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备考训练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三次阶段测试(世界史)(附答案)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三次阶段测试(世界史)(附答案)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三次阶段测试(世界史)(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2·广东汕头质监,19)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A.思想自由B.经济发达C.政治稳定D.制度先进2.(2012·广东广州调研,19)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伯利克里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交流的频繁B.法律体系的完备C.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文思想的盛行3.(2012·广东深圳一模,19)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美国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4.(2012·广东湛江一模,19)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5.(2012·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有学者研究表明。

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

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A.责任制内阁确立B.宪章运动展开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政治确立6.(2012·海南单科,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7.(2012·上海单科,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2013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说明样题示例(历史部分)

2013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说明样题示例(历史部分)

2013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说明样题示例(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 2012年高考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答案:D12. ( 2009年高考题,从2010年开始作为样题一直至今)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 明初皇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13. (从2010年开始作为样题一直至今)“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 明朝B. 清朝C. 民国D. 新中国答案:B14. (2011年第16题,从2012年开始作为样题) 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15. (从2010年高考题17题,2011年开始作为样题一直至今)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止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16. (2009年广东高考,从2010年开始作为样题一直至今)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的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表1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1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答案:B17. (2011年广东高考19题,从2012年开始作为样题一直至今)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二

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考前保温训练二

考前保温训练(二)(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汕头模拟)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 )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解析:选B 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从封建转为郡县”“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变成国家”体现出随着郡县制取代封国制,天下逐渐变为皇帝一姓之家。

2.(2012·沈阳质监)《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A 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

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故选A项。

3.(2012·南京二模)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

故选C项。

4.(2012·朝阳区模拟)下列各项中代表着中国经济与近代世界接轨,并开始踏入新的经济时代的是( )A.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B.美洲作物普遍推广C.机器工业的逐步引进D.列强资本输入中国解析:选C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

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客观上适应了西方工业文明扩展的趋势。

2013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精炼2

2013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精炼2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1.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农耕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B.总结性科技成就显著,西学东渐已经开始C.内阁制度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2.“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知识分子不能上升3.《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4.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5.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的谦虚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虚伪的反映6.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7.“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必须是品德高尚、识才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

我国古代比较符合上述选拔官吏的方法和结果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

“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

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由此可知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的原因是宗法制走向衰落;分封制在战国开始走向衰落,A选项与史实不符。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与题意无关;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走向瓦解,与史实不符。

答案:B2.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题目的关键信息是重本抑末,桓谭认为:“理国之道,举本业(农业),而抑末利(商贾)。

”可知是主张实行重农抑商,B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明中后期,选项A不符合史实;桓谭建议重农抑商,无从提现,不符题意,D选项显然与题意无关。

答案:C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首先,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理学有关,“仁义”指得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题意的明理不符。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rray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广东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广东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广东卷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12.B[解析] 本题以文化常识切入考查对先秦政治制度的认识,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姓”以别婚姻,“姓”最初是贵族的总称,彰显贵族血缘的高贵。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逐步瓦解,贵族没落,宗法制衰微,所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A项表述与史实相反,故排除;C项内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D项与基本史实相违,应是逐步取消。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3.C[解析] 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东汉初年”,二是核心内容“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所以桓谭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相违背。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4.D[解析] 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核心信息是无论读书与否都要确立“仁义”的根本,孔子突出的是内圣外王;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朱熹强调研究天理,达到内圣;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突出个人顿悟,如果从你有善念的那一念开始,就会成为堂堂正正的人。

2013届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2013届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201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库广州市第二中学姚锦1.比较下面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图二“一五”期间创办的鞍山钢铁厂A.二者均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两厂的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市场C.图一是私人企业,图二是国营企业D.民族独立是两厂得以创立的前提2.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的出现③商帮的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期间,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2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5.“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其“无效”的原因是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6.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

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

这段材料说明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7.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彼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2013年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2013年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专项训练(二)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下图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3.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5.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6.“皇帝不专制,文人言论自由,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盛,人民富足的时代。

”这可能是对下列哪个时代的描述()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2013年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详解

2013年高考广东历史试题及详解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

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奴隶主贵族渐趋衰落,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百姓”逐渐失去其贵族身份的专属意义,所以选B 项。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准确提取信息。

东汉时期,富商大贾势力大增,经济实力强,所以桓谭上书建议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 项;B 项与材料意思不符;D 项中的“不存在”违背史实。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D 【解析】 根据材料“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可以确定与宋明理学有关,据此可排除A 、B 两项。

朱熹的理学主张是通过格物致知来贯通明理的,而题干材料主张人性存在于人心之中,即心外无物,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D 项。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革命”、“减掉辫子”、“独立”等词语来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歌谣。

广东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广东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广东卷)【高考考纲4】文综Ⅰ. 命题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Ⅱ. 考试形式闭卷、笔答。

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Ⅲ. 试卷结构题型题号考查内容题量题分备注选择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题1-11题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地理21世纪教育网11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44分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21世纪教育网每题4分,共35题,满分140分。

