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刚柔

合集下载

阴阳共生、刚柔并济、强弱互化、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天道轮回

阴阳共生、刚柔并济、强弱互化、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天道轮回

阴阳共生、刚柔并济、强弱互化、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天道轮回周易否卦说:先否后喜。

否卦象传说:否终则倾。

正所谓否极则泰来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子曰:欲速则不达。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6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填空及简答 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6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的断句、填空及简答 含解析

[学生用书P429(单独成册)]一、(2019·常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1~3题。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

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万物生焉。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今_夫_野_人_孺_子_闻_乐_以_为_声_歌_弦_管_之_会_尔_苟_善_乐_者_闻_之_则_五_音_十_二_律_必_有_一_当_接_于_耳_而_分_矣。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节选自姚鼐《复鲁絜非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答案: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2.“五音十二律”中,五音包括________、________、羽、角、徵。

答案:宫商3.用自己的话简述姚鼐“阴阳刚柔说”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中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

答:答案:文有阴阳,阴阳混杂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极端,刚和柔只有一种而另一种丝毫没有,和那种不刚不柔的都不可称为文章。

论证方法:类比论证。

我听说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阴阳刚柔罢了。

文章是天地的精英,是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

阴阳刚柔,起初是两个方面,上天把它们糅为一体,但气有多有少,有进步有不足,那么品类等次就有亿万,万物就生发出来了。

文章富于变化,也是如此。

混杂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极端,刚和柔只有一种而另一种丝毫没有的,和那种不刚不柔的都不可称为文章。

现在那些粗野的俗人和小孩子听音乐,认为是歌声和弦乐管乐的汇聚;假如懂音乐的人去听,那么五音十二律,必定一一区别,耳朵一听就能分辨。

论文的道理难道和这个有什么不同吗?二、阅读材料,完成4~6题。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_可_以_群_可_以_怨_使_穷_贱_易_安_幽_居_靡_闷_莫_尚_于_诗_矣。

姚鼐《复鲁絜非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复鲁絜非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姚鼐《复鲁絜非书》原文及译文赏析复鲁絜非书姚鼐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

接其人,知为君子矣。

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

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惟为古文者最少。

苟为之,必杰士也,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

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

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

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

皆不可以言文。

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

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

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

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

十天干论述

十天干论述

十天干论述○论天干阴阳生死-或问:十干有阴阳、刚柔、生死之分,其说然否?答曰:-十干五阳五阴,阳者为刚,阴者为柔,其生死之分如母生子,-子成而母老死,理之自然。

赋曰:阳生阴死,阳死阴生,循环-逆顺,变化见矣。

-甲木乃十干之首,主宰四时,生育万物;在天为雷为龙,-在地为梁为栋,谓之阳木。

其禄到寅。

寅为离上之木,其根已-断,其枝已绝,谓之死木。

死木者,刚木也,须仗斧斤斫削方-成其器。

长生于亥,亥为河潭池沼之水,名曰死水,故死木放-死水中,虽浸年久,不能朽坏,譬如杪椿之木,在于水中则能-坚固。

若离水至岸而遇癸水,癸水者,活水也,为天地间雨露,-日晒雨淋,干湿不调,遂成枯朽,则能生火,火旺而木必焚矣,-故有灰飞烟灭之患耳。

且午属离火,火赖木生,木为火母,火-为木子,子旺母衰,焉有不终之理?故甲木死于午。

经云:木-不南奔。

正谓此也。

-乙木继甲之后,发育万物,生生不已;在天为风,在地为-树,谓之阴木。

其禄到卯,卯为树木,根深叶茂,谓之活木。

-活木者,柔木也,惧阳金斫伐为患,畏秋至木落凋零,欲润土-而培其根,利活水而滋其枝叶。

活水者,癸水也,即天之雨露,-地之泉源;润土者,己土也,如耕耨之土,成稼穑之功。

己禄-在午,午乃六阳消尽,一阴复生,故稻花开于午时,乙木生于-午地。

十月建亥,亥乃纯阴司令,壬禄到亥当权,死水泛滥,-土薄根虚,有失培养。

故乙木死于亥。

经云:水泛木浮。

正此-谓也。

-丙火丽乎中天,普照六合;在天为日为电,在地为炉为冶,-谓之阳火。

其禄在巳,巳为炉冶之火,谓之死火。

死火者,刚-火也,喜死木发生其焰,恶金、土掩其光。

死木者,甲木也,-甲禄在寅,寅乃阳木之垣,木盛火生,隐于木石之间,非人用-之,不能生发,故五阳皆出乎自然而为先天,五阴皆系乎人事-而为后天,丙火生于寅,其理甚明。

