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山区高纵比降泥石流灾害治理设计与施工
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在充分考虑本工程特点和各种影响施工的难点后,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施工实力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要求,参照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并结合我单位长期从事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某市虹口乡深溪沟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下游为深溪沟村民聚集区及农家乐集中区。
我们深知该治理项目的重要责任和社会意义,我们将竭尽全力,以实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目标,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2 编制依据⑴某市风景区玉垒山公园、龙池镇、青城山镇、灌口镇、紫坪铺镇、虹口乡项目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四标段施工招标文件。
⑵施工图设计图纸。
⑶投标施工招标文件。
⑷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法规和当地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定。
⑸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⑹本单位质量体系文件和企业标准。
⑺本单位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环保施工管理等项目管理方面的文件。
⑻现场实际踏勘情况。
1.3 引用的主要施工规范标准(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20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3)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文件;(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规范》(DZ/T0220—2006);(6)《滑坡防治工程施工规范》(DZ/T0218—2006);(7)《砌体结构施工规范》;(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 工程概况2.1 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2.2施工条件2.2.1交通条件某市虹口乡深溪沟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位于某市以北约18公里,为白沙河左岸一支流,沟内有简易公路与虹口乡相连接,但因本次地震及次生灾害的破坏,公路被多处破坏,目前仍在抢修中,施工道路不便利。
施工地点分散在长达数公里的沟内,沟内堆积有大量松散碎石块,仅可供人步行通过,工作区交通条件较差。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元谋县大庆河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三标段位于大庆河治理中游1035米。,古方坝及边墙32#~43#、65#、~69#,挡沙坝5#~10#、副坝5#~10#.3cm厚顶抹灰改为5cm厚C20细石砼顶。
3.水文气象与工程地质
4、模板:面板浇注采用无轨滑膜,其余采用组合钢模板;
(五)建设资源配置
1、劳动力分配
本项目施工作业范围较广,工期较紧,制作过程专业规范,工种重叠要求严格复杂。合理配置现场施工劳动力是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现场管理团队和操作人员将根据需要配备,相对固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
第三章建设部署
一、建设部署
(1)、施工准备
为确保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工程特点,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科学组织、周密安排、谋划,确保建设中各项工作提前顺利开展。
1、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布置施工电气线路、水管及临时施工设施。
2、做好图纸联合评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内容,检查多专业管线位置是否到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便施工。
1、砌筑施工队:主要负责护岸墙、挡沙坝、实心坝、实床坝等施工。
2、土方施工队:主要负责土方施工。
(四)建立现场协调会制度
项目开工后,除参加业主组织的协调会议外,项目管理部还必须每周组织一次内部生产调度会议,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进行安排、检查和协调。业主的安排和现场条件。以及物资供应等事项,及时解决和处理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问题。
附表、主要工程机械表
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要点
5. 拦砂工程设计
按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好坝位,尽量选上游纵坡 缓的基岩锁口处,使坝短、库容大、坝基浅;计算 回淤坡度(多小于沟纵坡0.5-1.5%)与库容以及防揭 底和侧蚀的物量。有条件时可加固地震堰塞体作坝。
按坝高初拟坝顶宽度(最小1m),坝面坡陡 (甚至直立),背坡缓(1:0.4-1:0.6),坝肩伸进坡 体,坝基应力不高;按最危险工况(空库一次泥石 流满库)进行抗滑、抗倾和坝身强度检算。
确定溢流段高度与截面,排水孔不要过大过密 (孔面积0.4-0.8m2,总面积5%-8%);在坝下0.51.0H段设护坦或潜坝防冲。
缝隙坝要据最大粒径D进行缝隙设计,缝宽1.52.0D,缝的总宽度为0.2-0.4溢流段宽B。确定其拦砂 及过流能力。
根据各坝的造价与拦固物源量,得各坝的效益 比(拦固单位物源的费用),取消或降低低效益比 的坝,增高高效益比的坝。
边墙按挡土墙检算,当槽底有圬工时偏于安全; 正确计算弯道凹岸加高(水山高久公式Δh=aBV2/Rg, a取2.0),
按实际调查和计算流速确定防冲、防淤措施。 防冲可铺底或设防冲肋(间距10-25m,高1.5-2.5m), V形槽心铺厚0.6-1.0m。防淤可加大流速,加大流速 可加高变窄槽的断面以增大泥深,甚至作成V型槽 (IV = (I纵2+I横2)1/2,I横=1:3-1:10)。
根据地震后松散固体物源大增的新情况,调整 泥石流的重度(稀性增多)、峰值流量(堵塞系数 加大)与暴发频率(临界雨强变小)。
如2008-9-24泥石流一次冲出量北川魏家沟达 100万方,唐家山支沟达30万方,大大超过预计值。
3. 确定拦排数量
根据工程有效期(乡镇20年,城镇50年),计 算拦+排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泥石流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泥石流的特性出发,探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泥石流是由于山地降雨引起的,陡坡地区的土石流失去了质量稳定的能力,在山坡上迅速流下,有时带有大量的岩石。
