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并集》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集》说课稿
武威第八中学 陈正功
《并集》说课稿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并集》是人教版全日制高中必修教材第一册 (上)第一章第三节《交集、并集》的内容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定义及子集、全集、交集 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合的一种重要运算。学习 集合的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中出现 的集合语言,更好地使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问题, 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 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 知识的重要准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并集的定 义、并集与交集的联系与区别、并集的运算等。交 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生已熟悉,所以“先学 后教,当堂训练”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4、 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以表格(见上表) 的形式更利于集合两种运算的比较, 强化概念,同时简明地对本节课重 点内容进行学习层次方面的展示, 达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保持和迁 移目的,对本节课有了一个系统的 认识。
5、作业布置
第3,7题
(三) 说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的概念;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的求法;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 简单的集合; (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的并集; 能力目标: (1)通过并集概念的理解,交集与并集的区别,提高文氏图 在集合中的运用能力; (2)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 情感与德育目标: 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 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实教学目标
3、自学例题 检查点拨,练习巩固
例1
分析:此题是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如果用 文氏出表示各个集合,可能会方便我们的理 解
A 6 4 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8 3
7
B
例2 设A {x x是锐角三角形},
B {x x是钝角三角形}, 求A B.
例3设A {x 1 x 2}, B {x 1 x 3},
(二) 学生现状分析、本课的背景分析
针对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能力差、对数学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的相互 转化有一定困难等特点,我就以这样的学生作为背 景来设计这堂课,使之成为一节很有必要的探究性 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交集的定义、运算,学 生对集合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根据 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学科领域或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 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 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这一指导思想,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三) 说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 并集的概念,并集的运算 教学难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关键: 正确理解并集的概念
(四)说教法
本节课以河南永威中学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 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主线,辅以类比、 联想、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类比、 概括、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 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横纵向联系.在教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种语言的能力,使原本 较为陌生的定义变得容易理解和便于记忆,扫清 了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求A B.
分析:此题与上节课例1类似,与实数 大小有关系,利用数轴处理
通过训练来强化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化知识点的掌握, 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以练代例,及时反馈,强化知识点的学习, 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成功喜悦,起 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作用。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知识,自觉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单堂训练的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 找到各自的学习区,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 实现。
(五)说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 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并集的特点,这节 课的学法主要是 “放—扶—教—收,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学习;扶:在不同阶段适当点拨;教:对主要知识 点进行讲授解疑;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这样做增 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使学生 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 “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 “获”,才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近而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或 x A, x B, 或 x A, x B,或 x A, x B
x A, x B
问题2 交集与并集的区别 这样做(1)创造了一个能吸引所有学生进行有效学 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学习目标联 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分析与解决,提升 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能力,带给学生极大的独立思考 与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思维快乐,使每个学生包括 后进生获得自信与尊严。(2)比较记忆,解决难点,落
(六) 本课的教学准备
学生的自学提纲及自学的例题与练习题
(七)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遵循“放—扶—教—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现把本 节课的教学过程说明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表示A∩B吗?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并集》目的:1 巩固旧知,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2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A B
2、自学指导
(1)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提纲
交集 定义 图形 性质
1:复习旧知,引导类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对比学习,依旧引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集
(2)讨论交流 问题1 对“或”的理解 (注意)定义中的“或”字, 它说明A∪B中的元素有下列三种情况:
武威第八中学 陈正功
《并集》说课稿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并集》是人教版全日制高中必修教材第一册 (上)第一章第三节《交集、并集》的内容之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定义及子集、全集、交集 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集合的一种重要运算。学习 集合的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中出现 的集合语言,更好地使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问题, 并且可以使学生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 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 知识的重要准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并集的定 义、并集与交集的联系与区别、并集的运算等。交 集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生已熟悉,所以“先学 后教,当堂训练”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4、 反思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以表格(见上表) 的形式更利于集合两种运算的比较, 强化概念,同时简明地对本节课重 点内容进行学习层次方面的展示, 达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保持和迁 移目的,对本节课有了一个系统的 认识。
5、作业布置
第3,7题
(三) 说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的概念;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的求法;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 简单的集合; (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的并集; 能力目标: (1)通过并集概念的理解,交集与并集的区别,提高文氏图 在集合中的运用能力; (2)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 情感与德育目标: 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 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实教学目标
3、自学例题 检查点拨,练习巩固
例1
分析:此题是求两个集合的并集,如果用 文氏出表示各个集合,可能会方便我们的理 解
A 6 4 5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8 3
7
B
例2 设A {x x是锐角三角形},
B {x x是钝角三角形}, 求A B.
例3设A {x 1 x 2}, B {x 1 x 3},
(二) 学生现状分析、本课的背景分析
针对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能力差、对数学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的相互 转化有一定困难等特点,我就以这样的学生作为背 景来设计这堂课,使之成为一节很有必要的探究性 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交集的定义、运算,学 生对集合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根据 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学科领域或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 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 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这一指导思想,采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三) 说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 并集的概念,并集的运算 教学难点: 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关键: 正确理解并集的概念
(四)说教法
本节课以河南永威中学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 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主线,辅以类比、 联想、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类比、 概括、练习”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 记忆,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横纵向联系.在教学时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种语言的能力,使原本 较为陌生的定义变得容易理解和便于记忆,扫清 了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求A B.
分析:此题与上节课例1类似,与实数 大小有关系,利用数轴处理
通过训练来强化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化知识点的掌握, 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以练代例,及时反馈,强化知识点的学习, 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成功喜悦,起 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作用。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知识,自觉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单堂训练的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 找到各自的学习区,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 实现。
(五)说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 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并集的特点,这节 课的学法主要是 “放—扶—教—收,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学习;扶:在不同阶段适当点拨;教:对主要知识 点进行讲授解疑;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这样做增 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使学生 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 “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所 “获”,才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近而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或 x A, x B, 或 x A, x B,或 x A, x B
x A, x B
问题2 交集与并集的区别 这样做(1)创造了一个能吸引所有学生进行有效学 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学习目标联 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分析与解决,提升 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能力,带给学生极大的独立思考 与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思维快乐,使每个学生包括 后进生获得自信与尊严。(2)比较记忆,解决难点,落
(六) 本课的教学准备
学生的自学提纲及自学的例题与练习题
(七)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遵循“放—扶—教—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现把本 节课的教学过程说明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图表示A∩B吗?与集合A、B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并集》目的:1 巩固旧知,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2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A B
2、自学指导
(1)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提纲
交集 定义 图形 性质
1:复习旧知,引导类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对比学习,依旧引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集
(2)讨论交流 问题1 对“或”的理解 (注意)定义中的“或”字, 它说明A∪B中的元素有下列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