如太阳之火自东而升,至-西而没,且酉属兑,兑为泽;己土生金,金气盛,掩息丙火之-光,不能显辉,岂无晦乎?故丙火生于寅而死于酉。

易经的三大原则

易经的三大原则

易经的三大原则1.简易简易乃执简驭繁之意。

世上事物变化万端,究其根本还在阴阳。

故此《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

”阴阳来自简易的一。

一指对立面的统一体。

张载《正蒙·太和》“不有两则元一。

”认为:没有对立面也就没有统一体。

统一体的一,义叫太极,此乃一元论也。

一也是元气(元气乃物质也)、这个元气的一,由于旋转运动而分裂为二,这二就是乾元和坤元,乾元为阳,坤元为阴,而乾坤是一体的。

这乾元(阳)坤元(阴)来源于一元。

在《说文》中作如下解释:“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即乾坤),化生万物。

”总之,一可分裂为二,二即阴阳也,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2.变易变易乃穷究事物变化之意。

《易经》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一切现象。

因此《易经》具有运动、变化、生生不息的内涵。

《易经》把宇宙看做永远运动着、变化着、发展进步着的物质。

因此,《易经》是讲运动哲学的、讲变化哲学的,讲生生不息哲学的书。

关于变化在《系辞上传》说:“刚柔相椎而在变化”。

《系辞下传>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刚柔就是阴阳、变化之道离不开阴阳,而阴阳的转化是相反相成的。

凡是只要发生变,其中便包含着理、象、数。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有理必有它的象,每个现象都有一定的数。

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在数中生存和生活着。

数生则长,数减则衰,数旺则兴,数尽则殆。

正如《论语》形容的那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总之,阴阳变化虽错综复杂,但求其平衡、对称、配合是宇宙间和人生间最高原则。

3.不易不易乃永恒不变之意。

宇宙、自然界虽然变化无常,但有天地法则与基本规律可循,这个规律永恒不变,故曰不易。

生生,指字宙和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总是有新的东西、新的事物产生。

以后宋明的易理学家如周敦颐、程颢等认为:“生生之理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在《太极图说》中强调指出“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由此可以认为:“生生之理”是“天地之大德”,大德即盛德。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并济,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的掌握陈式太极拳,这样练习陈式太极拳才会更加轻松。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是怎样的你了解吗?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介绍首先我们就是要了解陈式太极拳刚柔的内涵,这样对于我们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出发点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于法要掌握正确修炼的方法,经过长时期的锻炼,逐步达到积柔、成刚,乃至刚柔相济的阶段。

太极二仪,柔之与刚。

柔者阴柔,刚者阳刚;刚柔即阴阳之质,阴阳即刚柔之气。

常运阴阳二气培养刚柔内劲,阴气流行则为阳,所以刚归至于柔;阳气凝聚则为阴,所以柔造至于刚。

阴中有阳而柔中寓刚;阳中有阴而刚中寓柔,阴阳得中,刚柔兼至;所以,阴阳互济,刚柔相济。

此太极阴阳刚柔之理也。

所谓柔者,相对刚而言,指松柔、轻柔、柔韧、柔顺之意,其含义是外显和顺而气充于内。

非软、非散,非轻浮,软散无力难以长功,轻浮无定难以生根,此皆偏柔之病。

所谓刚者,相对柔而言,指阳刚、沉刚、内刚、至大至刚之意,其含义是气形诸外而内持沉着静重,精神内藏不露。

非强为、非努气、非鼓劲,硬发强为气血不和而有损元气,努气鼓劲力刚易折而为人所乘,此皆偏刚之病。

拳经云:“欲刚先柔,欲扬先抑”,就是说欲成刚先求柔,刚从柔中生,积柔自成刚,此是太极自然循环之理。

而欲柔先求松,由松沉人手而得柔顺柔韧劲。

关于松沉人手的要领和方法,可参见前节,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太极柔劲的内涵须重复一下,即“太和元气,浑然中伏”,充于肌肤,敛于骨髓。