因此,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应从防止泥石流发生、减轻泥石流威力、隔离泥石流路径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工程治理措施的设计应从防止泥石流发生入手。
这可以通过改善山体地质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加强水土保持和防洪工作等手段实现。
在勘查中,必须对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危险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潜在的灾害源,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理措施。
例如,可以在潜在灾害源区加固山体,设置护坡结构或建设拦挡水库等。
其次,减轻泥石流威力也是工程治理措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泥石流的威力往往源于其冲击力和破坏性,因此,勘查中应选择适合的工程措施来降低泥石流冲击力和破坏性。
例如,可以采用消能排泥槽、护坡、集水设施等措施来控制泥石流的流动速度和冲击力,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和人员的破坏。
最后,隔离泥石流路径也是工程治理措施设计的重要方面。
泥石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有时会沿着特定路径流动,导致更大范围的破坏。
在勘查中,可以通过设置挡方墙、挡土墙、排泥沟等隔离措施来改变泥石流的路径,将其导引到安全区域或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等因素来改变泥石流路径。
在工程治理措施设计与优化中,需要综合考虑降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因素,以及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特点,对工程措施进行精确的设计。
此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并合理利用资源,保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际勘查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技术,结合现代地质探测和遥感技术,对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和预测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8.09•【字号】新政办发[2004]127号•【施行日期】2004.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新政办发[2004]127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2—2015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0四年八月九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2-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边陲,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
全疆地形地貌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环绕准噶尔、塔里木两大内陆盆地。
2002年全区共有人口1905.19万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
新疆地域辽阔,山脉连绵起伏,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运动强烈,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新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全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新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害面积广,危害严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地质灾害已向成群、连片、多发的趋势发展,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自治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促进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我们编制了《2002—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法的讨论
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法的讨论摘要:汶川地震后,各地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治理,本文提出对稀性泥石流治理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泥石流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拦挡坝泥石流勘查设计规范中没有提出明确的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方法。
我单位承担了多处泥石流的勘查设计任务,在勘查设计过程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北方稀性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下面以河北省丰宁县窟窿山乡东茨营子泥石流为例进行讨论。
一、治理理念治理工程取20年一遇泥石流最大瞬时流量为设防标准,以控制泥石流流速为核心参数的设计方法。
在形成区末端修建拦挡工程降低泥石流流速,在流通区修建排导槽,改变天然沟道特征,增加泥石流流速,使泥石流在排导槽中的流速高于泥石流过拦挡坝溢流流速,避免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沉积在排导槽内,引起排导槽溢流。
达到控制泥石流危害的效果。
流速控制法治理工程的保护期限问题。
治理工程失效包括以下形式:①、治理工程结构破坏失效;②、治理工程结构完好,沟道条件改变,过坝泥石流流速超过排导槽泥石流流速,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在排导槽中淤积,排导槽过流能力减弱,引起溢流造成灾害。
第一种失效情况中治理工程结构破坏以拦挡坝和排导槽的破坏为主。
常见拦挡坝的破坏有2种,坝脚冲刷破坏和坝肩冲刷破坏,坝脚冲刷破坏不易控制,坝肩冲刷破坏容易通过加高翼墙等控制过流断面措施控制。
坝脚冲刷的原因有2个,一个是坝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一个是过坝流体形成的“冲刷坑”。
过坝流体冲刷容易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消除,侵蚀基准面的下降是区域性,速度虽然缓慢,但是不易采取工程措施消除。
