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大纲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①未经加工的自然物3.劳动对象②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原材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构成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生产关系分配桥梁和纽带,重要影响(交换)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私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3.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变化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其“经济基础”;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起着决定性作用3.在社会形态进化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最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①社会分工(一般基础)1.前提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市场(二)市场体系要素市场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三)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4.信息产生和传递5.社会评价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 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它是由( )、( )( )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理解它要把握两点(1)公有制经济包括( )、( )、( )、(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的表现:( )、( )(2)( )、( )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由于( )、( ),与之适应的所有制必然具有多元化特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 )、( )、(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
3、资源配置的两基本方式。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 )、( )、( )、( )。
5、市场经济存在基本条件或基本构成要素?( )、( )、( )、( )。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 )基础上,其存在制度基础是什么?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基础什么?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 )、( )、( )、( )。
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按照统筹( )、( )、( )、( )、( ),发挥市场( ),增强( ),健全( ),完善(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 )体制,形成( )协调发展机制,建立( )市场体系;完善( )、( )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 )、( )、( )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范畴,实质是( );它的( )或( )关系是最基本经济关系,它决定( )性质,也决定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12、( )是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规定( )性质;(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体现,它包括( )、( )、( )、( )四项权利;由于( )( ),才可能使同一性质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存在状态。
13、从财产所有者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分( )、( )、( )三基本形式。
14、个体经济特点;在我国,( )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试大纲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 社会经济制度。
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诠释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滋右。
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来源:(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第四部分市场营销(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第六部分法律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一)试卷题型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201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二、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在经济师的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经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二、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市场均衡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价格也达到均衡水平。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进步,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改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六、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经济基础知识中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的兑换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总之,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2011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1-32章)2011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学习讲义(1-32章) (1)前言 (2)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2)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9)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4)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8)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21)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7)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2)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37)第九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40)第十章财政支出 (44)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46)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5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63)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6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74)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80)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88)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95)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99)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03)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08)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13)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20)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23)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27)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32)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39)第二十八章法的一般原理 (140)第二十九章中国的法律体系 (142)第三十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43)第三十一章民法基础知识 (148)第三十二章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55)前言一、教材体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四部分:市场营销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第六部分:法律涉及多个学科。
二、教材主要变化(第一、二、六部分有变化)1.第一部分:删除原第三章,增加一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2.第二部分:第九章:增加公共物品。
第十章:增加财政支出的分类。
第十二章:增加税收含义;增加十二五期间税制改革。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提纲共33页word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及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
(未经加工的和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2、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2▲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常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5、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3)只在一个社会阶层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社会经济制度演变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8、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7)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7)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0)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22)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2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32)第九章财政职能 (35)第十章财政支出 (38)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41)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45)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5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54)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60)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64)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69)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713)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76)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79)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83)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86)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90)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92)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95)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98)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04)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05)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08)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10)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17)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2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初级经济师是指具备一定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经济学专业人士。
他们通常拥有经济学专业学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获得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
初级经济师需掌握的知识点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行为,涉及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宏观经济政策等。