气若不能充于肌肤、敛于骨髓,则无柔顺可言,亦无沉着可言,刚劲终难问津。

如何使气充于肌肤、敛于骨髓?其诀窍就在于“一松一紧”。

所谓一松一紧乃精神意气的松紧之谓,非筋皮肉骨的松紧之谓。

心神意念一松则气敛骨髓、沉归丹田;心神意念一紧则气出丹田、充于肌肤。

一松一紧的方法,就是柔顺沉着济刚柔的方法,也就是拳经所云的“一气运弛张”、“摩荡柔与刚”的道理。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八卦画成排列好后,宇宙万象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又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奥秘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阳刚阴柔相互推变,变化之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将文辞附在后面来作出判断,那么变动趋向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易经》中所谓的吉凶悔吝,是事物变动产生的结果。

阴阳刚柔,是推动宇宙万物变动的根本。

变化通达是指因势利导以适应不同的时空。

天地所谓的吉凶祸福是人心正则吉,心不正则凶,天地之道是正大显现的,日月之道是正大光明的,天下万物的变化是端正而统一的。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易经》中的“乾”明确地昭示出平易的道理。

“坤”柔顺地昭示出简易的法则。

所谓的“爻”,就是效法天地易简的法则。

所谓的“象”就是模拟天地万物的形态。

爻与象显现出事物内部的变动,吉凶是对事物变动结果的判断,功业是对事物变化机遇的把握利用,圣人之情则通过卦辞来显现。

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生养万物,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崇高的地位。

那么如何守住地位呢?就要靠仁爱。

怎样才能把民众聚集起来呢?那就要靠财富,所以,治理财富,使人民端正言行,禁止民众为非作歹,这就叫道义。

(二)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译文】太古时代,包牺氏君临天下,向上观察天上的星象;向下观察地上的万物,观察鸟兽的皮毛纹理,以及大地的各种物产,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远处取法万物的形象,于是制作出了八卦,以此沟通神明的德行,比类天下万物的变化情形。

阴阳刚柔的概念

阴阳刚柔的概念

阴阳刚柔的概念阴阳刚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描述事物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本范畴。

阴阳刚柔的概念源于《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阴阳是描述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自然观察,人们观察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白天和黑夜、寒冷和温暖等现象,从而形成了对阴阳的认识。

阴阳的特点是相对性、对立性和统一性。

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即阴阳互生互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阴阳的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阴性和阳性是对事物性质的描述,如阴性代表柔弱、消极、负面的特征,阳性代表刚强、积极、正面的特征。

阴阳的性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阴或阳,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具体的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阴阳性质。

阴阳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所引起的。

阴阳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四季的更迭等。

阴阳的变化是相互转化的,当事物的阴性达到极限时,就会转化为阳性;当事物的阳性达到极限时,就会转化为阴性。

阴阳的变化是相互促进的,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刚柔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刚是指坚硬、坚强、有力的特征,柔是指柔软、柔弱、柔顺的特征。

刚柔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刚性和柔性是对事物性质的描述,如刚性代表坚强、固执、不变的特征,柔性代表柔软、灵活、变化的特征。

刚柔的性质是相对的,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具体的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刚柔性质。

刚柔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刚柔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所引起的。

刚柔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刚性和柔性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刚柔的变化是相互转化的,当事物的刚性达到极限时,就会转化为柔性;当事物的柔性达到极限时,就会转化为刚性。

节阴阳而调刚柔解析

节阴阳而调刚柔解析

节阴阳而调刚柔解析一、“节阴阳而调刚柔”的字面理解“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几个字看起来就很有深度呢。

“节”这个字啊,有节制、调节的意思。

阴阳呢,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概念,就像白天和黑夜、男性和女性、热和冷这样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那“节阴阳”就是说要对这种阴阳的关系进行调节。

“调刚柔”呢,刚和柔也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就像强硬和柔软,这里说要对刚柔进行调配。

比如说,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很强硬,也不能总是很软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节自己的刚柔程度。

就像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如果朋友犯了个小错误,我们不能太刚,直接严厉批评,可能柔和一点,委婉地指出会更好。

