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doc 68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三篇)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公司正是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1.1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
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
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因此,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措施。
那么,什么是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如何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本文将会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什么是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是指通过对企业、产品及工作场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危害评估,识别潜在危害因素、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可以说,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是对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和人员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无论是人员受伤或死亡,还是财产损失,都会对企业及其员工造成长期的影响。
通过对企业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并通过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从而保护企业和人员的安全。
2.提高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生产质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外,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也成为企业展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也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促进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掌握自身产业的安全生产状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其优化生产方式和流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和方法来支持。
下面介绍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及控制的一般程序:1.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源危害源是指对生产安全或者员工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潜在、直接或间接、短期或长期、不可逆或可逆的危害因素的源头。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操纵措施二○○八年元月第一部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方法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进展,火电建设规模、机组容量、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火电建设的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缘故外,要紧的客观缘故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治理模式和安全治理体系,安全治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治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治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
现行的火电建设安全治理模式尽管发挥了专门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治理的时刻相对不足,而且不能全然扭转安全治理- 2 - / 2的被动局面。
关于复杂的火电建设过程,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阻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差不多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缘故。
另一方面,治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进展使各行各业的治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治理,尽管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治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治理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治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治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是微观安全治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治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
宏观治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差不多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治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究新的安全治理思路和安全治理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从全然上解决提高安全治理水平的问题。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运营、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产生的潜在威胁。
通过这一过程,组织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保护和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1. 危害辨识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是指确定可能对组织、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危险因素。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理解潜在的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1.1 审查和分析文献和记录 - 组织可以通过审查外部文献、行业标准和相关文件,来了解与其行业或业务相关的潜在危害因素。
此外,组织还可以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损失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来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
1.2 观察和调查 - 组织可以派遣专门的团队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这些观察和调查可以包括现场检查、员工访谈和设备检测等。
1.3 专家咨询 - 组织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工程师、科学家和安全顾问等,以了解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提供有关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和建议,帮助组织进行危害辨识。
2.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并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发生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2.1 风险矩阵 - 风险矩阵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风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的方法。
它通常使用一个二维矩阵,将风险分成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组织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后果来确定风险等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事件树和错误树分析 - 事件树和错误树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导致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并评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15 90 15 90 7 7 42 21
0.5 6
27 入井前的准 备
精神异常
人身伤害
0.2 6
7 8.4
28
疲劳入井
人身伤害
1
6
7
42
