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学情分析
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讲授】再别康桥
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
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
19 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
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他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
1931年11月1 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2、了解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
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活动】再别康桥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去感受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榆阴( )
揉碎( ) 浮藻( )
长篙(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
2.读一首诗歌,光读准字音和停顿是不够的,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畅达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内容。
朗读指导:(自由读、比赛读、范读相结合)
这首诗象一首小夜曲,读的时候节奏要轻慢一点。
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3、请欣赏范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对康桥的眷恋和那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
【活动】再别康桥
再读诗歌,品味意象
1、把古人的离别诗和本诗比较一下,在送别对象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自然景物。
好处:诗人好似不食人间烟火,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诗人与康桥里的哪些景物作别?
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笙箫、夏虫等。
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潭都是有着特殊情感的,而这些日常所见的景一旦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诗歌中常常提到的意象便产生了。
3、品读诗歌,思考: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几种景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看能不能捕捉到信息)
教师范例:云彩是康桥的化身(人和自然景色),不直说与康桥离别,却与“云彩”轻轻的作别,显得清新脱俗。
三个“轻轻的”表现了环境的宁静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所以动作都是轻轻的,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淡淡的惆怅。
4、分小组讨论2-6节诗。
(在分析过程中结合反复的朗读)
教师以第7小节做结:最后一小节与开头在结构上呼应,也是通过云彩这个意象来传情。
语句上略有变化,经过中间一部分感情上的回荡,诗人珍爱康桥、不愿惊动康桥的眷恋之情,更加显得哀婉缠绵。
5、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
每一节诗都是一个色彩绚丽的画面,画面中的一草一木都倾注着诗人至纯的情感。
明确:阅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住意象、体会情感。
在读诗的时候,学会去探寻意象背后的诗人情感,那你便离诗人的心又近了一步。
而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此次重返母校,虽未见故交,但康桥熟悉的风景依然让他驻足流连的原因。
(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情感的起伏变化。
)
【讲授】再别康桥
小结:《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烈的爱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做一条水草,”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依恋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复杂感情。
六、拓展阅读(读诗——是为了遇见美好的心灵)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
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