而在面对一些原则性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太柔,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就是一种“调刚柔”的体现。

二、从哲学思想角度看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来讲,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平衡的智慧。

中国古代哲学很强调平衡,像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有点这个意思。

阴阳刚柔的平衡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大自然中,阴阳平衡的时候,季节交替正常,万物生长繁荣。

如果阴阳失调,就可能出现自然灾害。

同样,在人类社会中,刚柔平衡也很重要。

一个团队里,领导者如果只有刚没有柔,员工可能会很压抑,缺乏创造力;如果只有柔没有刚,可能团队就没有纪律性,效率低下。

所以要“节阴阳而调刚柔”,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找到平衡,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三、在养生方面的意义养生的时候这也有很大的意义呢。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也有阴阳之分,气血也有刚柔的状态。

比如阳气太盛的时候,人可能就容易上火,脾气暴躁,这时候就需要调节,让阳气和阴气平衡。

通过饮食、作息等方式来调节。

像吃一些滋阴的食物,早睡早起等。

在运动方面,也要讲究刚柔相济。

比如太极拳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刚柔相济的运动,动作缓慢柔和但又蕴含着力量,通过这种运动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在人际关系里啊,“节阴阳而调刚柔”也无处不在。

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需要这样。

中国古典乐曲的阴柔之美、阳刚之美与阴阳和合之美

中国古典乐曲的阴柔之美、阳刚之美与阴阳和合之美

中国古典乐曲的阴柔之美、阳刚之美与阴阳和合之美作者:唐建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唐建军(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摘要:道家思想在我国流传了数千年,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十分深重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美感划分上。

中国古典音乐具有阳刚与阴柔两种美感,将两种美感相结合则会形成平和中正的和合之美。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古代乐曲的阴、阳之美,并重点分析阴阳调和在乐曲中的体现。

关键词:阳刚;阴柔;阴阳调和;古典乐曲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15-02一、引言阴阳,是我国古人对大自然的看法,古代劳动人民将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物看作对立关系,并将这种对立的关系统称为“阴阳”,例如,山为阳水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等等。

阴阳观念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同,因此人们将阴阳观念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方面,如历法、医药、数学等,而古典音乐中也同样包含着阴阳观念。

乐曲的基调、意象、情感等元素通常可以划分为阳刚、阴柔两种美感。

音乐中的阴阳不但相互呈现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可以相互交融,构成和谐的乐曲形象。

笔者主要分析音乐中阴柔与阳刚美的特点及区分,并研究阴阳和合在音乐中的体现。

二、阳刚和阴柔的区分及对我国古典音乐的影响(一)阳刚和阴柔的分类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许多艺术形态、形象、风韵等都可以划分为阴柔与阳刚两种美感。

在艺术范畴中,所谓阴柔的就是指悠远缓慢的韵味,所谓阳刚就是指强劲磅礴的韵味。

刚柔对立统一的学说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清朝学者归纳了前朝最富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对刚、柔进行了诠释,将阴与柔、阳与刚结合起来。

同时,清朝学者将刚、柔视为美感的分类,认为一切美感都具有阴柔或阳刚的特点。

同时具有阴与柔这两个特点的风格包括:悠远、沉静、清逸、柔和等;同时具有阳与刚这两个特点的风格包括:奔放、豪迈、悲壮、雄浑等。

刚柔与中国古代的身道

刚柔与中国古代的身道

刚柔与中国古代的身道正如《周易》以“刚柔”来指称阴阳那样,“刚柔”无疑是中国哲学极为始原也极为重要的概念。

然而,要对“刚柔”思想有真正的认识,就在明确“刚柔”的触觉的“身体觉”性质的同时,必须“刚”与“伸”对应,“柔”与“屈”对应,最终回到亦屈亦伸的身体。

正是在亦屈亦伸的身体里隐含着“刚柔”的真正秘密,才使以刚柔立本的《周易》推出“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的命题,在屈伸的相感之中发现了生命生生不息的真谛;才使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得以实际的成立,其中的每一纲都可视为亦屈亦伸的身道的生动展示;才使中国哲学在身的屈伸的亦此亦彼、莫得其偶之中消解了人类哲学的种种二分对立,并标志着与思维的“同一律”法则不同的身觉的“感通律”法则在理论上的真正挺立。