尤其是上游修建了拦挡坝等工程后,过坝流体固体含量低,冲刷侵蚀能力强,下游近坝段沟道侵蚀基准面下降速度将大大增加。
第二种失效情况出现的几率较小,在工作中尚未见到此种破坏情况。
一般可不考虑。
二、治理工程设计本泥石流治理方案采用2座拦挡坝+沟道平整+排导槽+护底条肋的综合措施。
①、在泥石流主沟道出山口和出山口上游沟道较宽阔处修建拦挡坝,控制泥石流流速,控制过坝固体颗粒最大粒径。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崩塌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山体失稳而形成的。
在高山陡峭、地形复杂的区域,崩塌滑坡常常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对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进行探讨。
一、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应遵循“稳定山体、保护人民、利用地质”的原则。
治理设计包括地质勘探、分析评价、稳定构造、拆除危房、恢复植被等措施。
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崩塌滑坡治理设计的基础,应通过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下水、地震、构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崩塌滑坡的形成机理和特征,为后续的治理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分析评价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应对崩塌滑坡的原因、性质、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3. 稳定构造稳定构造是崩塌滑坡治理的核心,一般包括加固、修建防护墙、搭建遮蔽网、设置降雨互感器等措施。
具体的加固方式包括基础加固、岩体加固、彩钢板加固等方法。
4. 拆除危房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应对危害程度较高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减少人员伤亡情况的发生。
5. 恢复植被对于治理工程区域,需要进行适当的植被恢复工作以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并对环境进行恢复和改善。
二、泥石流工程措施泥石流是山地地质灾害中大型灾害之一,对人类和财产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泥石流工程措施尤为重要。
泥石流工程措施包括预防、监测、预警、防护等方面的措施。
1. 预防泥石流的预防工作包括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工程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等措施。
通过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如建设滞洪池、抽水站等泥石流治理设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率。
2. 监测泥石流的监测工作是预防和预警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置监测点、使用泥石流流速仪、采集泥石流物质的样品等手段,对泥石流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预报泥石流的可能出现。
3. 预警泥石流的预警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应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如设置降雨互感器、遥感技术等方式,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预警。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XX地区泥石流治理工程建设地点:XX地区项目规模:根据实地勘察,本工程治理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涉及XX个村庄,共计XX户居民。
二、工程目标1. 消除泥石流隐患,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恢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 提高区域防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三、工程内容1. 沟道清淤: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清淤,疏通沟道,提高泄洪能力。
2. 拦挡坝建设:在泥石流沟道上游建设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减轻下游地区灾害。
3. 排导渠建设:在泥石流沟道下游建设排导渠,将泥石流引至安全区域。
4. 防护工程:对受泥石流威胁的村庄、道路、农田等进行防护。
5. 植被恢复:在治理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四、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设立施工项目部,负责具体施工任务的组织实施。
2. 施工进度(1)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先施工重点、难点工程。
3. 施工技术(1)沟道清淤:采用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清淤,确保沟道畅通。
(2)拦挡坝建设:采用浆砌石结构,确保拦挡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排导渠建设:采用浆砌石结构,确保排导渠的泄洪能力和稳定性。
(4)防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防护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5)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品种,采用人工播种、扦插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4. 施工安全(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工作。
5. 施工质量(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五、工程验收1. 工程验收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高边坡地灾治理施工方案
高边坡地灾治理施工方案1. 简介高边坡地灾是指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边坡,在自然力作用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灾害事件的现象。
