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走向胡杨
走向胡杨高中汉语教案
走向胡杨高中汉语教案乌什县第一中学新疆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 2014汉语电子教案1第六课走向胡杨词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3个生词的音、形、义,并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对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ppt、教材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请那几位同学说说,你们到过塔里木河和塔格拉马干沙漠吗?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请几位同学讲一讲你去过新疆的那些地方?(或用抽读词语、造句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此与学习中去) 二、讲授新课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一)看拼音,查词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乌什县第一中学新疆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 2014汉语电子教案21部队[bù duì]军队的通称,今称有番号的军队。
远在脱离部队以前,便已长久苦过他了。
我喜欢部队的生活。
2农场[nóng chǎng]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
3条件[tiáo jiàn] (1)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标准。
你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2)指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矛盾着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
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3)指状况。
这个工厂条件好,工人多,设备也完全。
4程度[chãng dù] (1)文化、教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必修3走向胡杨ppt
界碑:在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用来分界的标志. 新疆的界碑 中国的界碑 词 壕沟:1)作为战时起掩护作用而挖掘的沟. 语 防空的壕沟.2)沟;沟渠. 麦田的沟壕 学 极限:最高的限度.汽车的载重量已经达到极限. 习 雌雄:精巢和卵巢;公和母2比喻胜负高下.决一雌雄 苦涩:1)又苦又涩的味道.2)形容内心痛苦: 苦涩的表情 苦涩地笑笑 纤细:非常细.笔画纤细 纤细的枝条 潮湿的土壤 独自决定 主力队员 安宁的生活 主力部队 兵团农场 生存条件 恶劣程度 乌鸦嘴 鹰钩鼻子 和平使者 盐碱地 天山山脉
按照课文结构复述课文 戈壁沙漠的荒凉____兵 团人征服荒漠所作的牺牲和 贡献,他们的乐观精神____扎 根戈壁沙漠而生命力顽强的 胡杨,与其同质的兵团人.
结合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中心意思
文章通过对塔克拉玛干大 沙漠里生长的胡杨的描写,意在 赞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开拓者, 建设者,护卫者___兵团人.他们 不畏艰苦,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 精神就像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你知道石河子市,阿拉尔市, 五家渠市吗?你知道这些新城是谁 建造的吗?是经过几代军垦人的奋 斗建造的.这些新城以带有传奇色 彩的军垦历史和独具一格的风貌, 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就是一篇反映军垦战士建设边疆, 扎根边城的作品《走向胡杨》.
重点词语
着迷 发挥 惭愧 震惊 描写 潮湿 生存 驮 彻底 零星
王震将他的部队撒到新疆各地,随着在荒 漠上成立了一百二十个农垦团.
•
唯有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军 人.他们不仅不能走,还要承受将令帅令,还 要安家立业.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为主要内涵的兵精神
兵团人耕耘着每一块沙地,都等同于共和 国的千军万马. 和田是绕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折返点.
走向胡杨
课文探究之一:
往喀什走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提示:戈壁、旋风、盐碱地、漫坡、山脉
1.为什么说“只要有水他就能生根发芽,哪怕水是
苦涩的?” 提示:这说明胡杨生命力顽强,能够适应干旱艰苦 的环境,以此来赞誉兵团人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2.为什么老战士看到乌鲁木齐会既激动又惭愧? 提示:激动乌鲁木齐发展迅速,发展之好,愧疚自 己这些年做的太少。 3.对“有人做牡丹,就得有人做胡杨,有人喝甘露, 就得有人喝盐碱水”的理解。 提示:兵团人甘愿做“胡杨”、和“盐碱水”,甘 于戍边的奉献精神。