标签:刚柔;触觉;身体的屈伸;感通律;中国哲学文章編号:1003-0751(2017)08-0099-08刚柔范畴,就其往往与阴阳相接和并称而言,无疑是中国哲学的极为核心的概念。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其“形而下”的性质而始终难入哲学家真正的法眼。

下面,笔者将不揣冒昧地从触觉理论切入,对刚柔范畴给予一种全新的思理的探究,以正其哲学视听,使其久掩的真相和内隐的深义如拨云见月般地得以如如呈现。

一、作为阴阳原型的刚柔一如主张“切问而近思”的《论语》、提出“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中庸》所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决定了一旦我们要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之道”的真正所指给予探究,就会发现,这种形上之道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它就发端于我们至为直觉、亲身可感的触觉触感①,或更确切地说,刚柔的触觉触感。

“刚柔者,立本者也”,一如《易经》所言,正是这种触觉触感的刚柔,作为阴阳概念的原型,以“立本而道生”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出了玄之又玄、扑朔迷离的阴阳的真正答案。

为了说明这一点,对阴阳概念的追本溯源的考古学的考查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究其起点,中国古老的阴阳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周易》,具体地说,可以追溯至《周易》的阴阳两爻。

邵雍·《渔樵问对》原文,译文

邵雍·《渔樵问对》原文,译文

邵雍·《渔樵问对》原文,译文《渔樵问对》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

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

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

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

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出生衡漳(今河南林州邵康庄),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百泉)。

邵雍“祖父置家苏门山下,康节独筑室于百源之上”。

百泉湖畔的苏门山上,至今还有他的旧居“安乐窝”基址。

晚年隐居在洛阳。

邵雍,虽然不象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

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

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邵雍·《渔樵问对》原文渔者垂钓于伊水之上。

樵者过之,弛担息肩,坐于磐石之上,而问于渔者,曰:“鱼可钓取乎?”曰:“然。

”曰:“钓非饵可乎?”曰:“否。

”曰:“非钩也,饵也。

鱼利食而见害,人利鱼而蒙利。

其利同也,其害异也。

敢问何故?”渔者曰:“子樵者也,与语异治,安得侵吾事乎?然亦可以为子试言之。

彼之利,犹此之利也;彼之害,亦犹此之害也。

子知其小,未知其大。

鱼之利食,吾亦利乎食也;鱼之害食,吾亦害乎食也。

子知鱼终日得食为利,又安知鱼终日不得食为害?如是,则食之害也重,而钩之害也轻。

子知吾终日得鱼为利,又安知吾终日不得鱼不为害也?如是,则吾之害也重,鱼之害也轻。

以鱼之一身,当人之一食,则鱼之害多矣;以人之一身,当鱼之一食,则人之害亦多矣。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

刚柔并济以生为本“刚柔并济以生为本”这句话最早出自《周易》中的“八卦”,意指刚和柔的平衡与合理的组合是生命发展的根本。

这种平衡和合理的组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贯穿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的精髓。

我们来看“刚柔并济”的哲学内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阴阳相生相克,阴阳交错相生,彼此依存,相辅相成。

这里的“刚”可以理解为阳,是坚强、硬朗、刚直的一面;“柔”则可以理解为阴,是柔软、温和、缓和的一面。

阴阳相生相克,即是“刚柔并济”的哲学内涵。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也贯穿于人的生活、人际关系、国家治理等方方面面。

在这种哲学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人深信“刚柔并济”是生命的本质,追求平衡和和谐之道也就成为了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刚柔并济”不仅存在于哲学思想中,也渗透于中国文学、艺术中。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刚柔并济以生为本”这种思想经常出现。

比如《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情感纠葛,宝玉的柔情与黛玉的刚直,二人情感的错综复杂中呈现了“刚柔并济”的生生不息。

中国古典诗词也不乏以“刚柔并济”为题材、表现的作品,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将柔和的一叶小船置身于风波之中,展现了“刚柔并济”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墨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文人意境中的“刚柔并济”,例如米芾的作品《泼墨山水》,在刚中带柔,用力中见静等表现手法中也是一种“刚柔并济”之境。

这些文学、诗词、艺术作品都凸显了“刚柔并济”的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平衡、和谐的处世哲学。