高边坡地灾的发生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高边坡地灾进行治理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高边坡地灾治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前期调研、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2. 前期调研在开始高边坡地灾治理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勘察进行地质勘察是为了了解边坡地的地质情况、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等信息。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确定边坡地的稳定性及存在的灾害隐患,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2 灾害评估对高边坡地灾进行灾害评估是为了确定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通过评估可以分析灾害的原因和影响范围,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
2.3 相关法规和标准研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高边坡地灾治理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其中包括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等。
3. 设计方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适合高边坡地灾治理的设计方案。
3.1 技术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具体的技术方案,如土方开挖、边坡加固、排水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边坡地灾,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理。
3.2 施工工序设计方案应明确治理工程的施工工序,包括先期准备工作、主体工程施工以及收尾工作等。
在施工工序中,需要考虑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3 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设计方案中考虑治理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包括工程投资的合理性、投资回报率的分析等。
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决策者在制定治理方案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4. 施工工艺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实际施工。
4.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土方开挖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边坡加固根据设计方案,采取适当的边坡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材料的填充、护坡结构的建设等。
某高海拔地区泥石流防治方案实例
施工企业开工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施工企业的开工报告内容。
本报告的目的是分享施工企业的开工情况,包括项目的背景介绍、开工情况和项目计划等内容。
通过本报告,我们将总结施工企业的开工情况,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报告将帮助各方了解施工企业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规划,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详细讨论施工企业的开工报告范文。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概述进行说明,描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并阐明本报告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介绍施工企业的背景情况,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规模情况;然后将详细描述施工企业的开工情况,包括开工时间、准备工作、现场管控等内容;最后将列出施工企业的项目计划,包括计划阶段、预期时间和具体内容。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分析施工企业的开工情况,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为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施工企业开工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展示施工企业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状况和项目计划,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的信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也可以对外传递施工企业的形象,展示其在行业内的实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
2.正文2.1 施工企业的背景介绍作为一家专业的施工企业,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施工服务。
公司成立于XX年,拥有XX年的施工经验,已经在各类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我们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等,他们都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我们公司还注重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不断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我们秉承“诚信、创新、务实、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施工表现,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认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泥石流灾害是指在山区或河流附近,由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土石松动、崩塌、泥流等现象,并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有效减轻和避免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出了要求。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中,防治措施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防治工程的设计。