为什么说“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也军人”? 提示:老百姓可以走,军人可以走,兵团人不仅不可以走,
还要承受将令帅令,还要安家立业。
帕米尔高原上, 21 世纪前夜里兵团人的生活
是怎样的? 提示:住的是地窝子。长年生活在海拔两千 九百米以上的高山草场上,没有蔬菜,极端 缺水,毛驴从山沟里驮上来的水只能煮茶。 吃的食物,除了茶水,就是馕。
为什么说“塔克拉玛干神话在他们的脚
下改写的很彻底,成了日常的起居生 活?” 提示:“塔克拉玛干”在维语中是“进 得去,出不来”的意思,兵团人不仅这 边进去,那边出来,还在这里开垦荒田, 造就了一块块绿洲。
次生胡杨林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活的,死的、倒的胡杨零星地散布在沙漠上,没有其他草 木作伴,一只鹰和两只乌鸦在高处和低处盘旋。地表上没 有一丝水的迹象,胡杨们互相间隔都在几十米以上。作为 树,它们是孤独的;作为林,他们似乎更孤独。处在半干 枯状态下的胡杨,用粗壮的主干举着纤细的枝条和碎密的 叶片,像一张张网,区抓住没有云的空气中一缕潮湿和养 分。
走向胡杨
走向胡杨
塔里木盆地是新疆最大的盆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 漠就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
走向胡杨_词语解释
鹰(yīng)鸟类的一科,猛禽类 和平(hépí ng)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 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 壕沟(háogōu)作为保卫或圈围用的明沟 极限(jí xiàn)最大的限度 碱(jiǎn)含在土里的一种物质,化学成分是 碳酸钠 山脉(shānmài)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脉络似 的群山
• 主力(zhǔlì )主要力量 体育中的主力队员 句子:咱们 的 主力 队员 病 了, 这 次 冠军 夺 不 成 了。 • 独自(dúlì ):只有自己一个人 句子:方女士 心里 正在 奇怪 , 在这样迟的晚上 , 她 还 独自 一 个 人 来 做 什么 呢 • 纤细(xiānxì ):细微,细小 句子:对 大自然 的 热爱 , 常常 会 使 这个 一向 感 情 纤细 的 艺术家 豪情 勃发。 • 潮湿(cháoshī):含水分比正常状态下多;湿度大 句子:刚刚 下 了 一 场 小雨 , 泥土 是 潮湿 的 、 松软 的。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词语:着迷 发挥 震惊 描写 潮湿 生 存 ........... 2.掌握常用句型和一些修辞手法。
一:看拼音,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 部队(bùduì )军队。今称有番号的军队 • 农场(nóngchǎng)用机械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 的企业单位 • 条件(tiáojiàn)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 • 程度(chéngdù)事物发展变化达到的状况 • 界碑(jièbēi)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 • 乌鸦(wūyā)一种鸟
二:分析下列词语的结构,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 雌雄(cí xióng):雌和雄 句子:黄瓜 是 雌雄 同 株 的 植物 , 花 是 单性 花 • 苦涩(kǔsè):内心痛苦 句子:然而 , 在 欣喜 的 同时 , 心里 也 升起 了 一 丝 淡淡 的 悲凉 和 苦涩 • 安宁(ānní ng):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心情安定、平静 句子:半夜里 开车不 该 按 喇叭 , 那样会破坏 城市 的 安宁
新疆教育出版社汉语必修4:6 走向胡杨
• 用下列句型造句: • 1.பைடு நூலகம்要。。。就。。。哪怕。。。
• 2.有人。。。就。。。;有人。。。就。。。
第六课 走向胡杨
• 学习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2、联系作者描写的情节,认真把握胡杨树
和兵团人的特点,培养像兵团人一样的胡 杨品质。 • 3、把握课文主旨。
口才展示
•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内容学过一遍 了,根据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谁来总 结课文主要内容?
家庭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三、第九 题
• 2.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经典 语句并背诵
本文的主要内容:
• 沿途戈壁沙漠的荒凉—兵团人征服 荒漠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 乐观精神—扎根戈壁荒漠而生命力 顽强的胡杨树,和兵团人一样。
我也来说说:
1.结合观察下面的图片,请用下列词语描述兵团人在戈壁沙
漠中生活的情景。 生存、条件、恶劣、抗争、不毛之地。
我也来说说:
1.结合观察下面的图片,请说一下胡杨和兵
团人有哪些共同的品质我们该学习的?