“刚柔并济”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向来重视平衡和和谐,推崇“中庸之道”,即求得一切事物的平衡点,在“不偏不倚”中寻求和谐。

在家庭中,中国人主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刚柔并济”的家风使得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帮助。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秉持“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和”要“刚”而非单纯“柔”,要“柔”而非单纯“刚”,只有刚柔并济才能使得社会和谐平稳。

姚鼐《海愚诗钞序》原文及翻译

姚鼐《海愚诗钞序》原文及翻译

姚鼐《海愚诗钞序》原文及翻译原文: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

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2),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

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

其故何哉?天地之道,协合以为体,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

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

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

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

夫古今为诗人者多矣,为诗而善者亦多矣,而卓然足称为雄才者,千余年中数人焉耳。

甚矣,其得之难也。

今世诗人,足称雄才者,其辽东朱子颍乎?即之而光升焉,诵之而声闳焉,循之而不可一世之气勃然动乎纸上而不可御焉,味之而奇思异趣角立而横出焉,其惟吾子颍之诗乎?子颍没而世竟无此才矣!子颍为吾乡刘海峰先生弟子,其为诗能取师法而变化用之。

鼐年二十二,接子颍于京师,即知其为天下绝特之雄才。

自是相知数十年,数有离合。

子颍仕至淮南运使,延余主扬州书院,三年而余归,子颍亦称病解官去,遂不复见。

子颍自少孤贫,至于宦达,其胸臆时见于诗,读者可以想见其蕴也。

盖所蓄犹有未尽发而身泯焉。

其没后十年,长子白泉观察督粮(3)江南,校刻其集。

鼐与王禹卿先生同录订之,曰《海愚诗钞》,凡十二卷。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桐城姚鼐序。

(略有改动)解释:(1)海愚:朱孝纯,字子颍,号海愚。

曾任泰安知府、两淮盐运使。

诗钞:诗集选本。

(2)偾(fèn)强:紧张激烈。

拂:不顺。

戾:乖戾、乖张。

(3)白泉:朱尔赓额,原名友桂,字白泉。

观察:清代道员的俗称。

督粮:官职督粮道的简称,督运漕粮的官员。

译文:我曾说过写文章的根本(规律),源于天地之道。

天地的规律,不过是阳刚阴柔罢了。

如果对阳刚阴柔的精微有所领悟,都可以用来成就文章之美。

阳刚阴柔应当并存而不应偏废。

阴阳对应词组

阴阳对应词组

阴阳对应词组阴阳对应词组:黑白、阴晴、寒暑、月日、内外、上下、进退、远近、左右、男女、生死、善恶、昼夜、悲喜、苦乐、虚实、刚柔、静动、沉浮。

标题:黑白之间黑白,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对立。

黑色与白色的对比,仿佛是一幅清晰的画卷,展现出了生活中的善恶、对错、美丑等种种对立面。

黑与白,是自然界中的两个极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就没有黑。

黑色,是一种沉闷、凝重的颜色。

它象征着阴暗、冷静、沉默。

在黑夜中,世界变得安静而神秘。

黑色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寂静、悲伤、孤独。

黑夜中的黑暗,给人带来无尽的思考和反思。

黑色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白色,是一种明亮、纯洁的颜色。

它象征着阳光、纯真、善良。

白色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温暖、宽容、希望。

白天的阳光,给人带来无尽的活力和希望。

白色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黑白之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黑白无处不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黑夜与白昼,还是人类社会的善恶、美丑,都以黑白的形式存在着。

黑白之间的对立,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更加明白善恶的辨别,更加懂得珍惜阳光的温暖。

黑白之间,不仅存在于颜色上,还存在于思想、行为、态度等方方面面。

在社会中,我们常常需要在黑白之间做出选择。

面对善恶、对错,我们需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只有在黑白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和幸福。

黑白之间,不仅是对立,更是一种平衡。

黑与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能形成和谐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就没有黑。

黑白之间的平衡,让世界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黑白之间的美。

黑与白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黑夜中的星光,点亮了我们的希望;白天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黑白之间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幸福的时刻,更加懂得感恩生活的馈赠。

黑白之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黑与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才能形成和谐的世界。

