始从事大规模的房地产项目。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的房地产公司逐渐壮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然而,王健林的野心并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领域。

他知道要实现长期的成功,必须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他将目光转向了娱乐产业,通过收购国内外电影院和影片制作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万达集团的业务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进军更多行业,如金融、酒店、旅游等,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他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上。

成功企业家王健林的励志创业故事

成功企业家王健林的励志创业故事

成功企业家王健林的励志创业故事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

在他的带领下,万达集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形成以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翻开万达的创业史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总能“快人半拍”的企业:在大连率先从事旧城改造,在东北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全国率先参与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产界率先开创了“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率先尝试“房地产信托基金总是快半拍最终让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区办小企业成长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地产巨头。

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东北股改示范企业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王健林中国商业大亨的创业历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智慧

王健林中国商业大亨的创业历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智慧

王健林中国商业大亨的创业历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创业智慧王健林是中国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创业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万达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

在他的创业历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和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1. 勇往直前:王健林在创业初期面临的是一片未知和风险,但他毫不畏惧,敢于迎接挑战。

他深知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和不确定性,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2. 顽强拼搏:在创业过程中,王健林曾经遭受过巨大的挫折和失败。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3. 观察细致:王健林懂得观察和把握商机。

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并及时采取行动。

他对市场的细致观察让他能够抓住机会,并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

4. 敏锐的洞察力:王健林在商业领域的成功部分归功于他敏锐的洞察力。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并灵活调整战略。

这使得他能够时刻紧跟潮流,领先于竞争对手。

5. 创新思维:王健林一直秉持着创新的思维方式。

他不断挑战传统观念,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以万达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为例,王健林积极开展旅游地产、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新兴领域的探索,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6. 团队合作:王健林非常重视团队合作,他懂得把握人才,培养团队。

他深知一个优秀的团队将带来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好的创新。

通过与团队紧密合作,王健林成功地将万达集团打造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国界的综合型企业。

7. 社会责任:王健林一直秉持着社会责任感。

他通过为社会作出贡献,回馈社会。

他注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和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健林的创业历程饱含着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是一个商业大亨的传奇,更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的楷模。

他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王思聪舅舅

王思聪舅舅

王思聪舅舅王思聪舅舅的故事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作为中国首富的王健林的妻舅,他的身份备受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王思聪的舅舅,王健林。

王健林,1954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和主要股东。

他的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王健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更是一位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成功事迹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受尊敬的商人之一。

王健林在创办万达集团之前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的父亲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人物,这让王健林对于商业和城市规划有了浓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主修城市规划专业。

但是,在毕业后不久,他与父亲的事业发生了矛盾,不得不离开家族企业。

1988年,王健林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万达集团。

他开始从事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用敏锐的商业眼光,把握住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使万达集团迅速崛起。

王健林舅舅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他还注重发展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捐赠大量财物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曾资助大量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也捐赠巨额款项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他的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扬。

王健林的事业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和声望,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扰。

他始终坚持勤奋工作和不断学习,不畏困难和挫折。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家庭的支持和对自己的高度要求。

他一直将家庭放在事业之上,注重家人的教育和成长。

王思聪舅舅王健林的成功故事激励着许多人。

他的励志人生告诉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他的慈善事业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回报社会。

总结起来,王思聪的舅舅王健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更是一位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成功事迹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受尊敬的商人之一。

他的励志人生告诉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王健林:掌舵“万达”斩浪而行

王健林:掌舵“万达”斩浪而行
达 集 团给 人 的 感 觉 无 异 于 航 空母 舰 ,规 模 庞 大 得 令 人 咋 舌 , 把公费 2 0元补 回来 ” 0 。正 因为有这 些切肤 之痛 ,王健 林决定让 而 驾驭 这 艘 “ 母 ” 商 海 里 乘 风 破 浪 、 航 在 勇往 直 前 的指 挥 者 就 是 总 “ 万达 ” 成为东北首批 股份 制试 点 , 而他 自己也 真正成为了一名商