兵团人的精神
• 奉献精神 • 吃苦精神
• 创造精神
经典语句
胡杨精神:
• 一千年不死, • 死了一千年不倒, • 倒了一千年不烂。
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说 一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主旨
• 本文通过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生长的 胡杨树的描写,意在赞美生活在这块土地 上的开拓者、建设者、护卫者—兵团人, 他们不畏艰险,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精 神就像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zuixin 第六课走向胡杨 ciyu
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课文授ຫໍສະໝຸດ 谢谢 课 大 家 完毕
14、苦涩(形):味道又苦又涩。形容内心 的痛苦 苦涩的表情 苦涩地笑。
15、独自(副)就自己一个人 单独的。 独自生活 独自回家 16、纤细(形)非常细 笔画纤细、纤 细的眉毛 纤细的手指 17、事实(名):真实情况。事实就是 如此。事实胜于雄辩。 阐述事实 18、卫戍(动):警备 卫戍边疆 卫戍 部队
19 、因素(名):原因条件。要素(名): 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个因素)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成功的因素 20 、生存(动):保存生命同“死亡”相对 。 生存条件 生存环境 生存空间 21、抗争(动):对抗斗争。同大自然抗争 与癌症抗争 22 、沧桑(动):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桑 巨变 饱经沧桑 历经沧桑
5、界碑(名):在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 用作分界的标志。(一块界碑) 6、和平(名):①指没有战争的状态 (和平环境 ) 和平年代 爱好和平 7、碱(名):化学中名词 墙起碱了。 8、条件(名):①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发展
的因素—自然条件 (创造有利条件) ② 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定出标准 讲条件 条件太高了 ③状况 身体条件好。(自然 条件)(一个条件)
23、驮(动):用背部载人或物体。 24、彻底(名):一支到底。彻底忘记 彻底 改变 25、不毛之地(名):不长庄稼的地方,泛 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或地带。寸草不生 26、零星(动):少量的 零星材料 零星小 雨 零星的光亮 零星散布 27、发挥(动):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 出来。发挥积极性 充分发挥 发挥得好 充分发挥 28、惭愧(连):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事 或未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感到惭愧 惭
第六课
走向胡杨
• 授 课 人: • 授课班级:
第六课走徐昂胡杨
第六课走向胡杨第一课时词语运用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学习目标:认真掌握本课词语的音、义、形,并能灵活运用词语。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莎利文小姐的崇高精神,使学生学会尊师重教。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义、形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本课重点词语处理方法:讲解,引导,组词造句教学手段:课本,教案,黑板,粉笔,词典教学方法:领读,齐读,个别读,讲解,举例,纠正学习方式:预习,查字典,造句教学过程设计:前提测评:1.对上一课课后练习进行提问。
新课内容:部队[bùduì] 1.名军队的通称。
他在部队工作。
部队转业干部2.名称军队的一部分(通常是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 。
武警部队。
驻防部队例句前边的部队冲上去后,后面的部队要时刻做好接援准备。
后续部队要做好救援前方部队的准备。
t. 这个海军部队用的全部是最新设计的舰艇。
这个部队的战士,大部分来自东三省。
敌人的大部队已经包围了司令部,但他还是镇定自若。
部队编制。
这是一支野战部队。
城防部队。
部队于拂晓前出发。
农场[nóngchǎng] 1.名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
例句这种小型的家庭农场有时比大农场生意还好呢。
农场自繁自养的牲畜他们农场养的鸡每只年均产蛋240个。
我陪你到农场去。
示范农场这个农场的场部离这里不远农场主计划明年大面积种植棉花。
农场今年又添了二十头小牛犊子。
现在农场都是全自动一体化养鸡,所以鸡舍里面很干净。
条件[tiáojiàn] 1.名制约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生存条件。
提供最好的发展条件。
2.名针对某些事物提出的要求或标准。
按条件录取。
3.名情况;状态。
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
卫生条件太差。
例句他收入不高,还没有条件安家。
这些条件白纸黑字,一清二楚,想抵赖是抵赖不掉的把有利和不利的条件摆一摆。
事物的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
必要条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能够变成好事。
第六课走向胡杨 阅读理解
•
戈壁沙漠荒凉———兵团人征服荒漠 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乐观精神— ——扎根戈壁荒漠而生命力顽强的胡杨, 与其同质的兵团人
1.“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只是轮子 的汽车了”的意思了: D
A.旋风比汽车跑得快
B.戈壁上的旋风使汽车前进困难
C.旋风和汽车是能动的东西 D.四周荒凉,没有人烟 2.关于兵团四十七团,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有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改编而来 B.解放和田之后,一部分兵官留了下来
•
兵团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军垦人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兵团人奋 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兵 团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 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屯垦戍边 新型团场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 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 一定也有话想说,想赞一赞这西域的美丽风景— —胡杨。
胡杨,或称“胡桐”。它和一 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 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 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 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阅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问题
1.沿着天山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沿途所见 的是什么?