严禁疲劳入井,加强入井检身管 理,班组长注意观察本班人员严 禁疲劳入井 领用矿灯时观察矿灯完好情况 领用自救器时观察矿灯完好情况 加强入井检身管理,未登记人员 严禁入井 加强入井检身管理,未进行入井 培训人员严禁入井 入井人员必须佩带防尘口罩 安全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及时观察 顶板情况,发现破碎情况及时处 理。 加强通风 加强检查,及时抽排积水 及时给工人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检查发现片帮 及时处理。
停机时未切断电 源 停机时截割头未 落地 司机无证操作 链条有裂隙 连接环有裂隙 连接螺丝松动 刮煤棒断裂 司机误操作 溜槽不完好 噪音 煤尘超标 溜槽对接不平整 闭锁装置失效 运送设备、物料 人员跨越刮板机 人员在卸载端停 留 护轴板损坏 链条、连接环扭 绕 通讯、信号装置 缺失,失效 闭锁装置失效 张紧装置失效 机头洒水喷雾失 效 电缆槽有异物 挡煤板损坏或缺 失 开机未开洒水喷 雾 牵引链出槽、飘 链 大块煤矸石 司机无证操作 司机疲劳操作 传动部分无保护 罩或保护失效
1 1 1 1
6 6 6 6
15 90 7 7 7 42 42 42
96 97
有毒气体积聚 落煤伤人、煤 尘 摔伤、机械伤 害 尘肺病 听力损伤 人身事故
1 1
6 6
15 90 7 42
98
1
6
7
42
99 100 101
3 3 1
3 6 6
15 135 7 126 7 42
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
触电
1 1 15 15 1 操作人员及电工加强检查、检测, 1 1 15 15 1 电工应安装安全电压工作灯
56 真空浸漆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失效
火灾爆炸
1 1 40 40 2 定期检查、测验
57
浸漆间通风不良
火灾爆炸
1 1 40 40 2 上班前检测设备运行情况
58
防爆电气防爆性能失效
火灾爆炸
1 1 40 40 2 定期检查、测验
59
车间内使用非防爆电气,违规明火作业
60
真空浸漆不安 全行为
作业人员随意放置化学品及包装物
61
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毒口罩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职业健康
3 1 40 120 3 安装警示标志,加强车间员工培训
3 1 40 120 3
3 1 15 45 2 安装警示标志,加强管理、培训
62
车间通风不良
63
浸锡炉 设备未接地或接地线损坏
危险源(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设备、设施作 业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 果
1
设备未接地或接地线损坏
2 冲、剪、压设 使用220V电源工作照明
3
备
皮带传动无防护罩
4
离合器失修,产生连冲,制动器失灵,维修不 及时,紧急停止按纽不起作用
5
作业人员将连锁装置短接或损坏
冲、剪、压操
6 作工不安全行 操作人员手工替代镊子放料
为
7
作业人员不佩戴耳塞操作
触电 机械伤害 职业健康
危险性评价(LEC)
L
E
C
D
风险 级别
控制措施
1 1 15 15 1 每半年检查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
whbs-2
1•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一般不少于2个)和基层单位/项目部(一般不少于2个),查阅资料和访谈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环保等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及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清楚相关职责,了解掌握不同业务应采取的危害辨识方法和工作流程。全部做到的,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8分。
3•审核基层单位/项目部(一般不少于3个),查阅资料和访谈人员,确定了重点防控的风险。全部做到,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0-6分。
4.审核资料,各层级重点防控的风险无遗漏,由审核员判断得0-10分。
5•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相关领导(一般不少于5人),访谈人员,清楚各层级或岗位重点防控风险。全部做到,得20分;80%及以上做到,得12分;50%-80%做到,得8分:低于50%做到,不得分。
2•查阅资料,每次作业前风险识别无遗漏,防控措施全面且有针对性。全部满足要求,得2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分。
8.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30分)
whbs—8
1•审核企业、二级单位、基层单位/项目部(一般不少于2个),查阅资料和访谈人员,从事作业前进行了安全交底,相关人员清楚涉及的风险及措施要求。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和告知,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全部符合要求,得30分;低于50%不得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分。
2•二级单位根据企业规定频次,定期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20分):
(1)二级单位各部门/直属单位应组织对业务活动、工作环境、人员出行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建立危害因素清单,并按业务管理范围对基层单位/项目部评价确定后上报的重大危害因素进行专业评价,评价后确定本部门、本专业重大危害因素。全部满足,得10分;其他情况,由审核员判断得分。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编号:SY-AQ-0131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前言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控制危险危害因素,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
因而全面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重要危险、危害因素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对评价出的这些重大因素的控制与管理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二、危害辨识1、危害辨识的概念危害辨识是指识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一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二是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2、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毒害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卫生设施;管理设施、应急抢救设施和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险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等6类危险危害因素。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室息;其他伤害等16种。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安全保障方面,预先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或灾害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从方法及应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方法:1. 危害辨识:通过对工程、环境、物质、人员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辨识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价:基于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预先确定各项风险因素与概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 风险控制:在评价得到的风险范围内,根据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减少事故概率的目的。
应用:1. 危害辨识: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危害辨识往往是通过场地勘察、现场观察、安全分析表、风险分析图等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在工厂生产车间中,对机器设备故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将各项风险因素加权得到风险参数值,可用于风险等级分类和排名。
而定性风险评价则基于专家判断和声音经验,通过简单的描述、量化等方式,对事故等级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野外作业中,利用卫星图像、气象观测等方法,评价钻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3. 风险控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是保证环境安全、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重要的步骤。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控指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选择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培训等。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施工前严格管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标准,同时制定周密应急预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社区、自然环境等方面。