过两年 , 王健林 的心又开始“ 不安分” 了。
18 9 8年 的~ 个 偶 然 机 会 , 他 的 人 生轨 迹 发 生 了最 为 深 刻 的 令 转 变 。那 一 年 , 连 市 西 岗 区住 宅 开 发 公 司 欠债 1 9万 元 、 临破 大 4 濒
产 。西 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 烂摊子” 面向全 区公开招贤。 , 王健 林主动请缨 , 并且选择了一个谁都不愿碰的烫山芋 : 旧城改造。 那个 时候 ,暇城 改造能得到政府 的支持 ,想 开发 多少给 多 “
大 连 万达 集 团创 始 于 1 8 9 8年 , 已发 展 成 为 以商 业 地 产 、 现 高
“ 实也很简单 , 其 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 , 一是推 出 1 O多平 3
级 酒店 、 化产 业 、 锁 百 货 为 四 大 支柱 产 业 的 大型 企 业 集 团 。现 米的大户型, 文 连 二是 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 , 三是采用了铝合金 有员工近 2 0 00 0人。万达集 团在全 国五十余个城市投资项 目, 资 窗 。 ” 多年 以后 , 健 林轻 描淡 写 回顾 当年 的成 功 。 王 产 10 0亿 元 , 销 售 额 6 0亿 元 , 纳 税 5 0 年 0 年 0亿 元 。 并在 全 国 拥
栏 目

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

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

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案例1.王健林基本信息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至今。

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等职。

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王健林以净资产860亿人民币问鼎中国首富。

2015年5月1日,王健林以381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成为新的华人首富兼亚洲首富。

王健林在当日的排名是全球第11位。

王健林鼓励年轻人创业,并就自己的创业经验阐述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是多方面的。

最核心的是创造力、坚持和责任。

2.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及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万达集团。

万达是1988年成立的,我创建的。

发展到今天一共有五个产业,一个就是商业地产,做大型的购物中心。

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到了亚洲第一,按照现在发展速度四年以后能做到全球第一;还有高级酒店;第三是文化产业,有收藏、有演艺公司,最着名的就是万达院线,这个规模在中国是最大的,今年大概占整个中国市场16%;还有连锁百货,现在已经有26个百货店,今年就开业了15家,明年还有20家左右,速度比较快。

两年左右,2012年可以做到百货行业中国第一;最后还有一个旅游度假区,我联合了五家民营企业,有联想、伊利等等。

这个企业做到今年有800多亿的销售。

纳税近百亿。

万达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讲一讲我的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

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最高尚的人不为自己活、不为自己死,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一.敢于创新万达能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敢于创新。

可以这么讲,万达的一部22年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始史。

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精选

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精选

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精选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世外,都必须转型。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转型是需要勇气的。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行业转型成功的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篇1:万达集团2015年1月17日,王健林在2014年工作报告中即宣布万达开始第四次转型计划,转型主要内容是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包括万达集团的转型和万达商业地产的转型。

转型以后的万达要实行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电子商务3个产业,到2020年形成商业、文化旅游、金融、电商基本相当的四大板块,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当前最传统的重资产行业里的龙头,万达四次转型,每次都踏准节奏。

这次,万达做出来的转变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地产界的进程:房子未来可能会免费,收费的环节在服务。

房子可能只是一个流量的入口,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篇2:诚品书店诚品书店颠覆的是传统的书店卖书模式。

在诚品书店,除了买书外,每一层还有无数的创意礼品店、特产店,甚至还有一些自由品牌和私人定制的服装店、时尚用品店,顶楼有画廊、互动空间,楼下有餐厅、咖啡馆、超市、鲜花店,但在布局上让人感觉以书店为主。

这种商业模式需要庞大的客户流量为依托,初期为培养流量,只做最有黏性但利润空间单薄的商品——图书。

而当读书人都把诚品作为买书和读书的圣殿时,再恰如其分地引入符合读书人品味和诉求的其他创意服务和餐饮等增值服务,让这一客户群体感受到更好的一站式体验。

国内类似诚品书店的书店转型不少。

但是品途网认为,大部分都得其形而未得其神。

请注意一点:诚品书店更注重场景的融合。

而不是简单的在书店卖咖啡、卖衣服等附加消费品。

他们重视了“场景”的概念。

传统行业转型成功的例子篇3:洛贝洛贝是集研发、生产、营销推广为一体的传统小家电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各类家用、商用中高端净水器、电压力锅、米糊机等厨房小家电。