2.兵团人是怎样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 3.兵团人是怎样看待苦和乐的? 4.如何理解“唯有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 也不是军人”这句话? 5.胡杨与兵团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六课 走向胡杨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的 同时,把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兵团人 联系起来,说明他们具有胡杨一样的高 贵品质。
必修三第六课走向胡杨
第6课走向胡杨第一、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授课班级;高一(,)班知识与技能:1.在课文学习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把这些点滴的感想和自己的体验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深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成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
2.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思考学习地方法,逐步积累学习经验。
3.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词语:“极限、壕沟、雌雄、苦涩、潮湿、安宁、纤细、卫戍、生存、沧桑、彻底、震惊、惭愧”等。
4. 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句型和一些修辞手法情感教育:胡杨是沙漠中坚强的生存者,它们默默地与沙漠为伴,却没有任何怨言。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胡杨的生存特征,学习胡杨坚韧不拔的精神。
民族团结教育:课前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会运用文中的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辨析同义词。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练习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工具:教材、工具书、黑板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师: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胡杨树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吗?生:举手回答二、初学课文教学过程:(朗读课文)师:请学生朗读课文(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生:通过个人分段读,小组读,全班读,默读,齐读,等方法。
(词语学习)师:检查学生预习词语的情况。
(让学生上黑板解释词语、组词组、造句)生:学生上黑板解释词语、组词组、造句师:带领学生检查黑板上学生写的内容,并提取平时测验的成绩。
生:分别起来就本课中的词组词组、造句,巩固练习。
师:对本课中的生词和疑难词语进行讲解分析。
生:提出疑难问题师:教师给予解决第一部分:第(1~2 )自然段:进沙漠的路上看的的胡杨和寓意。
设问:1.词语:1.潮湿:(形)含有水分比一般情况略多。
阴暗潮湿潮湿的空气这里的环境阴暗潮湿。
2.安宁:(形)1)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2)(心情)安定,安静不得安宁无法安宁嘈杂的声音,使人不得安宁。
《胡杨》PPT课件(自制)
一种生命,屹立着,或者倒下,无论活着还 是死去,都使人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有些大胡杨的叶子落 尽了,也许它死于一千年 之前,但还大小枝干俱存, 依然是一个雄视的姿势。
那些倒下的胡杨,保 持着最宽余的卧姿,敲敲 它的枝干,还能发出“梆 梆”的声音,别以为它是 刚刚倒下的,真的,也许 它倒下有一千年了。
胡杨
一种树,可以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了一千年不倒, 倒下一千年不烂”。 这种树就是胡杨。
一种生命,屹立 着,或者倒下,无 论活着还是死去, 都使人不能漠视它 的存在。
• 第一句是文章的总起句,形象概括 了胡杨的特点。千年不死,千年不倒, 千年不烂,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 手法,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 强的吸引力,促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 读兴趣。抒发了作者对胡杨顽强的生 命力的敬畏之情,赞美了大自然的神 奇伟大。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六下语文《胡杨》教学设计(附反思)
六下语文《胡杨》教学设计(附反思)六下语文《胡杨》教学设计(附反思)一、教学要求:1、掌握课文中的八个一类字,理解"逼视、炼狱、蒸发、湮灭、壅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感情,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难点及重点: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打一植物。
2、板书课题:胡杨3、从谜语中,你感受到胡杨有哪些特点。
4、出示胡杨的课件。
5、导入新课学习。
观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杨之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
2、利用工具书或其它参考书,尝试自已理解。
3、与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4、集体交流。
师重点指导。
区分并掌握字的写法:摧-催;燥-躁;椭-随;练-炼。
理解字义:森森然;炼狱;干燥;湮灭;壅住。
三、先读读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再整体读课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并整体感知。
1、说说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3、齐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一、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1、默读全文,找出概括胡杨特点的关键语句。
2、学生汇报,整体感知胡杨的特点。
关键句:胡杨是沙漠里的巨树。
胡杨倒下了一千年不烂。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烂。
二、赏析课文,感悟胡杨的精神。
1、学习第2-4自然段。
A、自由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杨是沙漠中的巨树?(1)从课文中的`描写,理解胡杨外形之"巨"。
(2)抓重点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动的,更是不可肢解的。
(胡杨坚不可摧,强不可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指名学生朗这些关键句,加深理解。
2、学习5-6自然段。
A、指名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烂的?造成胡杨千年不烂的原因是什么,找课文中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千年不烂,特殊的环境,炼就了胡杨这种特性)千年不烂,可以看胡杨怎样的精神。