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银行、国际收支等内容。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
初级经济师需了解市场需求与供给、弹性、垄断、寡头与垄断竞争、劳动经济学、投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现象的分支学科。
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数学和统计工具,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建立与检验等。
4.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国际贸易与投资、汇率、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则和运作机制。
此外,初级经济师还需要了解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和熟悉相关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解读方法也是初级经济师的基本能力。
初级经济师的职责主要包括:1.参与经济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2.参与制定经济政策,提出政策建议;3.参与经济项目的评估和可行性分析;4.参与经济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5.参与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6.参与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等工作。
初级经济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问题解决、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通常在政府部门、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地就业,从事经济分析、政策研究、投资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交易等工作。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考情:本章近年考分2-7分。
本章内容: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4.市场与市场体系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例题·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A劳动者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正确答案』D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应试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B.C.D.A.B.C.D.3.((A.B.C.D.E.4.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多选题】()和()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E.生产对象『正确答案』AB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考试大纲第一部二步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六、资源配直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
考试容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01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法基础知识资料(4)
考试内容: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内容要点: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关系,亦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主体、客体和内容等三个要素。
2、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1)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在宏观⽅⾯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职权关系;在微观⽅⾯主要是由具体⾏政⾏为⽽形成的经济管理法律关系;经济管理法律关系还包括契约性的法律关系,如公有制企业或其⾼管的经营责任制关系等。
(2)竞争法律关系是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中形成的,是在民商法对⼀般竞争关系进⾏规范或调整的基础上,从维护宏观和微观的公平竞争秩序出发,以经济法的原则对竞争关系进⾏⼆次调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法律关系主要是本质上为政府商事合同的经济合同关系;也包括公有主体参与的股东协议等企业关系以及平等财政主体开展经济协作⽽形成的法律关系等。
3、经济法律关系的诸要素(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①定义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经济管理、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定义务的当事⼈。
②分类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
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政法设⽴,由宪法和⾏政法明确其性质、职能、任务、⾪属关系等,承担决策、协调、执⾏、监督等国民经济管理职能的组织或者机构。
包括:国务院及其承担经济管理职能的部、委、局和地⽅政府及其相应机构;各级权⼒机关;由国家和法律授权⽽承担⼀定经济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
是依民法、经济法和⾏政法设⽴,直接从事⽣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个⼈等。
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如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和担保合同。
③注意:组织机构内部的机构、单位、成员等虽然不具有独⽴法⼈资格,但在⼀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分⼚、车间、职⼯等依法与企业订⽴承包或租赁等责任制合同,分⽀公司、分店等依法作为纳税⼈参加税收法律关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大纲温馨提示:2010年经济师教材延用2009年考试教材,所以考试大纲也没有发生变化。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经济过程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是否掌握货币形成的过程、职能、特征及其流通规律,是否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内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友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否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否了解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流通的基本过程。
考试内容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的价值形式,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考试内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过程。
二、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主要形式。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特征及其选择确定的方式,是否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运行的微观基础。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是否掌握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涵义和方式,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战略和指导思想。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二、社套主义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主要方法。
考试内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第二部分财政第九章财政职能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财政、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是否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基本的财政活动作出分析。
考试内容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涵义。
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第十章财政支出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否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财政支出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一、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的意义。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内容。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
政治因素。
经济体制制度因素。
社会因素。
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与特点。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
第十一章财政收入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与分类方法;是否理解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和标准,是否理解和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否理解和掌握政府债务收入的特点,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和衡量政府债务规模的指标,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财政收人的形式、分类作出判断;能够根据数据资料计算债务规模的指标。
考试内容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财政收入的意义。
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收人的分类。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
三、政府债务收入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和特征。
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
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税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是否理解和掌握税制的各项构成要素及其主要内容;是否掌握税收的主要分类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的主要特点,是否掌握几个主要税种的税制内容,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理解和掌握的有关税收知识,对税收活动作出比较、分析和判断。
考试内容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税收的基本涵义。
税收的基本特征。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内容。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零税率和负税率的基本涵义。
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按计税依据、按税收管理权限、按税负能否转嫁、按征税机关分类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三、流转税类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增值税。
消费税。
四、所得税类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五、财产税类财产税的优点和缺点。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涵义和功能;是否掌握政府预算的主要原则和分类方法的内容;是否理解和掌握预算周期的内容;是否理解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是否理解和掌握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所理解和掌握的政府预算知识,能够对一些基本的政府预算活动作出分析判断。
考试内容一、政府预算职能政府预算的基本涵义。
政府预算的职能。
政府预算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分类。
二、政府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周期和标准预算周期。
我国政府预算周期: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涮整、决算。
三、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的基本涵义。
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
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有关货币的基本知识,包括货币的本质、形态的演变,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演变与类型,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并能够分析有关货币问题和现象。
考试内容一、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本质;货币形态的演变,尤其是现代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类型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具体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我国的货币制度。
三、货币发行货币层次,货币投放渠道,货币供给机制。
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信用关系的形成及其本质、信用的主要形式,金融中介的定义与主要类型,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现状等内容,并能对信用活动、金融中介运作等作出解释和判断。
考试内容一、信用的内涵与类型信用的定义、存在的前提及本质特征,信用的作用,信用的形式,征信的定义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