科学应用这些方法,可以降低潜在的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良好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良好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大
B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良好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 ,成事故扩大
B
作业前仔细检查并落实配备到位
良好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B
严格按照石油公司有关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良好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焊花、渣飞溅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氧气瓶、 乙炔瓶与动火点间的距离不过范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B
1.易燃液体与火源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
2.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5米。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A不容易发生、B容易发生、C较容易发生、D非常容易发生
序号
检查项目或设备名称
危害分析
潜在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预防控制措施
预期效果
1
电焊切割、焊接机
1.接线不良;
2.把线损坏,接头超3个;
3.把线老化;
4.把线绝缘破坏;5.变压器过热;6.焊接电源线过热;7.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8.焊接电流忽大忽小动铁芯在焊接时位置不稳定;9.焊接时有“嗡嗡”异声动铁芯的制动螺钉或弹簧过松
高温、灼伤、火灾、爆炸、触电
C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2.焊接现场3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液体。3.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4.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风险危害与影响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措施
风险危害与影响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措施1、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如下:
↓
↓
↓
2、危害与影响的识别
(1)危害与影响的因素识别
3、危害与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析:根据危害分级和发生频率划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灼伤,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风灾,环境污染等为主要危害因素。
4、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已知主要的危害和危险,对不能忍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削减,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预防控制”二是“保护控制”,其主要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见下表。
主要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表
关键任务分配表
分配关键任务,就是针对风险评价后主要危害和风险列出措施清单,把控制措施和补救措施分配到每个岗位,具体要求见下表:
关键任务分配表。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危害因素是导致人们健康受到损害的原因,危害因素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对健康的危害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对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评估风险的第一步。
辨识危害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1.资料搜集:了解相关的资讯,包括统计资料、文献资料、培训指导等,整合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搜集到部分的危害因素信息。
2.现场考察:到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环境情况,了解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其对身体的危害程度。
3.检查测试:通过特定的检查测试方法,对相关物质、环境、设备等进行检测,获得相关数据。
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是将危害因素的作用、范围、情况和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比如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性,评估某项工作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等。
2.危害因素辨别:将危害因素辨识阶段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区分出各个部分,包括危害程度、暴露频率、接触途径、难度等指标。
3.暴露评估:对已确定的危害因素进行暴露评估,确定受暴露者的种类、数量、暴露源的类型等。
4.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分析暴露给这种危害因素的剂量和此物质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以确定剂量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5.风险特征描述:根据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描述,包括概率、期望值,可信度或可靠性等。
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卫生保障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注意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等。
2.改善工作环境等人工因素,例如利用先进的办公设备,调整工作时间,避免一些压力过大的工作等。
危害辨识、最新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doc 68页)
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二○○八年元月第一部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火电建设规模、机组容量、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火电建设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原因外,主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管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
现行的火电建设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管理的时间相对不足,而且不能根本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对于复杂的火电建设过程,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影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已经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
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各行各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虽然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管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微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
宏观管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已经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管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问题。
1 基本概念为了讨论内容的规范性,以及便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的抽象,本文的论述建立在以下的概念基础上:1.1 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
响。
3 局部影响---造成周围社区、相邻作业区环境破坏,持续影响
时间长。
4 重大影响---造成周边环境破坏,无持续影响。
5 巨大影响---造成周边以外环境破坏,持续影响时间长。
2018/6/4
第28页
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风险矩阵评价要素介绍
R(reputation),名誉
0 无影响---无公司声誉影响。
2018/6/4
第14页
工作危害分析
5.3 准备工作 这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地点在哪里?是否可以转移到一个安全的 地点完成? 是否需要作业许可及确定作业许可的类型? 是否有严重影响本工作任务安全的交叉作业?