第六课走向胡杨公开课
部 部队 都 首都
纤 纤维 千 千万
渐 渐渐 惭 惭愧
和 和好 种 种子
抗 抵抗 坑 挖坑
彻 彻底
切 一切 零 零钱 雪 雪花
军 军人 挥 指挥 鬼 鬼魂 槐 槐树
1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解释连起来
1.潮湿
2.描写 3.震惊 4.彻底 5.沧桑 6.极限
A. 一直到底 B.使大吃一惊 C.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D.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E.指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 F.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
13
五、局部品读课文
• 兵团人/有句名言/,“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 上,就是/对国家的/最大的贡献/。”新疆的/ 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那些除 了/兵团人/再无他人的不毛之地/,兵团人/ 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 神圣/。老百姓/可以走/ ,他们可以去/茂盛 的/操场和肥沃的土地/,过幸福生活/。军人 也可以走/,沙场点兵/,未来英雄/与烈士都 /会有归期/。
14
六、总结:
胡杨是沙漠中坚强的生存者,它们默默地 与沙漠为伴,却没有任何怨言。兵团人开 发边疆和保卫边疆,任劳任怨,勇于吃苦 、甘于忍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我们 的国家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英雄的群体, 才会繁荣富强,安定团结。所以,我们要 向他们致敬!
15
1.“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只是 轮子的汽车了”的意思了( ) A.旋风比汽车跑得快 B.戈壁上的旋风使汽车前进困难 C.旋风和汽车是能动的东东西 D.四周荒凉,没有人烟 2.关于兵团四十七团,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有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改变而来 B.解放和田之后,一部分兵官留了下来 C.曾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D.生存条件异常恶劣
【VIP专享】第六课走向胡杨
托里县第一中学汉语组高一汉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六课《走向胡杨》教案主备教师:努尔波拉提·巴汗(汉语必修三)第六课《走向胡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语:着迷发挥惭愧震惊描写潮湿生存驮彻底零星(1),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生长的胡杨的描写,意在赞美生活在这块土地的开拓者、建设者、护卫者——兵团人。
2,能力目标:在课文学习中,扩展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戈壁沙漠的荒凉——兵团人征服荒凉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乐观——扎根戈壁荒凉而生命力顽强的胡杨,与其同质的兵团人。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语的使用和范围并能造句。
2,掌握常用句型。
3,能够按照地点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用书、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一年级汉语选修三第五课的内容,了解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生长的胡杨的描写,意在赞扬生活在这块儿土地的开拓者、建设者、护卫者、——兵团人,他们不畏艰险,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精神就像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第一课时初步阅读课文讲解词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获得新词语的学习方式。
2、能力目标:熟记和理解本课的词语,并能用他们组词、造句和说话。
3、情感目标: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本意及在课文中的含义。
重、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达到听说读写的能力。
2、在实际中运用词语进行意义性和活用性操练授课方法讲练法、解释法、举例法教学流程个案内容㈠词语学习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迷:老爷爷讲的故事真动人,听得都着迷了。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变现出来:发挥积极性——发挥技术水平——发挥炮兵的威力。
2、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现出来:发挥题意——借题发挥。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儿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深感惭愧——惭愧万分。
6. 走向胡杨(课文)
小结:兵团精神
兵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内部工农商学 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 合经营,科教文卫体一应俱全。新中国开创的兵 团屯垦戍边事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一代而终的 问题,而且赋予了新的内涵。兵团在50年的发展 中,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民,成为一支永不转 业、世代接续的守土戍边卫士,对加快新疆经济 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 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疆 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为新疆的美好明天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课 走向胡杨 ——课文解读
从乌鲁木齐往喀什走
达坂城发电区
、
胡杨精神
• 胡杨是新疆树种,由于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 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 地生存,又被称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这样赞 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
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 不屈品质万年颂
一:课文学习:走向胡杨
(课文) • 沿着天山山脉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过了达坂城 不久,便遇上了大片不知名的戈壁,活着的东西 除了一股股旋风,往南走,左边总是白花花的盐 碱地,右边永远是天山雪水冲积成的漫坡和一重 重没有草木的山脉。
提问一:
往喀什走的路上,“我”看到了什么? 明确:戈壁、旋风、盐碱地、漫坡、山脉。
提问二:
1:请说说四十七团的来历 。 明确: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进疆时是 西北野战军第二军第五师的主力十五团,现在是 四十七团。 2:“只要有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哪怕那水是苦的涩 的。”可见胡杨的什么精神?有何寓意? 明确: 生命力的顽强。寓意是指兵团精神。
提问三:
1:老战士到乌鲁木齐为什么会激动和惭愧? 明确:看到乌鲁木齐的发展而激动;惭愧自己为国 家做的太少了,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2:那些活着的老八路为什么说“有人做牡丹,就得 有人做胡杨;有人喝甘露,就得有人喝盐碱水”? 明确:有一种甘于戍边,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走向胡杨高中汉语教案分析
第六课走向胡杨词语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3个生词的音、形、义,并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对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ppt、教材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请那几位同学说说,你们到过塔里木河和塔格拉马干沙漠吗?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请几位同学讲一讲你去过新疆的那些地方?(或用抽读词语、造句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此与学习中去)二、讲授新课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一)看拼音,查词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1部队[bù duì]军队的通称,今称有番号的军队。
远在脱离部队以前,便已长久苦过他了。
我喜欢部队的生活。
2农场[nóng chǎng]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
3条件[tiáo jiàn] (1)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标准。
你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2)指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矛盾着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
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3)指状况。
这个工厂条件好,工人多,设备也完全。
4程度[chéng dù] (1)文化、教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果然你的程度比我高,我做了一个俗人,碰来碰去,尽是正派女人。
(2)事物发展达到的状况。
邻居们相信他或者比相信医生的程度还更高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走向胡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听说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阅读分析“走向胡杨”,说说为什么在对胡杨进行描写与赞扬的同时,又以大量的篇幅歌颂建设边疆的兵团人。
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技巧,组织材料,为主题思想服务。
2、通过课文的学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赞美胡杨的同时,把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兵团人和它联系起来,说明她们具有胡杨一样的品质?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品格?
3、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考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4、掌握常用词语“着迷、发挥、惭愧、震惊、描写、潮湿、生存、驮、彻底、零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抓住课文的主线索,把握课文结构;
2、理解课文中语句的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按“学习提示”自学词语,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落实。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说明:初读课文,能基本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并能够陈述课文大意。
(重点)
(二)教学手段:PPT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诵读法
(四)课文导入
一说到兵团,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六建,但实际上的生产建设兵团可不是这样,谁知道讲讲看。
(五)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并反馈
1、方法和任务:小组内自读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沿着天山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沿途所见的是什么?
(2)兵团人是怎样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
(3)兵团人是怎样看待苦和乐的?
(4)如何理解“唯有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军人”这句话?归纳兵团人的特点。
(5)胡杨与兵团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6)为什么作者在最后才提到了胡杨?为什么文章的标题用了“走向胡杨”?
3、教学提示: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给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复述故事情节;
1、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请三个小组代表来复述课文大意。
2、复述要点:戈壁滩的还凉——兵团人征服荒漠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她们的乐观精神——扎根戈壁荒漠而生命力顽强的胡杨,与其同质的兵团人。
3、教学提示:要了解兵团人的坚忍不拔,你就去看看塔里木河半的胡杨吧,他最能体现兵团人坚忍不拔的品质。
(六)板书:初读课文,感知、复述
(七)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达到能完整复述;
(2)书面作业:1、做同步练习上的练习二(5—9题)
2、抄写名言名句。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理顺课文的条理。
(重点)
2、掌握课文的结构。
(难点)
(二)教学手段:常规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探究法
(四)课文导入
谁能讲讲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
分析和学习课文—农垦兵团的生存环境。
小组内讨论,各抒己见。
明确下列问题:
1.、一百二十个农垦团都在新疆的什么地方?那里最初的环境怎样?说明了什么?
2、四十七团的生存条件是什么样子?
3、想像一下地窝子是什么样子的?