其中电压力锅品类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整体在该行业排名第四。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走向成功的秘诀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个人经历王健林,男,曾用名王建林。

1954年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祖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义全受四川省林业厅的指示到大金县(现在改名叫金川县)负责组建森工局,4岁的王健林也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大金县生活,王健林的小学、中学分别在大金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中学度过。

1969年,14岁的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在营林处工作了1年的王健林决心要参军。

不过他参军的过程却还是费了一番周折。

据王健林母亲秦嘉兰回忆,因为阿坝州当时不征收城市户口的青年,所以她就把王健林送回了苍溪老家,在那里上山下乡,就这样,王健林才当上了兵。

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自己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关于王健林入伍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王健林当年的战友曾在微博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71年初春,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的大山深处的军营里来了一批新兵,新兵里面有四川和辽宁抚顺的,班长去挑选新兵时,他先选2个抚顺兵,然后走到一个又小又瘦的新兵面前问他想当侦察兵吗,他没有任何犹豫的说了愿意。

就这样王健林成了一名侦察兵。

他很好地抓住了由对方抛过来的机会,在往后的人生中,这种不放过任何机会、勇于挑战的性格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978年,入伍8年的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在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他多次对部队的教材提出质疑,部分质疑内容被接受而写进了教材。

1979年的8月,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学院的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

他成功将万达由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

他成功将万达由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

他成功将万达由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万达一直都是一个以重资产为特点的企业,但自从王健林成立了新的“万达创业”之后,企业开始大幅度地调整战略。

王健林开始更多关注轻资产,积极加强文化传媒、体育及旅游等多个轻资产领域的发展,实现了万达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万达从重资产模式到轻资产模式的转变。

一、重资产模式下的困局在重资产模式下,万达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债务融资,企业债务规模迅速上升,加上管理不当、不透明,导致了多重困难。

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高,企业财务风险更是不断上升。

王健林也因此发现,重资产模式不适合万达企业。

二、产业结构与战略转型王健林深刻认识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靠产业快速增长和业务高度盈利,才能摆脱重资产模式下的债务困扰。

所以王健林开始大力推进轻资产,这可以实现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共同完成万达的战略转型。

三、文化产业的突破文化旅游产业是万达的主要业务领域,它是一个以成功挖掘城市消费市场为特点的产业。

王健林在2012年即认识到文化传媒业务具备的较大发展潜力,并在万达文化娱乐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万达文化旅游城。

这是万达历史上第一次菁英澳门投资了一个不产生现金流的项目。

万达以此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旅游文化版图,全方位锁定了消费者市场。

四、产品创新的应用万达在新浪腾讯互联网技术的输入下,推出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包括了文化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了在房地产和商业领域的创新。

万达通过互联网和线上渠道大规模推广和传播的方式,让它的文化旅游生态迅速地形成。

五、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引入王健林始终感到,企业在创新和发展的关系上,人才引进对企业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为此,王健林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了激励制度,为企业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奖励计划,并大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以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新和进步。

总的来说,万达成功地从重资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模式。

王健林非常有远见,在困难时期及时转型,吸取了惨痛教训。

做好自己方能华丽转身的名人例子

做好自己方能华丽转身的名人例子

做好自己方能华丽转身的名人例子1、王健林1986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担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

转业只是王健林宏伟蓝图的第一步,转业后的王健林1989年来到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从而完成自己由政府官员向半官商角色转变的第二步。

1992年,王健林抓住改制的机会,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正式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王健林也成功完成自己身份的第三步转变,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一名商人。

完成身份转型的他,终于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开始了众所周知的疯狂扩张之路,一步步涉足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产业,成就了万达的实体帝国。

到了2015年,王健林及其家族以1200亿元蝉联“地产首富”,这是王健林六年内第五次名列房地产榜首位,也是第一个获得房地产榜首富“四连冠”的企业家。

2、居里夫人1883 年,16 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

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 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

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

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

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3、杰克·伦敦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

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

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

[作文素材]10个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

[作文素材]10个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

[作文素材]10个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10个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艰难的时候总会过去只要你能坚持下来,那么创业名人是怎么度过人生艰难的时期的?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g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