12-23题历史12题48分24-35题政治12题48分非选择题36-37题政治2题52分共6题,满分160分。

38-39题历史2题52分40-41题地理2题56分全卷共41题,地理、历史、政治各100分,满分300分。

Ⅳ. 内容比例学科内容占满分值比例备注政经济生约27%治活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体现政治生活约27%文化生活约18%生活与哲学约28%历史古代约23% 近代约39% 现代约38%地理自然地理约32%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约68%Ⅴ.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2013年广东高考历史模拟卷(含答案横排版)

2013年广东高考历史模拟卷(含答案横排版)

2013高三历史复习周测卷姓名:班级:成绩: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2.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

”这一学派是A.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学派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3.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4.《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D.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6.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2013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精炼

2013广东高考 历史选择题精炼

选择题专项训练(二)1.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2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3.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其推行直接导致了A.晋商的迅速崛起 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C.重农抑商的破产 D.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4.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

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多种需要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5.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用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雇佣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佣式经营6.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8.甲同学根据材料一“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

’(《唐会要》卷八十六)”得出唐代未出现夜市的结论;乙同学根据材料二“(长安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尽夜喧呼,灯火不绝。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广东卷)(模拟卷)命题:中山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12.“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的物质、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这便是轴心的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轴心的时代"。

其原因不包括A.生产动力的革命初现端倪 B.大一统的政治趋势逐渐明朗C.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日益松弛 D.重个人修养的价值判断标准开始树立13.“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14.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6.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17.1958年一年国家职工人数增加了2093万人,第二产业劳动者人数从1957年的2115万人猛增到1958年的7034万人,一年时间增加了4919万人。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热身试题(附答案深圳)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热身试题(附答案深圳)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热身试题(附答案深圳)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考前热身文综历史试题1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3.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14.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海禁加剧了寇患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15.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择偶观经历了5次重要变化,符合20世纪50年代择偶条件的是A.首选工人老大哥B.家庭人口要单一C.经济条件必须好D.孝敬老人排第一1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18.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广东高考历史基础知识备考训练1.西周时候,周王利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结合,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严密的控制体系。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

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皇帝之下,有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中央政府。

三公是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秦朝地方实行_________。

3.西汉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巩固统一,采取了建立______、设置______、______等重要措施。

其中________是皇帝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

_________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4.北宋时期,宋太祖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收精兵——在中央设__________,直接对皇帝负责,有_____之权,而无握兵之权。

统领禁军的机构是_______,其长官分别统领禁军,却无发兵之权。

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_______、_________、州郡长官和武夫悍将的权力。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_________,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派_________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

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由中央掌握。

5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后,出现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政治体制;随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________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____________制。

三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_________下设六部。

元朝建立后,实行一省制,只设__________。

隋唐创立的_________,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成熟的主要标志。

中国古代检察制度在________开始兴起,汉代的检察机构是_________。

6.明朝洪武十三年,__________下令裁撤________,废除________,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____________发展到了高峰。

_________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时期,__________设立军机处。

____________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中国农耕文明首先在__________达到很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形成规模。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______________。

它在_________ 时期开始出现。

__________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________ (又名江东犁)。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主要有三国时期的是_______ ,唐代的是________ 。

3.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西汉的_______、_________等;还有西域的___________——起源于西汉时期。

长期以来,_______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

从_______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在明代徐光启的《_____________》中,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

4.中国历史上的自耕农出现于_________时期。

自耕农出现以后,以________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_____________”式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

5.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商周时期的__________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_____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这一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同劳动者之间的依附关系日益松弛,_________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6.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统治者经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7. 中国历史上经济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是在___________。

8.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______青铜铸造技艺已臻于成熟,无论在技术还是规模上都居于上古世界的前列。

__________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这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是________。

早在________,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南宋末年,开始用______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9.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是________。

_________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_______”的称号。

唐代出现的_____________,以本色生丝为经、彩丝为纬,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极具艺术神韵。

棉布在_________时期,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0.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东汉晚期,人们烧制出了成熟了______。

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_____,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________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______,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开始进入______时期。

明代创造了______和__________。

从_______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_______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11.______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______、______、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________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______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空前兴盛的时期。

_________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________。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

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________。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被拆毁,______界限不复存在。

______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已接近工农武装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________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_____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12.明清时期的___________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______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公卖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一级子域雇佣劳动力为特征的____________经营形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_________________生产因素的萌芽。

1.在古希腊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产生释迦牟尼的时代,中国出现了______、______和群星璀璨的____________。

孔子是_____________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孔子在政治上提倡“____________”。

2 ._________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其主要思想是“_______”。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和_______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在思想领域中形成了___________的局面。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_。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

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是国家的三件宝物。

4.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

其主要观点有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等。

5.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的者是________。

他主张_____ ______ _______相结合,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____________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______________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_____________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7.汉武帝即位后,接受_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________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

8.汉唐时期佛教和道教既与儒学对峙,提出挑战,又与儒学互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

以_____为主、三教合流的趋势,促进了_______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

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_____”。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 、_______等。

明代的________进而强调____________的发掘,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

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_____________起到了积极作用。

9.明中后期____________萌发与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