邵雍 《观物内、外篇》

邵雍 《观物内、外篇》

邵雍《观物内、外篇》<观物内篇 >百家谨案:先生《观物内外篇》,《内篇》先生所自着,《外篇》门弟子所记述。

《内篇》注释,先生子伯温也。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

天之大,阴阳尽之矣。

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

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

凡言大者,无得而过之也,亦未始以大为自得,故能成其大,岂不谓至伟者与!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

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辰者天之土,不见而属阴。

)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

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或曰:「《皇极经世》舍金木水火土,而用水火土石,何也﹖」曰:日月星辰,天之四象也。

水火土石,地之四体也。

金木水火土者,五行也。

四象、四体,先天也;五行,后天也。

先天,后天之所自出也。

水火土石,五行之所自出也。

水火土石,本体也;金木水火土,致用也。

以其致用,故谓之五行,行乎天之间者也。

水火土石,盖五行在其间矣,金出于石而木生于土。

有石而后有金,有土而后有木。

金者从革而后成,木者植物之一类也。

是岂舍五行而不用哉﹖五行在其间者,此之谓也。

《皇极经》世用水火土石,以其本体也;《洪范》用金木水火土,以其致用也。

皆有所主,其归则一。

混成一体,谓之太极。

太既既判,初有仪形,谓之两仪。

两仪又判而为阴、阳、刚、柔,谓之四象。

四象又判而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刚、少刚、太柔、少柔,而成八封。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成象于天而为日月星辰,太刚、少刚、太柔、少柔成形于地而为水火土石,八者具备,然后天地之体备矣。

天地之体备,而后变化生成万物也。

所谓八者,亦本四而已。

在天成象,日也;在地成形,火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龙导师11:31
家有黄金堆满楼,不如学艺在心头。

白天不怕人来抢,夜晚安眠不怕偷。

女性刚为阳气盛,男性柔为阴气盛。

过刚与过柔都不利于发展,大部分人都是不刚不柔,应该慢慢调整,达到身心和谐、关系和谐,无论做什么事情什么关系平衡就会走得远。

聪明人讲道理,智慧人讲平衡。

聪明人辩不过他,但是心里不服。

智慧人有品德,心里服他,德才兼备,正能量很足。

什么是正能量?阴阳能量和刚柔能量平衡的时候,就是正能量。

做人应该原则要刚,做事要柔。

所以我们要做到领导信任,同事支持,这样才能越走越好。

刚柔往低讲是技术,往中间讲是方法,往大了讲是修行。

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修练刚与柔。

无论是夫妻还是同事关系,平衡的运用刚柔关系,可以解决一个又一个事情,历史上留名青史的人都是解决问题高手,比如曹操、诸葛亮等人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反而是很多状元,理论很强,但是解决问题很弱。

阴阳在万事万物上无处不在,刚柔在关系上无处不在。

婚姻关系上,最有道理和最强势(刚过旺)这一方最痛苦,所以要刚柔平衡。

国学文化慢慢恢复中,讲道理的人多,做道理的人少,讲道德的人多,做道德的人少。

看问题的人多,想办法的人少。

道理为刚,道德为柔。

德才兼备,德为柔和才为刚,刚柔不匹配就没有人敢推荐。

创业的人必须刚柔兼备。

目的性太强的人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刚柔原则可以用到任何关系上,如家庭教育不宜过刚或过柔。

典型的团队合作:唐僧为柔,孙悟空为刚。

要以预测为职业,基本功要刚,结果为柔。

大家应该阴阳平衡,刚柔平衡。

先学柔,再学刚就比较容易。

学会技术的时候,让我们的身体绽放;学会慈悲宽容的时候,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学会懂得更多使命与珍惜的时候,让我们的灵魂绽放。

不骄不燥,不悲不亢。

————————
关于年的阴阳:
在年上推双数是阳。

数字里双数是阴,(1968年的)干支上是阳,这就是阴中有阳。

单数的纪年是阴属相,双数的纪年是阳属相。

只有年、月、时有规律查,日只能看万年历。

年的单双数和月的不一样,就是一样的阴阳干支。

如75年是单数,5月是阴年阳月,75年6月是阴年阴月。

六十甲子纳音表以前叫“三十年同命歌”。

12时辰记时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24时辰的有变化了。

-----沈涛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