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

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

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

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坚持创业的名人故事: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

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糊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

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

万达集团王健林的创业故事

万达集团王健林的创业故事

万达集团王健林的创业故事创业故事创业故事7月30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是如何由一家大连市西岗区区属企业逐渐成为王健林个人控股的民营企业,这是一个鲜为外界所知的故事。

在中国证监会今年2月公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业地产)的名字赫然在列。

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万达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万达商业地产53.533%的股份,王健林个人持股8.594%。

由于王健林同时还持有万达集团100%股权,因此他本人实际控制的万达商业地产的股权比例达到了62.127%。

毫无疑问,万达是目前中国最出众的民营企业之一,就像没有人怀疑王健林是万达这个庞大体系最核心的人物一样。

然而,在过去24年,万达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私有化,王健林又是如何在所有权意义上成为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实际控制人,仍然是一段值得厘清的公司历史。

试点之初1992年,万达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单位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2亿元,被等额分为12000万股,包括9600万股法人股,以及2400万股个人股。

这是王健林争取来的一个机会,在那个年代,1.2亿元的注册资本并非小数目。

公司的发起人共六家,第一发起人为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其他5家发起人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大连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渤海饭店集团公司、大连市煤气公司、大连鑫淼实业总公司以及大连电业局市内供电局供电技术服务公司。

其中,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持股58.33%,中国工商银行大连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2.5%,大连渤海饭店集团公司持股0.83%,大连煤气公司持股3.96%,大连鑫淼实业总公司持股3.96%,大连电业局市内供电局供电技术服务公司持股0.4%,另外20%股份由公司内部职工认购。

大连万达房地产总公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连西岗住宅开发公司。

大连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西岗区区属的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健林与万达的成功故事
作者:
来源:《华人经济》2015年第02期
许多成功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对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大致不脱两种模式,借用金庸武侠小说打个比方,就是:要麽太过务虚,大谈理念、文化,天花乱坠不接地气;要麽太过务实,以结果倒推手段之合理,缺乏正确、合理的理论概括能力。

王健林爱讲万达1988年刚成立的时候旧房改造的故事。

那个时候,公司都已成立半年了,还什麽项目也没有。

为了让公司活下去,王健林去找了有关部门,说:“不管在什麽地方批一点,叫我们有活幹,能吃饭就行。

”有领导见王健林主动找上门,就把环境很差、形象也非常难看的棚户区给了万达。

当时的万达只有40多个人,王健林和大家一商量,都觉得没办法改造,公司本就没钱,而且其它企业算下账来,都是要赔钱的,万达能赚钱吗?
实际上,不仅能赚钱,还能大赚特赚。

那个地方的开发成本是1200元一平方米,当时大连最好的地段,房价也不过是1100元一平方米,王健林的想法是,“咱们卖1500元、1600元不就挣钱了吗?”为了让房子卖得多,王健林率领万达“搞了几项小小的创新”:“一是做明厅,那个时候建房子是没有厅的,进门就是一个走道,然後是几个小房间,我们就设计了一个明厅。

二是做洗手间,那时候带洗手间的房子非常少见,所以我那个时候搞洗手间。

三是上铝合金窗,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都是木窗,铝合金窗在那个时候很新鲜,最大的特点是没那麽多框框。