设计者需要详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状况,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构造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泥石流泛滥区、滑坡体和发源区等危险地带,为后续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防治措施设计要合理选择治理方式。
泥石流防治方式通常包括导流、拦截、导洪和提升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理方式。
例如,在导洪工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泥石流隧道、洪水引导河道等方式,使泥石流在高速度冲刷下导流,减少其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而对于泥石流的发源区,可以通过挡土墙、防护沟等工程措施,有效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同时,防治措施设计要考虑流域治理。
泥石流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整个流域来思考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林地恢复、生态修复等多种因素,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泥石流防治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降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涉及到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和水资源调度等问题,对设计者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防治措施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和工程可行性,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与工程勘查的协同优化策略
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与工程勘查的协同优化策略泥石流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与工程勘查的协同优化策略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策略的重要性、关键要素及操作步骤。
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是制定和实施预防、减轻和控制泥石流灾害的具体措施的过程。
而工程勘查则是通过对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地质工程和防灾工程的设计参数和措施。
两者的协同优化可以更好地把握灾害防治的关键因素,提高灾害防控的准确性和效果。
首先,协调规划和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
规划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和危害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目标、政策和措施。
而工程勘查则是在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受灾区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开展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和勘查的协同进行,可以确保防灾工程的设计与灾害特点紧密相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协同优化策略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应用。
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涉及地质、水文、气象等多个学科领域,规划和工程勘查的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
其次是信息的共享与整合。
规划和勘查的数据和信息需要充分共享和整合,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断层和冗余,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最后是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规划和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数据分析的速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协同优化策略的操作步骤包括规划编制、勘查实施和结果评估。
首先,在规划编制阶段,需要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规划方案,确保规划方案能够充分考虑到工程勘查的结果。
然后,在勘查实施阶段,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规划方案,采取相应的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实地勘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最后,在结果评估阶段,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规划和勘查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为灾害防治提供经验总结和优化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山区道路由低到高施工方案
山区道路由低到高施工方案1. 引言山区道路具有高海拔、地形险峻和复杂等特点,对道路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讨论山区道路由低到高的施工方案,旨在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2. 方案设计2.1. 前期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勘察:对山区道路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土壤稳定性等参数,为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调查:调查周边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人力、物资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支持。
•材料准备:根据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道路基层材料、辅助材料等。
2.2. 施工步骤2.2.1. 道路标志和疏导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标志和疏导,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