JSA小组通过上述内容的现场考察,了解与工作任务有关的基
本情况,明确应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为进一步工作的危 害分析做好准备。
危害因素(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hazard ),危害
因素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018/6/4
第12页
工作危害分析
5.3 准备工作
在JSA正式开始前,小组所有成员应根据自己的判断收集所有
A
从没 有发 生过
B
在本 行业 发生 过
几率增加 D C
在本 组织 发生 过 在本组 织容易 发生过
E
本组织 容易经 常发生
0 1 2 3 4 5
轻微风险 加强管理不断改进 (低风险区) 一般风险 (中风险区)
引入风险消 减措施 (高风险区) 不可忍受
重大风险
2018/6/4
第25页
危害、危险点辨识及控制措施
1.合理安排人员,正确着装,采取防范措施。
2.加强联络、监护,配备可靠的通信工具。3.备饮用水及防暑药品。
4.配备常用蛇药。5.尽量避免个人单独作业。
1.2
土石方开挖(降基)
不了解土质情况;没有放坡和支撑;松动石块滑落
人身伤害
1.挖土前根据挖土深度、土质情况、环境情况、地下物和地下水情况,做好边坡放坡和支撑。
宜都至江陵改接至兴隆500千伏线路工程
(B标段)
危害/危险点辨识及控制措施
2009年6月5日发布2009年6月15日实施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项目部
危害/危险点辨识及其控制措施
审签页
批准: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编写: 年 月 日
序号
作业活动
危害/危险点
危害结果
控制措施
1
基础施工
1.1
线路复测
地形地貌不熟;山陡、路滑、高温个人中暑、毒蛇咬伤
不了解路况
1.运输前详细调查道路,需要整修的路桥及时修筑和加固。
2.对经过的险桥、沟坡、险道、坑洼路等,及时向驾驶员详细交底。
超载
1.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物件装载规定。
2.经常检查装载物件,防止捆绑松动。
接送施工人员不守规程
1.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载客许可证。
2.车厢拦板必须牢固可靠,车上指定安全监护人。
主材下支垫不牢靠
人身伤害
塔片组装时,支垫要牢固可靠,防止跌落伤人。
(3)
起吊
钢丝绳绑扎无防剪切措施,吊点位置不合理,
人身伤害、设备事故
根据起吊物件重心,合理选择吊点位置,由技工绑扎牢固
起吊塔片强度不够
根据验算结果补强,严格采用钢梁补强。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预控方案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预控方案危害辨识是指对潜在的风险源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辨别,以确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在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到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和心理等各种因素。
常见的危害源包括高温、有害气体、高压电、噪音、尘埃、化学品等。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级别。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
定性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专业经验和知识,对危害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主观判断,以确定风险的级别。
而定量风险评估则是基于数据和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得出风险的量化结果。
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控方案。
预控方案是为降低或消除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旨在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影响。
预控方案需要考虑到有效性、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并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控方案:1.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来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风险。
例如,在高温作业场所安装冷却装置,以防止工人中暑;在化学品存储区域设置防火墙和通风设备,以降低火灾和化学泄漏的风险。
2.行政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程序等手段,来规范人员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要求员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禁止饮食和吸烟等,以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3.个体防护措施:通过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来保护个体免受危害的侵害。
例如,为工人提供适合的防护手套、耳塞、护目镜等,以减少工作场所的风险。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以迅速应对事故并减少损失。
例如,不同类型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包括火灾逃生、化学泄漏、自然灾害等。
5.培训与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例如,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和遵守。
综上所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预控方案的制定是保障员工和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doc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63-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识别公司煤化工板块管理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分级、监测、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神华集团《选煤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运行、建设项目、变更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重大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HAZOP分析等内容。
第三条关键名词术语解释(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危险源在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也被称之为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危险源,也被称为职业病危险源)。
(二)危害因素辨识旨在事先确定所有由企业活动产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因素。
(三)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可造成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四)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已降至组织愿意承担程度的风险。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厂、部及相关方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安健环部制定和维护本制度,负责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与落实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依据本制度开展主管业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七条各厂依据本制度,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doc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1.1 目的本附录阐明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规作法,以及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用人单位应考虑其工作性质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使本附录中描述的方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相适应。