四是上了一个防盗门,那个年代是没有防盗门的,都是小木门。

整个做下来,每平方米成本增加大概就是六七十元钱。

”此外,趁着港台剧火遍大陆,王健林赞助了大连电视台一部香港电视连续剧,要求播出前和结束时放万达广告。

如此多管齐下,“一个月时间,1000多套房子全部销光,价格卖到高价1600元一平方米,而那个时候房子才刚刚打地基”。

上世纪80年代末,光这一个项目,万达的净利润就将近一千万元。

王健林说,从这里他尝到了搞旧城改造的甜头,而且万达也成了全国率先搞旧城改造的企业,创下了历史纪录。

这被他算作万达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迈出的最初那一步。

而另一个王健林最爱讲的故事,大概就是瀋阳太原街万达广场的炸毁重建了。

太原街万达广场建成以後,“因为大概只有3%~5%的客户还能有过得去的回报率,多数买家回报率极低,甚至颗粒无收”,几百位客户集体诉讼万达。

最後,官司虽然是万达赢了,王健林卻说,“不能赢了官司输了人心,万达一定要管”,於是反复研究改进方案。

王健林对改进过程的描述,格外具有喜剧色彩:“我们请一批专家来看,说这个地方缺一个盖,有盖挡住雨雪,生意就好了。

我们就吭吭吭地花几千万元搭了个盖,还是不好。

後来又有人说,你们地下室的这个交通不好,又吭哧吭哧搭了好几个扶梯接起来,生意还是不好。

後来有人说,那你们是招商不对,我们又去把一批商家换下来。

前前後後折腾了三四年时间,都不行。

”最後,他得出结论,这是“娘胎里带来的毛病”,解决方案是:10亿元现金赔偿业主退
铺,外加5亿元炸毁重建。

王健林说,“万达退赔的时候,很多业主感动得当场哭了”,“万达砸了350个商铺”。

这个故事,被王健林在不同场合反复提起,既用来说明做事贵在坚持、做人须讲诚信的道理,也被用来解释万达“只租不售”的商业模式:“这並不意味着城市综合体中所有的物业都只租不售,综合体中的住宅、公寓、写字楼等是要销售的,要收回一部分投资。

只租不售是针对商业物业而言的,主要是商业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只租不售。


“城市综合体”是万达提出的商业地产第三代概念,属於“全球领创”,英文叫做HOPSCA,集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ing(停车场)、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城市公共空间)与Apartment(公寓楼)於一身。

王健林说,“只租不售”模式是“花巨额学费学到的一个真理”,“卖商铺绝不是商业地产”,靠销售商铺来收回投资,就会留下瀋阳太原街“砸铺事件”这样的後患。

而城市综合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和推行,让万达获得了与地方部门进行地产项目开发时的议价权,从而得以超常规地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的奇跡”,“让老美、欧洲人瞠目结舌”。

说到商业模式,王健林讲的一个故事,带着令人心头一暖的人情味。

2000年左右,“创业之初就进入企业的两个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

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是没有社保可言的。

王健林说,为了给这两位“创业元老”治病,“多少钱都花”,“一个人花了200多万元,一个人花了100多万元”。

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万达还年轻,才发展十多年,当发展到三四十年,达到几万人规模,很多人老了、退休了,医药费怎麽办。

”於是,王健林给企业定下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的发展方向。

那麽,怎样才能实现现金流的长期、稳定呢?经过开会研究,万达决定做商业地产,王健林的思路很简单:“因为盖房子我们明白,招商经营业务虽然不明白,但可以招明白人来。

”他说,这是决定了万达正确发展方向的“遵义会议”。

採用了正确的商业模式之外,万达的核心竞爭优势自然而然地也就树立了起来。

万达定下做商业地产的方向之後,迅速确立了“傍大款”的想法:“在这之前,万达也做过一些收租物业,有七八个小型商场和酒楼,但经常欠租,逼得我们成立了一个收租队。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提出,收租物业一定要找实力强的租户,要向世界500强收租,並且决定从沃尔玛开始。


万达当时还是个小公司,为了爭取能和沃尔玛这种大鳄合作的机会,王健林可谓使尽浑身解数。

他先和主管发展的沃尔玛副总裁反复强调万达有好的条件,最终使得对方同意先做一个项目试试。

然後,王健林又亲自去深圳,数次遊说沃尔玛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历时半年多,前後几十次的遊说,沃尔玛终於答应和万达在长春合作第一个万达广场。

第一个项目成功之後,沃尔玛同意继续合作,等到做第五个万达广场的时候,沃尔玛才终於同意签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从此拉拢了更多跨国企业跟与万达合作。

事实上,这些年来,万达已经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並以迅猛的速度加快地发展了下去。

但王健林对子承父业的传统思维,另有一番见地。

他对儿子王思聪,一再强调不会把财富留给他,鼓励他走出万达自行创业,将来如果能力达不到继承家业的要求,就聘请职业经理人,並不会强求他成为下一代万达“掌门人”。

(编辑:秋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