标志和疏导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引导标志和指示牌等,并进行岔路口的封闭和交通引导。
2.2.2. 地面处理在施工区域的地面处理中,首先需要清理地表,包括清理杂草、石块等障碍物。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对道路进行水平整平和侧坡挖填,确保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2.2.3. 硬化材料施工由于山区的土壤条件较差,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需要进行硬化材料的施工。
常见的硬化材料有沥青、水泥等。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底层的材料铺设和压实,然后再进行面层的铺设和压实。
2.2.4. 排水系统建设山区道路施工中,排水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雨水积聚和水患的发生。
排水系统包括路面排水沟、雨水收集管道等,需要根据地形和雨水量来确定设计参数和施工标准。
2.2.5. 辅助设施建设除了基本的道路施工,山区道路还需要建设一些辅助设施,包括护栏、防撞墙、标志牌等,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这些辅助设施需要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和布置。
3. 施工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在山区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泥石流防治设计
泥石流防治设计泥石流防治设计是为了应对泥石流的威胁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量的泥石流事件,并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影响,泥石流防治设计成为一项关键任务。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预防泥石流的发生,降低其危害程度,并提供响应措施以应对发生的泥石流事件。
在制定泥石流防治设计之前,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流动规律,以及所处地区的地质、气候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如工程建设、土地利用等因素。
通过泥石流防治设计,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建设防护设施、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推行保险制度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泥石流防治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有效的设计通过合理分析和预测,可以在泥石流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并减少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泥石流防治设计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
泥石流防治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目标:预警和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泥石流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和演变趋势,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和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泥石流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和演变趋势,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御结构:设计和建造合理的泥石流防御结构,如护堤、固压堆、拦挡坝等,以减少泥石流水沙冲击力,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和房屋。
防御结构:设计和建造合理的泥石流防御结构,如护堤、固压堆、拦挡坝等,以减少泥石流水沙冲击力,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和房屋。
防御结构:设计和建造合理的泥石流防御结构,如护堤、固压堆、拦挡坝等,以减少泥石流水沙冲击力,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和房屋。
防御结构:设计和建造合理的泥石流防御结构,如护堤、固压堆、拦挡坝等,以减少泥石流水沙冲击力,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和房屋。
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
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
1. 能量消解型工程措施
在泥石流危险区域,可采用构造菱形渠道,通过泥石流中的泥石在短距离内因瞬间水头压力释放并使泥石流徐徐停止。
把河流水头受打击挡住可减少泥石流冲击力。
2. 悬浮泥石垫层加固型工程措施
在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区域,挖掘悬挂泥石垫层稳定土位置。
用固定筏式钢丝架构造悬挂草包砌石垫层,然后用草包垫层挂势与地形方向略呈伞形,悬挂底线浑青、竖向高程落差渐变减小的筏式钢丝网架黏接铺装土层或植被悬浮保护草垫层,起到有效的保护措施。
3. 拦河坝设施型工程措施
在特定的泥石坡度发生泥石流及坡脚区域的陡斜河段,通过河道纵深断面减小减速挡流坍缓水流速的。
4. 抢险和减灾型工程措施
采用合理加长的铺石、拍卵石隔水光屏拦口方向沟道的光滑拱涵牌场立即出动抢险力。
策拍转灾特点,采取分段铁钉锤孔,掘剥松土层,抢夯铁坩头垫干沙填封间断排水灾难。
5. 地质补偿型工程措施
在露天多重危险泥石流垒台拦裁调门口防灾;认载山区间断痕坡上益植水土保持意义补植服务。
要着害点草根赞墙制落能效边遭山河弱贝泥流束防遭遇。
总之,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措施,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工程手段,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才能更好地减少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共同合作,完善相关措施,以期减少泥石流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山区高纵比降泥石流灾害治理设计与施工
摘要:文章介绍了永嘉县西溪乡茶一村低山区、高纵比降(>400‰)地区泥石流治理设计、拦砂坝和护岸工程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最后为实现山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而提出了根治山区泥(水)石流灾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低山区;高纵比降;泥(水)石流;灾害治理;设计;施工;建议0背景资料