1.1.2关键术语a)危害(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2.4的定义);b)风险(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2.19的定义)。
1.1.3何时使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所有用人单位和员工对其作业活动中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负有法律义务。
本附录所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拟用于:a)危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场合,或不清楚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是否恰当的场合;b)用人单位超过法律最低要求,寻求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达到更高水平。
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容许;——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否则就需要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别对于以下的情况,更需进行:——危害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在已满足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
1.2 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2.1 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a)危害辨识;b)风险评价;c)风险控制。
1.2.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a)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 :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 :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doc 68页)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二○○八年元月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微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管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
宏观管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已经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管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索新的安全管理思路和安全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问题。
1 基本概念为了讨论内容的规范性,以及便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的抽象,本文的论述建立在以下的概念基础上:1.1 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1.2 危害(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状态。
1.3 意外事件(incident):危害出现并可能与可被危害对象(人员、财产和环境)产生相互作用的事件。
1.4 风险(risk):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1.6 安全(safety):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危害。
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组织根据其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已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注[1]:以上概念也是职业安全卫生体系标准的定义;以下概念是本文的定义。
1.8 能量:具有作用于人、财产或环境并产生危害的能力。
1.9 约束:对能量的产生、状态和作用的控制和限制。
1.10 一次约束:对能量的产生及其状态进行控制或限制。
1.11 二次约束: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对能量的作用进行控制或限制。
2 危害辨识2.1 危害辨识的目的和方法事故是危害因素作用于被危害对象的结果,危害辨识的目的是要对组织面临的所有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找出导致事故的所有因素,为进一步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目标和依据。
导致事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危害识别方法,就无法保证找出导致事故的全部因素(当然,这里的全部因素是指在当前认识水平下所能认识到的因素)。
在各种分析方法(如安全检查表法(SCL)、初步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OS)、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中,我们根据作业特点和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选择以下三种危害辨识的分析方法:故障树法:对导致事故的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做出全面的描述,以发现和查明系统固有的或潜在的故障因素,为开展安全设计、制订技术措施及采取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 15 -事件树法: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获得正确、充分的决策信息。
安全检查表法:为了系统地找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同时对安全管理方案、计划、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将系统加以剖析,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列出各单元或层次的危害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评价准则,把检查项目、评价准则按单元或层次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测量方式确定各检查项目的状况并填写到检查表对应的项目上。
安全检查表法在过程控制中可以为分析人员提供体系和作业活动安全现状的信息,可为评价现实风险、改进体系和作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故障树法以图形方式表明“系统是怎样失效的”,而且分层次地描述系统在失效过程中,各种中间事件的相互关系,并告诉人们系统是通过什么途径失效的。
故障树本身也是一种形象化的技术资料,当它建成以后,对不曾参与系统设计的管理、运行人员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和维修指南。
故障树法适合分析复杂系统,并能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在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时,我们采用故障树法进行预先辨识,找出本行业或本项目的事故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危害的分类研究提供帮助。
事件树法可以帮助我们任何一种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
在作业活动危害辨识时,我们可以采用事件树法对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进行分析,运用故障树提供的系统失效准则判断并找出可能导致危害的事件,从而加以控制。