4、画出描写兵团人生存环境艰苦的句子
对兵团人所处的环境评价概括如下:
1、“总听兵团人说,只要有水,这儿金属门都能种出来。
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水是生命
2、“由于各种原因,农场的生存条件已到了不能在恶劣的程度。
3、“他们常年生活在海拔两千九百米一上的高山草场上、没有蔬菜,极端缺水,毛驴从山沟驮来的水只能煮茶。
兵团人的精神之二——农垦兵团的意义。
方法和任务:让学生自由表达,锻炼思维表达能力。
1、老师点拨:屯垦戍边,保家卫国。
请说说你所在的地区有那
些农垦团场。
2、教学提示:为什么王震将军将他的部队撤到新疆各地,成立了一百多个团?请查阅资料,说说你家乡有哪些农垦团场,她们对新疆建设,发挥了什么作用。
农垦兵团的作用。
例:“兵团人有句名言,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就是对国家的最大奉献。
新疆的面积战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在那些除了兵团人再无其他人的不毛之地,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老百姓可以走,他们有去茂盛的草场和肥沃的土地,郭幸福的生活。
军人也可以走,沙场点兵,未来英雄与烈士都会有归期。
唯有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军人。
他们不仅不能走,还要承受将令帅令,还要安家立业,家园是要塞,边关是庭院。
兵团人放牧着的每一群牛羊,都无异于共和国的千军万马:兵团人耕
耘着每一块沙地,都等同于共和国的千山万水。
3、兵团人的精神探究之三——兵团人的精神、
A 兵团人的奉献精神
B 兵团人的吃苦精神
C 兵团人的创造精神
课文教学总结
1、结构戈壁沙漠的荒凉——兵团人征服荒漠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她们曾经从沙漠这比那进去那边出来,塔克拉玛干神话在她们的脚下改写的很彻底,成了日常起居生活。
2、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生长的胡杨的描写,意在赞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开拓者、建设者、护卫者——兵团人,她们不畏艰险,扎根边疆,保卫边疆的精神就像千年不倒的胡杨。
(六)板书:
1、农垦兵团的意义
2、农垦兵团的生活环境
3、兵团人的品质。
课内练习;
做教材中练习第3至第7题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做同步练习剩余的练习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说明:
1.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重点)
2.分析和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能模仿写作。
(难点)
3.查缺补漏,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二)教学手段:常规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学生自学为主
(四)课文导入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读读课文中描写兵团人的语句。
(五)教学过程
语言知识强化训练
1、“胡杨的花絮随风飘散,只要有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哪
怕水是苦的。
”
2、“此后这一千多名官兵便留了下来,为着每一株绿苗,每
一滴淡水,也为着每一线生存的希望而同历史抗争。
”
3、“唯有兵团人,既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军人。
”
4、“作为树,他们是孤独的,作为林,她们似乎更孤独。
”
以上句型可以采用模仿法、替换法和设计情景法学习。
先分析句子的内涵,然后设计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运用该句型。
写作训练
概括一下沙利文的教育方法。
提示:从课文内容出发,总结概括出方法来。
比如:她的细心,她的爱心等,要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完成后,可叫个别学生念。
老师与学生一起纠正错误。
(六)板书:
重点句型课文小结
(七)小结课文和布置作业:
1、继续做课后及同步练习上的练习
2、写写你去参观过的莫一处风景。
(八)课后探讨与反思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说明
1、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2、交际训练:围绕兵团人和新疆的建设,家乡的变化,沙漠和人类的生存等内容,设计具体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愿意说的话。
(重点)写出“我所了解的兵团人”(难点)
(二)教学手段:幻灯机辅助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诵读法
(四)前提测评
1、测评:默写古诗、听写课文中的四字词组。
(五)教学过程
交际话题:
(1)联系自己的实际,通过口头与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新疆兵团农垦战士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抒发为我们美丽新疆发展变化做出巨大成就的兵团人的赞美。
(2)以“我心中的兵团人”为话题,说说你你对兵团人的看法,包括她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建造的新兴城市等。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并由各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我所了解的兵团”
方法和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写作提纲,尽可能在课堂上完
成。
学生写好后,可叫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读作文,并给予评价。
老师可给出与兵团有关的情况介绍共学生参考。
(六)布置作业:
修改作文;预习新课。
(七)课后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