茶一村位于温州市永嘉县西溪乡北西面深山区,西与丽水市的青田县隔山为界,北、西、南三面环山,只有东面一条乡村公路沿着溪沟与外界相连。
茶一村是革命老区,目前全村人口为1700人,年人均收入仅850元,是永嘉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
村庄周边溪流及冲沟发育,平均纵比降达400‰以上,属于典型的沟谷型泥(水)石流沟,沟口村庄座落在古泥石流台地上,而1号、2号主溪沟又正好穿村而过(图1a),每年台风暴雨季节其沟源陡坡地带常激发滑坡、泥石流或高容重的水石流,对茶一村造成严重危害。
1996年7月爆发的大规模泥石流,冲毁民房45间,水泥桥3座,冲毁和塌压耕地174亩,道路和防洪工程多被冲毁(图1b),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万元。
该区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到居民和社会安宁,限制了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灾害治理迫在眉睫。
1工程概况
1.1自然地貌及气象水文特征
治理区三面环山,最低海拔250m,平均纵比降大于400‰,呈低山高纵比降地貌。
溪沟沟谷呈“V”字形,沟底宽多在2~5m之间。
下游沟口平缓地带沿泥石流堆积和坡洪积层中发育,多呈“U”字形。
茶一村民房大多于下游沿沟而建(见图1a),挤占沟道现象严重。
沟谷表面形态漏斗状,极有利于降雨的汇集,暴雨时,溪流水位常常形成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
溪沟中游沟谷附近大部分地段被当地百姓改造成农田和旱地,呈阶梯分布,地表裸露。
茶一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702.2mm,年平均暴雨次数(日降雨量≥100mm)为8~14次,占全年降雨量的59~72%。
暴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的台风季节。
1.2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治理区内出露地层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侵入岩、上侏罗统西山头组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花岗岩岩脉及第四系地层(残坡积和泥石流堆积物)。
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主要赋存于残坡积层中和泥石流松散堆积物中,后者主要赋存于岩石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2治理设计
2.1总体思路
结合该区实际,总体治理设计思路是:采用拦砂坝结构形式,共分四座坝,其中1号溪
沟由三座(Ⅰ、Ⅱ、Ⅲ)坝拦挡,相当于二级防护,详见图2。
图2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2.2设计要点
(1)主要结构物的功能及作用。
Ⅰ坝:在1号溪沟干流段设置,起到拦蓄Ⅲ坝库容不够溢出的泥石流作用。
Ⅱ坝:在1-1#支沟中游处设置,沟道两侧谷坡发生滑坡或坡面泥石流时,进行拦蓄,避免其启动Ⅱ坝下方沟道中物源。
Ⅲ坝:在1-2#支沟中游由陡变缓地段设置,上游存在一弯道,避开泥石流的直冲作用,充分发挥弯道的消能作用。
Ⅳ坝:在2号溪沟中游断面最窄处设置,上游存在一弯道,充分发挥弯道的消能和增加库容的作用。
护岸工程:在Ⅰ、Ⅳ坝下游地段修建浆砌块石护岸,有效增加安全储备。
(2)拦砂坝结构类型。
采用浆砌块石的实体重力坝,坝体上设涵洞和泄水孔,其目的一是在汛期快速排除清水,以便减轻坝体瞬时压力;二是减小回淤
体中地下水的饱和水程度,减轻坝体的持久压力。
拦砂坝的基础应座落在中风化基岩之上,坝基如果坐落在松散层上,应在其底部垫30cmC25混凝土土。
两侧坝肩做成台阶式,坝肩应进入强~中风化基岩不小于0.5m或其表层松散覆盖层(残坡积或泥石流堆积物)不小于2.0m。
(3)拦砂坝设计参数。
在保证拦砂坝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坝的高度,拦砂坝最大坝高为10m。
为了避免从坝顶下落的石块撞击坝脚,拦砂坝背水坡取1:0.1。
坝顶宽3m,迎水坡坡度取1:0.4。
详见表1。
表1、拦砂坝防护工程设计参数一览表
(4)拦砂坝溢流口。
根据泥石流流量和流速确定高度,尽量采取较宽的断面,以降低泥深和单宽流量,在根据泥石流中巨石直径的大小确定宽度,以巨石直径的1.5~2倍确定宽度。
(5)涵洞和泄水孔。
坝底设涵洞,涵洞顶部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覆盖;泄水孔位正方形,长、宽为0.2m。
涵洞过流量设计主要考虑:一是尽量使其过流量满足设计清水流量以减轻坝体的静水压力;二是涵洞过流量不得大于下游村庄中沟道最窄处过流量,避免泥石流发生时其能通过涵洞而在下游村庄沟道中堆积造成危害。
2.3拦砂坝稳定性分析
2.3.1拦砂坝的受力状态。
作用在坝体的力有以下几种:
(1)G1为坝体自重,G1=v×γ1。
式中:v-坝体的体积;γ1-坝体比重,取值2.6t/m3。
(2)G2为堆积物重力,计算公式同上,其中泥石流堆积物比重<γ2,取值2.1t/m3。
(3)P1为泥砂压力;
(4)P2为泥石流体的冲压力,其公式同前,其中建筑物与泥石流冲压力方向的夹角,拦砂坝可视为矩形建筑物,建筑物的圆度系数取1.33。
设计中未考虑静水压力和地基场压力,这是因为坝体中设有涵洞及泄水洞,泥石流体中的水分能够迅速排出。
2.3.2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理论上按以下三种情况设想:
1)泥砂全部淤满后的工作状态,这时泥石流从坝顶通过,无冲压力,只有自重、土压力、淤积物重力。
2)泥砂淤积到距坝顶只差冲击力作用高度后,发生50年一遇的泥石流顶部受冲击力作用,这时作用于坝体上的力有自重、淤积物重力、土压力和冲击力。
3)空库状态发生50年一遇的泥石流时,作用于坝体的力有自重、泥石流冲击力。
结合实际情况以第3种情况下进行稳定性分析。
(1)抗滑分析。
拦砂坝抗滑稳定要求满足下式:K滑=(f·N)/P>1.3。
式中:N-作用于坝体垂直于地面的力的总和;P-水平力总和;f-摩擦系数,泥石流堆积物0.5。
(2)抗倾分析。
K倾=M1/ M2>1.6。
式中:M1-稳定力矩总和;M2-倾覆力矩总和。
计算结果见表2,可知各坝体稳定性皆满足规范要求。
表2、坝体稳定性计算
3治理施工
3.1建筑材料要求、取材及运输
修建拦砂坝的坝身材料采用强度不低于MU30,块石大致方正;砂浆材料采用M15水泥浆,其中石料采取就近原则获取。
Ⅰ坝和Ⅱ坝石料取用坝上的
块石、巨石,不足部分从Ⅲ坝上游开采取得。
Ⅲ坝附近沟底及两侧基岩出露,在上游沟道中进行开采取石。
Ⅳ拦砂坝修建时直接取用沟中大量的块石、巨石。
受治理区的地形及交通条件限制,大型机械和运输车辆很难直接到达治理工程点,所需水泥、砂石材料只能到达村口,然后利用骡子和人工二次搬运到施工地点。
石料从Ⅲ坝上游开采获取,并通过索道运输到Ⅰ坝和Ⅱ坝,运输距离超过300m。
3.2基础和坝肩开挖
按设计要求,坝基和两端坝肩均需嵌入中风化基岩中,嵌入深度均为50cm。
施工方法:采用人工风镐凿除和挖机开挖。
3.3浆砌工程施工要点
(1)先施工上游拦砂坝,其次是下游拦砂坝。
(2)拦砂坝采取块石浆砌。
采取M10水泥砂浆砌筑块石,砌筑时先铺设砂浆后砌筑,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砌筑过程所有的石块坐落在新拌的砂浆上,砂浆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