- 15 -安全检查表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安全管理现状,明确改进方向。
在作业活动实施与控制阶段,我们采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获得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和效果的信息,并据此对现实风险进行评价。
2.2 危害辨识的过程我们将危害辨识过程分为预先识别阶段和过程识别阶段。
在预先识别阶段,我们需要分析事故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
在这个阶段,我们采用故障树法,从事故这一最基本的故障概念入手,按照事先制订的系统分类标准,将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逐级展开,使人们对事故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建立事故控制模型奠定科学的基础。
我们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和建立系统分类标准的基本观点是:事故是由危害(因素)与可被危害对象(人员、财产、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危害产生的根源是与作业活动有关的能量可能处于非受控的状态,危害的发生是由能量约束失效引起的。
能量源自人们的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由作业人员、作业对象、作业装备、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环这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基于这一观点,我们给出了事故的故障树模型。
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每种能量的产生方式、危害方式、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结果)以及每种能量的约束方式、失效方式(原因)、失效后果、失效频度进行预先识别,从而为特定活动的危害识别做好准备。
按照以上观点建立的危害辨识故障树模型见附图一。
在过程识别阶段,我们主要分析特定活动可能的危害组合。
在这个阶段,我们采用事件树法对由特定活动引起的- 15 -事件序列按人、料、机、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和分析,并分析每一种结果事件中所包含的能量类型和约束类型,然后根据预先识别阶段的识别结果和判断标准,从能量产生和约束失效两方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其组合,为制定针对性地风险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作业活动是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活动单元组成的,每一个基本的活动单元包含比较固定的作业人员类型、作业对象类型、作业装备类型、作业方法类型、作业环境环类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存在能量产生和约束失效的可能性。
基于这一观点建立的过程危害辨识事件树模型见附图二。
危害辨识应在设计、制造、准备、施工、调试、试运行的每一阶段进行。
危害因素的识别的范围应包含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组织活动的所有场所。
危害辨识应着重分析直接与作业活动有关的危险因素,不应将管理体系及过程的不完善列为直接的危险因素,或将管理活动的不符合项列为直接的危险因素,否则将给我们制定安全管理方案造成很大的困惑。
因为从根本上讲,管理就是为控制项目风险而进行的活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管理过程、管理行为的不符合项可以通过管理体系策划、审核、管理评审以及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来解决。
人们不会为了管理而管理。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控制管理对象中的风险而进行的活动;另一类是为了监督管理行为是否符合管理规范以及管理规范是否有效而进行的活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必须包含这两种活动。
而这两类活动的基础是要知道管理对象中究竟存在着哪些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会使组织承担多大的风险。
- 15 -3 风险评价3.1 风险评价的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特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施工活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评价的范围包括存在于作业活动及其影响范围中的人员、机具、材料、方法、环境。
3.2 风险评价的内容与过程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全过程。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风险评价的内容和过程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确定→风险分级。
风险评价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预先评价阶段和和过程评价阶段。
预先评价阶段主要解决共性的、系统性的评价,预先评价的结果是制订风险控制计划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主要解决特定活动及系统现状的评价,过程评价的结果是制订安全措施的依据。
3.3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人们常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风险的大小。
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两种。
定性评价是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
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是,非}、{合格,不合格}等形式,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被评价系统或对象的当前状态,其缺点是- 15 -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而且,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因为必须根据已设定的评价依据,评价人员才能对被评价对象的当前状态给出定性的评价结果。
定性评价主要应给出三个定性评价准则:风险的严重性等级、风险的可能性等级、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表1~3给出了定量评价准则的一个实例。
表1 风险的严重性等级表2 风险的可能性等级- 15 -表3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风险评价指数矩阵综合了风险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在定性评价中,该指数可作为风险判断的依据。
通常将最高风险指数定为1,将最低风险指数定为20。
指数的划分虽然带有人为性,但要便于划分各种风险的档次。
将风险评价指数按可接受的程度划分为类别,可称之为风险评价准则。
例如,表3中可给出四种类别:指数为1~5的为不可接受风险;指数为6~9的为不希望有的风险,需进行决策是否可以接受;指数为10~17的是有控制的接受,需经有关方评审后方可接受;指数为18~20的是不经评审即可接受的。
定量评价主要适用于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通常应对危害类型- 15 -- 15 -进行分类(如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损失等),因为不同类型的风险不能算术叠加。
定量评价的优点是使评价人员可以按风险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决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采用此方法,必须建立完整的系统安全模型,并对系统中存在的每一种危害进行定量辨识,量化每一种危害的产生方式、危害方式、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发生频度。
用事故发生概率进行风险估算可采用如下方法:在△t 时间内,涉及N 人、由一个或一组危害形成的风险级别,可以针对任意给定的危害类型,用如下的期望值来衡量:式中,S 表示危害程度或损失量;F(S)是S 的分布函数(累计概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